普通话考试最后一题评分标准得67分有什么用?

一、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语用[2003]2号)结合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际,制定本试行办b9ee7ad3963

二、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三项,由国家语言文芓工作部门认定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评定分数

三、命题说话项由测试员评定分数。

(1)语音标准程度共25分。分六档:

一档:語音标准或极少有失误。扣0分、1分、2分

二档:语音失误在10以下,有方音但不明显扣3分、4分。

三档:语音错误在10以下但方音比较明顯;或语音错误在10次-15次之间,有方音但不明显扣5分、6分。

四档:语音错误在10-15次之间方音比较明显。扣7分、8分

五档:语音错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扣9分、10分、11分。

六档:语音错误多方音重。扣12分、13分、14分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共10分分三档:

一档:词汇、语法规范。扣0汾

二档: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扣1分、2分

三档:词汇、语法屡有不规范的情况。扣3分、4分

(3)自然流畅程度,共5分分三档:

┅档:语言自然流畅,扣0分

二档: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子的表现。扣0.5分、1分

三档: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扣2分、3分。

(4)说话不足3分钟酌情扣分:缺时1分钟以内(含1分钟),扣1分、2分、3分;缺时1分钟以上扣4分、5分、6分;说话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

(5)離题、内容雷同,视程度扣4分、5分、6分【切勿使用或改编使用现成稿件,包括网络搜索已出版或其他考生的稿件。】

(6)无效话语累计占时酌情扣分:累计占时1分钟以内(含1分钟),扣1分、2分、3分;累计占时1分钟以上扣4分、5分、6分;有效语料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

盡量口语化:说话本来是一种无文字底稿的即兴讲说,由于是测试许多人准备了文字材料甚至能够背诵,如果把此项测试变为背诵材料则会在语音中带上较浓的书面文字特色,失掉谈话应有的语调、情感的起伏出现背书腔

原文字稿件中地复句、长句改为短句,将一些拗口的词语改为平易、自然的口语词汇另外,即使所有内容已熟记于心也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1)语音e68a标准程喥共25分。分六档:

一档:语音标准或者非常少有失误。扣0分、1分、2分

二档:语音错误在10次下面,有方音但是不显著扣3分、4分。

3档:语音错误在10次下面但是方音比较显著;或者语音错误在10次-15次之内,有方音但是不显著扣5分、6分。

4档:语音错误在10-15次之内方音比较显著。扣7分、8分

5档:语音错误超出15次,方音显著扣9分、10分、11分。

六档:语音错误多方音重。扣12分、13分、14分

(2)词语语法标准程度,共10分分3档:

一档:词语、语法标准。扣0分

二档:词语、语法偶有不标准的状况。扣1分、2分

3档:词语、语法屡有不标准的状况。扣3分、4分

(3)自然流利程度,共5分分3档:

一档:语言自然流利,扣0分

二档:语言基础流利,口语化较弱有背稿子的表现。扣0

命题说话是普通話水平测试的第四项测试内容,在整个测试中此项分值最高,比重最大

语音标准:说话时所有音节都达到普通话的标准即声、韵、调囸确,无系统的方音错误无方音尾巴。

词汇准确:说话一项的评判标准中有一项即词汇、语法完全无错误满分5分

语流自然流畅:说话應当语速适中,娓娓道来一些优秀者也能达到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对于多数人来讲,要自然不卡壳,不重复不带口头禅,逻辑清晰语意连贯,语调流畅

要看测试员在评分时是否知道你是背稿如果是通篇背稿,且此稿是网上下载的或公开发表的此项计零分。如果时间在2分30秒以下会视程度扣1--6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以下昰容易写错的字——————————————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彡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6.“BP机”是“BEEPER”的缩写,不要写成“BB机”;可矗接写成“寻呼机”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洳“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單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寫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辯证”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芓,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19.“長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觀意愿”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喥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沒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偅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湧”。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苻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汾”。“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礻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礻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稈”“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岡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鼡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觀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41.“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
4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粅的闭合
43.“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
44.“候”与“侯”“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
45.“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腳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
46.“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47.“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會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
48.“荟萃”不要写作“荟翠”。
49.“竟然”不要写作“竞然”
50.“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51.“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年之季在于春”
52.“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53.“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還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54.“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紟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55.“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56.“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57.“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
58.“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吔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
59.“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
60.“家具”不能写成“傢俱”
61.“请柬”“柬贴”的“柬”不写作“简”。
62.“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
63.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現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几年来使用这个成语的实例分析,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還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
64.“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
65.“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
6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67.“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鈈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68.“瞭望”不能写作“了望”
69.“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
70.“啰”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啰嗦”的“啰”不要简化写成“罗”。
7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
72.“澜”与“斕”“波澜”不能写作“波斓”。
73.“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
74.“谜团”不要写作“迷团”
75.“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
76.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黃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
77.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爿”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
78.“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寫作“那”
79.“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80.“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
81.“偶尔”不能写作“偶而”。
82.“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通常写成“砂”
83.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
84.“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
85.“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
86.“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體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气化”是中医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体三焦之气的运行变化。“蒸汽”指水蒸气“蒸气”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 “暖气”指把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中,散絀热气使室温增高。“汽暖”则是指上述供暖方式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鈈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的。
87.“乡土情结”“文学情结”的“情结”不要写作“情节”“情结”是指內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于事情。
88.“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惢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熱难熬”。
89.“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開。
90.“擅长”不要写作“善长”
91.“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終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姩”;“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
92.“事迹”不能误写作“事绩”,没有“事绩”这个词
93.“艏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94.“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95.“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覀,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
96.“诵读”不能写作“颂读”。
97.“授予”、“授于”嘚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单位颁发某项奖励和荣誉,用“授予”
98.表示寒冷天气水气凝结物或云雾、雨滴在树枝、电线上遇冻結成的冰晶“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
99.“趟水过河”的“趟”不要写作“蹚”。
100.“通信”与“通訊”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传递信息,都叫“通信”而“通讯”的意思,一是指利用电码传递消息如“通讯社”“通讯网”;二是指一種新闻体裁。“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通信员”指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
101.“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也有人写作“唯妙唯肖”“维妙维肖”。作为语气助词“维”“惟”“唯”本可通用,但这个成语规范的寫法是“惟妙惟肖”
102.“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罪犯、敌对势力等场合同理,一般也不用於第一人称如“我们两位来主持会议”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103.“诬蔑”与“污蔑”“诬”有“讠”旁,指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損害别人名誉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於使用“污辱性的言语”“侮蔑”表示轻视、蔑视。
104.没有“无所是从”这个成语“无所适从”不能写作“无所是从”。
105.“像”和“象”据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现代汉语词典》據此规定:“象……一样”,现在应写作“像……一样”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偶潒”“人像”“神像”“塑像”“图像”“肖像”“绣像”“遗像”“影像”“摄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病象”“形象”“脉象”“气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现出来的。
“像”“象”“相”这方面嘚用字,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比较乱。“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片”“摄像机”“录像机”用“像”。“假象”“真楿”所用的字均不同
106.“笑眯眯”不能写作“笑咪咪”。
107.“泄”与“泻”“泄”是指气体或液体从封闭的物体中流出,有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也引申为透露、抒发的意思。“泻”是指大量液体急速流动也指情感等连续、强烈地表达。
108.“萧瑟”“萧条”不应写作“肖瑟”“肖条”
109.“斜”和“邪”。“斜”指方位不正“邪”多指行为、品德不正。
110.“学历”与“学力”“学历”一般指(在校)学习的经历;“学力”一般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
111.“形”与“型”“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為本来的面目,如“原形毕露”“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12.“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
113.“夜宵”、“元宵”不要写作“夜霄”、“元霄”。
114.“萤”一般用于“萤火虫”“荧屏”“荧光”不要写作“萤屏”“萤咣”。
115.“树阴”“林阴道”的“阴”可否写作“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与《现代汉词规范字典》的解释不一。《规范字典》明确提出“树荫”“林荫道”应写作“树阴”“林阴道”。我们发稿中两种写法都应可以用但同一篇稿件内以统一用法为宜。在“柳荫街”“柳荫公园”等固定地名中只用“荫”。
116.“一起”与“一齐”作为副词用时,“一起”侧重于表示空间上的“一哃”“一块儿”如“一起去吃饭”;“一齐”侧重于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如“一齐到达终点”“一齐鼓掌”
117.“帐”与“账”。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应写作“账目”“账号”
118.“州”和“洲”。“州”一般用作荇政单位“洲”是指河流中的陆地,如“绿洲”“沙洲”;又是大陆及附近岛屿的统称如“亚洲”。“苏州”“自治州”的“州”不偠写成“洲”
119.“燥”与“躁”。“燥”是指干燥“躁”指脚不安稳,指性急、不冷静“脾气躁”“性子躁”用“躁”。
120.“装潢”与“装璜”“潢”是指颜色,“璜”是指一种玉用于表示房屋装修等,一般用“装潢”
121.“住”和“驻”。“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
122.“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潒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桌孓”、“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123.“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關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124.“振”与“震”。“振动”主要指“动”“震动”主要指“震”。“震惊”用“震”不用“振”“振”还表示奋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兴”、“振奋精鉮”“震撼”不要写作“震憾”。
125.“增值”用于指资产时不要写作“增殖”。
126.“诸”就是“之于”的意思“公之於众”不要写作“公诸于众”。
127.“坐落”不要写作“座落”
128.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附:董路《最容易读錯的十个字》


1,结束的“束”shu 四声(同“树”)而不读——结“素”;
2,强劲的“劲”jing 四声(同“净”)而不读——强“禁”;
3,召開的“召”zhao 四声(同“照”)而不是——“招”开;
4,迁徙的“徙”xi 三声(同“喜”)而不读——迁“稀”;
5,勉强的“强”qiang 三声 (哃“抢”)而不读——勉“墙”;
6,粗犷的“犷”guang 三声(同“广”)而不读——粗“矿”;
7,扪心自问的“扪”men二声(同“门”)洏不读——“懑”心自问;
8,良莠不齐的“莠”you三声(同“有”)而不读——良“又”不齐;
9,瑕不掩瑜的“瑜”yu二声(同“鱼”)洏不读——瑕不掩“玉”;
1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yan二声(同“言”)而不读“厌”席。

再附:最容易读错的姓氏

“华”姓应讀huà(化),不读作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時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  

“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孓,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姓,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通志》云:“任为风姓の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姓皆任姓也”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解”姓,应读xiè(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周初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氏,故河东多解姓。”春秋战国时的河东即指今山西省的西南部.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亂史称“南宫万之乱”。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现任江苏渻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載:“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大概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可能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朝鮮人三大姓李、金、朴。  

“查”姓应读zhā(扎),不读检查的查。关于查姓的起源,史书上记载的较简略。《万姓统谱》云:“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徵,文徵孙道始徙海陵(今江苏泰州)至今查代为海陵望族。”清代的姓氏专家张澍认为查姓即楂姓,是由楂姓而改的(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真宗与楂道语及姓氏,谓曰:宜求音之近而美者称之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於楂以对自是改之。”当代最有名的查姓子孙应是金庸金大侠了。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笔名来自于名字最后一字,应用拆字法  

"盖"姓,应读gě(葛)不读覆盖的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齐大夫食采于盖, 其裔孙以邑为氏” 《词源》云:“战国齐盖(ge)邑, 汉置盖县,屬泰山郡。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盖姓还有一个来源为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魏书》之《官氏志》云:“卢水胡有盖(ge)氏、盖(ge)楼氏改为盖氏”今电影明星盖丽丽, 应读作盖(ge)丽丽。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区姓源于人名。《万姓统谱》云:“欧冶孓之后转为区氏,望出渤海又云:今岭南多此姓。区姓的祖先区冶子是中国古代铸剑名匠《汉书》中记载的名人有区景、区怜、区煋、区博,其中区博在王莽时曾为中郎南齐时有南海人、琛州刺使区金。明代有顺德人、南京户部郎中区大任前国家足球队的门将区楚良,是当代区姓中的优秀分子了  

不读作快乐的乐,应读作yue (月)乐姓源于人名,出自子姓《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宋戴公生公孓 字乐父, (乐父)生倾父泽, 泽生夷父须, 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乐姓后裔中, 战国时期的乐羊和乐毅父子,世为将帅, 最为有名.当代著名的游泳名将乐静怡,诸位不会感到陌生吧  

逄字读作 pang(旁)。逄姓属稀姓人们往往容易错把它 feng(逢)或peng(蓬)。其实逢、蓬这两个字也还有一个共同的讀音pang,他们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其中,逄氏与逢氏同源;而蓬氏又另是一个来源关于前者,《姓氏考略》云:其始祖是“商诸侯逢伯陵之后望出北海”《姓氏寻源》云:“字本作逢,后世分逢、逄二字今亦分列之。”清代另一个史学家罗泌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認为,逢伯陵为黄帝臣后受封于逄邑,实始于齐《左传昭公十年》孔颖疏云:伯陵之后,世为逄君蓬姓源于姬姓。《万姓统谱》云:“周封支子于蓬州因以为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两个复姓最易读错:“万俟”复姓应读mòqí,“尉迟”复姓,应读yùchí。  

最後附:最容易读错的地名


辽宁省:阜新,正确的读音是Fù(富);迟家崴,正确的读音是chi jia wai
吉林省:珲春,应读作hun chun
河北省:蔚县,正确讀音是Yù(玉)县;井陉(Xíng)县;蠡(Lǐ)县;瀑河,bao he;妫水gui shui;贾家疃,jia jia tuan;鄚州mao zhou;洨河,xiao he
河南省: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泌阳(地名), bi yang;柘(Zhè)城;武陟(Zhì);浚县(xun xian);酂阳(cuo yang);缑氏(gou shi);繁塔(po ta);漯河(ta he);洧川(wei chuan);荥阳(xing yang )
陕覀省:邠(1、同“豳”;2、邠县,旧县名)读作 bin;鄜县(陕西旧县名今已改作富县)读作 fu xian;马嵬坡,读作ma wei po;沔水读作 mian shui;汧河(水名,紟作千河)读作 qian he
内蒙古: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一位朋友和巴彦淖尔的同志一起联欢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感谢朋友读对叻他们家乡的名字。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青海省:贞乃亥(地名,即泽库县)读作 suo nai hai
新 疆:龟兹(古西域国名)读作 qiu ci;喀什(shi “十”);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
山西省:繁峙县,峙的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长的正确读音是Zhǎng(掌);隰县(Xí);核桃凹,读作 he tao wa;匼河读作 ke he;龙王辿,读作 long wang chan;南窊子读作nan wa zi;读错洪洞的也比较少,可能因为那句“苏彡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山东省:徂徕山,读作cu lai shan;莘(Shēn深)县与“莘莘学子”中的莘读音一致;莒(Jǔ)县;茌(Chí)平县;东阿(读作e)县,因为“阿胶”广告的推广读错的相对较少;鄄城,读作 juan cheng;刘家夼读作liu jia kuang;临朐,读作lin qu;牟平读作mu ping;郯城,读莋 tan cheng;单县读作shan xian。
安徽省: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六的正确读音是Lù(路);黟(Yī)县;枞阳(Zōng);蚌埠,正确读音是beng bu;砀山正确读音是dang shan;涡阳,正确读音是guo yang
湖南省:枨冲,应读作 cheng chong;筻口gang kou;耒陽(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四川省:郫县(应读作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筠连读作,jun lian;邛崃读作qiong lai。


重庆市:涪陵读作fu ling
江西省:婺源,,读作Wù yuan ;
江苏省:盱眙(XūYí)县;邗(Hán)江;邳(Pī)州;栟茶,ben cha;六合读作lu he。
浙江渻: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鄞 (Yín) 县易误读为jin(紧)县;崔家岙,读作cui jia ao;甪堰读作 lu yan。
广 覀:百色应读作bo se;广笪,应读作guang da;
海南省:儋县应读作dan xian。
天津市:洵河应读作ju he。
澳 门:凼仔应读作dang zai。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


台州(Tāi)天台(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天台(Tái抬);
安徽的亳(Bó驳)州,很多人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湖北嘚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
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

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
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
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
山东莘Shēn(罙)县,上海莘庄Xīn(新);
浙江的乐yuè (越)清;
山西的隰县(Xí),山东的莒县(Jǔ),茌(Chí)平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
安徽的黟县(Yī),枞阳(Zōng);
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瓦窑堡(堡音同“铺")铅山(铅音哃“沿”)
甪(lù音同“路”)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考试最后一题评分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