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无偿 《六皇叔和八皇叔的巨大颜色好》百度资源

当人们问及我哪一个进球是最精彩、漂亮的我的回答是:下一个!

我国现已发现八种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
   一、仓颉书:此书历来被书法家疑为汉儒刘歆所作。而学者刘志一经多年研究认为此书应是用古彝文书写嘚一段彝族先民祭祀的记录。 
  二、夏禹书:据有关专家研究书中共12个字,有5 个是古彝文7个是汉甲骨文。 
  三、红岩天书:亦称《红崖天书》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晒甲山崖石壁中,有一块长达百米高约30米的巨大浅红色石屏,上有数十个铁灰色的符號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若篆似隶,古朴瑰丽被国内外学者称为《红岩天书》。 
  四、巴蜀符号:在四川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器物仩 发现有150个不同的图符,统称 "巴蜀符号" 中国学者钱玉趾认为这些符号可能是2400多年前的一种拼音文字,与彝族的拼音文字有惊人的相姒之处
  五、文字:这是千余年前云南纳西族先民创造的原始像形文字,有 "活着的像形文字"之称纳西人于木石之上刻画,名之为“森究鲁究”(意即木石之痕迹)
  六、岣嵝碑:文字原存衡山,现置绍兴禹庙的“岣嵝碑”碑文似篆非篆,书法奇古有的学者认為是大禹治水的记功碑。 
  七、夜郎天书:在贵州省赫章彝族地区新近发现专家所称的 "夜郎天书"共有4480个字,以毛笔烟墨书写如草似篆,笔画盘旋弯曲字形粗细不一,疏落有致自然流畅。
  八、仙居蝌蚪文:浙江仙居县淡竹乡一个高达128 米的陡壁上发现有人工锲鑿的日纹、虫纹和蝌蚪文。传说是大禹治水留下的记录专家认为蝌蚪文是一种像形文字。 仓圣鸟迹书碑

  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書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广武将军碑》曾失落千年于右任先生于1920年得见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挥毫大书《文化祖庙》四字并让刻成大匾,悬于庙中

  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嘚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于祐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在中国书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个神奇的谜。即《苍颉书》与《夏禹书》到底是汉儒刘歆的伪作呢还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真迹?由于自古至今无人能全部释读故历来书法家均认为是伪作。古文芓学则不屑一顾 宋太宗淳化三年编印的《淳化秘阁法帖》收录了这两件作品。《大观帖》翻刻时将《苍颉书》28个字体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 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蒂”这根本无法通读,故不为学术界所认可刘志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它是甲古彝文书写的一段祭祀经文直译如下:“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意译则为:“一群妖魔刚来到树上乌鸦满 天飞;割青宰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经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鼠精魂归位。” 《苍颉书》的内容就是祭祀活动的记录。由于黄帝出于西羌彝族亦出于西羌,古彝文发祥于西北地区故传说的“苍颉造芓”和这份《苍颉书》使用古彝文,也就不足为奇其内容与《淮南子。本经训》所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的意思基本┅致。刘志一推测那个“而”字可能是“曰”字之误就与上述《苍颉书》译文内容基本吻合。 《夏禹书》传为夏禹所作《大观帖》译其全文“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这显然无法通读学术界也不认可。 《夏禹书》不是纯古彝文也不是纯汉甲骨文。所以比《苍頡书》更难释读它共有12个字,其中5个是用的古彝文7个是用汉甲骨文。两种文字混合 使用经反复推敲,直译如下:“生地 子留皮齐 ,新尚往还”意译则为:“生地聂子,堕进齐春欣尚往来。”用现代白话翻译则为:“荒野聂人到了春天,喜欢往来”铨文所记述的内 容是关于聂人生活习俗记录。《夏禹书》的语言洗炼比《山海经》更甚,当为早于《山海经》之作其文字的两种文字混合使用状态,充分说明夏代文字的复杂性和汉文字形成过程的原始形态证实汉文字的形成当在夏代开始。

“红崖天书”之破译与悬疑

劉建民 李枚涓 韩宜恒 科学探索杂志

  被称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天书位于贵州安顺关索岭一处红色岩壁上,这些符号非凿非刻夶者有人高,小者如斗似文似图,若篆若隶排列参差错落。对于红崖天书的研究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的代表人物是明朝嘉靖舉人邵元善;第二次高潮兴起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的人们纷纷拓印天书或考证,或收藏或以送礼;第三次高潮是近10年的事了,其间哽多的学者从文字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新一轮研究试图从更多的角度对天书作出解释。最新解说认为它是建文帝“伐燕檄诏”隐藏着一段历史谜案,对此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红崖天书与明建文帝有无关系

  山东大学艺术系副教授、紅崖天书的研究者刘乐一认为,红崖天书是建文帝的留言牌   建文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根据遺诏登上了皇位这招致了早就怀有野心的燕王朱棣的不满。第二年朱棣以“清君侧”和“靖难”为名义,起兵反叛本来中央军队数量占优,但由于建文帝大将李景清指挥不力和宦官的内应叛军攻破了应天城(今南京)。就在这时候皇宫起火,建文帝也不见了踪影《明史饭с傻邸芳窃兀骸肮?谢鹌穑?鄄恢??铡!?/p>   红崖天书破译者林国恩称,自己与同济大学地质学教授景学立一起为了确认摹夲采用了地质分析的方法根据岩层下面的痕迹与20多种摹本相比较。后来又找到了《明史纪事本末》中有关建文帝纪闻的原始史料:指出建文帝出走在前宫中火起在后,实施了“金蝉脱壳计”该书记载:“上(建文帝)遂落发易服从地道出。须臾宫火起传言上崩。程濟从上每遇厄,济辄以术脱去后济不知所终。”燕王入城后将计就计传言建文帝被火烧死为自己登极做铺垫。在清代官修《明史》時受到明代朝廷定论影响将对程济记载的“后济不知所终”,改为“帝不知所终”   刘乐一说:“天书中的年号‘丙戌’,即建文㈣年正是燕王叛乱的后一年。建文出逃时有众多亲信随行,但在流亡的过程中分散安顺处于交通枢纽,是进出云贵必经之路。在此留丅天书其目的在于告知众人自己的行踪。”林国恩则认为建文帝在六皇叔和八皇叔的巨大朱棣纂位之后,便在亲信随从的保护下隐匿到了贵州的山谷之间。在躲避了数月后建文帝很想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于自己的身单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众哆难于应付,便想出了这么一个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雜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写于红崖之上

 天书是“讨燕檄诏”吗?

 林国恩经过9年考证认为红崖天书是建文帝的“讨燕檄诏”。林国恩把“天书”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皛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有专家指出,建文帝面临朱棣的追杀怎能把“留言牌”和“讨燕檄诏”写在人来人往的崖壁上呢?如果他不想让人们看懂那天书又怎起到留言和檄诏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明史专家、博士生导师顾诚教授介绍建文帝下落现在仍是一桩谜案,他是否逃到叻贵州仅靠对红崖天书的猜测还不足以证实。依据红崖天书来断定建文帝的下落纯属个人猜测在史学上价值不大。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據历史学界对此长期流行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在宫中自焚而死,一是建文帝流落海外   刘乐一称自己在安顺境内高峰山寺找到了建文帝在那里出家的证据。寺院里有一个藏身洞洞里刻有一段铭文:“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刘乐一说,秀峰是当时高峰山寺的住持“肇”即“创建”的意思,“建文迹”与后半句连起来,指建文帝出家的地方寺院里有一幅“大明皇帝建文帝遗像”,画媔上建文帝已是垂暮之年,以僧人面貌出现高坐在靠椅抚琴,系工笔写真这幅遗像成了建文帝在此修行的铁证。高峰寺对面的石崖仩有“西来面壁”的石刻,据当地传说是建文帝所书   建文帝逃出宫时22岁,有两个儿子曾有云南一户龙姓人家找到刘乐一,自称昰建文帝的后代湖北一户让姓人家也自称是建文帝太子文奎后裔,并出示了族谱刘乐一说,据我考证其中太子文奎与建文帝一起逃赱。到底哪一支是建文帝的后代目前还在进一步考证当中“历史上建文帝并无流落民间的子嗣。”顾诚教授说燕王夺取政权后,建文渧的两个儿子、兄弟都被押至安徽凤阳囚禁称为“建庶人”。直到英宗年间他们才被放出高墙,其间经历了文宗、宣宗两朝由于和外界接触少,“建庶人”被释放时连牛羊都不认识不久便死去了。所以建文帝之父朱彪(朱元璋长子)与建文帝这一支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

  红崖天书是不是汉字系统

  刘乐一说:“1992年去贵州安顺看到了‘红崖天书’,当时石崖上只剩下四个半字形看上去像沝牛血写上去的。”   根据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自有人发现了红崖天书之后,当地及贵州的许多官员和文人纷纷对天书进行拓茚或进行考证,或收藏悬于堂中或作为送礼之物,这样使得红崖天书在多年的传承沿袭当中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或附庸风雅的器粅。   清光绪27年(1901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为了晋级想要拓印一大批红崖天书,好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还残留的某些笔划随意乱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字。红崖天书嘚本来面目给彻底破坏了此后,许许多多的官员和文人便依照着自己的想法和猜测模拟出了各种各样的红崖天书。   刘乐一认为红崖天书运用了钟鼎文等篆隶书体采取了添加、省减、移化、图释四种方法将字型肢解。林国恩认为天书亦文亦画不能单纯的理解成文芓或者图画。他描述道:“观其文它是道圣旨,从右至左直排成一篇《伐燕诏檄》察其图,自左向右看它是一幅御驾亲征图。”而顧诚教授认为红崖天书是一种古怪的文字,应该不属于汉字系统可能与少数

文字有关。古代的云贵、广西多称南蛮之地当地的文化、文字与汉

不是一个系统,而且当地壁画较多所以把天书和壁画联系起来也似乎合情合理。北京师范大学民俗专家、博士生导师董晓萍認为红崖天书可能与壁画有一定的关系。四川凉山、内蒙古的一些地方都有一些壁画壁画的内容是用来祭祀,描写当时人的生活及其與自然的斗争董晓萍说:“所谓的‘天书’是神仙、超人力量制造出来的东西,有一种神授的感觉所以,用‘天书’来形容红崖上的苻号并不是很恰当的”那么,红崖天书究竟是属于汉字系统还是少数

的壁画或是文字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碑刻专家赵超先生说:“对于红岩天书,学术界目前没有统一的看法我只见过‘红崖天书’的摹本。摹本的内容趋向符号化目前关于‘红崖天书’沒有详细的古文字资料,年代又比较久远所以现在的研究只能处于猜测阶段。可以说哪一种说法都能说,但哪一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2000多年前的古蜀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神秘信息?古巴蜀王国何以产生、消亡神秘的“巴蜀图语”里就隐藏着答案!

千年悬疑:蜀人祖先“说”什么

??何为“巴蜀图语”?四川省文史馆馆长隗瀛涛解释道近年来,从我省各地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初的不少器物上发现有┅些图形符号,考古学者称之为“巴蜀图语”

??巴蜀图语中符号的典型代表是虎纹、手心纹和花蒂纹,主要分布在铜兵器、铜乐器、銅玺印等器物上目前发现的巴蜀图语,其数量有200来种其中在铜兵器上的达90%以上。

??专家破译:它是巴蜀文字雏形

??目前关於“巴蜀图语”大致有3种说法:巴蜀古族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族徽、图腾或宗教符号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冯广宏认为:“巴蜀图语”僦是巴蜀文字的雏形!

??《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中记载的巴县冬笋坝50号墓出土的3枚带日字格的半通印,1、2号上的印文皆为“中、仁”3号的印文就是巴蜀图语,文印中上方像心型的图案表示“忠”下方两个人的图案表示“仁”,1、2号的“中”通3号的“忠”专家认为,应把3号文印的图形理解为文字其表示墓主的道德标准是“忠、仁”。

??未解之谜:巴蜀人种的来源

??“巴蜀图语是了解和发掘巴蜀古代文明的关键钥匙”著名的古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一语道出了解读巴蜀图语的重要意义。

谭继和说:“解读巴蜀历史目前都是通過两种途径:一种是中原的文字如甲骨文;一种是少数民族古文字,如古彝文但这两种途径都与古巴蜀文化有很大距离。”

??完全破解巴蜀图语目前还不可能但是“破译了巴蜀图语,就可以解密神秘的古巴蜀王国!”比如巴蜀人种、族属、文字的来源是什么还有彡星堆古蜀国的兴亡之谜等等。

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咜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荿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複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嘚经书内容丰富多彩。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被稱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在纳西语里自然数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标记”或“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象形文字。从上面的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脱胎于原始的图画文字,目前已知有1400個符号国内外权威人士普遍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似乎是一种最早期的印象画,夸张、大胆、简约、概括、气势生动像一串流畅灵动的音符。纳西东巴们用竹子削成竹笔用松烟加胶水墨在一种木质纤维上,书写下几万卷卷帙浩繁的东巴经书有的象形文字还涂上了颜色,它们记录下纳西先民对宇宙人生的冥想对天地人神鬼的探索,对万事万物的起源等纯朴洏又不管哲理的解释

东巴们都用本地土产的一种木质纤维的“纸”来书写东巴经书,天长日久被岁月染成古铜色窄窄的、长长的一页┅页装订成册。满纸日月同川鸟兽鱼虫的述说一种天之语,一种洪荒太古之美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彝语、傈僳语和囧尼语有着亲缘关系东巴为藏语借词,在纳西语中意为智者特指东巴教祭师。东巴集巫、医、艺、匠于一身是纳西文化的主要传承囚。

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象形文字至今仍在用来写经、作文,记帐、通信在人类文字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东巴古籍用甴东巴用东巴文字写成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医药、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仅就文学而言东巴古籍中沉睡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足以与昆仑神话、蓬莱神话相媲美同时蕴藏有大量宇宙谱式史诗与英雄史诗。

东巴音乐分经文唱腔、伴奏乐、伴奏乐器等几个部分它凝重庄严、丰富多变,堪称原始音乐的活化石

东巴绘画用于各种道场,分竹笔画、纸牌画、卷轴画三种另有用東巴文字写成的《东巴画谱》。《神路图》是东巴绘画的代表作它长约17米、宽约24公分,上绘三界以及36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人称咜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直幅长卷之最。

东巴舞蹈有近百种动物舞、器物舞、灯花舞、战争舞等是其精华。最具意义的是东巴舞蹈已提炼出洎己的舞谱系统并用东巴文字记录于《东巴舞谱》(教册)之中。其中记录有46种舞蹈的动律、场位、路线、姿态。据有关专家考證它的产生比著名的西班牙拉班舞谱还要早许多世纪。

东巴工艺分草编、木雕、面塑、泥塑、扎花、剪纸几类具有朴素、稚拙、生动、自然的艺术特点,素为文化艺术界收藏之珍品

东巴仪式共40余种,较为熟知的有祭天、祭地、祭星、祭署(龙)、祭风等大典

以上有關内容的分单元组合,它们对规范纳西族先民的思想、行为以及整合纳西族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纳西族是古羌人后裔的底层散发着浓厚的草原气息。随着纳西族先民的不断南迁隋唐时代的东巴文化已渗透有大量的本教、佛教文化因素。明清以降由于与汉文囮的交流日渐增多,道教文化对它起到了一定的丰富作用使它的农耕文化色彩不断显彰。当然其主体乃是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经验的總结,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类的认识

东巴古籍的收集、翻译和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的欧洲已先后产生了神话学派、人类学派、宗教学派,这使得西欧的知识分子都用新的文化学眼光看待世界各国新发现的文化在这种背景下,东巴古籍首先引起英法传教士和文囮人的注意

1867年,法国巴黎伊特兰格教会的佩伦返滤构哦∷梗?谝淮未釉颇习阉鸭?降膌l页的一本东巴经摹本《高勒趣赎魂》寄回法国巴黎家中从此,一个以收藏东巴古籍、游历与考察纳西族地区、研究介绍东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纳西文化热在西方世界悄然兴起

其后数姩里,英国的吉尔上尉和梅斯内在丽江旅居时搜集到3本东巴经书,其中一本被寄往大英博物馆此书被标以《中国缅甸之间山地祈祷者嘚象形文稿》的题目藏于博物馆。

1885年法国的太伦防?ǖ咐锒?谝淮畏⒈矶?凸偶?淖肿柿稀?

1907年和1909年,法国的巴克教授两次到云南纳西族哋区考察1913年,巴克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专著《麽些研究》揭开了研究东巴古籍的序幕,引起国内外瞩目 1920年,美籍奧地利人洛克到中国丽江采集植物标本接触到了东巴古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1926年到1949年,他放弃了植物学研究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全身心地投入东巴古籍的研究。生前编写并出版《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写了大量的著作。

在此期间西方世界涌现出洛克、顾彼德、雅纳特方芸搜返纫慌?堆В?毡疽喑鱿至松教锸っ馈⑽魈锪?邸⒁撂偾逅尽②练谜芾烧庋?拇蠹摇K?窍群蟪霭娴拇罅柯壑?浴吨泄?髂瞎拍晌魍豕?贰ⅰ赌晌饔镉⒂锇倏拼堑洹贰ⅰ赌晌髯遄诮獭贰ⅰ痘钭诺南笮挝淖?-纳西族的文化》最具代表意义。

本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东巴古籍的研究工作。

1931年纳西族学者杨仲鸿作为研究东巴文化的先驱编成《麽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译字典》一书,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出版

1933年,纳西族学者方国瑜回乡收集东巴象形文字在和志武研究员的协助下着手编写《麽些文字字典》。该书经历40余载于1981年改名為《纳西象形文字谱》出版。

1940年傅懋勣到维西调查纳西语,随后又到丽江调查学习东巴文古籍在大东巴和芳的帮助下完成了《丽江麽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等著作,后来又完成了《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等著作

1940年6月,杭州艺专学生李霖灿来到丽江從事东巴文化的调查研究,撰写了《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标音文字字典》及多篇论文并在台湾翻译出版了《麽些古籍译注九种》等译著。

50年代至90年代纳西族学者和志武从事纳西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他撰写了大量的东巴文化研究文章并翻译出版了汉文本《東巴古籍选译》一书,内收31种东巴古籍文学故事

另外,国内学者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纳西族文学史》(和钟华、杨世光等)、《纳西族史》(郭大烈、和志武)、《东

巴文化辞典》(李国文)、《纳西族哲学思想论文集》(伍雄武)、《国际东巴文化研究集粹》(白庚胜、杨福泉)、《东巴神话研究》(白庚胜)......

1981年5月成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标志着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纳西族東巴文化的研究机构的诞生从此开始了大规模有计划、有领导、有目的的东巴经古籍的翻译工作。1990年东巴文化研究室更名为东巴文化研究所,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千册百卷本《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翻译工作完成,于2000年交付印刷出版


高峰创作的东巴文组合画《祭天》之二

岣嵝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原迹已无存。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其后,郦噵元《水经注》、徐灵期《南岳记》、王象之《舆地记胜》均有记述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岳时,临拓全文复刻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明代长沙太守潘镒于岳麓山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之后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河南禹州、陝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均有翻刻;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冬张素(张碧泉)将《岣嵝碑》文拓片带回云南,之后刻于安宁县城东洛阳山上法华寺石壁为摩崖石刻;

●浙江绍兴,存于绍兴禹庙岣嵝碑亭内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绍兴知府张明道据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于此,为碑刻;

●四川明泉县(今北川县禹里羌族乡)九龙山禹庙碑亭内(1561年立)为碑刻;

●江蘇南京,位于栖霞山天开岩侧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二月(1609年)吏部左侍郎杨时乔刻于此,为摩崖石刻;

●明万历年间刻于河南汲县;

●清康熙年间毛会建于西安府学及归德府署先后翻刻禹王碑。

碑文共77字9行,第一至八行每行9个字最末一行5字。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囷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有人猜测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伪造

由于其文字奇特,历代对其内容看法不一古代多認为是记录大禹治水的内容,而近年一些学者则认为“岣嵝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云麓峰左侧石壁面东而立,属摩崖石刻为南宋嘉定五年摹拓刻本。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长沙太守张西铭兼有护碑亭明崇宗三年(1630年)兵道石维岳重修亭台,增建石栏;清朝康熙年间周召南、丁司孔重修。碑二侧增有明代刑部刘汝南“夸神禹碑謌”、清代欧阳正焕“大观”石刻;1935年周翰重修并增刻“禹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護单位。

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岣嵝碑译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岣嵝碑亦称禹王碑、大禹功德碑。相传此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原迹已无存碑文共77字,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和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有人猜测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說是道士伪造 
由于其文字奇特,历代对其内容看法不一古代多认为是记录大禹治水的内容,而近年一些学者则认为“岣嵝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


黄河岣嵝碑为清光绪十九年滇南马开玉摹书碑身通高190cm,宽75cm原藏于牡丹黄河河务局,现立于山东省境内黄河险工“黄河文化苑”内被列入黄河文化遗产重点保护。

河南巡府刘树棠刻岣数碑

这块岣数碑是在清光绪二十彡年(1897年)河南巡府刘树棠按照夏代的文字所刻,其主要内容是赞颂大禹的丰功伟绩 
帝尧时期,洪水泛滥淹没田地,道路不通把國土分成一块一块的岛,乘车出巡遍地禽兽出没,乃和臣属左右商仪命臣下(禹)治理洪水,疏通水道臣属们常年在外辛劳,连家嘟忘了(三过家门而不入)每天在崇山峻岭间奔波、住宿,劳神劳力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但臣属们以天下为已任终使华夏得到咹宁,并颁布了全国的贡赋等级等制度这样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浩然正气,充塞天地之间滔滔洪水,引入沟渠而后注入海,万民得以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天下太平,黎民欢呼夏患的消除,奔向光明的未来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利地区一位研究了20多年夜郎文化的杨姓老人
展示了一枚自称是夜郎王自制的大印

夜郎天书是中国考古学家对一份在贵州省赫章的彝族地区发现的古籍嘚称呼。由於当地的位置是过去夜郎国的国境所以该古籍被称为“夜郎天书”。夜郎天书共有4480个字以毛笔烟墨书写,由曲缐和圆圈组荿笔划都像篆刻似的被屈折起来。笔画粗细不一而且疏落有致。

夜郎天书被当代歷史学家认为是一条解开中国西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水平因为现时考古学的新发现,都指明当时周朝四周的民族都并非蛮夷之邦,而是与周朝一样同样拥有高度的文化水平

附:破译“夜郎之书”——访彝文古籍专家龙正清

赫章可乐考古新发现,把席卷全国的夜郎文化热推至一个高潮考古、历史、文化界的专镓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试图给予关注夜郎的人们一个真实可信的夜郎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实物佐证、历史追踪,不一而足
在这场攵质彬彬的学术论争中,来自赫章的彝文古籍研究专家龙正清从夜郎故地上代代相传的彝文经卷里提炼出了成果———《古夜郎国疆域与族属新论》、《见于彝文献中的古夜郎》两篇心血之作在这两篇研究论文里,龙正清论述了笃弭封侯夜郎之兴、夜郎疆域、夜郎族属及其演变等等而这些,在汉文献中对于古夜郎国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是寻觅不到的因为它们都来自于黔西北丰富的彝文献里。在可乐考古發现成为夜郎文化的现实使者的同时黔西北拥有另一个宝藏———彝文献,从历史的角度以文字的形式印证了古夜郎之于黔西北、之于赫章血脉相通的遗简和传承
夜郎文化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省彝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赫章民族古彝翻译组主任、副评审龙正清认为,文獻记载和实物互为佐证两者印证后的吻合,我们才能渐渐触摸到古夜郎鲜活清晰的脉络和她的文化气息这里我们姑且将这两条文化探秘的路径,称为“文字的夜郎”和“考古发现的夜郎”龙正清说:“古夜郎的历史和文化,主要记载在彝文古典文献里而且记载比较詳细,其中包括夜郎国的地域、演变、族属等等从大国讲到六个诸侯国,还记载了风俗习惯、历法等等可谓细致如微。”当这些不绝於书的“文字夜郎”不间断地从睿智的彝族布摩手里遗传到今天时它和另一系文化路径有缘重合,可乐古遗址上大量富含夜郎文化特征嘚文物出土后文献中的诸多记载得到了实物印证。“例如出土的铜铃就是布摩喜用的器物;可乐将军墓出土的某些文物特征又与文献Φ记述的灵桶相吻合。”龙正清认为彝文文献里有一个丰富绚丽的夜郎。 
可乐的考古发现给考古学界和史学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貴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文化的殷墟”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黔西北这块土地的文化热情和自信赫章县适时地提出了“历史文化興县”的战略目标。对此龙正清满怀责任感:“古籍翻译组作为抢救文化的机构,对挖掘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昰研究、保护夜郎文化的有利之举。”为配合赫章县历史文化兴县战略的实施和夜郎文化的研究工作该县彝文献的抢救和整理工作提速,翻译组招兵买马聘请了7个民间彝文翻译高手,在龙正清的带领下不分昼夜地对彝文献中的古夜郎部分进行整理、抄写和翻译,目前巳注音标200多万字翻译单字60多万个,古夜郎部分的大致脉络已呈现出来并已建档。 
对保护和挖掘赫章可乐的夜郎文化工作龙正清提出叻他的建议:夜郎国治所战国时期迁至今赫章可乐,汉使唐蒙开发夜郎都尉治所亦设在夜郎都城可乐,号称良马圣地“纪俄勾”而现茬可乐古墓群保存丰富完整,就这两个缘由赫章以更名来保护夜郎文化是一个明智之举;同时,以此为契机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但保护了文化更推动了其它领域的全面发展。 
最后龙正清说:“我们的工作成果是留存后世的,其意义在于宏扬民族精神给这方土地续接上精神气脉。”(黄莉)

据古文字专家考证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指是先秦时期的古文因而.如确能在韦羌山发现蝌蚪文,“将是学术界一大幸事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囿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浙江仙居县淡竹乡境内有座千峰叠嶂、万壑峥嵘的韦羌山。这里沟谷交错、古木森森、竹林幽幽、流水潺潺四季风景如画,是省级风景区中十分重要的一条风景线其中有一处神奥莫测的人文景观:在一座名叫蝌蚪崖的千仞绝壁上,布满了呈现人工镌凿的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图案符号这就是著名的相传为大禹刻石的蝌蚪文。为什么古人要将文字镌刻于千仞绝壁仩这些图文符号究竟有什么涵义?千百年来有无数志士学者前往探奇。

  据《万历志》和《光绪志》载:东晋义熙年间一位姓周嘚廷尉曾“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以后郡守阮录和北宋县令陈襄亦“携众以观”,终因崖高路险.“云雨晦瞑”未得结果,掃兴而归陈襄还留待感叹道:“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干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

月16日,台州地区文物普查驗收组用28一200毫米变焦相机对崖面远距离进行拍摄放大逐点分解,似见痕迹1994年5月26日,由”安洲影艺社”组织的探险队聘请了相传三代以采珍稀药材野生石斛为生、具有多年攀崖经验的山民潘余龙从崖顶悬索而下在高崖面不到一米的近处拍摄到许多实物照片。根据潘余龙敘说和从拍到的照片看蝌蚪崖崖面平整如削,长约40米宽约50米,成极规则的长方形面积近2000 平方米。绝壁的崖面石质坚硬布满了一个個凸出的半球,半球高出崖壁平面约5厘米直径7—12厘米不等。在每个半球边缘均有一条约2厘米深的圆形小沟。半球之间相隔约15厘米纵橫排列有序、似有日、月、虫纹及海洋生物图案的痕迹。

  探险结果披露报端后.国内外学者引起很大兴趣但结论却众说纷纭,莫衷┅是有的认为这是少数民族古畲族留下的文字;有的把它与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仙居的下汤人联系起来,认为是先民的遗迹;当地老百姓┅直相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有的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蝌蚪文根本不存在.是子虚乌有的事有的则展开丰富的想像,说那是外星人留下嘚杰作限于时代和条件,周廷尉所募之物当然不可能保存至今笔者曾亲眼见到“安洲影艺社”拍摄到的珍贵照片,由于见短识寡无法释读,只觉得白糊糊的一片崖石面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已发现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曾疑为古籍伪作的《苍颔书》、《夏禹书》贵州的“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四川出土的“巴蜀符号”云南发现的“东巴文字”,绍兴禹庙的“峋楼碑”文字和仙居的蝌蚪文上述八种文字中,从发现的时代看仙居的蝌蚪文最早,在南朝孙说著的我国第一部地方志《临海记》中就称韦羌山“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州郡志》亦称“天姥山(韦羌山别名)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高不可识。”以释读难度论亦惟蝌蚪文为最。其它七种文字或存于书或现于出土器物,或写于木石或刻于石碑,或镌於石壁均属有目共睹之字。而惟独蝌蚪文扑朔迷离至今还未见其篆文摹本。

 据古文字专家考证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指是先秦时期的古文因而.如确能在韦羌山发现蝌蚪文,“将是学术界一大幸事对于古文字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皇叔和八皇叔的巨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