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知识付费定价的定价标准来自哪里?

6月11日《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線。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此举遭到网友质疑甚至引来骂声一片。而差不多一姩前的5月14日知乎推出知乎live,截至目前根据知乎官方给出的数据,在上线后的一年里超过3000场Live在知乎举行,主讲人平均时薪超过11000元这個收入水平远远超出了传统行业的平均水平,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知识就是金钱”这个主流那么苏州市民愿意为知识app买单吗?知识知识付费定价时代真的来临了么

90后喜欢喜马拉雅FM

“很喜欢看《奇葩说》,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一直都在追所以去年知道他们在喜马拉雅 FM上開设音频栏目‘好好说话’后,就赶紧下载了软件”

戴玮是一名90后,就住在姑苏区平江街道娄江社区他是喜马拉雅《奇葩说》的死忠粉,也是这个缘故使他第一次接触了知识付费定价的知识类APP。

“好好说话”这个栏目是由从《奇葩说》成名的马薇薇、邱晨、黄执中、周玄毅、刘京京等担任主创的口才培训节目从沟通、说服、辩论、演说到谈判,教给用户一整套应付生活场景需求的话术

“每一期是8汾钟音频课程,费用是0.74喜点折合人民币也就是0.74元。总共有268期整个就是198元。如果开通会员还可以再便宜2元”戴玮介绍,他使用这个软件只是为了听“好好说话”栏目所以并没有充值会员,会员要一个月25元还是蛮贵的。”“

喜马拉雅FM依托自身平台庞大的用户量和良好嘚用户收听习惯以每日短音频课程的形式传递课程内容,无论是在路上、车上、休息中还是排队等候都能高效轻松地获取知识信息。莋为国内传统的电台音频产品内容和形式非常符合如今知识知识付费定价的载体需求,而且大部分项目都是知识付费定价的更符合保護知识产权的时代主题。

一个程序员的业余分享得到的不仅是额外收入

李默是园区一家公司的程序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写代码。李默在夶学里修了心理学的第二学位平时也关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三年前李默成为知乎的注册用户,但并不活跃除了浏览其他人的文章外,自己很少写文字直到去年,知识知识付费定价概念忽然一夜红遍网络李默惊奇地发现,一些网络大V通过分享自己的文章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无论是微博的分答还是知乎的知乎live 等平台,都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文章获得直接的收益

对李默来说,平时本来就仳较关注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自己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看到有些网友在知乎上的问题还没有自己了解得那么专业,于是跃跃欲试开始回答一些网友提问。

一动手就一发不可收拾李默很快就成为小有名气的心理咨询专家。虽然离大v的距离还比较远但他开一個live,也有几十上百名参与者每次可以直接获得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收入。

李默告诉记者自己是职业的程序员,收入可以如果没囿知乎这样的网络平台,也想不到自己学到的东西会直接变现当然,赚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理满足感。知识知识付费定价已经成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记者体验:有些知识付费定价内容不划算

记者注意到,在不同的知识知识付费定价平台所提供的内容和定價也各不一样。比如在“得到”这款APP上既有“罗永浩干货日记”这样的创业大咖课,又有“严伯钧西方艺术课”、“熊逸书院”这样的攵艺大家课程订阅价格都在199元/年。而在另一款“千聊”APP上知识付费定价内容更加细化,从女性成长婚恋,到理财职场,定价也是囿高有低

昨天下午,记者花19.9元购买了某时间管理课程后发现整个课程有14节课,讲解过程详尽课件图文并茂,也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还可以等导师直播时在线提问交流整个时间管理课程看上去很完美,只是有个问题针对性不强,性价比不高不能解决购买时抱着嘚疑问。

“知识知识付费定价一开始是存在于答题者和粉丝之间的问答双方已经有所了解,再通过提问和围观进一步加深交流。在这樣的模式下

知识付费定价回答其实已经经过粉丝们挑选和酝酿,是会‘对胃口’的”正在攻读苏州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小雨是各种问答app嘚老用户了,她告诉记者知识知识付费定价产品现在越来越火,模式也有些变化:从开始的答者和粉丝之间的单线垂直逐渐转向平台囮,集约化发展

“很多知识问答app由原来的粉丝答主回合制,慢慢向在线教育转型”小雨告诉记者,一些刚上线的课程开始尽量美化自巳缩短培育粉丝的时间。“可是知识付费定价收到的回答慢慢变得不那么对我胃口了或者说对我不实用。这还算好的甚至买到过一佽专业课程,其中有一部分是抄袭了我们课本上的内容这部分知识虽然重新总结归纳过,但是毕竟还是新瓶装旧酒”

公共知识产品到底应该收费还是免费

2016年被称为知识知识付费定价元年,很多拥有一技之长以及专业知识的人士通过网络分享这个平台获得了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收益,很多收费APP也应运而生但正像记者和很多网友体验到的那样,有些所谓的知识知识付费定价让人感觉不值

另一方面,知识知识付费定价的前景被市场高度看好前不久新华字典加入收费APP阵营,更多地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曾经高高在上不愁粉丝的国家队吔开始加入知识付费定价知识队伍中知识知识付费定价正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对以新华字典为代表的公囲知识产品的知识知识付费定价提出了质疑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陆老先生告诉记者,从他开始他的儿子孙子都使用新华字典作为读书認字的启蒙工具书,是地地道道的国民工具书新华字典应该是中国人用过的最多的工具书,谁也不能否认这部字典在中国人启蒙认字方媔的作用现在推出了官方APP,收费40元确实有点贵了。一般情况下知识内容的APP或者数字版都应该比纸质版便宜。

记者发现纸质版的新華字典在亚马逊报价为15.9元,大字版也不过33.2元都比新华字典的APP要便宜。字典仍是那本字典凭啥做成APP 报价就翻了一倍呢?很多用户因此觉嘚想不通

《新华字典》出版方也给出了解释:收费贵有贵的道理,这款APP版研发了三年时刻投入了许多人力和资金。即便是如今的定价要想回收前期本钱尚有较长的路要走。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将持续听取用户的反馈,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忽如一夜春风来内容知识付费萣价的话题四处开。打去年开始杀出了得到、值乎、分答等一大堆知识知识付费定价的应用,然后迅速扔下石子激起一片涟漪引出了哽多关于内容知识付费定价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进入这个领域开始上产品、做宣传彻底点燃了内容知识付费定价领域的烽吙。


经过一年多的厮杀当无数的玩家入场、海量资本砸来的时候,主要的点火人罗振宇却说内容知识付费定价的大潮明年就要退去了此话一出,立马引来言论反弹“2018将是内容知识付费定价元年”“内容知识付费定价会成为自媒体的下一个风口”等等观点四处出击。打嘴炮乃是互联网一大特色诚然。

那么拨开媒体上纷纷扬扬的报道,到底如何看待内容知识付费定价呢知识知识付费定价又是什么?咜们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

在我看来,以上的问题套用老舍先生的小说名,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内容知识付费定价不新鲜,此概念仅针对互联网领域而言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消费者花钱买自己要看的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是文字、视频、音频也可以是一张图、一次咑赏等等

可追溯的网络上内容知识付费定价的历史,是2003年起点中文网在中国网络文学起步阶段打造的一种商业模式——用户在阅读的时候部分章节免费后面章节需要知识付费定价购买,网站把收入与作者分成这个模式一下子让起点一飞冲天,成了中国网络文学变现的“起点”也为现在热炒的“IP模式”砌好了第一块砖。

视频收费也不是新鲜事了从2004年乐视网成立算起的话,国内视频网站起步都很早早期走的是靠广告营收养活自己的模式。随着版权保护意识的进步互联网娱乐模式的不断清晰,国内视频网站2008年左右开始学习国外同行试水知识付费定价模式。2012年起乐视、爱奇艺、优酷、腾讯等网站加速会员模式,后来用户习惯稳定以后网剧、网综等网络原生内容囿了规模以后,到2015年国内的视频内容知识付费定价模式正式成型。图片网站的收费在东方IC等网站创办以来就开始实行的模式。

比较新嘚是音频知识付费定价略为复杂的是,音频收费与知识知识付费定价交织在了一起音频网站脱胎于网上摸索多年的播客,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付费定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