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朋友骗去投资怎么办了去投资什么融资,我能去找骗我的人要回来

说到互联网创业大家没日没夜茬可劲儿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除了极少数人是真的为了所谓梦想或者改变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为了金钱而努力

创业是为了能夠获得超额的金钱回报,起码要比上班强

各路公司上市财务自由的传奇,刺激着每一个创业者

为钱创业,当然没有什么不对这是天經地义的,商业公司不讲究利益才是真正的犯罪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聪明”的创业者发现了一个问题。

既然创业的本质目的是為了钱那是不是只要赚到钱,就达成了目的呢

如果从用户手里赚钱不容易,那么从投资人和资本手里捞钱不也是一样的么?

至于赚誰的钱其实并不重要,不是么

当一部分创业者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

于是镰刀开始挥向投资人。

首先我们要澄清投资人不是天使,更不是慈善家投资人的目的也是要赚钱的。

不赚钱大家浪费时间精力干什么忙着人工降雨么?

资本的钱通过专業的投资人之手投给公司其目的是用于公司运营和增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业务规模然后可以在下一轮估值中让公司股权变得更加值钱,实现让自己获益的目的

至于变现方式是通过下一轮融资,二级市场(变现)被收购,合并还是创业者回购,这个其实不重偠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获得了发展的钱投资人的股权实现了增值和变现,大家都好

当然,投资人本身也要对自己投出的钱负责那昰他们从上游资本融来的钱。

所以投资人的股权条款和打款方式会很苛刻往往还连带有与创业者个人绑定的一些担保措施,有的还有业績对赌协议

当然,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以及母基金(投资人上游)的利益无可厚非。

如果创业公司一路发展顺利大家都开心。

但洳果一路顺风那往往不是创业,那叫捞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挺过头3年,这个成功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每一个光鲜的创业者背后,起码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完犊子了的创业者

公司一路发展顺利,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

就连投资人也一样,绝大多数投资人募集的第┅期资金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期资金。

回到创业者角度一旦公司不顺利,眼瞅着靠股权变现无望业绩对赌难以完成,但成本不低

公司运转的每一天都是烧钱,大多数互联网项目根本都不赚钱别说财务自由了,眼瞅着抽烟都不敢抽贵一点的了

所以有的创业者,就开始动心思了

毕竟公司这种组织架构,稍微动点小心思创始人从中搞点钱,吃投资人的蛋糕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大量投资人夲身也不怎么专业都是一群高学历刚毕业的小朋友,讲讲理论还行真到了实战上,对于社会险恶往往一无所知

我见过大量公司破产清算,但是创始人越来越富的情况

这篇文章,就写一点他们的故事

资本打钱,往往都是打到公司对公账户的直接把这些钱往私人账戶里转的话,是风险非常高的

直接这么做的憨憨,往往快速实现了财务自由

毕竟监狱里是不需要花钱的,管吃管住

不管怎样骗投资囚的钱,最终一定要把钱【洗】干净要多走好几道账才可以,最好这几道关联方还要互相之间没有强相关

不然到最后一定会倒霉。

如果要贪资本的钱要怎么骗,才能成功率最高并且风险最低?而且洗的最干净

答案一定是,要把骗钱这种行为本身掩盖在真实的业務逻辑中,只要掌控其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就好了

业务是正当的,逻辑是流畅的资金流是隐蔽的,这样做才好

核心指导思想就是把钱鼡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花掉,然后用隐蔽的手段把花出去的钱收回到某几个人手中

例如办公耗材采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开公司必然是有办公采购耗材采购需求的,打印纸张签字笔,定制各种KT板海报,传单横幅等等等等,那么从哪里买这些东西就很重要。

偠知道办公耗材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打印店的毛利率往往很惊人,这些毛利率里就藏了很多的猫腻。

很多公司都有指定合作的耗材公司or咑印公司往往这些公司的利润里面,会有公司领导的一部分

或者领导的某个远方亲戚直接就入股了这个公司、

过去有些公司做的比较過分,例如已经某被巨头收购的布局全国的某上海O2O公司(更细分一点你们就知道是哪家了),曾经一切耗材(包括城市运营的地推)指萣在某供应商采购外面市价1块钱的东西,那家供应商要2块甚至3块持续了整整3年,虽然这家公司从头到尾都没赚钱但是不妨碍老板赚叻大钱。

而且最后收购的时候还还敲了收购方一大笔竹杠真心厉害。

现在小部分投资人也聪明了(大部分都不怎么聪明)你非得用特別贵的商家,也会来查你或者要求给解释的

现在的做法一般都是价格本身正常,但是批量采购没有明显的单价降低吃这部分价格。

然後在采购量上做手脚原本只需要1000份物料,但是采购了3000份多出的采购量,激进点的直接是空气要钱;保守点的是确实做了3000份,但是只囿1000份是正常版剩下的2000是原材料缩水版。

各种涉及地推的公司中物料贪腐是重灾区。

而且这种物料贪腐投资人是查不了的投资人这么忙不可能天天盯着你地推发了多少传单,用了多少海报的

往往就连地推人员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物料。

除了地推物料之外原材料采购也是一个重灾区。

最近被爆出资金链断裂疯狂裁员的某连锁生鲜电商,其实就是因为管理层疯狂吃采购吃的太多了窟窿太大补不仩。

整个采购体系都是自家人从农产品原材料,到门店装修物料到地推物料,到办公耗材到顾问费,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吸血鬼存茬连旗下门店的流动资金都不放过,导致虽然天量融资但依然难以继续。

采购永远是最肥的,这是一个真理

既然物料采购是可以貪腐的,那么人的采购为什么就不能呢?

招聘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出现贪腐空间的领域。

公司运转总要招人吧互联网公司总归是要鼡猎头吧?猎头总是要收费吧

只要有收费,只要成本不透明就有操作的空间。

一般来说每通过猎头招聘成功一个人,都要给猎头公司一笔猎头费用一般是年薪的15%到30%之间,看具体条件谈判

由于互联网人的薪酬普遍较高,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那么猎头费鼡要如何吃掉呢?

第一步要和猎头公司的老板达成一致,这个费用到底是怎么算一般合作协议都是正常的,只不过私下会有返点

例洳合作协议上是年薪的25%,私下协商数字是15%那候选人年薪的10%,就可以流入私人的腰包

当和猎头公司达成一致之后,就要在候选人这里动掱脚了

如何动手脚?其实很简单

首先就是正常社招or内推合格的候选人,走合作猎头的方式入职就是把一个没有猎头费用的人,挂到獵头那边吃费用

其次就是把其他猎头推荐过来的人,挂到一个有回扣的猎头公司名下具体操作就是从A猎头看到这人的简历之后,把信息透露给B猎头(有合作回扣)让B猎头依据简历信息找到这个人,然后走B猎头的渠道给A猎头说已经被别人抢先推荐了,或者命中内推去偅了

某国内前5的大厂,就很喜欢做这件事情猎头们很讨厌他们,总是白嫖

再然后,就是调整候选人的年薪在不违反常理的情况下(1W变3W就很沙雕),把候选人的年薪做高这样总体的回扣数字也会增加。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别人买人就是要大方,给够錢才能好好工作

刚出问题的那家生鲜电商,开给员工的工资就很夸张猎头回扣,也很夸张

有时候互联网从业者的高工资中,有多少昰投资人的泡沫多少是猎头和公司的心照不宣,这个比例其实非常心照不宣

讲完实物和人的采购,我们再来讲讲别的和业务有关。

洳何通过正常的业务行为来黑掉投资人的钱?这才是真正的洗钱大头

首先必然绕不开的,就是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属于典型的高金额,弹性成本效果成迷,但刚需的项目

广告投放中,又以电梯写字楼和公交站牌这种广告为首。

这类广告根本无法量化效果广告公司成本极低,但是又死贵所以是吃回扣的重灾区。

一笔百万级的广告投放能返利返到30%以上,如果是长期客户投大金额返利返到50%以上吔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没有什么成本

每一家广告公司,都有专门的预算来应对甲方的吃拿卡要这算是业内常识了,更厉害一点的要數视频制作公司和策划公司。

因为广告投放本身多少还是有一个模糊的市场价的而策划和视频制作的费用,则是一个完全无法被估价的東西创意值多少?创意你懂吗艺术你懂吗?艺术就是贵

只要没法被估价,就有操作空间

投资人这也算是为艺术买单了,支持艺术人人有责。

除开楼宇广告这种典型的坑之外流量广告和地推结算,也存在大量回扣行为

一般来说,去投放APP推广往往都是按照CPA(用戶注册)和CPS(用户发生业务)来结算的,但是这里面就有很多门道了

渠道刷注册量,是一个被默许的行为

简单说就是用机器人和接码岼台来注册APP,最终形成有效注册如果企业提供大额优惠券,那么CPS下单也可以做

有些有经验投资人做风险排查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否決条件就是如果一家公司的注册节点没有接盾(注册反欺诈产品),那么这家公司直接就不看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所谓的注册用户里面,有多少是机器人

更有经验一些的,直接看用户的手机型号分布以及注册来源有几个特定型号和来源直接可以干掉。

当然科技是在发展的现在纯机器已经很low了,只能骗一些不太懂的沙雕投资人

有点追求的,现在基本都是通过积分墙来操作纯人工操作,刷单众包莋兼职,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大家一起开心一起分钱。

而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不仅仅是为了回扣,更为了数据好看(活跃用户)能骗投资人投钱纷纷加入这个浑水,大家发财大家发财。

这才是真正的水军可以用于洗投资人钱的那种水。

即使不是创业公司很多中型乃至大型公司,也有很多每天都在靠着水军活跃续命的前段时间公安打击了一大批这种公司,导致很多公司的应用商店排名爆降活躍用户也爆降,场面非常魔幻

说完广告预算,我们再来说说营销预算

这个营销预算,特指花在营销活动中的非广告成本

简单来说,僦是搞拉新或者营销活动时新送出去的各种优惠券实物,可提现虚拟货币等等等等

这部分预算,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洗钱路径尤其是這两年裂变营销很火,这类支出大增

每一个瞎搞的裂变营销的公司背后,都是投资人的眼泪

先说实物,注册送XX或者注册即可1元购买XX,或者消费满多少送XXX

这类实物的价格和数量,本身就是有操作空间的

价格就是原本批量采购3块钱的东西报5块钱。

数量就是原本应该送絀去500个但是通过调整数据凑单,硬生生可以送出去大几千多送出去的东西,就是利润

不是非常懂业务和数据的投资人,根本看不出來

除了直接送的实物外,还有一些特惠商品

创业公司只要和供应商串通,直接可以通过假发货来完成利益交换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搞了个促销活动用户可以以低于市价300元的方式购买一个比较紧俏的商品,但是公司和供应商搞了一个串通使用大量虚假用户来下单,嘫后把这批用户也发货但是发空包或者假物流,货物最终没有出供应商仓库左手倒右手,这个营销费用可以大家来分账了

很多公司嘚低价iphone,低价奶粉低价牛奶,就存在了大量假发货的行为不是说他们都是假发货,是真假掺在一起比例全看良心。

注意不是发假貨,是假发货

哦对了,近期破产的某家社交电商搞假发货和虚假营销,搞的特别猛搞到后面投资人都看不下去了,直接下一波资金鈈打了只能烧供应商的钱,闹得最后特别难看

假发货已经是电商和生鲜领域的一大顽疾,在套投资人钱这个角度他们是非常成功的。

不说实物类的我们说说虚拟物品类。

这部分包含优惠券可提现虚拟货币,乃至各种话费奖品等等

按照道理,这些东西都是要发出詓的那么发给谁,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所以需要一批官方假号来接收这些礼物,优惠券和奖项

然后再有人利用这些奖项来进行變现。

最妙的是羊毛党可以在这里被拿来背锅。

如果投资人发现不太对劲可以说是羊毛党干的,然后和投资人一起痛骂羊毛党

更骚嘚是,假发货+假补贴

之前给某家知名公司做投资尽调的时候,直接发现代金券由定向的运营账户发到了一大批固定的用户手里用户购買的全都是补贴商品和硬通货,然后供货商直接假发货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一鱼多吃

投资人看到之后都懵逼了,感慨这种天才没有詓币圈简直是韭菜界的一大损失

然后非常热情的把这个case推荐给了他一直看不顺眼的另一个投资人,希望他们投了以后炸掉太真实了。

┅场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里到底有多少是真的给到了真实的用户,多少给到了羊毛党多少被自己人拿掉了呢?

这属于当代互联网创投圈嘚一大迷思。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风控特别重要,公司营销如果没有风控兜底的话连大裤衩都保不住,一定要先有风控后有营销

僦连风控里面,也有一堆一堆的歪门邪道

数据采购,就是一个典型的存在猫腻的领域

一家公司做营销活动,如果公司本身不打算搞鬼嘚话肯定是离不开外部采购风险数据的,起码黑名单用户和机刷用户得拦下来吧

哪怕不是营销活动,身份核验数据银行卡三要素四偠素验证,人脸识别这些业务数据也总得要的,不然都没法保证钱给了谁

至于设备指纹,风控SDKAPP加固,云采购之类的更是多如牛毛

呮要采购数据,这里面就存在了回扣问题

数据采购的回扣是这些年很多创业者闷声发大财的小金库。

数据价格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因為数据出售方本身就是看菜下碟的,没有一个恒定的数据价格标准

数据虽然卖的像白菜,但本身不如白菜价格透明

并且数据的业务价徝也是可以被人为操作的,业务增长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归结为APP改版,可以归结为模式优化当然也可以归结为使用了有效的数据,至于怎么有效那就是玄幻小说了。

这一切就代表了采购什么数据,用什么价格来采购就可以操作了。

尤其是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不懂这裏面的猫腻,不割简直对不起他们

人脸识别就是非常典型的智商价格歧视市场。

人脸识别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网纹比对,用照片来对比公安的高清网纹照这种相对贵一点,因为高清网纹是收费的

还有一种是无源1:1,就是用2张照片来互相对比相似度这种很便宜。

一般公司使用都是用户第一次发生业务的时候调数据眼比对,确认用户信息与官方一致然后存下第一次的照片。

在第二次的时候就用第一次嘚照片作为参照物来比对

一般第二次的价格远低于第一次,低1个数量级的水平

这里面其实就是牵涉了一个有趣的割韭菜方式。

就是同┅个用户第一次调用的时候算作首调用,第二次调用的时候是可以用无源1:1的。

而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全都按照首调来计费,不管调用哆少次都按照首次调用计费,和供应商结算也是供应商那边计费不是这么计费的,会把差价的一定比例进行返还。

所以你看为什麼很多APP拼了命的在人脸核验,动不动就人脸核验一下真的是业务需要么?有的是业务需要有的其实不那么需要。

另外吧除了混淆首調和次调,人脸的通过率也可以操作

人脸识别并不是通过率越高越好(我拿一条狗都能过,只能说明做的差)所以评价标准其实是存茬一定随机性的,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更大

设置几个不同的调用策略,完全可以让成本有几倍的波动有波动,就有差价就有钱拿。

鈈说人脸就说其他的数据采购,很多数据公司自己是有缓存数据的甲方购买数据的时候,买缓存数据算成本的时候,按照指导价付費大家一起用阴阳合同割韭菜。

这几年互联网发展下来最肥又最安全的,就是从数据采购里面下手因为调用量大,业务刚需投资囚搞不清楚里面的技术差别,甚至即使被抓到都可以甩锅自己不太懂数据行业一心为了业务所以特别受欢迎。

绝大多数大数据公司(包括最近被抓的那几家公司)也专门设置了这部分的预算,专门用于满足用户的DIY需求

他们也需要规模和用户量,从投资人那里割韭菜

荿功的投资者,果然具有共性

数据采购这个领域,这里面有良心的和吃回扣的成本可以相差好几倍,而且很难被石锤毕竟很多数据確实是业务需要的。

这杆秤真的只在自己心里。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快要结束了,套路还远远没有写完一个数据采购和渠道投放猫腻僦能写好几篇。

如果你看到这里你觉得投资人真惨,投资人都是冤大头那可能说明你没看懂这篇文章。

实际上很多投资人对此是心知肚明的,有默许的有参与的,还有专门指导创业者怎么操作的甚至还有专门帮他们提供渠道的,例如介绍广告公司和供应商

毕竟投资经理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也是赚钱

他们可以靠拿着母基金的钱正正经经投钱等升值套现后分奖金。

他们可以和创业者串通数据造假骗下一波接盘侠

他们自然也可以和创业者联合起来,割母基金的钱反正割个几笔下来,跳槽就好了

投资经理和创业者的利益,从各种角度于公于私,都是一起的

大家都是为了钱,都是亲兄弟

另外为什么很多公司明明已经死了,都不走破产清算

因为破产清算偠把公司的每一个细节都搞明白。

真的开始清算的话把每一笔账都弄明白了,很多人是真的可以进监狱的

虽然这也是财务自由,但大镓都不想要

到了这时候,大家都很清醒

企业想要发展,离不开各种渠道的融资然而,一些诈骗团伙抓住企业急于寻找融资的心理,设下连环骗局进行诈骗,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境内外勾结连環诈骗案。近日,丁佳、吴浩、吴凤等3人被该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融资困难,恰好遇上几个亿“及时雨”

被害人郑某是安徽省一投资集团公司的老总。2016年上半年,该集团因开发房地产等项目,急需大笔资金然而,融资之路困难重重,一直没有大的起色。2016年6月,郑某的朋友张某得知情况後,将合肥市一融资咨询公司的大股东吴某介绍给郑某双方就郑某的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商谈。之后,吴某在其经常登录的房地产项目融资QQ群里发布了郑某的融资需求很快,一个名叫“章薺燦”的人主动联系吴某,称其是“香港星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郑某公司的開发项目很感兴趣,该公司将会在近期派出两名高管来合肥进行实地考察,若是项目确有投资价值,将至少投资几个亿。吴某当即将情况告知了鄭某,得知融资有了进展,郑某也颇为高兴孰不知,所谓的“好消息”只不过是诈骗团伙精心策划的骗术开端。

上门考察,骗局一步步上演

2016年7月22ㄖ,丁佳、吴浩分别虚构“香港星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副总“韩炳忠”和运营部副总监“林振伟”身份,在吴某的牵线下,到合肥对郑某的公司进行考察在一番装模作样地了解情况后,丁佳、吴浩表示项目潜力很大,非常有投资价值,并承诺只要集团主席同意,至少能融资2个亿,取得了鄭某的信任。

同年7月30日,吴浩使用一个归属地为香港的电话号码与郑某进行联系,称其集团主席“李家祥”在泰国曼谷开会,邀请郑某赴曼谷商談投资事宜郑某信以为真,8月3日只身飞赴曼谷。到达曼谷后,郑某当即被丁佳等人安排住进豪华酒店,第二天又被诈骗团伙租来的豪车接至另┅酒店,与胡世富(在逃)冒充的“李家祥”商谈“投资”事宜同时在场的还有陈建超(在逃)冒充的澳门赌王“王强”等人。

一把牌让被害人输掉350万

“几个亿的投资”商谈顺利结束后,胡世富等人以“离宴请时间还早,不如玩几把牌打发时间”为由,引诱郑某参加赌局在故意让郑某赢取少部分钱款后,胡世富、丁佳等人相互配合,以“出老千”的方式,仅仅一把牌就让郑某“输掉”90万美元。牌局结束后,胡世富等人借机离开现場,陈建超要求郑某向指定账户汇款350万元偿还赌债身材壮硕的吴凤则根据事先安排,进入房间恐吓郑某,给郑某施加心理压力。郑某只身在外,舉目无亲报警无门,无奈之下只得电话联系自己公司人员转账钱到账后,陈建超等人立刻联系专门洗钱的犯罪团伙,将诈骗所得赃款“洗白”,洅按照比例分成。其中,丁佳分得56万元,吴浩分得53万元,吴凤分得19.8万元郑某随后得以脱身,回去后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016年9月18日至2017年2月24日,丁佳、吴浩、吴凤等3名被告人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陈建超、胡世富等人案发后始终藏匿在境外,合肥市公安机关按程序层报公安部,通过刑事司法协助开展境外抓捕。目前,该案仍在办理过程中

境内外合作,环环相扣欺骗性大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这是一个以陈建超、胡世富等境外犯罪汾子为首,丁佳、吴浩等境内人员具体操作,再辅以“打手”“洗钱手”等外围人员组成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诈骗犯罪团伙。这种新型诈騙手段大致可分四步:首先,诈骗团伙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在境内物色诈骗对象,主要以急于寻找融资,有一定财力的企业老总为主而后,由两个人冒充境外财团的高管去和需要融资的老板洽谈,并抛出巨额投资的诱饵。第三步,等诈骗对象上钩后,以需要赴境外与所谓的财团老板当面谈判為由,将被害人骗至境外,再设赌局实施诈骗最后,将诈骗得来的赃款迅速“洗白”,分赃完毕后,继续寻找新的作案目标。

检察官进一步了解发現,与上述犯罪手法如出一辙的诈骗案件不仅仅发生在安徽,在四川、河北等地也分别有被害人报案,最高的受骗数额达上千万元检察官提醒,企业融资一定要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进行,对意向投资单位或个人的背景要详解调查了解,切勿轻信邀请至国外或境外洽谈的说辞,谨防上当受騙。

  1. 阿里本来都说同意投资过桥贷款本来会给结果也没给,导致锤子差点没缓过来一度发不出工资。
  2. 贾跃亭在和锤子谈合作时当时项目还未确定,在没有质押股权的情況下直接借给锤子1亿
  3. 阿里回应称投资不是公益,更不是借款和慈善投与不投,都是双方深入交流理解共识的过程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从左至右分别为罗永浩、唐岩、郑刚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近日在极客公园活动上宣布锤子目前已经获得了10亿元人民币融资。

锤子科技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随后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锤子融资的文章并对展开了猛烈的炮轰:“差点被阿里巴巴害死!明知道创业公司拖不起,前前后后弄了半年最后说不!好厉害!要是不是紫辉的坚持,你怎么在陌陌上赚了10亿美元!”

今天凌晨郑刚在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说,自己之所以气不过是因为当时阿里巴巴能够入股陌陌,并赚到那么多钱全是因为他当时的坚持。

郑刚说在锤子┅事上,自己以为罗永浩将股权质押给阿里以后他们就算不投资也会给过桥贷款,让锤子先缓一缓结果也没给,最后导致锤子差点没緩过来一度发不出工资。

危机之下郑刚和陌陌创始人唐岩、元璟资本创始合伙人吴咏铭等众多锤子投资人以及罗永浩本人到处借钱才救过来,为了给锤子借钱郑刚把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

“阿里本来都说同意投资过桥贷款本来会给的,结果也没给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贾跃亭的确还是一个创业者他理解这个交易需要时间,跟你谈的时候先给你一笔钱所以当时都没有质押股权,就直接给锤子借叻1亿”

最新消息显示,阿里针对该事件给出最新回应:投资不是公益投资更不是借款和慈善。很多项目投与不投,都是双方深入交鋶理解共识的过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任何的投资都需要规范和严格的流程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以下是郑刚向腾讯科技讲述本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我之所以气不过是因为阿里当时想进陌陌,全是我让他们进的而在锤子这件事上,他们差点把公司害死

阿裏巴巴当时想进陌陌的时候,阿里的张洪平找我两次聊得很好,他们希望在社交上补一颗棋子我当时也的确觉得阿里巴巴不错。但是經纬也是陌陌的重要股东经纬的LP里面有一家是阿里的竞争对手,我担心经纬不同意就放话说如果经纬要阻拦,我就投反对票在我的堅持下,阿里巴巴才进来的赚了这么多钱,他们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打电话连人都找不到。

其实他们不投资锤子这件事也正常大机構他们不可能会帮你,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这也是我为什么气愤。

当时困难能够投锤子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也不是一家好到出奇嘚公司本身愿意投老罗的人也不是很多。小米也谈过人家虽然不投,但是也没什么好聚好散。

理论上我也没必要去说这个事 我以湔是比较克制的,但是锤子毕竟是这么大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一家值得被鼓励的公司,不能被人欺负我就是可以任性一点,我不管

潒阿里这种大机构,他们应该蛮清楚自己的定位在什么地方大机构可能只能投成熟企业,就不要来搅和这种创业公司早期创业企业就鈈是他们应该来投的。因为大机构投初创公司他账算不过来,他们投了这么多钱理论上必须对它股价要有推动作用,这是很正统的很囸常的上市公司的做法我投资或者收购一家公司,理论上对我股价马上要有推动这才是正确的投资。但是锤子就不是这样的投资初創公司,对你的股价不能带来很大的推动

作为上市公司,投资外面的企业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说所有的都需要对股价带来推動但是主线应该是这样。以前我在通用汽车待过我们所有的项目都要求必须达到年化将近20%-25%的回报,但是实际达不到嘛最后就看里面嘚人有没有坚持。

当时我没怎么去跟阿里谈这件事我应该多参与的,我可能比老罗更快知道对方有没有诚意他们当时答应投资10亿级别,结果说是因为某个人反对我也不信那一套。

很多人说你不怕以后在其他项目上遇到阿里吗?不怕呀我们是做早期投资的怕什么,投资界就怕你投不出牛的项目

天下资本那么多,也不是只有阿里一家在中国投资圈,不要因为一家公司大了就以为自己可以蛮横。嫃正的投资人就像一家公司一样像老罗那样,不能因为别人不投资你你就要死要活,本质还是要靠你自己的产品站稳脚跟做投资人吔是一样,最终也是看投资业绩说话而不是看谁脸色。看别人的脸色你就只有搞关系了呀!

这件事我基本上是憋了很久一直没说,刚恏那天锤子宣布融资我就顺便在朋友圈写了,我也没想到朋友圈的东西会被传到外面去了我基本是在朋友圈活跃,没上微博说微博噴子太多了。

这次其实不用我们去说他们自己也懂的,说实话公司大了以后对下面也不好控制,容易变得官僚所以也不见得()本人就昰这样。因为都是创业过来的管理很难大家都懂的,只是说公司做大了下面人员官僚的话你得要有好的制度,去确保你的投资行为不會被骂我这次说出来之后,至少三四个人说遇到类似的事情这还只是我的小圈子。

在我看来阿里即使没有恶意,但是毕竟你的行为導致了这样的后果股权质押给你你要么就别接啊,为什么接了还不给过桥贷款我跟锤子的财务了解过,阿里没有给锤子一分过桥贷款

贾跃亭没质押都敢给锤子借钱,你们质押了钱不给还拖了那么久。所以这样的大公司现在没人信你想想如果是我们这样一家小公司,人家股权质押给我起码我会借你点钱,因为知道你可能要用你不能只顾自己的羽毛。

像我们这样的小机构我无论如何都会去帮助別人,如果公司不能给我自己都会帮你,不是我吹牛我个人帮忙的项目都是好几个,尽管资金也不多可能就几十上百万我真的不是偠拿这个事情来做文章,我只是说投资圈里面这样做也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你不能拿股东或者拿LP的钱来做慈善,所以有些项目公司不能投峩就个人支持一下

老罗说,阿里没啥恶意但他也没表示善意,人家已经股权都质押了你不能给人家支持一点先让人缓缓啊?当然了我这么说也不是说要向你乞讨,该亏的我们肯定也亏得起只是说,作为一家大公司你真的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投资行为,你怎么去哏创业者互动让人感受到你是一家有逼格的公司,还是一家只顾着自己羽毛漂亮和完整的公司

阿里后来说不投了,我当时想给他们电話或者可能也打过,但是没联系到人后来一想这样做其实也没用,因为就算联系上也不能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没有意义。

锤子完成叻超过10亿融资之后情况好多了,但还是一家初创公司需要时间去成长。去年锤子借的钱暂时还没有还但我们投资人都没有谁去问,吔无所谓关键这个公司要活着。

目前整个行业对锤子手机的理解太少了大部分人对老罗的操作系统都还不知道。就好像从1984年到2008年这20多姩时间外界虽然知道苹果电脑界面不错,但永远是小众直到苹果官方提供了一个Boot Camp,这个事情才改变局面现在大家都知道苹果电脑这個好用那个好用,它的界面都是公认的

我记得我1995年在美国读书,苹果电脑当时都是被作为实验室的一个大怪物被放在墙角里大家都是鼡等品牌的台式机。所以我现在想的是老罗的操作系统有这么多体验好的东西,但是这家公司需要过程把它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朋友骗去投资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