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楼市到P2P,山寨币,哪些人股市星期几最容易跌沦为韭

叮咚钱包,让理财更简单。

一段疑似“币圈首富”李笑来的录音被曝光。

在录音里毫不避讳,大谈割韭菜之道:

只有投机才能成功,价值投资都是傻x,成功就是能忽悠傻x。

区块链创始人至少是个网红;

人流才是核心竞争力,其他都是扯淡;

傻X多了币也就真有共识了,接下来就是忽悠他们就行了。

一、山寨币,只为收割而来

这是圈币版的《皇帝的新衣》。

知道是新衣,但圈内的人即使知道也会刻意忽略这一点。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没有错,

去中心化的技术,或许在未来的数字世界有更多颠覆性的创造。

关键问题在区块链技术还没有成形,他们肆意打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旗号,

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忽悠投机活动。

正所谓:低谷洗脑,高峰收割;

熊市出书讲课圈粉;牛市出山收割韭菜。

看看就连根正苗红的比特币,其价值仍旧备受质疑,

至于其价格,也在不到10年时间,就经历了屡次暴涨暴跌。

在比特币面前,过山车都只能甘拜下风。

17年12月触及2万美元,目前长时间徘徊在6千美元,暴跌70%

即便在一路登顶的过程中,比特币也曾多次遭遇腰斩。想要在2万美元登顶,你得能承受动辄70%以上的暴跌,而且不止一次。

真正去中心化、算法公开的比特币尚且如此,

那些从一开始就人工操纵的山寨币,

和那些“皇帝”的子民们最后,又会如何,不言而喻。

或许只是一个个等待养肥然后被收割的韭菜罢了。

二、P2P,你要注意的庞氏陷阱

最近这半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P2P网贷可谓雷声隆隆。

民间四大高返平台: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

已经全军覆没...句网贷之家数据,

从两年前的3000家锐减到目前1800家,近一半折腰。

今年底可能只会剩下1000家。

小咚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员,认为P2P网贷本身没有原罪,

有问题的是资产端完全不透明的P2P平台,

如果不透明与高返利类的利益诱惑结合在一起,

作为投资人,你看一些平台达到30%以上的年化收益,

更以拉人头现金奖励、签到打卡、充值返现、0元路由器等奖励诱惑投资人入市。

试想下,那些连银行存管都没有的、资产端信息完全不明确,

凭什么会有30%的收益?

就是借新还旧,就是不断拉人头的模式,

利用新增的资金来归还原来投资人的高利息。

其背后根本就不用存在任何实体的商业模式,

只要这一链条不断裂,庞氏骗局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如果真的暴雷,那就真的山崩地裂!

记住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叮咚钱包,可以深入了解下。

三、股市,散户永远是韭菜

与前两者相比,股市的收割方式显得没那么赤裸裸,

但覆盖面最为广泛,影响力也最全面。

股市是怎么收割的呢?主要有以下四层面:

其一,股市一直都是政策市。

先是不断释放利好,借官媒舆论托市,

然后抬升股市,一旦杠杠收紧、市场利空等因素作用,

股市迅速变成大跌,这时候求助政府托底,也是无力回天呀,

概念炒作、内幕交易、资金操纵、财务造假,

只是股市的家常便饭,所以这些也是监管部门全力打击的对象。

小咚认为新股发行是正常资本市场的常态,

一些估值虚高的独角兽企业争着上市,

一些境外处于高位的企业回归A股,

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抽水效应,成为市场的一大不确定风险。

而且这些虚高的估值,最终都会由散户来埋单。

早在五六年前,郭树清(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就提醒散户投资小白不要轻易介入股市。

然而,小白们不吃上几次亏,散户恐怕永远记不住教训。

四、楼市,一茬接着一茬

小咚想,没有什么比房价,更能挑动起全体人民的情绪了。

上至98岁的老奶奶,中至中年妇女抢房被晒晕倒,下到12岁的小朋友。

因为他们都坚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最近的暴涨,不仅成功实现了从一二线到三四线的楼市去库存,

还成功为居民部门加起了杠杆,

本来潜藏于地方政府和房企的债务地雷,

就这样通过债务转移,轻而易举地被全民所接收。

但是,百姓们已经没有太多的钱了。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只有6.1%

社会融资规模,罕见暴跌50%

高房价的稳定,其潜在目的有二。

一是防止楼市风险的爆发,

二是为房地产税的开征提供稳定的市场基础。

显然,如果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税靠什么征收?新的税源又如何保证?

所以,两部收割机都已轰隆而至。

高房价收割走居民财富,房地产税即将开启下一轮的收割。

五、论割韭菜的N种姿势

割韭菜有N种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币圈里的收割,是概念泡沫对一夜暴富心理的全面收割,是骗子收割傻子。

P2P里的收割,是庞氏陷阱的演绎,利用的是高息理财的诱惑,让无处可去的资金自动入局,再利用类传销的模式,拉新还旧,维系着高回报的神话。

股市里的收割,是信息不对称的收割,是政策干扰市场的收割,是散户追涨杀跌式的收割。

楼市里的收割,是高房价对居民财富的吸收,是各种债务向居民部门的转移,是房地产税对未来源源不断的收割。

击鼓传花,鼓声总有停止的一刻。

所以,永远不要做最后接棒的人。如果你完全没有把握,那就不要参与,这是韭菜被割的N种姿势。

对此,咚粉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本文来源:房屋屋,有所删改!仅供学习参考,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出大事了!听年底会涨到 6 万?》 精选一

最近有个粉丝后台留言,说他最近把手里杂七杂八的各种 代币全部抛售了,因为看起来监管风暴要来了,这么多野蛮生长的大部分会死掉,他也怕了,但这个行业的始祖老大,**已经捏不死,监管风暴来临后,资金可能反而恐慌性涌入试图抱团取暖,所以集中火力才是王道。

基于这个逻辑,他把抛售掉的所有代币全部以近 3 万元一枚的价格 all in 买入,他的目标是年底价格涨到 6 万元,翻倍后把利润拿出来买辆车。

他对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很有信心!

话说进入 8 月后,ICO这 3 个字母实在是火到烫手了 ~

就在昨天,国内知名的 ICO 平台 ICOINFO 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暂停 ICO 业务公告,主动暂停一切 ICO 业务。

ICOINFO 表示,将等待相关部门监管政策出台,再按照政策规范开展业务。目前,ICOINFO 已暂停新项目的 ICO。昨天下午,ICOINFO 上的万维链 ICO 已经关闭。

同样是在昨天,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期,各类以 ICO 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基于此,协会指出,国内外部分机构采用各类误导性宣传手段,以 ICO 名义从事活动,相关活动未取得任何许可,其中涉嫌诈骗、非法证券、等行为。广大应保持清醒,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今年以来,ICO 的概念突然火了起来,到最近 2 个月,更是火到不行,以至于 ICO 全球两大中心——中国和美国的证监会都接连发出警告,认为眼下民间的 ICO 过于狂热,然而 ICO 缺乏监管,导致信息不透明,交易规则随意更改,存在很大的欺诈和风险。

现在业内已经产生了普遍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日即将落下,一旦监管启动,绝大多数 ICO 数字货币会比鱼龙混杂的 P2P 死得更惨。

正是因为局中人都很明白,靠 ICO 躺着捞钱的好日子随时可能结束,所以这个市场才会呈现出末日狂欢般的疯狂。

江山代有骗局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

自从金融泡沫始祖——荷兰郁金香泡沫破灭以来,近 400 年来,资本的狂热和人性的贪婪在科技的助推下,一次又一次制造了令人咋舌的金融骗局

,往往是数十年才出一个大号的,而近年来随着 IT 技术的突飞猛进,

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平民化,导致各种大号的金融

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比如泛亚、e 租宝、快鹿、金赛银、水果营行、

、MMM、善心汇 ……

普通老百姓想要辨识这些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的骗局,并非易事。

今天力哥就借你一双慧眼,让你掌握一劳永逸的识别和金融骗局的终极技巧。

那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清楚你投出去的钱到底去了哪,这个地方是否能创造新的真实财富价值,如果创造新价值的逻辑说得通,那就是靠谱的,如果说不通,那就是骗局

套用在 ICO 上,那就是重要的不是名字叫 ICO 还是 IPO,而是 ICO 背后的创业项目、公司或者资产是否有真实价值。

众所周知,IPO 背后对应的是一个个受到层层审核并严格监管的上市公司,并不是一张张纸片(现在连纸都没了),而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公司。

即使如此,IPO 制度导致的审批腐败和上市欺诈还是层出不穷,让许多不明真相的股民损失惨重。

受到严格监管的 IPO 尚且如此,完全不受监管的 ICO 又如何让人放心呢?

支持 ICO 的人认为,ICO 可以越过现行过度监管、效率低下的正规融资制度,大幅降低未来钱途无量的初创企业和项目的和融资难度,就像 P2P 和众筹代表了的基础形态,ICO 则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的高阶形态。

问题的确存在,但 ICO 是不是解决问题的靠谱方案却很难说。

互联网金融或者说眼下更时髦的科技金融(techfin)的本质还是金融,最重要的不是融资的方式有多新颖多时髦或者成本有多低,而是融到的资金到底拿去干啥了。

请问眼下 ICO 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是不明真相的者拿着自己辛苦积攒的有**强制信用背书的人民币换来了一串人为制造的虚拟程序代码,人民币进了 ICO 平台的口袋,他们到底拿去干啥你压根不知道,可能人家嘴上说我要把钱拿去研发新的数字货币以改变人类的未来,实际上大部分钱都被老板和高管拿去买豪车睡明星了。

这种事情,这些年在天朝实在是发生过太多太多次了 ……

而且人家也不承诺若干年后,你有权用手里的代码从平台那里换回更多的人民币。你唯一能期待的就是有人比你更加坚信 ICO 的价值,用更多的人民币换你手里的代码。

所以 ICO 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是空对空,讲故事——什么都没有——典型的博傻游戏。

还有人说,一个东西是不是有价值,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判断,如果没人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没价值,如果有一部分人觉得它有价值,并且建立了交易系统,那它就有价值,价值就是市场流通的价格。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有价值,那它的价格就会不断上涨,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所有都遵循这个根本逻辑——只要相信的人足够多,数字货币资产就有真实价值——当所有人都相信价值时,数字货币就会成为和人民币一样可以直接买任何商品的货币了。

这就要说到我们对价值的定义。

宇宙间的一切原本就在那里,不属于任何人,人类出现后,开始改造自然,给宇宙间的某些东西人为赋予了价值,这些价值归属于不同人所有,就产生了的财富。

财富分成两类,一类是维系人类生存有直接价值的物质财富,比如食物、衣服、房子、武器、交通工具 …… 一类是有没有都不妨碍人活下去,但有了会让人的精神更愉悦,这就是精神财富,比如邮票、纪念币、王羲之的字、张大千的画、周杰伦的签名 CD,力哥的签名照 / 签名书 ……

还有一些既属于物质财富又属于精神财富,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特殊存在。

比如葡萄酒,既可以口渴了当水喝,又可以在高档宴会上装逼用。

比如红木家具,既可以用来装衣服,又可以放在家里装逼用。

比如限量版法拉利跑车,既可以做交通工具,又可以把妹时装逼用。

再比如,既可以用于制造苹果手机的主板,又能戴在脖子上装逼用。

常有人把黄金视为人类货币的第一形态,把主权信用货币视为第二形态,把数字货币视为第三形态。

因为都厌恶主权信用货币的滥发,所以不少人喜欢把数字货币和黄金相提并论,然而数字货币可以做手机主板吗?数字货币可以戴在脖子上装逼用吗?

突然想到,前段时间,有好事者发微博说黑豹乐队赵明义经常端着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于是引发了中年危机的吐槽,保温杯一夜爆红。

搞笑的是,赵明义后来说,我根本不泡枸杞,但我吃冬虫夏草胶囊和海参,吃了以后确实感觉精力更充沛了。

说只有拒绝拿着泡枸杞的保温杯,才能保持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言下之意,中年危机可以来,但人的精神气绝不能怂了——这是典型的扯淡逻辑。

套用力哥今天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你会发现不管是保温杯泡枸杞还是吃冬虫夏草胶囊,既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更不能指代中年危机。

冬天外出时,力哥也用保温杯,暖胃暖心保健身体,我每天还会吃两勺芝麻核桃粉,补脑健体;到了大夏天,力哥老妈每天都泡枸杞菊花大麦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身体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帮我们创造更多财富价值的源泉,为什么要拒绝能让身体保持健康的食物呢?

那些把保温杯和中年危机画上等号的人,就像那些把 ICO 和想象中未来的画上等号的人一样,只能纠结于事物表象,而无法看到实质。

你的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并不取决于别人是否认同你。你是正确的,是因为你的数据和推理是正确的。

当然,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一切,还是愿意去刀口舔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没准年底真能涨到 60000 元呢 ~

《出大事了!听说比特币年底会涨到 6 万?》 精选二

ICO融资正在金融掀起一股“新浪潮”。

一方面ICO项目喷薄,根据国家互联网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以下简称ICO报告),截至2017年7月18日,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从资深人士到毫无经验的大爷大妈,参与ICO已成为人们实现财富自由的“新希望”。

根据ICO报告,这些平台累计投资26亿,参与人数10万。而另一家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则更为庞大,国内参与ICO的人数有200万。

然而,浪潮汹涌则泥沙俱下,一个个快速推出的ICO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终将“拨开云雾见清明”?ICO到底是要做些什么?“上市”相关平台是否进行了严格审核?

政策监管缺位之下,资产以数字加密代币的面目在网络往来穿梭,这是新的金融创新还是新的金融骗局?《IT时报》记者深入调查ICO产业链,一个完整的资金流动“新游戏”。

一夜暴富的梦想背后可能是一望无底的投资深渊,当你凝视它时,它也在凝视着你。

高收益“传说”引来大批投资者

所谓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即首次代币发售,是以发行为项目所进行的。这种方法听起来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相似,但发行的物品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

也就是说,项目方发行一定数量的专属数字加密货币,通过比特币、等市面上已经具有一定流通价值的数字货币进行购买,项目方可以将募集的以实现融资需求,投资人的预期收益则来自ICO的数字加密货币未来可能升值。

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传统的或,只是发行变成了数字货币,投资人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投票权。

根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在7月上旬发布的报告,全球初创公司在今年用数字加密货币(也称数字代币)一共筹集了高达的资金,较去年增长了6倍。

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26日,CYBEX开启ICO之旅,预计筹集6万以太币(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约合人民币9000万元);7月31日,Delphy开始ICO,目标金额4万以太币;8月3日,Primas也启动ICO计划,预计融资5万以太币。“每周有几十个项目在各大平台发布”,一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

7月29日下午,上海华虹国际大厦举办的一场,吸引了不少ICO投资者参加。李先生是一名资深币圈玩家,从2014年开始接触比特币,至今已投资了40多个ICO项目。他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投资这些项目比较简单,只要去交易平台、以太币等就能够展开交易。

一位广东的投资者也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今年7月14日经由熟人介绍开始投资ICO项目货币,目前投资了7万多元,赚了5千元左右。

根据ICO报告,从用户年龄来看,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之间,其中20-29岁用户数量最多,占比32.1%,其次是30-39岁用户(占比31.2%)和40-49岁用户(占比16.7%)。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峰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开始介入数字货币,关注ICO,“她们对此或许完全不懂,但因为高收益的吸引力,她们还是决定尝试。”

被ICO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是。2015年8月,的以太币开始上线流通交易,每一个以太币是2.83美元,进入2017年后,以太币一路暴涨,6月份甚至超过/个。国内融资额最大的ICO项目是量子币,发行价在2元/个左右,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达到66.66元,涨幅达33倍。

然而,并非所有ICO都是前景无限好,更多的ICO项目结束后便再没有了下文。

“众币网没了?”8月2日,在一个名叫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的QQ群里,王先生连续发了多条消息发问,一语惊吓了群内其他网友,纷纷追问什么情况。这是一个ICO项目交流群,在这样一个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新领域,一句“没了”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担惊受怕。

王先生的发问并非空穴来风,他告诉记者,此前他投资了一个名叫LTC的数字加密货币,单个0.3元买进,期待着6元卖出,收割20倍收益,早上突然发现众币网打不开,一阵焦灼,不禁在群里发问。众币网是一个,上面有各类ICO项目的数字货币可以交易,“好在最终打开了,大概当时是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在维护。”王先生对《IT时报》记者表示。

QQ群成为王先生这样普通投资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8月1日,《IT时报》记者在QQ群里搜索关键词“ICO项目”,一百多个QQ群瞬间弹出,如“ICO”“ICO众筹千万富豪群”“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群”“艺游宝官方交流群”等,这些交流群相当活跃,有人不停地在里面发布ICO宣传信息,而且语言极富煽动性:“百年一遇改变家族命运的机遇”“百万薪资等你来拿”“拥有科技链原始上市股,从此成就非凡人生”等。

群里推荐的项目大多很“年轻”。一个已经完成5000个以太币(ETH)ICO的项目显示,2017年1月才开始市场调研,2017年4月起草白皮书,2017年7月ICO成立上海总部。以目前每个以太币1500元人民币计算,这个从起草白皮书开始计算,“出生”也只有4个月的项目募集资金750万元。

对如此“年轻”的白皮书项目投资,难道不担心风险吗?

投资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投了EOS、ugchain、electionchain等项目,她把投资看作是对新事物的尝试,“任何项目都有的可能。”因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李先生同样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炒概念大于项目的实际价值”。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了投资,数字代币的高收益让他们对这种投资回报充满了想象。

“ICO本质上就是融资行为,但由于直接筹集到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代币而不,所以就给了筹资者打擦边球的机会,这笔钱如何存管、如何运转是一个大问题。”一名币圈资深玩家对记者表示。

新近上线的Primas token预计筹资5万以太币(约7500),但其项目创始人吴鹏告诉记者,5万是最高额度,实际操作大概在3.8万以太币以内。对于这笔筹资,吴鹏表示会交给四大中的一家进行审计,并且会有专业机构进行,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机构,只表示还在协调之中,后续会与审计机构一起进行披露。

对于ICO,一位投资人如是说,“感觉风险大就别投,赚了、亏了都是自己的。”

一浪高过一浪的ICO,目前无任何监管,、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这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似乎让它成为法外之地。然而,天底下无新鲜事,抛开这些“靓丽”的外衣,ICO与所有金融交易行为一样,需要回答这几个问题。

之问:是否应与股权众筹一样要求?

传统金融交易中,一个重要的风险保护步骤是确认交易方是否为。

比如(以下简称)中规定,投资的个人,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2015年8月10日,中证协发布的《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也基本确定了股权众筹的3个硬性要求,其中对个人投资人的门槛要求与私募相同。

2016年8月,《》第十四条规定:“参与网络的,应当具备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经历并熟悉互联网。”

然而,在与股权众筹有诸多类同之处的ICO中,合格投资人的监管要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投资人李先生透露,在他投资数十个ICO项目时,都没有进行。

吴鹏表示,ICO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参与门槛还比较高,一般都是对币圈比较了解的人才会有兴趣去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

但形势或许超出了吴鹏的判断。上述广东的投资者对记者坦承,了解ICO项目主要是通过看他们发布的白皮书,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这些群体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ICO的市场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更多的风险隐患。”

项目投资前景之问:一份白皮书为什么有资格募资?

投资者对ICO感兴趣,源自业内已有的多个案例,然而,是否所有ICO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都能、以太币那样一飞冲天呢?

“投资ICO的价值不在于创业项目发售的数字货币本身,而在于这个项目的实际运转效果和发展前景,项目有前景,则用于购买项目产品与服务的数字货币才能有升值的空间,”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这就需要看项目的白皮书怎么来讲这个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项目盈利模式。”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创业项目白皮书根本没有涉及这一块,甚至一些项目连白皮书都不存在。记者找到一份最近正在开展ICO的Primas token项目白皮书,一名银行界资深人士向记者解读,该项目白皮书侧重讲的是专业技术应用的背景、解决方法和架构设计,而没有提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这份白皮书还是比较前期的。”她对此评价。

在另一个ICO项目优WiFi的20页白皮书中,一共有十一个部分,主要涉及项目背景、定义、使用场景、市场前景以及团队介绍,白皮书中还提出了该次ICO项目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但同样缺乏盈利模式。

尽管都没有盈利模式的说明,但这些项目白皮书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四个条件:

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

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尽管从目前来看还没有ICO项目“”,无法判断是否有诈骗嫌疑,但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白皮书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ICO项目通过发行代币的形式来进行,基本满足非法集资的四个条件,唯一的区别在于项目的筹集不是流动资金,而是虚拟的、以太币等,这也是目前法律存在空白的地方。

此外,与企业IPO一定要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不同,这些ICO项目的白皮书真伪,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ICO平台ICOAGE创始人龚鸣向《IT时报》记者表示,ICOAGE在接到项目发布申请时,会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团队和白皮书两方面,团队主要是做,白皮书对其价值包括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他表示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手续费,但具体情况并未透露。

另一家ICO平台renrenico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但具体的审核标准以及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截至记者发稿前没有给予回复。

尽管,各大ICO平台上都会发布风险提示说明,提醒用户要理性判断,如若遇到损失与平台一概无关,但重庆圣世律师事务所陈翰笙律师对此表示,平台对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告知义务必须尽到,但这不足以免责,平台还应该负有对平台信息和项目真实信息的充分披露义务;只有投资者在充分了解的客观真实信息、独立做出理性投资判断后,才能要求投资者个人为此判断而承担固有的投资风险,平台才可能免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自担”原则。

ICO平台之问:谁在监管这些“交易所”?

根据ICO报告,目前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通过分析,可将ICO平台分为四种模式:

一是专营第三方平台,该类平台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

二是传统众筹与ICO的混合模式,即同时提供传统、股权众筹和ICO服务,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

三是+ICO模式,借助用户、充币和代币上线交易的便利性,该类平台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

四是其他模式,例如服务商等。

某种意义上,这些同时发行和交易的ICO平台如同证券市场里的交易所和的合体。然而,ICO报告指出,在43家平台中,融资金额最多的三家平台分别为ICOAGE、ICOINFO和ICO365中,ICOINFO经营主体不明。

8月3日,《IT时报》记者打开ICOINFO网站,在网站上,记者并没有找到任何备案信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在网站的自我介绍中,也没有任何公司信息,只有短短一句话“ICOINFO,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一个提供区块链 ICO 项目的平台。”在这样一个没有“身份”的平台上,如果你要参与ICO,需要将或其他数字资产充值到ICOINFO的个人账户中,然后便可以选择平台上正在ICO的项目,购入其发行的数字货币,并将其存在网站账户中。

除了ICOINOF,记者在多个ICO平台上观察到,这些平台都存在,当然,池中的货币,可能是人民币,或者是具有兑换价值的比特币、以太币。显见的风险是,在没有人监管之下,谁来对这些资金池负责?在此前对P2P的多项监管措施中,自设资金池、都是监管红线。

同样具有资金池风险的还有数字。“交易网站在整个ICO生态圈里赚钱最多,也最有跑路的可能性。”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这些交易网站的资产价值,包括人民币至少有上亿元。

记者从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火币网的交易与都受到限制,其中提现限额比特币单笔 50个,单日 50个;单笔5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单笔1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经典单笔10000,单日50000个。用是以太币收取千分之二手续费,莱特币收取千分之一手续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的资产目前全部存管在网站自己的平台账户里,这也让业内人士的担心,平台自己存管,风险性有多大?

火币网该名人士表示,由于数字加密货币在国内被定性为“网络虚拟商品”,银行与第三方机构没有为比特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义务和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由自己来存管。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教授李爱君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操作具有相当安全隐患。不过火币网上述人士也表示,火币网目前使用冷包分离的方式来存管平台资产,其中热钱包采用联网的方式,可以随意转走,而冷钱包则完全不联网,任何人包括黑客都不会盗走这部分数字资产,而后者占比达到90%以上。她同时表示,火币网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在这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数字代币的发行和销售属于证券范畴,都要符合联邦证券法律的要求,其中包括ICO和数字代币发售行为。

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对ICO所发行的数字代币有极为乐观的想象。但从交易流程来看,一个ICO的代币,必须经过上市交易才能变现,其中的时间差便是风险所在。

《IT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日,在ICO365平台上总共有23个ICO项目;ICOAGE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有2个,即将开始的有9个,已经完成的有37个;币发布平台上有8个正在进行中、即将开始的有8个、已经完成的有84个;三者的项目总数为171个。

而在上,聚币网区有43种数字币可参加交易;云币网上可数字币交易品种是12个;火币网上、莱特币、以太经典、以太坊4种数字币;三者可用于交换的为59个。ICO项目总数与可交换的数字货币比例接近3:1。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当多的投资者需要等待数字货币上交易平台后才能变现,这个时长具有太多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ICO平台上发布项目的严谨度远远不够。

此前陷入投资变现困境的是股权众筹。兴起于2014年,被追捧于2015年的股权众筹,如今已悄然闭幕,近300多家基本全部离开,转型、倒闭、沉寂,倒下最重要的根源便在于一开始面向散户开放的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人对于变现的要求是那么急迫,而股权变现需要漫长的等待期。

ICO虽然可以通过交易数字代币实现变现,但何时上线交易、如何规避庄家炒作等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

专家: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的ICO项目只是打着区块链等高科技的幌子融资。在白皮书不规范、发布平台审核不严加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情况下,投资ICO风险性很大,中国在监管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功能监管”,就是不看项目叫什么,而是看具体的功能是什么,ICO从功能来看和IPO没有根本区别,所以监管也就迫在眉睫。

但他也表示,中国**一贯的做法是对待新事物秉持宽容的态度,等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再由国务院等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由证监会等照章执行,相应的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也就有了监管的权力和动力,但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是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对于目前汹涌而上的投资者,刘胜军呼吁要理性。他认为作为投资者首先需要拥有常识,其中一点就是要认识到高收益一定也是高风险,以大妈为典型代表的盲目投资者其可悲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被各种骗局所诱惑。同时他建议,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去碰。

(本文作者为汪建君/夏治斌,由IT时报授权钛媒体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出大事了!听说比特币年底会涨到 6 万?》 精选三

一方面ICO项目喷薄,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ICO报告),截至2017年7月18日,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从资深币圈人士到毫无经验的大爷大妈,参与ICO已成为人们实现财富自由的“新希望”,根据ICO报告,这些平台累计投资26亿,参与人数10万。而另一家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则更为庞大,国内参与ICO的人数有200万。
然而,浪潮汹涌则泥沙俱下,一个个快速推出的ICO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终将“拨开云雾见清明”?ICO到底是要做些什么?“上市”相关平台是否进行了严格审核?
政策监管缺位之下,资产以数字加密代币的面目在网络往来穿梭,这是新的金融创新还是新的金融骗局?《IT时报》记者深入调查ICO产业链,复盘一个完整的资金流动“新游戏”。
一夜暴富的梦想背后可能是一望无底的投资深渊,当你凝视它时,它也在凝视着你。
高收益“传说”引来大批投资者
所谓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即首次代币发售,是公司以发行数字加密货币为项目所进行的融资方式。这种方法听起来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相似,但发行的物品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
也就是说,项目方发行一定数量的专属数字加密货币,投资人通过比特币、以太币等市面上已经具有一定流通价值的数字货币进行购买,项目方可以将募集的比特币兑现以实现融资需求,投资人的预期受益则来自ICO的数字加密货币未来可能升值。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传统的原始股发行或股权众筹,只是发行标的变成了数字货币,投资人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投票权。
根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在7月上旬发布的报告,全球初创公司在今年用数字加密货币(也称数字代币)一共筹集了高达130亿美元的资金,较去年增长了6倍。
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26日,CYBEX开启ICO之旅,预计筹集6万以太币(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约合人民币9000万元);7月31日,Delphy开始ICO,目标金额4万以太币;8月3日,Primas也启动ICO计划,预计融资5万以太币。“每周有几十个项目在各大平台发布”,一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
7月29日下午,上海华虹国际大厦举办的一场区块链活动,吸引了不少ICO投资者参加。李先生是一名资深币圈玩家,从2014年开始接触比特币,至今已投资了40多个ICO项目。他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投资这些项目比较简单,只要去交易平台购、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就能够展开交易。
一位广东的投资者也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今年7月14日经由熟人介绍开始投资ICO项目货币,目前投资了7万多元,赚了5千元左右。
根据ICO报告,从用户年龄来看,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之间,其中20-29岁用户数量最多,占比32.1%,其次是30-39岁用户(占比31.2%)和40-49岁用户(占比16.7%)。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金融科技峰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开始介入数字货币,关注ICO项目投资,“她们对此或许完全不懂,但因为高收益的吸引力,她们还是决定尝试。”
被ICO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是以太坊。2015年8月,以太坊发行的以太币开始上线流通交易,每一个以太币是2.83美元,进入2017年后,以太币一路暴涨,6月份甚至超过400美元/个。国内融资额最大的ICO项目是量子币,发行价在2元/个左右,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达到66.66元,涨幅达33倍。
然而,并非所有ICO都是前景无限好,更多的ICO项目结束后便再没有了下文。
“众币网没了?”8月2日,在一个名叫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的QQ群里,王先生连续发了多条消息发问,一语惊吓了群内其他网友,纷纷追问什么情况。这是一个ICO项目交流群,在这样一个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新领域,一句“没了”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担惊受怕。
王先生的发问并非空穴来风,他告诉记者,此前他投资了一个名叫LTC的数字加密货币,单个0.3元买进,期待着6元卖出,收割20倍收益,早上突然发现众币网打不开,一阵焦灼,不禁在群里发问。众币网是一个综合平台,上面有各类ICO项目的数字货币可以交易,“好在最终打开了,大概当时是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在维护。”王先生对《IT时报》记者表示。
QQ群成为王先生这样普通投资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8月1日,《IT时报》记者在QQ群里搜索关键词“ICO项目”,一百多个QQ群瞬间弹出,如“ICO炒币交流群”“ICO众筹千万富豪群”“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群”“艺游宝官方交流群”等,这些交流群相当活跃,有人不停地在里面发布ICO宣传信息,而且语言极富煽动性:“百年一遇改变家族命运的机遇”“百万薪资等你来拿”“拥有科技链原始上市股,从此成就非凡人生”等。
群里推荐的项目大多很“年轻”。一个已经完成5000个以太币(ETH)ICO的项目显示,2017年1月才开始市场调研,2017年4月起草白皮书,2017年7月ICO,成立上海总部。以目前每个以太币1500元人民币计算,这个从起草白皮书开始计算,“出生”也只有4个月的项目募集资金750万元。
对如此“年轻”的白皮书项目投资,难道不担心风险吗?投资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投了EOS、ugchain、electionchain等项目,她把投资看作是对新事物的尝试, “任何项目都有跑路的可能。”因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李先生同样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炒概念大于项目的实际价值”。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了投资,数字代币的高收益让他们对这种投资回报充满了想象。
“ICO本质上就是融资行为,但由于直接筹集到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代币而不是人民币,所以就给了筹资者打擦边球的机会,这笔钱如何存管、如何运转是一个大问题。”一名币圈资深玩家对记者表示。
新近上线的Primas token预计筹资5万以太币(约7500万人民币),但其项目创始人吴鹏告诉记者,5万是最高额度,实际操作大概在3.8万以太币以内。对于这笔筹资,吴鹏表示会交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家进行审计,并且会有专业机构进行资金,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机构,只表示还在协调之中,后续会与审计机构一起进行披露。
对于ICO,一位投资人如是说,“感觉风险大就别投,赚了、亏了都是自己的。”
一浪高过一浪的ICO,目前无任何监管,区块链、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这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似乎让它成为法外之地。然而,天底下无新鲜事,抛开这些“靓丽”的外衣,ICO与所有金融交易行为一样,需要回答这几个问题。
合格投资人之问:是否应与股权众筹一样要求?
传统金融交易中,一个重要的风险保护步骤是确认交易方是否为合格投资者。比如《》(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规定,投资单只私募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2015年8月10日,中证协发布的《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也基本确定了股权众筹的3个硬性要求,其中对个人投资人的门槛要求与私募办法相同。2016年8月,《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
然而,在与股权众筹有诸多类同之处的ICO中,合格投资人的监管要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投资人李先生透露,在他投资数十个ICO项目时,都没有进行风险评估。
吴鹏表示,ICO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参与门槛还比较高,一般都是对币圈比较了解的人才会有兴趣去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但形势或许超出了吴鹏的判断。上述广东的投资者对记者坦承,了解ICO项目主要是通过看他们发布的白皮书,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这些群体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ICO的市场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更多的风险隐患。”
项目投资前景之问:一份白皮书为什么有资格募资?
投资者对ICO感兴趣,源自业内已有的多个案例,然而,是否所有ICO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都能像比特币、以太币那样一飞冲天呢?
“投资ICO的价值不在于创业项目发售的数字货币本身,而在于这个项目的实际运转效果和发展前景,项目有前景,则用于购买项目产品与服务的数字货币才能有升值的空间,”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这就需要看项目的白皮书怎么来讲这个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项目盈利模式。”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创业项目白皮书根本没有涉及这一块,甚至一些项目连白皮书都不存在。记者找到一份最近正在开展ICO的Primas token项目白皮书,一名银行界资深人士向记者解读,该项目白皮书侧重讲的是专业技术应用的背景、解决方法和架构设计,而没有提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这份白皮书还是比较前期的。”她对此评价。
在另一个ICO项目优WiFi的20页白皮书中,一共有十一个部分,主要涉及项目背景、定义、使用场景、市场前景以及团队介绍,白皮书中还提出了该次ICO项目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但同样缺乏盈利模式。
尽管都没有盈利模式的说明,但这些项目白皮书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四个条件:(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尽管从目前来看还没有ICO项目“爆雷”,无法判断是否有诈骗嫌疑,但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白皮书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ICO项目通过发行代币的形式来进行众筹融资,基本满足非法集资的四个条件,唯一的区别在于项目的筹集不是流动资金,而是虚拟的数字资产比特币、以太币等,这也是目前法律存在空白的地方。
此外,与企业IPO一定要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不同,这些ICO项目的白皮书真伪,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ICO平台ICOAGE创始人龚鸣向《IT时报》记者表示,ICOAGE在接到项目发布申请时,会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团队和白皮书两方面,团队主要是做尽职调查,白皮书对其价值包括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他表示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手续费,但具体情况并未透露。
另一家ICO平台renrenico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但具体的审核标准以及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截至记者发稿前没有给予回复。
尽管,各大ICO平台上都会发布风险提示说明,提醒用户要理性判断,如若遇到损失与平台一概无关,但重庆圣世律师事务所陈翰笙律师对此表示,平台对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告知义务必须尽到,但这不足以免责,平台还应该负有对平台信息和项目真实信息的充分披露义务;只有投资者在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客观真实信息、独立做出理性投资判断后,才能要求投资者个人为此判断而承担固有的投资风险,平台才可能免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自担”原则。
ICO平台之问:谁在监管这些“交易所”?
根据ICO报告,目前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通过分析,可将ICO平台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专营第三方平台,该类平台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二是传统众筹与ICO的混合模式,即同时提供传统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ICO服务,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三是虚拟货币交易+ICO模式,借助用户充值、充币和代币上线交易的便利性,该类平台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四是其他模式,例如虚拟货币钱包服务商等。
某种意义上,这些同时发行和交易的ICO平台如同证券市场里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的合体。然而,ICO报告指出,在43家平台中,融资金额最多的三家平台分别为ICOAGE、ICOINFO和ICO365中,ICOINFO经营主体不明。
8月3日,《IT时报》记者打开ICOINFO网站,在网站上,记者并没有找到任何备案信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在网站的自我介绍中,也没有任何公司信息,只有短短一句话“ICOINFO,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一个提供区块链 ICO 项目的平台。”在这样一个没有“身份”的平台上,如果你要参与ICO,需要将自己的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充值到ICOINFO的个人账户中,然后便可以选择平台上正在ICO的项目,购入其发行的数字货币,并将其存在网站账户中。
除了ICOINOF,记者在多个ICO平台上观察到,这些平台都存在资金池,当然,池中的货币,可能是人民币,或者是具有兑换价值的比特币、以太币。显见的风险是,在没有人监管之下,谁来对这些资金池负责?在此前对P2P平台的多项监管措施中,自设资金池、自融都是监管红线。
同样具有资金池风险的还有数字平台。“交易网站在整个ICO生态圈里赚钱最多,也最有跑路的可能性。”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这些交易网站的资产价值,包括数字货币与人民币至少有上亿元。
记者从火币网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火币网的交易与提现都受到限制,其中提现限额比特币单笔 50个,单日 50个;莱特币单笔5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单笔1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经典单笔10000,单日50000个。提现费用是比特币与以太币收取千分之二手续费,莱特币收取千分之一手续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的资产目前全部存管在网站自己的平台账户里,这也让业内人士的担心,平台自己存管,风险性有多大?
火币网该名人士表示,由于数字加密货币在国内被定性为“网络虚拟商品”,银行与第三方机构没有为比特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义务和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由自己来存管。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教授李爱君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操作具有相当安全隐患。不过火币网上述人士也表示,火币网目前使用冷热钱包分离的方式来存管平台资产,其中热钱包采用联网的方式,比特币等可以随意转走,而冷钱包则完全不联网,任何人包括黑客都不会盗走这部分数字资产,而后者占比达到90%以上。她同时表示,火币网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在这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数字代币的发行和销售属于证券范畴,都要符合联邦证券法律的要求,其中包括ICO和数字代币发售行为。
投资收益之问:何时才能变现?
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对ICO所发行的数字代币升值空间有极为乐观的想象。但从交易流程来看,一个ICO的代币,必须经过上市交易才能变现,其中的时间差便是风险所在。
《IT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日,在ICO365平台上总共有23个ICO项目;ICOAGE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有2个,即将开始的有9个,已经完成的有37个;币发布平台上有8个正在进行中、即将开始的有8个、已经完成的有84个;三者的项目总数为171个。
而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聚币网人民币交易区有43种数字币可参加交易;云币网上可数字币交易品种是12个;火币网上有比特币、莱特币、以太经典、以太坊4种数字币;三者可用于交换的数字货币总量为59个。ICO项目总数与可交换的数字货币比例接近3:1。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当多的投资者需要等待数字货币上交易平台后才能变现,这个时长具有太多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ICO平台上发布项目的严谨度远远不够。
此前陷入投资变现困境的是股权众筹。兴起于2014年,被追捧于2015年的股权众筹,如今已悄然闭幕,近300多家股权众筹网站基本全部离开,转型、倒闭、沉寂,倒下最重要的根源便在于一开始面向散户开放的股权众筹网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人对于变现的要求是那么急迫,而股权变现需要漫长的等待期。ICO虽然可以通过交易数字代币实现变现,但何时上线交易、如何规避庄家炒作等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
专家: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的ICO项目只是打着区块链等高科技的幌子融资。在白皮书不规范、发布平台审核不严加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情况下,投资ICO风险性很大,中国在监管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功能监管”,就是不看项目叫什么,而是看具体的功能是什么,ICO从功能来看和IPO没有根本区别,所以监管也就迫在眉睫。
但他也表示,中国**一贯的做法是对待新事物秉持宽容的态度,等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再由国务院等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由证监会等照章执行,相应的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也就有了监管的权力和动力,但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是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对于目前汹涌而上的投资者,刘胜军呼吁要理性。他认为作为投资者首先需要拥有常识,其中一点就是要认识到高收益一定也是高风险,以大妈为典型代表的盲目投资者其可悲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被各种骗局所诱惑。同时他建议,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去碰。

《出大事了!听说比特币年底会涨到 6 万?》 精选四

  ICO圈疯了,比特币也疯了。今年4月,“单价”还是6000元,现在,已经高达3万元人民币,ICO更是屡创“奇迹”。

  暴利诱惑之下,很多人都在考虑,跟还是不跟?

  【虚拟财富再度来袭】

  财富、喧嚣、混乱、违法、亏光离场……2010年以来,始终如是循环。

  过去几年间,造富了一批人,又坑死了更多的人。期间,它们曾饱受市场追捧,又被各国反复点名,它们曾日涨几倍,又在一夜之间分文不值。它们曾沉寂无声,又因某个“利好”死灰复燃,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眼下,命运的轮盘似乎转临了“财富”的区域。

  2017年4月至今,一路走高,从4000元直冲30000元,其增值速度秒杀任何学区房、期货,或是大宗商品。

  比特币的这轮疯狂上涨,源自ICO的横空出世。

  ICO是的术语,特指首次公开募币(Initial Coin Offering),其词义源自资本市场的IPO,两者的区别在于,IPO是企业向公众募集资金,ICO则是企业向公众募集虚拟货币。

  相较传统股票市场,ICO绕开了一些法律规定,规避了繁琐的审核过程,筹集资金更加方便,普通人参与财富大计和企业的早期“发展”也更容易。

  因为其便利性和相关虚拟货币恐怖的升值速度,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ICO市场如火箭升空:几乎每个月都有近10家筹措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的平台火热出炉,其中大部分平台,脱胎于早先的虚拟货币交易,以及。

  这些平台不设置涨停、跌停,每分每秒都开张营业,一个舆论,甚至一次技术性操纵,都能引发一轮币价疯涨。

  ICO平台的B端,是通过“上市”筹措资金的企业。有投资人称,这些平台的企业中,至少超过90%的项目完全不靠谱,存在巨大风险。

  然而,这些项目通过一个又一个概念,不断登陆ICO平台。他们推出特有货币,从酷炫的“以太”币,直到接地气的“骂了隔”币。

  平台的C端,是数以百万的“投资者”,以及难以概数的造富神话。一夜暴富的故事,正传遍“圈内”的每个角落:一觉醒来资产涨了几百万是常事,“大户”们据说打个盹儿的时间,都能挣一套北上广的房子。

  在这样的氛围里,企业、项目如何,压根没人关注,暴利是唯一可见的东西。投资项目、持币、升值后卖出,是唯一的逻辑。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达10.5万。

  但业内普遍认为,相关数据远远小于实际。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机构Autonomous NEXT统计称,中国参与ICO的人数至少为200万。

  这个短时间内蔚然成风的体系里,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圈子,股市里的手法和团队,它们一个都没落下。庄家、散户、韭菜……他们通过QQ群联系,网罗或编织着各式各样的消息。

  “区域链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彻底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以后的转账和交易,将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的参与下完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各行各业,未来都将充满ICO的身影”……诸如此类的话,被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让人恍惚又回到了几年前比特币刚刚兴起的时代。

  与那个时代类似的是,火过头的ICO,又一次撞上了监管机构。

  8月30日,有报道称:在中国,由于众多抱着“一币一别墅”心态的非专业散户入场,ICO生态变得越来越复杂。出于此,证监会正在向部分就ICO监管征询意见,且尤其关注那些打着虚拟货币名义进行、诈骗的项目,年内或出台相关监管政策。

  2013年夏天,国内监管部门第一次对虚拟货币出手,一夜之间,格腰斩,一众火热一时的山寨币直接销声匿迹,百万、千万的“价值”,转眼变成了零。

  这一次,历史会重演吗?

  造出来,源于两位神人:一个是哈耶克,一个叫。

  老百姓都知道,国家才有权发行货币。但在诺奖得主、***巨匠哈耶克眼里,中央银行制度就是个脑残。他晚年捣鼓出一本神作《货币的非国家化》,脑洞大开地提出:既然商品、服务都自由竞争最有效率,凭啥货币要被国家垄断啊?咱玩玩私人发货币自由竞争,酱紫就可以发现最好的货币!

  哈耶克的理论老百姓不懂,全球央行当他说疯话,但道理很简单:你咋知道国库里的黄金不是巧克力COSPLAY的?

  但一个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数学家、密码学家兼计算机天才,却秒懂了哈耶克的神思。2008年11月,他捣鼓出《》的论文,科幻小说一样,琢磨出从无到有建立一个电子货币体系的方法。

  更神奇的是,他真把比特币“造”出来了。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出客户端,“挖出”史上第一批50个宣告。接着,大批黑客、极客蜂拥而至,拜倒在比特币精妙严谨的神思下。但中本聪本人则像一团迷雾,没人知道他姓字名谁、工作单位、家庭户口、是男是女……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上发了个帖,随即消失了。

  时至今日,中本聪仍是的谜团。

  人们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密码学专家猜了个遍,闹了个流言满天飞。有人说,比特币实在不像一个人捣鼓出来的,“中本聪”或是某个神秘黑科技或国家组织代言人,甚至脑补出“Satoshi Nakamoto”就是”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摩罗拉(Motorola)的“缩写”。

  2016年,中本聪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就这样也没把真身“勾搭”出来。科学界江郎才尽,只好由科幻界出面打圆场:中本聪实际上是坐时光机来的,这厮在2140年(重要知识点)才发现有漏洞,只好穿越到2008年来填坑,现在已经回去了。

  中本聪的神秘莫测,为比特币平添魅力。但比特币之所以能被炒翻天,还要从它的科学原理说起。

  虽然和腾讯Q币一样,比特币也是,却是靠一整套密码学原理(老乡别跑,密码学不难)创造出来的。

  每一个比特币,对应着一个根据复杂算法生成的方程组特解,就像每张人民币上的“唯一序列号”,有了这个号,你就算拥有这枚比特币了。中本聪在中总共设置了2100万个待解的密码方程组,所总产量确切又恒定:到2140年产出第2100万枚后,再不增加了。

  现实中,生产钞票靠印钞,比特币则靠“挖矿”。最初人少,你拿着自家笔记本电脑、装个,就可以“挖”出几个币。

  当我们把钱存银行,钱实际上存进了一个中心数据库。但比特币则是个网络分布式数据库,你在自家电脑上装个软件,立刻变身“”,全球的交易记录都存里面。这正是的容量65G、奇大无比的缘故原由。

  所有人都是“央妈”,这数据库还怎么破坏?难怪有人说,要想消灭比特币,只能关掉互联网。

  而你拿比特币做支付时,网络中会发生这么些事。

  你的包会冲着全网大吼:“我是用户S,我有个编号007的比特币,现在要转给用户M,你们看好了哟!”

  S一声吼,全网抖一抖,所有用户翻箱倒柜看自家数据库,看到了S拥有007号比特币的记录,纷纷发出“OK”、“顶你”的确认信号。确认累计到一定数量,交易就在全网成功记录。最后,所有用户数据都改为M拥有007号

  要是有黑客想把007号比特币改存到用户B名下,对全网发出“用户B拥有007号比特币,你们看好了哟!”的信号,结果跟谁都对不上。用户返回的都是“SB”、“滚粗”的信号,谁都不承认。这样,确保007号比特币还在M手上。

  挖矿也一样,用户S发现一个,便开始全网广播:“我是用户S,我发现了个新比特币008号,它现在归我,你们看好了哟!”所有用户软件通过数据库记录和密码学算法确认,发出“OK”、“顶你”的信号,一个新比特币就这样诞生了。

  但在“挖到矿”时,用户S还要干个活,就是做10分钟的全网交易记录。

  分布式数据库里,数据账本人人有,谁来记录却是个大问题。可这种苦活累活谁愿干?比特币的做法是,每10分钟就随机叫个人来干,新上是“矿工”做记录的“奖励”。

  里,每10分钟会生成一个数据区块做记录,哪一个“矿工”抢到了这个区块,就可以当10分钟的“会计”,把10分钟内全球的交易记录记下来,赚到区块内的“比特币工资”。交易记录跟所有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就宣布合法,传遍全网。然后大家继续抢下一个区块链的记账权,继续获得新比特币。

  所以“挖矿”的本质,是争夺全网唯一记账权的过程。

  有趣的是,“挖矿”算法用的是“哈希碰撞”(SHA256算法,被公认为最安全先进的算法之一),俗称“扔骰子”。于是谁的算力强大(骰子扔得快),谁夺取记账权的概率就大,就多。早年有网友琢磨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来挖比特币,结论是刨去电费,基本不赚钱。

  目前,高达236万万亿次哈希碰撞/秒。这个数字有多大?有人估算,大约是全球前500的超级计算机算力总和的数千倍。如此空前强大的算力,潜在价值高达,却干着“扔骰子”的活,完全不知意义何在。

  搞懂了比特币科学,比特币的基本特性也水落石出:

  一是总量恒定。2140年达2100万个的上限,永不通胀、绝不缩水,这就是无数的坚定信仰。

  二是坚不可摧。络没法被伪造、被消灭,一个比特币钱包“一息尚存”,就可以妥妥恢复如初,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干不掉的“天网”。

  三是交易隐蔽。全网公开,但谁也不知道对应的真人是谁,黑客更是擅用“暗网”(暗网无法追踪)交易,无法追踪。

  最初比较纯良。2010年5月,有位美国程序员用1万枚了张比萨饼,成为次实物交易永载史册。按现价换算,这张比萨饼价值3亿人民币。

  慢慢的,比特币就被玩歪了。

  2011年,美国黑客捣鼓出个“丝绸之路”网站,公然贩卖ATM机黑客教程、军火、毒品。因为有了比特币,犯罪分子们敢于疯狂交易,很快成了全球最大。两年后,网站被FBI端掉,犯罪分子却无迹可寻。这事就成了比特币隐秘支付的活广告。

  等比特币传到中国,由于有神秘中本聪、强大密码学和网络黑科技“加持”,这货就成了酷文化的代名词。

  2011年,淘宝网上出现兑换比特币的店铺。很快一些淘宝店、咖啡馆、餐馆、酒店纷纷表示,顿成媒体焦点,其实只为白捡个宣传广告。

  媒体火上加油,神奇炫酷的比特币吸引了愈来愈多玩家。有人拿它给雅安地震捐款,地产商折腾出的噱头;连香港富商黄煜坤被绑架,绑匪都要求“比特币”赎金,以躲避警方追捕。

  但最让中国人为之癫狂的,还是它史无前例的暴涨。

  从年,比特币从“一钱不值”涨到8000元,4年飙升4万多倍,连年问鼎全球最强货币,让早期投入的玩家一夜暴富。这种极端刺激的快感,迅速掀起了一轮比特币狂潮。

  上了天,引来了三种人:炒币的、挖矿的、卖矿机的。

  李笑来,号称是中国拥有比特币“第一人”。2011年,这个前新东方托福老师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价格刚突破。大多数人对此麻木不仁,他却已被深深震撼:为何电子货币会比美元还贵?他不等搞懂,先动手买了2100个。恶补知识半年后,他把所有储蓄砸进去,至少买了10万枚。

  所有人认为他疯了,坐等他血本无归,李笑来却预言比特币会涨过。结果“真实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狂野”,2013年到1300多美元,他的身家两年就超了1亿美金。

  李笑来也“挖矿”,跟攒了几十台电脑,在河北霸州的农田上摆了几个集装箱机房,结果被农民误以为搞间谍活动。最终,这笔60万投资打了水漂。

  2013年,比特币价格冲上云霄后转身就掉入谷底,李笑来的身家曾在6小时内从6000跌至。与这种大风大浪相比,挖矿失败就不是个事。他坚信,拿着比特币睡觉是最好的选择:“比特币的长期涨势是很吓人的。”

  比特币诞生头两年,散户拿自家电脑就可以挖出币。后来,“矿机”愈来愈专业,比特币网络的平衡性开始被打破。

  2012年,美国有挖矿组织传播鼓吹将开发出更强力的“挖矿机”,引发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博士“南瓜张”的极度不爽。比特币的网络规则是,一旦某人掌握了全网51%的算力,他就有了更改的“超级权限”,这与网络强盗无异。

  为维护比特币世界的算力平衡,“南瓜张”捣鼓出了超强悍的挖矿机“阿瓦隆”。

  第一批“阿瓦隆”造了300台,“南瓜张”要是用来挖矿,每天能大赚24万。但他选择了把它卖向全球。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比特币世界的新平衡,买到“阿瓦隆”的矿主都大发横财,机器被爆炒到40万一台,定金都收了1亿多,还是供不应求。“南瓜张”于是制订了令人瞠目的“霸王条款”:一不退定金,二不保证交货,三不设销售客服,四不更改收获地址。总之要买就等,不等就滚。

  与“南瓜张”不同,“烤猫”把挖矿生意做成了一个“神话”。

  2012年8月,一群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在深圳成立“烤猫公司”,并搞出个“虚拟IPO”计划:以0.1募资16万股,用以挖矿和研制矿机。这本有非法集资嫌疑,但不算货币,“烤猫”的IPO大获成功。

  强大的募资能力,让烤猫的力席卷全网,一度占据全球的30%,成为的“世界冠军”。每个月4万枚比特币的高昂产出,意味着豪赚数千万人民币。由于钱赚得实在太快,“烤猫股票”每周都,投资基本上一个月回本,引发“股民”的疯狂追捧,“股价”也飙升50倍。烤猫市值在一年内就达1.,团队也大赚2亿。

  “南瓜张”和“烤猫”,让全球见识到了势如破竹的中国力量。但伴随着比特币从8000元暴跌至1000元,昔日的暴利灰飞烟灭,算力的军备竞赛也戛然而止。烤猫的股票被打回原形,老板也最终跑路,不知所踪。

  而普通的,面对的困境则大同小异。

  挖矿曾是里利润最丰厚稳定的一环,但总有新人涌入,挖起来越发艰难。中国能排进前十的矿场,矿机都数以万计,固定投资就两三千万。由于成本太高,这些矿场都分布在内蒙、四川、东北等地,要么电费低,要么天气冷、设备得以长久运行。

  中国廉价的电力,为比特币网络提供了叹为观止的超级算力。由于每个月电费都数百万,矿主们不得不像赶蜂人,带着成千上万的矿机,走遍中国的各类电站,从湖南株洲的风电、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火电到四川大渡河的水电,赶的就是电力充沛的“半价期”。

  有业内人士估计,整个比特币世界,中国矿机占了80%,输出了75%的算力,70%的比特币“MADE IN CHINA”,中国基本垄断了比特币的新供给。中国不计其数的电能都耗费在诡异的“哈希碰撞”里,怎么看都像是一出自拉自唱的独角戏。

  ?各国**也说不清楚。

  华商韬略梳理资料显示:德国最早;英国视其为私产;将其定为大宗商品,视同原油、黄金,地方法院则有视为货币或基金的判例;泰国则明令禁止;中国、日本不禁止,却否定它的货币功能。

  世界银行则给了奇葩的定义:自发形成的旁氏骗局

  但站在金融业最前沿的人,已看清了性的,并力图用其改变世界。

  区块链不玄乎,就是个去中心化的超级数据库,用它能打造出全球化、全天候、公开透明可追溯的交易系统,是互联网化的“信任利器”。

  如今,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做交易记录,确保再错综复杂的交易的交易都可追溯又不能篡改;希腊、洪都拉斯打算用区块链做土地登记;系统要是用中央服务器就可以全天候运转,不需要停机优化,即便数据全公开,却是黑客攻不破的超级系统。

  在时代,入网的商品、设备引入区块链,都将可追溯、鉴定、评估。从茅台、()乃至国宝文物的真伪鉴定,到阳澄湖大闸蟹的供应链溯源,乃至数字货币编程、智能商务合约……术将使每一个环节都“天地可鉴”,建立起真实的互联网信用。

  像JP摩根、高盛、瑞银等顶尖金融机构,都纷纷涉足;“央妈”更不糊涂,区块链技术早早写进“十三五”规划,计划必然要用到这一技术。

  区块链将深刻改变互联网金融,但是者的天堂。

  从诞生之初的一钱不值,到2013年的8000元/个,一轮超级牛市后惨跌至1000元,比特币的“过山车行情”早就不足为奇。又咸鱼翻身,从年初最低2337元,飙至年末最高的6993,全年大涨199%,一骑绝尘成为全球最佳资产。

  2017年,比特币继续打鸡血狂飙,第二次碾压黄金,再次震动世界,引发人们对的再思考。

  对支持者来说,比特币是真实的“电子黄金”:2100万枚产量恒定,比黄金更扛通胀;区块链技术固若金汤,连都向此靠拢;挖矿成本不断上升,等于给比特币价值托底;而全球央行长年滥发货币,早就怨声载道,比特币不涨简直没天理。

  对于比特币信徒来说,“信比特,得永生”,买10个币养老,简单又,然后坐等它飙上。

  但反对者看来,比特币是最简单荒谬的金融骗局。股票背后有资产,货币背后有国家,黄金至少沉甸甸,房子还得有砖头吧!比特币后面有什么?一无所有。这玩意就是“互联网庞氏骗局”、“21世纪郁金香”,不但毫无用处,还疯狂浪费电。

  在投机者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涨——疯狂上涨。

  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任何“黑天鹅事件”,都能让投机者可耻地兴奋起来,把比特币一波波推向新高。这不仅是傻子玩起了疯子的游戏,更是被把大蒜都能炒崩盘的中国人玩坏了。

  2014年11月,OkCoin、火币网等,顿时引发了狂欢。比特币第一次可以、玩裸空,给炒作推波助澜了一把。有专业人士认为,2016年比特币涨上6000元,已呈现癫狂之势,之所以能再创新高,正是空头在6000元上方突然被多头打爆,加剧了上涨。

  但任谁也没有想到,ICO的出现,给了专业人士们当头一棒,6000元的比特币,转眼变成了3万一个。

  如今,中国的已占全球的90%以上,99%的交易以人民币形式发生,比特币已成了中国炒家的自嗨。有人开门见山指出,所谓的,不过是一种洗脑式长时间诈骗,他们靠反对者的抨击做宣传,却把相信他们的人骗得一干二净。

  比特币究竟是场伟大的金融试验,还是互联网庞氏骗局,暂时谁也无法断言。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教诲在此依然振聋发聩: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就要认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识破前退出游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出大事了!听说比特币年底会涨到 6 万?》 精选五

ICO融资正在金融投资领域掀起一股“新浪潮”。

一方面ICO项目喷薄,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ICO报告),截至2017年7月18日,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从资深币圈人士到毫无经验的大爷大妈,参与ICO已成为人们实现财富自由的“新希望”。

根据ICO报告,这些平台累计投资26亿,参与人数10万。而另一家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则更为庞大,国内参与ICO的人数有200万。

然而,浪潮汹涌则泥沙俱下,一个个快速推出的ICO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终将“拨开云雾见清明”?ICO到底是要做些什么?“上市”相关平台是否进行了严格审核?

政策监管缺位之下,资产以数字加密代币的面目在网络往来穿梭,这是新的金融创新还是新的金融骗局?《IT时报》记者深入调查ICO产业链,复盘一个完整的资金流动“新游戏”。

一夜暴富的梦想背后可能是一望无底的投资深渊,当你凝视它时,它也在凝视着你。

高收益“传说”引来大批投资者

所谓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即首次代币发售,是区块链初创公司以发行数字加密货币为项目所进行的融资方式。这种方法听起来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相似,但发行的物品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

也就是说,项目方发行一定数量的专属数字加密货币,投资人通过比特币、以太币等市面上已经具有一定流通价值的数字货币进行购买,项目方可以将募集的比特币兑现以实现融资需求,投资人的预期收益则来自ICO的数字加密货币未来可能升值。

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传统的原始股发行或股权众筹,只是发行标的变成了数字货币,投资人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投票权。

根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在7月上旬发布的报告,全球初创公司在今年用数字加密货币(也称数字代币)一共筹集了高达130亿美元的资金,较去年增长了6倍。

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26日,CYBEX开启ICO之旅,预计筹集6万以太币(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约合人民币9000万元);7月31日,Delphy开始ICO,目标金额4万以太币;8月3日,Primas也启动ICO计划,预计融资5万以太币。“每周有几十个项目在各大平台发布”,一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

7月29日下午,上海华虹国际大厦举办的一场区块链活动,吸引了不少ICO投资者参加。李先生是一名资深币圈玩家,从2014年开始接触比特币,至今已投资了40多个ICO项目。他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投资这些项目比较简单,只要去交易平台购买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就能够展开交易。

一位广东的投资者也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今年7月14日经由熟人介绍开始投资ICO项目货币,目前投资了7万多元,赚了5千元左右。

根据ICO报告,从用户年龄来看,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之间,其中20-29岁用户数量最多,占比32.1%,其次是30-39岁用户(占比31.2%)和40-49岁用户(占比16.7%)。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金融科技论坛峰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开始介入数字货币,关注ICO项目投资,“她们对此或许完全不懂,但因为高收益的吸引力,她们还是决定尝试。”

被ICO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是以太坊。2015年8月,以太坊发行的以太币开始上线流通交易,每一个以太币是2.83美元,进入2017年后,以太币一路暴涨,6月份甚至超过400美元/个。国内融资额最大的ICO项目是量子币,发行价在2元/个左右,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达到66.66元,涨幅达33倍。

然而,并非所有ICO都是前景无限好,更多的ICO项目结束后便再没有了下文。

“众币网没了?”8月2日,在一个名叫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的QQ群里,王先生连续发了多条消息发问,一语惊吓了群内其他网友,纷纷追问什么情况。这是一个ICO项目交流群,在这样一个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新领域,一句“没了”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担惊受怕。

王先生的发问并非空穴来风,他告诉记者,此前他投资了一个名叫LTC的数字加密货币,单个0.3元买进,期待着6元卖出,收割20倍收益,早上突然发现众币网打不开,一阵焦灼,不禁在群里发问。众币网是一个综合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面有各类ICO项目的数字货币可以交易,“好在最终打开了,大概当时是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在维护。”王先生对《IT时报》记者表示。

QQ群成为王先生这样普通投资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8月1日,《IT时报》记者在QQ群里搜索关键词“ICO项目”,一百多个QQ群瞬间弹出,如“ICO炒币交流群”“ICO众筹千万富豪群”“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群”“艺游宝官方交流群”等,这些交流群相当活跃,有人不停地在里面发布ICO宣传信息,而且语言极富煽动性:“百年一遇改变家族命运的机遇”“百万薪资等你来拿”“拥有科技链原始上市股,从此成就非凡人生”等。

群里推荐的项目大多很“年轻”。一个已经完成5000个以太币(ETH)ICO的项目显示,2017年1月才开始市场调研,2017年4月起草白皮书,2017年7月ICO成立上海总部。以目前每个以太币1500元人民币计算,这个从起草白皮书开始计算,“出生”也只有4个月的项目募集资金750万元。

对如此“年轻”的白皮书项目投资,难道不担心风险吗?

投资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投了EOS、ugchain、electionchain等项目,她把投资看作是对新事物的尝试,“任何项目都有跑路的可能。”因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李先生同样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炒概念大于项目的实际价值”。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了投资,数字代币的高收益让他们对这种投资回报充满了想象。

“ICO本质上就是融资行为,但由于直接筹集到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代币而不是人民币,所以就给了筹资者打擦边球的机会,这笔钱如何存管、如何运转是一个大问题。”一名币圈资深玩家对记者表示。

新近上线的Primas token预计筹资5万以太币(约7500万人民币),但其项目创始人吴鹏告诉记者,5万是最高额度,实际操作大概在3.8万以太币以内。对于这笔筹资,吴鹏表示会交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家进行审计,并且会有专业机构进行资金托管,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机构,只表示还在协调之中,后续会与审计机构一起进行披露。

对于ICO,一位投资人如是说,“感觉风险大就别投,赚了、亏了都是自己的。”

一浪高过一浪的ICO,目前无任何监管,区块链、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这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似乎让它成为法外之地。然而,天底下无新鲜事,抛开这些“靓丽”的外衣,ICO与所有金融交易行为一样,需要回答这几个问题。

合格投资人之问:是否应与股权众筹一样要求?

传统金融交易中,一个重要的风险保护步骤是确认交易方是否为合格投资者。

比如《办法》(以下简称私募基金管理办法)中规定,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2015年8月10日,中证协发布的《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也基本确定了股权众筹的3个硬性要求,其中对个人投资人的门槛要求与私募基金管理办法相同。

2016年8月,《网络借贷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

然而,在与股权众筹有诸多类同之处的ICO中,合格投资人的监管要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投资人李先生透露,在他投资数十个ICO项目时,都没有进行风险评估。

吴鹏表示,ICO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参与门槛还比较高,一般都是对币圈比较了解的人才会有兴趣去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

但形势或许超出了吴鹏的判断。上述广东的投资者对记者坦承,了解ICO项目主要是通过看他们发布的白皮书,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这些群体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ICO的市场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更多的风险隐患。”

项目投资前景之问:一份白皮书为什么有资格募资?

投资者对ICO感兴趣,源自业内已有的多个案例,然而,是否所有ICO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都能像比特币、以太币那样一飞冲天呢?

“投资ICO的价值不在于创业项目发售的数字货币本身,而在于这个项目的实际运转效果和发展前景,项目有前景,则用于购买项目产品与服务的数字货币才能有升值的空间,”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这就需要看项目的白皮书怎么来讲这个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项目盈利模式。”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创业项目白皮书根本没有涉及这一块,甚至一些项目连白皮书都不存在。记者找到一份最近正在开展ICO的Primas token项目白皮书,一名银行界资深人士向记者解读,该项目白皮书侧重讲的是专业技术应用的背景、解决方法和架构设计,而没有提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这份白皮书还是比较前期的。”她对此评价。

在另一个ICO项目优WiFi的20页白皮书中,一共有十一个部分,主要涉及项目背景、定义、使用场景、市场前景以及团队介绍,白皮书中还提出了该次ICO项目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但同样缺乏盈利模式。

尽管都没有盈利模式的说明,但这些项目白皮书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四个条件:

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尽管从目前来看还没有ICO项目“爆雷”,无法判断是否有诈骗嫌疑,但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白皮书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ICO项目通过发行代币的形式来进行众筹融资,基本满足非法集资的四个条件,唯一的区别在于项目的筹集不是流动资金,而是虚拟的数字资产比特币、以太币等,这也是目前法律存在空白的地方。

此外,与企业IPO一定要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不同,这些ICO项目的白皮书真伪,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ICO平台ICOAGE创始人龚鸣向《IT时报》记者表示,ICOAGE在接到项目发布申请时,会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团队和白皮书两方面,团队主要是做尽职调查,白皮书对其价值包括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他表示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手续费,但具体情况并未透露。

另一家ICO平台renrenico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但具体的审核标准以及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截至记者发稿前没有给予回复。

尽管,各大ICO平台上都会发布风险提示说明,提醒用户要理性判断,如若遇到损失与平台一概无关,但重庆圣世律师事务所陈翰笙律师对此表示,平台对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告知义务必须尽到,但这不足以免责,平台还应该负有对平台信息和项目真实信息的充分披露义务;只有投资者在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客观真实信息、独立做出理性投资判断后,才能要求投资者个人为此判断而承担固有的投资风险,平台才可能免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自担”原则。

ICO平台之问:谁在监管这些“交易所”?

根据ICO报告,目前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通过分析,可将ICO平台分为四种模式:

一是专营第三方平台,该类平台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

二是传统众筹与ICO的混合模式,即同时提供传统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ICO服务,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

三是虚拟货币交易+ICO模式,借助用户充值、充币和代币上线交易的便利性,该类平台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

四是其他模式,例如虚拟货币钱包服务商等。

某种意义上,这些同时发行和交易的ICO平台如同证券市场里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的合体。然而,ICO报告指出,在43家平台中,融资金额最多的三家平台分别为ICOAGE、ICOINFO和ICO365中,ICOINFO经营主体不明。

8月3日,《IT时报》记者打开ICOINFO网站,在网站上,记者并没有找到任何备案信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在网站的自我介绍中,也没有任何公司信息,只有短短一句话“ICOINFO,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一个提供区块链 ICO 项目的平台。”在这样一个没有“身份”的平台上,如果你要参与ICO,需要将自己的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充值到ICOINFO的个人账户中,然后便可以选择平台上正在ICO的项目,购入其发行的数字货币,并将其存在网站账户中。

除了ICOINOF,记者在多个ICO平台上观察到,这些平台都存在资金池,当然,池中的货币,可能是人民币,或者是具有兑换价值的比特币、以太币。显见的风险是,在没有人监管之下,谁来对这些资金池负责?在此前对P2P网贷平台的多项监管措施中,自设资金池、自融都是监管红线。

同样具有资金池风险的还有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交易网站在整个ICO生态圈里赚钱最多,也最有跑路的可能性。”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这些交易网站的资产价值,包括数字货币与人民币至少有上亿元。

记者从火币网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火币网的交易与提现都受到限制,其中提现限额比特币单笔 50个,单日 50个;莱特币单笔5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单笔1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经典单笔10000,单日50000个。提现费用是比特币与以太币收取千分之二手续费,莱特币收取千分之一手续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的资产目前全部存管在网站自己的平台账户里,这也让业内人士的担心,平台自己存管,风险性有多大?

火币网该名人士表示,由于数字加密货币在国内被定性为“网络虚拟商品”,银行与第三方机构没有为比特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义务和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由自己来存管。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教授李爱君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操作具有相当安全隐患。不过火币网上述人士也表示,火币网目前使用冷热钱包分离的方式来存管平台资产,其中热钱包采用联网的方式,比特币等可以随意转走,而冷钱包则完全不联网,任何人包括黑客都不会盗走这部分数字资产,而后者占比达到90%以上。她同时表示,火币网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在这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数字代币的发行和销售属于证券范畴,都要符合联邦证券法律的要求,其中包括ICO和数字代币发售行为。

投资收益之问:何时才能变现?

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对ICO所发行的数字代币升值空间有极为乐观的想象。但从交易流程来看,一个ICO的代币,必须经过上市交易才能变现,其中的时间差便是风险所在。

《IT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日,在ICO365平台上总共有23个ICO项目;ICOAGE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有2个,即将开始的有9个,已经完成的有37个;币发布平台上有8个正在进行中、即将开始的有8个、已经完成的有84个;三者的项目总数为171个。

而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聚币网人民币交易区有43种数字币可参加交易;云币网上可数字币交易品种是12个;火币网上有比特币、莱特币、以太经典、以太坊4种数字币;三者可用于交换的数字货币总量为59个。ICO项目总数与可交换的数字货币比例接近3:1。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当多的投资者需要等待数字货币上交易平台后才能变现,这个时长具有太多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ICO平台上发布项目的严谨度远远不够。

此前陷入投资变现困境的是股权众筹。兴起于2014年,被追捧于2015年的股权众筹,如今已悄然闭幕,近300多家股权众筹网站基本全部离开,转型、倒闭、沉寂,倒下最重要的根源便在于一开始面向散户开放的股权众筹网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人对于变现的要求是那么急迫,而股权变现需要漫长的等待期。

ICO虽然可以通过交易数字代币实现变现,但何时上线交易、如何规避庄家炒作等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

专家: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的ICO项目只是打着区块链等高科技的幌子融资。在白皮书不规范、发布平台审核不严加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情况下,投资ICO风险性很大,中国在监管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功能监管”,就是不看项目叫什么,而是看具体的功能是什么,ICO从功能来看和IPO没有根本区别,所以监管也就迫在眉睫。

但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星期几最容易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