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学长游戏校的学长他不跟我同届,毕业后在微信上偶尔聊天有时玩游戏过年时他约我我没去第二次约我说介绍帅哥

  大家还记得当初因为什么游戏让你投入大量时间废寝忘食的玩,甚至被家长老师批的狗血淋头?还记得什么游戏因为机制不合理和BUG,让你有帮他做游戏的冲动?我们都热爱游戏,但是一些人却决定把设计游戏或制作游戏当成以后的职业。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2018年,我正式成为UCSC Game and Playable Media(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游戏和互动多媒体)的研究生。我想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和个人经历分享给大家。也希望有更多人的人对设计&制作游戏感兴趣,投入这项令人激动的行业。

  大家玩过的第一款电子游戏是什么?不管是在红白机上还是在软盘上,肯定大家都有很多故事想要分享。有句话说的好啊:其实大家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可是却无人问津。在此,我十分感谢一个网友,也是我的学长:升升。

  他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我了解到这一个与众不同的专业。这里有一群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人,而这种人无论在何时见到,都让我深表敬佩。跟他在微信上深♂入探讨后,他跟我这么说了一句话:“那以后网站的更新,就交给你了。”我当时回了一句好。我觉得他当时可能也只是开玩笑的,但是我想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毕竟会有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和一些故事而下定决心投入做游戏的行业。文章目测挺长的,我尽量写的轻松配上插图让大家看的舒服。如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欢迎指出评论。下篇分享会汲取教训。

  我知道,每个刚从事某个行业的小菜鸟都喜欢讲一下自己的决心和动力。将来的我或许被现实击垮或妥协,但是你不能阻拦我现在为了梦想瞎比比的权利。当你做一件事情只考虑到后果,说不定你已不在吹牛的年纪。

  我,22岁,混蛋的年龄,早已不会为别人叫我小屁孩而生气,处世甚少的我也不会为了任何现实而妥协。我管这个叫青春,或者你们笑着骂道:“你这叫冲动。”嗯哼, 年轻了不去做些傻事,等了老了再不正经,我觉得不行。

  当然,我管冲动叫青春,但是青春不等于无脑。我想分享我的小故事,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最终决定投入游戏行业的小故事。

  首先先阐述一下背景,也就是自我介绍:

  22,男,来自深圳,高中读完没高考,去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isity(凯斯西储大学)读美本。本以为我一定读工程专业的我,突然发现我其实很喜欢计算机科学。然而那时已经修了很多工程的课,于是最终四年以B.S in Computer Engineeering(计算机工程)毕业。大学四年认识了很多人,也学的很辛苦,但是遗憾也很多。大学最后两年有幸认识到一个很好的教授,带我做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方面研究(学校是研究性大学,偏学术)。巧合的是,他负责学校游戏专业的课程。我玩游戏很多,各种游戏都有涉猎,属于部分硬核玩家。出于兴趣和能跟教授更多深入合作和了解,我报了他的一门游戏设计入门课。于是小故事从此开始。

  游戏设计课最后,每个小组有两周时间时间做最后的小组游戏。我们几个人秉着差不多得了的心态,准备混个A高高兴兴提包走人。讨论后决定要不我们就做个类似《雷电》的吧,游戏名字也随便了一个,总而言之就是全部都很随便。我们小组站上讲台准备介绍我们理念的时候,我们就有点尴尬了,因为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个模拟《雷电》的游戏。在吞吞吐吐的介绍到一半的时候,小剧场来了。

  底下一个学生(美国人):“你这个游戏,跟雷电有啥区别啊。好无聊啊。”

  我们(一组人):“……”

  他:“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啊,听上去就好无聊。做这个游戏没什么意义啊。”

  经历了死一般的沉寂之后,我们最终还是没能辩解些什么。不得不说,当时的我们就是这么无趣。下台坐着看着别人的目光都有点觉得别人在轻视我们。我们这些年轻人,可以被人说傻蠢笨狂,但是一旦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心里的火就上来了。

  回去后,我们几个人开了个会。“要不,我们好好做一个吧。”经历了那种尴尬后,大家都异口同声的答应了。接下来就是两周的努力。我们决定做横版2D游戏。游戏概念是你控制一个几何形状,在闯关的任何时候你可以切形状来通过各种关卡。可供切的形状有,圆形(加速通过和冲破壁垒),三角形(填进地面三角形的坑开启开关和躲避障碍),长方形(跨越高处障碍和触碰高处开关),X型(利用中间空档躲避丁刺等小型障碍)。我们给这游戏起了一个很酷炫的名字,叫《Geometrix》,翻译有点困难,你们就姑且叫做“几何“吧。

这是小图标!就是.EXE文件那个!小了看没这么粗糙!虽然它确实很粗糙!

  两周时间比较紧,从头开始做游戏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再加上小组成员版本控制属于入门阶段,很多东西无法高效处理。但最后我们还是成功的做完了要求的三个关卡和教学关,自己制作的美术,和自己制作的音乐。

  你说那时我们不忐忑是不可能的。毕竟在介绍之前那个丢人游戏概念的时候经历的那种尴尬,每个组员都不想再体验一次。再说我们这个新概念还是比较类似已有的游戏。而且因为当时考虑到技术问题,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2D横版过关。我们担心着我们的努力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演示过程中大家都很专心的看我们玩,在我们演示人员没玩好,挂了的时候,底下还发出各种笑声。我们当时真的很开心,看着大家那么认真的看着我们的游戏,虽然游戏很基础,虽然游戏很毛躁,但是他们真的在用心的看我们玩。演示完毕,小剧场又来了。

  还是那个美国小哥:“你们这游戏考不考虑卖啊?”

  他:“我说要不要考虑上个 Steam 绿光看看?再更新迭代一下版本。我觉得好好玩啊。我会买。”

  当时我们的心情,没有任何言语能够形容。之前这小哥的句句扎心的鄙夷像是一记重锤,现在又把我们捧上天。从被人看不起到被同一个人肯定,一切都在两周之内发生。让这个奇迹发生的,就是我们做的这款小游戏。

  相信我,如果你看到你制作的游戏被人认真游玩还在奋力思考怎么过关,最后过关后跟你说一句“很有意思!”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可以充满你整个世界。

  故事讲完了,留下了美好的部分,删去了制作时候的苦逼。这个故事是让我走向做游戏的原动力,也是最大的动力。

  动力讲完了,讲一下决心。这就是一个糟心的部分了。如果你看完上面的故事你也想做游戏了。那你务必请看完下面的段落。

  做游戏是一个十分讲究经验的职业。因为游戏入门的门槛比较低,所以很多人都会被低门槛所吸引。但是实际上,跨进门,你会发现一堵大山。这堵大山就叫做经验。初出茅庐,没有经验,很少游戏实习,C++编写的一般般,线性代数没学过或者不怎么好(额,国内应该是必修吧,这点美国大学不是,至少我们不是),英文交流表述存在障碍,工作签证难拿,学校很少提供(介绍)游戏相关的职业(实习)岗位。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扇门,每扇门都像游戏中的那样:“你现在还不能通过”,真的叫人头皮发麻。

  反过来想,哪个游戏工作室想要培养一个拿着薪水却不能做事儿的游戏设计师呢?游戏设计是一项很有目的性的工作。每个员工都像是一个齿轮,没人想要一个将来能用到的齿轮,而是都想要一个放进去就能完美转起来的,能够加速游戏开发进程而不是吊车尾的。

  更何况,游戏开发基本都是阶段性的。假如培养了一个菜鸟,虽然他没有任何经验的。万一培养出来,阶段完成,菜鸟拿着“工作经验“去别的公司去了,那岂不是做了别人的嫁衣。资本家是聪明的,至少比我这个马上要找工作的看的清楚。我们游戏专业的小虾米,面临的就业压力特别的大,特别是第一份工作。

  更何况,做游戏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并不是你做游戏机制才是做游戏,后端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前端的 UI 和设计,都是一个完整的游戏的一部分。说到底,做游戏吃得香的还是计算机科学专业。

  制作游戏就是一个大杂烩,不是你读游戏专业才能做游戏,大多数做游戏的公司更加喜欢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图形或者核心算法工程师的硬核编码人员。并且他们学计算机科学的还有做软工的选择,我们游戏专业的局限性在这就体现出来了。那为什么我们这些“孤儿”要选择这个专业呢?

  答案只有一个:逐梦。

  有为了这个专业放弃了NYC的计算机图形专业,也有放弃了国内知名大学保研的橄榄枝,来到这个地方,大家都有相似的梦想和目标。我们是一群浪漫的人,浪漫地在一条山崖上架着栈桥。不管以后是否还会在游戏行业,现在的我们是天真的,是不计后果的努力拼搏。梦想从来只是说说的,但是有些人却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努力实现梦想。我们放弃了很多,但是现在却依旧坚信着自己的道路。以后就算失败了,也可以作为一个失败者对自己笑着说努力过。

  看完上面我们的决心,是否动摇了你最初的信念。如果你再三考虑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义无反顾的投入制作游戏的行列,请允许我对你称一句“あいぼう”。中国游戏需要好的游戏制作师&设计师,我可能不是,但是看着文章的你不一定。

  学校&项目介绍

  正统的学校介绍大家百度或者翻墙咕鸽英文介绍大概能了解的差不多。以下是我个人对这个学校的了解:全部是我个人见解,存在主观臆断,请根据你所搜寻到的信息,揣摩得出自己的结论。(意思就是不粘锅)

图片随便网上找了个,仅供阅读美观(反正你们也搜得到=3=

  首先,这个学校是 UCSC 在硅谷的分校,上课地点不是主校区,也不是住学生宿舍。但是是正规的 UCSC 的研究生,你可以去主校区上课(开车30分钟左右)。而且是 M.S(Master of Science),隶属于 STEM program。享有得天独厚的3年 OPT 实习时间。(这估计大多数人最想知道的我先回答了)

  接下来是2018年跟2017年的不同。首先学校学期是 quater 制度,即一年4学期。2018年项目大改,从4学期加到5学期,学费还是之前4学期的学费。也就是以前是1年毕业,现在是一年半毕业,即新生2018年9月底开学,2020年5月左右毕业。为什么中间空了3个月(一个 quater)的时间呢?因为以前是一年4学期不带停地上。现在有个暑假,可以用暑假申请游戏有关的实习。游戏专业的 offer 比较简单的是拿到实习公司给的 return offer,也就是这个实习机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我认为改革中最有利于学生的一点。

  学校不大。就一栋楼,根本没有校园这么一说。学校员工不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在大公司长时间工作过的老鸟。他们所掌握的人脉和资源是这个学校的优势。

  再者,你要说能学到什么?呃……这个专业也面向零编程经验的学生,所以你想要硬核编程课你可能来错了地方。这边一切以做游戏项目为主,小组人员各司其职。用项目老大 MJ 的话说:“你来到这里能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如何跟别人一起做游戏。”

  留学价格方面,学校给出的官方估计是总共一年半下来 90k 美元。包括住宿和生活(这个你们有兴趣我之后文章po少许美国生活),实际上来估计会更高。其实主要是住宿太贵了。如果有驾照能买车,可以节省不少钱。一个 quater 的学费约为 11.5k 美元。

  项目教不教 3D math,比如计算机图形中空间数学之类的?不交,自己学。

  项目教不教C++?教,但是属于能够用C++的水平,熟练掌握靠自己学。

  项目教不教游戏引擎,比如 Unity,Unreal Engine 4 等等?Unity 教,UE4 可能教,我现在也不知道改革后新的课程教不教,其他基本不教。

  项目为什么有个叫 Serious Game,它是什么?Serious Game,中文直翻“严肃游戏”,以研究,训练,建议为主的教育游戏。你可以认为以前的练习打字的教育游戏,《警察抓小偷》和《青蛙跳河》是 Serious game。现在的 Serious game 有一大块研发在医疗机构上,研究新式疗法帮助病人复健,比如通过交互现实游戏帮助偏瘫病人主动使用不方便移动的手或腿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我前面提到的大学教授做的就是这个方面,我跟着他做人机交互也算是做了一些 Serious game 的研究。

  有个问题估计大家都想问,也不明白也不敢问:这学校叫着分校,又收零编程基础的学生,还学费这么贵,还经常把没有收入本校的学生扔进来,是不是野鸡啊?

  Good Question,因为我以前也这么想过。答案不唯一,请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首先美国找工作对研究生本科看的不是很重,特别你是编程岗位。技术面通过了,证明了你的能力,你就算没有上过大学也是有很大机会收到 Offer 的。

  正如我之前在决心说过的一样,我们走的不是一条寻常路。如果你想着在美国找个好的游戏开发研究生,轻松找到一份工作,那我只能说你考虑一下张开嘴看看能不能接到一块披萨。但是你可能能找到很不错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找到一份相对简单入职的软件工程师职位(薪水还高)。有了软工经验,今后再去入职游戏也是很不错的选择。项目本身并不保证你能找到工作,技术岗没有一个吃白饭的。一切都靠自己,游戏专业更是如此,非常看重个人经历的游戏项目。这个研究生项目能给你很多游戏开发的经验和完整的个人游戏项目。

  说了这么多,这个项目能给你什么?无非二字:机会。加州硅谷对于程序员来说是个好地方,比我之前克利夫兰好多了。你在这能遇上无数的游戏开发小工作室和实习机会。只看机会来了能否把握住。

  顺便提一句:分校没有任何 Career Fair or Career Center(求职大会,职业规划中心),有指导员协助你找准你的职业定位,其他一切都靠自己。

  行了。说了那么多,大多数吃瓜群众要说瓜不甜了。

  大概分享一下课程。因为是第一学期,又延伸到 5 quaters 毕业,所以我们相对来说轻松了很多,没有像上一届这么苦逼。(要知道有多苦逼详情参见学长的文章),但是不代表我们可以 Party everyday 了。这是上课而已,我们要交的那个叫项目,是要额外画很多时间自己写的,更不提自己个人项目了。

“课这么少?幸福!”醒醒,这是幻象,你在掩饰什么!!

  嗯……其实学期刚开两天。我们做的也就是刚开始新生见面会的参观校园和参加主校区的研究生动员会(我是真的不知道Orientation怎么翻译)值得一提的是。UCSC主校区真的像是原始森林,里面各种参天大树(Redwood)。鹿,松鼠到处跑。说实话这个植被覆盖,里面窜出来一头熊我都觉得可以理解。看下图大家感受一下:

校图书馆。里面全是Mac...

  我本科录了UCSC本校的生物(我以前脑子有包),给了奖学金,但我没去。当时我觉得他的吉祥物实在是太恶心了。谁知道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这个命运。缘,妙不可言!

  UCSC的吉祥物是:黄金鼻涕虫

  没事。卡通形象不恶心,但是还是令人难以接受。

  凯斯西储是斯巴达人。口号:GO SPARTAN!(冲啊斯巴达人!!)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这边是:GO SLUG!(冲啊鼻涕虫!)感觉有一种看蜗牛(鼻涕虫)比赛即视感。

  下面随便体会一下,安全无毒放心食用

纪念品商店(没错!那个是巧克力。反正我没买就拍了个照,溜了溜了)

  学校的Orientation讲座,基本针对主校区学生。分校的我们都快听睡着了

  值得一提:我们坐在最后一排,也就是这么多人大概就是一年的UCSC的研究生了

最后一排摄影机拍不到。拍完照片我眼睛闭上了

  接下来就是自由活动啊什么的。游戏专业的嘛,最后结果肯定是:

俩基友坐咖啡店MHXX联机中

  游戏园官方微信公众号:

十一期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在社联群中询问开会时间被学长学姐指责“要注意自己身份”引发关注。多名学生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证实了网传截图的真实性,还提到在面试环节,学生就被要求做下蹲测试“执行力”,例会讲小话便被罚“俯卧撑”。

有截图称,该校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检查学生手机“发现传谣者立即控制并上报”。10月2日凌晨,涉事学校声明称,已对涉事学生思想教育,网传紧急预案内容不实已报警。

全文2650字,阅读约需5分钟

▲成都某高校新生在社联群中询问开会时间,被学长学姐指责“要注意自己身份”。 手机截屏

▲10月2日凌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官方微博就此事件做出说明。 微博截屏

学生提问被指责“自己心里没点数?”

近日,有学生爆料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社联新生群中,有同学询问是否开会并@社联副主席杨姓学长,立马被大二学长学姐指责要求“注意自己身份”。

QQ群聊天截图显示,社联外联部一名学生在群中提问“7号要开会吗?@杨某学长”,一名袁姓学生马上回“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现在你是在叫学长?我不想再看见第二次,自己没点数?”随后,刘姓学生称“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全体成员。”

爆料人告诉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事情发生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近日,学校各社团都在招新,他的舍友报名参加了社团联合会,9月29日去该社团面试,随后以“试用干事”的身份被该社团的学长拉进了一个名为“2018届社团联合会”的QQ群,截图中的对话发生于9月30日,随后该群被禁言,只作为通知群,事件发酵后,10月1日下午2时许,该群被解散,该社团开始查找爆料人。

▲“要注意自己身份”事件引发社联成员讨论。 手机截屏

面试时要求做下蹲测试执行力

此外,爆料人还透露,室友在此前面试时被要求测试服从度,回到宿舍后很气愤。“袁姓学长是社联纪检部副部长,他面试的时候说,为了测试干事的执行力,要求来面试的学生做下蹲,做了十多个才叫停。”他说,QQ群发言事件后,社团原本招了20多个新人,后“退了一大半”。

另一名在该QQ群中的同学也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证实,QQ聊天截图内容属实,另外,他也在例会时遇到了类似遭遇。

这位同学说,9月29日晚8时许,社联开了第一次例会,有社联学生干部在黑板上写各个部门的QQ群号码以及各个部长的联系方式,并要求新生30秒内将内容记下,当晚11时前必须加群。

此后,还要求没有遵守规定的学生做俯卧撑。“刚进教室的时候,有的社联干部声音很大,吼了我们,让我们按照他们规定的区域坐。我还被要求到讲台上做俯卧撑,如果在台下做小动作或自我介绍时声音太小,就会让这么做。”

此外,网络上流传一张“航职学生会”微信截图,截图中称有人将学生会社团内部聊天截图上传网络,对学校声誉造成影响,现发布“紧急处理预案”,所有辅导员通知学生,禁止讨论此事;辅导员和在校领导收取学生通讯设备,检查每人社交账号,包括并不仅限于QQ、微博、微信等,发现传谣者立即控制并上报;稍后辅导员将收到一份名单,严查每个人手机和电脑的联系记录,发现可疑学生立即上报。

▲网曝该高校学生会群中的“紧急处理预案”。 手机截屏

学校通报称网传查手机不实

10月2日凌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报称,关于“同学在群里问是否开会”事件,经核实,确为学校社团联合会两位同学所为。学校立即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当事人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虽然此事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但也反映了学校团委目前对社团干部的教育管理还不到位。

学校将以此为戒,进一步规范社团的组织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有用之人。

另,学校郑重声明,此后网传关于该校在“航职学生会”群里发布关于所谓“紧急处理预案”的内容不属实,请广大网友切勿听信此类谣言。学校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追究恶意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说明全文。

“杨主席是你们叫的吗”,学生会何以如此官僚化

一张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社团QQ群聊天截图,惊爆了舆论:低年级学生会“试用干事”询问“7号要开会吗?”时,@了杨溢“学长”,遭到社群管理员斥责:“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现在你是在叫学长?我不想看见第二次”。另一位社群管理员还提示所有成员,“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

这张聊天截图,最让人震惊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大家明明都是在校学生,称呼“学长”却不行,必须称“主席”;二是,“主席”还没表现出生气,底下的学生会干部,已经怒不可遏。这样的学生会,分明就是校园内活脱脱的官场。不仅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之分,抱大腿、混圈子的那套话术和玩法,也跟一些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大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原本可爱的年轻学生,不应该过早进入官僚角色,在官场做派里飘飘欲仙,满足于官本位的虚荣心。令人遗憾和心痛的是,这似乎并非个别现象。江南大学的学生会,仅是辅导主席工作的主席助理就多达7名,中山大学的学生会干部,更是直接标明“正部长级”“副部长级”。

某种意义上,学生官派头足、官威大,或许从“五道杠少年”,从某些中小学的畸形班干部,就已经开始了。这无疑十分让人忧虑。无论对学校风气,还是对学生个人,都是可怕的误导和跑偏。有的互联网企业招聘时,已经公开表示不要混过学生会的。因为他们往往好浮夸、爱表现、价值观僵硬、喜欢发号施令,难以在企业里弯下腰从菜鸟做起。

为什么有些学校的学生会如此官僚化?自然有其根本原因。进入学生会,有机会成为老师面前的红人,在荣誉评定、申请入党、保研加分以及奖助学金申请等方面,都有助益。利益诱惑很大,缺乏有效机构监督(比如财政预算审查)的学生会自然容易变味。因为任何组织都需要制约和平衡,学生会也不例外。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所置身的校园文化背景。

面对舆情,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回应称,学校立即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当事人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可是,学生会要去官僚化,仅仅“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显然不够。一方面,学生会的权力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去制约和平衡;另一方面,大学更需要去行政化,以此为学生会做表率。

新京报记者 张彤 实习生 潘闻博

编辑 张太凌 校对 王心

一女子连续两家火锅店吃出“异物”?被指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警方介入调查

北京追逃故事:有人“花式”逃亡仍落网,有人走投无路想自杀

温州试点丧事集中办不许私设灵堂,殡仪馆和市区两级民政局回应质疑

叶挺后人诉“暴走漫画”,涉事公司被判道歉赔偿,审判长: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文未经多道审核 存在大量偏差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恋学长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