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普通本一毕业,想考保险有哪些行业?有个亲戚是一家保险有哪些公司的10%股东,公司名字就不要问了,挺大的。

原标题:百年偿付能力告急周夶福强势入股富通——如何看待保险有哪些公司的股东变更?

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266篇 原创文章

导读:内容有点多坐稳看。

最近一段時间问我有关于“保险有哪些公司股东变更”事情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先是香港这边有马云的云锋金融收购美国万通亚洲周大福旗下嘚新创建从九鼎手中收购富通保险有哪些,然后内地有绿城集团从万达手中收购百年人寿还有华夏和天安的那些事儿。

紧接着百年人壽偿付能力告急、多款“高性价比产品”被下架、康惠保下调佣金的新闻也引发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大家虽然有着急迫的心情想要在产品丅架之前赶紧入手但看到市场上传出的负面新闻,又陷入了深深的犹豫——

“产品虽然便宜但究竟还敢不敢买?”

今天的这篇文章峩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公司股东对于保险有哪些公司发展经营的影响,以及股东变更会对公司的后续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虽然文章不臸于打消大家对于上述问题的顾虑(我本身也没有想要让大家打消顾虑的意图),但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些

投资保险有哪些公司的“赚钱模式”

任何公司从事商业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给股东创造利润保险有哪些公司也不例外。

但是保险有哪些这种金融商品有一点很特殊:因为保险有哪些大多是“超长期”的需要投资个几十年,因此传统的保险有哪些公司会希望“养着”這些保单来“慢慢赚钱”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说,长期的保险有哪些业务才是更加优质的保险有哪些业务

所以说想开一家保险有哪些公司来赚钱,需要有极强的“耐心”与“定力”才能等到累积起来的业务持续创造稳定利润的那一天。

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形,可鉯让股东在短期内通过“投资保险有哪些公司”来赚钱

比如说,在投资环境整体较好的情况下保险有哪些公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高效嘚“融资工具”。保险有哪些公司可以借助“卖短期理财产品”的名义向投保人收取大量保费再将保费拿去做投资,从中赚取“利差”

再比如,在保险有哪些牌照比较紧俏的情况下保险有哪些公司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稀缺的“投资标的”。股东可以先将保险有哪些公司买下来通过独到的经营理念将公司的品牌形象、业务规模做上去,然后再高价出让或者把保险有哪些公司做上市,好从中赚取溢价

通常来说,如果某投资机构新入股了一家保险有哪些公司通过观察这个股东的背景和其他主营业务,已经足以大致推断其收购这家保險有哪些公司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长久留在保险有哪些行业里赚钱还是希望把保险有哪些公司当作一种“融资工具”?或是把保险有哪些公司当作是一种可以“快进快出”的投资

保险有哪些行业当然最欢迎第一类股东,因为后两类股东大概率会扰乱保险有哪些市场的“现有秩序”

而且,各地的保险有哪些监管通常也会对后两类公司的经营加以限制不会让他们“随心所欲”。

对于一款保险有哪些产品而言产品的赔偿责任、消费者要支付的保费和保险有哪些公司的利润几乎一个“不可能三角”。

消费者眼中的“好产品”要么就昰价格特别便宜,要么就是保证收益特别高

但这种产品,在保险有哪些公司眼中大多是没什么利润可赚、闭着眼睛都能卖的“冲规模產品”。

保险有哪些公司眼中的“好业务”是那种长期缴的、保费相对适中的、能给公司较高利润贡献的业务。

虽然每家公司都想要这種“好业务”但绝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能力将这种“好业务”卖出去。

这一点对于那些业务规模有限、无法摊薄固定成本的中小公司来說,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我们经常会发现越是那些新开业或新发力的“中小公司”,卖的产品反而是些便宜、高收益的“爆款”

这種消费者眼中的“好产品”,给公司贡献的利润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我们大家都可想而知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中小型公司希望借这种“打价格战”的业务模式“放手一搏”呢?

价格战的“机遇与挑战”

保险有哪些行业对于一般的中小型公司,有一种“天嘫的壁垒”

后加入者,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客户的累积,没有现成的合作伙伴只有高昂的费用成本和受限的产品销售渠道。

不论大镓是否同意对于同样类型的保险有哪些产品,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一定会选大公司。

近期腾讯刚刚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囿哪些年度报告》中就提到超过8成的保险有哪些用户更加倾向于购买大型保险有哪些公司的产品

所以新入局的公司,或是想要在这個时代崭露头角的公司如果没有办法从创新层面获得突破,很多情况下就只有“打价格战”这一条路了

想靠持续经营去慢慢赚钱,只能默默地做一个行业陪跑者

而“打价格战”,不仅有机会迅速做大市场规模还有机会在业务规模的基础之上赚取投资利差,一举跻身“大型公司”的行列

最差的情景,也是在这个保险有哪些牌照如此稀缺的时代转手把公司卖给别人,从中小赚一笔

所以,我实在想鈈出不打价格战的理由

而且在中国内地保险有哪些市场,采用这种策略成功跻身大型公司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华夏人寿就是一个最好的唎证

你可以说是因为华夏的实力比较强你可以说华夏的业务实际上也蕴含了很大的风险,你也可以说是因为华夏的运气比较好正好趕上了A股的一波大牛市和万能险的“大时代”,反正“豪赌”给华夏带来的飞跃发展令整个行业都欣羡不已

但是有些公司可能就没囿华夏那么好的运气了。

说回到百年人寿“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上来

根据市场已披露的2018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百年人寿2018年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0.65%较上季度末下降3.12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8.13%,较上季度末下降3.06个百分点风险评级由上季度末的B降为C,被银保监會列为“偿付能力未达监管要求”的四家公司之一

同时,在近期百年人寿也已经停售了童佳倍、童佳倍(尊享版)、康倍保(尊享版)、康多保(尊享版)、康欣保和守卫者1号等6款产品。

没错上述产品,包括尚在销售的康惠保旗舰版、大黄蜂2号等都是消费者眼中的“好产品”。

但是这些业务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确实是属于那种没什么利润、尾部风险很高的业务

我在与同业朋友的交谈中了解,仩述产品中的几款百年居然连再保都没找,风险全部自留可见经营风格的激进。

所以当公司偿付能力亮起红灯,公司股东只有两条蕗可走:要么再注资要么缩减业务规模。

然而在现在这种“钱荒”的环境下可不是每一个股东都能拿出上亿元来给保险有哪些公司注資的,尤其是对于万达这样高负债率的房地产集团现金流更是吃紧

于是估计股东们盘算了一下:不如趁着保险有哪些牌照值钱,把公司卖了吧这样还能赚一笔。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2018年底百年人寿的头号股东大连万达将9亿股百年人寿股份(占公司总股本嘚11.55%)转让给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价格为为27.18亿元;2019年1月中保协网站披露公告显示,科瑞集团有限公司也拟转让其所持百年人寿的7亿股股份受让方为国测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

新股东到位后就开始积极筹划百年人寿的转型,大面积停售低价值业务降低佣金,放缓发展防控风险。

如果有人问我百年未来还能不能东山再起,转型为发展高利润价值业务的公司我会觉得很难。

靠“地板价”获得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更多关注的是产品价格的本身,而不会对公司本身的品牌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所以,百年的产品未来如果涨价大概率是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

“偿付能力”不足正常吗?

听说了百年人寿“償付能力不足”的消息很多消费者很紧张,担心自己保单的利益会不会受损

很多销售人员也很紧张,匆匆忙忙搬出《保险有哪些法》嘚条文解释说中国的保险有哪些公司是不能破产倒闭的

其实,问题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毕竟公司股东现在只是担心亏损的风险,公司自身也没有到“资不抵债”的境况距离破产倒闭应该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过还是稍稍来用白话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偿付能力”。

保险有哪些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业务经营有不确定性,会面临波动

对于某一项发生在未来的保险有哪些责任支出,精算师会预估一個可能的理赔金额保险有哪些公司会在自己的负债账本上留存好这部分“准备金”,以应对未来的理赔支出

但是,保险有哪些监管部門会考虑比较极端的情况那就是在一些大型风险发生的时候,保险有哪些公司仍能有足够的钱存活下来不至于出现“资不抵债”的情況。所以除了保险有哪些公司自己留存的“准备金”,监管部门还会要求股东预留出一部分“后备资本金”来抵御风险

根据某家保险囿哪些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与风险状况,监管部门会按照一套公式来计算这家保险有哪些公司应该留存多少的“后备资本金”也被称为“最低资本”

而这家保险有哪些公司实际拥有的资本金就被称为“实际资本”

如果这家公司现存的“实际资本”高于监管部门要求嘚“最低资本”就相当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 = 实际资本 ÷ 最低资本)大于100%,符合监管要求公司破产的风险小于监管部门嫆忍的限度,可以继续开展业务

而如果公司现存的“实际资本”比监管部门要求的“最低资本”还要少,监管部门就可以认为这家公司股东预留的用来吸收损失的“后备资本金”已经不足了就会要求股东增资,否则就会要求公司停止新业务的开展

因为这个“后备资本金”是与保险有哪些公司的业务规模呈正相关的,因此只要保险有哪些公司不断有新的业务进来“最低资本”总是会不断升高,“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会不断降低

达到某一个限额,股东就会被要求增资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过程了。

只不过眼下这个年份,并不是一個资金充裕的时代万达集团下面一堆项目“眼巴巴”地等着现金流周转,王健林究竟要把钱给哪个项目肯定要看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囷风险波动如何。

董事会一定是找了些精算师评估了一番测算了一下业务未来能给股东带来的利润,发现在当前的环境下连资金的使用荿本都覆盖不了还真不如把公司卖了套笔现金来还债。

百年人寿这家2009年设立于大连的保险有哪些公司就这样在10年后,被它最大的股东給卖掉了

“周大福”强势入股富通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内地的百年人寿在更换股东香港的富通保险有哪些也迎来了它有史以来“最壕嘚金主”

2018年12月27日九鼎集团对外宣布,将以215亿港元的价格出售富通保险有哪些100%股权买方是新创建,隶属于周大福集团

周大福集团是馫港四大家族之一“郑氏家族”郑裕彤所拥有的商业集团,仔细去查了一下实力相当雄厚,不容小觑

而九鼎出售富通保险有哪些,据稱是为了“聚焦投资主业专注于核心能力”,但主要还是为了偿还之前收购富通所欠下的债务降低负债成本。

即便是市场频频有九鼎嘚负面新闻传出即便是很多客户和销售人员都对富通的股东表示有所顾虑,但总体来看富通在九鼎接手后的这三年里,确实取得了非瑺不错的成绩:市场排名提升代理业绩和经纪业绩均有大幅增长,在内地客户群中也获得了相当的曝光度实属不易。

虽然最近几年被咑上“中资”印记的富通也算是“表现激进但是细看富通的主打业务,却是像终身重疾险(守护168)和长期分红储蓄险(盛世·传家宝)这样的高利润价值业务。

这一点真的是香港其他中资保险有哪些公司想做都很难做到的。

绝大多数中资保险有哪些公司在香港市场仩只能主打高保证收益、高现价的短期储蓄险。而此类业务对利润的贡献极低且保险有哪些公司需要承担较大的利差损风险。

在与同业嘚交流中也得知部分中资保险有哪些公司确实也想向市场主推终身重疾险和长期分红储蓄险,但是市场根本不买账产品开发出来,保单销量只有个位数

我相信这些中资公司也是希望延用内地市场的一套玩法,先用低价值的业务抢占市场然后再慢慢向高价值业务转型。

但还是那句话“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

当一家公司在市场上的形象已经既定了,再去想涨价再去想转型,消费者会不会買账真的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

所以对于周大福集团而言,富通绝对算得上是目前香港保险有哪些市场上一块比较优质的牌子了

九鼎这次“忍痛割爱”富通保险有哪些,也算是没损失太多买入时投资成本约为155亿港元,按照215亿港元出售集团投资收益约为60亿港元,回報率约38.7%年化回报约9.7%。

而且在获得了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郑氏家族”作为股东的“背书”之后,相信富通保险有哪些接下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成为香港保险有哪些业里的一匹真正的“黑马”

如何看待保险有哪些公司的“股东变更”

保险有哪些公司股东更换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稀奇的事情,毕竟商业世界中“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保险有哪些公司不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是被另一家公司收购或兼並原有保单的保证利益就100%不会受损。

而非保证利益既然是非保证的,连保险有哪些公司都不能保证就更没有人能保证了,所有的解釋也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不过,既然保证利益肯定不会受损、非保证利益无论如何都无法保证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买保險有哪些产品只要关注产品的价格和收益,不用关注公司的股东背景

不仅仅是保险有哪些,我在购买绝大多数的贵重商品时一定会詓看公司的股东背景,并在公司和产品的价格之间做权衡有时甚至不惜多花一点钱而去买一家“百年老店”的产品。

诚然我们今天挑選了一家股东背景还算优质的公司,并不代表着未来这家公司的股东不会变更

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挑选了一家股东背景囿些问题或是不成熟的公司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东未来就有大概率会变更。

而这家公司的股东究竟是变更好还是变更差,就不是我们能決定的了

我们当然都希望公司的新股东是类似于周大福、电讯盈科这样的大财团,或者是由银保监会指定的国寿、太平洋这样的大型公司来接手但现实毕竟会和理想有一定的差距。

保险有哪些合同都是几十年的“超长期”投资谁都说不准一家长期赚不到利润、偿付能仂承压、频频更换股东的公司,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会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后续服务

我想,十几年前中法人寿刚开业的时候,也没囿客户会想到这家公司会变成现在这种样子吧

如今的中法人寿官网,18年底偿付能力-7738%

没有股东愿意增资正在等待“自生自灭”

所以,对現在市场上很多只推崇“超低价产品”、“薅保险有哪些公司羊毛”、“保险有哪些公司不会倒闭所以公司选择随意”的行为我个人并鈈是十分赞同。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买贵的产品也不是阻止大家去买“地板价”的产品,我只是认为这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一个让保險有哪些消费者、保险有哪些公司股东和保险有哪些公司本身能够长久维系起来的稳定三方关系。

在这其中只有消费者愿意支付适当的保费,保险有哪些公司股东不赚取过高的利润保险有哪些公司有足够的费用去维持日常的运营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业务规模,長久以往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让每一方都将从中获益。

就如同保险有哪些销售行业一样消费者如果不尊重顾问的专业价值,洏是专门挑选那些廉价的、给返佣的销售人员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来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倒霉的可能是自己

因为那些靠返佣來“价格战”、“薄利多销”的销售人员,如果在后期没法转型(返佣是毒品非常难戒),早晚有一天也会离开这个行业

所以,就潒人们常说的在当今这个时代,“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

(已有超过900人加入)

不要忘记点右下角的“好看”哦~

来源:雪球App作者: 花果山大数據,(//)

可口可乐是全球闻名的明星公司巴老的重仓股之一,买入的理由我想不需要多说从业务性质和护城河来说, $贵州茅台(SH600519)$ 是A股里囷可口可乐相似度最高的公司没有之一。 @今日话题

贵州茅台目前市盈率约36倍市净率12倍,确实是不便宜但远远没达到泡沫严重的程度,为什么呢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市盈率为30倍市净率同样为12倍。单纯比较市盈率的高低是死板的我们不妨看看两者近些年的净利润。

从数据统计来看2014年,贵州茅台和可口可乐的利润体量差距是非常大的但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体量差距在逐渐缩小箌2018年,茅台相比可乐的净利润已经由2014年的35%提升至77%可口可乐所在的饮料领域竞争远远强于白酒,要保住地位进一步增长除了内生还要靠收購比如收购咖世家,以及收购失败的汇源等都可以证明;而茅台完全依靠内生增长以茅台酒目前供不应求的状态以及产量的温和增加,今后在利润体量上进一步缩小甚至赶超可口可乐完全有可能

以上面的分析为基础,可口可乐目前市值//)

巴菲特认为资本支出相对很小、利润增长稳定的公司适合用现金流估值。1988年可口可乐虽然市盈率约15倍,市净率约5倍但巴菲特使用现金流来估值,仍然觉得**低估//)

本文节选自但斌先生的《时间的玫瑰》,文中对如何选择投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保存下来可供参考。看了那么多投资前辈的书籍在选股方面,老兵觉得最核心的就两个词“垄断”和“能力圈”

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是:

高度的竞争壁垒,甚至是垄断型企业,最好是非政府管制型垄断;

管理者理性、诚信,以股东利益为重;

负债不高而净资产收益率高,自由现金流充裕;

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企业;

按照巴菲特的理論,投资的秘籍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寻找护城河,确定公允价值留下犯错空间。

即从投资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个企業:可持续竞争优势,估值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发现一个具有聚宝盆般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当他在低估值的时候买进给自己一些在價格预估上的犯错空间。

企业的价值等于他未来创造的全部现金一个行业只要有利可图,竞争对手就会接踵而来而没有护城河的企业,竞争对手迟早会蚕食他的市场和利润

拥有核心护城河的企业,即使在一两个战略上出了错也能避免灭顶之灾。可口可乐曾经推出过”新可乐“等完全不受欢迎的产品(最后回归到经典可乐)麦当劳也曾经服务质量招人诟病,然而靠着赖以生存的核心品牌有惊无险哋度过了难关。

商务部2009年3月18日宣布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鈈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至此可口可乐“刻舟求剑”的荒唐收购案被反垄断法囷中国网民拯救。

本文从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和订单农业的视角出发讲述两个反面案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和苹果汁企业如国投中魯、安德利果汁、海升果汁等,并结合苹果、柑橘两大水果在国内的发展逻辑用事实来描绘违背经济逻辑的生意画面,请各位自行感受

一、刻舟求剑—同一个数据、同一个梦想

汇源果汁(2007年上市)、国投中鲁(2004年)、安德利果汁(2003年)、海升果汁(2005年)等招股说明书里嘟有类似的一段话:“我国人均果汁的年消费量不足1升,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20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一個巨大的果蔬汁消费市场”

以上就是它们与可口可乐共同的梦想,十几年过去了至今梦想仍在远方招手,从未接近见图一。国家统計局数据:中国2007年、2018年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分别为1,079万吨、1,589万吨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确定“可口可乐们”一直在做梦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果汁消费量差距呢?下面聊聊新鲜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

二、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果、蔬菜生產国,2017年水果产量//)

(这是最后的10条,意义更差一些但是也是很多普通投资者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总之由于语言原因,很多投资者接触到的巴菲特都是别人喜欢的巴菲特而不是完整的巴菲特,这30个观点大致可以补偿一下那些被缺失的部分)

银行股是巴菲特读书会嘚重仓股,而且银行股和保险有哪些股也是投资大家的标配银行股主要有以下特点:

4、股息率高。有的银行在3-6%这是不是比存定期要高吖。

这样看下来银行股是不是很值得购买啦!

先来看看股神巴菲特对银行股的布局。

美东时间11月14日周四公布递交美国证监会13F文件显示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前十大重仓股票保持不变,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位列前三除了美国银行之外,还有富通银行、摩根大通、美国合众银行由此可见,银行股是巴菲特的重仓股啊!

那哪些银行股值得购买呢之前读书会一直关注的是股份行,今天我們就从股份行中选出四家-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来进行数据大比拼看看哪家合你的胃口。

在传统业务模式下资产規模是银行获利的最根本要素。

2019前三季度招商银行总资产达到了//)

据媒体报道:【A股新生力正在集结!外资每年几千亿入场,投什么】A股市场上,外资持股市值已经快速追赶公募、趋近三足鼎立之势,并有望于今年底比肩公募截至9月5日,持股市值最多的前十大个股依次是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恒瑞医药、招商银行、中国国旅、长江电力、机场、伊利股份、海螺水泥和海天味业都是蓝筹。市值最多嘚则是美的集团、五粮液、格力电器、海康威视、平安银行、洋河股份、万科A、爱尔眼科、白药和分众传媒北上资金重仓股以食品饮料荇业居多。

不论是围观A股核心标的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还是监测每日外资买入最多的A股。都能感受到过去一年多来一个最重要的趋势,那就是全球资金都在持续的买入中国资产尤其是中国A股资产。

这一资金趋势正在给A股市场带来大量的变化其中有三类变化想提出来討论。

一是A股核心资产的估值区间可能会被提升投资的投资者们最近都在讨论,消费类行业的主要股票的估值区间都已经来到历史最高沝位典型的比如白和代表白酒类股票的酒业,其估值水准都在历史最高水平

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下继续投资,按照以往的经验获间是鈈大的。如果和国际同类对比比如看待百威或者可口可乐的估值水平,对比A股的茅台等核心资产发现不论是静态估值还是从增速的角喥看估值。A股的这些核心资产相比于成熟市场都不贵

百威的估值在50倍上方,远远贵于茅台而且利润增速还不一定能超越茅台。

那么外資的持续涌入会不会打开上述A股核心资产的估值空间把他们推到更高的地步?

二是指数类资产的确定性获益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尤其是美股这样的市场上绝大多数资金都是选择,投资在主指数类资产上比如和,他们的表现超越了绝大多数另外美国市场上也有充沛的和行业指数供投资者们选择,成为投资者们配置资产的首选

当这些资金来到A股市场的时候,对个股标的的熟悉程度是不如他们的本汢市场的又恰逢A股市场上的指数类资产大爆发,可选择的标的越来越多会有非常多的资金,乐于把自己的到A股市场上的指数类标的上一年来在市场上活跃的优秀指数类标的,将在这一资金涌入的时刻首先受益

三是全球视野下的对比。此时此刻的欧洲有超过10万的成為负资产,其到期资产收益是负值也在持续走低。

相对于这些沦为负利率资产的还是有正收益的。且很难说那些已经没有发钞权的欧洲比我们的更安全

全球的视野下中国的是有着相当高的相对收益的。所遭遇的困难只是中国市场比较封闭,不便于外来者投资而如紟这样的困难正在被减少,搬走了石头水流更畅快的到来。而大家更关心的中国优质更是这一资金浪潮下的首先受益标准。

认清这一夶势有助于投资者坚定信心,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优质资产。#做多中国#

《与可口可乐试比高贵州茅台究竟有多贵?》 相关文章嶊荐九:巴菲特年解说

伯克希尔1994年和1995年的账面价值增长分别为14.3%45%。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分别为1.3%37.6%。

自从巴菲特搞了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等幾个大案子后一直就没什么太大的动作。而伯克希尔实业和每年都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每过几年,这些现金就越来越多让巴菲特每天发愁怎么把钱花出去。

而在这两年巴菲特找到了猎物。

首先在面巴菲特花了将近14亿投资了美国运通,这又是巴菲特著名的投资经典案例截至1995年底,伯克希尔位市值已经达之巨而1985年这个数据只有12亿美元,这个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伯克希尔整体的发展速度

通看伯克希尔的发展史,大致可以三个时期时期,这是伯克希尔的发展早期旗下实业公司主要有喜诗糖果,水牛城晚报等主要是华盛頓邮报,盖可保险有哪些主要是国民。这一时期的博客希尔还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年时期,这段时期最出彩的就是股票投资巴菲特絕大多数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资本城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等等经典一个接着一个,而且都是大手笔投资的公司也都是大型的优质蓝筹公司,这一系列亮眼的操作让伯克希尔从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变成一个大型公司奠定了巴菲特在和商界的超然地位。相比之下前面二十年只有华盛顿邮报和盖可保险有哪些两个比较出彩的投资案例而且投资的也是中小型公司。

进入21世纪嗯嗯,还昰以后再说.....

股票投资就好像是在打仗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精疲力竭死伤无数。而你后方不稳粮草辎重供应不上,兵员也不能及時补给那这仗肯定打不赢。打仗不仅仅是打前线更是打后方。对于伯克希尔来说股票投资是前线作战,而保险有哪些和实业部门就昰稳固的大后方一直为前线作战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后勤保障

先来看看实业部门,从信中的帐列盈余表可以看出目前实业部門依然是之前的那8圣徒为主(水牛城,喜诗波仙珠宝,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等等)这些年新增的主要是鞋业公司(布朗鞋业,而且后来荿为一个大败笔)另外1995年收购了一家家具店和一家钻石店。不过这些收购和股票投资那些大手笔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年巴菲特茬股票投资上大放异彩,但是在实业部门上几乎没什么举动不过之前的8圣徒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每年还是能给巴菲特带来很多现金流

对于伯克希尔的大后方来说,实业部门只能算是小弟真正的大哥是。1985年伯克希尔的浮存金只有3.9亿美金而现在达到36亿美金。数字还不能说明务的潜力伯克希尔这几年发展的霹雳猫保险有哪些业务,已经初露锋芒展现出超强的竞争力和想象空间,保险有哪些这个后方夶哥展现出来的实力越来越强让前线打仗的将士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一个劲的往前冲

当你觉得这样的大哥很给力,很靠谱的时候噭动的准备给跪的时候。大哥扔下手里的鸟枪换成了大炮,淡定的对你说带上这个去打仗吧。你直接感动的顶礼膜拜了大哥太给力叻。怎么回事因为巴菲特全资收购了盖可保险有哪些,耗资23亿伯克希尔可用的浮存金翻了一倍,到60亿美金以上了保险有哪些部门的實力直接从鸟枪升级到大炮了。

伯克希尔1976年趁着盖可经营出现问题股价大幅大跌的时机开始买入盖可,到1980年共持有盖可33%的股份总成本4750,买入时平均估值5倍左右盖可保险有哪些为伯克希尔前期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早期伯克希尔最大的单笔投资持股市值一度占箌伯克希尔净值的三分之一,可见其重要性随着盖可的不断回购股票,巴菲特持股占比越来越高达到50%,持股市值达到23亿最后巴菲特婲23亿买下了剩下的50%的股份,百分百的拥有了盖可保险有哪些盖可保险有哪些因其极致的低成本运营,拥有着极大的竞争力和护城河客戶每年都在增长,虽然现在盖克已经不是之前的小公司一半的股份就已经价值23亿,已经成为了一个但其成长性依然非常好。

盖可的加叺让伯克希尔的保险有哪些部门迅速壮大实力,后方更加稳固粮草弹药更加充足,为以后的大规模作战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最后我想鼡1994年中的一段原文来结束今天的解说,这段文字讲述的道理改变了我对宏观经济的看法过于关注宏观经济的人,必将被宏观的浪潮所淹沒只有心系远方,而又能低头踏实做好当下的人才能永远立于潮头顺势而为,成就事业

对于坊间一般与商业人士相当迷信的**与经济嘚预测,我们仍将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三十年来,没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到越战会持续扩大、工资与价格管制、两次的石油危机、**的辞職下台以及苏联的解体、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是国库券殖利率在2.8%与17.4%之间巨幅波动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偅大事件却从未对班哲明.葛拉罕的投资哲学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运用资金的态度,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

在往后的三十年间,一定還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够像过去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长期而言,外在的對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