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中国问题 罗素:为什么人家活都那么多,我们没生意

餐饮业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韧的行业,恰恰是因为每个餐馆都是脆弱的,每分钟都有餐馆关门破产。

《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2017年年底,美团点评收录的正常营业的餐饮门店数为840万家。餐饮门店数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远超餐饮营收大盘的增长率(2017年同比增长10.7%)。

但店开得快,淘汰得也快,《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从店铺变化率来看,2017年年底比年初新增了311万家餐厅,但也有285万家餐厅在这一年中倒闭,而且美团点评发布的《2017中国餐饮供给侧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已关闭餐厅的平均寿命为508天,餐饮行业整体竞争愈发激烈,好的餐厅总是相似的,倒掉的餐厅则各有各的死法。

过分营销:他们餐厅老板基因是擅长营销,开业初期利用第三方平台或是名人效应将品牌宣传出去,开业初期引发火爆场面,但网红店难以养成消费者的忠诚度,失去新鲜感后品牌便快速陷入颓势。

开餐厅只是玩票?曾经的水货、很高兴遇见你等餐厅,当一夜爆红后,迅速吸引资本进入,迅速扩店开放加盟。这些餐饮老板或许存在玩票性质,赚取加盟费、吸引资本的投资,收获一把快钱。试问半路出家的团队与不专注的老板能够将餐厅经营好么?

碰高压线死食品安全是高压线:无论是谁,一碰即死,食安问题无侥幸,而且安全隐患不是靠几个点就能预防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餐厅里每个流程、环节都不能松懈。最重要是,经营者要把食安方面的投入当成最重要的必投项,就像一位老板所说,“不出问题感觉不到投资的价值,一旦出问题花多少钱都没机会弥补了。”在此之外,还有种种问题。

那么同样是哀鸿遍野的这一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现场宣布:把利分下去,把爱传出去。具体方案是:老板每年拿出自己50%的分红作为赛场的“喜悦奖”,今年要发7000万元的“喜悦奖”,2018年起,老板与董事张丽平两人还要每年捐出1000万元到西贝愛心互助金。

43 亿元,这是西贝 2017 年的营业收入。相比 2016 年,增长了8 亿元。支撑这个数据的,是西贝200 多家门店、17000 名员工,卖出了9000 万道菜品,为5000 万人次的顾客提供了就餐体验,“西贝现在不是挣钱能力强,而是分钱能力强”。2017年,西贝一共分了7000万元,2018年要分2亿2千万元。

西贝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西贝内部有一个事业理论,3个字:成就人,西贝面试时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是:你想在西贝想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每一个员工在企业能够得到什么,西贝更关注员工在企业的变化,餐饮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能把人带好。人靠的是带,而不是管。

贾国龙经常拿放羊举例子,羊多了好放,领头羊前面带,其他羊后面跟,关键就是自己做好领头羊,还要培养更多领头羊。西贝莜面村一直在关注人,尤其是当前外部环境下更需要关注人,所以会在人的上面持续地去投入。

在西贝成功的背后,外人不知道的是,西贝两次启动创新赔掉5000万,给员工发奖励一年超过7000万,为企业做培训一年花掉1亿元!

餐饮这个行业是劳动密集型,需要靠人干活,谁干活就给谁分钱,关注每个员工的成长,让每个西贝人都为了梦想而活,贾国龙就想成为西贝人的梦想赞助人,成就感,来自于成就他人。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营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商家的宰客行为,我亲自体验过,你去买东西,他们第一是跟你聊你是哪里人,然后根据地域慢慢的给你报价,一样的东西怎么就要这样子呢?还有就是营山很多东西都是一家买一个品牌,价格就是能蒙一个是一个。明明是个三流没听过的品牌,他要和别人一线品牌进行价格对比,还说便宜等你买完了就后悔。质量比一线品牌差远了,但是价格却比一线品牌低不了太多,比外面大城市贵了很多,就是蒙蒙一个,不能就算了。这样的人做生意只有一回生意不会有回头客,怎么做的下去。记得以前去买鞋,因为我刚搬完东西,随便穿的一双鞋子,结果到专卖店,他看我穿的很廉价的鞋子居然非常的冷淡,好像心里在想你莫来烦我你又买不起,我就呵呵了,你问他,他还爱理不理的,你说这样的商家我怎么会再来买你家东西?要吐槽的太多了,第一营山商家自身优越感太强,不注重服务态度和质量。第二,存在能蒙一个是一个的砸饭碗行为。让很多人对这些人失去信任,从而宁愿到南充和成都去买都不在营山买,这更加剧了消费者的外流,生意更加不好做。

原标题:为啥加拿大很多中餐馆生意清淡,但老板却挣得盆满钵满?秘密:开餐饮只为中国人提供移民申请!

在加拿大,有华人开餐馆是为了帮别人办移民,表面看他们每天生意清淡,但实际上挣得是盆满钵满。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些华人通过开餐馆,吸引投资移民(省提名)。有些餐馆招人当厨师,帮别人办工签,然后可申请移民。

这些餐馆的老板都志不在餐馆是否挣钱。他们主要靠从办移民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有些餐馆声称,在他们那吃饭比人们自己买菜做饭还便宜,其实生意一直在赔钱。

安省华商餐馆会主席陈某曾在大多地区担任餐馆老板35年。他表示,在10年前,有些华人在安省开餐馆,的确是为了办移民,申请通过后就卖餐馆,亏本真的无所谓。

有人收钱开店 钻法律漏洞

多伦多林姓华人移民顾问告诉记者,一些餐馆"收别人的钱",帮别人办移民,"有这种情况,但不很普遍"。这是"舞弊(诈骗)"行为,钻法律漏洞。

而且,开餐馆办移民也不容易。林先生说,移民部会查看餐馆的经营情况,比如每年有多少纯利润,这决定能帮多少人办移民。

林先生还说,餐馆通常"一年要有30,000元纯利润,才能帮一人办移民"。然而,"独资,小型"餐馆往往一年赚不到这么多钱,不可能办移民。

陈勇仪表示,以前有些人走法律漏洞,现在"非常难"。

华人比西人难拿大厨工签

陈勇仪表示,一些华人不是大厨,却以大厨身分申请加拿大工签,被移民部发现后,导致后来其他华人申请厨师工签时,政府检查得"很严"。

来自大陆的厨师能证明工作经验、拿到大厨证书后,可以在北京申请临时工签。陈先生说,北京签证处审查"非常严格"。申请者要等"很久",真正的大厨不愿意等一、两年,所以通过率低。

陈先生表示,有些西餐厅请法国、意大利大厨来安省,帮他们办工签,比较容易办理。然而,中餐"很难"做到,华裔厨师申请工签"非常难"。

华人在大多地区开餐馆后"很难"帮亲戚办移民。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签证官认为"很多"本地人能干这些工作,不需要请外劳。除非在小镇(比如,尼亚加拉瀑布)开店,找不到中餐、印度餐厨师。

第二,即使老板愿意永久雇佣亲戚,不需要通过劳工市场评估(LMO),大厨仍需要证明工作经验、通过英文或法文考试。 政府要求外劳语言水平"非常高"。

有集团特许经营权 能办移民工签

陈先生告诉记者,10年前,的确有华人在大多地区开餐馆,当投资移民,帮厨师申请工签、办移民。现在很少,除非雇主或合作伙伴是饮食集团。

例如大型连锁店与“很大”财团(比如星巴克、麦当劳、Tim Horton)打算开分店。如果大陆人投资,能拿到大集团的特许经营权,“当然可以来”加拿大。

陈还说,大陆人随后可能通过省提名(PNP)方式移民,但"不容易"拿到大集团的特许经营权。申请者也能拿到工签,登陆后集训一段时间, 然后管理餐厅。

陈先生说,连锁店有"很多"合同,作假机会"太少"。 这些是真正的工作,没有作假行为、偷机取巧 。投资者或经理移民成功后不会卖餐厅。

移民部技工移民(Skilled Trades)类别,90个行业的人可申请移民,包括厨师、食品业管理员等。

申请者必须有2年全职工作经验,得到加国公司的一年全职聘书,通过语言考试。他们不需要申请工签,也不需要通过劳工市场评估(LMO)。

GTA中餐馆 2年内倒闭 很多

大多餐饮业内人士林先生表示,开餐馆帮别人办移民的情况不多,原因之一是倒闭率高。大多伦多地区与周边地区"有700多家中餐馆"。市区里几乎每个路口最少有一个餐馆,有时候有两、三个。

他说,开餐馆是加国"倒闭率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从财务经营角度看,为了办移民开餐馆"很可笑",除非另外得到好处。

林先生还说,加国餐馆过盛是因为"很多"移民来加拿大后失业。

林先生的"很多"朋友以前是工程师,来加拿大后找不到工程师工作,年龄太大或英语不好,就决定自己开餐馆。这种现象在华人与其他族裔里“很 多”。

万锦市粤菜馆鸿升馆赵老板(Simon Chiu)说,来自中国的"很多"资金近几年被投到大多地区餐饮业。然而"很多"中餐酒楼开张一、两年就倒闭,使投资者血本无归。

赵老板说,与北美很多大城市相比,多伦多的中餐又便宜又好吃,因为"很多"出名的大陆与香港的"大师傅"都住在多伦多。

中餐馆(比如上海菜、潮州菜、粤菜)"越来越多"。业内"很缺"有经验的高级厨师,所以第二流与第三流的厨师也来当大厨。

(可用微信支付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问题 罗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