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女生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易专业,想考对外经贸的国际金融专业,不知道好不好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劳作的中国农民来说,是特大喜事。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界定参保范围,合理筹集养老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并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党的这一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农民老有所养即将变为现实。新农保的到来,对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劳作的中国农民来说,是特大喜事。它标志着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完全依赖家庭养老的模式即将成为历史,其意义堪比2006年正式取消延续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这一重大惠农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是拉动内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要求,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建立新农保的前提

一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眼光谋划新农保,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44亿人,平均每年增长200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1%。可以想象,如果不从现在起给农民进行物质积累,再过二、三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可能成为威胁农村社会安定的头号问题。“银发浪潮”不仅仅会冲击城镇,更将猛烈地冲击社保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如何防止农村老年人陷入贫困,“防洪”比贫困到来后的“抢险”更加重要。我们必须对此有应足够清醒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

二是从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养老观念,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养老观念需要随之转变。其一,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包括依靠社区、依靠个人、依靠土地等等,这样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其二,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其三,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赡养父母老人。此外,应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尊老爱老意识,努力维持家庭养老制度,为迎接老龄化的更大冲击创造雄厚的人力资源条件。

??????? 二、正确界定参保范围是建立新农保的基础

《指导意见》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强调以政策的优惠吸引农村适龄居民自愿参保,不搞强迫命令。农村居民如果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如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原则上不参加新农保;农村居民已经参加新农保,又进城务工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停止缴纳新农保保险费,新农保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农村居民因就业和居住等情况变化,在不同阶段参加了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将制定有关衔接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权益。

? 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应由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并逐年确认缴费档次。目前,一部分农村居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享受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等待遇,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在不降低标准、不损害农村居民既得利益的原则下,妥善做好新农保与这些制度、政策的衔接工作,以确保新保的广覆盖。

? 三、合理筹集养老资金是建立新农保的关键

??????? 资金问题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问题,资金缺乏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关键原因。《指导意见》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应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

? 个人缴费是新农保资金筹措的重要来源

新农保是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不同于济贫扶困的社会救助制度,实行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个人缴费是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除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居民外,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指导意见》规定缴费标准目前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个人缴费目前设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缴费。100元大体相当于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多一点,适合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500元大体相当于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但在发达地区只相当于5%―6%,可供收入较高的农民选择。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既可以向低增设,也可以向高增设。农村居民自愿选择、自主缴费,原则上每年缴费一次,可以根据不同年份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地方政府可以制定适当激励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中青年农民选择较高标准缴费、长期缴费,以提高自己将来的养老金水平。国家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 政府补贴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可靠保证

新农保最大的特色,是政府对农村居民参保给予补贴。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贴,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一半;二是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并增加个人账户积累。地方政府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应代其缴纳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 “中央和地方都将加大新农保的投入力度,既补‘入口’,又补‘出口’。”所谓“补入口”,就是在农民参保缴费环节给予财政补助;所谓“补出口”,就是在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支付环节给予财政补助。中央财政主要负责“补出口”,即对国务院统一确定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补助基数每人每月55元,即每年660元。? ?

地方财政补助政策分“补入口”和“补出口”两部分。“补入口”方面,具体有三项政策:一是对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每人每年至少补30元,都计入其个人账户,作为将来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数。二是地方财政按照“多缴多补”的原则,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给予适当鼓励。三是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财政代其缴纳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也计入个人账户。“这样规定,可以有效地解决试点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政府财力水平差异较大的矛盾” 。“补出口”也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国务院统一确定的基础养老金部分,东部地区需安排50%的补助资金。二是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三是对缴费超过一定年限的,地方政府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

? 集体补助是新农保资金筹措的必要补充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其成员所共有,村集体有责任为本村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提供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改制后的经济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 四、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是建立新农保的终极目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能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是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年满60周岁、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所需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支付;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是家庭养老传统和相关法律规定在新农保政策中的体现。子女参保缴费记入本人的个人账户,用于自己未来的养老金支付,而不是用于父母。

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支付终身。

? 一是基础养老金。可按月支付,同一地区每位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按同样标准领取。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参保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可按月支付,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这是根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平均存活期计算出的经验系数。该算法也与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算法相同,这有利于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养老金权益转换衔接。例如:若个人缴费选择每年300元档次,地方政府每年补贴50元,缴费30年,平均年利率为3%,到60周岁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6651元,除以139,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120元。

? 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领取养老金待遇,由本人提出或其直系亲属代为提出申请,每年对待遇领取条件和标准进行核定。行政村可以指定人员为村民代办参保或申领手续,但必须经当事人签章确认,且不得收取任何手续费。乡镇经办机构会同公安派出所审核参保、领取人的户籍、年龄、生存等情况,县级经办机构核定,并发给参保人参保缴费证明(证、卡)。

? 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省级、中央集中数据管理。在信息化管理初期,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要同时建立。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 参保人死亡,无论是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还是尚未开始领取养老金,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等资金,可以依法继承;但政府补贴的资金是从公共财政支出的,而且是用于参保农民个人养老保障的补贴,因此这部分余额不能继承,继续用于其它长寿老年人的养老金支付,体现社会互济原则。

??五、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建立新农保的可靠保障

新农保基金是农村居民的“养命钱”,要把确保基金安全放在第一位。由于新农保尚处于试点阶段,社会保障主要项目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还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方法。为确保新农保基金安全和合理使用,无论是政府补贴、个人缴费还是集体补助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资助,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新农保各项养老金待遇均从新农保基金中列支。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有关经费支出标准合理安排,纳入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提取。全国统一的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在此之前,试点县(市、区、旗)要按照国家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新农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

新农保基金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如何管理和运作好筹集到的新农保资金,使其能够保值增值,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的一大难题。如果将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是资金的极大浪费,而且也难以保证资金的收支平衡。要做好资金的保值增值工作,通常的做法是将资金投入经营活动,用于各种形式的投资,如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发放的债券、投资国家重点工程、开办工厂、矿山等各种经济实体,委托投资公司进行投资,收取委托租金,等等。总之,在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合法渠道进行周转实现其保值增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保证领取养老金人数的精确管理和动态管理,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公安、计划生育等部门提供和核对农村居民户籍、年龄、家庭关系等相关数据信息。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通过群众监督,纠正和防止伪造年龄、冒领待遇等行为。除此之外,还应设立社会监督机制及新闻媒体监督机制等

??当前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立起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方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比较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合理确定参保对象。一般说来,男年龄为16-60岁、女年龄为16-55岁,户口在农村的公民均可在当地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富裕型的农村地区和温饱型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可实行强制性参保;对于温饱型条件较差的和贫困型地区农民,采取自愿参保。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时开始领取养老金。

????2、制定科学制度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以个人账户为主,实行小统筹、大账户。财政和单位或集体缴费的一部分和全部农民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实行缴费确定型的支付办法,即按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的总额确定保障基金发放标准,体现效率原则。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社会统筹基金,实行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相同的制度。财政出资和单位或集体缴费的一部分进入统筹基金。

????3、建立有效筹资机制。农民养老保险金的筹集,采取农民自交,集体补助,国家扶持(或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即农民自己交一点,集体补助一点,政府扶持一点。原则上以个人缴纳为主,个人缴费比例应该占到缴费总额的50%以上;以集体补助为辅,原则上集体补助比例控制在缴费总额的10%-30%,各地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确定集体补助的上限;财政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放在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投保和给予激励上,可以视财政情况,给予缴费总额10%-30%的统筹基金或补助资金。也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各地要加大财政和集体(单位)投入,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调整储备金,根据物价指数增长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金水平。

????4、提高保障水平。缴费水平决定着保障水平。在缴费标准上,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可设立低、中、高多个档次,由参保人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进行自主选择,并可在申请批准后调整缴纳档次。

????5、管好基金运营。基金以县(市、区)为单位独立运作,由社保经办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提高统筹层次;要为参保农民建立个人账户,将个人自己缴费和部分集体补助以及历年利息积累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个人账户管理应保持充分的弹性,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灵活处理“参保人身份、缴费方式、携带转账、中止和恢复、税收减免”等信息,以适应农民在各类经济活动情况下的缴费方式;还要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按国家有关基金运营的法律法规规定对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依法建立委托人、托管人、投资人制度;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农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最近,浙江省新昌县审计局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对该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笔者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就如何改革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谈点粗浅想法。一、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1、制度设置不合理。在制度模式的设置上采用了诸多商业保险的做法,社会保险特征不明显,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现行的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障水平偏低,达不到“老有所养”的初衷。该县2006年底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为209人,月平均养老金只有73.72元,远远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135元的标准,最低的仅为1.2元,根本起不了养老作用。2、政策作用不明显。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的原则。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集体补助部分可税前列支,而大部分以种田谋生的农民,则享受不到这一待遇。目前,有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积累实际是 “空壳子”,即使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其公益金积累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农保中 “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是句空话,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了纯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当初养老金给付利率较高,1994年养老金个人账户结付年复利率为12%,后经4次下调,从1999年起至2006年底仅为2.5%,仅靠农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积累养老,政策作用不明显,致使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这一制度的持续实施。3、监管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现行基金增值渠道单一,存银行和传统意义上的买国债是各级农保基金增值的主要方式,而基金存银行增值利率明显低于结付利率,其结果是保险费征收的越多,基金收支赤字就越大。为了实现基金收支平衡,迫使基层单位自行动用资金进行各种投资来实现增值,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造成基金违规动用,甚至出现基金被骗状况。审计发现该县在异地存款过程中已造成被骗损失170多万元。4、领取年龄不明确。民政部《关于印发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第二条“……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后”的规定。而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印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培训教材》在保险金给付管理中讲到:养老金领取从60周岁以后开始,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早到50周岁或55周岁开始。但对特殊情况未作出具体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审计发现该县也有50周岁、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情况。5、统筹层次不够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县(市)为单位实施基金统筹,政策自行制订,基金自求平衡。由于统筹层次过低,各地在制定政策上有所偏离,擅自扩大了参保范围;在基金筹集上不能足额到位,存在领导随意减免应缴的保险费,造成基金风险;在基金运作上难以保值增值,甚至违规操作造成基金损失。二、改革完善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到农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实行多档次,使保险对象可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自行选择参保档次。2、政府扶持激励原则。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个人缴费为主、单位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扶持激励”的原则。既然将农保界定为社会保险,就应按照社会保险机制来运作。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使参保有足够的吸引力,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觉投保。3、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社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要实现基金收支平衡,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是解决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的关健。一方面国家要制定一个比较稳定的利率政策,使参保农民有安全感和放心感;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拓宽基金增值渠道,提高运营效益,在增收上下功夫,确保农保基金收支平衡。4、社保之间可融通原则。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性增加。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应能互相融通,相互衔接,并在制度上有过渡通道,即在设置新制度的框架中留有“接口”,待条件成熟时,以便与城保制度相对接,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5、规范管理原则。加强和改进农保管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农保事业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农保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才能切实维护好参保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不论制度、政策和各项业务操作都要规范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农保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思路1、实行缴费与人均收入挂钩。参保对象个人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按5%、10%、15%等多个档次比例,由参保人员根据缴费能力,自行选择缴费档次参保。2、实施财政补贴激励。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对参保缴费人员按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给予直接补贴,个人没有缴费的不享受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当年有效,不实行追溯补贴。对低保对象个人缴费部分也实行全额财政补助。3、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将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均记入参保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别记录和计息。国家要制订一个比较稳定的利率政策,确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继承,财政补贴部分只能用于计发本人养老保险金待遇,而不予继承。4、规范养老金计发标准。参保缴费人员男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可办理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手续,并从办理手续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直至亡故。待遇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加利息)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可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月数办法确定。5、做好各类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要能够相互转换,相互衔接,有利于人员保险之间流动。6、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农保基金应改变目前县级管理水平较低,收益不高和违规使用、挪用较多的现状。应实行省级统筹管理,县级核算的模式。实行省级统筹还有利于拓宽农保资金的运营渠道,在稳定存款和购买国债的同时,可尝试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债券和基金投资,提高基金运营效率和收益率。(作者:浙江省新昌县审计局

??? 一、注意事项?

???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00分钟。?

???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 1.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 有关人士认为,创新型国家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要依靠创新支撑经济的发展;第二,使创新成为社会普遍行为;第三,能够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基础。?

???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O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O%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人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指数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于2008年2月29日举行。会上发布的2007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表明,2007年省市区创新综合指数表明,沪、京、苏、粤的第一梯队仍然保持强势区域的领先发展水平,津、鲁、浙、辽、鄂、陕、川、闽的第2梯队构成了我国创新能力的优势区域,其他19省市区为弱势创新区域的第3梯队;2007年金砖国家创新指数中国49,印度48,俄罗斯39,巴西29,南非27,中国列金砖国家创新指数第一,优势在于创新资源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创新技术实现能力以及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加大创新投人和激发攻关能力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2007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创新综合指数,北京、广东、天津、浙江、上海、江苏、四川、山东、吉林、重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列前1O位,创新指数最低的是内蒙古、西藏和甘肃等6个省区,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搦}”的格局非常明显,前十名中有70%的省份属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资源聚集是制造业创新能力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 3.有资料显示,由于我国许多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目前我国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

??? 什么原因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偏低“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科技、科协界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

??? 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委员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条件落后,引进是一条捷径,但多年来我们引进的技术大多是资源、能源有耗型,并没有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要想具备竞争力,现在靠引进是不行了,唯一的途径是自主创新。”张景安建议,国家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指标,注重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委员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对自主研发资金投入不够以及产学研没能有效结合是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重要因素。他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国家鼓励和扶持一批大企业,给予这些企业科研经费方面的支持,同时为企业提供承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其次,支持创新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

“大学应该成为创新的沃土,因为大学是追求真理、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有相对单纯的学术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委员说,“世界上那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往往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与宽松的学术氛围。大学集聚了大批高水平的学者与充满活力的优秀学生,他们之间的交流、竞争、相互影响,促使其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学术最前沿。另外,大学拥有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和环境等因素,使得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全社会都应该重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进行基础研究、培育重大原创性成果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岭委员认为,现在影响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因素很多。在高校中,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不足成为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原因,他说,按照美国的一个标准衡量,现在教师中创新能力能达到3O分的不足6O%,1O分以下的占18%,有的教师甚至得到负分。另外,政府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不强,技术人员革新、创新的意识差,对于创新不利的局面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也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原因

4.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从装备到经营形式都呈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但农业生产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农业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与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原因之一是农业的科技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科技人员存在人力不足、知识老化和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信息服务、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业综合执法等类的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 5.“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抵御各种风险、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巡视员綦成元在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中小企业如何在国际金融风暴面前化“危”为“机”,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綦成元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二是社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发改委的最新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较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较小;而一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薄弱,在金融危机初期就出现了生存问题。?

??? 他表示,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国家发改委将与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着重抓好以下三项工作来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第一,制定实施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对高新技术给予投融资和政策环境方面的支持,促进相关产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第二,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扶植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第三,加强与证券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有利于向中小企业投资的投融资平台。?

??? 6.最近,江苏金飞达服装公司董事长王进飞连连收获意外惊喜。?

??? 由于一批中小服装加工企业遭遇经济“寒流”陷入困境,一些国外客户转而找到这家地处南通的服装企业,外贸订单数大幅增加。?

??? 一年数百万元的面料设计研发经费,曾让很多同行嘲笑金飞达“傻,不懂得过日子”。?

??? “现在看来,这一步是走对了,通过自己设计面料,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有了自主权。”王进飞感叹。?

??? 金飞达并不是行业内规模数一数二的企业,却保持着平均每年40%的收入增长势头。2008年能在困境中成功突围,更证明了纺织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获得新生。受国际需求减缓、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加工贸易门槛提高、企业融资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2008年出El增长持续放缓。?

???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90亿美元,同比增长9.2%,增幅同比回落逾1O个百分点。?

??? 目前我国九成纺织企业的出口订单出现了超过10%的降幅,有部分企业甚至无单可接。纺织业进入了“冬天”,不少纺织企业盼着政府能更大限度地出手相救。然而,企业如果总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而不去思考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最终是没有出路的。?

??? 这个“冬天”确实难熬,但部分企业“熬不过去”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少核心竞争力,依旧依赖于“量多价少”的粗放经营模式。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可能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更谈不上有市场主导权和议价权。其实,“冬天”来临增加了企业的困难,同时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纺织企业只有加紧“冬练”,强身健体,提高御寒能力,才能安然“过冬”。?

??? 过去几十年温饱型消费需求和工业化进程,造就了我国大量以贴牌加工为主导的服装企业。它们当中部分企业在这一轮严寒中无力为继,但也有一批有经济实力、有产业特色、有资源整合能力的新型企业和产业聚集区,因为“先走一步”而“风景这边独好”。?

??? 无论是像“做纱线专家不做纺织杂家”的浙江华孚、自有品牌利润率比贴牌产品高出三成的山东如意等大企业,还是像以每年近百种设计专利杀人欧美高端市场的浙江彩虹庄印染等中小企业,都在“冬练”中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向同行证明了转型升级的优越性和迫切性。?

??? 那些依然处于观望中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尽早加入到“冬练”的队伍中,用苦练内功换来新生呢??

近期政策“暖风”频吹无疑为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创造了新的有利时机。无论是出口退税率提升、中小企业贷款优惠,还是增值税转型,这些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缓解资金压力,i还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培养依靠科技进步与品牌贡献实现低投入、低消耗和高附加值的集约型增长模式恰逢其时。优惠政策只是冬日暖衣,纺织业过冬终归要依靠内功。一个以加工为基础、以设计研发为核心、以营销服务为保障的品牌经营时代即将到来,坚持“冬练”的企业将更早迎来温暖的春天。?

7.记者从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纺织行业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动员大会”上获悉,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编制了《“十一五”纺织行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指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纺织行业28项关键技术和1O项成套关键装备攻关项目。其中,涉及重大纺织装备的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等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装备,诸如具有花型记忆功能的数字化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等已经步人小试或中试阶段,正在推向市场。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高速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以及高效、节能、环保染整设备的研发也正在进一步深化。?

虽然如此,我国纺织机械行业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记者了解到,在我国目前的重大装备中,50%以上的纺织工业装备、90%以上的光纤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70%以上的石化装备和汽车装备都依赖进口。另外,海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新莓术出口统计中,880的高新技术出口份额属于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占7.3%,其余的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目前,国内外纺织机械已形成统一的市场,国际纺织机械一方面靠其高新技术占领市场,中国市场仍是各方必争之地;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将传统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将挤占我国纺织机械的市场份额。?

8.“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加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确保新阶段农业持续发展,势必形成对先进技术的大量需求;推进企业改革,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必然要求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需要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加入WTO以后,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和若干突破性技术的出现,将为我国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国际政治和军事局势错综复杂,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国防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科技能力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特别是自主创新不足,可持续创新能力薄弱;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利于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因素;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科研基础设施落后,仍然制约着我国的科技发展,“技术瓶颈”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9.现在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能真正做到突破前人,有所前进。二是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极其缺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水平的工程师。根据调查,中国的科技工作者67%集中在事业单位,17.3%在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有将近16%在“三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这样一种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够深入持久,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成果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等活动在许多地方也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创新型人才培育和成长的群众基础亟待加强和巩固。?

10.云南将投入世资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计划通过5年的重点攻关,决定今后5年全省财政科技的投入每年不低于1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每年要达到5亿元,至2010年,云南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2%。实施一批对云南经济社会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工程,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以改变云南总体创新能力落后的状况,与此同时,云南还将大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推进“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在“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框架下,云南将突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云南创新园和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建云南省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并且要整合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政府共建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学工程,“创新型云南计划”,财时突出创新型企业培育和重点产业创新,通过实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政策,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花卉、药业等五大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发挥产业创新基地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再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时,方可离开。

1.30多岁的重庆人吕某在外打工10年,干过冲压工、车工。去年9月,因为厂里效益不好返回重庆永川区。让他不甘心的是,他在外地工厂工作时交过养老保险,现在想把保险转回来,却缺少相应政策支持,退保又太不划算。

大学毕业的小刘去年在甘肃兰州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春节期间去了趟在沿海城市工作的姑姑家。跟姑姑聊起各自的社保待遇,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单位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要比姑姑的低好多。

小王听说大连市社会福利院新建成养老特护院,兴冲冲打电话了解,却被告知全国各地的预定电话已达200多个,他还不一定能报上。大楼刚起来,内部设施还在采购中,就已经供不应求。

2.据有关专家介绍,1993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当代人都在为前一代人支付退休金,而从下一代那里领取退休金。

1993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此后国家开始为每一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但是,对于当时大量已经退休或将要退休的职工,由于此前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他们的账户实际上是空账。据测算,这个空账的数额可能在1万亿元以上。

为解决建立个人账户以后的空账问题,政府从2001年开始实施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先以东北为试点,再向全国十多个省份推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部长指出,目前中国通过“现收现付”尚可满足养老金发放需求。然而,再过若干年就可能出现拐点,收上的钱不足以支付,而政府财政也难以弥补如此之大的漏洞。现在由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出资,在13个省份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教授说,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有利于填补养老金缺口,为化解老龄化时代的危机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个人账户基金即便做实也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投资范围狭窄,存在贬值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宜早日出台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利于基金保值增值。

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陈院长说,现在13亿人中的8亿农民大多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这不但不公平,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政府要努力做到养老保险全覆盖,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陈院长建议,应该制订一定的目标,比如定一个三年或五年的规划,逐年提高养老保险覆盖比例,最终做到13亿人全覆盖。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教授认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尚未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先做到养老保险全覆盖;鉴于国家财力有限,国家只应负责提供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障。

顾教授建议,应当破除身份制,统一制订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农民的养老保险标准;如果对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养老政策,实施不同的养老金发放标准,这不合乎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当然,在国家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障之外,个人可以再为自己购买商业化的养老保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总说,商业养老保险在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弥补社会基本保险保障的不足。但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还很有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覆盖面看,截至2007年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缴费职工人数929万人,仅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3.4%,低于2000年(企业年金试点第一年)缴费人员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4%的水平。从国际比较看,我国2007年底人均长期商业寿险保单持有量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的平均水平。

吴总建议,应从制度设计上明确市场机制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将具备社会保障属性的企业年金、养老和健康保险等纳入我国社保制度发展与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

同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制定个人和团体养老保险投保人税收递延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政策杠杆效应,调动企业和个人通过保险机制参与社保的积极性。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得利于眼前,还将功推于后代。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重视民生,越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既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现在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保体系的密度和强度。社保体系的密度和强度,决定了民生基础的坚实度。所谓密度,就是要进一步扩大社保体系的覆盖面,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切实提高社会保障的普惠性。所谓强度,就是要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当地居民收入和政府财力,适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当好群众服务员。

完善社保体系需要经济实力,但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某种程度上这是个执政理念问题,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近两年,我们在实力还不强、财力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在密度和强度上下功夫,效果良好。今年,我们将实施28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达到220亿元以上,其中很大一块就是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只要心里有民生,只要有决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财力强的地方能办好,财力弱的地方也能办好。关键是要处理好“小气”和“大气”的关系,在行政支出上一定要“小气”,坚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对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要“大气”,不能吝啬、不怕花钱。

3.2003年7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个拆迁百姓的心里话》,开始了向社会公开拆迁问题的矛盾。8月22日,南京市民翁某在玄武区邓俯巷拆迁指挥部办公室点燃了自己浇满汽油的身体;9月15日,安徽农民朱某在天安门前“自焚”。一时间,媒体哗然,举国震惊。

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随后,中央又派出4路人马,分赴山东、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突击调查拆迁问题,为中央最高决策层制定消除动迁纠纷隐患的方案提供参考。

10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两起因野蛮拆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并宣布其中一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另一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警方也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政府部门如此作为,尚属首次。

在具体行动展开的同时,制度层面的工作也在跟进。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修改了有关拆迁的法规,明确规定“补偿金不落实不得拆迁”,“拆迁中不得粗等”,开始把利益的天平倾向弱势的一端。

12月23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估价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个文件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后来,建设部向媒体通报了刚刚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

4.在农村人口中参保人数所占比重非常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5442万人,占农民总数的5.8%,基金积累达到310亿元。在1997年农保“高潮”期,全国参保农民曾高达8000多万人。目前已退保的农民为2 000万左右 。从历年的参保人数变动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而且投保的人群主要是中青年人,现在的老年人受益面很小。大多数马上面临养老问题的老年人没有被纳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

5.山东省平阴县1992年开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调查时就发现,农民多数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在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下调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的钱可能更少。这点钱对农民养老尤其是未来的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即使每月按照4元、6元甚至10元的标准缴纳保险金,对养老的作用也还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这种低缴费标准带来的只能是低积累、低待遇的低水平养老保障,而这种低水平的保障实际上是很难发挥养老作用的。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在城市取得了相对较大的进展。但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各级政府就总体而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农民主要应该靠家庭和土地养老,有条件的农民可以搞商业保险,没有必要搞社会养老保险。有的人认为农民养老是农民个人的事情,应由农民自己计划安排自己的养老问题,政府无需过问。有的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超前行为,是在加重农民负担,甚至有的地方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混为一谈,不予政府层面的支持。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还是希望并习惯于在自己年轻力壮时把收入用于抚养子女、为子女置办家产,年老以后由子女承担供养自己的责任、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观念上难以适应和认同,行动上更是缺乏主动性。加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效果到底如何农民并不能马上看到,也不能马上得到实际的好处,所以,很多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都持一种怀疑、观望的态度。

7.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农民子女扶养与农民个人自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剧,传统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很多地区的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8.在我国,尽管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已实施多年,却没有一部专门的综合性法律加以规范。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主要依据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和国务院制定的《社会劳动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在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国务院也出台了有关条例。但在养老、医疗、生育保险方面,仅出台过一些政策性文件,尚无专门法律法规。

社会普遍的看法是,综合性社会保险基本法的缺失,令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缺乏明确合理的价值取向。在立法上,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法规为主,法律法规数量少、层次低,立法分散,难以形成体系,甚至不同政策或者规章之间相互矛盾,操作性受到限制。“这一现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位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说。

同时,社会保险基金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也造成诸多弊端,上海社保案便是一个典型例证。此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的社会保险制度差异巨大,互相缺乏衔接,导致公平性问题难以解决,也大大制约了劳动力的流动。

相对于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需求而言,中国目前社会保险的覆盖能力非常有限。一些普通城镇居民仍处于空白地带。而在农村,受限于财力投入,农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低水平甚至空白状态。

早在1994年,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工作即已提上议事日程,八届全国人大曾列入立法计划。由于国民福祉和市场经济改革长期受困于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公众一直对社会保险法立法期望颇高。但由于各方利益和观念冲突,自1995年至2001年,有关部门起草的草案曾两度上报国务院,皆因争议过大而未能获得通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这一目标的迫近,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依次建立和铺开,一些绕不开的“深水区问题”亦逐渐浮出水面,亟待从立法层面加以破解。

自此,有关部门明显加快了立法步伐。至2006年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的起草小组,在四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最新版的社会保险法草案。

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2%,而去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镇失业率攀升至9.4%、已超过7%的国际警戒线。

城镇失业率的“数字打架”,与统计和调查方法有关系。目前政府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而“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显然,后者更科学也更接近真实。

况且,我国的失业登记一直不太完善。“失业率”在一段时间为社会所讳莫如深,甚至被当成抹黑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指标,“失业”叫“待业”。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劳动用工制度发生重大改革,政府不再统一分配和安置,“待业登记”因此更名为“失业登记”。由此开始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不免打着历史烙印。

由于与领取失业救济和低保补助密切相关,登记失业率高意味着政府要提供更多的财力保障,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显然不希望过高的“登记失业率”出现。而当“高失业率”与政绩挂钩时,官员更有可能通过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同时,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的失业状况未能纳入统计范围――他们的就业并未能成为政府的必保目标,作为弱势群体亦未能享有失业补贴等同等国民待遇。

失真失实的失业数据,不仅难以成为政府科学的经济决策的依据,甚至可能造成误导,使群众的失业艰难无法真实地向国家和社会表达。尤其是背后掩盖的社会不公,更易为政府忽略。特别高的劳动力剩余率和失业率,将会使大规模的城乡居民陷入生活困境,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有专家建议废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尽早与国际接轨。据称,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底就已开始这方面的试点,并争取在“十二五”规划时期,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既然决策依据不真实,何以不能迅疾纠正?相关人士解释称,之所以一直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登记失业率,主要是“十一五”规划是以登记失业率为考核目标的,如果再公布调查失业率,跟考核目标对应不上。既然现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失真,将其控制在4.6%的政府目标显然也不切实际。所以,应创新调查办法,而非维护不切实际的标准体制,否则就是削足适履。

建立新型的劳动力调查制度,与国际接轨,是早晚的事。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尽早健全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虽说欧美国家失业率较高,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即便失业,也有救济金维持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社会动荡或危机。而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相对较小,低微的失业保险金也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更多农民工根本未能纳入失业保障范围。职业无着,生活无靠,悲观无望,无疑,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消极因素,政府有关方面对此不可不察。

10.“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如何为4 000万失地农民、1.5亿农民工、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8 000多万农村老龄人口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如何衔接城镇和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对这些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建立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1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基本制度,普惠性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享有社会保障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保证这一权利的实现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养老制度也应是所有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政策歧视与制度歧视。所以,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府理应承担责任;相应地,国家财政理应承担相应的支出。

社会养老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保障制度,是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制度、制定法规而形成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养老保险制度等),目的是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可靠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绝大部分拨付给了城市职工,而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甚少。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除了对“三无”老人实行“五保”制度外,像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近年在许多地区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以农民“个人交费为主”,国家财政没有给予多少直接的财政支持,只是侧重“给予政策扶持”。而且这些政策扶持也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上,大部分以种田谋生的农民,则享受不到这一待遇。而“集体补助为辅”在很多农村地区也成了一句空话。由于相当部分村组,即使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组,公益金积累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农保中的集体补助就更可想而知了。这就使得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农民自己支出或完全由农民自己支出,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了纯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失去了社会保障制度所应具有的“社会”意义。

12.温家宝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一、根据材料,就我国当前社会保障现状,写一份供领导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紧扣材料,贴近现实,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二、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显得社会保障的重要。在现在经济情况下,你认为怎样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3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不超过500字。

三、以“切实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能剖析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2.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有以下问题:

(1)各种社会保障政策缺乏统一标准。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社会保障等多个险种,不同险种往往由不同部门制定,就出现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2)基金管理的困难。根据我国当前的政策,省及省以下的社会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而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银行和国债利率都较低,目前银行利率已经低于通货膨胀率。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社会保障资金事实上正在贬值。这使我国本来就严峻的社保资金形势更加严峻。

(3)不同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不公平。比如:各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是劳动力的输出地,输出的劳动力在发达地区打工并缴纳社会保障金;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一直以来,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双轨运行、调整机制不同;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就业形式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

第一,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三是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地市级统筹、省级调剂工作。四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第二,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改善管理和服务,重点扩大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高校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基本解决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努力解决未参保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老工伤”问题,研究制定城市无工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第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低保补助资金,提高城乡居民的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同时,还要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提高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保障水平。

切实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对于他们社会保障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就是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就不能忽视。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以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对此,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一、通过宪法的形式实现农民工权益的统一保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应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样要以宪法为根本准则。通过宪法赋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亨有尊严、自由、权利,保证农民工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标准,保证农民工物质帮助权及其它各方面权利的实现。

二、完善和落实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正为因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脏、累、险的特点,工伤事故在农民工身上发生的频率也较高,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在工伤事故面前更是孤立无援,因此,对工伤事故的事后救济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已建立了相关的工伤保险制度,但仍需进一步加以完善,更需要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杜绝“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导致患病成为农民工普遍而无法避免的难题。患病也是农民工最为害怕的一个问题,因为除了身体的痛苦外,患病还往往导致他们失去本来的工作,从而失去经济来源。在吃、穿、住、行都万般简陋的农民世界里,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长期在外从事脏、累、险的工作,积劳成疾,体弱多病,因此,养老保险对农民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流动性强是农民工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使得他们在年老退休时到何处去领养老保险金成了一个难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便于工作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这样的制度一改以往省级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减少不同地区划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奠定了基础,排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更好的为建设服务。

五、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和学习。在众人眼中,农民工是体力活的代名词,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看法,这种歧视性的旧观念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的。农民工虽然来自农村,但在城市中,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科技的进步同样要求农民工掌握各种劳动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来说,加强对其技术培训和学习也是需之所在,这对农民工自身而言也是一种公平亨有权利的体现。

只有让农民的利益得到实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更加地完善。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体制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交纳保险金数额较低、管理水平低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大等问题。其中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与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是关键,对此,哪些主体应该负责,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本文将重点探讨。在认识到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应针对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分阶段,分步骤地改革,为实现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而努力。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养老保险基金,国家,集体经济组织

  近年来,“三农”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很少顾及到农民的养老问题。一些学者将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重点放在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未注意对农民群体发生分化现实或者已经注意到,但未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建设构想。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青壮年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再加上养老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老年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

重,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从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问题上下功夫,使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据统计,2000年我国农村 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1]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功能被削弱了。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生产技术基本稳定,社会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业”高度概括了上下两代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稳定的世代交替,能在家庭内部自然的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以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关系就被打破了,“子承父业”不复存在,父子两代除了血缘关系和未成年时的抚养关系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关系。子女的劳动技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劳动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为此往往必须离开生养之地、离开父母。父母不可能像传统经济条件一样控制子女的劳动和收入,子女也不可能像小农经济条件下一样听命于父母。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代与代之间的独立性增强,农村同样是4-2-1的家庭结构,子女的负担很重。这一切使赡养老人只有传统道德这一个约束力,而这个约束力也在日益递减。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则在逐渐减弱。

(四)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 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入的 5.7%.由此可见,来自土地的农业收入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之养老更是奢望。[2]有的农民已经摆脱土地的束缚,参与到现实的社会保障中。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日益下降,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非常微薄。而且农民的承包地被大量征用,对价是极少的土地补偿费。所以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选择也是不可行的。

  (五)贫富差距逐年拉大,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

  农村的发展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的发展却一年比一年好。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在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后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有项调查表明,进城务工者中有82.4%的单位不为其交纳养老保险,比“城里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3].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力度应加大,应该维护社会公正,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

  (六)资金筹集与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考虑到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老保险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

  2.关于筹集资金,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而少数村、乡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利用公款为自己投保,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影响了养老保险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强制保险例如,不交纳保险金就不许领结婚证等等。

  3.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必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

  4.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空白。集体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来。

  5.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的产生原因

  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形成是多年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积淀的结果,

  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讲述其中的两个比较基本的因素。

  (一)农村经济落后是导致养老保险现状的最基本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农业本身是第一产业,创造生产力的效果没有其他产业那么明显,所以国家对其管理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发展主要在农村,国家的管理可能会因管理层级太多而导致管理的失灵。所以,由于农业产业的弱势,在刚刚实行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国家就制定了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政策。国家有关研究表明,从1952年到1990年,中国农业通过税收方式、“剪刀差”方式和储蓄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总量达11594亿元,其中,通过税收方式提供1527.8亿元;通过“剪刀差”方式提供8707亿元;通过储蓄方式提供1359.2亿元。1952年到1990年,中国工业化建设从农业中净调动了约l万亿元的资金,平均每年高达250亿元 [4].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即是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可见我国农民对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付出是多么巨大。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太多,地区发展的速度快慢不一,所以,国家进行干预,规定政策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较为贫困的地区,政策的倾向对于农村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立法的滞后。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

  三、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

  1.因地制宜的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5]

  即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缴费能力的不同适时、适当地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只有当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能够提供剩余积累,而且从积累中提取的资金用于社会养老保险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当前的生活消费没有影响时,建立社会保险才具有可能性,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就谈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条件,我们只能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适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能不顾经济发展水平强行推行。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其他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原则。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自我保障层次:家庭保障,体现为成年子女对老年人“反哺”;个人储蓄,以青壮年时的个人储蓄养老;土地保障还可以发挥其有益补充作用。政府负责层次:财政与政策支持;集体保障层次,传统的或新型的经济组织给予补助。逐渐从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保障模式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保障模式。

  3.区别对待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管理。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应该灵活对待,能够纳入到城镇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尽量纳入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前与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衔接;不能纳入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4.循序渐进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逐渐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第二,资金的筹集在现阶段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财政与政策支持。今后,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集体和国家支持的份额逐渐减少。第三,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衔接,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四,现阶段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与家庭养老等保障制度相结合,今后慢慢过渡到完全的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

  (二)具体的制度设计

  1.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资金短缺成为农村养老保险的瓶颈。所以要好好规划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作。

  (1)资金的筹集渠道

  基金的筹集现阶段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财政与政策支持。

  个人交纳是主要部分。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宽裕,要保证每次资金的交纳,必须提高农民的供款能力。一部分农民的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比如进城打工,增加收入;自主成立合作经济组织等。合作经济组织正要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主体,农民增收创业的新起点,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点。如果个人的经济确实存在困难,农村信用社可以贷款给这些农民来提高投保能力,从而落实个人交纳的部分。

  集体补助中所指的集体主要是传统地域性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组织和乡镇集体企业,但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集体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农民自愿联合创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已基本萌芽并呈良好发展态势,所以集体补助部分的作用在逐步改革的过程中将逐步淡化。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向股份合作制的转轨已大面积展开,对原来乡镇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有一定的改善,为乡镇企业的创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主要针对乡镇企业,集体提供的补助部分可以税前列支;其次国家可以从财政中拨款,给予农村一定的补偿;对于农业各税应该予以减免,减轻农民的负担与从土地上获得收益的难度。另外,还可以发行农村养老保险特种国债。但是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隐性债务”问题也需要解决,因此要与此协调,所以,国家的支持更多表现为政策支持。

  (2)交纳养老保险金时的灵活掌握

  考虑到农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实行高中低多档次。由于农民收入的灵活性多样性,很难进行考核和计量,而且农民收入是以年为时间单位的,要到年底才进行结算,档次的划分不与农民的个人收入挂钩,而是以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基数,并根据其变化加以调整,以保证养老保险费用分担的均衡和养老金的保障能力。保险对象则可以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自行选择参保档次。考虑到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保险对象可以视经济收入情况预缴和补缴保险费,经济条件好时提前缴纳,遇到天灾人祸时可暂时停缴。

  (3)基金的运行与保值增值

  现在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不是很高,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可以说是吸引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和运营的现实,不仅形成了过度分散管理带来的不合理管理费用和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而且投资形式单一,只是储蓄的形式,但是现在国家为了拉动内需,不断的下调利率,利率已经低于物价的上涨指数,实际上基金得不到增值反而是贬值,最终使养老保险基金“缩水”。[6]基金由地市级统一管理,应该是更为合理的安排,建立合理的保险基金运行机制,按基金的属性以适当的比

  例投向不同的创利渠道,以求在整体上获得较高的利润。可用一部分基金投入到本地区确有发展前景,在短期内有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开发项目,盈利后用于支付近期的农民的养老金。另外,国家为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合适的条件。

  2.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构各主体应负的责任

  国家的经济政策,随着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社会化,适应于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责任分担机制逐渐开始形成:主要是个人的积累账户,由集体和国家补助的部分构成统筹基金,统一进行地市级统筹。

  (1)国家的责任。国家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构中必须担负的责任有三:一是政策责任。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建立该项制度的根本前提。二是财政责任。该项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证每一个农民基本生存的必然举措,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推动其实行。三是法律责任。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立法,就是要通过法律规范和调整农村养老保险关系,加强这项立法工作非常重要,对农村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具有促进作用。[7] 农业为工业原始积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民牺牲的利益也很多,国家应承担一定的养老责任,但事实上国家财政对此的无能为力使得维护老年人权益的重担完全落到了家庭内部,通过家庭代际转移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应进一步明确国家的责任,使国家真正地对农民的养老问题负起责任来。

2)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农村的养老保险也应该负责。农民先前的劳动大部分都积累到了集体财产中。现在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方表现形式不同。深圳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集体经济组织改制采用股份合作公司形式,设立股份合作公司。而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仍然是传统的土地集体经济组织。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广泛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经济呈现急剧衰落的趋势,农户收入中来自集体经济的份额大幅下降。在集体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比较多。根据《乡镇企业法》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设立该企业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所以,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乡镇企业的存在仍然可以维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也可以得到一些收入。但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集体经济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冲击下已趋于崩溃的边缘,有的地区的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集体经济的衰落破坏了集体积累机制。

??? (3)个人从自己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积累个人账户,以备养老。

  (三)改革的终极目标

  现阶段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身份特征,以是否有城镇户口为划分依据,“以这种眼光看待农村社会问题的观点,显然违背一个基本常识,即中国政府是全民政府而不是市民政府”。[8]消除城乡差别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待遇是发展趋势,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

  1. 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社会保障制度。。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2。

  3.吴志远。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40。

  4.殷俊。我国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体制衔接问题的探讨[J].社会保障研究。~17。

  5.陆解芬。论政府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构中的作用[J].理论探讨。~57。

  6.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7.郑杭生,李路路。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7。

  8.张德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昨天……今天!明天?

  9.戴卫东。流动大潮背后的农村养老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

  10.邓志旺,励丹霞。浅谈当前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1. 2。

  11.王贞琼。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探[J].企业经济。~166。

  12.杨欣。略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0。

  13.刘岚。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1。

  14.杜建。浅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J].中国农业会计。~21。

  15.吴晓东。中国农村养老供给的困境与出路[J].社会科学研究。2004. 1。

  16.李迎生。农民进城与扩大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J].社会保障制度。2001.5。

  [1] 戴卫东。流动大潮背后的农村养老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

  [2] 张德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昨天……今天!明天?

  [3] 郑杭生,李路路。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7。

  [4]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5] 殷俊。我国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体制衔接问题的探讨[J].社会保障研究。~17。

  [6] 吴志远。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40。

  [7] 陆

为了纪念人民得解放,大多围绕国、军、翠等字起名,大家都叫国庆!建国!胜利!振兴!

成农院、成都农院、成都农学院
开设44个,在招36个
园林园艺分院、现代农业分院、畜牧兽医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城乡建设分院、信息技术分院、机电技术分院
勤奋、俭朴、诚信、敬业
成都市温江区德通桥路392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四川省普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展开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四川省普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中国创意农业杰出贡献奖
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收起
、、、、、、、、、、、、等
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全国一流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追根溯源

农学院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代办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校址在四川大学校园内;由著名水稻专家

教授兼任校长,为四川省农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9年后,学校暂时停办;同年4月,四川省政府召开职业教育讨论会,确定高级农校分区建校,按此计划,经教育部批准于当年成立了成都高级农校,时任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

1952年3月,学校由省教育厅转到农林厅;接管后校名改为“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1953年,教育部、农业部、林业部联合制定《中等农业技术学校调整的原则》,成都农校被保留;8月,遂宁农业学校园艺科调入四川省成都农业学校。此后,荣昌牧校农科、内江农校农科、内江化工学校农科、眉山农校相继并入成都农校。

1958年初,调整体制管理,成都农校下放由成都市管理。

温江专区农业合作干部学校

1956年,成立温江专区农业合作干部学校。

1956年,省农业厅在郫县成立并主管省重点中专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

视察学校,发出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的指示;同年郫县农机校停办,师生分别调往温江专区农业学校、内江农校。

1961年夏,四川省委同意撤消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将该校地址及房屋建筑移交给四川农机学院(现

  • 四川省立温江专区农业学校

温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1958年3月“成都会议”后,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农业厅决定将四川省立成都农业学校的三个专业、学生459人、教师30余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作专业与温江专区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四川省立温江专区农业学校,行政隶属温江地委农工部,后隶属温江专区农业局,业务上受省农牧厅领导。

建校初期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成都农校和郫县农机校合并过来的。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峥嵘岁月

1961年,为贯彻中央调整工作会议精神,温江地委决定温江农校停办。停办期间,温江地委决定成立四川省农村人民公社干部学校温江分校,为农村人民公社培养管理干部。

1965年,学校迁入温江县外西的西禅寺(即今校址)。

1969年12月,学校被撤销,教职工全部进入温江地区“五七干校”,以后大部分教职工调离学校。

1975年,正式恢复温江农校建制。

1976年,“文革”结束,在省地两级政府人力和物力的重点扶持下,学校恢复发展十分迅速。

1977年,温江地委农工部副部长

任学校党委书记,从各地抽调高水平科技人员充实、重组学校师资队伍。

1980年4月,学校被国家教委授予“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

1983年,学校在全国率先进行招生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打开了农业中专人才直接通向农村之路,为我国教育“两包改两自”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得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教育部、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并在中国农业中专中得到推广。

1984年,农牧渔业部在学校召开了“中国中等农校教育改革现场会”,向中国农业中专介绍和推广学校的改革经验。

1985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的调查报告《从温江农校看农村中等技术学校的教育改革》,全面介绍了学校教育改革的经验。

1986年7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同志接见了学校党委书记余鸿良,听取了学校进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

1991年8月,学校被农牧渔业部确认为“中国中等农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等二级学校”。

199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了评估,学校再次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

  • 四川省成都畜牧兽医学校

1956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增建成都农业经济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大观堰。

1957年,更名为四川省农业经济学校。

1958年,因国民经济困难,被下放的成都农校被撤销,师生分别调往温江专区农业学校、绵阳农校、灌县林业学校;其余部分和四川省农业经济学校合并为四川省成都经济学校。

1959年,四川省成都经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农业学校。

1961年2月,撤销成都市农校。

1966年,调整为成都市农职校。

1973年7月,恢复成都市农校。

1988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畜牧兽医学校,校址位于成都东门狮子山旁(现

1978年8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在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内创建温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9年春,根据省政府批文,省计委列为当年投资计划,拨款60万元,将原温江地委“五七干校”校址买下,温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独立办学,迁址到温江区和盛镇。

1983年,温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调整为成都农业机械化学校。

1992年,合并成都市农业机械研究推广所。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悬帆竟进

等陪同下,先后到德阳市、绵阳市和成都市的一些城乡基层考察,期间到成都温江县的天府镇,进行调查研究,参观了学校校外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他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万亩蔬菜基地。

2001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四川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提出,在温江农校基础上申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2002年4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2004年6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整体并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同年7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三校合并。

2005年3月,启动三校整合工作;7月,与学院同根同源的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整体迁入了学院,完成了实质性合并,学院办学规模随之扩大,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开拓进取

2005年,启动“创建国家示范高职”工作。

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08年,申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四川地区候选学校两轮遴选(8进4及4进2)中取得较好成绩,但最终未能进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之列;但学院按照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标准和要求,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学院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自愿服务先进集体”和“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称号。

2009年,成都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学院划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归口成都市教育局。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世纪农歌

2012年,成为四川省单独招生试点院校。

2013年10月,与甘孜州政府签订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11月,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在2013年度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院跻身全国农林类第10位。

2014年,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8月,入选为国家首批100所

高校之一。9月,先后被列入四川省、成都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11月,被批准为成都市特色院校试点单位。12月,被认定为四川省首批

2018年3月,温江区到学院交流校地合作,共创

。4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四川:人才振兴激发农村新活力》报道学院创新创业成果。8月入选为教育部

建设院校,是全国入选单位中仅有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2月,学院共设园林园艺分院、现代农业分院、畜牧兽医分院、信息技术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城乡建设分院、机电技术分院7个二级学院,此外设有思政与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中心和创客学院。

为主、兼顾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

需要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涉农优势专业为基础,形成涵盖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食品药品与粮食、公共管理与服务等行业的专业体系。开设44个专科专业,经过调整,在招专业37个。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585人,专任教师439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39.3%,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53.8%;其中教授(研究员)有22人,副教授158人;博士、硕士学位256人,其中博士16人,“双师”素质教师259人,占专任教师比达80%。

学院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余人,建设省市级教学团队4个,其中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有3支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拥有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中国教育二十年名师奖,5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名科技部中国火炬创业导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导航名师”2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成都市劳动模范2人。8名教师进入农业部“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库”,1名教师进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家库;39名教师分别任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副主任委员、理事长、常务理事或理事。

除此以外,还荟萃了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2016年12月,学院聘请校外兼职教职257人,中高级职称以上12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8人。

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库入库专家(8人): (被画删除线的教师为已离休)

四川省级教学名师(1人):彭素琼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付茂忠(特聘客座教授)

四川省先进工作者(2人):周大薇、彭素琼

成都市劳动模范(2人):阳淑、周光荣

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建设

学院是国家建筑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管理人才评价单位、国家科协全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都市移民培训基地、成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川省建设厅批准的建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川省和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单位、成都市劳动局机电类各工种上岗证技能鉴定所。

截至2017年11月,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四川省示范专业3个,四川省重点专业4个,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3个,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专业2个,四川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成都市级重点和特色专业5个。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农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四川省级精品课程12门,成都市级精品课程12门,成都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院级精品课程51门。并主持参与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学院教师主参编教材81种,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1种。

截至2017年2月,校内建成实验、实训基地覆盖种植养殖、园林园艺、建筑机电等专业,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设备总值4300多万元。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四川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个,四川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1个。

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经济管理分院(国家高技能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园林工程技术(国家建筑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园林园艺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园林园艺实训基地

四川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园林园艺生产性实训基地、畜牧兽医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农业装备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个):饲料生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畜牧兽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2007年6月至2018年4月,学院先后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成果(部分) 

《“科教兴农,服务育人”研究》

第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四型”教育模式》

第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创新研究》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四川省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服务中育人——农业高职教育育人理念与实践探索》(专著)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
《农业高职学院创新教育体系研究》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推进的探索研究》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均衡监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四川省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园艺类专业“三位一体,双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园林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四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MOOCs视野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民族地区涉农行业“定向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甘孜州为例》 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第七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涉农高职创新创业人才“1133”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
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部分)
精品资源共享课(部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
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
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创业

根据2017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

学院承担四川省教育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全省率先成立成都农业创客学院,系统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是

首批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首个农业众创空间的建设单位,四川省唯一拥有

的高职院校,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成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四川省最早开展SIYB和KAB创业教育的高校,四川省第一批被授予“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成都市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成都市科技创业苗圃,是

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温江区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与彭州、大邑、崇州等地均共建有孵化基地,共有创业孵化基地26个,涉及土地面积上千亩,每年可同时接纳800人左右进行创业见习和创业孵化。截至2016年,有创新创业在孵团队40余支。

据麦可思2011~2014年连续四年对学院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4.6%,高出全国高校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10.2%,比全国高职院校高4.2个百分点。

拥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学校编写的《创新创业与生涯发展实务指导》获评“互联网+”成果示范教材、“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特色教材”。

2017年9月6日,在全国首届“创业引领者专项活动暨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中,由创客学院教师

设计的《小微企业常见法律形态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全国就业指导示范课(1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

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实务》,

四川省级众创空间(1个):1958·农创空间

成都市级中央专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客学院

温江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联盟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获得荣誉

、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示范案例50强;中国科教兴村试点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创意农业杰出贡献奖;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农业部“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农业部“改革先进单位”;

、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就业先进集体;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好班子、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省最佳文明单位、省支援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先进单位、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校风示范学校、部门绿化百佳单位、省最佳精神文明单位、省抗震救灾自愿服务先进集体、省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干部培训先进单位;

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科技兴村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学校、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07年至2015年1月,学院学生个人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

”四川赛区二三等奖、成都市“一专多能”优秀学生等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表彰共292人次;学生集体获得全国青少年网络辩论赛亚军、四川省优秀社团、成都市“先进基层团组织”等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表彰共37项。

2016年,学院学生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9项,市级优秀奖3项。

2017年,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优秀奖4项,市级一等奖3项。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办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院与国(境)外院校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

、荷兰艾瑞斯应用技术大学、美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西部学院、俄罗斯契科夫技术学院、法国瓦尔德萨尔特农业科技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屏东科技大学、

等多所国(境)外高校结成姊妹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联合开展“3+1”专升本项目与“国际合作班”,已联合培养800余名学生。

分别合作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中英国际合作班、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中荷国际合作班。学院还是法国瓦尔德萨尔特农业科技学院海外实训中心。

2018年,学院首次面向国外招收了8名

截至2018年4月,牵头组建

,吸纳省内涉农中职院校探索立足行业、依托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促进集团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互惠互赢,推动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对培养高技能农业人才、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贡献。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会议培训

”援外和涉外项目培训单位,学院与老挝开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合作的“仓廪计划”,进行老挝师资来华培训、学院专家赴老挝专业技术指导以及老挝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等项目,教育部给予高度评价。

学院还积极承担多期农业部面向

的技术人员涉外培训、“南南合作”外派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和英语培训,多次受到上级部门高度赞扬。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年底,获得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各类获奖成果51项。

2015年1月,学院教师承担和参与着国家

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其它各级各类项目100余项。已结题项目19项,在研项目10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55项,院级项目48项。

2015年至2018年,学院老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600篇以上,SIC和EI等收录论文12篇,专利30余项,省部级成果鉴定5项。通过技术服务扶贫项目服务地方经济,新增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学院

在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2009年,学院主持的“家畜寄生虫病监测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0年10月,毛建等主持的《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1年,学院教师刘慧主持的《主要粮经作物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获201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学院主持的《高产、抗病、广适大麦新品种“

”的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2年省、市级立项科研项目
提升农业高职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
农业高职学院文化认同研究
大学生思想稳定情况对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成都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及职业预测——兼论成都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成都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成都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年成都市农村科技信息员培训
成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脚白羽鸡杂交优势利用及推广
2010年国家、省立项科研项目一览表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研究
“全域成都”视阈下农业高职学院社会服务职能研究
成都农村小产权房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种植类专业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09年国家、省、市、县级立项科研项目一览表
生物抗衰老研究及产品开发
温江常见花木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研究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
图书文献目录体系建设研究
“在服务中育人”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

。此外建有行业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指定检测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4支,成都市级科研机构3个,成都市属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科研机构10个;校级技术与科研服务团队3支。

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主委会
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创新团队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
农凤鸡选育及生态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化创新团队
中药新兽药研发创新团队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繁育中心
校级技术与科研服务团队
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技术服务团队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服务团队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学术资源

2007年,学院创办了《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学报》,其前身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刊》,该刊是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内部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半年发行一期,主要刊登农业科研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论文。

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7月落成,建筑面积10752平方米,

有电子阅览室、现刊阅览室、工具书书库和流通书库。截至2017年3月,有各类图书近85万册,其中,印刷体50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拥有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期刊群》、《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源),有期刊400余种。能满足教学、科研、生产需要,为促进成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2014年,在馆内建成“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史馆”和“

共建共享图书资源22万余册。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形象标识

1.本标识由图案和文字两大部分组成,

以代表农业的绿色为标识主体色调,具有鲜明的农业色彩,使外界看到标志便一目了然。

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徽图案是在土地里成长的麦穗,提炼了“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校园文标志中心图案为抽象的麦穗,上部为麦穗的果实部分,具有三重含义:第一,象征学院在教育、科研、改革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第二,造型上形似并排在中轴线上的三颗心,寓意学院全体“领导”、“教师”、“学生”上下齐心,共创辉煌。第三,结构上由两排并列的三个“n”组成书籍和烘托的双手图形,形似幼苗成长的态势,同时双手捧托具有抚育的含义,象征“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理念。

3.标志下方的麦叶部分由两个交替环绕的太阳神鸟构成,体现学院的地域特点,同时象征学院的美好未来。

4.学院的中文名称与年份字式“1958”相结合体现学院成立的历史时期,英文全称体现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精神风貌

勤奋、俭朴、诚信、敬业

学院始终秉持“守望田园,不辱使命”的“三农”情怀,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勤奋踏实的精神;崇尚节俭朴素的美德;塑造诚信感恩的品质;提倡爱岗敬业的道德,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

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

六个词有三个“农”字,三个“业”字。表明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将学院文化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亲农的情感、事农的本领、兴农的信念;敬业的态度、勤业的作风、创业的能力,树立学生振兴农业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想追求。

作词:郑时雍,作曲:赵正基

校园升起科学的太阳,绿色禾苗茁壮的成长。

我们肩负大地的期望,我们放飞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希望!

努力学习,勤业敬业,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我们团结一心,让智慧春风吹绿原野,吹绿原野。

校园升起科学的太阳,绿色禾苗茁壮的成长。

我们肩负大地的期望,我们放飞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希望!

情深似海,热爱农业,春风化雨,服务农业,兴旺现代农业,我们是新一代建设者,新一代建设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

学院以迎新晚会、团体文化节、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田园交响曲、第二课堂、新年晚会等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将文化精神寓教于形、内化于心。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劝农教稼

2014年共接待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成都七中、温江实验小学、柳城美语幼儿园等参加体验活动的学生共计1000余人次。

”、“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2010年度成都市温江区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成都市科普示范基地”。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任领导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历任领导

备注:由于部分校史资料遗失,表格未完全统计历任领导信息

学院始终秉承“亲农之情不变、事农之心不改、兴农之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截至2018年,已培养10万名(含三校合并之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训了近和10万余名农业一线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学院“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特色使毕业的学生“就业有出路、发展有后劲、创业有本领”,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为“农村建设的践行者、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农民致富的引领者”。

半个世纪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省、市、县和乡(镇)领导和专家,为四川省尤其是成都市农业战线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人才;被誉为成都农业的“黄埔军校”。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政领域

备注:成都为副省级城市,市直属机关为正局级,副职为副局正处级;市辖区直属机关为正处级。

,81届,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81届,成都市政协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86届,南充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87届,成都市新都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82届,郫都区副区长、党组成员,区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90届,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82届,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林锋,82届,内江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86届,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资阳市公务员局局长

杜红宇,83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群处处长、高级会计师

余永忠,84届,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正县级)

,87届,新都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94届,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城市管理和市场监管局局长

陈智彬,92届,青白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90届,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89届,成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91届,双流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维波,95届,成都市新都区社保局局长

吴谦,原温江区广播电视局局长

甘麟,82届,乐山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丽,81届,遂宁市统计局副调研员

黄龙蓉,82届,成都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黄宗品,85届,宝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93届,古蔺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长、县总工会主席

,84届,米易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凌华章,06届,屏山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80届,一级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89届,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科教领域

,四川省南充市农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4届,贵州省丹寨县农牧局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6届,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植保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6届,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植保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国华,56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高立松,78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81届,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

李良玉,82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陶兰蓉,82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曾慧,83届,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世荣,86届,高级农艺师,四川省劳动模范

高石泉,86届,武侯区林业站站长

李西武,黔江区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李锦涛,88届,广元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经济开发区工程师

何建,99届,四川省水稻制种高级技师、四川省劳模

薛昌华,00届,青白江区日新畜牧站技术指导员,成都市优秀女性

徐永才:52届,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张晋康,雅安市植物保护站站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

严科富,56届,原温江农校副校长

刘增,78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分院党总支书记

王岳光,81届,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张世鲜,81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院长,教授

,81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分院院长,教授

,83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分院院长,教授

向清萍,86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工商领域

张文康,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番茄大王”

姚来金,84届,江油市金强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胜屏,89届,北京自贡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攀枝花市中心支行行长、党委书记

庄斌,03届,成都庄子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杨东升,05届,成都雨润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吴陶,05届,07年创立四川燚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赵杨,05届,四川英特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将英,06届,09年成立成都飞狐广告有限公司

饶朱华,08届,2014年成立邻水县嘉华山羊养殖基地

王延勇,09届,2014年成立四川顺延商贸有限公司

杨凡,10届,2014年创办非同凡想宠物美容学校

李冰洁,10届,在校期间创办“佳友爱宠”宠物店

何伟,11届,2011年成立成都巅峰自驾俱乐部

杨启骐,13届,2014年成立成都乐无忧贸易有限公司

蔺康,16届,2014年创办傲腾电子经营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文艺领域

,58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

,64届,国家一级美术师,“蜀山嘉陵派”创始人

詹思宇,18届,中国校园星歌王总决赛冠军

2018年4月,学院共1608亩,校区442亩,建筑面积26万平米,校外建有两个共占地1166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形成小校区、大园区建设格局;校区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园区主要用于生产实训和创新创业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本部位于温江区德通桥路392号,

,占地442亩,是四川省部门绿化百佳单位、成都市园林式学校。校内建有畜牧、农学、园艺、电子、建筑、汽车等校内实训基地;成都平原农耕文化馆、校史馆、图书馆、千兆主干的校园网、2个标准足球场、14个篮球场、1个灯光球场和1个游泳池,运动场地面积50638平方米,各类运动场地设施先进、器材齐全。标准食堂、学生活动中心、超市、邮局、浴室等设施一应齐全;校内设有多个银行自动取款机,建有9栋教学大楼以及9栋学生公寓,新建有科研实训大楼、继续教育大楼、体育馆(规划)等。

  • 崇州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科技示范园

园区将积极做好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腾讯大成网[引用日期]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7.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 8.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四十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四川省温江农校四十年..[M].四川: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四十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
  • 《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四川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239-255.
  • 13. .新浪微博[引用日期]
  • 14. .四川农业大学[引用日期]
  • 1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6. 熊炬. 沿着红光大道走——纪念毛主席视察郫县红光社五十周年[J]. 中华魂,
  • 18. .维普网[引用日期]
  • 19. 佚名. 温江农校建立校外基地初见成效[J]. 中国高等教育, -37.
  • 20. .教育部[引用日期]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引用日期]
  • 22. .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 .四川高职单招网[引用日期]
  • 24. .成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26. .中国教育在线[引用日期]
  • 27. .网易[引用日期]
  •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29.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引用日期]
  • 30.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31. .四川新闻网[引用日期]
  • 32. .成都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33.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35.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36. .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39.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 4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43.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 44. .成都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45.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引用日期]
  • 46.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48. .中国攀枝花网 [引用日期]
  • 49. .川报观察[引用日期]
  • 50. .央视影音[引用日期]
  • 51.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52.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53.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4.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四川日报[引用日期]
  • 56.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57. .岳西县[引用日期]
  •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引用日期]
  • 59.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60.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64. .中国成都大学生就业网[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腾讯大成网·教育频道[引用日期]
  • 67. .新浪网[引用日期]
  • 68.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引用日期]
  • 69.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70.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教师发展中心[引用日期]
  • 72. .科技部火炬中心[引用日期]
  • 73. .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员会[引用日期]
  • 74. .教育部[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77.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引用日期]
  • 78.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81.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84. .园艺植物保护 课程负责人彭素琼[引用日期]
  • 8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86.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引用日期]
  • 8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88.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89. .新浪四川教育网[引用日期]
  •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91.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92.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93.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94.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9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96.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引用日期]
  • 97.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98.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腾讯大成网·教育频道[引用日期]
  • 100.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03.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04.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07.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引用日期]
  • 110.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11.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12. .成都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113. .成都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114.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引用日期]
  • 115. .中国教育网[引用日期]
  • 116.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18. .四川省农业厅[引用日期]
  • 119.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引用日期]
  • 121.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2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分院[引用日期]
  • 123.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24.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25. .四川在线[引用日期]
  • 126.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27.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28.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29.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30.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引用日期]
  • 131.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引用日期]
  • 13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33.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34.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35.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36. .四川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137.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38.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 139.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客学院[引用日期]
  • .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42. .成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43. .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 144.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 14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4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47.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 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51.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引用日期]
  • 15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53.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引用日期]
  • 154.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引用日期]
  • 156.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引用日期]
  • 157. .成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58.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59. .四川新闻网[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61.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 162. .四川省农业厅[引用日期]
  • 163.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用日期]
  • 164.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6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66.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引用日期]
  • 16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68.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引用日期]
  • 169. .新浪四川教育网[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74. .成都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分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7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79.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统战部[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81. .成都市政府[引用日期]
  • 182. .江西农业大学[引用日期]
  • 183. .四川在线[引用日期]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引用日期]
  • 185.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86. .维普网[引用日期]
  • 187. 车明朝. 守望田园不辱使命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访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188. .中国种子协会[引用日期]
  • 189.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90.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91.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93.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94.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9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96.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19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198.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引用日期]
  • 199.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科研与技术推广处[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0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0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03. .成都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204.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科研与技术推广处[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园林园艺分院[引用日期]
  • 210.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情报中心[引用日期]
  • .四川单招网.2012年11月11日[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16. .中青在线[引用日期]
  • 21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引用日期]
  • 218.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客学院[引用日期]
  • 219.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2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2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223.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