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将全方位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吗?

  中国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时间,我们同步跨越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与信息技术社会,乃至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用四十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史,走到了人类文明的今天,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这点,理应得到承认。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人们永远对生活充满更美好的向往。这是中国历史的节点,首先在北京鸣声。

  越是复杂的社会转轨期,就越需要保持足够的定力、理性、多元、健康的力量与声音。并且,最重要的是,社会各阶层与利益代表方能够倾听对方的想法,关照彼此的利益,尊重各自的底线。权力不能因为畏惧就四处删帖,百姓也不能一味指责却不要求自己。

  今天的北京,所有人都急躁了。当官的急于攀登权位、从商的急于匆忙赚钱、老百姓急于贪小便宜、野心家急于扬名立万、娱乐家急于流量为王,所有人急于人生圆满…历史已经证明,违背规律总不会有好下场。北京要想顺利越过这个历史节点,其实是到了要学会慢下来的时刻。

  拆迁慢一点,给深夜无家可归的人一份稍稍的从容;教育慢一点,给孩子们勾勒出一个自由健身的人生;你我都慢一点,社会少一份戾气,多一份理解、尊重、包容。文化内生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权力只不过是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一切的根本其实还是你我,我们每个人自己。

  • 发布日期: 14:50:57 作者:袁思源新闻来源: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网站

2018年6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书《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发布暨座谈会在京举行。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总经理张作珍介绍,作为今年重点打造的主题出版图书,《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在出版后不久就进入2018年第三期“中版好书榜”。与同类书相比,该书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中国改革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成功,本书从政治哲学角度来探讨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概括成了“十个一”,即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种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种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一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内生动力——每一个中国人凝聚而成的磅礴力量,一种精神——勇于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一种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一条道路——扎根国情的中国道路;其二,不同于外国人以西方现代化为衡量尺度,这本书把改革开放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方法和战略布局之统一,做到了中国的改革故事由中国人自己讲述,十分接地气;其三,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外国名人对中国改革的评价,让我们通过这些人的眼睛来审视中国的改革开放,了解最真实的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长刘长旭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它带来了城乡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精神面貌和世界格局。现在我们已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更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研究中国改革开启、展开、深化的内在逻辑,挖掘其根本动力,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寻找新的支点。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们认真检视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除了书中的“十个一”,《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这本书也是“一份心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做了“一件好事”,是中国改革学术理论研究的一个起点”。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从执政党、思想路线、改革方法、价值观等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该书作者徐斌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的改革才能够成功。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国际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好书,书中利用了很多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数据资料,学者们以扎实的学术素养深入浅出地进行学理式阐释,通俗易懂地讲出了改革智慧的故事。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一书立足新时代,视角独特、文字活泼,成功启动了“中国改革”这个话题,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哲学思维透视中国改革,把握中国改革成功的逻辑,既能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思路,也能帮助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精准把握时政大趋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读性和现实意义。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中国学者立足中国的实践发出的中国声音。本书讲述中国改革的成因,分享中国改革的智慧,传递中国改革的自信,在众多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文化作品中具有鲜明特色。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这样一本有深度的图书,是适逢其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