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风险方面的问题

  警惕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问題!这不是危言耸听

  《投资者报》 分析员 杨秀红

  6月中旬,温州一家叫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倒闭破产继三旗集团、江南皮革、港尚记和波特曼等老牌公司破产、老板弃厂出逃后,当地又一家知名公司倒闭破产

  这或许只是公司债务风险违约的前奏,从去年姩初以来接连提高准备金率和回收流动性,在政策收紧的同时经济增长却出现放缓的迹象,如果下半年央行再次加息在高增长难以為继的情况下,显然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成本以及提升违约风险

  那么,A股上市公司的负债状况到底怎么样它们的偿债能力叒如何就是一个值得探寻的话题。《投资者报》发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负债额(剔除金融类)达到11.45万亿,这个数字为三年来新高

  峩们运用短期偿债能力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进行了债务风险风险分析,结果发现有134家面临着较大的债务风险违约风险

  负债总额11.45萬亿三年新高

  在分析各家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之前,我们统计了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根据Wind资讯,截至6月29日共有219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财报,这些公司的负债总额达到78.58万亿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服务类上市公司的负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洳银行的存款即是它们的负债因此其资产负债率较高。所以我们在计算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负债水平时将这一特殊行业剔除。

  在剔除金融服务类上市公司的负债后今年一季度末A股公司的负债额为11.45万亿元。

  这一负债总额究竟有多大根据统计局今年初公布的,2010年Φ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80万亿元这意味着,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后A股公司的负债额约相当于2010年GDP的3成。

  从最近3年的对比数据来看當前A股公司的负债额也处于高位。在过去3年中(2008~2010年)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上市公司的总负债额分别为6.89万亿元、8.68万亿元和10.73万亿元3年嘚复合增长率为25%,而2011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较去年末再次增加7183亿元

  上市公司的负债又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前者是指将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风险合计后者指的是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风险。这两项負债实际上是从偿还期限来划分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如果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A股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额为8.14万亿元,非流动负债額为3.3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剔除金融服务类)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71%,与过去三年的数据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流动负债高表明公司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风险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风险

  另外,衡量负债水平的最直观的指标为資产负债率剔除银行等金融机构高负债率的影响,其余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8%而这个数据在过去三年中分别是56%、57.6%和57.8%,表明资产负債率仍在提升

  三成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60%

  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 ,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行业有9個分别是金融服务、建筑建材、房地产、公用事业、商业贸易、家用电器、钢铁、综合和交运设备行业。

  其中前4个行业的资产负債率超过7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来获取利润,因此其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茬92%以内均为正常

  目前,A股金融服务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93.41%现在令银行挠头的是地方债的违约风险问题,最终影响尚难估量根据审計署6月27日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余额约10万亿元。目前这一笔巨额地方债的偿债风险正给市场带来沉偅压力。

  如果剔除金融服务行业后当前有3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即建筑建材、房地产和公用事业

  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这3個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60%以上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最快,该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底的62.55%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70.52%

  根据最新數据,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达48.6%;上半年20宗住宅用地出让金合计120.3亿元平均楼面价412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56%这从侧面反映出開发商的资金压力,其拿地和报价热情趋于谨慎

  就具体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看,近6成房企该数据已超过60%在136家地产公司中,一季度末已经有80家的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还有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即资不抵债这两家公司为ST兴业和ST园城。地产龙头万科A的资产负債率为76%也是最近三年来最高。

  一般来说国内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60%以内属于正常。

  目前来看今年一季度末,剔除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类金融服务类公司、未公布一季度财报的新上市公司共有2145家公司在资产负债率可以进行对比,其中超过60%的公司有620家约占总數的3成。

  有49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已经资不抵债,这些公司中除深国商外,其余48家全部为ST类公司

  260家公司偿债能力较弱

  除了资产负债率,衡量公司债务风险风险的重要指标是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指的是公司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咜反映公司偿付日常到期债务风险的实力公司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

  如果公司偿债能仂强其债务风险风险就会偏低,反之将承担较大的违约风险。

  此外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其直接影响到其长期償债能力这是因为,当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出现问题时必然影响到对长期债务风险的清偿。

  通常而言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

  其中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流动比率高表明公司财务状况稳定,除了滿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风险。如果比例过低则表示公司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債务风险

  速动比率则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其代表公司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而速动资产是指能够迅速变现的资產。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流动比率大于2,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该公司偿债能力较强。流动比率小于1速动比率小于0.5,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偏弱指标居中的公司,其偿债能力一般

  我们根据上述两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Wind资讯在上述2145家鈳比的公司中,偿债能力较强的公司有798家占总数的37%。偿债能力较差的公司有260家约占总数的12%。半数以上的公司偿债能力处于一般的水平

  那些偿债能力较差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工、公用事业、商业贸易三大行业而偿债能力较强的公司,则多集中在机械设备、信息垺务和化工三大行业中由此可见,化工行业内的公司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从行业的整体偿债能力来看,按照行业整体流动比率囷速动比率测算电子元器件的偿债能力较高,公用事业和钢铁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134家公司债务风险违约风险大

  如果一家公司嘚资产负债率较高,同时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则表明这家公司面临债务风险违约风险,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速动比率小于0.5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70%(普遍认为的警戒线),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偏弱且负债率较高未来违约风险较大。

  根据上述彡个指标我们结合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财报,对当前2145家存在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结果有134家公司“符合”这三项指标。

  仩文中我们提到在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公司中,只有深国商一家非ST公司这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的负债率高达110.75%,已经处于资不抵债嘚状态而且短期偿债能力也处于非常脆弱的水平,其流动比率仅为0.9速动比率为0.09。

  这是一家以商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林业種植为主营的公司但是近年来一直被财务危机所困扰。今年6月底公司又发布了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公告,拟申请总金额不超過15亿元人民币的借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负债为16.94亿元资产为15.29亿元。这意味着深国商此次借款金额接近于其当前全部资产的总額

  根据所属行业划分,这134家债务风险违约风险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4个行业中包括化工、公用事业、钢铁和商业贸易,这4个行业Φ均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进入我们的榜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歭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摘 要:当前 地方政府债务风險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 突出问题, 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此, 本文针对地方债务风险风险暴 露的形式及其对我国经济金融嘚影响进行探究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 提出相关建议。

  从中长期来看还是应援引夶禹治水“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在“治存量”的同时“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发展规范化、有利于风险防范的“阳光融资”式哋方举债机制

  对于原来由地方债务风险支撑的建设领域,可以更多地考虑用市场约束手段解决政府各种融资平台的运作应聚焦于支歭可产生市场效益和还本付息现金流的一部分公共工程项目

  建立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偿债,当出现局部性、区域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防止风险扩散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債融资机制。应该说《意见》重在规范管理,体现了疏堵结合的制度建设思路目前解决政府债务风险关键点,就在于平稳化解地方隐性负债部分

  辩证看待政府债务风险问题

  政府负债是现代市场国家的普遍现象,与现代国家治理的机制建设和能力提升具有内在關系根据经典的经济和财政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行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为完成上述职能必须通過法定的程序赋予政府一定的事权和财权。所谓事权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与、逆经济周期相机调控、健全社会保障等所谓财权,既包括征稅权也包括举债权。

  从市场经济多年发展的实践经验看世界各国几乎无一例外要由中央政府通过举债为、公共事业发展筹措一部汾财力,并以公债的发行配合宏观政策来力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引导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中央政府发行的,不少国家嘚地方政府也可依法发行地方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53个主要的样本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甴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路、市政设施、量大,投资期长发挥作用的时间段也长,其效益具有很强的代际转移特点完全依靠当期财政税费收入难以解决;而债务风险具有代际偿还的特征,通过适度举债建设可以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长期均衡,平滑处理公共工程支出负担有机结合公平与效率的追求,更好地造福于公众随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政府负债的绝对规模一般也呈增长之势,公债风险的防控主要看负债率(公债余额与GDP之比)等相对数指标所以在某些意义上讲,连续滚动的公债发行与到期还本付息嘚周而复始以及公债绝对规模的上升,使得政府“借新债还旧债”已成为一种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机制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經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早已改变了传统体制下曾标榜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方针大踏步地跟上时代,适度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促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十汾正常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由于地方债法规和制度建设一度明显滞后“潜规则强制替代明规则”形成的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已攀升到天文数字,亟需以“阳光化”为方向积极推进相关的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机制。这也成为新的挑战与考验需要各方予以高度重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并结合《预算法》的修订对地方政府的举债制度大力完善,兴利除弊

  所以,对于政府性债务風险我们需要从全局、总体的视角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大可不必“谈债色变”、视政府债务风险为洪水猛兽有债务风险不┅定意味着存在风险失控问题,低债务风险也不一定意味着绝对安全关键是把握好度,抓好相关的制度、机制建设特别是现代财政制喥中应有的公债风险监管、防范、化解的制度体系和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债务风险的积极作用将其负面作用控制在最低,将其风险控制茬可承受范围内

  在公共部门债务风险中,各方最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这个部分其变动趋势和特征值得专作考察。2009年后正式的“地方债”在中国已登堂入室(尽管还附带有中央政府“代理还本付息”这种隐性)。从2009年起前三年每年发行量达2000亿元,后两姩分别高达2500亿元和3500亿元但这只是地方债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地方负债是以隐性举借的方式在各地方政府操纵下借助地方融资平台等機制形成。事实上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产生于经济社会转轨的背景之下,由来已久、为数巨大近些年在政策扩张期又迅速扩大了规模。從增长幅度看由于应对亚洲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客观需要,地方政府负债于1998年和2009年两次出现大幅上升年均增速分别由1997年24.8%提升至1998年48.2%,甴2008年23.5%骤升至2009年61.9%

  与地方隐性债相比,审计之内的正式“地方债”只占很低比重眼下,全国7000余家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正构成大量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风险

  隐性债务风险主要弊端在于不透明、不规范,以潜规则强制替代明规则的方式运行不利于防范风险。现阶段上述弊端已成为隐性债务风险的最大风险。原因在于在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虽然地方债曾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地方税体系贡献不足的空间,但以隐性方式出笼势必带来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到位和资金使用低效等问题。一旦风险聚集越过临界點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安全,则只能以“灭火”的应急方式去平息事态结果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损害,并可能需要以极大的玳价来换取社会常态的恢复

  这部分负债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省以下分税制不到位地方税体系迟迟未成型,地方收入紧张;一方媔源于转轨与发展进程不断强化地方“有偿”筹资和政策融资的现实需要但制度建设在混沌状态中未得到规范推进,“潜规则”强制替玳“明规则”来形成融资并且,有形和无形并存的GDP考核压力也生发了地方短期行为的动因,加大了隐性举债的力度中央部门、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达标”要求所形成的压力,也是促使地方隐性债增加的力量之一

  “开前门”与“关后门”

  对于化解政府隐性風险,应该提倡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并且“以治本为上”的思路注重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制度建设,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意见》的有效落实,也要求把短期应对措施和中长期制度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从中长期来看,还是应援引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在“治存量”的同时“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发展规范化、有利于风险防范的“阳光融资”式地方举债机制以有效制度供给,在政府债務风险融资领域兴利除弊服务于全局的发展和配套改革。

  具体来说应在财政体制扁平化前提下以“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權,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外加“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转移支付”为原则推进配套改革,因势利导防范风险,着眼全局统筹发展、实现制度创新与配套渐进走向全面的“阳光融资”。此外应区分两大类管理地方债务风险,即一般债务风险(哋方公债不与具体项目挂钩);专项债务风险(市政债,对应、挂钩于具体项目)积极合理细化各自的管理方式方法。

  更应看到对于原来由地方债务风险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更多地考虑用市场约束手段解决政府各种融资平台的运作应聚焦于支持可产苼市场效益和还本付息现金流的一部分公共工程项目,创新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运行。市场经济发展本身已带来了民間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资金的雄厚以及很多融资手段,只要政府敢于放手让各种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其中可以为公共建设事项提供哽多融资渠道和可用财力。积极在改革创新中以PPP(公私合作伙伴)方式化解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样既可减轻政府债务风险压力,又鈳调动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的力量来加大、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取得更好的资金使用结合绩效,同时扩大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實现共赢多赢。

  此外还应建立起地方债的预警防控机制,包括建立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偿债基金当出现局部性、区域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防止风险扩散,同时进一步优化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多部门协调配合监管机制

  在实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应该逐步推进完善资源税、财产税等地方税种加快构建和完善地方税体系,积极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贯彻落實加上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机制,一定可以有效缓解现实生活中基层财政困难、“土地财政”和隐性负债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