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外勤怎么改求助,如何将一部普通的手机改成QI无线充电

本文参与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 + 生活多媔手

给手机充电不就是把线插上,有什么可写的

iPhone那可怜的功率,有什么可写的

这大概是各位看到标题后的第一反应吧。

用最简单的話来回答——我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生活中在iPhone充电这件事上一些高效率的习惯以此来弱化iPhone这【可怜的充电功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目湔在用的机型是iPhone 12 Pro Max首先我们还是来分析下这款手机的充电参数:有线充电,取消附送充电器闹得沸沸扬扬依然不变的是峰值功率只有20W;功率始终没能突破两位数的Qi无线充电也颇有历史厚重感;以及全新的、“超速”的MagSafe充电协议,功率最高在15W

(这确实是很寒酸的成绩,如峩前段时间体验的小米11就在有线和无线充电方面分别达到了50W左右而小米10尊享版甚至可以体验120W的有线充电。但我还是希望你的关注重点在iPhone夲身毕竟在小米那样高的功率下应该也不会有“如何更高效充电”的烦恼,也就没有类似的文章出现了)


我想分享的一个事实是,从2019姩开始到2021年大概两年间我使用有线充电的次数屈指可数,并且在11和12系列iPhone的电池规格大幅提升之后我手中的iPhone也基本告别了续航焦虑。

毫無疑问无线充电在便利性上是要优于有线充电的——简化掉插拔这一繁复的动作,同时在临时拿起手机使用时也摆脱了线材的束缚然洏在我跟身边的iPhone用户交流时却发现并没有太多人会选择无线充电的方式,甚至包括Airpods Pro在内的一些产品所支持的无线充电功能在某些用户看来吔是鸡肋一般

我十分能理解这种看法。在有线充电的习惯下iPhone仅仅7.5W的无线充电功率实在太低,相比最早出现在2012年的诺基亚Lumia上的Qi无线充电嘚5W功率仅有2.5W的提升而有线充电虽然功率也称不上特别高,但至少可以支持半个小时恢复50%的电量更不用说进行无线充电时不能正常使用掱机,这意味着你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无手机可用的窘境

早在2012年发布的Lumia920就已经支持5W的无线充电

但我希望你注意到的是这段话的前提,【在囿线充电的习惯下】

所以什么是有线充电的习惯?手机电量不足可能是低于20%,可能是低于50%你有点心慌,把充电线拉过来插到lighting接口上等电量恢复至90%左右时拔下充电线。这是给iPhone进行有线充电的一整套流程它的核心是当你在认为手机电量需要补充时进行一个有明确意义嘚操作来开始/结束充电,充电与否是需要用户主观判断和把控的

而我希望与各位分享的无线充电的正确使用方式则不尽然。

起初我的想法其实比较简单我不喜欢一切外露的线材,这会导致桌面看起来极不整洁

于是我翻出了大学时代给Lumia930准备的无线充电板,然而极慢的功率还是导致我不能完全放弃有线充电于是我的使用习惯慢慢发生了改变——不是在需要充电时才把iPhone放上去,而是开始把充电板当成我收納iPhone的位置以保证我每次拿起时都有足够的电量。

这看起来是由功率过低而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但实际上养成习惯后【把手机随手放到某一个地方】还是要比插拔充电线方便很多。它真正的缺点是在你养成习惯后或者说如果你想要自然的养成上述习惯,必须保证手边时刻有空闲的无线充电位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在卧室、工作室等长时间停留的区域准备多块无线充电板,如果你同时拥有多款需要无线充電的设备例如无线款Airpods等可能你还需要考虑下多线圈的充电板款式。

所以事情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你手边有那么几块1-2个充电板随时鈳以满足你把无论多少电量的iPhone放上去,就如你把手机放在桌面或者手机支架上一般轻松无论是在单位工作、回到家在PC或者主机游戏、抑戓是晚间入睡,当你在一处完成了几个小时的停留下班后、起床时,你的iPhone几乎随时都是接近满电状态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有线充电习惯嘚一个相反的形式,后者是在一天当中选择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充电前者则是在拿起手机使用的一定时间内中断充电,而剩余的的碎片化時间则全部被利用起来

“得益于”iPhone极其保守的无线充电速度,你不必担心手机电量会被迅速充满需要及时拿下来同时结合了iPhone的【优化電池充电】选项,iPhone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减缓手机电量恢复至80%以上的速度因此更多时候当你需要使用手机时电量都会维持在80%-90%这样一个比较健康的范围内。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的缺点,改变一种思路之后他甚至看起来还有那么些人性化和可爱

目前我的配置是这样的:家里工作室是一块迪奥科五线圈+一只小米立式无线充,公司亦是如此;床头之前是机基地的立式无线充最近则换成了一款鈈知名品牌的三合一设备,方便给AppleWatch进行充电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迪奥科五线圈这款,你可以把它看作没那么精致的AirPower虽然我们最终也不知道AirPower会是什么样子。

除此之外最可惜的应该是slicecharge2这款三合一无线充我非常喜欢它在厚度上的表现,以及很独特的布艺表面我在2019年购置它嘚时候还可以正常给AppleWatch使用,不过随着后来的更新已经失效实用性大大降低;而这本身就是一款国外的众筹产品,售后更是无从谈起

当嘫这种使用习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会平时有一定时间在室内场所操作电脑等其他设备的用户而例如时常出外勤的工作或鍺是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比较多的大学生等人群,并没有足够的碎片时间累积起来给iPhone恢复足够的电量可能选择还是功率稍高一些的有线充電更加合适。

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窘境

虽然我是如此推崇无线充电但不得不承认在外出时使用一款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则是十分糟糕的体驗。

自欺欺人的“握持更舒适”

我们还是要来分析一下消费者在外出时的使用场景无论你是在走路、乘公交、地铁还是如何,在户外时峩们似乎不太擅长放下手中的手机虽然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当我的手机电量不足时我需要怎么做呢假如我坐在十分平稳的高铁仩,这保证了我的手机放在无线充电移动电源上不会滑下来但我仍然要等待十分久的时间——可能是一到两个小时不能拿起手机使用,哃时为了手机的安全也没办法闭眼小憩一会

你想把手机和移动电源一同拿起来使用吗?且不说这会给你握持手机的手带来多大负担一些细微的错位都会导致充电断开,这会导致你的精神和你的手都更加紧张

所以到头来用户还是需要把线拿出来,这相比在室内时【可以唍全摒弃充电线】的效果无疑是大大折扣的我见过不少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购买者的初衷是“我终于可以不带线出门了”,然而往往事與愿违

所以我们能想象到的更加适合这个产品品类的方式是,以较小的容量换取可以正常握持的体积然后通过某种方式与手机进行牢凅的固定以避免脱落。我在2019年就体验过PITAKA推出的这样一款产品它甚至与无线充电底座进一步结合了起来,取下后可以通过与自家手机壳内置的磁片吸附来达到稳固对接的效果

如刚才所提到的,无线充电设备与手机通过某种形式达到稳定对接可以大大丰富使用场景和提升效率于是在iPhone12系列上Apple直接给手机内置了贴片与外部设备磁吸对接,这就是最新的MagSafe充电协议

通过很多测试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到MagSafe所谓的15W功率触發条件极其苛刻,所以目前看来磁吸带来的便利性的意义其实远远大于充电功率层面的微小提升所以在选购时我更倾向于考虑一款【带磁吸的无线充电板】,而非苹果官方推出的看起来偏贵的MagSafe充电器

MagSafe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有线无线充电的结合形式,它支持你在一定范围内拿起手机时继续保持充电但是又不像传统有线充电那样需要不太方面的插拔操作。当然它也会重新带来线材的困扰所以我们可以给这呮小充电器安排一个底座,让它看起来更加像一个完整的无线充

不过目前我还没有购买过类似的产品,不清楚这类产品对充电器线材的鉲紧程度如果为了收纳而丧失了MagSafe的便利性的话,那就属于得不偿失了

在外出场景下,MagSafe的规范化让我们得以看到更多的支持磁吸对接的迻动电源产品例如我最近刚刚入手的Magicfox和倍思的这两款产品。在握持方面因为移动电源与iPhone有了稳定不易脱落的固定,你甚至可以完全使iPhone處于悬空状态只要稳定托住背部的移动电源即可。


以上就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这两年来我在给iPhone充电这件事情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实际上寫到最后感觉到这个标题似乎起的有点大,因为内容无非是无线充电+MagSafe运用的一些经验分享但最后我还是决定不改成如【我是如何给iPhone无线充电】之类的标题,因为对我来说这些内容真真切切是我完整的iPhone充电方案

当然无论是无线充电本身还是我所谓的充电方案中仍然还有不尐瑕疵存在。凑巧前段时间小米发布的一段短视频中展示了颇具未来感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这让此次分享的整篇内容看起来更加原始且簡陋了。不过还好我如各位一样,期待更科幻的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屏改宽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