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10q为C’(q)=0.4q+20(元,单位)固定成本1000元,每个产品的销售价为

出自 MBA智库百科()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简称MC)
  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也就是MC=△TC/△Q。
  在和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
  但是,考虑到,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汽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
  边际成本和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在数学上,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用(TC,total cost)和数量(Q,quantity)的偏导数来表示:
  是时使用的。其思想就是边际成本是可以的最低价,这样才能使在经济困难时期维持下去。因为固定成本几乎沉没,理论上边际成本可以使企业无损失的继续运转。
  1、指不随着产出变化的成本,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看成变量。
  2、指、最初成本、和等。这些都随着产出而直接变化,例如劳动力,燃料,能源和成本。
  3、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总成本。
  4、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固定成本。
  5、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
  运用取得信息,对进行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它克服了的缺点,避免操纵,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产量和的方法是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直接成本上计入合理部分的生产(即间接成本)得出单位和总成本,非生产间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为处理。完全成本法有赖于对产量的估计,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水平而不是销售水平。如果产量大于销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会推延到下一抵减利润,固定成本的性质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业生产一种零部件产品,其生产性费用为:
变动(能源)7元/件,
固定制造费()4000元。
  其为:
()400元,
:其中3元/件(买一送一),()600元。
期初库存为0,
本月生产1000件,
销售600件,
售价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 10 + 5 + 7 + 4000 ÷ 1000(件)= 26元
  : 600件 × 40 = 24000元
  减:: 600件 × 26 = 15600元
  : 8400元
  减:期间成本: 600 件 × 3 + 400 + 600 = 2800元
  净利: 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库存中有固定费用(折旧)1600元(4000 ÷ 1000件 ×400件)
  作为,虚增了和当期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很难正确作出是否应该增产或减产的决策,因为产品或劳务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与企业的产量无关。
  2、用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 10 + 5 + 7 = 22元
  销售收入: 600 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全部变动): 600件× (22 + 3)= 15000元
  : 9000元
  减:全部固定: 4000 + 400 + 600 = 5000元
  净利: 4000元
  由此可见,在下,利润与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额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产品中所含的固定费用数。所以,用边际成本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因此,边际成本法对企业管理者短期产量决策是非常有用的。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
  总成本TC是产量的函数,由于没有考虑固定成本这一因素,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表明产品产量为,TC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也相应增加,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也就是。
  平均成本(AC)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等于总成本与产品产量的比值。也就是:
  在几何意义上AC是TC曲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O的连线的斜率。AC曲线形状为U型,表明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的结果。在图中,AC曲线的最低点与6单位的产量水平相对应。
  2、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
  一般来说,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的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产量很小。随着生产的进行,生产要素利用率增大,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所以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的作用,边际成本又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虑最初的短暂情况,那么,它的变动规律主要表现就是:边际成本先是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上图:TC、TVC、TFC
  下图:MC、AC、AVC、AFC
  特别提示:下图曲线的相对位置
  ① MC、AC、AVC三条曲线是U形且MC交AC于最低点;MC交AVC于最低点
  ②AFC是反函数,始终处于下降趋势
  一、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①总成本与边际成本:
  由 可知,TC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别表现递减、最小值、递增
  ②总成本与平均成本
  由 ,TC曲线上任一点和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是AC,当AC达到期最大时,TC和原点的连线正好也是TC的切线。
  ③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MC&AC时,AC递减;MC&AC时,AC递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但这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同,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而AC曲线则是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MC曲线比A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上。在这一点,MC=AC,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递减,AC>MC,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递增,AC<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的,当MC下降到一个更低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下降,但它同前面较高水平计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于MC,以至当MC到达最低点以后转而递增,在其未达到平均值时,AC仍在MC之上,并且AC仍继续递减,直到与递增的MC相交,AC才到达最低点,而后转向递增。而过这一点之后,情况相反,AC还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当MC上升到一个更高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上升,但它同前面较低水平计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于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02
用户(1.200.211.*)、用户(221.219.204.*)、Degree970504…等人打赏了条目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2页& 2页& 5页& 50页& 18页& 6页& 50页& 50页& 50页& 49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8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边际成本"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设每天生产某种商品q单位时的固定成本为20元,边际成本函数C’(q)=0.4q+2元/件.求成本函数C(q).如果该商品的销售价为18元/件,并且所有产品都能够售出,求利润函数L(q),并问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已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成本函数是边际成本的反导数;变动成本是边际成本函数在区间上的定积分:
成本......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填空题 2,52.填空题 3.填空题 4.填空题 A5A.-1B.0.1C.1D.0.5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管理会计答案-海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1. 解:(1)高低点法:b=△y/△x=()/(6-2)=750
a=0=2500故y=750x+2500(2)散布图法:0
产量(件)
如图所示,a=2500
b=()/6=750故y=750x+2500(3)回归分析法:
b?n?xy??x?y4?00??742.8622 2n?x?(?x)4?65?15a??y?b?x?15??故y=742.86x+2714.29(4)当x=8时,高低点法:y=750×8+散布图法:y=750×8+回归分析法:y=742.86×8+7.173.变动成本法下:第一年净利润=20000×(15-5)-00=-5000(元)第二年净利润=30000×(15-5)-00=95000(元)完全成本法下:第一年净利润=20000×(15-5-00)-(元)第二年净利润=30000×15-【100×(5+00)】-(元) 差异原因:完全成本法下,第一年的存货10000件,吸收了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使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60000元,从而使税前利润增加60000元。到第二年,由于第一年末结转的10000件存货成本60000元成了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使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60000元;而第二年的存货4000件,吸收了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使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30000元,从而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共增加了30000元,税前利润减少了30000元。4.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元/件)期末存货成本=500×19=9500(元)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00/4000=26(元/件)
期末存货成本=500×26=13000(元)第二章课堂练习1.某车间一个月的业务量为20000小时,维修成本为5000元;在业务量降低为15000小时,维修成本减少为4000元。请求出该车间维修成本的一般公式,并预计业务量为18000小时的维修成本。解:设业务量为x小时,维修成本为y元,维修成本一般公式为y=a+bx则由题可知:5000=a+b×20000
4000=a+b×15000解得a=1000
故y=0.2x+1000当x=18000时,y=4600(元)2.某彩电生产厂连续两年亏损,去年亏损30万元,若今年不能扭亏,金融机构将不再贷款。该厂彩电售价2500元/台,去年生产与销售500台,生产能力只利用了一半。每台彩电变动成本1000元,全年固定制造费用80万元,固定推销和管理费用25万元。财务经理建议满负荷生产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即使不扩大销售、不提价也可以通过完全成本计算法将部分固定成本以存货方式结转到下期,以实现“扭亏为盈”,以应付目前贷款所需。然后追加5万元的广告宣传费和10万元的销售奖励一扩大销售,真正做到扭亏为盈。问:(1)财务经理建议如何?按这个建议今年将实现多少利润?(2)去年为什么亏损30万元?追加固定成本后,销量要达到多少以上才能真正盈利? 解:(1)财务经理建议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满负荷生产,此时可获得利润P=500×()-000(元)(2)去年由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使得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年期间费用,造成销售收入无法弥补企业成本费用,所以亏损:P=500×()-000=-300000(元)设销售量为x台,则有x()-000-解得x≥800故销售量要达到800台以上才才能真正盈利。第三章课后习题2.(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20000/(50-30)=6000(件)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100%=75%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00(件)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75%=25%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25%×40%=10%(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率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利润率)=120000/(50-30-50×16%)=10000(件)3.(1)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00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000)/45%=(元)(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销售额=(税前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100000)/45%=(元)4.单价期望值=30×0.7+28×0.2+25×0.1=29.1(元/件)单位变动成本期望值=15×0.6+18×0.4=16.2(元/件)固定成本期望值=5+5=51000(元)利润P=10000×(29.1-16.2)-(元)第三章课堂练习1.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000件。求: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和销售利润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解: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60000/(80-50)=3000(件) 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80-50=30(元)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100%=30/80×100%=37.5%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00(件)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100%=×100%=25%销售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00(元)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25%×37.5%=9.375%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100%=75%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4000元,产品单价56元,要是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件A 400
D 5003.某公司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2007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元,共获得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2008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07年的40%求(1)该企业2008年的保本销售量?(2)若2008年企业税前目标利润为25200元,计算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解:(1)销售量=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0(件)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40%=3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税前利润=5000×(30-12)-(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72000/(30-12)=4000(件)(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销售量=(税前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18=5400(件)4.甲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实现利润70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100000元。求(1)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2)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解:(1)实现税前目标利润销售量=(税前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00)/30=5000(件)(2)销售量的敏感系数=V(SP-VC)/P=4000×(80-50)/单价的敏感系数=V?SP/P=00=4.57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V?VC/P=-00=-2.86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FC/P=-=-0.71第四章课后习题1.自制零件单位成本=3+1+0.5=4.5&外购零件单价5由于甲公司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论零件自制与否,都将继续发生,与决策无关,所以甲公司应自制零件。2.项
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直接间接合计利润故,该公司应继续生产丁产品。 继 续 生 产 130 86 44
19 12 31 13 停
产 110 71 39
16 12 28 113.企业正常生产能力=%=500000(件)方法一:项
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利润
.5 .5 000 100000 接
.5 .5 000+
由于接受这一订货获得利润80000元&不接受订货的利润100000元,所以该公司不应接受订货。方法二:差量收入=.5=900000(元)差量成本:生产成本==400000(元)机会成本==500000(元)专属成本=20000(元)差量损益=000=-20000(元)&0故,该公司不应接受这一订货。第四章课堂练习1.设某企业生产某种半成品2000件,完成一定加工工序后,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深加工之后再出售。如果立即出售,每件售价15元,若深加工后出售,售价为24元,但要多付加工费9500元,则继续进行深加工的机会成本为( B )元,立即出售的机会成本为( C )元A.48000
D.180002.企业在6年前购置一台机床,原价18000元,拟报废清理或修理后作价出售,假定报废后得残值1200元,进行修理则需花费4000元,修理后作价8000元,那么(A)是沉没成本。A.18000
D.80003.企业在5年前购置一台设备,原价50000元,已提折旧35000元,折余净值15000元。企业拟购买一台价值40000元的更新式机器取代,卖方提出可以用旧机器作价14500元进行交换,其余的25500元以现金支付,则该方案的付现成本是(
D.11000例4-6:某厂生产A产品,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供选择,有关成本数据如表4-6所示:表4-6工艺方案 新方案旧方案解:新方案总成本y1=x 旧方案总成本y2=x 令y1= y2单位:元固定成本总额 450 000300 000单位变动成本300
400则x=(000)/(400-300)=1500(件),即成本无差别点产量为1500件 故,当产量=1500件时,新方案总成本=旧方案总成本,新旧方案均可当产量&1500件时,新方案总成本&旧方案总成本,新方案较优
当产量&1500件时,新方案总成本&旧方案总成本,旧方案较优4.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年度会计决算结果,A产品盈利75000元,B产品盈利19000元,C产品亏损6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分析产品C是否停产。项目销售量(件) 单位售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单位贡献毛益(元
贡献毛益总额(元) 固定成本( 元) 利润解:产品A1 000 900
200 200 000 125 000
75产品B1 200 700 580 120 144 000 125 000 19 000产品C1 800 500
50 90 000 150 000
434 000 400 000
目 继 续 生 产 停
产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利润
2 640 000 2 203 000 434 000 400 000 34 000 1 740 000 1 393 000 344 000 400 000 -56 000
故,该企业应继续生产C产品。5.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如自制零件还需添加专用设备两台,每台价值100000元,使用年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判断该厂零件应自制还是外购。解:自制零件预期成本y1=40000+58x外购零件预期成本y2=60x令y1= y2,则x=20000(个)因此,当x=20000时,y1=y2,两个方案不分优劣当x&20000时,y1&y2,外购方案较优当x&20000时,y1&y2,自制方案较优6.某企业本年计划生产甲产品2000台,销售单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40元,现有一公司向企业发出订单,要求订货500台,订单报价为170元/台。就以下各种情况分别作出是否接受此订货的决策。(1)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3000台,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2)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200台,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3)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500台,但追加订货需要使用某专用设备,该设备的使用成本为2000元;若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生产能力可以出租,可得租金5000元。(4)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400台,追加订货需要追加3000元的专属成本;如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生产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贡献边际总额为4000元。 解:(1)差量损益=500×(170-140)=15000(元)
应接受订货(2)差量损益=500×170-200×140-300×200=-3000(元)
不应接受订货(3)差量损益=500×(170-140)-00(元)
应接受订货(4)差量损益=500×170-400×140-100×200-00(元)
应接受订货7.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A、B、C、D四种新产品,其中,B产品可以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出售。资料有:B产品产量8吨,分离后,销售单价为6000元,加工后销售单价为10000元,进一步加工成本可分为单位变动成本5000元,固定成本20000元。要求:对B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作出决策。解:差量收入=10×8=32000(元)差量成本=00=60000(元)差量损失==28000(元)因此,B产品分离后不再加工,而应立即出售比较有利。8.某企业年需用某种半成品4000件,每次进货费用为100元,每件的购价为8元,年变动性储存费用为购价的40%。要求:计算该零件的经济订货批量、全年订货次数和最低相关总成本。解:已知D=4000件,P=100元,C=8×40%=3.2元 经济订货批量Q??2DP?C2?(件) 3.2全年订货次数N??D4000??8(次) ?500Q?最低相关总成本TC?第五章课后习题1.甲方案: 2DPC?2?.2?1600(元)初始现金流量=-36000(元)营业现金流量=销售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15000×(1-30%)-4000×(1-30%)+00(元) 终结现金流量=0静态投资回收期=4-1+.79净现值=-×(P/A,12%,6)=-×4. (P/A,IRR,6)==3.7895由年金现值系数表可知,内含报酬率近似为15% 乙方案:
静态投资回收期=5-1+.76净现值=-×0.×0.×0.×0.×0.×0..092.旧设备年使用成本=()/(P/A,10%,6)+00=12110.53(元) 新设备年使用成本=(0)/(P/A,10%,10)+00=29160.70(元) 由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年使用成本比新设备的年使用成本小,故,应继续使用旧设备。 4.购买支出现值PV=54000+【800×(1-33%)-10000×33%】?(P/A,14%,5)-4000×(P/F,14%,5)
=42433.31租赁支出现值PV=13000×(1-33%)?(P/A,14%,5)=29902.30 由于购买设备支出现值&租赁设备支出现值,故该企业应租赁设备。 第四章课堂练习某人要贷款购买一套市价150万的房屋,首付50万,其余房款需30年还清,假定年利率为3%,求他每个月应还贷款多少元?假定他每月还款4000元,则30年后的这套房屋的价值是多少?解:由1000000=A?(P/A,3%,30)可求得A=.600=51020.41每月还贷款金额=A/12=4251.70(元)30年后价值= 4000×12?(F/A,3%,30)+500000×(F/P,3%,30)=3497250(元)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设生产某商品每天的固定成本是20元,边际成本函数为 C′(q)=0.4q+2(元/单位),求总成本函数C(q).
设生产某商品每天的固定成本是20元,边际成本函数为 C′(q)=0.4q+2(元/单位),求总成本函数C(q).如果该商品的销售单价为22元且产品可以全部售出,问每天的产量为多少个单位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总成本公式C(q)=AVC+AFC =0.2q^2+2q+20利润π=pq-C(q) =22q-0.2q^2-2q-20 =-0.2q^2+20q-20 令 π‘=-0.4q+20=0,π有最大值,解得: q=50所以 π(max)=22*50-0.2*50*50-2*50-20 =-20 =480元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设生产某商品每天的固定成本是20元,边际成本函数为 C′(q)=0.4q+2(元/单位),求总成本函数C(q).》相关的作业问题
边际成本为C'(X)=0.3x+8则 C(x)=0.15x^2+8x+C 又C(0)=100 得C=100总成本函数C(x)=0.15x^2+8x+100总利润函数L(x)=xP-C(x)=x[(80-X/4]-0.15x^2-8x-100 =-0.4x^2+72x-100(2) 当x=72/2*0.4=90时 可获得
设总成本Y,Y=10000+k*X^00+k*Y=*X^3平均成本=10000/X+0.04*X^2求导,0.08*X-10000/X*X=0,X=50日产量50吨时,平均成本最少
价值总量为600亿元,单价为11元
因为L(x)=-0.00001x2+x+5000 这显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嘛~~~牢记二次函数的性质不就做出来了嘛~~~a=-0.00001,b=1,c=5000,对称轴方程为x=-b|2a,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因为a小于0,所以开口向下,此式有最大值当x等于对称轴时即x=-b|2a= 1|0.00
在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不变.原来生产一件商品的时间现在可以生产1.2件商品.1.2件商品为120元,则一件商品为100元.在此题中,看不出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该商品价格有什么关系.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下降,可能因为商品量减少,或者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17.2818x(1+20%)x(1-20%)=17.28
我的句子极有韵味地喷涌而出,结尾余味悠长谁能阻挡你挂在她的耳朵上. 我是春天, 她说.符合当日领受这城市的身份,是第二个拐弯,不是第一个,在那里左拐(或右拐 ,品味是这个的的颠沛流离哈哈
是这样的因为计算平均成本所以我们要算的事x/2-36+9800/x的最小值当x/2+9800/x-36取最小值时x/2=9800/xx的值为140
利润f(x)=150x-5x²-200f'(x)=150-10xx=15有极大值f(15)=产量15,最大利润925
1.今年M产品价值:12÷﹙1+20%﹚=10元. 2.今年M商品价格:10×[4000÷(10000÷5)]=10×[]=10×2=20元. 所以今年M商品价格应该为20元.望采纳
把此题看做二次函数,因为a=0.5大于零,开口向上图像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即函数的顶点坐标.当X=-b/2a时即x=36时平均成本最低.最低是(4ac-b^2)/4a=9152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5月份的商品价值量为10/(1+20%)元,商品的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所以5月份的商品数量为2*(1+20%)亿件,所以5月份的价值总额=价值量*数量=10/(1+20%)* 2*(1+20%)=20亿元
选则10296 再问: ????? 再答: ????????????????108/??1+20%??=90???100??1+30%??=130????????????20%??????????????????????=130*??1-20%??=104??????????10%???????????=90/??1-
C(x)=0xR(x)=5000xL(x)=R(x)-C(x)=
设该商品进价为X元,甲超市卖出Y件,则乙超市卖出(Y+100)件∵甲家以赚取20%的毛利润出售,一天供获利1200元;乙家以赚取毛利润的10%出售,销量比甲家多出售100件,总毛利润也比甲家多四百元∴可得方程组 20% XY=1200…………①10% X(Y+100)=0 ……②∴解方程①得,X
设进价为x元则x(1+20%)*0.8=192x=所以亏本了
先把两个补集求出来 再求这两个集合的并集补集M={x丨x
总成本函数TC=Q^3+2.5Q2+80Q+C(即对MC积分)Q=3 TC=292 代入得到292=27+2.5*9+80*3+C C=2.5即TC=Q^3+2.5Q2+80Q+2.5平均成本函数AC=TC/Q=Q^2+2.5Q+80+2.5/Q可变成本函数VC=Q^3+2.5Q2+80Q平均可变成本函数=Q^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q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