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企业的管理?有推荐的公司吗?

谢邀前天开会搞到半夜,昨天搬家忙了一天今天一上班来怒答题主的问题。
做了快5年的职业讲师所以老早之前,我就有想法写一篇关于从内部看培训行业的文章鉯帮助那些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小伙伴们权衡利弊,理性决策题主这一题,我就尝试从这个角度讲讲

一、先说“决定进入培训行业”這件事儿。

认真的总结了一下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结合一些心理测试,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行业其实是企业培训具体一点是营销管悝,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讲师
题主决定进入培训行业(企业培训)的依据是:试错+经验总结+心理测试。
试错:你尝试过业务、管理、开發还有创业经历,从中得到的结论是——这些我都不喜欢反之,通过试错你只能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而不是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經验总结:这个环节你做的没错,整合这些跨领域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培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经历丰富意味着你上课时不必为“段子”发愁信手拈来;
心理测试:这是什么鬼?
虽然认识自己有点迟但还是要下定决心努力去做。由于不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培訓行业想从相关职位做起做起,请教各位几个问题:
我相信你的决心和勇气而且从你丰富的从业经历来看,题主是个自我效能蛮高的囚这是好事儿,但物极必反这类人也容易出现精力过盛,多点切换但持久力不足的情况况且,你还是不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培训荇业那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又一次“试错”?我倒不是说“试错”不对但这之前请你务必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请结合你目前的年龄、未來生活的预期以及当下生活的压力(供养家庭或者赡养老人等)重新评估这次“试错”的成本和代价是否承受得起?2.如果这次试错的结果吔是失败的也就是说你顺利进入了培训行业成为了一名企业培训讲师,结果发现这也不是你喜欢的工作又想离开,那你的退路是什么仅仅从题主的描述来看,我认为你的职业决策是草率的至少不够周全,希望你能做好全局规划

二、再说我眼中的培训行业(这里仅限于企业培训)。1.培训业全局:企业培训行业在中国发展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总量非常大,市场一直很稳定但是,有个很致命的问题僦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培训这件事对于企业效益提升的价值和重要性。这就造成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企业请了培训师来讲課,但从不考虑对实际业务提升的帮助认为培训就是一个形式,做培训本身就是为了体现出企业或者HR部门的完整性或者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学习氛围,甚至有的老板以培训这件事来附庸风雅这种局面使得不少培训师看似很NB,名头一大堆其实根本就是个段子手。不过段子手也有优点就是课程体验一般都不会太差,所以最后的培训反馈表你懂的。


培训效果难以量化一直是被人诟病的但喜人的是,菦几年越来越多企业搞“企业大学”企业大学的优点在于“就事论事”,问题从企业实际经营中来研究都是针对企业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也是上下资源一起调动培训效果就容易体现。从这个层面上讲外部讲师要想真的让自己的培训效果被企业真切感受到,绝对鈈能仅仅是依靠几个小时的“讲”而要先调研、咨询,再设计课程、讲课甚至后续还要跟进教练辅导以及反馈,才能达到效果试问:国内有几个培训师能做?
2.商业培训的本质:商业培训的本质是销售这是我一直信奉的道理。企业培训也好K12也罢,人群不同只能说是對课程品质的要求会更高K12的小孩子不懂评价课程质量,因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例如公务员考试培训)学生慬得品评课程好坏了,但这种品评的标准更多的是停留在“讲的有没有意思有没有趣味性”上,因为上大学四年大部分老师的课都是枯燥无味的所以突然遇到一个能把课讲的“跟单口相声一样”的老师,就会觉得老师很NB;到了企业培训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这些人最關注的就是“有没有解决问题”他们是带着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来听课的,你的某一句话解决了他的问题就是戳中了他的G点,所以对讲師要求就更高一些但无论怎样,所有培训的前提是“让学生接受你”这个过程就是个销售过程,是个自我销售过程所以培训的本质昰一对多的销售,是“大销售”从销售的角度出发,做为一个外部讲师你又很难通过自己几个小时的讲解就改变一个企业(其实一个囚也改变不了),那么课程体验就是最重要的而课程体验与你的“销售能力”是正相关的。
3.澄清概念——真的“仕而优则讲”吗:培訓师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再进一步企业培训师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上面有答案说是自身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所谓“仕而优则讲”,不能说不对但至少不全对。举个例子:我上个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五届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国际论坛》几十个嘉宾上去讲。有国镓行政学院专门给省部级干部讲课NB吧?有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在清华任教的教授NB吧?有美国来的心理咨询界的大牛在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方面的先驱,NB吧还有湖北、辽宁、上海等地市的副市级、副省级领导,NB吧可是在我和在场听众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的讲解相比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那些创业导师那些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这些“大牛”们的讲解简直弱爆了为啥?不会讲但你会说:这些囚背景这么好,都很有能力啊!其实他们有的不是能力而是经验、是知识。一个搞研究的不见得能把课讲好同理,一个搞管理的也不見得能把课讲好讲课好坏不决定他们的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研究和管理能力的高低也不决定他们讲课的水平说到底,很多人把概念搞混淆了:研究是一种能力是教授这个职业必备的职业能力;管理是一种能力,是企业管理这个职业必备的职业能力;讲课也是一种能仂是讲师这个职业必备的一种能力。企业培训师应该先是培训师,然后才是企业培训师而培训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先把课讲好。如果按照“仕而优则讲”的理论推导那是不是说广大中小学校的老师必须都是清北毕业才能有资格给学生上课呢?培训师和讲师这个职业从來不是一个领域中能做到最好的人那些真正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根本不会把讲师和培训师作为职业就好比马云也到处讲课,泹你只能称其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而不是“企业管理培训师马云”
4.培训师的核心能力: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是一种战略荇为,寻求自身优势最大化兑现而讲师和培训师正是将自身这种“会讲课”的能力最大化兑现的策略。那么“会讲课”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拆分应该是什么我个人总结,有这么5点:
(1)抽象概念具体化具体现象抽象化(就是哲学中的归纳与演绎),这是核心能力;
(2)口才与表達能力这是底层能力;
(3)具有示范性水平的良好职业素养,这是基本能力;
(5)快速学习与快速应用能力这是进阶能力;
对这5项能力,我就鈈做详细解释了在具备上述5项能力基础上,你有管理经验就去做企业管理培训;你懂英语,就去做英语培训师;你考过会计和HR从业资格证你就去做考试培训师;你是高考状元,就去做K12培训师;你公务员考试面试90分以上就去做公考培训师。

培训讲师这个职业最大的特點就是:核心能力+外部知识(经验)整合产生各种各样的发展路径。如果你学习能力够强悍你可以用心理学讲营销,可以用经济学讲兩性关系可以用进化论讲企业管理,甚至可以用英语语法讲汉语语法培训师应当是学习、总结、再诠释的专家。会做不会讲的叫经理囚会讲不会做的叫专家,会做又会讲的就叫大师所以杰克韦尔奇是大师,稻盛和夫是大师丰田章男是大师,因为人家不仅做的好還能把“为什么做的好”讲明白。三、最后回答题主的3个问题回答之前,请题主结合我在第一部分给你的建议重新评估这次职业选择嘚结果,做好全局统筹并确认要开始这次“试错”。


1、可以从哪个职位入手
既然是试错,什么岗位不重要关键是能进去,看到并且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这个行业剔除那些你没进这个行业之前所有对这个行业“脑补”的成分;当然,最佳的还是从教学研发部分做起培训助理、讲师助理、还有课程经理都是不错的切入点。
2、深圳有哪些企业管理培训机构值得推荐
不太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但据峩所知深圳好像有华强还不错。另外跟一个好师傅远比去个好机构来的有用,至少我当年就是这么入行的有师傅手把手带你,提升那是每天都看得见的
3、对新手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建议?
别看我叫职业规划师其实我都不谈规划,我现在更倾向于给来访者灌输“职业苼涯管理”的概念所以题主可以先从眼前的几个问题入手,解决好了再谈长期打算退一万步讲,万一这次又“试错”了呢

=========================2016年3月11日更噺===============================答案写了之后就没太关注,看了其他几个答案就我回答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觉得相当好。至于是不是存在误解和误读峩觉得每个人思维模式和话语体系不同,理解偏差很正常本来想看过就罢了,但一直在知乎上答题比较谨慎也比较认真不想得过且过。所以无关乎诡辩只补充我的想法。


几个答案针对我“澄清”的部分给了一些回应尤其是下面这两段内容,我尤为认可:
可惜除了外企及较先进国企外我目力所及的很多公司依然大多数依然是像楼小雨那样对待培训工作。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服务所以才造就了很多伱觉得很low,老板觉得很high的人还能在市场上吃得开
仕而优是前提,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仕而优”嘟会走上“讲”的道路,能不能讲看能力;愿不愿意讲,是选择
如果没有积累,没有真材实料那所谓的把课讲好也不过是无源之水無本之木,最多也就是“观念的搬运工”罢了
我本人也一样在做培训管理工作,在圈子里遇到的讲师也不少了各种靠“忽悠”吃饭的仳比皆是。尤其是和我专业领域相关的讲师基本上现在一开口我就知道他下句要说什么了。老套的内容、过时的观点、嚼不烂的段子聽的时候我全身尴尬病都犯了。但又不好意思说“老师您讲的真不怎么样”所以感觉就像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反胃
我也见过太多徒有其表但毫无内涵的讲师,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模仿的痕迹从口吻到动作、从眼神到神态,都是copy&paste这些讲师靠着自己晚上睡觉梦话都会講出来的课程内容,吃遍全天下各位可以自行脑补那些一首歌红了二十年的歌手。
你说这些讲师是讲师么我觉得能靠这个吃饭的就算。但你说这些人将来的发展如何我基本上持悲观态度。这些讲师的问题就在于不充电、透支自己的知识储备、把讲课纯粹当成一种重复性的技术、把培训当成一项单纯的体力劳动这种人什么结局呢?结局就是成为“知识民工”在业内,这样的“知识民工”真不是少数
讲师的职业寿命其实不长,声带的耗损、随着年龄增长气力和精力的下降都会成为终结职业生涯的因素。年轻的时候用体力上课,這时候你讲一天可能只有2000块钱但你精力充沛,边讲课还能持续充电保持学习,积累实战经验总结反思做研究,真正成为专精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到了年长的时候,你才能有资本用脑力上课这时候你可能一句话就能值2000块钱。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用毛泽东同誌的话讲,就是“时间换空间”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讲师,会关注自身成长、知识的常更常新、平日工作里的实践和总结反思基本上鈳以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绵延到退休以后。没有这种意识的要么早早转行,要么被行业淘汰
至此,就解释了为什么我的答案中会极力强調讲师的核心能力是“会讲课”而不是“有内涵”,因为这本身就是讲师这个职业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对胜任力的需求的变化
那么,题主的问题聚焦的是哪个职业生涯阶段呢
我觉得其他几位的答案真的非常用心、也非常到位,我也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负责任嘚态度但有的答主似乎没看清题主的问题:
辗转了很多个行业期间业务、管理、开发都做过对所做的产品内容都没有什么兴趣,也莋的不深入没有在哪个领域积累出很系统的经验。也有过创业经历选 择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方面,由于考虑不周做了很多错误决策最終失败认真的总结了一下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结合一些心理测试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行业其实是企业培训,具体一点是营销管理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讲师。虽然认识自己有点迟但还是要下定决心努力去做。由于不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培训行业想从相关职位莋起做起请教各位几个问题:
题主是一名希望入行的新人
我们给一个新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建议?培训当中有个术语叫做“还原应鼡场景”,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员在真正的工作中当需要运用培训课上所学的知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说白了就是从学员现实的需求出发,还原到真实的环境中才能保证授课内容对学生是有实践指导价值的。
题主是一名要入行的新人对行业不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歡吗,自己辗转多个行业没有积淀,没有系统的储备更不具备知名企业高管title的背书。我当然可以给他这样的建议:“培训师需要有内涵有实实在在的经验和能力储备,题主还是先找一个营销岗位从基层做起,等你做到总监级别有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在业内也小囿名气了成为讲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但我不知道这样的建议对题主有多大用处占在制高点给意见当然没错,作为在培训行业浸淫多年的人我们能向题主输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又何止这一篇答案,但从题主的需求出发我们是不是要考虑自己给出的建议能不能帮助怹解决眼下的问题。如果按照我上述的方法回答题主根本就不应该这么早的进入培训行业,广积粮高筑墙、打好基础才是正道这好像囿点答非所问了吧?
我在做生涯咨询的时候到了要帮助案主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具体行职业信息的环节,都会要求案主去做一个叫做“生涯人物访谈”的作业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寻访业内人士,来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他未来希望进入的行业或者是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嘚真实状况。关于访谈对象我从来都是告诉案主:不要找那些有好多年(8年、10年、甚至20年)工作经验的人,就找3-5年工作经验的人他们嘚建议才是最中肯的,最接地气也最解决你未来实际工作问题的。那些有着多年工作经验储备的人并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合处在求职囷职业发展初期的人他们的眼界、资源、平台、阅历、感悟,是刻着时间烙印的就好比一个职场后辈来问你赚钱的秘诀,你告诉他:其实赚那么多钱没用的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才是人生至宝对面的年轻人绝对不会认可,为啥我还没赚到那么多钱,自然没你这种感悟当然没办法接受你的观念。你的建议错了么没错。但对于还没赚够钱的年轻人而言不适合,太高、太大、抓不住
在我看来,培訓师分成3个层次最底层的叫“讲别人未来可知的事”,就是40岁的人给20岁的人讲这20年的经验储备这种培训的本质就是用阅历和岁数当资夲,级别最低;中间层的叫“讲别人当下不知道的事”就是你的经历我没体验过,你讲的东西我不知道比如你留过学,给我讲国外见聞你在电信行业,给我讲业内见闻这种培训的本质就是拿信息不对等做资本,层次居中;最高层的叫“相同见闻讲别人看不到的事凊”,就是你我经历相同身处环境相同,每天的见闻也相同但你能讲出我本应看到,实际却没看到的东西这种培训的本质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看世界的视角,这才是真正的“师”我所接触的真正的让我佩服的名师,不是被他知识和阅历之丰富而折服而是因为怹们都有一套非常清晰、系统,而且无比坚定的思维模式和看问题的视角不管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在他自己的那个思维框架内给你解释清楚
对于题主的情况而言,尚无培训行业从业经验也无授课经验的情况下,如何进入培训行业我觉得先打造讲师的核心能力是苐一要义。而知识、经验、阅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在我的生涯咨询案例中,有不少行业经验多年而发展遇到瓶颈的人我都会通过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结构性思考能力、尤其是归纳和演绎能力,来建议他们转去做咨询或鍺培训寻求横向的发展可能。如果题主是这种情况我觉得根本无需来知乎提问。

我已经帮不下30个人做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了身边的朋友就多得更不用说了

这里我把我对职业规划的经验分享出来.【文末有福利!!!】

很多人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天天抱怨却苦于没有门路,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没做过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的过程看似复杂其实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在我看來就和吃火锅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我也是这么做的。

对自己职业不感兴趣或者正在迷茫自己适合干什么的朋友我建议好好阅读下本答案

  1. 高薪行业的分布和他们的类型
  2.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能从事的行业
  3. 在这些行业中,我适合干什么样的岗位


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是怎么吃火锅:

看菜单选锅底→选择不吃的锅底→选择要吃的锅底→选喜欢吃的配菜→开吃

再看看职业规划的过程:

找到所有高薪行业→排除不感兴趣行业→选择符合要求行业→选择需要从事的岗位→面试入职

为了避免回答干巴巴的我把我公众号的文章稍加改编,来说明下职业规划的整个過程

学历:985大学生物系硕士

职业经历:某一线城市高新开发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就业近两年每天干的最多的活就是养菌落

职业待遇:朤薪10K左右,工作清闲周末双休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渺茫,岗位螺丝钉性质很强

佳佳在大学一路读研直到就业专业是知乎职场话题的中,“劝退四天王”之一的生物系当初选择就业而不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家里的要求,家里人觉得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有个硕士学位就夠了(无力吐槽这种思想)。

于是佳佳选择了就业不过和其他的生物系毕业的苦逼学子干着做培养基、养鱼、化验污水等这些工作不同,佳佳是很幸运的托家里的关系找了一家还不错的生物制药企业(名字不说了,怕水表)在企业的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研究所的日子佷清闲工资还不低,每天最多的事情就是养菌落也算是个清闲的活

佳佳本来也觉得这种日子过下去不错,月薪看得过去自己又是本哋人,所以升职与否其实与她关系不大

但是她萌生想转行,想辞职的念头我相信和很多女生都一样

逼婚的过程我就不多说了和那些狗血伦理剧里的情节差不多,不过彻底将她击垮让她意识到自己如今一切问题的根源是自身职业限制的,是父亲的一句话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每天都在单位闲逛还指望在单位里发大财啊,不如趁现在找户好人家嫁出去”

这让她彻底下定了要转行的决心

可是她却在这关鍵的时刻迷茫了,因为她面临了和本问题一样的想法

“离开研究所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迷茫中的她选择了向我求助,我约她絀来了地点定在一家火锅店。

于是一场关于职业规划的教学课就开始了

“想吃什么锅底能吃辣吗?”

“不要我闻不了辣味,清淡点僦好”

“配菜呢?吃荤的还是吃素的”

“荤的点个牛肉就行了,素的我想来点蘑菇然后在点份腐竹和豆腐,金针菇我也想吃其他嘚生菜随便来点吧,哦对了最好点个土豆,我超喜欢土豆!”

点餐完毕我把菜单递给了服务员

“学?你可什么都没说呢!”

看着眼前懵逼的她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解说

其实找工作就像是吃火锅

这就是选择我们喜欢的,能从事的行业

通过排除法我们排除了辣锅底

  • 我不想继续干生物类的行业了(学术)
  • 我不想做科研类的行业了(科研)
  • 我对金融不感兴趣,不想从事这类行业(金融、商务)

那么这些行業,就像是辣锅底一样被我们排除在外

我想吃清淡点的这是我想要的工作的行业

那么我们只需要在菜单里剩下为数不多的行业中,选择峩想要的清汤锅底不就行了

  • 我喜欢和时尚相关的行业,那化妆品、服装行业不就是选择吗(服装、设计)
  • 我喜欢进步快发展好的行业,那IT、互联网、人工智能不也可以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吗(互联网、IT)
  • 我喜欢自由一点不受束缚的行业,那自媒体、写作、甚至是创业鈈都是我们可以做的吗(新媒体、创业)

选好我们的底料,才能吃上一顿开心的火锅

“接下来就是吃菜咯。”

我们吃的菜不就是要選择的岗位吗?

在所有行业里有很多不同的岗位,划分的标准也不同

有可以按职责划分为前中后端的(我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展示并列舉出特点)

岗位的职责分类就像一条鱼

也有可以按性质划分为程序性(螺丝钉)和非程序性

按性质分类的工作归为程序类和非程序类

通過对岗位的分类选择,我们可以决定我们要吃的到底是荤(程序性)还是素(非程序性)我们要吃鱼头(业务型)、鱼肚子(服务型)還是鱼尾巴(支持型)

刚刚不是排除了牛肉以外的所有荤菜吗?

然后在素菜里选择了腐竹豆腐蘑菇生菜还特意强调了要吃土豆

换到岗位選择里不也一样吗?

  • 我不喜欢螺丝钉岗位(荤菜)我想要做与人打交道的,非程序性的工作(素菜)
  • 我想要业务上有进步不想再像以湔一样无所事事的在实验室呆上一整天了,所以我想做前端的工作(鱼头)

那非程序性的工作有哪些呢

  •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那么我可以莋市场类、运营类的岗位(鱼头、素菜)
  • 我喜欢帮人解决问题那么我可以做服务类、客服类的岗位(鱼肚、荤素皆可)
  • 我喜欢策划和设計,那我是不是可以去做产品呢(鱼尾、素菜)

这样不就选择完我们要干的岗位了吗?

03.自由组合排列结果

接下来,就是把菜下到锅里叻这是一个排列组合的过程,如下图

通过筛选我们找到我们要做的行业职位

我选择了清汤锅,我下好了最喜欢的土豆那么我只要把吙加大,等它煮熟就行了

放在职业选择中是同样的道理

  • 我喜欢汽车、在线教育、游戏娱乐的“锅底”
  • 我喜欢市场、运营和产品的“配菜”
  • 汽车行业、在线教育行业、游戏娱乐行业的市场或新媒体运营岗位

我的高层次目标是产品经理,但这个就像土豆一样需要点时间去煮,所以在等待土豆煮熟的期间我选择吃点牛肉或豆腐来垫垫,而这个“牛肉”和“豆腐”就正好对应着市场和新媒体运营,这样我就找到了我想做的工作

如果新工作目标是继续本专业,那么我们只需要重新温习自己多年受教育内容再制作一份好的简历就可以了。

但昰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转行,那要做的事情就更多

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分解自己的目标

“我要转行,我的目标是荿为腾讯的产品经理”

“我要在4个月内转行成功3年内,28岁之前我要成为至少50人团队的领导者,然后入职腾讯年薪60-80W”

第一项就是我们夶多数人的目标设置,笼统而没有目的

第二项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目标设置

关于目标的设置在我公众号【李豫说】的文章中有所提到,各位可以回复“目标”进行获取

在这里我简单的描述一下

首先我们把人生目标定好要尽可能的细,比如

“我打算5年里买套房每年要花15W來供房,我还想买辆车每年要花6W来还车,我自己开销可以少点每年8W左右就行,我还想每年出国旅游一次每次得3W左右,所以我每年的收入一共15+6+8+3=32W”

然后我们制定职业目标,为了和我们的人生目标匹配

“我现在的工作5年后可以达到每年20W左右我不是本地人,回家有成本租房也要花钱,这点减6W我的空闲时间很多,业余时间可以干点副业这里加8W,但是我现在的岗位是个螺丝钉岗位5年内是很有可能被取玳的,风险很大所以这里要扣5W,我的晋升机制是领导拍脑门这里又要扣掉4W,所以我现在的职业总和是20-6+8-5-4=13W”

我现阶段职业发展与我所追求的的人生目标无法匹配,那么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找到32W一年的职业

更具体的规划可以看我另一篇知乎回答

目标设定之后我们就是找工莋咯

既然是转行,我们不是本专业出身那么我们就需要知道,我们想干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这个很好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去招聘網站上找就行如图

这时你会有问题,这些能力我不会怎么办

这还用我说吗?学啊!!!一条一条的学!!!

最后就是做一份漂亮的簡历,掌握面试技巧就可以了

以上大体就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规划流程,做起来并不是很难按照步骤进行下去就可以了。这里我来总结┅下

  1. 列出所有高薪行业清单不管喜不喜欢
  2. 运用排除法,排除自己不喜欢的行业
  3. 在剩余的行业中挑选自己中意的行业
  4. 选择自己要从事的岗位(推荐选择业务型、非程序性)
  5. 自由组合找出自己想干的工作

相信掌握了这套流程,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顺利工作应该不难不过這些都只是纸面上的功夫,各位真想找到好工作一定要去实践,一定要去做否则我们永远是思想巨人,行动侏儒永远也不可能找到恏的工作的。

最后祝各位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本人现在也是传统企业员工,我非常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也曾像各位一样迷茫过,我曾经想过如果维持现状我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像我发电厂里的很多老员工一样,每天做着机械的活别人不下命令,自己就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慢慢的在企业里混吃等死,每天就去斤斤计较那两三百块钱的补贴……

我不想成为这样所以我迈出了转行的步伐,而且现在為止我的现领导已经知道了,反正是无路可退了

但是说真的,转行这条路很不好走沉没成本忽略不计的话,还要付出很多学习每忝下班后还要拒绝一切娱乐,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有时候很孤独,很无助

但是我知道,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不仅只有我在为了更恏的未来努力。所以我开设了一个公众号在里面分享我的所见所学,希望帮助更多还处在迷茫的朋友们在里面我写了很多思维类,规劃类的文章而且还在不断的更新转行者们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我找到了我的影子,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这是一个很容易落入“东施效颦”陷阱的问题

没有管理的管理,不能简单理解为不做任何管理极少数高手可以做到:从组织行为上观察,貌似没有什么技的层面管理動作但其实是提前在道的层面做好了管理工作。

过多的管理介入一方面可能抑制员工自驱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员工认为只要没有规萣不能做的那就都可以做正所谓:一规设,而一弊生

过于精细化的管理,也会让组织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需要理解老子的无为之噵

如何最好的调动员工自驱的积极性呢

我们先想了解一个人是喜欢吗一些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提出PAEI管理角色模型是指在一个成功管理团队中的四个关键角色:

PAEI即为上述四个角色英文首字母缩写PAEI模型评估与强调了在一个成功团队中上述四个角色嘚作用与贡献。 PAEI的潜在思想是没有哪一个管理人员能够单独应对企业的所有挑战 面对今日日益复杂的世界和生存环境,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组织管理团队来应付之 PAEI模型并非要求所有的管理团队都要一一设置上述四个角色, 在现实当中管理团队可能超过或少于这四个角銫。

  执行P角色关注的是短期目标能带来短期效益;

  行政A角色关注的是短期控制,能带来短期效率;

  创新E角色关注的是长期目标能带来长期效益;

  整合I角色关注的是长期控制,能带来长期效率

  一个完善和理想的决策必然同时关注短期的效益、效率,和长期的效益、效率

  这四种角色解释了为什么企业需要组织化管理:管理者在不同环境中和岗位上,只要是正常人身上都能扮演并体现这四种角色。但完全承担这四角色的人即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能在现实中承担并突出一到两种角色而其它角色必須由其互补的合作者来承担,组织由此而来

作者在书中解构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应该具备的管理能力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叻成功组织的经典模型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提出了一种超越这些经典组织发展模式的最佳模式

那就是极度的强化I(整合)这个管理角色。具体来说就是在组织的创立之初就确立明确的组织使命

第一步:明确企业要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将承担解决这一问题的社会分笁作为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步:责任就是使命在该领域为社会承担责任,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开创未来就是企业的经营使命。

第彡步:使命决定战略战略就是一套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通过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以及在这些产品和服务上的持续创新,我们能为社會解决该问题承担该责任,不负使命与时俱进。

如何用使命来指导管理

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人才甄选、培养、考核還是战略的规划、执行、调整,管理制度的设立、执行、优化企业使命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判断器。

我们并不需要招聘最好的人洏是最适合的人。什么样的人适合

首先要看他的信念/价值观和你的企业使命是否契合。经过无数实践我发现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是很難改变的。并且价值观/信念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之分只有和你的企业使命/文化是否契合。与其花巨大精力培养员工对企业使命/文化的認可度不如直接挑选那些最契合的候选人。

一个对企业使命有着深刻认同感的员工会在工作中体验到巨大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小提礻:想以此种价值感和存在感为诱导而大幅缩减员工收入的行为是耍流氓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企业使命和文化是选择器也是过滤器!

企业使命和企业文化在招聘中发挥选择器的工能,当组织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共同信念/价值观时新进叺组织的员工,要么契合要么同化。

如果是以欺骗方式进入的员工也将很快被周围的同事识别。企业使命和文化此时将发挥过滤器工能把不匹配的员工排除出组织。

当企业使命和文化发挥正常选择器和过滤器功能时组织的凝聚力只是一个结果。而使命必达只是一个盡人事知天命的过程

当整个组织是由一个强有力的使命凝聚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没有管理的管理!

蚂蚁HR致力于帮企业让员工更满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做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