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怎么养老

当我们老了,我们能靠儿女养老吗 - 简书
当我们老了,我们能靠儿女养老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图自网络)
前两天公司里闲聊的时候领导说起老人生病,在身边的儿女赶紧张罗去医院,不在身边的儿女也赶紧从别的城市往父母身边赶,感叹人老了儿女们必须要多花精力去照顾。又说起他家楼下邻居是一位独居的老人,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去了澳大利亚,前几年老人的老伴去世后留下老人独自生活。去年有好长时间大家都没看见老人,后来才发现老人在家中去世了一个多月都没有人知道。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地的社会新闻里。少年时读过席慕容的一篇文章说一位老人,十几岁时为了讨生活远走他乡,最后在国外某个地方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生活不易所以一直忙忙碌碌,光阴荏苒几十年转眼即逝,几十年里他一直记挂着远在故乡台湾的亲娘,刚出来时想着等安定下来再回去;等结了婚有了孩子想等孩子大点钱赚多点再回去;孩子大了自己又生病于是想再等等吧……几十年里他心里母亲依然是当年他离家时的模样,他也一直坚信一定会回去的。可是有一天他跟邻居聊天谈起家乡他才猛然发现自己都已经七十多了,离家几十年母亲还在不在?那一刻老人瘫坐地上像个孩子似的哭了。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关系,二胎没有放开之前,我所生活的小城里生两个孩子甚至三个娃到处可见。但我还是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望结婚,不愿意生养小孩。在生活的重压下,很多人的婚恋观跟我们的父母辈有了很大的不同。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挑战。根据政策少数民族同胞是可以生两个孩子的,若是农村户口的话还可以生三个。但其实在城里生活的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同胞只有一个孩子的越来越多,问起原因绝大多数都说生活压力太大养孩子的成本太高负担不起。在这些少数民族同胞以前的传统里女性是不能出去工作的,尤其是结婚后女性的责任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好家庭,赡养老人扶养孩子伺候丈夫。但现在种种现实因素使得结婚后的女性不得不出来工作与丈夫一起赚钱养家。所以尤其是女性会更加认同少生或者只生一个。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固守家乡,总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模样,而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在做了父母后也已经比老一辈的父母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何况这是一个人人谈梦想的年代,谁都有权利为了追求梦想而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总是更精彩,在寻梦的路上孩子们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有儿女的家庭里父母上年纪以后都不能跟儿女住在一起或者无法离得很近,儿女在外地甚至国外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将来可能更多,少年们的成长几乎都是从离开家的时候开始的,远离父母开始逐梦人生。很多时候这其实和单身或者丁克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没有生养孩子的老人们没有什么差别。我们越来越不能依赖养儿防老的观念了,为人父母的必须要把养儿和养老当做两件完全没有必然联系的人生大事来对待了,养儿不是养老的目的。养儿育女是生命自然的传承但不是说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就有权利决定孩子一辈子的生活。所以想要成为父母之前就最好做好养儿不为防老的心理准备,不必强求,如果老了那天儿女愿意并且能够在身边关心照顾那便是锦上添花!无论如何无论何时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无论父母抑或是儿女们,认真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亲人对我们的爱的最好回应。
公众号:沙栗的读书集
读书,文字和手工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内容简介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表妹乌苏拉结了婚。乌苏拉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不肯和丈夫同房。邻居普罗登肖嘲笑布恩地亚不通人道,两人决斗。普罗登肖被 长矛刺中咽喉,顿时毙命。从此,死者的鬼魂缠着布恩地亚一家。夫妇俩只得远走他乡,村里一...
内容简介: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
为了写电影文时不被太多资讯给左右想法,观影前几乎不看影片的相关资料(唯续集影片和漫画英雄影片除外),观影时就可浸淫于未知世界里。但,这次却因为这个习惯而闹了个笑话,之前看过《吹梦巨人》的海报后一直以为本片是动画呢,发现竟是真人版影片后实在是惊讶不已XD
昨夜你跃上我的窗台 今夜你还没来,我就已经习惯了 习惯把一时当成永恒去追求 昨夜你什么都没说 今夜我就会开口,我等着你来 “为什么偏偏昨夜在我的世界?”
相同点: 一、 他们都是用于编译生成Windows应用程序的工具链。 二、 他们都是基于gcc的。 不同之处(只说大的): 一、项目之间的关系 1. MinGW应该是最先诞生的。 2. MinGW-w64项目最初是做为MinGW的一个分支而诞生,但现在已经独立发展。详细信息...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了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文字分裂成了五大派系,分别是秦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这五个派系中,只有东周和秦国尚在沿用西周或之前的大篆,其他四个派系都对文字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变。那么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文化上的分裂,秦始皇统一文字之时又做...
晚上十点放学后。 文心洗着脚丫笑笑说:班里谁都说张老师最宠我,老师只喊我名字的后两个字,不会这样喊别人。但是我从不恃宠而骄。 我笑笑说:爸爸也宠你宠得不得了,你也没有恃宠而骄啊。你就是个宠不坏的好孩子! 文心说:我就是这样,越是宠我,我越是诚惶诚恐。有时候我也觉得跟老师在一...当我们老了,靠谁来养老?靠儿女还是进养老院?__理财频道 - 融360
当我们老了,靠谁来养老?靠儿女还是进养老院?
当我们老了,靠谁来养老?靠儿女还是进养老院?
现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物价上涨飞快,工资赶不上房价,在这样的社会下,我们如果还把我们的老年生活托付给我们的孩子,岂不是给他们雪上加霜。
& &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誉恬家&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1,进敬老院需要多少钱?
  这段时间,和一家敬老院合作。他们大批量的从我们拿东西。就连达能碧优酸奶,光明纯牛奶也从我们自己拿货。
  我很疑惑。
  &大姐,你们敬老院生活条件也太好了,还有这些奶喝?&
  在我印象中,至少在我们乡下,肯定不会有这些牛奶喝的,因为太贵。
  &你不知道,住进我们敬老院的那些老头老太,要求很高的,他们一个月要交1万多给我们养老院的。一般人还进不去了!&
  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我知道这家养老院还只是很普通的养老院。
  如果我们两口子到老准备进这样的养老院,也就是意味着一个月需要1万多,我们就保守估计一个月1万。
  我们打算65岁进去,按现在平均寿命80岁计算,那么我们要在里面呆15年,两个人的费用是12X15X2=360万。
  算出来的保守数字是360万,这还没有考虑我们如果可以活得更久,花费更高的情况。
  而现在到65岁,还有36年。也就意味着每年我们需要储蓄10万,才可以存够360万。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年需要余下10万,也就是说每个月需要存下8333块钱。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勒紧裤腰带,才可以存下这么多的钱。
  2,你会说,我才不去敬老院,我有儿女
  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等我老了,我才不去敬老院了!我有儿女养活,为什么需要去敬老院?&
  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进敬老院是一种丢人的事情。
  会被别人嘲笑儿女不孝顺等等&
  这些老思想已经根生蒂固的扎在我们落后城市的人民的思想中,所以落后的城市还是那么的重男轻女。因为养儿防老,已经风靡了几千年。
  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如果还是抱着陈旧的思想,把我们的老年生活全部寄托于我们的孩子身上,那无疑是自私自利的。
  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养育成人,他们养我们是情谊,而不抚养我们也不要怪他们。
  因为现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物价上涨飞快,工资赶不上房价,在这样的社会下,我们如果还把我们的老年生活托付给我们的孩子,岂不是给他们雪上加霜。
  我们养育他们,不是让他们受苦受累,我们将他们抚养成人,是让他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我们后半辈子。
  3,其实你晚年需要的费用还不仅仅这些
  上面我和你分享了要想住进一家条件一般的大城市敬老院,15年老两口需要花费360万。
  嘿嘿,其实再和你说句实话,如果你真按我的办法,存够360万的话,你到时候还是不够敬老院的费用,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吗?
  我和你分析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养老金最大的敌人-通货膨胀。
  现在保守估计,每年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我们再保守的估计,今天的360万,过了36年,只缩水一半,也就是说只值如今的180万。
  逆向想下,如果36年后的360万,也就是今天的720万,所以你每个月需要存下的钱,更要投入之前计算的一倍。
  而我们老两口如果到时候想住进这家敬老院,则需要从今天起,每个月存下16600多。
  &把我卖了,每个月也省不下这么多钱!&
  好可怕的一笔数字。
  你还敢把希望寄托在你孩子身上吗?
  你会你这个时候肯定慌了,又不能把希望寄托给孩子们,又无法存下那么多的钱,为将来老年生活做准备,岂不是要住桥洞?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难道我们要流浪?
  4,不要害怕,我们有最强大的&生化&武器
  看到这里,你不用怕,未来我们一样可以过得好好的。
  因为我们有最强大的武器-时间。
  成也时间败也时间。
  它可以蚕食我们的金钱,也可以让我们的钱不断增值。
  这种现象叫做&复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21世界最伟大的发现&
  &复利,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就像滚雪球一样,开始的时候很小,小到不起眼,越往后越可怕,这个雪球会越来越大,只要不停下来,会无止境大下去。&
  我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我存下一万块,每年拿出利息,按银行利息3%计算,十年后连本带息是13000块;
  而如果你存上三十年也是19000。你会说,才这么点啊?那我该干嘛幸幸苦苦存钱?
  这就是很多人对存钱认识中的短板,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他存钱的错误方法。
  如果你每年本金产生的利息不取出来,还继续投进去,你会发现,30年后是24000,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倍多。
  &切,也没发现有多少钱,也不够我老年生活的钱!&
  不要着急,可怕的不是这个。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那样还赶不上通货膨胀。
  设想下,我们找到了一笔收益率为10%的项目,其实一年10%,并不是很高,我现在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很多在这个范围内的投资项目。
  如果我们按每年利率为百分之十计算,十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26000,而三十年你就可以达到174000。
  这样你总该有些兴趣了吧?
  你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第一是不是时间的力量,你存的时间越久,你将收获越多,所以如果你现在只有二十刚出头,就已经读到我这篇文章,那你是幸运的。因为我到25岁才知道这个现象。
  要是你还是学生,就看到我的文章,如果你立刻行动起来,那你的钱途不可限量!!!
  5,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后一点
  你在上面例子中除了发现时间的力量,复利的力量。有没有还发现另外一点,那就是收益率。
  如果你的收益率变大,你在复利下,收益更大。
  比如你的年收益率是百分之三十,你知道三十年后,你有多少钱吗?
  对的,是块。
  你没有看错,你今天存上一万,收益率如果是百分之三十,三十年后你将成为千万富翁。
  虽然到时候千万富翁不算什么,但也相当于今天的百万。
  你今天有百万吗?我估计今天真正手头上有百万的人,也不是很多。尤其上班族。混得不错的,加上资产可能有个几百万。
  所以可见收益率在投资中的重要程度。
  但现在一般收益率越高,要求你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 &公众号:誉恬休闲一站(ID:tww199007)
  如何才能让你的五险一金不白缴?可以到微信公众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社保&查看。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当我们老了 选哪种养老方式好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凸显的中国,看似已经做好了迎接这一压力的准备,其实并没有。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养老一直都是广大老百姓关心的话题。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老了,究竟该怎么养老才靠谱呢?
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目前还没有正式施行,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成为将来养老趋势之一。
养老金养老
大部分人在企业工作的职工都会缴纳社保,缴满一定年限退休了之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不过养老金的领取金额与退休工资相比就差远了,并不是说你缴的多就能领的多,而是要综合考虑个人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以及缴纳年限来确定的。所以,退休后单纯靠养老金生活不太实际,即使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生活质量也要下降很多。
严格意义上,养老机构包括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以及老年公寓。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收的多为农业户口的五保孤老户。养老院主要接收的是城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人。光荣院原名烈属养老院,主要接收无亲属照顾的烈属老人以及孤老伤残军人。除此之外,老年公寓则指的是可以自费入住的养老机构,自主选择性更强
商业养老保险
如果你没有正常的工作,也没有缴纳社保,那么可以自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老了之后可以从保险公司定期领取一笔养老金。不过商业养老保险的种类五花八门,销售的保险机构也很多,投保人员一定要选好适合自己的产品,不要被保险公司员工误导。此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要趁早,不能等到你50多岁快退休了才去买,那时候不仅保费太贵,保障的金额也会少很多,而且很多保险公司都设有年龄限制,很有可能年纪大了就买不了。
更多理财知识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查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我们老了……】
这几天,我们连续跟大家聊了关于养老的几种模式,因为现在选择养老机构也是一种趋势,所以很多老人也会选择养老机构养老,但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经济基础,选择的养老机构的类别和档次也不一样,条件好的,就选择高档一点的养老公寓,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就选择离家近的公立养老院,但说实话,对于退休的老人,工薪阶层的还是占主体,那工薪阶层退休的老人又该怎么养老呢?
孙奶奶:你到这边来一个月交多少钱?2400,你退休工资了?3000块钱,负担这个费用是够的,一个人负担一个人吧。
说话的这个孙奶奶今年81岁,原来从扬州一家厂头退休,因为退休工资不高,在家请人服侍也不现实。
展开剩余88%
孙奶奶:在家用一个人算过嗲要多少钱啊?老早用的两千四五,现在估计用不到了,所以这个工资直接不够,在这边一个人负担一个人就算了,我也不要孩子负担就是了。
孙奶奶说的,因为儿女也都是工薪阶层,本身自己的负担就重,所以她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
孙奶奶:儿子一个孙子上研究生去了,姑娘家孩子才14岁,才上初中,也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不想。
孙奶奶现在入住的这个养老院是位于老城区的一个“老来福”养老院,原来是公家的,从98年开始,被私人承包了。
老来福敬老院院长 陈志香:我们孤寡的大概占百分之二十在里面,有的自己有点退休工资的,自己解决一个人,没有退休工资的,社区负担。
陈院长说的,入住到这边的老人,除了一小部分政府负担的以外,绝大部分还是寄养老人,因为这些老人本身退休工资都是头两千块钱,所以只有能力选择这边的敬老院。
陈院长:说实话就是困难,你说纯靠自己老年人头上能赚啊,有的都赚不到,一千多块钱的,一个人顶一个人,伙食费都要五六百块钱一个人,哪样不高啊费用,还有工人工资,护工,现在护工你价格低了人家就不肯做,嫌脏。
确实跟高档的养老院和政府投资的公立养老院相比,老来福养老院不管从环境和硬件设施相比,都属于比较简陋的,说到底,还是因为本身入住的老人经济条件也不好,光靠个人投资,也很吃力。
陈院长:老人的保障,只要头疼伤风的,我们都替他们看啊,你看头疼伤风的,我都自己拿钱买药贴他们,有的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医保卡。
陈院长告诉我们,因为各方面条件受限,她这边的收费是一般养老院的一半左右。
最高的住一个人房间的,什么都不知道的,2600,全部护理的,最低的只有1300.
有的大小便不晓得,有的中风,还有的老年痴呆,在家没人问,都是家里经济一般的,有的条件好的,在家用一个人了,经济一般的都送这边来,在我们这比在家里少千把块钱呢。
说到这个陈院长,今年也66岁了,她跟这边的老人打交道也已经有20年了,这么多年,老年也是来来走走,虽然经营也是举步维艰,但她还是努力支撑下去,说起来她是院长,其实也是护工。
陈院长:就是可怜他们,有的老年人跟我打交道打的年数多了,我都舍不得他们,自己硬保他们,巴不得每个人过到100岁。
担心就是担心经济,有了经济人的胆就大,想发展想怎么样都可以,现在没有这些就只能慢慢来,只要有万把块钱我就想投资,我今年这边新投资的,又投资五六万。
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但老来福养老院的基本设施都是齐全的,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院长说的价格低,但服务质量不会低。
陈院长:一个是伙食上,一个是服务上,老年人不得旁的要求了,就要把他们吃好,服务服侍好的。
跟那些住高档养老院的老人相比,这边的生活质量肯定不如她们,但住在这边的老人,觉得有这样的条件很知足了。
孤寡老人 老陈:好,我觉得比在家舒心多了。
孙奶奶:我们有这个条件就够满足的了。
不得不说,经济基础对老人的老年生活质量起了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老年养老的大军,就我们扬州来看,老年人口已经占很大的比例了。
扬州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 江洪斌:我市老年人口截止2012年底,113.26万人,占总户籍数的百分之24.53,我市老龄人口呈现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基数比较大,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另外还有空巢化,高龄化这四个特点。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面对日趋增长的老年大军,他们也在想办法分流管理,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是第一保障。
江洪斌: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支撑。以颐养社区为抓手,目的就是优化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的内容,优化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规格,这种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我们今年就要认真总结,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一个创建模式,计划到2020年计划创建100个颐养社区。
但对于现在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江洪斌:目前我市养老机构103家,集中运营模式,公办公营,共建民营,民建民办,还有PPT这几种模式。
公办和民办的政策是一样的,就是床位补贴一万元一张,改建的护理型床位五千元一张,同时我们对护理员这一块,给予每个月80,70,60的补贴,同时我们还在税收和水电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
虽然对于所有的民办,公立的养老服务机构都有补贴,但对于老来福这样的私人承包的养老院,也是属于夹缝中生存,这类的养老院也是政府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对象。
江洪斌:这个也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点,现在我们这个社区,尤其我们的主城区,老人多,失独老人多,这个也是我们养老服务的痛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步体系建设中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增加一些护理性的床位,增加我们养老服务的供给,让老年人在社区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承上启下,对于这些所有的养老机构,政府也将根据不同养老的模式,给予对症扶持和监督!
江洪斌:政府的职能,就是兜底这块,我们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要发展专业化的民营的养老机构,提供更专业,符合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真心希望政府多关注这些基层养老机构的养老现状,毕竟现在退休老人工薪阶层还是占主体,并不是人人都住得起高档老年公寓,对于这部分老人,在经济受限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让她们也同样获得幸福感,同样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个才是养老政策扶持的关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当我们老了后该怎么养老|养老|孩子|RRSP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当我们老了后该怎么养老
  文/新浪财经加拿大特约观察员 叶毓蔚
  当社会结构巨变,单一的家庭模式日益无法承担养老重任时,用什么钱养老、在哪里养老,成了社会和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和选择的严峻考验。无论在中国还是加拿大,养老都是一个我们都要面对的重要人生课题。
当我们老了后该怎么养老
  很多七十年代生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少时记忆:爷爷奶奶上半年住在自己家,下半年则去叔伯家住,一年之中,似乎总是在不同的子女家流转。也有虽然有好几个孩子,却一直在其中一家居住的,这个时候其他子女会分担部分费用,或者,默认这个负责养老的孩子将来会继承财产。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纵然感受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温馨,却也担忧其中的不稳定:如果家庭成员间互相体谅,即便有些小的磕磕碰碰,总算也都过得去,可世事多变,一扯到钱很多事就变了味,生活质量如何就更不在自己的掌控内。
  小时候曾亲见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人,得到外地难得回来探亲的孙辈一床簇新棉被作为礼物,却被负责照顾的儿子收了起来,说:“老了也用不着这么好的,不要浪费。”至今回想起来,都有种挥之不去的惊恐感,好像老了就没有了价值,就要靠施舍过活一样。
  我曾经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怕老了孩子对自己不好,为什么不一直保持经济独立,自己的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可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简单:直到现在,中国社会整体的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也仅为40%左右,在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又有多少能有足够的资产和稳定的收入可以支撑晚年?
  当自筹资金成了养老的主要渠道,和家庭成员同住,除了情感上的慰藉,何尝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经济实惠的养老方式?
  到了我父母这一代,作为多年辛勤工作的回报,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了养老保险,有了医保,也习惯了儿女们异地上学,四处辗转,不在身边多年。可如果有一天,这些相对“年轻”的老人们也衰老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又有多少子女能够心有余力地继续传统的几代同堂的代际养老转移?举目四望,又是否有足够的、能负担得起且信得过的养老场所供他们选择?
  “以后指望孩子是指望不上的,养老院也不是想进就能进,再说有些条件也很不怎么样。请保姆?到时说不定保姆费比退休工资还要高了!哎!再说吧!”
  我和父母关于这个主题的谈话,往往以这样无解的结局告终。怅然若失中,我也想到一个事:倘若我长居加拿大,老了后和子女间又将是怎样的一种相处模式?
  在加拿大长大的华裔孩子,不会再有 “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做父母的也会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向他们解释 “万事孝为先“中的”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标准。父母尽心尽力将孩子养大成人,孩子成年了就离开,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种离开不止是身体的,而且是经济上、思想上、家庭责任上的全面离开。如果说在中国,身为家长是一辈子的责任,在这边的华裔父母,假如你愿意放下,孩子一成年,这一责任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我的一个朋友,儿子上了外省的大学后,立刻将儿子的房间改成了GYM(健身房),而原先地下室的GYM则改造成影音室,好像自此儿子就不回来了一样――事实上,儿子上学、打工、交了女友,的确也很少回来,偶尔回来小住,也真的是客人了。
  这种看起来有些冷漠的代际关系,背后有着价值观的支撑。在很多加拿大人看来,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和儿女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兄弟姊妹的关系,亲戚朋友的关系等等。基于这样的认识,父母与子女之间都非常独立,也不因此而觉得有何不妥。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家庭”这一单位在养老中的经济作用不再凸显。
  加拿大人到了退休年龄后有老人金,工作过的人还有公共退休金,不少人还有企业年金以及通过RRSP(注册退休储蓄计划)等延税工具攒的钱,加上免费的全民医疗,日子都还过得去。事实上,刚退休的这段时期,身体尚健康,又没有大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中最轻松惬意的一段时光。
  等到日渐衰老,老人们开始面临用什么钱养老、在哪里养老的问题。不少老人会选择把自己的住房卖掉,然后住进各种各样的老年中心去:生活仍能自理的,可以住老年公寓,既有私营的,也有非营利机构和政府补贴管理的,丰俭由人;等到无法自理了,则申请入住护理中心,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提供照料,不过这得排长队,典型加拿大特色。对于那些还在轮候、得不到妥善照料的老人,政府也资助一些上门服务项目,比如一周两天帮忙洗澡、做饭、整理家务等,但要想更周全、快捷,还是得靠自己提前计划、早早储蓄。
  虽然加拿大一些省份也有规定,如果子女未成年时得到过父母的抚养,而父母老年后陷入贫困,则子女需要提供一定的资助。但事实上,这条法律很少被应用过,甚至有法律专家质疑,这样的规定始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加拿大还没有设立普遍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时至今日是否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都比较完善,应该很少父母会提出赡养要求,那么法律又何必如此刻薄呢?
  既然父母不靠子女养老,那么子女对于来自父母的经济帮助的期待,相应也就淡了很多。本地的孩子,很多从读大学开始就是助学贷款,毕业后找工,还贷款,自己租房,存好多年的钱付首付,和父母的经济账算得很清楚。传统中国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着带孙辈的情景,在这边当地人中也很少见。
  记得刚来加拿大时读个人金融方面的课程,做退休规划的案例分析时,往往需要假设老人退休后的生存跨度,每月预计开销,当下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再计算现在需要先存多少钱――当时不能理解为什么总是把FV(终值)设为零,也就是吃光用完花光是最佳模式,现在想想,这恐怕也是经济独立,互不指望的一种表现。
  对这样的代际相处模式,有些华裔虽在加拿大久居多年,在理性上表示认同,但在情感上,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
  当然天下父母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愿意给子女留一些资产,算是念想。但和中国不同的是,这里很少会有人在健在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资产当做礼物馈赠一空。律师们也常常苦口婆心劝告,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千万不要给孩子们拿了钱就翻脸的机会。不少子女从上一代继承到遗产时,自己也已经人到中年,在社会打拼多年,过了最需要用钱的时候了。有是福气,没有也正常,或许是这边的一种常态。
  进一步思考,不需要“养儿防老“,是不是也是发达国家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未成年阶段需要全身心付出,而孩子成年后,我们希望他们继续爱我们,却不能强迫他们回报我们。也许只有真正接受和认同这一点,我们才有生儿育的勇气和坦然面对老年生活的气度。
  (本文作者介绍:12年金融从业经历,曾任财通证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现居多伦多,为investors group理财顾问,媒体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12年金融从业经历,曾任财通证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现居多伦多,为investors group理财顾问,媒体专栏作家。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我们老了就定居重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