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179万社保一个月能拿多少钱7万算不算多

港源华庭面积133平方价格179万 城西五中
13458&元/平
中层/共16层
抱歉,该房源已过期
179万(单价13458元/㎡)
中层/共16层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的。第二:公交地铁十分方便。出行方便,上下班方便。第三:购物方便,节省您的宝贵时间。第四:小区绿化率高。环境优美。宁静和谐,好环境总会给人带来好心情。
房东人比较好 看房方便 提前联系就可以了
该小区地处繁华地段,周边设施齐全,有 超市 医院 商城 广场 学校
全程看房、置换服务本人从事房地产多年,公司有大量好房源,欢迎进入我的店铺查看!希望我的用心能让你买的安心,住的的安逸!注:合理投资理财!
179万(单价13458元/㎡)
53.7万(月供5136元/月)
小区周边及环境
银行按揭贷款服务
房屋评估价65成&/ 30年&/&基准利率8.5折起
无抵押&零担保
最高50万&/&1-3年&/&月利率低至0.9%
银行按揭贷款服务
最高50万&/&1-2年&/&月利率低至免息
.com版权所有|
京公网备案信息|
违法信息举报:&&我理了7万元的理财 三个月的 利率4.25 利息应该多少_百度知道
我理了7万元的理财 三个月的 利率4.25 利息应该多少
我理了7万元的理财 三个月的 利率4.25 利息应该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就是4.25除以4了,乘以7万元,大概有700多,不过告诉你理财都是不保本的,就是说你拿到的可能本金都不够,就别想利息率,所谓理财其实就是集资,公司利用你的钱去做投资赚钱,赚了扣掉各种费用,员工工资他的利润,还有剩的,那么就分你点,亏了风险是你自己承担的,预期收益是不保本的,学习了解下,做之前对公司了解下,看看《余世伦各种投资详解》,什么投资理财都是有的,看看应该注意些什么。
采纳率:30%
我的7万买的是拍拍贷的“拍融租“也是3个月
利率8.5%,到期利息是1400多 你这个应该是我的一半吧也就是700多
7×425÷365×存款天数=733左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50亿!7万投资人!一个“自融自投自担保”游戏|理财产品|自融自投自担保|李文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圈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周芳
  湖北省政协近日决定,李文华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决定撤销李文华的湖北省政协委员资格。一代商界传奇,辉煌开篇,狼狈落幕。这还是一个“自融自投自担保”游戏。
  故事还得从去年说起。
  “财富基石——增值预期年收益8%~19%,保本保收益”,过去两年,在武汉临街小卖部摆着的广告台历上,在街头楼宇间散发的广告传单上,频繁出现这样的广告语,约7万人为之心动,累计掏出近50亿元购买相关理财产品。
  然而,2015年11月底,武汉财富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财富基石”)发布的一份《关于推介产品延期兑付的协调函》打破了7万人的平静生活。
  《协调函》称,融资方近期所开发的项目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实现正常销售,导致资金短缺,财富基石推介的基金等产品可能无法按期兑付。
  一时间,财富基石破产、跑路的传闻在数万名投资者中迅速传开。
  “我去年10月份花6万元买了财富基石1个月的理财产品,利息大概300元,21日到期,但利息没有如期到账。”投资人艾女士说。
  “我投资了25万进去,那是给儿子娶媳妇用的所有积蓄,我该怎么办?”面对《协调函》,投资人吴先生欲哭无泪。
  “12万!这是我和老伴的养老本啊!”刘婆婆两老的养老钱可能就此打水漂。
  据了解,财富基石隶属于基石资本集团,并形成了财富基石和基石在线网贷,线上线下双轨道运营的模式,目前在全国共有30多家线下实体店,其中大部分位于武汉市区。
  根据基石在线网贷平台公布的投资排行榜数据,门店投资单人投资最多的为1228万元,线上投资最多的为349.5万元。
  “零风险高回报”
  为何如此多人把血汗钱、养老钱安心交给一家第三方理财公司?
  今年年初,一名年近五十的中年妇女在武汉汉阳区钟家村一带向路人派发广告单。广告单上写明,短期保本型理财,预期年收益8%~30%。
  产品一:起点20万,定投一年起,收益8%~13.8%,保本保收益。20万进去,一年拿4000元妥妥的;
  产品二:回报率9.09%至30.01%,收益保本浮动型。投20万,定期一年,每季度拿4400元;投100万,定投5年,每年拿194万;投50万,存5年,30.01%回报落袋。
  又是零风险、高回报!天上掉馅饼这事,总能砸到你头上?!
   开发商先行打造“融资”平台
  一家信托机构负责人表示,财富基石实际上就是中华城项目投资商——华氏集团的融资平台。
  上述信托机构负责人分析称,财富基石募集资金中围绕的一系列公司,自上游至下游均来自华氏集团内部人士,华氏集团开发地产项目需要资金,便设立私募公司和第三方理财公司募资,用募集来的资金投入自己的房地产项目,是典型的“自融自投自担保”模式,国内出现跑路情况的理财公司多是这种灰色交易模式。
  自己担保自己的模式
  财富基石因自融地产项目资金链的断裂而难以兑付,这种情况在第三方理财领域并非个案。
  “同一伙人分成三方,一方创办理财公司,一方去创设项目,另外一方成立担保公司,在投资人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自融自投自担保’的模式将资金卷入自己口袋。”知情人士如是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表示,如果担保公司不是独立的第三方平台,就等于自己人担保自己人,是没有意义的。而以“自融”为目的的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源头,这种风险极易沿着担保链条向外界递传,使其比普通民间融资行为乃至高利贷所产生的风险更大。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董登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新兴的理财公司性质很像私募,而私募前不久才被纳入监管范围,运作开始了规范,但很多类似私募公司的理财公司还处于监管区域之外,因此在现阶段购买投资房地产的理财产品风险极高,投资者无疑是往火坑里跳。
  董登新指出,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理财产品,就是高风险产品,其性质无异于赌博,得愿赌服输;年化收益率在6%~10%的,风险相对可控;年化收益率在4%~6%的,属安全可控类产品。投资人根据自身可接受的抗风险能力,选择购买。
  30年商界传奇一夜归零
  上面这场价值50亿元的危险游戏正是李文华一手策划。
  故事至今有了最新进展:湖北省政协近日决定,李文华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决定撤销李文华的湖北省政协委员资格。
   李文华到底何许人也?
  一位熟悉武汉商界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李文华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成功下海的民营企业家,在服装行业一路高歌,曾赢得“武汉市再就业明星”、“小”等称号,之后失水于房地产开发的大浪中,最后孤注一掷押宝财富基石,走上了“自融自投自担保”的不归路。
  1993年,年仅26岁的李文华从武汉市百货公司下海,带着不足一万元的资金接手原华成服装厂。下海没多久,李文华就陷入了创业的困境:4辆卡车停在华成门前,车上满载因产品质量不好而退货的服装。
  武汉市经信委于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李文华从惨痛的事实中领悟到,市场检验产品、检验企业。保证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信奉市场的李文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4年,华成服装厂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80万元。
  收获第一桶金后,李文华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1998年,李文华自筹资金8000万元,收购了6家武汉当时的特困和改制企业:武汉长征汽车配套公司、武汉市江岸区车队、武汉图钉厂、电线厂等企业,储备了620余亩土地,并获得其开发使用权。
  随后,李文华成立华氏集团房地产公司,打算在房地产行业大干一场。第一个项目“华氏儒商花园”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这让李文华信心倍增。2003年,李文华利用其房地产项目资源,正式投身百货业。在此之前,武汉没有民营企业涉足百货业,华氏集团属第一家。
  日《湖北日报》报道,即将在汉口香港路新开的华氏百货,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属大型购物广场。
  华氏百货开业后,李文华将目标瞄得更远。2005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李文华首次对外提到了规划建设中华城的想法。在他的设想中,中华城这座巨型商业社区将占据香港路和建设大道交汇处的黄金地带,体量巨大、星级傍身,“势必与江汉路商圈、解放大道商圈三足鼎立,形成汉口新的商业金三角。”
  然而,中华城从规划到一期开工,前后相隔五年之久。2010年3月,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中华城一期正式开工,该项目共计120万方的体量将在8~10年内分三期完成,总投资额将达120亿元,其建筑面积供应量几乎占到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未来10年房地产开发总量的半壁江山,号称“武汉CBD第一盘”。
  去年年初,一篇关于中华城两年三次延期、迟迟不能交房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华城的资金难题逐渐浮出水面。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8月,运行12年的华氏百货亦悄然关门。日《长江日报》 报道,武汉华氏实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商业事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杨经萍介绍,华氏百货在过去的12年中多次调整,最初走高端路线,后改走平民路线,原来一至五楼都经营百货,后压缩了两层,地下层也引进了中百超市。
  大约在2012年4月,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开始施工,附近200米左右路段打围,加上地下层的中百超市迁走导致人流量锐减。
  2015年7月,一至三楼百货停业,随后四楼、五楼也开始撤柜。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降临,这一危机则将李文华推向了深渊。2015年11月底,财富基石发布的一份《关于推介产品延期兑付的协调函称,融资方资金短缺,财富基石推介的基金等产品可能无法按期兑付。
  而《协调函》中所指的融资方正是李文华一手创办的华氏集团。7万投资人近50亿元投资款,其投向正是华氏地产开发的两个“中华城”项目。
  本报记者调取相关工商资料显示,华氏集团旗下控股着华氏地产、华氏实业、基石资本、东湖一叶清茶业等四大专业投资集团,和财富基石相关的地产、金融公司大多由华氏元老级人物李文华、李文萍、王汉祥、费斌杰、范桂文和陈胜等人掌管。
  其中,财富基石由汇丰联银和华氏老人费斌杰共同创立,汇丰联银转股给基石资本,而基石资本的法定代表人是李文萍。
  看似不相关的私募基金公司——深圳汇朋联银投资基金公司实际上亦由华氏集团控制。深圳汇朋联银原名深圳汇丰联银,其背后大股东是武汉汇丰联银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陈胜,该公司办公地点在华氏花园,而华氏集团旗下金融集团总裁叶泽明亦有入股。
  连第三方担保公司元太融资的法定代表人李文萍亦是华氏集团股东之一。
   豪赌的结局,世人皆知。“李文华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正式公告无情地宣布:30年商界传奇,一夜归零。这也印证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在退潮后,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看吧!现在都是一群什么人在搞金融!
  漳州汇霖投资控制人90后,卷款3亿嚣张跑路;四川铂利亚老板滕海川22岁卷款7000万跑路;一对高中文化的夫妻合开投资理财公司,非法集资8000万……
  送快递的、开餐馆的、炫富搞三陪的,今天都进军了金融!
满大街的小贷、投资
  我们以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的P2P为例,2012年只有110家,2013年只有523家,2014年达到1575家,2015年飙升到3859家,今天则已接近4000家!4年间,平均每天成立近3家平台。而且这只是公开的数字!
  他们都是来解决金融问题的吗?显然不是,大部分都是“互联网+金融骗子”的模式,频繁跑路。90%的平台要倒闭,这句话并没有危言耸听,因为至少90%的平台都不是真正的P2P。他们只是把老式的集资诈骗搬到了网上,开了一个赌场!
  浮躁的不止是一些“平民”,还有更多所谓的大企业,一个做外卖的连牌照都没拿到就急着进军金融、一个搞地产刚刚高调进军金融,第二天就被曝光涉嫌自融,这些都是“有趣”的现象。&
  所有人拼命地追逐虚拟经济,都想赚快钱,都想玩快钱,都想空手套白狼。实体经济下行,钢企大面积亏损、沃尔玛关店、一年巨亏20亿、两桶油日亏超4亿、就连银行和移动联通等巨无霸也觉得日子难熬!然而我们的理财公司,动不动就15%、18%利息,钱从哪儿来?
  我们只知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却不知创业成功率不足1%,创新成功更是连0.00001%都不到!太多人急功近利,人人都想当老板,把创业当做了投机、把金融做成了赌场、把互联网搞成了诈骗!
   今天,我们不要讨论什么创新,我们应该彻查都是一群什么人在搞金融!
  骗局那么多,傻子总管够!心寒。
  大排查已行动
  3月13日消息,深圳市公安部门正在摸底网贷平台的消息。各级金融办、工商部门、以及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自3月开始,要求各家平台每月定时向上述部门同时递交相关报告。
  北京也开始进行相关监管,北京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在视察时曾要求各家平台的收益率不能太高,必须降低到10%以下。
  “高收益的平台成为监管排查的主要对象”,一位熟知内情的业内人士表示。
  3月份,包括有利网、积木盒子、短融网、麻袋理财、信融财富、小牛在线、诺诺镑客等数十家网贷平台均发布了降息公告。究其原因,业内认为除了货币宽松政策之下P2P收益率回归理性外,在监管重点打击高收益平台的背景下,业内不少平台也顺势而为。&
  你以为结束了,其实才刚刚开始!
   附:最新金融传销组织名单(已更新至100家)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7万块钱存银行里,一个月能有多少利息
& & 7万块钱存银行里,一个月能有多少利息
一个月只能是活期利息,通常可以忽略,如果你非要计算:
  70000元*0.35%/12=20.42元
& & & 不会吧,才20块钱?
  银行的活期利率是0.35%,只有个别农村信用社是0.46%,所以说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通常是忽略不记的。
70000元,现在存一年定期才1400元。
相关文章推荐年入40万 广州夹心族家庭如何解三大理财难题_百度宝宝知道
年入40万 广州夹心族家庭如何解三大理财难题
宝宝好委屈
宝宝1岁8个月LV.13
  提要:广州的陈氏夫妇月薪在同龄人当中算是中上水平,但夫妻俩上有老下有小,每月积攒下来的却不多。他们希望专业理财师能为家庭度身定制一份理财方案,来解决儿子教育金、自己养老金和父母养老金的筹划。
  文/林敏芝 本刊驻广州记者 乐耀辉
  30岁的陈先生在一家知名外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工作十分稳定,工资每月基本为25000元左右。虽然这份工作十分体面,但伴随而来的是较高压力和经常超时工作。所幸的是,陈先生在三年前迎娶了太太,陈太太温柔贤惠,更重要的是太太的工作并不忙碌,这点与陈先生恰好互补,家里的大小事务便都落在了陈太太身上。
  今年,两人喜添一子,小家庭从甜蜜的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个人的温馨之家,但与此同时,家里的开销自然变得更大了。陈太太是一位医生,工资每月约有8000多元。夫妻两人每月的收入合计是33000元。由于陈先生的公司与家里距离不远,陈太太的单位有班车接送,因此家里没有购车,每月少了养车的开支。陈先生家庭在孩子出生前每月衣、食、住、行的花销仅3000元左右。但孩子出生以后,陈先生与全中国的父母一样,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因此家里每月为孩子大约花费2000元。平常上班时间,小孩多在陈先生父母家里托管,因此省下一笔保姆费用。
  按上述计算,陈先生每月的生活开销需要5000元,但是相比起每月的房屋贷款,这并不算是大数目。由于结婚前两人家庭并不富裕,因此购置新房只能选择分期付款。陈先生的新房地处市中心,共120平方米。陈先生把历年的积蓄共60万元作为首付,其余的140万元分20年偿还,月供8500元。
  家里年度收入主要为陈先生的年终奖金30000元,太太的年度奖金约为10000元,由于太太是事业单位,福利较为优厚,每逢节日都有奖金发放,一年合计约有8000元左右。年度支出方面共有四项:一是家庭成员的重大疾病险和意外险,一共是15000元,其中陈氏夫妇各为6500元,小孩为2000元;二是过年过节人情费6000元;三是给老人的赡养费,每年约为30000元;四是老人的医疗费用,约为每年20000元,期间家里老人若是有重病,则花费较大。
  虽然,陈氏夫妇的月薪在同龄人当中处于中上水平,而且平常生活尚算节约,但陈先生却认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夫妻两人月薪尚算满意,但每月积攒下来的不多。婚后,两人的积蓄约有50万元。由于夫妻二人不具备基本理财知识,同时观念比较保守,因此把所有储蓄存放银行。40万元做定期存款,另外10万元做活期存款,以防急用。
   教育基金与退休养老为理财重点
  但由于近年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陈先生开始意识到单纯的存款会导致资产的贬值,并不能满足日后的需求。陈先生表示,现在家里最大的开支就是房贷。当初选择在市中心买房,主要是考虑离公司较近,能节省不少时间。同时房子地处教育资源较强的地区,有利于日后孩子上学。虽然市中心房价较贵,但考虑到自己和爱人的工资水平不低而且会逐年稳定增长,权衡利弊之下还是毅然买下,成为城中&房奴&一族。
  家里第二块较大的负担就是父母的赡养费用和医疗费用。由于夫妻两人的父母尚在,因此每年春节都要给一笔赡养费用,同时陈先生表示以自己和夫人的工资水平,每年给双方父母各15000元的赡养费用并不算多。两家老人年龄已经越来越大,身体毛病亦越来越多,因此每年用于双方父母的医疗费用也呈递升趋势。
  陈先生和妻子都是高学历的精英人士,因此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很高,希望给予他最好的学习条件,打算在高中以后就送孩子出国念书,并供读至硕士。
  陈先生道出自己的苦恼,房贷和父母的医疗费用按照现时的工资水平依然能承担,但家庭扣除各项支出之后所剩余的钱不多了,恐怕不能满足日后儿子升学的条件和自己养老的标准。因此,他希望专业理财师能为他们家庭度身定制一份理财方案,来实现自己未来的目标。但他同时透露,自己与爱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希望资产增值的同时更重视保本的需求。
   每月收支情况(单位:元)
  本人月收入
  房屋月供
  配偶收入
  基本生活开销
  其他收入
  医疗费
  每月结余
   年度收支状况(单位:元)
  本人年终奖金
  配偶年终奖金
  过节人情费
  配偶过节奖金
  老人赡养费
  老人医疗费
  年度结余
  -230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单位:万元)
  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住房一套
  房屋贷款
  活期存款及现金
  定期存款
  家庭资产净值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陈先生是当今社会典型的夹心阶层,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靠两个人的收入来支撑7口人的三个家庭。
  婚后陈氏夫妇生活节俭,主要依靠工资收入,年薪44.4万元,稳定性较高。生活开支不大,每年可结余21万元左右。家庭资产状况良好,现购置住房一套,有按揭,另有储蓄50万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陈先生家庭收入较高、开支较小,有负债,其中住房负债还贷比为20.73%,未超过45%,借贷资金杠杆效应利用得较为充分。不过陈先生对家中老人赡养及医疗费用支出预算比较保守,建议增设赡养医疗专项费用。同时家庭购置保险额占比家庭总收入仅为3%,远低于10%-20%的合理区间,建议适当提高投保金额。此外,家庭年结余21万元,资金较为充裕,建议提高生活质量,如购车、旅游、二次置业或作遗产规划等。
   理财目标分析
  陈先生家庭的理财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儿子教育金的筹划;二是自己养老金的筹划;三是父母养老金的筹划。我们一一来做个分析:
  子女教育金积累 陈先生对子女教育很重视,计划安排子女在高中以后出国接受教育。如按18岁出国留学的计划,初步测算小孩整个受教育期间的费用支出为143万元。鉴于上述分析,建议陈先生可以通过基金&定期定额&的方式来储备。根据测算,如果陈先生能从证券市场获取平均每年10%的年收益的话,从现在开始,他每月至少需要定投约1343元。
  自己的养老规划 据陈先生和太太预计退休年龄为55岁,退休后生活预期至80岁,生活水平无较大改变,退休规划共计25年。其中陈太太为事业编制单位人员,退休金有一定的保障,预期退休工资收入水平与现在一致,假设工资年增长5%,经过25年,陈太太工资年收入38.6万元,陈先生为外企员工,单位仅购置社会保险,在充分考虑生活支出的情况下,我们暂时不计此收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25年后家庭年度开支金额为16万元,陈太太退休金足以覆盖家庭支出,陈先生如仅预期维持现有生活水平,可以对退休生活比较乐观。
  父母的养老规划 陈先生家庭需要赡养4位老人,且老人日渐衰老,身体欠佳,在医药费、赡养费方面将加大支出比例。假设4位老人均生活至75岁,赡养期15年,每年赡养费3万元,医疗支出2万元,终老费10万元,另储备重大意外备用金40万元,预期医疗支出费用以10%递增,赡养费以5%递增,延续15年。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15年合计总支出179万元,开支较大,因此,从现在起,陈先生将需要为父母建立一只15年后总额在179万元左右的基金。根据测算,陈先生需月基金定额定投在4320元。
   资产配置相关建议
  减少现金储备 案例中提到陈先生的储蓄均存放在银行,其中40万元定期,10万元活期,此外并无其他投资。现金储备对陈先生这类家庭成员,考虑意外突发事件的家庭十分必要,建立一个现金保障体系也很关键。一般而言,现金覆盖率为3~6个月比较理想,但陈先生达到了20个月,说明现金资产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潜在效用,总体资产配置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建议陈先生将现金储备减少为3个月的水平,即15000元。另外,考虑到陈先生家庭老人身体状况欠佳,为应付因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而产生的支出,建议再储备5万元现金。以上现金储备的流动性要求十分高,建议以活期储蓄的形式留存。同时也建议陈先生持有5万元信用额度的信用卡,也可以起到应付家庭意外情况的发生。
  适当加大投资 剩余的43.5万元对流动性要求不高,建议陈先生根据投资风险偏好做一定的资产配置进行投资。因为陈先生与太太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风险属性为稳健保守型,对陈先生的资产配置如下:
先生资产配置情况
  17.4万
  收益率4%
   理财产品
  17.4万
  收益率4%
  收益率8%
  此外,陈先生每月分别要定额定投资金用于不同的专享基金中:每月投入1343元于子女教育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1200元于补充保险中;每月投入4320元于赡养专项基金。
  在陈先生的产品配置上,国债、理财产品可向各大银行咨询,在基金产品配置上,结合当前市场情况,我们给出如下建议:适当配置指数型基金;中长期积极配置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
  沈海丽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分部
   保险建议
  陈先生一家的生活水平在一线的都市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收入水平高但是消费支出也非常大,而且刚性的支出占很大的比重。是一个典型的421结构的家庭,作为家庭的两个收入来源陈先生和陈太太上有老人供养,下有小孩需要扶养。他们夫妇俩任何一方收入的缺失都会使这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产生下降,尤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陈先生。假如陈先生的收入稳定且持续,一家人的生活也会像目前一样,小孩未来的学费、父母的孝养金等都能解决。但是目前可以说陈先生的风险完全的暴露,导致一家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基本缺失。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家庭中解决家庭的经济支柱---陈先生的保险保障刻不容缓。根据&高额损失优先投保&的原则,所以我们着重的考虑陈先生的保障问题。制作了如下的计划:
  陈先生家庭保险计划
  保险险种
  保险金额
  交费期间
  保障期间
  保费金额
  终身寿险(分红型,2007)
  25万元
  至60岁
  5917.5
  附加定期寿险
  50万元
  至55岁
  至55岁
  附加家庭收入保障定期寿险
  15万元
  一年期意外伤害保险
  50万元
  长期重大疾病保险(2006)
  20万元
  至60岁
  附加长期重大疾病保险(A款)
  30万元
  14234.5
  在上述保障计划中,陈先生最高拥有375万元的寿险保障,假如陈先生不幸发生意外,其中50万定期寿险可以解决儿子的教育费用,家庭收入保障定期寿险15元/年,主要解决房贷(8500元/月)和父母孝养金(4000元/月)。同时,陈先生还拥有5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可以覆盖重大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另外,考虑到陈先生工作压力大且经常超时工作,因此,还为陈先生配置了一年期意外伤害保险。通过以上保险规划,基本可覆盖陈先生家庭的教育、养老、医疗风险,即使陈先生万一有风险发生,也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变故或负担。
  苏菲 中美大都会人寿广东分公司理财顾问
  更多理财资讯点击进入理财频道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铁算不算咖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