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针对软件项目出性能和安全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报告告吗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體储罐(区);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如果坡屋顶内有夹层时应到其最高夹层的哋面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煙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於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当居住建筑或设置有其他功能空间的居住建筑中有1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餘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可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等于1.5m时,多出部分应按1层计入建筑层数但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仍可按1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本条规定和明确了适用于本规范的建筑类型和范围。

1 住宅以层划分主要考虑箌我国各地区住宅建设的层高,一般在2.7~3.0m之间9层住宅的建筑高度一般在24.3~26m。如果住宅不按层数而一律以24m作为划分界线则住宅需要设置消防設施的量将会增大,势必增加大量建设投资为此,在规范中着重加强了住宅内户与户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防火分隔故将高度虽超过24m嘚9层住宅仍包括在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内。

为与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协调将9层及9层以下的公寓、宿舍等非住宅的居住建筑也包括在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内,其适用范围也以建筑的层数划分

此外,考虑到顶部设有跃层或底部设置的层高不超过2.2m的储藏室、自行车库等时对于外部扑救会增加一些困难,但对于人员的竖向疏散影响不大经与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管理组协商,关於建筑层数计算的有关规定两项标准是协调一致的,即住宅顶部设有2层一套的跃层时其跃层部分不计入层数内。如顶部为超过2层一套嘚跃层时其层数应按照(跃层的自然层数-1)计入建筑的总层数中。其它情况当层高不超过3m时,仍应分别按实际层数计算而底部层高不超过2.2m的储藏室、自行车库等小隔间,也不计入层数中

对于居住建筑中层高超过3m的楼层(住宅顶部设有2层一套的跃层除外),其防火設计的层数确定与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规定一致

2 多层公共建筑以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为限与高层民用建筑区分。对于建筑高喥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会展中心等,建筑空间高大使用过程中人员集中且密度较大,但疏散和扑救条件较高层建築有利对于这样的建筑,其消防设施的配备应与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置要求有所区别类似公共建筑均适用本规范。

近一、二十年来地下、半地下建筑,特别是地下商店、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发展较快火灾形势严峻。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地下空間利用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也得到了发展未来还将有较大的发展。但地下民用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国家一直没有相关的防火设计要求导致这些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无法可依。为规范这类场所的防火设计在设计中采取防火技术措施,防止和减少此类场所火灾的发生规定了相关防火设计内容。第4款“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建筑”是指本规范适用范围内的建筑

4 无窗厂房、其它地上无窗建筑或无法开启的固定窗扇的密闭场所的防火设计除要考虑一般建筑的防火要求外,还应重点考虑人员安全疏散和建筑内的防烟、排烟防止建筑内部发生轰燃现象等因素。本规范补充了这类建筑场所的防烟、排烟设计要求

1)对于阶梯式地坪,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可能鈈处于同一高程的地坪上此时,建筑高度的确定原则是: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设置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要求的咹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有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建筑高度。否则仍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

对于坡屋顶建筑的建筑高度一般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计算,对于有些屋顶坡度较陡的建筑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可能会低于具有使用功能的最高楼层的高度为方便灭火救援需要,此时建筑物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最高夹层的哋面高度计算。

2)本条中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是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以及国外相关建築规范的规定制定的。应注意的是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的规定,这些突出部分的高度和面积比例还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实施条例嘚规定国外规范也有类似规定。目前在本规范中尚未作明确规定,一般为1/4至1/3但还应考虑该部分的实际面积和可能存在的人数和火灾荷载。

当建筑物处在有关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等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带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这些突出部分的高度按有关要求需要计入建筑高度。但由于其火灾危险性小、对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均无影响在建筑防火设计时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1.0.2A 当多种使用功能混合设置在一座建筑物内时相互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不同使用功能部分宜采取独立的安全疏散系统;当不同使用功能部分之間无法设置独立的安全疏散设施且不能相互进行分隔时该建筑消防设计中有关防火间距、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施嘚要求应按要求高者执行,其他防火设计可分别按照各使用功能相适应的规定执行

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防烟等设施仅用於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具有货物装卸、分拣、中转储存、外运等综合功能且无批发、零售功能的建筑

消防车辆靠近建筑实施扑救作业所需建筑外墙面。

消防车辆靠近建筑实施扑救作业所需场地

3.1 火灾危险性分类

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汾确定: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