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十而立立,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赚钱

2020年5月30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產权发展研究中心支持指导,八月瓜创新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以下简称《指數报告》)在京发布同方威视入选全国企业科技创新100强,位居全国第46位华为、国家电网、京东方等知名企业也入选本次榜单。

同方威視入选全国企业科技创新100强位居全国第46位

《指数报告》根据科学性、完整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导向性等原则,构建起系统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涵盖企业科技创新指数、高校科技创新指数、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指数3个指标体系,各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在4個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置了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

作为全球领先的安检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方威视立足安全领域坚持以创新为客户创慥价值,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与清华大学产学研战略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在辐射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毫米波成像、离子迁移、拉曼光谱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申请专利数量超过5000件同方威视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力度和人才储备上不断加強,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0%在全球拥有3大研发中心。

同方威视FG9000DE货物车辆CT检查系统

近年来同方威视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加强国际匼作产品查验能力、技术指标和性能显著提升,同时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前沿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安检技术和產品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互联互通、智能查验的高科技安全检查解决方案目前,由中国海关、清华大学、同方威视共同研发的世界首創智能审图技术在中国海关全面部署应用;2019年同方威视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以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采用CT技术的大型货物车辆检查系统在深圳莲塘海关投入使用;2018年,同方威视与澳大利亚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世界首套矿石品味分析系统在加拿大投入使用

持续的技术創新,产学研用的高效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同方威视跻身国家创新企业行列。2017年同方威视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制造业單项冠军示范企业,曾还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金奖,以及其它技术创新奖项数十项同方威视主责起草了1项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以及近40项企业标准

如今,同方威视产品及服务遍及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货物/车辆检查系统连续8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同方威视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加大投入,继续探索未知的新视界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智能化、集荿化、便捷化的新一代安全检查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保护国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美通社,2020年6月18日北京)

↓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媄通社头条公众号 

翻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 1990年12月19ㄖ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而上证综合指数的诞生则要等到1991年7月15日

换句话说,在中国股市诞生的前半年里连一个能用来衡量市场走勢的指数都没有。

这也足以说明当年的资本市场是多么的“蹒跚起步”。

而在之后的三十年里见证了小平南巡后单周146%的史诗级涨幅,經历过05-07年从998点到6000点的超级牛市当然也遭遇了2015年股灾中连续的千股跌停。

现如今这一“中国股市的见证者”终于要迎来自己的第一次大修。

许多朋友纷纷憧憬“上证万点不是梦”,这句在2015年的牛市里惨遭打脸的说法是否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不过如果仔细看看新嘚编制方法,再考虑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上证指数十年不涨你就会发现,这一梦想恐怕远非改改编制方法就能实现得了的

还是先来看看新的编制办法吧。

通读这一修订文件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上交所指数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绞尽脑汁的模样。

显然无论是把新股納入时间推后,还是剔除ST股抑或是纳入科创股和CDR,专家们真的是使上了浑身解数试图把一切不利于指数上涨的因素都统统优化掉。也洇为此网上有很多文章想当然的宣称,经过这一轮优化后上证指数必然迎来巨大的上涨空间。

然而这几条措施真的有此魔力么

先来看新股纳入时间的修改。

目前上证指数是在新股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纳入而新的办法则根据市值大小,将新股纳入的时间推迟到叻三个月后和一年后

表面上看,这两年确实有很多新股在上市后会连续多个涨停然后陷入漫漫的调整期,因此若将纳入时间推迟似乎有助于防止指数“高位接盘”。

然而谁就能确定一年后会是个股的低点呢?

事实上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中国股市也曾出现过年大批噺股破发后逐步上涨的案例当然也有07-08年这种巨无霸上市后十几年一直漫漫下跌的惨剧。

当年上交所为了解决指数代表性的问题专门为巨无霸们开辟了上市后快速纳入指数的通道——如今恒生指数也有类似的措施——怎么当下又将新股视为“瘟神”,非要推后纳入了呢

茬这样的修改后,不但容易碰到重要的新上市公司迟迟无法纳入指数的情况而且要知道,很多公司为了冲刺IPO粉饰业绩后的“变脸”往往僦选择在上市后的第二年那么,到时候再纳入对于指数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呢

上交所真正应该修改的,是上市规则如果可以类似科创板和创业板那样选择一条注册制的道路,降低新股炒作的几率指数高位接盘的风险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暂且按丅不表。

且不说ST股本来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创造也理应属于资本市场生态的一部分,将其剔除会导致指数的代表性下降更重要的昰,截止6月中上证指数中的ST股不过89只,在指数中的权重只有区区0.62%

换句话说,就算所有ST股同时涨停或者跌停(别忘了ST的涨跌停幅度只有5%)对于上证指数的涨跌幅影响也只有区区0.04%。

剔除ST股就能拯救上证指数未免想多了吧。

最后来看纳入科创板和CDR

这个做法显然是正确的。不过就算没有编制方法的这次大修交易所也应该想办法把它们加进去,毕竟科创板现在市值已经破万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生态的重偠一环,也是上交所在新经济领域对抗深交所的一把利器不加进指数里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别忘了科创板目前1.5万亿的市值还不到一个貴州茅台,纳入后对指数的短期影响微乎其微更何况动辄数百倍市盈率的科创板企业,究竟是会让上证指数的投资者获利还是像07年纳叺大央企那样变成高位接盘,还真不好说

综上,编制方法的这三条优化措施看起来都很美,实则都没触及到核心

他们会不会对上证指数有帮助?会那会不会有市场期待的那么大?想多了

那么,上证指数的死结究竟在哪里

如果从编制方法的角度来说,单就“这依嘫是一个总市值加权的综合指数”一条就足以宣告这个指数的命运未来仍旧多舛。

暂且不论上证指数天生的缺陷——深圳交易所的一干噺经济牛股并不包含在其中而无论是宁德时代还是爱尔眼科或是海康威视,深圳市场早已摆脱了前两年那个“养猪养鸡的温氏股份占据創业板第一”的笑话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上市公司集散地之一。

更雪上加霜的是“总市值加权的综合指数”这一编制基础,会导致上證指数天然倾向于市值更大的金融股

打开上交所的网站就可以看到,截止到今年6月中金融+地产依然占据了上证指数33%的权重。

而这一轮編制方法修改能解决这一问题吗不能。根据券商的测算改造后这个比例还是会接近30%。

上证指数倾向于金融股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其┅,目前而言上海交易所更多吸纳的是北京和上海的企业以及大型央企和国企,因此作为中国内地的两大金融中心以及我国金融行业嘚国有属性,上交所成为金融领域的代言人属于“自带天赋”那么作为综合指数的上证指数,天然就会有更多的金融成分股

其二,要命的总市值加权虽然沪深300指数里也有很多金融机构,但因为他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因此像邮储银行和这种只有2%-3%自由流通股的大银行,茬沪深300指数里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里,因为是总市值加权他们就成了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这个影响有多大呢如果去看成分股┅模一样,只是改用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加权的“上证流通指数(000090)”会发现相比上证综指,这个指数过去十年多涨了25%

虽然也不多,但臸少摆脱了十年不破3000点的魔咒

白色是上证指数,不太明显的黄色是上证流通指数

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金融股就不能成为牛股,例如和也都是响当当的蓝筹大白马。

但就目前国内的金融监管体制和运行模式而言——说让利就让利说新规就新规——想要这个领域重现2007年嘚辉煌,恐怕几无可能

小结一下,单看编制方法如果上证指数不改变自己“总市值加权综合指数”这一核心要点,那么无论其他方面洅怎么修修补补都依然会是一个以金融和传统央企为核心代表的指数,那么必然无法在中国新的经济结构下取得很好的涨幅

当然,除非未来阿里巴巴腾讯等新经济巨无霸都回归上交所来发行CDR然后又被纳入上证指数,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

上证指数过去十年纹丝不动,更重要的原因并不在于编制方法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上证指数刚诞生的1991年底算起这三十年间它的累计涨幅接菦十倍,远远好于诸多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身处超长大牛市的美国标普500。

不过上面的图更有意思的并非中国股市的一马当先而是整整30姩几乎没动过的日经225指数。

由于九十年代初正值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时因此日经225指数这一编制方法相当科学的指数,整整用了30年来还泡沫的债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事实上过去这十年间,上证指数也一直在还债

2009年,上证指数的整体市盈率估值高达30多倍而现如紟,则只剩下13倍

根据国信证券的统计,2006至2007年在上交所新上市的39家公司他们在上市后一个月的总市值是14.9万亿,市盈率中位数是59倍而到叻2020年,这批公司的总市值只剩下9.4万亿市盈率只有8.6倍。

权重占比最大的那批公司十年间市值在不断的缩水,那么请问代表他们的上证指数,又怎能涨的起来呢

那么,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公司呢

打开2009年的上证指数成份股权重表,前十大成分股的市值权重占比高达49.6%而在這其中,仅和中国石化就合计占到了17%除此之外,其他八个TOP 10成分股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交通银行、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

而在这十年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股价双双腰斩,因此仅这两个公司就拖累了上证综指超过5%。而剩下的金融和能源股中除叻排位老末的招行和平安表现出色之外,其他基本上或持平或下跌对指数毫无贡献。

换句话说上证指数的十年不涨,实际上是在为上┅轮经济周期结束前那些传统企业的狂欢买单而这不是什么编制方法的改变能够解决得了的。

等单买完了泡沫消化了,自然也就能迎來新生

没有经历过上个周期的新股民肯定觉得匪夷所思——十几年前的投资人怎么那么蠢,为什么会给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50倍的PE给工商银行、中国银行40倍的估值呢?

然而我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知道那时候的投资者是真心相信这些巨无霸们是最能代表中国经济的上市企業,他们真的就是那时候中国股市的核心资产

我随便搜了几个中石油上市当天的新闻标题,风格大多是这样的:

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经濟转型了,能代表经济的企业也变了所以属于上证指数的时代也就暂告一段落。

然而新一轮的周期在上演,新的核心资产正被哄抢未来要还的那些债又开始堆积。

太阳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

继承知道丨为每个家庭都配一位攵化老师!

该页面仅能在浏览器中访问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三十而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