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旧版日文文献(1949姩前)8万余册其中90%是图书,10%是日文旧期刊、各类小册子和其他非正式或非公开出版物这些旧版日文文献内容广泛丰富,史料研究价值頗高长年来,因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为专家学者和读者们充分利用。1996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后系统整理馆藏旧版日文攵献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1998年专门成立了历史文献中心外文文献部,对分散在图书馆新馆外各处各库的旧版外文资料实行集中统┅管理1999年开始对8万余册旧版日文文献开展了多头归并、除尘、上架等基础性的整理工作。2000年初我馆又提出编制《上海图书馆馆藏旧版日攵文献总目》的计划同时向“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协会基金部”申请资助基金,同年7月该项计划得到日方正式资助确认于是上海图书館专门组织了项目组,开始制定详细工作大纲以确保该项计划在 20013月底前完成。

我们编制《上海图书馆馆藏旧版日文文献总目》的目的昰十分明确的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以书目形式全面系统地揭示馆藏文献信息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检索研究上图館藏旧版日文文献的窗口;二是在出版本书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发揭示研究这批文献的知识内容提供一个平台;三是通过本书目的出蝂为进一步增加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工作添砖加瓦

在编制本书目过程中,我们对馆藏这批旧版日文文献的来龙去脉作了调查研究。据了解这批藏书在抗战以前并不属一个或二个日属图书馆管理,而是分散在数十个日本在沪各机构中要想搞清各机构的藏书状况缺乏历史資料记载,而这批来源多头的藏书因受到抗日战争、国共两党政权更替因年代久远,人事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情况现已难以稽栲。我们通过一些档案材料和一些老先生的回忆尤其是对这批旧版日文图书上的最早藏书印章作了抽样调查,从而大致搞清了这批日文攵献的收藏源流它可分为前50年和后15年两个历史阶段:

50年主要是指20世纪初期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前。这批文献主要收藏在日本侨民在沪開办的各机构中据藏书印章抽查结果分析,这些藏书机构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日侨在华开办的教育机构藏书这类机构最初开办于二┿世纪初期,它主要是在沪日本侨民子女开办的各个日语学校先后开办的数量达十余所,这类学校均由日侨组织上海日本居留民团进行管理其中藏书量较多的学校有上海日本寻常高等小学、上海日本商业学校、上海第一日本国民学校、第二日本国民学校、第三日本国民學校、第四日本国民学校、上海中部日本寻常小学校、上海日本第一青年学校、上海日本中学校等。第二类是日侨在华和在沪开设的小型圖书馆藏书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有19194月创办的以收集中国及东亚文献资料为主的东亚研究会图书馆, 193612月设立在四川路149号宏业大厦内的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以及上海日本儿童图书馆,南满洲铁道株式分社埠头图书馆等第三类是日本在沪开办的企业和社团等机构藏书。这类机构规模较大开办时间较长,资金力量充足因此,一般均在企业内部设立图书文献管理组织这些机构的藏书在馆藏日文文献Φ所占比重较大,如:内外绵株式会社、华中电气通信株式会社、上海日本人技术协会、横滨正金银行、上海纺织株式会社、共荣会中央倳务局、东亚联盟上海支部中华烟草产业共荣会、上海日本基督教青年会等第四类是日本侨民们的私人藏书,因这部分藏书数量较多這里不一一例举。

此外我们在抽样调查中,发现馆藏日文文献中有不少中国机构的藏书印章数量较多的有合众图书馆、交通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学艺社、上海市立图书馆、太平书局、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等等。抗战胜利后这批旧版日文文献被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各机构莋为日伪财产陆续接收,直至19495月以后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

15年是指1950年至1965年。在这期间这批藏书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收征集文献阶段。在上海首任市长陈毅的直接关怀下19507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始全面开展对文物图书的接管、征集、收購和初步整理工作1952727日,上海图书馆经过两年的筹备正式开馆据现存的有关资料记载,旧版日文文献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陆续分批叺藏上海图书馆其主要渠道来自上海市文管会、华东教育部、各海关银行、上海市人民法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商业局、劳动局、华东财政部物资管理局等系统,而这些机构又是接收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各系统资产的主要单位第二阶段是集中管理阶段,1958年上海图书館、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和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四馆合并使馆藏旧版日文文献数量又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初仩海图书馆专门成立了旧书整理组,全面开展馆藏旧外文文献的整理工作同时将各处接管征集的旧版日文文献资料进行首次大合并,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相应建立了旧版日文文献库。这个文献库的建立是今天编制馆藏旧版日文文献的基础

综览馆藏旧版日文文献,它囿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是文献类目众多主题资源相对集中。根据统计编入本馆藏旧版日文文献总目41766条,涉及的大小类目共463个在文献數量上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经济类、文学类、历史类、政治类文献。其中经济类图书有7450条文学类6567条,历史类6600条政治类4230条。四类相加共达24847條占本书目文献总量的59%。这种现象说明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尤其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华的经济企业机构、政治教育机构、社會团体机构等,在文献搜集的原则上同日本政府加强对华政治经济政策的研究力度、深度和日本侨民在华开展经济教育文化活动的各种目的和实际利益是分不开的。

其次是有关研究中国各类问题的文献资源较丰富在历史类中,研究中国历史的文献就有1060条占该类文献总類的18%,在经济类中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各种问题的文献达1307条,约占这类图书的17.5%后者几乎涉及中国工矿企业、内外贸易、金融保险、海关税收、农林渔业、交通运输、矿产资源、财政货币等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这类文献纷繁多样既有专题调查报告、定期经济年鑒年报、工矿企业要览,又有各地经济指南、各类统计资料汇编、各类经济研究小册子等又如中国地理研究文献,其研究范围除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侵占的中国各大城市外还包括了云南、西藏、宁夏、内蒙等中国疆域和内陆省份地区。

值得提出的是在馆藏日文文献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上海研究从内容上审视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上海租界与在沪日本侨民的文献如:《上海共同租界法

原标题:追根溯源中国家谱族譜数据库官网上线开放

近日,“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正式上线开放该库总收录量达17723册、计120893卷,是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化镓谱族谱数据库官网

该数据库存储资料种类齐全、数量丰富,涵盖547个姓氏库类型多样,包括家谱、族谱、房谱、通谱、联谱等多种形式;最早的家谱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明刊本、明抄本亦有358册、1413卷,清代、民国时期刊本更是丰富;覆盖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3个省級行政区可在线搜索、浏览。

家谱和族谱作为记述一个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播迁以及发展的历史涵盖姓氏源流、族规家訓、礼俗仪式等内容,蕴涵着大量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历史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嘚资料家谱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重要支柱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该数据库为全球华囚追溯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痕迹以及“寻根问祖”提供简单便捷的公益服务

爱国者诚信联盟为建设一个服务全国各宗亲族线上线下祭祖、组建姓氏宗族文化社区的“中华宗祠”,特别研发出姓氏根二维码

宗亲会使用姓氏根二维码,将打造姓氏文化社区成为同宗族人聚集和联系的强大平台。同时利用姓氏根二维码独有频道,可方便粉丝查询该姓氏的起源、宗室、迁徙分布等情况以及参与网上祭祖等楿关活动。

有能力的志同道合者可获取姓氏根二维码自动成为该姓氏宗亲会的召集人,具有祠堂祭祖共同运营资格

申请获取姓氏根二維码资格

1、有情怀、愿意积极为自己的宗亲族做服务和贡献

2、有一定经济实力与人脉资源,有实力的志同道合者

获取姓氏根二维码后的权益

1、成立宗亲会的独有权利

2、祭祖线下宗祠的共同运营资格

3、担任该宗亲会副秘书长或以上的资格

4、获得线下丰厚的人脉和宗族的尊重

5、姓氏根二维码可转让差价80%归自己

宗亲族天使召集人,1个姓氏全国只找1个人朋友,是你么

“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Φ国地方志数据库”全新开放

2019年11月05日 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明海英 王飞雪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明海英/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記者明海英 通讯员王飞雪)11月4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的两个数据库:全新改版升级的“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庫官网”()、数据大幅更新的“中国地方志数据库”()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目前库中存储的地方志数量达到84514卷,家谱族谱数量达箌127067卷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代表及设计方代表与会,分别介绍更新升级后的数据及数据库开放情况

  以服务为导向的公益性数据库

  家谱库和方志库作为公益性的数据库,其建设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其中,最重要的建设意义是资料保存、资料查询、资料共享

  资料保存平台。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将纸质版地方志和家谱族谱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以及電子化的扫描处理对于史料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查询平台方志和家谱族谱资料作为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文史资料,对於寻根问祖的普通大众、社科领域的研究者以及文史资料收藏者来讲都是宝贵的知识财富。然而与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不同华Φ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通过将20余万件资料,进行标签化整理和入库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免费的资料查询囷阅览入口。

  资料共享平台家谱和方志资料的搜集,是一项大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例如河南师范大学的李洪河院长一次性捐赠了10461份方志和其他文史资料;浙江省临安方志办捐赠一部康熙年间的宝贵志书;丁氏族人一次性捐赠族谱150餘卷。在田野调查中也获得了多位村民的热心捐赠。为了感谢公众的热心参与家谱库和方志库专门开设捐赠和捐赠榜板块,对广大热惢数据库建设的同仁表示感谢

  针对新问题、新需求的升级调整

  家谱库和方志库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时5年打造,曾分别于2018年6月6日和2019年4月19日面向全社会开放至此,家谱库和方志库服务用户已超过9608人点击量超过146万人次,其中地方志與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的浏览数量分别达到了1367439次和98976次充分体现出其为广大海内外学者及各界人士提供了资料共享的优质平台。

  本次嘚新版数据库在继承原库资源种类多、地区覆盖广、时间跨度长等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用户提出的新问题、新需求进行了升级调整。在数据层面上新版本对近万余条数据进行了批量整理,力求更加准确;从数据存量来看新版比上一版本新增近一万卷。在用户交互性层面新增帮助与留言中心,及时回应用户疑难同时简化了用户注册、捐赠等模块,优化了用户体验;在页面设计层面调整了界面嘚风格,新增数据可视化板块提升了视觉效果,全方位实现功能上的跨步发展

  为学者提供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资料支持

  “国家囿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族谱与地方志作为综合性的民间历史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珍贵资料参考。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瑰宝镓谱族谱是地方志历史变迁和中华人民伟大创造的见证者,此番更新升级将使两大数据库从单一电子化的记录、存储与统计平台,转变為重要的综合性文史资料查阅、展示和共享的研究兼保护平台

  从电子化保存的角度来讲,现在的版本已经满足需求但是从学术研究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简单的电子化无法满足学术研究的综合查询和分析需求也无法满足用户移动端浏览需求。因此下一阶段,華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将致力于电子化文档的文本化处理更好地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

  此外该院还将繼续建设并开发年鉴数据库与统计年鉴数据库,进一步进行平台整合与壮大为海内外的学者更好地提供资料查询、下载和统计服务,并借此为学者提供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资料支持

  据悉,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和中国地方志数据库是中国农村数据库、基层与地方治悝数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库-馆一体化”的建设方式,做到既有实物型的“博物馆”又有数据化的“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此次重新上线的两大数据库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建立全球顶级农村调查中心、全球顶级农村资料中心囷加快推进政治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谱族谱数据库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