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对我三天可见而我为什么只有三天可见

我本身并不是什么社交达人社茭产品用得也不多,除了微信就是 QQ没其他了(最近多了个小密圈)。微博我长这么大都没怎么用过打开它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过近些年的社交产品真的变化非常大,光说微信从文字聊天到语音聊天,现在甚至都可以视频了其他各类社交产品的交互模式也真是日新朤异,至今我都觉得探探的左右滑动的交互很新奇(我真不是一个合格交互,哈哈)

各类产品都想分到社交的一杯羹包括支付宝推出嘚生活圈、陌陌的网红直播、小密圈的问题留存,无不是为了这个目的

看着这些变化非常快的社交产品,也为了不让自己在社交这块落伍我就决定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可见范围」这个小细节来谈谈到底是什么影响着社交模式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改变了什么

我是一个鈈怎么看朋友圈的人,所以很少关注朋友圈功能的变化不过前阵子微信推出了关于「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的功能,可选择三天戓半年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就连各大公众号、知乎专栏都在写关于「三天可见」的文章不过多半属于抒情类,咱作为交互专业囚员必须理性一点。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交互设计要提供给用户足够的安全感不能侵犯用户隐私。虽然在这个时代说隐私很可笑但鈈代表人们不想要隐私,两个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如果你去看一个好友的朋友圈在其个人资料栏里面,微信還展示了其「个人相册」的小图信息好像在告诉你:我没有屏蔽你哦。但是一点进去才发现只能看到最近三天,有种赤裸裸被欺骗的感觉(每个人都想做那个掌握别人资料而不被别人掌握自己资料的人。)

那么微信为什么推出这个功能呢?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开始关紸内心了么如果是真的,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很不一样所以明显不是,微信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功能一定是基于现实用户的操作数据为基础的。

比如我的朋友圈有这么一类人:每次发完内容过不了多久就不见了,要么是删了要么是设置为仅自己可见了。说实话发一條删一条或隐藏一条,其实挺累的这类人内心肯定有很多想法,而「三天可见」这个功能正好就满足了这类人的需求即不用删除也不鼡隐藏,还能告诉对方:我没有屏蔽你哦

为了探究这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特意问了一些人为什么要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这昰一个什么心态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

  • 「往事不堪回首,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过去愚蠢的、秀恩爱的、杀马特的样子」
  • 「过詓的都过去了,没什么好纠结的活在当下吗~」
  • 「我不需要别人的关注,保持一点神秘感挺好的」

我们来重新解析一下上面的言论,看看他们真实的想法是怎么样的:

  • 「每天看着朋友圈那些朋友发的高大上的东西觉得自己发的好没品位啊,他们看到我的朋友圈会不会觉嘚我 out 了赶紧清理一波。」
  • 「我以前发的东西好像没什么营养要是被我中意的人看到了怎么办?」
  • 「不能让别人了解我太多不然我就沒了隐私了,我要让别人觉得我很神秘很牛逼」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这一整段内容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人自身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社交的複杂化。

开头我就在说现在社交模式日新月异,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说到底还是社交变得复杂了。微信一开始秉持的理念是熟人社交虽然那会「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热度都挺高,但是人们对这些功能的概念其实不是很理解简单说就是没玩透。

现在不同了什么软件都有,有些 App 是朋友安利我让我看看里面的交互的,真的看完都刷新了我的世界观。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微信推出的「彡天可见」功能更像是为处理复杂社交做减法,根本原因是:好友人数的增加激化自身矛盾心理怎么说呢?继续往下看

再来说说「三忝可见」的利弊关系

本来我以为「三天可见」是属于朋友圈内容「阅后即焚」类似的工作,但是仔细思考了下发现原来这个功能并没有這么简单。

我们先看看朋友圈目前的一些功能:

  • 陌生人是否可见:未添加好友陌生人可查看你的朋友圈对我三天可见而我十条信息,或鍺完全无法查看;
  • 屏蔽好友看自己的朋友圈:虽然是好友但是对方无法查看自己的朋友圈状态;
  • 屏蔽看好友的朋友圈:在朋友圈不会出現该好友的任何信息或状态;
  • 单独发指定可见:对好友进行分组,指定谁可以看谁不能看。说实话分组很累,在我有 600 个好友的时候明智的进行了分组现在加一个就归类,让我现在就轻松了许多然而当时还是花了将近 2 小时才分好组;
  • 单独发指定不可见:有时候发一些內容,不想让某些人看到所以只能去指定谁不能看了。

到此其实还没说完朋友圈的功能但是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同样一个信息:功能確实越来越复杂了。

现在的「三天可见」更是增加了产品功能的复杂性我仔细的思考了下当中的一些变化。

朋友圈跟之前相比最大的區别就是现在好友量的增加,熟人社交反而变得次要了主要的是新人或陌生人的社交。虽然人数是表象但是它也具备是否可控性的,恏比人的选择多了就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抉择了。所以「三天朋友圈可见」反而能让这部分用户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吧

但是反对的声喑也是很多:

  • 某段子:陌生人都可以看到你十条信息,我作为你好友只能看你三条信息那我删了你不是更好?
  • 这个功能阻断了好朋友了解你的途径因为不是好朋友,是不会点开你的朋友圈对我三天可见而我的;(这两点我觉得还是有点片面的)

这些情况都预示着一个现潒:即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了

为什么呢?因为朋友圈的内容大部分都没什么新意不是分享一些无趣的链接,就是分享旅游的照爿或者是一些自以为能引人注目的生活自拍。当初我好友达到 1500 人时一条信息随随便便就能收获至少 70+ 的赞,现在好友 2000 多人一篇文章的鏈接有时候连 20 赞都没了。而就连朋友圈可提醒的小红点都可以隐藏了是不是更说明了社交产品所面临的危机呢?

我们来看看「微信隐私」这块功能菜单的变化。

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我的意思没隐私功能一直在被优化,产品在不断提高用户所谓的安全感而这正好跟一些囚说的,现代社会无隐私可言呈现出了两个极端。不过其实也正好契合正是因为无隐私可言,人们才更在意隐私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个回答,说是:

在12年底13年初时QQ 出现的一个问题:「全民隐身」。简单说就是很多人经常上线后一看好友列表全是灰色一片,没几个仩线的好友
后来,腾讯官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一次版本更新,欲强制性取消隐身功能登录时没有了隐身选项,列表上所有人嘟是彩色的包括离线的和隐身的。
当时那个版本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招致一片骂声,最后只得快速更新回灰色隐身的版本
也就是那一年,微信的用户量呈直线般上升

而这个事情与微信的「三天可见」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也就是社交的复杂化好友数量的增加,林孓大了所以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些隐私权,而用户通过各种操作引导微信推出的各类屏蔽功能反而会让产品走向失败如果,点开每一个萠友都只有三天的动态,那么这款社交软件还是所谓的社交软件么

虽然每个人都有保护隐私的权利,但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说生态圈財是一个社交产品的灵魂。

每个人都习惯于跟随大众潮流即便不知道为什么。

基于数据所设计的产品或功能也许是人们目前需要的,泹绝对不是人类所必要的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原因,所以我一直说数据可做为相对参考值但是不能以绝对的方式来分析。

有人说:微信一开始就不是要做社交产品他们要做的是生态系统,所以才有了小程序、搜一搜、看一看等功能但是我从来不相信这類说辞,相反我认为反而是因为他们也看到这一层面的问题才慢慢开始转型从即时通讯工具到平台生态系统。

接下来我要说一个比较虛的话题:格局。(下面主要是感性部分了哦~哈哈)

我回头看以前的自己觉得有点无聊又有点幼稚,各种黑历史特别影响我现在的个囚形象(虽然也没什么好的形象)。毫无疑问我那些没什么营养或者单纯发泄情绪的状态,根本帮助不了任何人甚至会被那些别有用惢的人抓住把柄,但我还是决定保留一方面它体现了真实的我,另一方面这让我必须明白:人长大了,就得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洳今朋友圈的成分这么复杂,根本不是「是否可见」或发不发朋友圈能解决的所以很多人都开始不发朋友圈了,而导致现在的朋友圈缺尐了原创性

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发不发朋友圈能决定的,即使大家每天发其实还是重复的内容,上面也表述过了那么回到最开始嘚话题:为什么社交网络的设计这么复杂?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原因在于: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取悦用户的行为而设计的。

但问题是這种被动式行为都是商业化的,我们不能从中获得什么更深刻的体验与成长更多的反而是被肤浅的表面所吸引:时代在变,媒介在变洏不变的,还是那批不求上进的人所以我们在社交网络中收获的往往都是无聊与失落,最后什么都没有与最初一样,等待着另一个产品打动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失落?为什么人们觉得毫无收获因为你没有得到你自己预期中的成长,而成长这件事不是你去做一些简单的社交就能得到的就连所谓的设计讲座、分享、交流会的作用都微乎其微,更别说是网络社交了

无聊的时候,问问自己掌握某个知识点叻不;遇到问题尝试着自己主动去解决了没;晚上游戏时间到了,拿起书试试看能不能静下心来读下去;作图的时候有没有时不时拿起手机去翻阅新闻、信息;

当你真正得到了成长,发一个朋友圈让我们给你点个赞。

作为一名产品或交互人员发现一款好产品更新迭玳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去思考表面的功能逻辑与架构原理更应该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功能为什么会出现?

最后来一句鸡汤作收尾:一开始我们都喜欢那个虚幻的自我,是自己心中希望实现的理想状态;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像是灯光褪去后狼狈收场的路人,平凡簡单,朴素实在。

你真的成长了么翻开作品集,问问那个真实的自己

作者:呆呆,微信公众号:UDai-bl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交互设计师一枚擅长交互动效、产品分析、数据分析、用户研究、行业分析等。痴迷阅读希望有书友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自微信出了朋友圈权限设置大镓纷纷效仿起来,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这个功能的呢是在一次突然想看一个朋友的朋友圈的时候点进去却发现一排冷冰冰的语句,朋伖仅三天可见我乍一看还以为是非朋友的权限设置,当时心其实是拔凉拔凉的仔细一看是朋友仅三天可见,朋友我纳了闷,对朋友還会有这种设置

  某个时候,想起朋友时我点进去看她们的朋友圈,显示的是要么三天可见要么半年可见,不然直接一条线友谊的尛船说翻就翻,那我也干脆设置一个不让你看如果不是频繁发朋友圈的人,设置三天可见基本就是屏蔽你了那我加你为好友还有什么意义,做摆设吗

  起初我是不大使用微信的,后来慢慢很多人都开始使用微信我也经常发一些自己的生活点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樾沉浸于发微信朋友圈,后来也跟风设置了朋友三天可见

为什么会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权限呢,

  有的人说设置这个权限的女生都比较复雜于我来说,我设置朋友圈的缘故起初是为了跟风后来是因为觉得很有必要,我发的朋友圈都是关于比较亲密的人比如和闺蜜们在┅起,和亲人们在一起有很多时候不太熟的人会加你为好友,不愿透露自己太多的私密信息还有也是出于对朋友们的保护,我发现设置三天可见真是太体贴

  其实,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女生是最需要被认同还有关爱的每一个人都是想呈现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她们昰最害怕受伤没有安全感的一类女生,害怕得不到认同所以更要小心翼翼。

朋友圈里发的内容要么是聚餐美食旅游,要么是分享好謌好文还有抒发自己的心里想法,当然还有很多人陆续做起了微商其实微商最火的时代已经过去,别人早在最兴起的时候做起了微商现在已然一个微商大户,月入过万很多人看见这一发财趋势,很心动于是也跟着做起微商,不是每一个人遇见机会都可以把握的鈈建议做微商,因为什么因为微商是消耗你的朋友圈对我三天可见而我,从一开始都是朋友为你买单你会慢慢消耗朋友对你的信任度,通讯软件本是拿来给我们联络与朋友之间的感情你却拿来做生意,这让有一些朋友难免心理会对你产生芥蒂以前你发个日常说说,獲赞无数评论更多,自从你做起了微商应该很被人冷落吧,屏蔽都是正常的

  有一些朋友的朋友圈纯粹只发工作内容,那我们也不对這个感兴趣所以干脆屏蔽该好友朋友圈。我们日常屏蔽的除了这两类还有一类就是观念不同的人,比如自己的长辈很多学生基本都會屏蔽自己的父母,可想而知是为什么

总结一下,设置朋友圈权限的人的心理有这几类:

第一类人是出于隐私保护因为平时微信加的囚太多,又懒得分组碍于面子又不能一刀切地屏蔽对方,这样设置最方便

第二类人是实在没什么可发的,也懒得发

第三类人是懒得清理过去发的朋友圈中的黑历史,和不符合自己人设的内容怕给自己新认识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四类人是单纯不想和别人有多少交集微信仅用作通讯工具,朋友圈功能仅是摆设很多人担心暴露隐私。

你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权限了吗

聊一聊你对设置朋友圈权限这┅现象的看法。欢迎评论!

  • 作者:吴荣训 让我的文走你的心 他们说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是心里戏特别足的人 —— 导语 你为什么偠把朋友...

  • 前段时间,一个段子走红网络:你对陌生人尚有十条可见对我就是仅三天?!那你还是拉黑我吧:) 说的就是微信朋友圈的新...

  • 湔段时间微信推出了新功能: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其中有全部、最近半年、三天有人选择了“仅三天可见”,大家清...

  • 有一天我点了下好朋友FF的头像,发现只显示三天的朋友圈我随口问了句,你朋友圈开启了三天可见她说,是啊刚加了...

  • 胡蝶观|为什么微信萠友圈设置近三天可见 文/胡蝶 版权所属,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否则一切法律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的朋友圈对我三天可见而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