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区别是?矛盾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 矛盾中度过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都解 决了哪些矛盾?以后将会面临哪些矛 盾?。人生处处有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 现状之间的矛盾。下列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 这样的事例和现象?。2分钟之内,以列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矛盾得观点与人生发展得动力(最新)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基础坚实的中高速增长(经济观察·专家谈7%) ——怎么看上半年经济增长7%&&&&&&&&&&
发布者:&|&
浏览(19454) 评论
&|&发布时间: 08:41:24&最后更新时间: 08:41:24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刘云山看望慰问北戴河暑期休假专家《 人民日报 》( 日 & 01 版)  新华社北戴河8月5日电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5日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并同大家座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专家人才致以亲切问候。  邀请专家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心专家人才的一项制度性安排。自200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邀请15批8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休假活动,今年有54人参加。  座谈会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欧阳平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王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新友、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汤亚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培勇先后发言。大家结合各自实际,介绍科研情况、交流工作体会,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青年人才等提出意见建议。  刘云山在听取专家代表发言后说,崇尚创新的民族充满希望,致力创新的社会生机勃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发挥好人才的作用。希望广大专家人才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跟科技进步大势,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要聚焦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聚焦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把握主攻方向、深化科研创新,更好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  刘云山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也需要文化创新的引领。只有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发挥好自然科学人才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才能形成创新的气象。要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保持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更好以文化力量激发创造活力。希望各方面专家人才弘扬追求真理、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重大科技攻关、培养青年才俊和立德治学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刘云山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党政负责同志要与专家人才交朋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当好“后勤部长”。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深入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使人才工程成为人才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要多宣传优秀专家人才的科研成果,展示他们的科技人生,点赞他们的科学精神,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爱才重才的社会风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参加看望并主持座谈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日 & 01 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从本质上说,任何教育都是为了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思想“闸门”不紧,行为做派就会“漏风”。反过来讲,思想上的返璞归真,党性上的固本培元,可以激发起行动上勘误纠错、踏实奋行的自觉。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持续走向深入。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强调思想引领,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中央强调,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动。这一方面说明,专题教育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教育的一次探索实践。另一方面也表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教育一刻都不能松,要不断在学习教育上下足功夫、花足力气,切实把严和实的要求树立起来、贯彻下去。  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关键是要把深化学习教育摆在首位,尤其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位、贯穿始终,认真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做真抓实干的模范。  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在今年4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专题教育方案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最近一段时间,在浙江、贵州、吉林等地视察以及多次重要会议、多个重要场合,总书记又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做到“五个深刻认识”。  深刻认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思想上高度重视,责任上强化落实,工作上扎实推进。深刻认识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本质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深刻认识运用正反典型深化专题教育的重要方法,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刻认识解决“不严不实”问题的重要任务,着重突出问题导向,贯彻从严要求,既巩固和扩大从严治党成果,又有效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深刻认识专题教育促进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实的根本目的,坚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在推动改革发展上有更大的担当,展现更大的作为。  人们常说,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不改初心、不忘初衷,时刻把握“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我们就能以作风之精进、工作之实绩,焕发党风政风新气象。国办印发《通知》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人民日报 》( 日 & 01 版)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切实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通知》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和要求,通过大力推广随机抽查,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监督,提高监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  《通知》提出了大力推广随机抽查监管的具体措施:一是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检查事项,要大力推广随机抽查,不断提高随机抽查在检查工作中的比重。要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是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要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通过摇号等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推广运用电子化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  三是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监管领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既要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对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  四是加强抽查结果运用。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推进随机抽查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探索开展联合抽查。  《通知》强调,随机抽查不仅要在市场监管领域推广,也要在各部门的检查工作中广泛运用。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在本部门、本领域推广随机抽查的任务安排和时间进度要求。要做好统筹协调,加强跟踪督促,务求推广随机抽查工作取得实效。猪价不会暴涨当前涨价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点本报记者 冯 华《 人民日报 》( 日 & 02 版)  猪肉一直在涨价!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下旬以来猪价持续上涨,截至7月第四周,全国480个集贸市场活猪价格每公斤17.05元,连续上涨18周;猪肉价格每公斤26.10元,连续上涨17周。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猪肉分别上涨25.1%、17.9%。  本轮猪价缘何上涨?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会继续走高吗?  生猪养殖已连续1年半亏损  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聂凤英表示,这轮猪价累计涨幅较大,是生猪产能持续调减后的结果。据农业部监测,全国4000个生猪养殖村6月份生猪存栏716.24万头,同比下降10.3%。生猪存栏已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22个月环比下降,均处于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此外,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对禁养区内养殖场进行拆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生猪产能调减力度。  “生猪产能持续调减,主要原因还是养殖环节较长时期亏损后市场的自发调节。”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朱增勇说。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国猪粮比价连续71周低于6∶1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今年3月第三周,猪粮比价降至最低点5.05∶1,生猪养殖接近重度亏损。农业部监测显示,2014年平均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亏损110元,按全国全年出栏7.35亿头生猪计算,养猪业共计亏损809亿元。  专家分析,这轮猪价上涨,是前期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养殖户严重亏损后的产能大幅度调整引起的,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是市场机制合理作用的结果。  据介绍,随着猪价上涨,猪粮比价于6月第三周达到6∶1之上,生猪养殖结束了近1年半的连续亏损局面,开始盈利。目前猪粮比价为6.93∶1,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可盈利250元左右,处于正常盈利区间。  后期生猪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张学彪分析,从供求形势看,未来几个月生猪产能仍然维持低位调整,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的到来,需求会有所增加。预计后期生猪供求大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猪价仍将处于周期性上涨通道。但随着生猪产能调整基本见底,后期如不发生重大疫情,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可以看几个关键数据,一是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连续4个月呈收缩态势;二是春夏仔猪补栏积极,仔猪价格从2月份第三周开始已连续上涨22周;三是淘汰母猪量明显下降。此外,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监测,7月第三周,市场日均上市量1771头,比上周增加4.34%,显示毛猪产能虽然明显下降,但并没有造成供应短缺。”张学彪说。  针对有人担心猪价是否会出现类似于2011年的暴涨行情,专家表示,本轮猪价上涨与2011年相比有明显不同,不会出现2011年的暴涨行情。2011年猪价上涨期间,生猪养殖始终处于盈利状态,而此轮猪价上涨是前期猪价大跌、长时间亏损后的恢复性上涨,生猪养殖刚刚扭亏为盈。此外,今年以来生猪疫情平稳,按近年来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生猪出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成本推动因素影响也较小。2011年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前,连续3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累计涨幅60%,而2012年以来玉米价格平稳略降。加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有利于提高良种繁育水平和生猪养殖效率。  应对猪价上涨,应密切关注但不宜轻易干预  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表示,近期猪价的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养殖户减亏增收,对玉米消费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养殖信心的逐步恢复也有利于后期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因此,对生猪市场运行,要密切关注但不宜轻易干预。  专家建议,各部门要加强信息监测,准确掌握能繁母猪存栏水平、生猪存栏结构、市场消费总量等关键信息变化情况,加强部门间会商,及时发布生猪产销信息,引导养殖户顺时出栏,稳定市场各方预期。同时继续发挥好保险、信贷等市场化工具,加快研究推进生猪产品期货上市,充分发挥市场自身调节功能,不宜轻易采取扭曲市场的直接干预措施。基础坚实的中高速增长(经济观察·专家谈7%)——怎么看上半年经济增长7%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张晓强《 人民日报 》( 日 & 02 版)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实际增长7%,实现了中高速增长。从增长速度看,这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从国际比较看,这一增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美国、日本、欧元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仅在0.8%—2.5%。从增长的绝对量看,约为4000亿美元,比2009年我国GDP增长9.2%时的增加量3940亿美元还大,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从内涵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力有所增强。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之后,国内外专家和多数媒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中国经济增长7%是质量更高的增长、是可持续的增长;中国实现中高速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和机构对中国经济数据提出质疑,认为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不符合预期;根据以往的经验,总供给和总需求难以支持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7%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与电力、运输等指标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通过对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上半年实现7%的中高速增长,既有供给面的有力支撑,也受到了需求方面的较强拉动,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经济增长7%与预期目标相符  一些专家和机构对中国经济数据提出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不符合此前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期。《华尔街日报》撰文认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保持7%的增长速度,超出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4位经济学家曾对中国二季度GDP增速的预测中值为6.8%。  预测从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经济临近拐点时,预测发生偏差的概率往往还会明显加大。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比比皆是。例如,哈佛大学教授曼昆(N.G.Mankiw)所编著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对美国经济专家和机构20世纪80年代的预测记录所做的分析,以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十年的预测记录表明,在经济的扩张期,预测的结果往往要低于实际的结果;在经济的收缩期,预测的结果往往要高于实际的结果。因此,不能因为实际结果与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期不符,就推断中国经济数据的质量不高。  一些专家和机构对二季度中国经济的预期与实际不相符,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在二季度临近转折点,而这些专家和机构事先对这种转折点的来临预测不够准确,具体表现就是没有预测到中国经济指标在6月份普遍出现好转。应该指出的是,国内外有些专家和机构通过对先行指标的分析,提前对于二季度中国经济临近转折点给出了判断。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在3月份的一篇分析报告中就曾经指出:“本轮景气波动的谷出现在2015年2月左右,从2015年二季度后我国月度经济景气或将呈现触底回升态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在4月份所做的一季度经济分析预测报告中也曾经指出,2015年二季度我国月度工业生产增速有可能呈现触底回升态势。  另外,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2015年1月份触底后,2—6月份连续回升,3—6月份连续处于50%的荣枯线之上,也对经济触底回升给出了信号。  二、中高速经济增长得到了服务业的较强带动  由于目前中国的季度国民经济核算主要采用生产法,而中国生产领域的高频数据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因此,专家和机构对中国经济走势做出分析判断,主要依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对GDP进行预测。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在3、4月份确实比较低,这是导致不少专家和机构对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测偏低的重要原因。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实现7%的增长速度,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加快增长。在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情况下,二季度服务业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增速均加快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经济近几年连续保持服务业增长快于工业和农业的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49.5%,比第二产业高出5.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  在服务业各领域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幅度高达17.4%。这与上半年资本市场发行和交易量大幅度增长是分不开的。上半年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成交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倍,股票成交额增长了5.4倍,资本市场印花税增长了5.4倍,境内股票(包括定向增发)、债券筹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倍。分季度来看,二季度同比增幅要明显高于一季度,这是二季度服务业增速较一季度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  上半年我国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今年1—6月,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0.24亿人次,同比增长9.9%;旅游收入1.65万亿元,增长14.5%。快递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33.2%,快递包裹量同比增长达43.3%,均创历史新高。服务业的加速增长,弥补了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影响,发挥了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中高速经济增长受到了总需求的较强拉动  有的专家和机构认为,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放缓了,经济增长也应该有所下降才比较合理。我们认为,上述这些分析对影响总需求的因素考察得不够全面,上半年社会总需求的扩张对经济增长7%给予了较强的支持。  一是从消费需求来看,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轻微下降,但考虑到零售价格涨幅也有所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速大体保持平稳。其次,服务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势头。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对应于商品消费的一部分,服务消费也是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在居民和政府的消费支出结构,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至少占20%。根据前述资料,上半年我国旅游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势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0620.2亿元,同比增长23.2%,说明通讯服务等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意味着二季度我国总消费增长没有减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  二是从投资需求来看,二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确实有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所下降。但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强的若干领域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有的保持高位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1%,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投资同比增长20.9%,达2万亿元;这些领域因所需产品的生产链条较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强。  另外,根据上半年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我国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和存货都在3月底降低到年内最低水平,从4月份开始到6月底,产成品和存货都呈现逐步增加的态势,而且二者的同比增长率也呈现小幅提高的走势,这意味着二季度我国工业企业进入到了补库存的阶段,库存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投资减速的影响。  三是从外需来看,尽管我国出口增速确实在下降,但由于受国内需求不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口的下降幅度更大,使得我国的贸易顺差在二季度明显扩大,较上年大幅度增长。2015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612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6391亿元增长了1.5倍之多,这也意味着二季度净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扩大。  四、中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有的专家和机构认为,今年上半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幅度不大,但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增速明显回落,用电量、货运量的低速增长难以支撑7%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更有专家和机构认为,这说明经济增速可能有一定水分。  直观看,2014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4%,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3%,货运量增长7.5%;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0%,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货运量增长4.2%;GDP增速与后面两者增速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  对此,我们认为,观察不同种类经济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根据经验关系,还要考虑到新情况,特别是要注意结构变化对不同种类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影响。  从全社会用电量来看,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较低,与GDP增长率的差距拉大,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关。因为在我国的电力消费结构中,工业生产所消耗的电量,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70%以上(2014年占72.3%),工业部门生产每单位增加值所消耗的电量,要比服务业高得多。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增速降低,而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本身会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放缓。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201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0%,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仅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比用电量增速的下降幅度也要小得多。因此,工业电力消耗增速明显下降的原因,还需从工业生产结构变化中去寻找。在我国工业的41个细分行业中,电力消耗主要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八大高耗能行业。2012年,这八个行业的用电量,占全部工业用电量的71.4%。2013年,这八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的39.5%。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用电量的变化对全部工业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工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生铁产量同比下降1.3%,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3%。化工行业中,烧碱产量同比下降1.9%,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水泥产量同比下降5.3%,平板玻璃产量同比下降4.2%。煤炭行业中,上半年煤炭产量约17.9亿吨,同比下降约5.8%;焦炭产量同比下降3.4%。可以看出,除了有色金属行业的产品产量增速较上年有所加快之外,几个耗电强度较高的行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同比要么下降,要么同比增速明显下降,这是导致今年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出现轻微下降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我国一些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强度低的产业,2015年上半年增速明显提高。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生产集成电路509亿块,同比增长9.2%,产业销售额为1591.6亿元,同比增长18.9%;光电子器件产量达2450亿只,同比增长27.5%。这说明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的影响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引导下,我国工业生产结构正在朝着降低能源消耗、提质增效的方向进行调整。  从货运量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在进行调整,主要产品产量下降,对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统计数据,在我国货物运输中,煤炭、钢铁、金属矿石等产品的运输量比重大,2013年曾占国家铁路货物运输总量32.2亿吨的74.5%。但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10.2亿吨,同比减少1.27亿吨,下降11.1%;主要港口发运煤炭3.3亿吨,同比下降3.2%。上半年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63490万吨,同比下降10.7%;铁矿砂进口45291万吨,同比下降0.9%。这些因素是导致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但这些因素对经济整体增速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体来看,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确实有一些不太符合过去的经验,但这些变化更多是由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的,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不意味着经济数据之间的不协调。我们应继续跟踪经济运行的变化,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重视并及时发现、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要加深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并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势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什么洞察“局”与“势”(人民论坛)徐文秀《 人民日报 》( 日 & 04 版)  最近,有位老同志在回顾自己的从政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要走对路而且坚定地走下去,经常注意分析和把握好我们所面临的局势很重要。做到心有大局、胸有大势,才会气定神闲,才不会走偏方向。这话意味深长。  抗日战争爆发10个月,当时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毛泽东同志写就《论持久战》,一下子廓清迷雾,令中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躁进中保持了冷静。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看清大局大势,根本在于“背靠马列”,重要的是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把握形势、分析和研究问题。“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经常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动态发展而不是静止僵化地、历史客观而不是一时一事地、大坐标大格局而不是一隅一己地看待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天,老百姓的利益是地;中央的要求是天,基层的需求是地。要看清大局大势,关键在于“顶天立地”,顶这片天、立这块地,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现实中,一些人不紧跟党的方针政策新精神新要求新思路,于中央的新任务新部署不敏感;还有一些人习惯“宅”在机关大院里发号施令、闭门造车,很多想法、说法和办法常常与实际脱节或“打架”。这样在工作中就容易跑偏,分不清主次。惟有“顶天立地”,才能遇忙乱而有定力,临大事而有静气,咬定青山不放松。  看清大局大势,迫切要求做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自己的经验时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人都有困惑疑惑,特别是在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杂音、噪音频现的舆论场,经常会有许多看不清、弄不明、想不通的地方,当我们被眼前的“雾霾”遮蔽了双眼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实际中去“摸活鱼”,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清新的生活中去“深呼吸”,到广阔天地中去“找答案”。互联网时代,即便“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但电脑代替不了人脑,冰冷的屏幕替代不了生动的面目,再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无法取代人与人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互动。到基层一线去潜心调查研究,就能不为杂音噪音所扰,把握主流、抓住主要。  眼下,“短平快”的社会运行节奏,碎片化、杂乱化的信息流,常常让人眼花缭乱,甚至真伪难辨、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势下,要看清大局大势,还在于踱好“方步”,静下来学习、慢下来思考。现在不少人似乎都在急匆匆地赶路,走着快步、碎步,有时甚至迈着“猫步”、乱步,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陈云同志说,党内得有一批人是踱方步的。静心学习、用心思考,远离喧嚣,守住内心那份宁静,见微知著、落叶知秋,处一隅而谋大局、偏一方而谋大势,方能分析和把握好局势。  “识时务者为俊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说的都是及时分析、判断和把握局势之极端重要。善于洞察“局”与“势”,我们就能清醒而执着地干好自己的事。严催办 促整改(督查进行时)——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综述之四本报记者 赵展慧《 人民日报 》( 日 & 04 版)  在国务院部署开展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二次大督查中,督查和审计不仅发现地方和部门工作中有很多新亮点、好经验,同时也查找出一些问题。  哪些问题亟须解决?哪些任务迫在眉睫?经过深入调查,督查组梳理出106项需要催办的事项,有的关乎增长,有的涉及改革,有的攸关民生。  “加快进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近日,按照统一部署,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发出催办通知,督促有关方面明确专人负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做好工作,确保催办事项尽快落实到位。  “唤醒”趴在账上的资金,严查违规问题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今年国务院工作的高频词。“唤醒”趴在账上的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解决“一方面项目资金不足,一方面钱花不出去”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是106项催办事项中重要的一类。  据财政部介绍,按照相关规定,中央财政应收回119个中央部门和单位财政存量资金131亿元,地方各级政府应收回同级各部门和单位财政存量资金2438亿元。然而,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未按要求交回财政存量资金,直接影响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效果。催办事项涉及财政沉淀资金收回问题,要求及时安排使用。  大量财政资金沉淀的症结何在?督查中发现,部门申报预算不合理,资金与需求不匹配是导致财政资金沉淀的重要原因。有的部门未将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影响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有的地方预算执行不到位,导致资金沉淀长达一年未支出;有的专项资金下达不及时,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个别地方还存在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为此,整合专项资金、严查违规问题都在催办事项之列。  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去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推出了七大投资工程包等重点领域投资项目,把重大工程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抓手,一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但是,也有个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截至2015年6月,一些地方存在进展缓慢的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水利、公路、环境治理等方面。有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不够充分,导致施工进度受阻;有的重大项目审批涉及不同部门,前期工作时间长,影响工程建设。这类工程进展缓慢的问题都已列入催办事项,要求及时推进。  此外,催办通知还要求各地清理一系列违规收费事项及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村镇建设助理员、反假货币上岗资格、室内装饰项目经理认证、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估价员等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都在清理之列。  衣食住行无小事,让百姓有改革获得感  各项稳增长、促改革的措施如何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优惠?督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惠民生措施还未落实到位,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打了折扣。  “住”的改善是重头戏。督查发现,个别地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未及时开工,有的是因为银行贷款资金到位不及时,有的是因为筹集的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催办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抓紧推进、抓紧整改。  督查发现,有的省市对住房公积金提取要求还没有简化到位,部分地区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仍较复杂,实际贷款额度难以满足职工购房需求。催办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各地落实放宽住房公积金使用相关政策的督促和检查。  让老百姓“行”得便利也是督查催办的重点事项。催办通知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为乘客提供“正点航班”。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要提高资金到位率,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完成2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让老百姓不仅行得便利,还要行得满意。近年来,旅游消费大幅增长,但是有关地区旅游联合执法还未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模式,有些地方还没有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渠道和投诉电话。催办通知督促有关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冬奥效应”如何最大释放(连线评论员)姜 赟 本报评论部编辑&安人和 河北日报评论员&毛颖颖 北京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日 & 05 版)  开栏的话  治国理政、时事热点、世道人心……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论。转型时代、复杂中国,更需要多一点拨开表面的深层思考、多一点“另一面”的观察维度。  从今天起,本报评论部与全国党报评论员联袂,共同推出“连线评论员”栏目,围绕一些大家关注的话题,力争在交流中打开视野、理性思考,在探讨中厘清认识、达成共识。    站位有多高,冬奥效应才有多大  姜赟: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张家口,中国进入“筹办进行式”“冬奥倒计时”,冬奥效应成为热议话题。也有人说,冬奥效应就是“白色经济”,就是举办地受益,与己无关。在两位看来,怎么认识冬奥效应?  安人和:“效应”的大小,体现在影响的广度——也就是影响的行业和地域的范围,以及影响的深度——也就是对各行业、地域影响的程度。广度与深度,最终又取决于态度。对一个行业或地区来说,如果认为冬奥和自己没关系,那么冬奥效应在它那里就难以充分显现;如果只从体育角度看待冬奥,那么得到的就只能是“冰雪运动热”。你看待冬奥的站位有多高,冬奥对你的影响才能有多深。  比如“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这个对外的承诺,也是对内的要求。所以不单是对承办赛事的延庆、崇礼,也不仅是对北京、河北,只有更多地方参与进来,承诺才可能兑现。有全民健身的普及、“白色经济”的起飞、民生福祉的提升、治理理念的升华……冬奥效应才能辐射得更广更深。  毛颖颖:早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北京”之前,“白色经济”已经站在风口。申办期间,各路资本纷纷抢滩冰雪产业,从装备升级到场馆建设都在提速,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我不担心“热情不够”,相信未来7年“等待冬奥会的日子”,“白色经济”的聚光灯效应将更加显著。  当然,这次冰雪盛会,被普遍视为加快城市和区域“绿色发展”的重大契机。今天,京津冀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型,皆可看作“冬奥效应”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通过冬奥这一“催化剂”,全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与生态更加相容相生,提供更好公共产品,比如让“冬奥蓝”到来并长驻,这些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也是“冬奥承诺”含金量最高的部分。  安人和:“为河北提升发展层次、扩大对外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这是河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判断。站在“提升发展层次”的高度,河北才能抓住用好冬奥这一机遇,让冬奥效应在河北最大程度显现。  要“并肩作战”,更要“有机融合”  姜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目前也正积极推进。当办奥“双城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叠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安人和: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盘关于国家治理的大棋,那么,举办2022年冬奥会就是又一关键的“落子”。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高度来看“办奥”,可以发现,两地携手正可以成为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范例。相信其中的经验包括一些具体做法、措施适用于协同发展的多个领域。或者说,只有更多领域借鉴、应用了这些经验和做法,冬奥效应才能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得到最大程度体现。  毛颖颖:申奥成功,本身就是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1+1&2”的结果。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不管是从圆满办好赛会,还是加速一体化发展,大事难事都需要大家抱成团一起办。令人记忆犹新的“APEC蓝”,曾经有力证明了碧空如洗的可能,“天帮忙”之外,主要还靠周边地区共同努力。筹备和举办冬奥盛会,需要将宝贵的共治思维和联动机制发扬起来、坚持下去,形成大范围区域协作、共赢发展。反过来,方方面面群策群力的并肩作战,又将进一步激活大家对有机融合的思考,助推常态化协作机制加速磨合成熟。  “做好自己”,要有发展控制力  姜赟:申办成功后,许多项目、资本包括人才,都在忙着抢滩。对于北京和张家口来讲,冬奥会有相同的意义,也有不同的影响。想必两位评论员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思考点。能和读者分享一下吗?  毛颖颖: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这本身就创造了历史。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治理者与民众来说,既刷新着大家对城市定位的认知,也有如何当好东道主的考验。这次申办,我有一个很大感受:从政府到民众,姿态十分平实、务实,目标与投入不是单纯为了拿下举办权,而是要与常态下的社会发展规划对接,服务于国计民生,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强调“做好自己”,是一个走向复兴的大国愈加自信的缩影。  北京面临的压力其实不小。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已经走过了“蹿高拔节”的时期,进入“间苗修枝”的阶段。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面对“大城市病”的各种“急症”“慢症”“并发症”,生态改善和城市治理任务艰巨而棘手。筹备和举办冬奥盛会,将进一步倒逼着北京有“舍”有“得”,站在更高视野来完成“破”与“立”的转换。进一步继承发扬奥运精神和遗产,更蕴含深刻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意味。  安人和: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讲到张家口迈入“冬奥时代”,崇礼县县长强调:“一定要冷静下来,一定要掌握好发展的控制力。”这让我想起一句关于体育比赛的名言——“缓慢而有恒赢得竞赛。”申办—获得举办权—筹备—正式举办,这个过程其实很漫长,尤其需要提倡这种冷静和控制力。  姜赟:这对治理者来说,意味着极大考验。  安人和:的确如此。未来7年,面对不断释放的冬奥效应,必须有尊重规律的清醒,又有久久为功的韧劲。比如,冬奥申办成功,延庆、崇礼特别是崇礼聚集了前所未有的高人气,面对各种热涌而来的项目、资金,如果来者不拒,不符合当地实际和需要,就可能“暴食暴饮、消化不良”,结果反而不利于当地发展。  再如,举办冬奥需要加强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有一个“科学定量”问题,如何既满足赛事需要,又避免浪费、节俭办会?申奥成功了,老百姓对基础设施各方面的期待值也高了,恨不得一夜之间天翻地覆,而一些领导干部也有“七年工作一两年干完”的冲动。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尊重办事规律,尊重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  姜赟:当北京和张家口获得了冬奥举办权后,我们也担心,如果不能把此时的“轰动效应”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效应”,势必会消解申奥、办奥的重要价值。从两位的思考以及传递的两地信息中,不难感受到一种富于激情又饱含理性的态度,这使我们有理由期待并看好“冬奥效应”。在线教育热的“冷”思考(教育视界)本报记者 赵婀娜《 人民日报 》( 日 & 18 版)  从以下几个时间节点,能看到慕课在我国发展的轨迹和速度:  2012年初,人们还在为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的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拥有了100万学生而惊叹不已;  2013年,慕课“三巨头”,Coursera、edX、udacity中的前两个便已高调进入中国。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加盟;  2014年,清华大学把推进在线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推出“学堂在线”,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同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包括阿里巴巴、慧科教育、正保教育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引领了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的新格局,成为除政府、高校之外推动在线教育的又一重要主体。  如果说,几年前的今天,人们还在探讨慕课究竟是否为昙花一现,许多大学的态度还在欲迎还拒,今天,人们已将更多的探讨放在未来大学的功能定位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是否会有新的更高效的知识传授形态,是否要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政府、高校、社会力量三者究竟分别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等问题上。  专家为何呼吁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注】据了解,在国外慕课平台上,人文社科类课程规模远超理工课程,其中大量涉及历史、政治、宗教等内容。  早在2013年,慕课刚刚进入我国之时,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陈吉宁就在我国专门针对慕课召开的首次“大规模在线论坛”上,对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明确建议:尽管慕课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慕课的商业模式或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还远没有清晰,但我们不能期盼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采取行动,面对在线教育的浪潮,我们有责任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首先就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国家战略,必须从国际挑战、国家教育全局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加强了解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制定发展在线教育的国家战略,形成长远聚焦发展的合力。  两年过去了,这一观点已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印证。在国外,许多慕课课程制作与推广都包含政府行为。美国国务院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英文写作原理”课程,英国文化协会今年9月将推出“探索英文:语言与文化”,Coursera平台依托美国驻全球大使馆建立学习中心,供学习者面对面交流。  而在国外政府“深度介入”慕课推广的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对于当初我国多所知名高校热情“拥抱”国外慕课平台的做法进行反思,“外国慕课平台掌握我国学习者数据。由于我国学习者在国外慕课平台学习时,其用户属性和学习行为数据均保留其上,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因此,许多学者对将在线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水平慕课平台进行呼吁。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副主任聂风华分析,“当前,有必要集中优势力量建设、输出一批慕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集中优质资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在线教育平台,也是当务之急。有专家建议,“国家应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依托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平台形成国内外兼容的国家平台。”  慕课教学大势所趋,名校名师能否接受这一转变?  【关注】清华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则跟慕课有关的故事。清华大学慕课平台选课率最高的一门课为《财务分析与决策》,主讲人清华大学会计系主任肖星有一位特殊的学生,29岁的承德小伙子杨明,由于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杨明体重不足25公斤,15年来,他在平地上最远只能走200米。一年多来,他坚持学习清华学堂在线的网络课程,已经拿下十几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杨明最喜欢的就是肖星老师的课。一次“师生见面会”上,肖星第一次看到这位特殊的学生,深受震撼,也更坚定了她从事慕课教学的信念: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的机会,让更多人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慕课说来容易做来难,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慕课在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文化软实力输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操作层面,慕课的实施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瓶颈,而其中,观念的革新是最迫切的。  不少高校负责人坦言:“慕课推行之初,许多老师动力不足,有各种担忧,关于课程质量,关于课堂的自由度等。而被推选为录制慕课的老师多数是学校内的知名教师,让这样一批本已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教师进行自我突破,是需要一段过程的。”  关于慕课,名校的名教师有自己的顾虑,非名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担忧。随着慕课的大规模快速推进,更多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没有机会进入一流高校的学生将有机会在线学习一流高校教师的授课,未来,普通高校的教师或将有一部分从课程的主讲人转为“导学人”,负责课程的导学、线下交流与答疑解惑。能否理解并接受这一转变,也需要过程。  而就在这段理解、接受、参与的过程中,国内高校慕课飞速发展。以学堂在线为例,清华大学《财务分析与决策》课,选课覆盖面已高达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8万学子,与之相比较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年最多覆盖60个学子,对比下来,有人将其喻为“线上一年等于线下千年”。  更值得关注的是,慕课教学已开始参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过程,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日前启动了我国首个混合式教育的硕士学位项目——“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在招生录取上突破了以往学生参加完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后,需要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的模式,以在线课程替代专业笔试,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进行选才,在培养上,所有课程都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混合式培养大数据工程硕士。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助燃还是“虚火太旺”?  【关注】日前,阿里巴巴的一个“大”动作引发教育在线领域的高度关注,阿里云与慧科教育联合八大高校合作开设云计算与数据科学专业课程。未来三年,阿里云与慧科教育集团还将在全国100所高校完成专业课程开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我国将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包含高校、政府、社会三部分力量。  而如果被问及高校、政府与社会力量,哪一方对于在线教育的拥抱热情更高,很多人会说是社会力量。几年前,当慕课的概念刚刚进入国内,有关在线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就十分热烈,许多人将在线教育看做未来极具投资潜力的产业方向,而此后多家在线教育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也印证了预想。  其实,相较于产业的红火,社会力量对于高校开展慕课主动性的“推动”甚至“倒逼”更值得关注。我们看到,此次阿里云与八所高校合作的最大突破点,是不仅与高校共同研发课程,还为学习者提供资质认证,而此前,慧科教育集团通过泛互联网领域的在线教育培训和“找座吧”,已经在力求打通教育上下游,为学习者提供测评和培训课程的同时,也将学习者直接推荐给百度、搜狐、亚马逊等用人单位。  无疑,这是对于高校的“挑战”。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与高水平在线教育平台合作,高校的角色和地位是否会发生改变,社会对于高校文凭的热衷程度是否会降低?  不少专家指出,目前,许多在线教育公司还是将传统的考级、考研、职业技能考试培训从线下机械搬到线上,没有真正领会互联网+教育的真谛。但无论怎样,我们应当承认,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并正在助推我国在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文化:破除时空制约本报记者 郑海鸥《 人民日报 》( 日 & 19 版)&  乌达木通过接收“数字加油站”的WiFi信号下载电子书。  本报记者 郑海鸥摄&&  近年来,我国各地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建设上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为挖掘各地解决问题的好思路、克服困难的好点子和积累的成熟经验,日前,记者赴多省市展开调研。  ——编 者&   社区资源实现互联互通  7月6日,黄梅天的浙江宁波阴雨绵绵,居住在北仑区新碶街道银杏社区的周游早早来到社区的文化加油站,不一会儿,在周游的指导下,激情澎湃的广场舞便在舞蹈室里欢腾起来。  周游目前是一家幼儿园的形体老师,工作之余,“只要有空,我就会在北仑区文化加油站数字化服务平台上‘接单’,去各个社区做志愿者。”周游所说的文化加油站数字化服务平台,正是北仑区依托“互联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  “平台定期推出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门类常规培训‘菜单’,市民可在网上直接报名;有其它需求,大家还能在网上自行点单,文化加油站整理需求并按时配送。”宁波市北仑区文化馆馆长朱伟介绍,北仑整合了全区文艺人才、各类场地器材、服装道具、展览展示和文艺节目等资源,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库和搜索引擎,统一上传到文化加油站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各级各类群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如何让文化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呢?朱伟举了两个例子:之前,许多社区和单位为了排节目,购买了不少演出服和道具,之后就闲置了。现在把服装道具都放到资源平台里,让有需要的单位来挑选,找到合适的,直接取回来就好了。另外,比如银杏社区排演了一个节目,大港社区开展活动需要表演类似节目,可以直接联系银杏社区“借”节目。  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凌晓军介绍,数字化服务平台搭载的线上线下、7×24小时不间断的文化配送受到了热烈欢迎,仅2014年的点单服务就有370多次。  让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  7月17日,来自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镇额尔敦敖包嘎查的乌达木骑了近1个小时的摩托车来到满都拉文化站,作为基层数字文化“加油员”,他直奔文化站的“一级数字加油站”,为便携式的无线数字中心同步数据。乌达木说,牧民通过接收这个便携式的无线数字中心发出的WiFi信号,就可以享受数字文化服务,“盖房子有什么新材料?市场售价是怎样的?有啥好看的影视剧和蒙汉双语书籍?嘎查里678口人都等着这些文化财富呢。”  “之前农牧民获取信息只能抱着收音机听,现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下载到手机里,放牧的时候也能享受。”满都拉文化站站长乌日才胡高兴地说。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主任李晓秋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还有大量牧民保持着放牧习惯,近800万农牧民生活的地区都远离人口聚集区。“这些区域网络覆盖面少,很多地方手机信号都没有,农牧民几乎没有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李晓秋说,为解决盲区服务不到位问题,我们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无线WiFi和3G网络,在全区构建广覆盖、高效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服务终端,采用设备流动、资源流动的服务模式,为农牧民提供不受时空制约的数字文化服务”。  李晓秋说,我国的许多地区都存在地广人稀的状况,在这些地区建立固定的、传统的文化设施,不仅硬件投入和日常管理耗资不菲,而且服务时间和服务半径受限,然而,依靠“互联网+”带来的数字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把优质的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  打造信息共享的云平台  如果说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平台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服务的数字化问题,云平台的建立则让服务的便捷程度进一步提升。上海创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欣谈道,云平台是一个信息的整合和分类平台,通过抓取各网络后台的信息,然后集成、分类显示各地信息,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小明介绍,“文化上海云”综合利用了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将市、区(县)、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一个总的门户平台,老百姓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接入,只需在门户上点击相应服务模块,就能快捷享受文化服务内容。  “文化上海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小明说,“上海云”将各类文化信息多渠道推送到百姓的信息终端,让他们知道何时何地都有什么活动;老百姓若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没能参与活动,“上海云”则通过节目录制,24小时展现数字化内容;对于我们的工作究竟做得如何,老百姓还可以展开评论,为考核提供借鉴。  李欣分析指出,“‘文化上海云’通过大数据分析,使文化机构对服务对象的行为习惯、喜好等的判断更科学,从而让文化服务配送‘供其所需’、更有针对性。”  从日文化嘉定云、文趣闵行和闸北智文化服务平台陆续建成上线以来,访问量已经达到600多万人次,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上海市文广局科技处副处长王学勇介绍,到今年底,全市10个区县将建成本区县的文化云子平台;而文化云也将接入IPTV,不会使用网络的市民通过机顶盒便能浏览和享受优质的文化服务。走近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揭开政策制定的面纱(港澳在线)本报记者 尹世昌《 人民日报 》( 日 & 20 版)&  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一景。  本报记者 王 尧摄&&&  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的邵善波(前右二)等专家正在开会讨论。&  资料图片&&  在香港特区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提出把美食车引入香港的设想。小小美食车,政策涉及法律、卫生、交通、市政、安全等多部门,其目的是扶贫,还是展现本地传统?  一个特别机构——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简称中策组)邀请顾问来讨论。顾问们各抒己见,有人关心是否要发牌照,牌照能否转让?有人认为美食车应交给“社会企业”,不能成为赚钱工具……中策组把所有意见汇总整理,以备制定政策时参考。  从尚未定案的美食车政策到“贫困线”、低收入家庭津贴……港府多项重要政策的出台过程中,都有中策组的身影。  汇集社会不同阶层的立场观点,供决策参考  一听到中央政策组5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与中央政府有关,其实此“中央”非彼“中央”。中策组的负责人叫首席顾问,现任首席顾问邵善波介绍,中策组在港英统治时期已经设立,名字沿袭英国政府的类似机构,英文是Central Policy Unit(中央政策小组),简称CPU。过去服务于港督,现在服务于香港政府总部的这个“中央”,而非国家的中央政府。  中策组是香港特区政府的组成部分,其工作包括:从事政策研究、编写每年的施政报告、了解分析社情民意、担任粤港发展策略研究小组工作以及为策略发展委员会提供秘书处支援。中策组架构精简灵活,编制包括首席顾问、副首席顾问、顾问等全职核心人员及支援的工作人员。首席顾问、顾问和研究人员以合约方式聘用,背景各异。此外,还有近3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特邀顾问,他们各有职业,接受中策组咨询。  邵善波现年65岁,是资深公共政策研究专家,曾任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并先后在哈佛大学及清华大学深造。中策组还有3位全职顾问,既有社科学者,又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全职顾问李德强是一位资深的城市规划专才,拥有超过37年任职多个政府部门的丰富经验;王卓祺教授是资深的社会和公共政策专家;高静芝女士拥有超过28年掌管公营及私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经验。  根据中策组今年7月公布的名单,特邀顾问有26人。其中既有来自高校的教授,如岭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及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广,也有财经界翘楚,如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主管冯孝忠、港交所内地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许正宇,还有政界人士,如区议员周浩鼎,可谓“五湖四海、各行各业”。  邵善波介绍,中策组有事时可能天天到,没事情则不开会。特邀顾问没有薪水,仅有象征性的“车马费”补贴交通开支,但做顾问是一种荣誉,仍然有很多人希望加入。  独立于政府各部门,推动跨部门政策实施  香港上班族梁先生对刚买的电动小轿车非常满意,免首次购置税,牌照费远低于汽车,充电免费……唯一让他感到不便的,是充电桩太少。  中策组完成于今年3月的一项研究,可能给梁先生这样的电动车主带来福音。中策组分析认为,香港地方小、车程短,冬天气温也不低于电池工作温度,紧邻的内地是电动车全球最大研发者和使用者之一,有发展电动车的优势。若香港发展电动车,可有效改善香港的空气质量,又可协助内地电动汽车产业“走出去”,更可推动本地产业多元化。中策组的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目前的快速充电站,仅可应付最低要求。当遇上交通拥堵、充电站不能运作,驾驶者便无法及时充电。“因此,为纾缓驾驶者的里程焦虑,应考虑扩展现有快速充电网络。”  这份长达50多页的报告最末是致谢名单,环境局、运输及房屋局、警务处、政府物流服务署、机电工程署等一一在列。它们有的负责环境政策,有的负责道路交通,有的负责牌照发放,有的负责政府车辆采购,有的负责充电桩规划安装。  像电动车政策一样,中策组涉足的政策,很多是跨部门的。中策组独立于政府各政策局,首席顾问和局长平级。“单一部门制定政策,一定会考虑部门的困难,如果影响到行业利益,他们很难推动。”邵善波解释。跨部门政策的出台,是各部门沟通讨论的过程,最后由特首拍板,也需要政务司和财政司的支持。  中策组还经常在民意调查方面与各政府部门合作。中策组直接聘用独立民意调查公司,利用随机抽样的统计学办法,了解社会上对一些热门议题的看法。政府部门需要时会找到中策组做某些专门政策的调查。王卓祺说,政府决策总是基于一揽子因素考虑,民意虽然重要,但不会决定一切。中策组做民调,最重要的是用可知的社会科学方法,做到概念及方法都过关。  “我们不是简单的研究机关,所以与内地的社科院不同,我们也不是一个执行机关,与内地的发改委也不一样,很难用内地的一个机关去比较。”对于中策组的职能,邵善波认为用“智囊”形容比较适合。“我们是政府的参谋、智囊,内部的智囊。”  每年一次“笔杆子”,组织撰写特首施政报告  今年1月,梁振英在立法会宣读了主题为《重法治、掌机遇、作抉择》的施政报告。这是特首发表的每年一度的重要文件,具体负责统筹撰写的是中策组和特首办。  邵善波介绍,中策组与内地政府的政研室不同。“政研室是写材料的,也搞研究,但更重要的是写东西。有些政府首长的讲话,可能请我们起草,不过这不是我们主要的工作。”中策组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准备一年一度的行政长官施政报告。邵善波说,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很愿意自己写东西,但施政报告的起草、组织工作仍是中策组的一个重要工作。中策组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16年的施政报告。“我们要求12个政策局先提出有何要干的,让特首搜罗一次,然后再跟进整理,分出轻重缓急,特首再组织讨论会跟进,最终拍板决定。我们也提出一些比较重大的政策,给行政长官考虑。”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可以说是对市民下一个工作年度的承诺。起草过程,就是政策制定过程,要决定哪个干,哪个不干,定了就要干。  网络舆情也是中策组关注的重点。有一组人马专门盯着网络,网上热炒什么,有什么说法,每天都有报告。记者采访邵善波时,网络上正热烈讨论是否遣返非法居留香港的内地儿童“怀仔”。邵善波介绍,关于此事网上各方的观点,都会写入报告。“我们只观察,不参与,不发言评论。”此外,报纸、电视上关注的公共政策议题,有何不同说法,中策组也会每个星期整理一次,提供给主要官员看。  政策研究“钱袋子”,资助政府当前急需的研究  7月21日,中策组公布了年度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第二轮拨款申请的审批结果。中策组共处理23份申请,涉及拨款总额约1400万元。评审由16名具丰富经验学者组成的独立评审委员会负责,主要考虑申请的研究质量及推动政策发展的需要。评审设有利益申报机制,确保公平公正。评审后,中策组根据委员会建议,决定资助8项研究计划,拨款总额为340多万元。  获资助的项目涵盖多个公共政策研究范畴,包括土地供应和房屋市场、贫穷与不平等、人口老化、管治与行政、人口政策、新移民与少数族裔、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以及经济发展等。今年5月12日,中策组曾经发出“英雄帖”——宣布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推出“一带一路”为新增的建议研究范畴,欢迎有兴趣及合资格的人士提出申请。  邵善波介绍,中策组手上每年有3000万研究资助资金。政府经常面对崭新的课题,需要研究者做出迅速回应。现在中策组每三个月提一次新课题,有兴趣的学者可按课题主题,提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案、方法,经过专家评核后,中策组再决定是否资助。复苏根基不稳 指标尚未吻合何时加息,美联储颇为纠结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朋辉《 人民日报 》( 日 & 22 版)&  8月7日,美国劳工部将发布7月份的就业数据,这可能会成为美联储决定何时加息的重要依据。图为今年美国就业季期间,旧金山州立大学举行招聘会。&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主要经济指标显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3%,比第一季度情况要好。美国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仍低于2.5%至3%的市场预期。《华尔街日报》对美国历史上几次危机后复苏年份数据做了比较,认为2009年以来的几年是美国经济复苏最慢的一段时期,这无疑是美联储在何时加息上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目前9月是否加息仍未可知。   经济增长势头不及预期强劲  对于美国经济第二季度2.3%的增长数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还算凑合”,多数媒体也持类似看法。  个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加,但受联邦政府开支缩减影响,出口、地方政府开支、居民固定资产投资等疲软对经济增长都有拖累。此外,第二季度物价指数增长1.4%,而第一季度降低1.6%。除掉食品和能源消费,第二季度价格指数增长1.1%。个人消费提高2.9%,其中耐用消费品提高7.3%,比第一季度增长5.3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增长2.1%。  修正后的数据显示,美国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0.6%,比之前公布的-0.2%有所提高。2011年至2014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2%,低于此前估算的2.3%,说明美国经济复苏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强劲,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居民收入徘徊不前。  《华尔街日报》将2009年至2014年6年的经济增长数据与历史上经济衰退后的年份相比较,发现此次美国的经济复苏速度,远远不及从前。与1982年、1991年和2001年之后的6年经济表现相比,2009年至2014年这6年经济扩张总计不到15%,远低于1982年至1987年超过30%的扩张水平,也比不上1991年至1996年超过20%的6年,2001年至2006年的经济扩张水平也接近20%。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是二战以来,美国最为缓慢的经济复苏进程,年平均增长只有2%,比预期的少0.3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更为缓慢。  此外,美国经济复苏不平衡。个人消费持续向好,但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居民消费水平年增长始终在低速轨道的2%左右徘徊。受自动减赤等影响,政府开支一直呈下行趋势。  而作为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指标,住宅和商用地产投资在2011年和2012年实现较高水平增长之后,又回落到4%左右的低速增长态势。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美国经济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泥淖中走出,经济复苏不强劲、不平衡,复苏的基础还很脆弱。经济分析师纳里曼·拜拉维什认为:“美国的经济形势比预期的要严峻,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去杠杆化、银行和居民债务减少的过程。”  不稳定因素增加了评估难度  这个不温不火的增长速度使得美联储在何时加息的问题上颇为纠结。  按照美联储之前的表态,启动加息进程至少要满足3个条件:经济稳定增长、就业持续改善、通货膨胀维持在2%的水平。但目前这几点都尚未实现与美联储标准的吻合,在美联储7月底最近一次对加息的表述中,美联储希望看到就业市场“更多的改善”。  美联储在7月29日发布的最新政策声明中,对美国经济做出较为乐观的评估,认为美国经济继续温和扩张,家庭消费缓慢增长,房地产市场不断改善,为启动加息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虽然美联储认为就业市场向好,新增就业持续增加,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降低,但该机构称仍然对于美国经济前景和就业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同时美国通胀水平仍然低于美联储的预期。  8月7日,美国劳工部将发布7月份的就业数据,这可能是观察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会成为美联储决定何时加息的重要依据。当前,美联储的目标是持续增加就业、推动物价稳定,所以美联储将继续保持0到0.25%的超低利率。  美联储主席耶伦多次表示,年内加息是正常的,美国经济已经有韧性来承受加息带来的影响。分析指出,这是为美联储稍后启动加息进程做铺垫。面对市场的不断猜测,耶伦则强调,何时加息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率政策的方向,从刺激经济增长回归到正常水平。耶伦暗示,在今年9月、12月,乃至明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都是启动加息的可能时间点。  《纽约时报》把美联储启动加息的行动,比作医生逐步减少、直至停止给病人开药。随着经济复苏到一定水平,能够提供足够的发展动力,利率与借贷水平应该恢复到正常状态,并防止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  纳斯达克咨询服务高级主管迈尔斯·克劳斯顿认为,第二季度2.3%的经济增长能否促使美联储启动加息,还要观察。提高利率可能会给市场发出紧张的信号,提高融资和消费成本,拖累经济增长。当前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是增长势头并不强劲,仍然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具体什么时间加息还要再行评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经济增长符合美联储预期,利率政策将继续在加息通道上前行。  对于下半年美国经济的走势,摩根大通预测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为2.5%,“宏观经济咨询公司 ”的预测是2.6%,都没有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打高分。耶鲁大学教授罗奇甚至认为美国经济仍然在轻微衰退之中,这是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加彭认为,美国贸易不振将拖累美国经济增长,贸易对美国经济贡献率达到15%,如果贸易没有起色,美国经济增长很难迈过3%的关口。  《华尔街日报》对美国经济的判断具有代表性,该报认为,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仍在复苏,但是之前经济学家关于2015年将成为美国经济突破之年的预测落空了,而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前景也低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  (本报华盛顿8月5日电)赵连甲:笑声中的智慧(足音)周飞亚 张金金《 人民日报 》( 日 & 24 版)&  图为赵连甲(速写)。  罗雪村绘&  赵连甲有一雅号,圈内人皆知,叫做“赵包袱”。此“包袱”当然非彼“包袱”,而是相声术语,“笑料”是也。对于与幽默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曲艺艺术家赵连甲,这个雅号实在颇得神韵。  赵连甲究竟何许人也?  1935年,中华大地在战争的阴影中风雨飘摇,赵连甲呱呱坠地。他的曾祖父是晚清宫廷里的说书艺人,父亲赵庆山是西河大鼓名角儿。赵连甲从小趴在师兄师姐的肩膀上随父亲转场,耳濡目染,8岁就开始登台表演。算起来,至今已从艺70余年。  不过,与大多数曲艺人专攻一门不同,赵连甲却是地道的“杂家”——说书、唱曲、弹弦、演戏、写词、导演、编辑、评论、授徒、组台……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他自幼随父习西河大鼓,并拜“田派”西河大鼓创始人田荫亭为师,17岁那年又改学山东快书,后来成为“杨派”山东快书创始人杨立德的入室弟子。此时的赵连甲已经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满足于表演前人传承下来的篇目。于是,他一边磨练着表演技艺,一边开始了曲艺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由此,赵连甲渐渐向曲艺作家转型,1988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几十年的耕耘,赵连甲收获了累累硕果——短篇曲艺作品300余篇,中长篇鼓书、评书9部,曲艺选集10部,其中包括评书评话、鼓曲唱曲、相声滑稽、快书快板四大部类;还编纂出版了《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中国传统西河大鼓鼓词大全》等5部著作。  在曲艺这一行,成为一名好演员固然不易,要成为好作家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作者同时也是演员,演出与创作是一体化的,在表演中不断打磨,最后磨出一个成熟的版本。因此,很少有演员能够“跨界”创作。然而,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直觉,让赵连甲能够触类旁通,视曲艺门类间的藩篱如无物,“跨”得轻车熟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出现了小品热。当时,一大批曲艺演员涌上荧屏,把他们原来各自的表演形式如化妆相声、独角戏、谐剧等改头换面,作为小品搬上舞台。惯用“跨界”思维的赵连甲却没有局限于此。他认为小品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舞台表演样式,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探索出了歌曲小品、舞蹈小品、魔术小品、杂技小品、戏曲小品等诸多形式,大大丰富和开拓了小品的类型。从1986年至2013年,赵连甲曾担任多届央视春晚编导,想出了不少段子和笑料,发掘了不少笑星——“赵包袱”的雅号,由此而来。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耄耋之年的赵连甲,却开始为这一身本事犯起愁来了。“我会的东西太杂啦,希望有人能帮我‘梳梳辫子’,从中梳理出一点规律来。”他说,梳理清楚了,才能为后代留下些什么。  现代娱乐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使曲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但在赵连甲看来,曲艺自身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俗话说,‘听书听扣,看戏看轴’。一门艺术有一门艺术的规律。很多人没弄明白艺术规律就瞎‘创新’,把该有的都改没了!”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那么,曲艺的艺术规律是什么?  “最大的规律是通俗。”赵连甲对通俗的要求是一听就懂:“曲艺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不像书面文学可以反复咀嚼,而是一听即懂,来不得半点艰深与晦涩。”  当然,通俗并不等于庸俗或低俗。与幽默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连甲,从来不满足于让观众发笑。“逗笑很简单,但是要笑得健康、笑得有品位。”他在很多场合反复说过这样的话。而这种“有品位的笑”,需要由文化与智慧的内涵来支撑,否则就容易陷入过度娱乐的泥淖。“比如谐音类型的‘包袱’,虽然也能叫响,但层次就低了。一个优秀的相声,所包含的知识量、信息量应该是很大的。”通俗也不等于粗糙。赵连甲作品的语言十分考究,充满节奏感。“好的语言是有旋律的。现在好多作品只讲‘内容正确’,不管艺术性了;没有形象,没有细节,满篇只是豪言壮语。”在具体内容上,他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八字箴言:“有人,有事,有情,有趣。”用他带着儿化音的腔调念出来,倍儿清脆爽利。  除此之外,“每一个好的曲艺演员,都应该是一名心理学家。”赵连甲戏称,演员要善于观察甚至“游戏”观众的心理。比如相声,就要尽量达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境界。“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口味也变‘刁’了,台上台下好像在搞‘智力竞赛’,演员与观众一直在‘斗心眼’。”赵连甲说,想要吸引住观众,不仅要多花心思,还要懂得顺应时势。    赵连甲,1935年生于天津,著名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先后从事西河大鼓、山东快书、评书、相声、小品等多种曲艺形式的表演及创作,代表作《舍命王传奇》《懒汉相亲》等。2014年,赵连甲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普通话说,这些高端客户是配资公司的上帝,任何时候都怠慢不得,竭尽全力也不能够让他们亏损。& & &然而,从六月中旬开始,配资群就陆续出现了爆仓情况。“飘”说,7月2日和3日出现了大面积集中爆仓的情况,原因在于客户普遍看好救市措施,以为行情可以反转。7月1日晚,证监会连夜发布三大重磅利好消息,A股交易结算收费标准下调;允许所有证券公司发行与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不再设6个月的强制还款。然而,对于“文工团”的到来市场并不买账。7月2日和3日,沪指跌幅分别为3.48%和5.77%。持续的下跌,让“龙群”遭遇重创。7月3日,“龙群”有近20个账户触及平仓或者预警线。& & 而在随后几个交易日,股市的暴跌已经让群里大部分人都陷入了沉寂。“飘”也无奈地说,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卧倒,等待机会!彼时,散户卖不出去股票之时,久违的穿仓现象也在蔓延。一位群友说,广东某地的公务员朋友卖了房子后投入了600万元,配资2400万元,目前已经彻底亏掉本金,配资公司接盘收回账户之时配资资金也倒亏600万元,已经彻底穿仓。& & 经历了连续的暴跌之后,步步加大的救市措施,依然没有迅速起到效果。7月9日上午开盘,A股就以暴跌再度重创配资客。痛心疾首的“钢”发言,请大家注意自己的账户,因信息量太快,预警和平仓线信息来不及,需自己关注和操作好自己的账户。“钢”说,我希望大家经常给我留言提取利润,最不希望客户追加保证金,更不希望被爆仓强平。& & 7月9日早上的暴跌,却终结了不少配资客最后的希望。“龙群”又出现了大量客户平仓,成都郝先生的朋友们以1:1从券商处场内配资的账户,也在7月9日的暴跌中被强行平仓。郝先生遗憾的说,大多数人此前已经没法增加保证金,黎明时刻倒下,十年积累已成空。数据显示,从6月以来的暴跌,股市总市值蒸发数十万亿元,人均损失数十万元,而场内配资和场外配资的股民损失尤为严重。《福布斯》杂志曾预计,中国中产阶层在2014年底会超过1400万人。如果50~60万中产消失,这意味着此轮暴跌已经导致了大约3%的中产阶层消亡。配资风控控不住人心& & 神曲所描绘的地狱第四层是贪婪,但丁在神曲里写道:“你的贪婪让世界陷入悲惨!”& & 此轮牛市上涨中,配资业务疯狂发展,人性的贪婪在股市里淋漓呈现。“飘”说,早在2007年配资业务就已经出现,但是那时没有恒生电子的HOMS分仓系统,只能是独立的个人账户,采取人工风控,一般成本比较高,最低也要两分五。& & 随着2007年A股暴跌,进入熊市之后,配资业务几乎销声匿迹。到了2014年初,配资业务慢慢开始重拾机会,而且多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可以更好实施风控的HOMS分仓系统。配资公司在给投资者分配完分仓交易账户后,能通过信托配资和民间融资,直接让客户在账户上进行高杠杆交易。2014年年底之前,大多数配资公司实施1:5的配资。到了年底,出于风控的考虑,“飘”一般建议客户进行1:4或者1:3的配资。& & 记者掌握的情况显示,一般而言配资公司与客户签订的是投资顾问协议。投资顾问协议所涉及的委托资产主要投资于沪、深交易所A股股票,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而在协议书中,还有十条投资限制。主要几条限制为,账户资产投资购买股票,单只股票不得超过账户总资产净值的65 %,且投资于所有创业板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总资产净值的50%; 不得购买首日上市新股,不得存在坐庄、对敲、接盘、内幕信息等违反股票交易法律法规及证券公司规定的交易;不得投资于S、ST、*ST、S*ST及SST类股票。& & 除“十不准”之外,风控比例也非常明确:1配3的比例预警为116%; 1配4的比例预警为112%;1配5的比例预警为110%。1配3的比例平仓为113%;1配4的比例平仓为110%;1配5的比例平仓为108%。配资的利息一般为月息为两分或一分五。& & 客户签订配资协议,注入资金之后,一般而言第二天就可以进入分仓账户进行交易。& & “飘”参与组建的配资公司,在2014年运营之后,客户数量也不断增加。据他分析,场外配资的资金在5月前后,应该在万亿元左右,这远高于一些证券分析机构提出的场外配资资金5000亿元的数据。& & 记者了解到,随着股指高企,大多数配资公司在日就实施了新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同时降低了配资比例。在上述平仓和预警比例上,配资公司规定上证指数达到4600点以后,预警和平仓线在原基础上调2%,后续每上涨10%,预警和平仓线相应再上调1%。& & 而在东南亚某国遥控进行操盘指导的“道”在大盘疯涨之时,不断提醒预警。6月30日,“道”在“龙群”里明确发出指示,大盘属于下跌中继,后市要反复血洗。然而,包括“道”在内的股民,并没有清仓股票,依然希望用游击队的打法,快进快出。直到7月1日晚间,“道”终于下定决定第二天清仓。他说,这已经不是股市,而是战场,多空双方炮火连天,做好准备:当个烈士;幸运没中弹,战争结束后荣归故里;离开战场!& & 然而,处于亢奋状态的大多数配资客户,并没有选择离开。后果,可想而知。本报记者与多家配资公司联系后了解到,大部分配资公司八成到九成客户爆仓,甚至有配资公司悉数爆仓。“龙群”即使在严格风控下,依然有一半以上的客户爆仓。上海投资界知名人士夏先生表示,本轮牛市很多老股民也进行了配资,按照原来的技术分析去研判,最终基本都吃了大亏,甚至在上海有老股民损失上亿元的情况。他说:“市场永远是不确定的,股票市场包含的因素非常多,面对不确定性,总会有输的时候,如果欲望达到疯癫的状态,那么必然陷入绝境!”配资会从此消失吗?& & “不能好了伤疤又忘了未愈合的痛,可是我内心澎湃汹涌不该做这场梦。”& & 随着国家队救市的进行,暴跌的A股暂时止住了下滑势头。“龙群”里,尚存一丝气息的“重伤员”又开始申请补充保证金,意图继续再战。然而,7月15日的震荡,又让这些“重伤员”们尝到了苦头。& & 配资客被暴力平仓,损失惨重之际,配资客和配资公司身上还背负了一项更大的罪名:配资是本轮暴跌主因。此前,有舆论将暴跌的主因归咎于恒生电子的HOMS系统,并认为这个系统是本轮暴跌的重要原因,甚至将杭州视为股灾大本营。对此,恒生电子以及马云都予以了驳斥。& & “飘”等人也将这种指责视为转移视线。在他看来,杠杆牛市暴涨后势必面临调整,而在相关部门并不协调的救市行动中反而加速了配资客户的爆仓。& &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在A股暴涨期间,一些媒体唱多,甚至有媒体声称本轮牛市的开端是4000点之时,国外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却已经开始了警示风险。在这些警示下,一些大型国有投资机构以及国企,便在股价暴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减持。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队的减持,让散户心理受到了影响,同时让做空力量也捕捉到了出击时机,国家队此前的减持行为与本轮股市暴跌关系密切。& & 目前来看,国外个别口碑甚好的经济学家的预警其实极具价值。2007年1月,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在达沃斯论坛上曾经明确表示:“中国A股市场已经出现泡沫。我不认为A股在目前的高水平下能再持续六到九个月。”一语成谶,三个多月后的日,A股暴跌。而在本轮暴跌之前,斯蒂芬·罗奇曾经低调入华,再度提出A股具有泡沫,三个月之后极有可能爆发危机。知悉此次罗奇预警内容的某大型财团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罗奇的预警让公司提前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规避风险。& & 近日,罗奇撰文称,中国股市泡沫破灭了,这给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巨大影响。他表示,此轮股市泡沫拥有典型的资产泡沫具备的所有元素。与其他国家资产泡沫破灭的情形一样,中国股市监管机构并没有设立多少与泡沫破灭有关的规章制度,没有什么经验的散户在股市泡沫破灭时,难以逃脱随之而来的灭顶之灾。& & 罗奇表示,尽管我们无法避免几个世纪以来引发资产投机泡沫、周而复始的恐慌和贪婪,但监管机构和决策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泡沫对实体经济构成威胁。监管机构和决策者绝不能相信股市暴涨就是对经济管理和发展新举措的验证。他说,在同一问题上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是难以承受的。& & 事实上,不仅仅是得到罗奇提醒的财团采取了避险措施,产业资本减持潮在暴跌前也愈演愈烈。截止到暴跌前,A股公司股东减持套现已然超过去年全年,汇金减持银行股更是被视为标志性事件。& & 产业资本、国家队减持之时,“勇敢”的散户却还在搏命配资杀入股市。随着恒生电子叫停HOMS分仓系统,配资业务会消失吗?“飘”说,配资业务肯定会有所调整,进入洗牌阶段,但是大的配资公司还得生存下去。他说,今后可能会推出股票众筹等业务来解决发展问题。& & 场外配资业务受到监管层打压之际,场内配资的规模或许还会不断扩大。即使是场外配资,也远未到消失的一刻。一位投资人士淡然一笑:“见过麻将越打越小的吗?”http://www.jiemian.com/article/333658.html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刘强自杀,用生命留下四句箴言7月24日下午,微博上突然出现了一则消息,称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经理刘强因在6月底的股灾中投资失利以及抑郁症,于7月22日在北京华贸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挖财早知道 · 07/25 10:54评论(0)收藏(6) 5000+字体:宋期货瑞林嘉驰对冲基金刘强自杀刘强。图片来源:网络大盘在持续了六连阳之后,于周五尾盘跳水,一度引起股民惊慌。这场股灾,消灭掉50多万中产,割掉数不清小散,当然也击溃了一些传奇大佬。7月24日下午,微博上突然出现了一则消息,称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经理刘强因在6月底的股灾中投资失利以及抑郁症,于7月22日在北京华贸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刘强是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的他是中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被称为“中国的杰西·利弗莫尔”。在网络上,经常与投资者进行理论和经验交流,他的博客也记载了海量的投资心得,因此刘强在圈内有着极佳的口碑。据悉,压垮刘强的直接原因正是6月15日开始的股票暴跌。有知情人士透露说,当大盘在6月中下旬跌破60日均线之后,刘强竟然一反其一贯的投资理念,高位重仓抄底做多股指期货,甚至还配资抄底购入股票,最终爆仓破产。在重压之下,刘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太依赖一件事一个人,它/他一定会成为你最大软肋。”7月7日,刘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最后一篇博文《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用生命,对这场股灾做了一个反思。一、对于基本面的过于执着让我忽视了技术面的风控提示。我个人一直是个基本面派,所选的股票的主要原则就是该公司未来的业绩会稳步增长,由此该公司会由一家中小市值的公司成长为中大市值的公司,而我的长线持有则会享受到公司成长所带来的股价飞跃。这种选股方法在多次的牛市中都屡试不爽。这种忽略短期小波动,长线持有的股票大多数都会有几倍以上的高额回报。但没想到这种长线持股的方法让我在这次股灾中失去了止损的最佳时机。很多浮盈非常大的股票刚开始下跌时,我无动于衷。跌破20日线,我开始重点反思这些股票,基本面毫无问题,继续持股。跌破30日线,开始意识到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止盈出局。跌破60日线,觉得这么好基本面的股票居然能跌到这么低的价格,于是重仓买入,马上被套,大盘暴跌,股价跟着暴跌,再止损。心态彻底乱了。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太过于执着于股票的基本面了,觉得只要是股票好,主力又没出局,我怕什么?没想到赶上了百年不遇的股灾,再强的主力这次都被包了饺子。二、永远不要高估了政府的能力和智商。说实话,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政府是个高智商的精英领导的政府机构。民主集中制让政府在做一些重大决策时有时比西方的民主制更有效率。特别是这届的习李政府,我更是和大家一样极力看好。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新政府一手导演的人造牛市,既然政府需要牛市,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这种万里挑一的意外却恰恰发生了!打死我也想不到,我们政府一手导演的加杠杆的牛市,最终的结果却是政府又反手把杠杆瞬间降下来,导致了股市的流动性危机,买盘和卖盘严重失衡,上千只股票连续跌停,造成了严重的踩踏!说实话,对于证监会这种粗暴的干涉市场,我真的想骂娘!在我看来,这就是渎职,这就是犯罪。杠杆可以降,场外配资也可以查,但这需要个技巧,你让一列已经加速到3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列车瞬间停下来,不出事故才怪!再来谈谈这业余水准的救市,更让人哭笑不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推诿,冷漠,毫无合作精神。打了半天仗,连对手空头在哪里都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