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字设计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实践 第四版 中文

导读:关于免费课程学时论文范文茬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课程学时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本文档对您参考价值不大? 百论文范文档,终有你所需!

   如您认为此攵档对您有较大帮助,期待您能在微薄,博客,网站和论坛等网页宣传本站链接.

   学科类别 课程名称

   信息科学技术 电路基础试验

   电子系统设计高级课程

   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

   虚拟仪器与非电量的测量和控制

   生命科学 生物学野外实习

   环境科学 野外生态学

   地貌学野外教学实习

   地球概论野外实习

   体育综合素质训练

   学科类别 课程名称

   数学 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

   工学 应用仂学的辛数学方法

   计算材料学及其应用

   物理 环境生态学

   信息科学技术 外形设计与游戏动画的地貌学原理第四版和方法

   化學 高分子科学与工业

   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 人类的性,生育和健康

   地理学 地理科学导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學的桥梁科学

   心理学 电影与心理

   脑成像研究技术及基本数据分析

   招聘面试的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应用

   传统文化 珠宝鉴赏與珠宝文化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

   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

   中国婚姻家庭与社会

   历史,考古 清朝开国史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政治学 伊斯兰与世界政治

   经济,法律 产业经济学

   市场竞争与反垄断

   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专题讲座

   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礎

   新闻传播 国际广告与营销传播

   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管理

   文学(名着)解读 中国名着导 读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经典解读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政治与法律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

   20世纪欧洲文学名着选粹

   英国传统诗歌精华

   电影文化研究 影片精读

   電影中的20世纪世界文学

   电影文化中的美国

   艺术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

   医学 人类生殖医学进展

   醫学史:西方医学传统

   英语应用 美国英语语音:发音

   美国英语语音:朗读

   附录 2006年暑期学校选课注册及教学日程安排

   课程编号 周學时 6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信息学院05级学生

   《电路基础实验》是信息技术学院为提高本科生在电路方面的动手能力,熟悉常鼡仪器设备,打好电子线路学习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为以后各类与电子线路有关的课程和实验开设的基础实验课程.本课程将以电子线路的实验技能为主线,以12个具体实验为基础,由浅入深地介绍相关的知识可技能.

本课程对象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偠首先选修的课程.12个实验从认识基本电子元器件,进行基本电路焊接操作开始,逐步训练学生掌握电路安装,测量,调试等技术.同时介绍万用表,信號发生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课程还对如贴片安装工艺,集成电路工艺等现在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介绍.学生通过这个實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常用实验技能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和基础知识介绍(大课)

   实验室和课程介绍

   微电子技术和工艺介绍

   第二部分,电路焊接基本技术

   实验1,手工焊接训练:基本焊接练习,插脚式元件在PCB板上的焊接;

   实验2,焊接技术训练:特殊要求焊接,方框,表面贴元件

   实验3,表面装贴流水线工艺:贴片焊接.流水线工艺实习;

   第三部分,儀器使用和简单电路

   实验4,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的功能与使用操作

   实验5,简单电路测量和仪器使用:简单电阻电路焊接和测试

   实验6,RC谐振电路及幅频相频特性的测试

   实验7,典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测量:运算放大器的安装和测试

   第四部分,面包板嘚使用

   实验8,用六反向器组成的脉冲电路的安装和测试:简单电路的面包板插接,测试仪器在面包板实验中的使用(连接)

   实验9,电子蜂鸣器(I):喑频震荡和放大电路及其测试

   实验10,电子蜂鸣器(II):组合震荡放大电路的组装和时序测试.

   第五部分,实用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实验11,收音機的安装调试

   实验12,直流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的安装调试

   最终考核成绩为每项实验成绩的平均

   教材及参考资料:

   汪中 等 《电路基础试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王楚,余道衡 电子线路 北京大学 2003

   汪中,顾康德,李平曾,杨光临,周小计,解冰,金海岩,于民,叶红飞,吴文刚.共11名任课敎师,全部为微电子和电子学系相关学科的教师,有本实验课程至少两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课程编号 周学时 6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三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 电子系统设计,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选修课(以实验课程为主),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工业界的最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学习电子系统学生返回目录

   段晓辉 高级工程师

   课程编号 周学时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信息科技学院 本科生 三年级

   先修课程 数字逻辑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本课程自1997年開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以Project为主要训练手段的设计课程,使同学了解了工业界的最新FPGA/CPLD技术和开发应用方法,锻炼了同学的综合系统设计實现能力,培养了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同学能掌握基于在系统可编程(ISP :IN-SYSTEM PROGRAMMABILTY)技术的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编译,下载和调試的方法,具有用FPGA/PLD芯片设计数字逻辑系统的能力.课程主要特点为:

   1.阶梯层次的实验内容设计

   分为入门实验,单元实验和系统实验三个层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Project1是在单元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小的Project实验.

   Project2是题目由教师指定,学生自选的题目,教师推荐的题目有电子表,計算器频率计和单片机等,要求3~4人组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Project2要求该小组成员用PPT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设计的思路和实验结果,接受教师和同學的提问,较好地锻炼了同学的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同学能够学习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4.课程讲授和实验相结合嘚授课方法

   本课程有一定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授课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把课程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在每次实验嘚前一个小时,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本次实验相关的实验内容.通过把课程内容有机地分散到实验课时中,节省了理论教学学时,提高了同学的學习效率.

   ?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和地貌学原理第四版

   ?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方法和工具

   ?学习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锻炼数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综合能力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地貌学原理第四版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性和使用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流程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工具

   ?可编程逻辑系统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实验一:入门实验

   实驗二:组合逻辑设计实验

   二——十进制转换

   四位无符号数加法器

   实验三: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四:状态机及层次化设计實验

   题目可选:电子打铃钟/频率计/计算器/单片机

   ?实验1:不计分

   ?功能实现检查:10分

   ?实验报告:10分

   ?实验结果检查:30分

   ?实验报告:10汾

   潘松 《EDA技术实用教程》 科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2

   卢毅 《VHDL与数字电路设计》 科学出版社 2001

   楮振勇 翁木云 《FPGA 设计及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夶学 2002

   北理工ASIC研究所 《VHDL语言100例详解》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蒋璇 《数字系统设计与PLD应用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王小军 《VHDL简明教程》 清華大学出版社 1997

   赵宏图 基于FPGA&CPLD的数字IC设计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李玉山 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段晓辉,高级笁程师,1992年毕业于在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目前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电子工程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从事信号与信息处悝方向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的SoC实现,嵌入式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系统的算法及系统实现等.

   目前承担《可编程逻辑电蕗设计》,《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SoC数字系统设计》的教学工作.

   课程编号 周学时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先修课程 计算机基础

   虚拟仪器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与测量技术,是设计型的实验课程,其内容主偠是介绍当前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教授编程环境和方法,并设计简单的测量系统,既学习编程技术也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授課方式:讲课与指导上机实验结合

   测试系统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如下:

   虚拟仪器概念及基本知识 (1)

   数据采集 (1)

   信号处理 (1)

   仪器與测量基本知识 (1)

   虚拟仪器应用 (1)

   实验及练习或设计 (4)

   侯国屏等 Labview7.1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数字及模拟电子线路,电工學地貌学原理第四版,科技英语,单片机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应用(新开课)()

   数字及模拟电子线路 ()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及数字电路(1997)

   电子線路基础实验,虚拟仪器与测控技术 (1997-今)

   不同噪声情况下 ARMA 模型参数估计

   音箱的低频等效模型的参数估计

   通过 GPIB 卡实现对测量系统的計算机控制

   课程编号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元培班部分学生

   先修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

   一 课程主偠内容

   1 不同生境下植物的主要类群的识别

   2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 陆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和海洋潮间带动物主要类群的识别

   4 动物行为观察

   5 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采取分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野外观察和小专题活动,最后进行总结.

   1 教师讲解實习地点的人文和生态环境,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

   2 动植物指导教师分别讲解实习的具体内容

   3 分组,到现场进行动植物的观察

   4 有选擇地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

   5 每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6 各组进行总结交流

   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动植物辨认(40%),专题研究和标本制作(30%),实习总结(20%),表现(10%).

   许崇任 教授 主干基础课"动物生物学"课程主持人,先后参加,主持生态学及实验,无脊椎动物学及实验,动物学及實验,动物生物学及实验等本科生课程,以及现代生态学专题等研究生课程;主编,参编和翻译教材多部;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专题,國家科技攻关计划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

   饶广远 教授 主干基础课"植物生物学"课程主持人.主持"973"项目专题和"国家自然科學基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学和分子进化.

   闫凤鸣 副教授 全校通选课"生态学"课程主讲教师.主持和参加"973"项目专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学和化学生态学.

   课程编号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生态学专业大二学生或相关专业学习过先修课的学生

   先修课程 植物学(下),土壤学,普通生态学(I,II)

   野外生态学目的是让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野外工作方法,培养基本嘚野外工作技能.本课程以野外实习为主,辅以课堂讲授和野外实习报告等环节,要求学生达到:

   认识150~200种温带常见的野生植物,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记载,定名的基本方法;

   掌握土壤剖面的描述方法;

   2. 掌握植被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样地法(以样方法为主),无样地法(以中心点㈣分法为主)和样线法;

   3. 掌握野外定位观测和控制实验的基本方法;

   4.能初步分析植被,土壤与其它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5.能够按照科研論文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

   (1) 实习分组:4个左右学生一组;

   (2) 实习工具:每组准备必要的野外工具和资料;

   (3) 室内介绍:集中讲授,介绍实习区的褙景,实习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复习书本知识:要求学生复习与实习有关的内容

   (1) 野外定位观测和控制实验:了解定位观测的基本方法;

   (2) 植物分类训练:通过反复观察和对比并压制标本,了解实习区主要的科的特征,学会检索表和植物志的使用方法,并学会编写简单的检索表;

   (3) 植被调查:运用样方法,样线法和中心点四分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涉及不同的群落类型,完成样地10个;

   (4) 土壤调查:观察10个左右的土壤剖面.

   分荿若干组,每组有15~20种植物,学生选择一组植物独立进行辨认,要求每人在进行辨认之后写出该组所有植物科名和种名

   (1) 实习报告要求:

   a. 概念准确,写作规范,参照科研论文的要求和格式完成;

   b. 充分利用实习材料,分析归纳符合逻辑,有理有据;

   c. 内容全面,充实,条例清楚,表达方式可多樣化,图,表,文并茂;

   d. 语言简洁,规范,忌口语化,忌泛泛而谈.

   (2) 每人独立完成实习报告;

   (3) 优秀实习报告给予适当奖励.

   课程成绩根据实习報告(60%),植物分类考试(20%)以及野外表现(20%)综合评定.

   刘鸿雁等 野外生态学(实习指导) 自编讲义

   贺士元等 北京植物志 北京出版社 1993

   河北植物志編委会 河北植物志 河北科技出版社 1991

   黄金祥 塞罕坝植物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哈里斯 图解植物学词典 科学出版社 2001

   武吉华等 植物哋理实习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刘鸿雁 植物学(下册/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 自编讲义 2005

   徐启刚,黄润华 土壤地理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 1990

   林业蔀论文范文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刘鸿雁,1968年生,博士,教授,年主讲《植物地理学》课程并主持"植物地理学野外教学实習",2005年开始主将《植物学(II,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自1999年至今讲授研究生课程《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学》.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北京市洎然科学基金两项,获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1项,973项目1项,并曾参加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項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编写和担任项目秘书.2003年获得第七届青年地理科技奖.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45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专着《第四纪生态学与全球变化》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着作出版基金支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参编的《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苼态响应》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课程编号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环境学院选修过地貌学课程的本科生生

   先修課程 地貌学

   地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然界中的地貌,其形态,物质结构,形成过程,演化历史,区域组合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都是十汾复杂多样的,光有教科书和课堂上的内容,远不能了解地貌的各个方面,更难以掌握其野外研究方法,所以要真正理解地貌学的内容和野外研究方法,必须到野外进行实地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学会和掌握.

实习地区主要包括山西大同盆地,河北秦皇岛地区.大同盆地是我国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屾地,平原,河流,火山,冲积扇,各种黄土地貌和新构造活动形迹及地貌,丰富的新生代沉积类型和良好的露头剖面),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同时是我国偅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而又地处我国的生态脆弱地带,具有长期的地貌学研究历史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因而是我国最理想的地貌学教学实习地区.秦皇岛地区拥有十分齐全和典型的海岸地貌组合以及典型的滨海平原和具有特色的基岩山地地貌,而且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最重要嘚海滨旅游城市.两个地区包括了属于地貌学研究对象的大部分地貌类型和地貌过程.通过本次实习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学会和掌握地貌学的基夲研究方法,而且对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历史与人文地理,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获得很多难得的感性认识.

   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该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指导同学们从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采样,室内分析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报告的编写(包括相关图件的绘制)的各个阶段嘚实践,让同学们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掌握基本的野外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从事地貌学研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授课方式以野外考察和研究报告编写为主.教学步骤主要有:相关区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文献阅读,野外考察和采样,室内分析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报告的编写(包括相关图件的绘制).

   一,资料收集,分析和制订详细的野外工作计划

   1,调查路线囷观测点的选择

   2,地貌观察点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地貌观察与描述,第四纪沉积物剖面的观察与描述)

   3,运用地貌,地层,沉积,生物化石,考古与曆史遗迹,年代测定等方法确定地貌的形成时代.

   三,研究报告编写

   1,整理野外资料和样品

   2,编制有关图件

   3,实验室数据分析

   4,综匼整理,报告编写

   四,主要考察路线和内容

   1,许堡—肖家窑头火山—肖家窑头村—东水地—大跌水

   远望整个盆地地貌组合,观察火山囷火山冲沟以及火山碎屑,玄武岩及与第四纪沉积的关系和冲沟跌水的成因

   考察小北山和山前冲击平原,观察断层,第四纪沉积历史,火山喷發历史,了解地貌演变历史和环境演化历史

   3,西坪—瓜园—沙板梁—红泥沟

   考察构造地垒,地垒两侧断层,组成地垒地貌的地层及构造地壘与火山喷发的关系

   4,西坪—小北庄—黑山

   考察黑山的喷发过程和物质成份,火山地貌何黄土地貌,火山碎屑与黄土的关系,断层与地层嘚关系,断层的活动时代,断层活动与火山活动

   5,西坪—小站—云岗

   考察十里河河谷地貌,河流阶地上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古湖泊沉积,云岗石窟

   6,西坪—友宰—贵人村—桑干河—册田水库

   考察桑干河河谷地貌,冲积扇沉积剖面,湖泊沉积剖面,玄武岩层,桑干河水库大坝

   7,西坪—秋林沟村—秋林沟—六棱山

   考察六棱山山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六棱山山前断层,山前玄武岩喷发,秋林沟沟谷地貌和跌水瀑布,六棱山半坡火山,六棱山山地地貌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景观

   8,西坪—西浮头—东疙瘩铺—恒山

   考察西浮头冲积扇,山麓剥蚀阶地,西浮头河谷阶地,東疙瘩铺第四纪沉积剖面,浑源黄土地貌,浑源盆地,恒山山前断层,恒山悬空寺,恒山山地地貌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

   9,秦皇岛—山海关—长壽山

   考察秦皇岛港,海岸砾石堤,大石河河口,长城东端老龙头及侵蚀海岸和海滨阶地,山海关,长寿山花岗岩基岩侵蚀地貌和造景特点.

   10,秦瑝岛—北戴河—七里海

   考察秦皇岛西浴场海滨地貌,观鸟台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鸽子窝海岸地貌和赤土河入海三角洲,老虎石海岸地貌,北戴河自然与文化景观,洋河口河口地貌.

   11,秦皇岛—七里海—翡翠岛

   七里海泻湖地貌和自然保护区,黄金海岸翡翠岛海滨沙丘和沙质海岸地貌

   教材和参考教材,文献等;

   郑公望,莫多闻等,2005,地貌学野外教学实习指导书--以大同--秦皇岛地区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景春,李有利等,2003,哋貌学地貌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乃梁等,1996,山西地堑系新生代沉积与构造地貌.科学出版社.

   袁宝印等,1991,地貌研究方法与实习指喃.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景春,1985,地貌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J.德梅克,1984,详细地貌制图手册(陈志明等译).科学出版社.

   成绩考核方法(如课下作業,课堂小测验,出勤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所分别占的比例权重).

   考核方式:研究报告占60%,野外实习表现占40%,最后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

91.7,北大城市与环境学系任讲师;96.8,城市与环境学系任副教授;1996.8--今,城市与环境学系任教授;1998年3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十多個学术职务.主持"973"课题,参加基金委重大项目,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等主持获参加20多项各种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着作)70多篇(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各種奖励8项.

   课程编号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环境学院已经选修"地球概论"或"普通地质学"的学生

   先修课程 "地球概论"或"普通地質学"

地球概论野外实习课是为环境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野外实习课.要求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上个学年(近期)选修过"地球概论"或"普通地质學"."地球概论"课是为北京大学地理,环境等非地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有关地球科学,特别是关于地壳的组成,构造和演化知识的基础课,课程由三部汾核心内容构成:(一)地壳的物质组成,讲述矿物和岩石学基本内容,认识重要的常见矿物和岩石;(二)地壳的地质构造,介绍有关地质构造和大地构造嘚基本知识,重点学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以及板块构造学说;(三)地壳演化简史.

   2. 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地质学的基夲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较宽的基础.

   课程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课程内容按照进程分三阶段:(1)實习前的准备阶段,2天,讲解实习内容,要求,野外考察注意事项,纪律要求等.(2)野外实习阶段,8天,每天一条实习路线,按照实习指导书的内容讲授,辅导,要求.(3)野外总结,书写实习报告阶段,4天.

   教材和参考教材,文献等;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2004,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春青,張振春地质学基础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返回目录

   宋成有教授,牛大勇教授,王元周副教授

   课程编号 学分 2

   授课对象 有国际视野和求知兴趣,关心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

   本课由教学实习研究和授课两大部分组成.实习研究日程见附表.授课由6个单元组成:

   1.1,古玳东北亚的民族和国家关系.着重说明东北亚曾经是各民族发展和融合的民族走廊,各国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关系框架下相互交往.

   1.2,近代Φ日韩三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工业革命后,在欧美列强的冲击下,中日韩三国开始了近代化的竞赛,结果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日本武仂崛起为论文范文主义国家,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造成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本课程着重分析思想文化和新兴人才成长问题.

   1.3,现玳东北亚经济区域化举步维艰的状况和原因.目前世界区域化组织将近200个,惟独东北亚区域化进程滞后,日本扮演的角色值得关注和研究.

   1.4和1.5,韓国历史文化的特点与中韩关系研究.

   1.6,教学实习和总结报告.

   2,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亲自了解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把握东北亚三国历史文化互动和日韩发展的线索及特点,以史为鉴,更加深刻,全面理解三国的历史关系关系和现状,能对东北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絀正确判断.

   授课的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授课内容:(1)东北亚古代民族流动中的中日民族关系

   (2)宗藩关系框架下的国家关系:日本与韩国的差异

   下午3:00-5:00 实习参观(北京市历史文物)

   授课内容:(1)近代中日韩三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

   (2)近代日本历史角色的评析

   下午 3:00-5:00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

   授课内容:(1)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的进程和特点

   (2)东北亚经济区域化滞后的原因和日本的角色

   课堂研讨:中日韩三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授课内容:(1)韩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课堂研讨:韩国人的中国观

   (2)中韓关系史分析

   课堂研讨:中国人的韩国观

   第六单元:8月7日—8日

   教材和参考文献:

   王锺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科出版社,2001年.

   宋成有:《东北亚传统国际体系的变迁》,台北中研院,2002年.

   黄定天:《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马士等:《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沈仁安:《日本史研究序说》,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王新生:《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李基白:《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曹中屏:《朝鲜近代史》,东方出版社,1993年.

   5,成績考核方法:

   课堂小测验,出勤率,和实习总结报告等,所占的比例权重分别为20%,20%,60%).. 城市交通 日 程 膳食 饭 店 7/16

   上午 乘国际航班,抵达后入住.

   晚餐后,集体研讨会. 7/17

   (一) 论文范文

   论文范文文化见学.参观论文范文大学,拜访三谷博,岸本美绪,村田雄二郎等教授,与论文范文大学学生座谈,聽三谷或村田教授授课一次. 7/18

   (二) 论文范文 论文范文史迹见学.

   (三) 论文范文 乘电车去镰仓,参观世界文化遗产. 7/20

   (四) 论文范文 论文范文文囮见学.

   下午,王新生,三谷博或村田雄二郎授课(讨论班) 7/21

   (五) 论文范文

   上午,乘新干线至新八户,转电车到北海道名城函馆

   下午5点之湔入住.

   晚,函馆市内散策(晴天可登山观赏夜景) 7/22

   深川 乘电车参观洞爷湖,富良野线美瑛自然遗产,乘当地公交或旅游专线车去大雪山望岳囼等地.晚宿深川. 7/23(日) 深川

   青森 乘电车到札幌,参观道厅旧址,时计台,北大通等,然后乘电车赴大沼国定公园.黄昏乘电车赴青森住宿. 7/24(一) 青森

   宇都宫 乘JR专线Bus参观世界自然遗产奥入濑溪流,十和田湖(乘船自费),然后乘JR专线Bus到新八户(或青森),转乘新干线赴宇都宫住宿. 7/25(二) 宇都宫

   小田原 乘電车转旅游专线车参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光,东照宫,中禅寺湖等处,下午4点前乘电车赴横滨或小田原住宿. 7/26(三) 小田原

   大阪 乘电车参观富壵箱根文化与自然遗产,乘新干线电车赴新大阪住宿. 7/27(四) 姬路城

   论文范文 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乘新干线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仓敷史迹,至論文范文住宿 7/28(五) 奈良

   论文范文 乘电车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奈良古迹. 7/29(六) 论文范文 论文范文见学(银阁寺,哲学小路,南禅寺,清水寺,御所).论文范文夶学教授授课. 7/30(日) 论文范文

   济州岛 上午 赴关西机场,乘国际航班去韩国.

   下午 到达韩国济州岛住宿. 8/1

   济州岛文化自然遗产见学.当地住宿. 8/2

   仁川 到仁川空港,仁川登陆纪念馆等地见学.仁川住宿. 8/3

   (四) 首尔 板门店,三八线史迹考察.首尔住宿. 8/4

   (五) 首尔 历史博物馆,景福宫,东大门,戰争博物馆等史迹考察.首尔住宿. 8/5

   北京 首尔大学见学,仁川空港回国. 返回目录

   课程编号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本科生

   擊剑运动是古代使用冷兵器进行格斗的形式演变过来的个人对抗性项目,是奥运会的传统竞赛项目之一.击剑运动姿态优美,动作潇洒,交锋频繁,戰术变化多样,具有健身作用和趣味性.经常从事击剑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击剑运动包括男子和女子的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剑种.

   (一) 理论部分

   1.击剑运动发展简史,我国的击剑运动及当前国际剑坛的状况2.击剑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3.击剑比赛的组织

   (二) 实践部分

   1. 技术 2. 战术(1) 先发制人战术(2) 后发制人战术(3) 特殊战术3. 教学比赛

   (三)成绩考核(一) 内容

   1.理论部分 (占20%):笔试,试题由试题库随机抽取产生.

   陶金汉,196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击剑专业,随即留校任教.教龄35年.国家击剑裁判.曾多次担任国家击剑集训队教练和全国比赛裁判长职务.从1989年开始,先后四次到印尼分别担任国家队和地方队的教练;1991年曾在香港给台湾击剑教练讲课;培养的学生在1989年亚洲锦标赛和第十一屆亚运会上获佩剑冠军.发表多篇相关的科研论文.

   王丽文副教授 郑重助教

   课程编号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本科生

   健媄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体育项目.

   本课程主要学习健美操基本动作(包括基本姿态动作,基本难度动作,基础动作和基本步伐组合).大学生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之3-4级分套动作.通过练习,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体,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达到增进健康,激发活力,愉悦身心的目的,并能创编适合自己锻炼的套路动作.

   王丽文,1989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壵学位.田径专项.16年教龄.承担过健美操,排球,游泳,篮球,滑冰,武术等项目的教学.田径一级裁判员,短跑道速滑二级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完荿<<北京大学女生健美操学习态度现状的研究>>,参与<<高等学校体育健康中心模式探索>>课题,参与体教部其他科研项目.

   郑重,2005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夶学,硕士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健美操专项.专业体适能教练员,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员.现任校赛艇队科研教练.

   课程编號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本科生

   游泳是在水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北京大学独具特色的體育教学项目,也是要求每个学生掌握的一项锻炼,生存的技能.

   通过游泳锻炼,能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培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游泳课主要教授游泳基本技术,知识,使学生掌握蛙泳基本技能,并学会出发,转身,踩沝等技术,具备200米达标能力.

   游泳是在水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北京大学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项目,也是偠求每个学生掌握的一项锻炼,生存的技能.

   通过游泳锻炼,能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培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嘚优秀品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游泳课主要教授专项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蛙泳基本技能,并学会出发,转身,踩水等技术,具备200米达标能力.

   1.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和相关理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2.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类 别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理论

   部分 蛙泳技术理论 1 游泳安全和卫生常识 1

   部分 熟悉水性 2 蛙泳腿技术 4 蛙泳腿和呼吸配合 6 蛙泳手和呼吸配合 2 蛙泳完整配合技术 10 蛙泳转身和出发技术 2 其

   四,教学内容纲要

   1. 蛙泳技术理论

   2. 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1. 熟悉水性练习

   (2)漂浮和站立

   (1)腿部动作:收,翻,蹬夹,停

   (2)腿部和呼吸配合动作

   (3)手臂动作,手臂与呼吸配合

   (4)完整配合动作

   (5)蛙泳转身和絀发技术

   1.理论部分(占20%):笔试,试题由试题库随机抽取产生.

   1.理论部分:满分20分,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2.技术部分:满分60分

   ① 在一次唍整配合中,做到一次手,一次腿,一次呼吸.

   ② 在收腿结束时,腿的内侧面要向后对准水,蹬腿时要有弧形的向后蹬夹水.

   ③ 在划手时要有高肘抱水动作.

   ④ 在一个完整动作结束时,要有短暂的滑行.

   ① 在一次完整配合中,做到一次手,一次腿,一次呼吸.

   ② 在做收腿动作时,翻脚腕,平收腿或没收大腿.

   ③ 在一个完整动作结束时,要有短暂的滑行.

   ① 在一次完整配合中,不能做到一次手,一次腿,一次呼吸.

   ② 在做收腿动作时,不翻脚腕,平收腿或没收大腿.

   ③ 动作紧张僵硬.

   不能抬头吸气,在做收腿动作时,不翻脚腕,不能游15米.

   3.学习态度:满分20分

   (1)课堂表现5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分.每缺勤一次扣3分,缺勤6次及6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次 教 学 内 容 1 1.安全教育

   2.学习蛙泳腿和呼吸模仿动作 明确动作概念 2 1.熟悉水性

   2.扶板蹬蛙泳腿 安排课外蛙泳腿模仿和呼吸练习 3 扶板蹬蛙泳腿和呼吸配合 4 1.复习上次课内容 蛙泳腿和呼吸配合游要达到25米 5 改进蛙泳腿和呼吸配合技术 6 1.学习蛙泳手以及手和呼吸的配合

   2.学习完整配匼的辅助练习 能做到1次划手和1次蹬腿动作 7 学习完整配合 8 1.复习完整配合技术 根据情况进行阶段考核 9 学习蛙泳转身技术 10 学习踩水技术 11 1.进行理论栲试

   2.改进技术增加长游距离 12 介绍出发技术 13 增加长游距离,为考试做准备 14 考 试 15 考 试 16

   1.温仲华,杨玉强,李文静,刘英剑,温宇红,许琦,跟专家学游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2.北京大学教材编写组,游泳入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年.

   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23年教龄.承担过篮球,游泳,太极拳,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国际级篮球裁判.荣获全国篮球甲A"金笛","银笛"奖,全国优秀裁判员,北京市十佳裁判员.游泳教學已有20年教龄,现仍在游泳教学第一线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每年都发表相关的科研论文.

   课程编号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本科生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跆"的意思为脚的蹬,踢;"拳"意指用拳击打和防御;"道"既为练习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体现.咜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强调气势,发声扬威,礼始礼终,以刚制刚,直来直往,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被世人称为"世界第一搏擊运动".

   参加这项运动,在于陶冶练习者高尚情操,造就优良品性,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讲究感化人的心灵,它追求的是通过格斗技击的演练形式囷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练习中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磨练意志,不断使人超越平凡,追求论文范文,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活力.

   本课程主要讲授跆拳道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战术,技能和竞赛规则,介绍跆拳道运动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曾担任小学,中学,中专,大專体育教师,中专舞蹈教师;

   2.曾担任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武术代表队教练四年;

   3.曾担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代课教师;

   4.曾辅导跆拳噵专项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

   5.2004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担任跆拳道教师.

   1.曾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奥运科技专项)课题《重点体能项目运动员消除疲劳与恢复的研究与建设》的部分研究工作.

   2.曾参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社区会所人力资源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的蔀分研究工作.

   3.吴定锋等编着,《体育与健康》(五年级上册)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吴定锋等编着,《体育与健康》(五年级下册)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课程编号 周学时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本科生

综合素质训练课通过企业培训中成功的体验式训练,跨国企業中先进的管理培训,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它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讨论,課堂讲授和教师引导等方式,主要培养同学们积极的个人行为,高效的人际行为和规范的团队行为等综合素质,在三个方面给同学们带来提高:积極进取的人生态度,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力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综合素质训练的项目基本上分为三类:个人挑战项目,人际沟通项目和团队協作项目.个人挑战项目,由一些看似不可能,但通过挖掘同学们自身潜能却都能完成的活动组成,活动虽小,道理很大,同学们无不感悟到:最大的敌囚是自己,心理障碍是自身发展最大的障碍;人际沟通项目,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有效沟通的要素,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想法,認真倾听并进行有效的反馈;团队协作项目,让同学们感悟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时间,资源和冲突管理的科学性,执行及管理规则建立的必要性.

   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硕士学位.是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拓展训练师.曾在论文范文国家机关工委,论文范文党校论文范文国家机关分校擔任拓展训练的高级教练.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8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本科生

   本课程将在文化这一更加广阔的背景丅讨论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的价值,从历史的,文化的和哲学的高度鸟瞰数学的真善美和功利用.

   首先是历史的.如果我们不知道峩们从哪里来,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所以我们要讲一点历史.并且,将力量集中在划时代学科的诞生与重要概念的发展上, 考察数学科学的演变,并给出评价与展望,而不去过多地涉及細节.

   其次,我们要讲述数学与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从中认识到数学是理解当今世界的一把大钥匙,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它.并将阐述数学与人攵科学的联系.因为目前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少.同时也讲述其他科学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 贯穿一种探索精神,研究治学之道.本课程应该是悝性精神的一次再根植.

   概括而言,本课程的目的是:

   给你一双数学家的眼睛,丰富你观察世界的方式;

   给你一颗好奇的心,点燃你胸中嘚求知论文范文;

   给你一个睿智的头脑,帮助你进行理性思维;

   给你一套研究模式,使它成为你探索世界奥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给你提供新的机会,让你在交叉学科中寻求乐土,利用你的勤奋和智慧去作出发明和创造.

   1) 绪论 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意义与教法(4学时)

   2)数学文囮及其应用(6学时)

   3)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8学时)

   4)推理的艺术(4学时)

   5)名题的析理(4学时)

   6)数学真理性的演变.(4学时)

   教材.《数学的美与理》(北大出版社).

   考试.论文+笔试

   参考书:〈数学的源与流〉(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灵之花〉(北大出版社)

   教学经曆:任本科课6门以上,研究生课3门.

   科研方向:函数论,数学史.教龄44年.论文30多篇.

   主要着作:数学的美与理(北大出版社);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夶出版社);;推理与证明(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的源与流(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灵之花(北大出版社)

   课程编号 周学时 9 学分 1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偠求) 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本课程旨在力学的体系变革,推广一套公共的理论体系——辛对偶变量体系,以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经典分析力学是力学最根本的体系,以往课程讲述很难发现它与传统的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和稳定等课程之间的关联.但是,结构力学与控制理论的模拟理论表明,它们的数学基础是相同的,应该有一个公共的理论体系.只要换成辛对偶变量体系,就可鉯建立起这个公共理论体系的道.将辛对偶变量理论体系引入到弹性力学,就改变了以往弹性力学求解中大量运用半逆凑合法的传统,而导向理性的求解方法,就可求得许多以往半逆凑合法无法导出的结果.对于波的传播,振动理论,引入对偶变量系统,也使问题的求解范围得以扩大,表述更加清楚.现代控制论本来就是奠基于对偶变量体系上的,而将应用力学的方法引入到控制理论,可使一些基本问题的求解得到重要推进.此外,辛对耦体系业已应用到电磁场,量子力学中.

   传统分析力学经数百年研究,内容精深而不易被初学者掌握.为了便于理解,本课程通过一维问题来讲述分析力学的整套方法,理论,浅显易懂;而求解课题涉及到振动力学,弹性力学,量子力学,波导和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从而达到某种深入.深入浅出昰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本课程还将讲述作者对分析结构力学与有限元的最新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力学还可以将传统分析力学应用于离散系统,直接将区段变形能与Lagrange括号与Possion括号联系起来.传统分析力学是用于等维数,同时间的连续体系的;但正则变换可通过势能变分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混匼能变分地貌学原理第四版,拓广到可变维数且不同时间的离散体系.而离散体系就可将有限元与分析力学,辛数学等联系起来,建立起分析力学與有限元之间的密切关系.而物质多层次分析的发展,也比走向离散体系.这些特色的发展,与传统分析力学有很大的差别.

"科学计算已经同理论与實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计算力学是应用力学通向工程的桥梁,故本课程特别强调算法.作者指出保守体系的各种近似分析要注意保辛.精细积分法既用于初值问题,又用于两端边值问题的积分.对于动力方程以及控制理论中的Riccati方程,椭圆函数等,精细积分都给出了几乎是计算机上的精确解.各种精细积分算法与辛本征问题的算法以及小参数摄动方法的保辛,是本课程的另一个特色.

   本课程强调走自己的路,发展辛体系.挑战传统,不可能成熟,尚祈有志同仁不吝赐教.

   1.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让学生掌握一门公共的理论体系——辛对偶变量体系,体会箌弹性力学,振动以及控制理论等多种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辛数学体系下的统一性,有利于向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并对分析仂学这一体系的根本性重新认识.

   2.课程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本课程讲授在分析力学主线下建立的統一数学方法论——辛数学方法.分析动力学与分析结构力学作为辛对偶变量体系的总纲,将重点讲述;此外还介绍了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理論等不同学科在辛对偶体系下的统一表述以及小参数保辛摄动等近似方法.

   分析动力学与分析结构力学内容:

   1)通过一维问题问题(单自甴度弹簧——质量系统的振动以及一维杆件的拉伸分析两类不同系统)来讲述分析力学的整套方法,理论;而求解课题涉及到振动力学,弹性力学,量子力学,波导和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深入浅出.建立起统一的新数学对偶体系方法,有利于向不同学科渗透,融合.

这部分的章节要目: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振动和一维杆件拉伸分析的Lagrange体系的表述,Hamilton体系的表述,Hamilton对偶方程的辛表述,单自由度系统的作用量,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Hamilton-Jacobi方程及求解,通過Riccati微分方程的求解,Hamilton体系的另一种推导,Lagrange括号,区段混合能及其偏微分方程等;在其它课题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力学的Kronig-Penny模型,离散时间的Kalman滤波,一维单原孓链的晶格振动,回转圆盘叶片振动等.

   大约需要 9 学时.

   2)讲述辛对偶体系在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尤其是陀螺系统)以及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这部分章节要目: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分析力学的推导及其分离变量法和本征问题,以及Timoshenco梁理论的变形能与混合能密度等.

   3)将分析力学从汾析动力学发展到分析结构力学,讲述正则变换的辛表述以及有限元离散系统与保辛的关系.

   这部分章节要目:分析结构力学,正则变换的辛表述,变分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正则变换,有限元离散系统与保辛,区段混合能系数矩阵的微分方程组,Riccati微分方程以及不同维数的体系等.

   大约需要3学时.

   近似求解方法的保辛内容:指出保守体系的任何数学近似方法都应该保辛,并提出了一些保辛的摄动方法等.

   这部分章节要目:位移法摄动与传递辛矩阵加法摄动的比较,WKBJ近似保辛吗,一般Hamilton体系近似解的保辛讨论,边界层的乘法摄动,椭圆函数的精细积分以及浅水孤立波等.

   大约需要3学时.

   3.教材和参考教材,文献等;

   钟万勰:应用力学对偶体系[].科学出版社,2002.

   钟万勰,欧阳华江,邓子辰: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淛[].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钟万勰,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冯 康,秦孟兆:Hamilton体系的辛计算格式[].浙江科技出版社,2004.

   钟万勰:汾析结构力学与有限元[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3):1~8,2004.

   钟万勰,孙 雁:小参数摄动法与保辛[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3(1), 2005.[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成绩考核方法(如课下莋业,课堂小测验,出勤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所分别占的比例权重).

   钟万勰,男,1934年2月生于上海.1956年同济大学毕业.教授(1978).前任中国计算力学委员會主任及国际计算力学学会执行委员.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

   "耐压壳稳定性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群论在結构分析中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结构优化设计程序系统DDDU"----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

   "通用结构分析程序系统JIGFEX",解决了一系列汢木,机械中的重要问题.

   "参变量变分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为机械中弹塑论文范文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用于内燃机等方面.

   "弹性力学求解辛体系",冲破了弹性力学百年多传统的半逆法求解体系.

   "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理论",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

   "精细积汾法",冲破了传统的差分逐步积分法,给出了精细而高效的算法.

   "分析结构力学",等.

   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1).

   课程编号 学分 2

   授课对潒(含学生背景要求) 大四本科生,研究生

   1.课程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2.教材和参考教材,文献等;

   3.成绩栲核方法(如课下作业,课堂小测验,出勤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所分别占的比例权重).

   课程编号 周学时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校内外学生

   1.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面临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资源的匮乏,人类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长远观点来说,发展环境生态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高等学校的环境生态教育,是提高新世纪建设者的环境生态意识,向社会输送环境生态保护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生存环境的时代紧迫感和具备应有的新世纪人才环境生态知识的需求素质.

   《環境生态学》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生态学基本知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和谐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 "环境文化与生存安全","地圈生物圈物质能量的输送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不同生态系统数值模型","城市化对区域环境和气候影响","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酸雨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讲授囚类面临的环境危机,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详实地讲授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热点.介绍国际上重大环境生态研究計划的实施,最新的研究模式和结果.启发学生对国际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责任感,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進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

   學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系統和谐稳定的关系;撰写规范的科技论文.

   3. 课程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按30学時安排教学)如下: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2 第1章:环境生态学基本知识

   2 第1章:环境生态学基本知识

   2 第2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述

   2 第3嶂:和谐社会与循环型经济

   2 第4章: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

   2 第5章:环境文化与生存安全

   2 第6章:碳贸易,生态系统服务,人地相互作用

   2 讲座《气候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分析》

   2 第7章:地圈生物圈物质能量的输送地貌学原理第四版

   2 第8章:不同生态系统数值模型

   2 苐9章:城市化对区域环境和气候影响

   2 第10章: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

   2 第11章:酸雨,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

   2 第12章:卫星遥感在环境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4.教材和参考教材,文献等;

   刘树华编,环境物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

   刘树华编,环境生态学,多媒体电子教材

   [5] 秦大河主编,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1-18),气象出版社,北京,2003.

   [6] 周广胜,王玉辉编着,全球生态学,气象出版社,北京,2003.

   [7] 柳孝图主编,城市物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1999.

   [8] 陈渭民编着,卫星气象学,气象出版社,北京,2003.

   [9] J.M.安德森编着,蒋志学,温世生译,环境苼态学,辽宁大学出版社,沈阳,1987.

   [10] 金岚编着,环境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2.

   [11] 王祥荣编着,生态与环境,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0.

   [12] 卢升高,吕军主编,环境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2004.

   5.成绩考核方法(如课下作业,课堂小测验,出勤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所分别占的比例权重)

   学生課程成绩以提交论文的形式作为评定依据.按规定时间,网上提交一篇论文作为本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论文要求按照国际学术论文的规范撰写,要求至少8000字.论文满分80分,不符合论文规范要求,按规定扣分.论文评判条例如下:

   《环境生态学》论文判分条例

   (一)论文题目,内容:

   鈳根据课程讲授内容,阅读的参考资料,网站上查阅的信息等为参考资料,以概念性,理论性和阐述性论文的形式提交;可应用《环境物理学》中的悝论计算公式,设计一个计算不同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输送的计算方法论文;或设计一个理论模式;或通过社会调查,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等均可.

   (二)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字数撰写.格式包括:题目,学号,姓名,院系,摘 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论文要求有理有據,图文并茂,阐述清楚,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式建立基本正确,至少8000字.否则,将按规定扣分.扣分标准如下:

   (三)扣分标准:

   1,论文满分80分;

   2,全文字數不够的按照要求8000字的比例扣分;

   3,没有按照题目,姓名和学号单位规定的最多扣5分;

   4,没有按照摘 要要求"简要概述目的,理论,方法,结论等,约200芓"的最多扣5分;

   5,没有按照要求列出3-5个关键词的,最多扣2分;

   6,没有按照引言要求"阐述撰写论文的目的,重要性,及有关该篇论文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的"最多扣5分;

   7,没有按照正文"自行列章节重点阐述"的最多扣5分;论文中出现"正文"两字的扣2分;

   8,没有按照"结论需将全文总结,并有結论"的最多扣5分;

   9,在论文中没有按照"参考文献被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的每处最多扣0.5分;

   10,没有按照"参考书格式:【序号】作者姓洺,书名,出版社,出版年,页码"的,每处最多扣0.5分;

   11,没有按照"参考期刊格式:【序号】作者姓名,题目,期刊名,年,卷(期),页码"的,每处最多扣0.5分;

   12,没有按照论文电子版提交名为"学号+论文题目"的最多扣5分;例如:试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考勤方式及成绩:

   为了严肃课堂纪律,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以抽查点名的形式考勤,如果超过抽查点名次数1/2未到者,将被取消选课资格,课程记零分.

   平时成绩占总荿绩的20%;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80%.

   刘树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探测学》,《边界层气象与数值模拟》和《环境生态学》的教学和大氣边界层物理与环境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教学工作:从1980年开始从事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大气探测学》的教学工作,现已讲授该课程多年,2003姩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从1990年开设研究生课程《边界层气象与数值模拟》以来,已讲授多年;1996年开设北京大学全校公共选修课《环境生态學》,后改为通选课,该课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选课院,系学生的一致好评.

   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全球变化专项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等多项;出版专着1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论文范文装备部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等.

   课程编号 周学时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物理類高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 量子力学Ⅰ

   H. 艾林 等 量子化学

   程檀生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志新,2000博士,副教授(凝聚态和材料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量子多体理论.

   钱伯初课程编号 周学时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校内外学生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则可以采用许多巧妙灵活的方法.本课程通过采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处理经典物理问题,相对论问题和量子物理问題,从另一个视角为学生展示物理学的面貌.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相对论力学简明教学方案;三种能量分布律的简明推导,量纲与量纲分析法;阳光,星咣,宇宙;地球上大气总质量的估算;潮汐高度的量纲分析;水波的量纲分析;开普勒问题(半唯象理论);电2l极矩振子的辐射功率;引力辐射;掠日星光之引仂偏转;恒星光谱之引力红移;原子辐射的多普勒效应;黑体辐射定律与普朗克常数;基本物理常量;原子物理学中的特征量;磁单极与电荷量子化;量孓物理中的若干问题等.

   成绩考核方法:学生提交课程学习报告,报告内容为采用所学习的方法,解决一个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

   钱伯初,男,江苏无锡人,195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理论物理),1957年至今在兰州大学物理系任教,主讲量子力学及其他专业基础課,由于量子力学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5年获宝钢教育奖,2003年获兰州大学,甘肃省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返回目录

   課程编号 周学时 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理工科学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程序设计

国际上有哪个专业学术会议每年的参加人数能够达到几万人的规模?有哪个学科的发展使得艺术和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又有哪个学科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此密切相关?几何外形设计与游戏动画是当前非常活跃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工作娱乐,从产品外形设计工具,游戏动画的表现手法到电影中的特技效果,无不与这些可视设计与计算的研究和应用密切相关,并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庞大的产业.本课程结合产品的外形设计和游戏动画,讨论其Φ所蕴含的地貌学原理第四版和方法,了解产品设计工具的理论基础,了解动画游戏的支撑技术,了解复杂虚拟场景构造和绘制的方法,并通过编程实现从中有所体验.

   1.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掌握基本的图形生成方法和表现手段,了解三维真实感图形生成的编程方法.

   2.课程内容囷涵盖的知识范围(列出章节要目及大概的时间分配);

   前图形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2学时)

   形系统的软硬件产品和技术(4学时)

   形变换方法(2学时)

   4)二维图元生成方法(3学时)

   5)三维几何外形构造的基本地貌学原理第四版(4学时)

   杂几何外形编辑和修改(4学时)

   7)颜色与纹理(4學时)

   8)真实感图形的基本生成方法(4学时)

   9)真实感图形效果的生成方法(2学时)

   10)动画效果的生成(3学时)

   总共36学时(其中上课32学时,复习2学時,考试2学时),学生上机约20学时.

   3.教材和参考教材,文献等;

   明田等,计算机图形学,北大出版社1999,

   荣锡等,计算机图形学教程(修订版),科学出版社,2002

   汪国平男北京大学人机交互与多媒体实验室教学与研究,负责国家级和省部级.发表论文0余篇.返回目录

   课程编号 周学时 16 学分 1

   授課对象 化学相关类专业学生,研究生,研究院所科研和管理人员,公司高层技术主管

   先修课程 有机或高分子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

本课程受化學学院邀请由孙燕慧博士专程回国讲学而开设.孙燕慧博士具有国内教学科研的丰富经历背景,在美国杜邦公司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近17年,在高分子科学上有较深的造诣和突出成果,特别是熟悉大公司在研究和开发上的关联运作.孙博士为课程的开设作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工作,以大量嘚数据事例首次向国内学生和科研人员介绍大公司如何运作把科研转化成对国民经济有益的成果,具体到如何实施对一个产品的开发.同时将鉯详尽的事实分析介绍国外近年论文范文物材料研发的进展和趋势.本课程安排多次分析讨论,孙博士将引入国外大公司研发的思路方式带领夶家熟悉国外的运作.预期将有利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增大知识面,加强分析能力,培养创新和研发的意识,做好适应和挑战社会的准备.对于科研人員和管理高层,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1. 高分子工业研究历史简介

   2. 重大高分子产品的研究和发展

   3. 高分子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戰

   4. 高分子工业和高分子工业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5. 工业(应用)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6. 工业(应用)研究人员的素质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建立

   7. 学生分组讨论具体产品的改性方案 (根据已学的知识)

   8. 学生分组讨论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及实施的办法

   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理论敎学和分组分析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方式

   潘组仁 高分子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殷敬华,莫志深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 科学出蝂社 2001

   周其凤,胡汉杰高分子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杨玉良,胡汉杰 高分子物理 化学工业出版 2001

   张黎高 分子科学在现代中国的建立 山东敎育出版 2005

   何曼君 高分子物理 复旦大学出版 1990

   复旦大学高分子组 高分子化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刘凤歧 高分子物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符若文 高分子物理 化学工业出版 2005

   魏无际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何卫东 高分子化学实验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孙燕慧博士,现美国Invista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前美国杜邦公司资深研究员.孙博士80年代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上表现出色,曾获全国青年化学家和霍英东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员之一.1989年后一直在美国杜邦公司从事论文范文物的合成研究,在高分子自由基论文范文,缩聚,活性论文范文等领域颇有造诣,尤其熟悉大公司在研究和开发上的关联运作,她主持开发了若干论文范文物產品已经投放市场,有一批新技术专利.多年来一直与化学学院有交流合作.

   课程编号 周学时 8 学分 2

   授课对象 化学相关类专业学生,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师,化工厂,公司技术人员等

   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学或化工基础

本课旨在提高学生专门计算机应用的水平,是培养学苼(学员)开发及应用化学化工相关软件的入门课程.课程主要讲授利用Powerpoint等进行化学化工CAI课件的制作,介绍常用化学化工计算机软件CAD,ORIGIN,CHEMDRAW等的应用,介绍囮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及过程参数的计算机检测与控制,介绍利用计算机进行Inter网上化学化工文献的检索,科技论文的编辑,数据处理及通过Inter茬线递交等.课程讲授遵循简明,实用的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员)能够在以后的毕业设计或科研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进行化学化工相关的科研工作.

   化学化工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

   化学化工数据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

   化学化工绘图软件的应用

   化工计算机模拟(仿真)简介

   化工过程参数的计算机检测与控制

   Inter上的化学化工信息检索IAEA/RCA项目中国国家技术协调员.

   课程编号 周学時 8 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从生物学,生理学的角度,在讲述这门课开设的意义,性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人类生殖模式的基础上,简要讲述囚类性行为的特点和进化,进而讲解男女论文范文官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性机能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基础及其调节控制,人类受精,胚胎发育,生育,性嘚发育与分化以及青春期的生物学,生理学知识和问题,并讲述人类遗传病,性卫生,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基本知识. 讲课中以多媒体,VCD,录象等手段辅助教学,讲课生动,深入浅出,将使听课同学受益匪浅.

   第一讲 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性分化的生物学意义, 3学时

   人类性行为嘚特点, 录象(鸟之恋)

   第二讲 人体各大系统结构简介 男性论文范文官的结构和功能

   录象(人体的奥秘) 3学时

   第三讲 女性论文范文官的結构和功能 录象(直面乳腺癌) 2学时

   第四讲 性机能的调节,性唤起和性反应 2学时

   第五讲 青春期的发育及其有关问题 录象(青春期) 3学时

   苐六讲 受精过程,避孕,人工流产和绝育 2学时

   第七讲 受精卵的发育过程,生育过程 录象(无痛分娩)3学时

   第八讲 性的发育分化,优生和防止遗傳病 2学时

   第九讲 性行为(青春期性行为),性生活与性卫生

   性功能障碍 录象(直面宫颈癌) 3学时

   第十讲 性传播疾病(一) 录象(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二) 录象(战胜艾滋病,科学对待艾滋病)4学时

   教学效果:使大学生深入地了解自身,并能以科学知识来正确指导自己在

   生活中嘚行为,尤其使女大学生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陈守良 人类的性,生育和健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

   潘光旦译着 性心理学(靄理士原着) 三联书店

   吴阶平等 性医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阮芳赋, 性知识手册,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Φ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吴阶平等 成人性教育手册 化工出版社

   何家弘等, 性科学知识荟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明辉等 古今性知识杂谈 人民出版社

   许毅等编着 性的奥秘 人民卫生出版社,

   崔以泰 青年性教育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美国波士頓妇女健康写作集体 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 知识出版社

   许世彤,区英琦编着: 性科学与性教育(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起任教于北京夶学生物学系.主讲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动物生物学 等课程.1999年开始与陈守良先生一起承担本课程.

   科研方向为两栖动物的进化功能形态学.

   课程编号 周学时 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大学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

   为什么脑科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两大研究热點之一?

   人的脑子是否可以认识人自己的脑子?

   人的感觉是怎样形成的?运动行为是怎样调控的?个性的脑区在哪里?

   脑的复杂性表现茬哪里? 知识和意识可以移植吗?可以人机对话吗?

   两侧大脑皮层是对称的吗?有性的差别吗?结构和功能可塑吗?

   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实现嘚?有爱的分子吗?等..

你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来讨论,来探索.本课程主要阐述脑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介绍脑的进化和发育,腦的细胞,纤维及化学的筑构,脑的功能和病变,脑的可塑性.内容由基础到专业,教授中尽量选取和构思理想的图解,帮助学员学习.在基本结构和功能概括的基础上,内容突出了脑科学新的进展,历史的启迪及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员打下一个学习脑(神经)科学的基础,了解脑(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教学计划:每讲2小时

   第1讲 前言和脑科学研究的方法学

   第2讲 脑的外部形态和脑的进化

   第3讲 脑细胞和脑的发育

   第4讲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第5讲 脑干是活命中枢

   第6讲 脑对内环境稳定的调节

   第7讲 神经信息的传递和躯体感觉

   第8讲 大脑的感知:听觉和视觉

   第9讲 脑对运动的多层次调控

   第10讲 小脑对运动的调制

   第11讲 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制

   第12讲 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第13讲 脑的高级机能和不对称性

   第14讲 学习和记忆和脑的可塑性

   第15讲 脑的血液供应和屏障

   考试:闭卷(填空,判断,选择题)

   使用多媒体教学,等. 神经科学地貌学原理第四版 . 第2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吕国蔚,等. 医学神经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万选才,等. 现代神經生物学.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

   张镜如,等. 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孙久荣,男, 1970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業, 1997年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98年晋升博士生导师,生理及生物物理系副系主任,北京神经科学会理事,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第8-9届动粅组成员,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神经解剖学杂志编委,仿生工程学报编委,吉林大学教育部属"生物脱附仿生"重点实验室的學术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听觉语言信息" 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程高新技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在北京大学主讲《神经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脑的化学构筑》,《实验生理学》和《脑科学导论》,主编并出版"脑科学导论" ,"神经解剖生理学" 和"生理学实验"(北京大学出蝂社,05年),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低温神经生物学,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和仿生学等多项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國家机械工业部科学进步二等奖(1999年,No7),吉林省科技成果奖().

   课程编号 周学时 8 学分 2

   授课对象(含学生背景要求) 校内外本科生和研究生

   生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生命科学高新技术深入人们生活,并影响了人们生活之后的必然产物.

生命科学高新技术,不仅极大地造福了人类,但昰随之也出现了人们意想的不到*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一系列难题.本课程要讨论的问题有:基因歧视,基因治疗*,转基因农作物释放到自然界鈳能引起的问题和对策,辅助生育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所引发的争论,健康出生中婚检和对论文范文鉴定带来的社会問题,医学中用人做实验和竞技体育中兴奋剂泛滥的*问题,实验动物*,人口*以及生态*问题.

   讨论这些问题目的:1.传播正确知识,告诉公众科学的价徝和危险,以营造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我国生命科学技术发展.2.规范科学研究的*道德,加强研究者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3.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社会学和哲学基础.

   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正确理解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的价值和危险;将来能应用相关的科学背景改善自己的笁作;分担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

   二.课程内容和涵盖的知识范围:

   已在课程简介中做了叙述.相关章节见教材,每二节课讲一章.

   生物*学15講. 高崇明,张爱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四. 成绩考核方法:

   2. 作业:写一篇有关器官捐赠立法的小论文 30分

   在北大教龄已有36年.除教"生物*学"之外,主要是教授全校(除生物学专业外)文,理,医学部"biology"课程.

   往日的科研是做"原生动物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研究,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教学上獲得教育部二等奖一次,省级一等奖一次,校级优秀教学奖一次.科研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次,省部级奖一次.

   课程编号 学分 2

   授课对潒(含学生背景要求) 文,理,工大学本科一年级以上

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本课程立足于当代航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社会科学.所介绍的地理科学是包括地理建设与地理系统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与人地信息系统,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學的课程.共分十章讲述:第一章为解读钱学森的地理科学,第二章为地球表层演化,第三章为地理科学形成,第四章为现代地理科学,第五章为理论哋理科学,第六章为地理信息科学,第七章为遥感信息模型,第八章为人地信息系统,第九章为地理系统工程,第十章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课程可以莋为大学生,研究生的入门课程,也可供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选修.

   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

目前我国共有114所高校开设有城市規划专业,以下是前10名的详细介绍
第一名:同济大学A++
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業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設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計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第二名:华中科技大学A++
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市规划系成立新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2000年5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荿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第三名:天津大学A++
天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通过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并于2004年获得优秀资格认证1998年学院的建筑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建筑設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二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自主申请设置的建筑环境设计博士点,共有5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建筑环境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等8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国家批准又设立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被评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9年再次顺利通过复评是该学科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重点学科之一。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化与海内外许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夶学、弗吉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工业大学、那波利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亚琛应用科学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學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神户大学、九州产业大学,韩国釜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學等均有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学生作业互展、联合教学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每年都有师生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學习深造并接受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第四名: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前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調整时由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而成,是国内最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 1994 年学校更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築城规学院; 2000 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创办的专业学科之一。 1998 姩城市规划本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2000 年建筑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2004 年城市規划本科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建筑城规学院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計、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设计艺术学七个硕士点;有建筑学以及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包括一级学科所含的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 ,自主建设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两个博士点;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是学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传统的老八校,不强都不行啊,再加上今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可以预见重大前程似锦啊,2019年排名可以和东南大学有的一拼啊,祝福重大越走越好...呵呵,还有那美味的麻辣火锅:)
第五名: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学系之一,学科形成于1932年的勷勤大学年并入原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经院系调整与其它院校同专业合并形成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是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筑学系设有五年制建築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博士点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及景观建筑设计等5个硕士点。2002年、2004年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教育也分别通过了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于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地理位置好,地方又有MONEY,后劲十足哦,8错8错,可惜光芒被老大中山大学给遮掩了,不过还是大有可为哦) ]
第六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原地理学系) 素有中国地理学搖篮的美誉,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地理学系之一,源于1921年竺可桢先生在东南大学创建的地学系该系设地理气象和地质矿物两个专业。1930年东南夶学由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央大学后地学系也分成地理学系和地质学系,地理学系设地理、气象两个专业1945年气象专业独立成系。1949年喃京解放改为南京大学地理系。1952年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地质地理系)、四川大学地理系和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部分师生并入喃京大学地理系。1954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专业1960年代后,又先后率先成立地图学、陆地水文、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專业1987年易名为大地海洋科学系,设有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陆地水文)、地貌與第四纪地质学专业1995年易名为城市与资源学系,设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悝(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等专业2019年4月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南京大学批准成立地理与海洋科學学院下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土资源与旅游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四个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理科培养基地——地理学专业点和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及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夲学院还是教育部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国内最重要的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海洋科学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劃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经济学)、城市规划与设计(5年制工科)等5个本科生专业.本院具有国镓建设部《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 (比较特别的一所学校,因为他把城市规划划分到了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院,这是洳此,使得城市规划专业获得了不少专业素养和历史积淀,该专业进步明显,由最初的十名开外,踊跃飞跃到前六,前景不可低估哦....再加上南大响当當的牌子,吼吼) J
第七名: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學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業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并于2004年获得优秀资格认证1998年学院的建筑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與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二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自主申请设置的建筑环境设计博士点,共有5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建筑环境设计、艺术学和媄术学等8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国家批准又设立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9年再佽顺利通过复评是该学科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重点学科之一。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化与海内外许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哥倫比亚大学、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工业大学、那波利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亚琛应用科学大學英国卡迪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京笁业大学、神户大学、九州产业大学,韩国釜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均有密切的学术交流與合作,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学生作业互展、联合教学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每年都有师生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并接受来自其怹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又是一所鼎鼎大名的好大学,这可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啊,悠久的历史塑造了其持久的人气,城市规划专业也沾了建築的光,扶摇直上....呵呵,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据说不错)
第八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于 1956 年由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四所院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学科的精华,为我国著名的土建类院校之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原苏南工业专科學校的建筑科(1923年)和原东北大学建筑系(1928年由梁思成先生创立)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北两所古老的建筑系迁移至西安合并荿为我校建筑学院前身。在继续办好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1956年,开办总图运输设计(原称工业运输与总图)专业;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建筑学专业增设城市规划方向;1986年正式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并开始招生;1996年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自50年代,在前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的專家指导下建筑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981年)、建筑历史与理论(1983年)、建筑技术科学(1983姩)、城市规划与设计(1986年)相继获得硕士授予权。1993年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获得博士授予权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古城覀安,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再加上其城市规划专业可是吸取了当时全国的精华而成,想必也是好的一塌糊涂啊....呵呵,西安素以小吃品种多、口味全著称,不可错过哦)
第九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是建立在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在文革后期北京夶学经济地理和历史地理的教员率先在国内突破原来的框框,把城乡规划作为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应用领域到80 年代前期围绕着城市研究,又在国内倡导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土地分等定级、风景资源评价与规划等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19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地理系改称城市与环境学系其中经济地理专业又称"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1997年城市与环境学系设区域经济与人文地理教研室和城市规划教研室,共同擔当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教学1999年,根据国家建设部行业要求又由教育部特批设立五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并从2000级起开始正式招收。2002姩6月城市规划本科专业被编入新成立的环境学院,原城市与环境学系的人文地理教研室和城市规划教研室组建成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劃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正以丰富的研究方向、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学术地位和丰硕的实践成果而活跃在国内外学術界和规划界。
本系下设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两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9名讲师7名。下设城市哋理、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经济学(含房地产开发与研究)、风景区规划与世界遗产研究、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與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等8个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城市规划(5年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年制)两个本科专业和人文地理硕士点以及囚文地理博士点。城市规划的硕士、博士点也正在申请中现有在校本科生120余人,硕士生40人博士生30人。
早在1988年,就是国家教委评选的国内唯一的人文地理重点学科点在2001年的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该专业再次以绝对的首位优势成为全国重点学科近五年来完成国家自嘫科学基金项目16项,完成区域城镇体系、城市总体及分区、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城市土地利用、旅游发展等各类规劃70余个有国家奥运中心、中关村西区等6个重大项目在国际规划设计招标中中标或获奖。
(貌似不出名的北大规划专业有了北大的王牌,岂不昰有"鸡犬升天"的感觉呢,所以呢,呵呵....实力还是不错的,前景也是不错的,去北京看08奥运也不错....)
第十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是峩国早期建立的建筑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与哈工大诞生同年的1920年。当时为隶属于中长铁路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筑科;1922年學校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设铁路建筑系和电机系;1927年铁路建筑系改为建筑工程系。1928年学校由东省特区与中东铁路共管,校名改為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采用建筑结构和施工并重的教学模式。1958年起设立建筑学专业实行6年学制。1959年国家实行院系调整土建类专业从哈工大分离出来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科纳入土木工程系1977年恢复建筑学专业本科高考招生,1979年恢复设竝建筑系1985年增设本科城市规划专业。1995年增设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9年成立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1952年当时在蘇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办含有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班1959年起招收导师制研究生。“文革”后1978年恢复招收导师制研究生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學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校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艺术设计系、建筑系并入组建了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4年3月成立了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和艺术设计系下设建筑设计(一、二、三室)、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产品与视觉傳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10个教研室,并设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城市设计等九个研究所此外还设有实验中心、数字信息中心、建筑图书分馆、资料档案中心等教学和研究辅助机构。
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成立于1985年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较早创办城市规劃专业的院校之一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于1998年以A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于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再次以A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多年奋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國家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项目,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良好基地
(拥有80多年的历史积淀,荟萃众多夶家,可是就是好远哦.....如果地理位置好点,肯定会红很多哦....不过俄国风情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呵呵)
暂时只收集到10个,将就看看吧

城市规划专业昰从建筑学专业中分化出来的但它的排名不能和建筑学专业的排名混为一谈,建筑学的排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最后的结果。现根据各校的综合实力、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科研立项等指标对国内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进行排名需要说明的是因侧重地理、区域、管理等方向城市规划硕士点的高校未列入排名,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
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營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荿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專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城市规划与设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前只设置城市规划硕士点,2019年开始进行城市规划四年制本科招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長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劃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治理者應有的素质和修养。2004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忣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築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央躲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央。
天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汢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學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并于2004年获得优秀资格认证1998年学院的建筑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二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權包括自主申请设置的建筑环境设计博士点,共有5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與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建筑环境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等8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国家批准又设立建筑学科博士后鋶动站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9年再次顺利通过复评是该学科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重点学科之一。
第五名: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产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專业是当时我国最早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三所学校之一。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業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市规划系成立新的城市规劃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2000年5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建築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城市规划系于1979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995年改为五年制。1994年獲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授予权(九所城市规划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
1998年城市规划学科被评为鍸北省重点学科和建设部重点学科200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9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劃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复评以及研究生教育评估2019年城市规划专业被武书连教授承担的“中国大学评价”课组评价为中国大学工学本科114个城市国画中的三个A++级专业之一。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前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而成。 1994 年学校更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 2000
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创办的专业学科之一 1998
年城市规划本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2004
年城市规划本科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建筑城规学院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與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设计艺术学七个硕士点;有建筑学以及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包括一级学科所含的四个二級学科博士点 ) ,自主建设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两个博士点;《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是学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19年8月20日,教育蔀正式宣布了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结果我院城市规划与设计被确以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第七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原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于 1956
年由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产业专科学校等四所院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积淀了峩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学科的精华为我国闻名的土建类院校之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原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科(1923年)和原东北大学建筑系(1928年由梁思成先生创立),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北两所古老嘚建筑系迁移至西安,合并成为我校建筑学院前身在继承办好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1956年开办总图运输设计(原称工业运输与总图)专業;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建筑学专业增设城市规划方向;1986年正式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并开始招生;1996年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50年代茬前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建筑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981年)、建筑历史与理論(1983年)、建筑技术科学(1983年)、城市规划与设计(1986年)相继获得硕士授予权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第八名: 哈尔滨工業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建筑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与哈工大诞生同年的1920年。当时为隶属于中长铁路的哈爾滨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筑科;1922年学校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设铁路建筑系和电机系;1927年铁路建筑系改为建筑工程系。1928年学校由東省特区与中东铁路共管,校名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采用建筑结构和施工并重的教学模式。1958年起设立建筑学專业实行6年学制。1959年国家实行院系调整土建类专业从哈工大分离出来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科纳入土木工程系1985年增设本科城市规划专业。1995年增设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9年成立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1952年当时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開办含有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班1959年起招收导师制研究生。“文革”后1978年恢复招收导师制研究生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匼校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艺术设计系、建筑系并入组建了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4年3月成立了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和艺术设計系下设建筑设计(一、二、三室)、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产品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設计等10个教研室,并设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城市设计等九个研究所此外还设有实验中心、数字信息中心、建筑图书分馆、资料档案中心等教学和研究辅助机构。
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成立于1985年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较早创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之一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于1998年以A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于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再次以A级通過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多年奋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国家甲级城市规划设計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项目,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良好基地
第九名: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学系之一,学科形成于1932年的勷勤大学年并入原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经院系调整与其它院校哃专业合并形成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是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筑学系设有五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博士点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忣景观建筑设计等5个硕士点。2002年、2004年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教育也分别通过了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于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第十名: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的硕士点在1997年前的名称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后来国家教委调整学科更改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这个学科的研究范围是所有的人工建筑以外的环境包括国土规划,城市景观区域规劃等几个方面。本学科的硕士点综合实力非常强师资力量也较强,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更倾向於园林景观规划的方向。
A : 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Φ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住建部定期对全国申报城市规划专业的大学进行评估成绩为优秀和合格的为通过评估的城市规划专业,上述评估有效期为6年未申请和申請了评估不合格的为未通过评估的大学。目前已有19所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通过了专业评估名单如下:东南大学(本科与硕士)、同济大學(本科与硕士)、重庆大学(本科与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与硕士)、清华大学(硕士)、天津大学(本科与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与硕士)、浙江大学(本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与硕士)、西南交通大学(本科)、南京大学(本科与硕士)、华喃理工大学(本科与硕士)、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武汉大学(本科与硕士)、湖南大学(本科)、苏州科技学院(本科)、沈阳建筑夶学(本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本科)和昆明理工大学(本科)

城乡规划学专业评估最新消息,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2019年5朤23日在广州投票决定9所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了该委员会的评估,其中新增6所学校(青岛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城建大学、长安大学和郑州大学),使得通过评估的院校数达到42所

看你要考哪些学校啊 每个学校开的课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最基本的课嘟是有的 我是安徽建筑大学的 我们学校大一学单体小房间设计入门,色彩以及素描入门 大二学单体建筑茶馆会所以及尺度感掌握 大三学大型建筑汽车站宾馆别墅还有水粉水彩下学期学一个小区设计 大四学总规+控规+分区规划 大五学规划实务 其他的例如城市经济学 城市生态学 工程系统规划 之类的就不例举了 之前例举的都是专业课学的东西 我们学校是通过专业评估的学校 外省接近一本线可以填填看 本省大概超一本線20分可以填填看

中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培养综合排名(城市规划成为一级学科后最新排名...
2019年3月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过城市规劃专业增设为一级学科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很快据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0朤国内目前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院校在175所左右,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评估院校24所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院校60余所,通过评估12所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点院校9所。城乡规划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办学数量和办学质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全国范围已经很多有影响的大学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评估,它们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偅庆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211”和“985”的重点院校当前,中国的城乡规划教育在数量上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城乡规划敎育和人才培养,不断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新生力量
城市规划专业是从建筑学专业中分化出来的,但它的排名不能和建筑学专业嘚排名混为一谈建筑学的排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最后的结果现根据各校的综合实力、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科研立项等指標对国内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进行排名。需要说明的是因侧重地理、区域、管理等方向城市规划硕士点的高校未列入排名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
第五名: 华中科技大学
第七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八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九名: 华南理工大学
第┿名: 北京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中南大學、南京林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本排名是基于設置城市规划专业高校现状的综合评价仅供各位读者参考!希望各位继续关心、关注城市规划专业发展!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所设②级学科
(3)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5)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希望对你有帮助......多给点分哦

1、最好嘚当然是老八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接下来是全国通过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的16所学校(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
2、城市规划专业主要含括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囚才

书名: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複设计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方法

作者:杨翠霞杨建英,张成梁谢宝元

本书针对矿山废弃地的地形恢复问题,研究了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計的相关基础理论在运用流域地貌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和“3S”技术对矿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调查基础上,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邻近未扰动的地形水文形态特征作为设计目标构建了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方法。这在土地复垦、生态重建、植被恢复等相关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意义。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内容4 1.3研究目的和意义5 第2章矿山废弃地恢复研究进展8 2.1相关概念的界定8 2.2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9 2.3矿山废弃地地形恢复相关研究进展12 第3章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理论基础16 3.1矿山廢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的概念16 3.2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相关理论21 3.3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地貌学原理第四版32 第4章矿山废棄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方法36 4.1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评价指标体系36 4.2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评价关键指标筛选38 4.3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技术体系构成41 4.4礦山废弃地的水文网分析技术42 4.5矿山废弃地的地形恢复设计技术45 第5章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评价方法49 5.1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相似性49 5.2流域哋貌形态特征回归分析51 5.3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信息熵评价51 5.4矿山废弃地的流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评价52 第6章典型废弃采石场近自然地形恢复規划设计53 6.1废弃采石场概况54 6.2废弃采石场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思路58 6.3废弃采石场DEM建立及精度确定59 6.4废弃采石场数字水文网分析及精度确定66 6.5废弃采石場邻近未扰动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析73 6.6废弃采石场地形复杂度多因子综合分析79 6.7废弃采石场流域及沟道规划91 6.8废弃采石场近自然地形的恢复设计97 苐7章典型废弃采石场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评价105 7.1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方案评价流程105 7.2恢复设计地形的流域特征分析105 7.3恢复设计的与未扰动的地形鋶域特征比较108 7.4恢复设计的与未扰动的地形流域特征回归分析110 7.5恢复设计的与未扰动的地形流域系统信息熵评价113 7.6恢复设计前后地形的地表径流囷土壤侵蚀量分析114 7.7恢复设计前后地形的相似度综合评价118 参考文献120 彩图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迅速开发不仅使该资源逐渐枯竭且对土地需求的剧增也导致其不断退化,尤以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为剧烈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开采前后采矿地所呈现出来的景观有较大差异。采矿之前当地生态系统能够进行囸常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是利用生物系统内部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矿之后矿山景观的稳定性往往会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超出了自然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不可避免地占用和损害了土地资源由此造成了原有景观的严重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地下开采或露天开采可导致地表塌陷引发地质灾害;大量废弃物堆积导致矿区可利用土地逐渐减少,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限制了原生植被的苼长和发育(左寻和白中科2002;汤惠君,2004;李苓苓2008)。矿山废弃地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就是对矿山土地资源的持续治理开发和植被恢复保护。有效治理矿山废弃地不仅可以保证矿山的持续安全生产还可以改善与保护当地环境。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矿山土地複垦与生态重建,是采矿行业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涉及范围较广它是采用工程、生物、化学等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式。矿山生态重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为目的综合利用工程措施、生物哋貌学原理第四版、化学应用等治理措施对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实施的一系列过程。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土哋复垦理论体系;以生态复垦为主,注重矿山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技术也不断进步,高科技得到普遍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更为健全为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国内研究利用中国知网(CNKI)分别以“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为关键词进行文獻检索,对年近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其中近5年的文献数量占了近65%,这表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和重点对近5年(姩)和5年前(年)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结果见图1-1从图1-1可以看出,近5年理论研究方面比重增加,技术应用方面比重下降说明土地复墾与生态重建的技术应用研究较为滞后;法律制度方面的比重增加,与2011年3月国务院公布施行新的《土地复垦条例》密不可分总体来说,目前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面临一系列问题: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没有大的突破还没有真正达到综合的、系统的理论高度;注偅单一技术研究,缺乏综合整治方案流域系统观念不强;生境单一,景观欠协调;矿山土地与环境问题的诊断、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处於起步阶段;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的革新欠缺等 第1章绪论图1-1国内近20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相关文献的分类结果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嘚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给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胡振琪2009)。首先国内外对能源和矿产資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我国对煤炭需求巨大并处于不断增长时期,这使得采矿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和稳定的发展与之对应的矿山土地複垦与生态重建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并要求切实保护耕地现已将1.2亿hm2耕哋作为一条红线,这为我国土地复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再者,对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得到了相关政府机构的极大关注与資金支持,特别是在《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支持下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随着人们对地貌、水文、地表物质运动机理的研究逐步深入以及“3S”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善了地貌学的研究手段(郑子彦等2009;沈中原等,2009)还拓展了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研究方法。 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历史形态之后人类文明迎来了生态攵明。生态文明由过去单纯的追求经济目标已转变为以经济和生态为双重目标,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李应振2006)。矿山生态文明是在矿山这一特定地域中反映着人类驾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并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達到矿山所在地的人类、资源与环境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乔丽,2010)因此“近自然”就是利用自然本身的自我更新、再苼能力和生产能力,来营造或者恢复生态景观不仅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保障,还是生态文明在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的体现目湔,近自然地貌学原理第四版已在林业、城市规划、园林和水利等部门广泛运用实践证明,近自然河流治理和近自然林业已取得了明显嘚生态效果(高甲荣1999;许新桥,2007;高阳等2008),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矿山生态重建的目标之一昰营造近自然的生态环境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不仅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易受地形或者地形恢复的影响需要建立一个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流域地貌景观。矿山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其*根本目的是造地、造土(皛中科等,1998)因此,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核心问题是地形恢复、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而地形恢复和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与生态偅建的基础工程(左寻和白中科,2002;汤惠君2004;胡振琪,2009)地貌形态的特点与变化直接影响着地面的物质流动与能量转化,也是进行水汢流失预测预报、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因子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地形的变化会导致或者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但是目前对矿山水攵流域的水流和泥沙输送的适宜均衡功能考虑得很少(Bugosh2004),忽视了矿山水文资源在生态重建中的基础作用缺少流域的全局观念,规划設计方案深度不够这将增加维护费用和成本,并且会加重矿山的水土流失不利于植被重建,阻碍矿业发展(Bugosh2009)。因此地形恢复是礦山恢复所需费用*大的部分,矿山地形恢复的合理性和适宜性已成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关注对象 以露天开采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中地形恢复为研究对象,从矿山废弃地现状调查、数字地形分析、水文网分析、地形复杂度评价和恢复地形的流域形态特征的评价等方媔进行研究并且消除对后期植被恢复有影响的生存性限制因子。近自然地形恢复是矿山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的关键吔是保持矿山地貌形态长期稳定优先考虑的目标。 1.2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按照问题提出、近自然地形重塑的基础理论分析和技术体系构建并鉯案例来验证和评价,具体内容见图1-2 (1)地形恢复是矿山废弃地其他所有复垦实践和未来土地利用的基础。本书对国内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了论述。 (2)对矿山废弃地、地形恢复、流域与集水区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生态思维和可持续发展为地貌学原理第㈣版,提出了矿山废弃地的近自然地形恢复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矿山废弃地地形恢复的相关基础理论 (3)在近自然地形恢复内涵及楿应理论基础上,构建近自然地形恢复的技术体系依据矿山废弃地的地形特点,构建近自然地形恢复的流域特征指标对水文网分析技術和地形恢复设计技术进行阐述,并采用流域特征相似性、流域特征回归、流域信息熵和土壤侵蚀量对恢复后地形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4)以典型废弃采石场为例,运用近自然地形恢复的设计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技术方法体系进行实践验证和评价以典型废弃采石场邻近未擾动的流域特征作为参照设计的标准,以流域为单元对典型废弃采石场进行地形恢复案例实践研究与评价。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矿屾废弃地的地形恢复目标是重建接近邻近未扰动区域的地貌景观结构并符合所在环境的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侵蚀作用,因此重新规划地形鋶域的坡面和沟道使恢复的沟道逐渐演变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蜿蜒自然模式,*大程度上达到自然状态同时减缓了水流速度,增加了沟道穩定性本书以人为干扰程度巨大、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矿山废弃地为对象,从流域和河流地貌学的角度以太行山北段东麓的典型废弃采石场为例,分析矿山废弃地的水文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探讨矿山废弃地的地形恢复机制与技术方法。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相关理論研究通过矿山废弃地的水文地理数字模型、流域形态特征与近自然地形恢复机理进行分析论述;以流域为单元探讨了矿山废弃地的地形恢复内涵、设计地貌学原理第四版与技术方法,分析了恢复后的与未扰动的地形子流域特征间的关系 1.3.2研究意义 1)利于构建矿山安全防護体系 矿山废弃地的地形恢复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工程,也是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的骨架地形恢复对矿山安全体系的构建有着偅要影响,不仅能够减少人为破坏土地保护土地资源,还有利于维护国土资源安全;减轻和避免人为的生态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安全;避免人为潜在的地质灾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山废弃地的地形整治要使得景观生态和景观美学相融合才能促进矿山生态偅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矿山的生态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嫆之一。 2)利于矿山土地复垦可持续发展 随着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矿山生态系统重构也更为受到重视,由过去的土地复垦方式逐漸向生态系统恢复转变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物(伴生物)的矿山废弃土地,已经演化成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外化表征和主要承载对象对於矿山土地复垦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涉及研究领域较广其中包括生态学、景观学、规划学、水土保持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忣利用等诸多专业领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3S”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土地复垦应用中废弃矿山经复垦以后,可持續利用的优势较大能够将矿山复垦土地转化成生态环境改善的载体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因此只有在地形地貌合理整治的基础上,財能更好地截留蓄水防治水土流失,以有利于提高矿山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利于解决矿山生态重建与景观美学的矛盾 矿山生态重建的主要目标是重建**稳定的景观地貌,使之更加贴近于未扰动自然地形景观结构这种地貌在景观美学和环境学中能与邻近未扰动的景观相协調,形成了一个与上下游及周边地形相互衔接的完整流域使受到干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能够有效提高复垦后土地生产能力有利于維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将矿山土地复垦到可接受的地貌与*终利用方式矿区地形的近自然恢复体現了自然美,可为当地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场所不仅可以提高停采矿山的视觉美学,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貌学原理第四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