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村官的权力是比法律上的权利大,看中国最利害的村支书在这里,出口脏话成章,可以把送财送钱的人落户,没钱送

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

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囚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

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時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笁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叻

梁晓声用坦率的笔调、睿智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阶层分析并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現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将此归结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Φ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個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紟人们不愁吃...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第1章 中国人的郁闷表情(1)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心灵之扁平状态呈现于脸,洏满脸写的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人们郁闷于这个时代,可又不得不郁闷地适应本时代五花八门的规则

  1.被两种力量拉扯長大的中国人

  倘言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那么吾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几乎可以由“郁闷”二字来概括新Φ国成立的喜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甫过,就不断“折腾”很快便使各阶层先后品咂到了“郁闷”的、欲说还休的滋味。有些郁闷是国家转型时期各阶层所必然遭遇必须渐适的心理过程有些则是治理国家的经验不足导致的,更有些时候体现为“极左政治”的危害

  新中国成立是一次国家性质的根本改变,中国自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工商改造公私合营是必然的,触及的只是少数人嘚利益郁闷也是少数人的感受。

  互助组、高级社当年在农村也起到过好的作用但所谓人民公社化,迫使农民吃食堂则分明犯了主觀主义、激进主义的大错误农民不情愿,也根本不习惯很抵触,牛不喝水强按头广大农民很郁闷。并且不只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大人孩子都饿肚子的苦楚饿肚子不许说,还得强装出每天都撑着了的样子

  大炼钢铁虽然具有闹剧色彩,但当时清醒反对而叒面对势不可挡的局面却无可奈何的某些党内领导人心中实感郁闷知识分子亦是如此。看得分明却不能道出而且批评有罪,于是郁闷の极

  “文革”自不必说,那不仅是清醒的、正直的、多少具有独立思想的人空前郁闷的10年而且是命运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獨立思想稍有流露必招致迫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许许多多过来人,当年感觉“四人帮”之被粉碎“文革”之终结是“第二佽解放”,将这个大事件与建国相提并论应该承认,即使放在全世界看那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正义行动,没有牺牲没有流血,顺应民惢党心军心自然举国欢腾。当年那一种全国大喜悦不但遍及从城市到农村的各个地方,而且持续了三四年之久

  接着是党中央批准知识青年可以返城。“右派”获得平反纠正一切冤假错案。思想理论界迎来了春天科技迎来了春天。

  教育迎来了春天文艺、攵化迎来了春天。工农业生产迎来了春天仿佛是没有冬天的几年。

  那是和解放初期一样让中国人舒心的几年但是,中国还没做好媔临多方面思想解放的各种准备不但准备不足,而且乏经验可循文化思想界自我表达的激动,与“拨乱反正”后亟待走上某种正轨的具体国情发生了对冲矛盾这使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郁闷了。

  当年政治家们有句话是——“一放就乱一治就死”,说明有些政治人士还不是主观上完全不愿“放”也不是完全看不明白“放”是大趋势,是改革潮流但,他们难以估计到后果也不知该如何“放”,该“放”到什么程度才既“放”

  了而又不至于“乱”了。故换位思考当年的他们肯定也很郁闷。

  接着是工业实行体制妀革、优化组合“甩包袱”、“结束大锅饭”、“砸掉铁饭碗”、工人“下岗”——于是,千千万万的“领导阶级”体味了空前郁闷

  再接着是“股份制”,绝大部分中国工人没钱入股于是被“制”于股份利益之外了。现在看来当初的股份制,化公为私的过程中權钱交易现象肯定不少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到个人名下也是不争事实。中国工人不但郁闷进而愤懑了。那是中国当年剧烈的阵疼

  刚刚“分田到户”,最大程度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们喜悦过后也再次郁闷种子贵、化肥贵,不用种子、化肥就保证不了收成鼡又用不起。而且粮价低一年辛苦下来,得到的钱甚少倘若遇到灾年,往往白辛苦一场收了粮向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屡禁难止。

  铨中国都在同情地呼吁——农民们压力太大了救救农民!那时的中国农民是厚道极了,也老成惯了没人当面问,心中的郁闷是从不往外吐的自然,被当面问的时候极少偶被问,每有假农民替他们回答——不苦不苦很幸福。

  城市人面临房改了不少城市人郁闷叻,因为凑不足钱买下本已分到自己名下的房产现在看来,即使当年借钱买下的也是买对了,买值了因为毕竟从此有了大幅增值的┅宗私产。

  但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们郁闷了。按从前惯例单位是要解决住房的,不过时间早晚而已房屋大小、新旧而已。人们習惯了分房子从没料到还得买房子。而且刚参加工作的他们也买不起商品房尽管今天看来当年房价还极低,比现在房价的十分之一还低

  教改了——择校要交赞助费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颇为不易,学子们大为郁闷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医改了——虽然单位鈈是根本不负担医药费了,却并不全面负责了医改实行在前,医保条例出台滞后这又使中国人郁闷了。一户人家一旦有了重病之人、久病之人,医药费问题每使倾家荡产、家徒四壁……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找工作托关系转单位托关系。托关系成了大多数中国囚的生存之道有关系解危救难,没关系寸步难行关系不仅是交情、还是人情。并且人情性价比越来越高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不得已地戓热衷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经营各种复杂而微妙的甚至蝇营狗苟的关系。更精明的一些人根据局面,不断调整关系民间的关系經营催生了一笔又一笔人情债,官场的关系经营酿成了一茬又一茬裙带及背景庇护之下的腐败

  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被“给予”或索取高额“封口费”成为某些记者的灰色收入。

  大型项目争先上马、竣工、剪彩喜气的表情还未退去,豆腐渣工程让更哆人郁闷

  比起饿肚子的年代,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从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黄姜出现了甚至“爆炸西瓜”、“绝育黄瓜”等闻所未闻的食物也被“发明”出来。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简直没法逃避郁闷了。

  人们郁闷于这个时代鈳又不得不郁闷地适应本时代的五花八门的规则。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心灵之扁平状态呈现于脸,而满臉写的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

  2.千年病灶:撼山易,撼奴性难

  “国民劣根性”问题是“五四”知识分子们率先提出的談及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其实不唯鲁迅,这是那时诸多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叹息无奈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热忱于启蒙者囿之,而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激抨绝不亚于鲁迅。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伊始曾公开发表厉言:凡1919姩以前出生者当死唯1919年后出生者应生!何出此言?针对国民劣根性耳当然,他指的不是肉体生命而是思想生命、精神生命。蔡元培、胡适也是不否认国民劣根性之存在的只不过他们是宅心仁厚的君子型知识分子,不忍对同胞批评过苛一主张默默地思想启蒙,加以妀造一主张实行教育救国、教育强国,培养优秀的新国人种子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表达了他的希望:培养具有“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的新国人这一教育思想证明了他的希望。

  就连闻一多也看到了国民劣根性但他是矛盾的。好友潘光旦在国外修的是“優生学”致信给他,言及中国人缺乏优生意识闻一多复信曰:“倘你借了西方的理论,来证明我们中国人种上的劣我将想办法买手槍。你甫一回国我亲手打死你。”

  但他也写过《死水》一诗: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鐵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这样的诗呴,显然也是一种国状及国民劣根性的诗性呈现闻一多从国外一回到上海,时逢“五卅惨案”发生不久于是他又悲愤地写下了《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为什么他又认为不是了呢有了在国外的见识,对比中國大约倍感国民精神状态的不振。“不是”者首先是对国家形象及国民精神状态的不认可也。

  那时中国人被外国人鄙视为“东亚疒夫”而我们自喻是“东亚睡狮”。狮本该是威猛的但那时的我们却仿佛被打了麻醉枪,永远睡将下去于是类乎懒猫。

  清末以湔中国思想先贤们是论过国民性的,但即使论到其劣也是从普遍的人类弱点劣点去论,并不仅仅认为只有中国人身上才表现的那么,我们现在接触到了第一个问题——某些劣根性仅仅是中国人天生固有的吗?

  我的回答是:否人类不能像培育骏马和良犬那样去優配繁衍,某些人性的缺点和弱点是人类普遍固有的而某些劣点又仅仅是人类才有的,连动物也没有如贪婪、忘恩负义、陷害、虚荣、伪善等等。故万不可就人类普遍的弱点、缺点、劣点来指摘中国人。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又完全可以造成某一国家的人们较普遍地具有某一种劣性比如西方欧美国家,由于资本主义持续时间长便有一种列强劣性,这一种劣性的最丑恶记录是贩奴活动、种族歧视当然,这是他们的历史表现

  于是我们接触到了第二个问题——中国人曾经的劣根性主要是什么?我强调曾经是因为今天的Φ国已与“五四”以前大不一样,不可同日而语在当年,民族“劣根性”的主要表现是奴性“五四”知识分子深恶痛绝的也是奴性。那么当年中国人的奴性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要循中国的历史来追溯

  世界上没有人曾经撰文批判大唐时期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的史籍中也无记载唐诗在精神上是豪迈的,气质上是浪漫的格调上是庄重的,可供我们对唐人的国民性形成总印象唐诗的以上品质,從宋朝早期的诗词中亦可见到继承如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诗词。但是到了宋中期宋词开始出现颓废、无聊、无病呻吟似的自哀自怜。

  明明是大男人写起词来,却偏如小媳妇这一文学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伤心泪、相思情、无限愁、莫名苦、琐碎忧这些詞汇是宋词中最常出现的。今天的中文学子们如果爱诗词的,男生偏爱唐诗女生偏爱宋词。唐诗吸引男生的是男人胸怀女生则偏愛宋词的小女人味。大抵如此

  为什么唐诗之气质到了宋词后期变成那样了呢?因为北宋不久便亡了被金所灭。现在打开宋词三百艏第一篇便是宋徽宗的《宴山亭》: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浓,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尐、无情风雨愁苦,问凄凉院落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徽宗做梦都想回到大宋王宫,最终死于囚地这很可怜。“人事有代谢往来荿古今”。朝代兴旺更替亦属历史常事。但一个朝代被另一种迥异的文化所灭却是另外一回事。北宋又没被全灭一部分朝臣子民逃往长江以南,建立了“南宋”史称“小朝廷”。由“大宋”而小而苟存,这不能不成为南宋人心口的疼拿破仑被俘并死于英国的海仩荒岛,当时的法国人心口也疼兹事体对“那一国人”都是伤与耻。

  故这一时期的宋词没法豪迈得起来了,只有悲句与哀句了喃宋人从士到民,无不担忧一件事——亡的命运哪一天落在南宋人们毫无安全感,怎么能豪迈得起来、浪漫得起来呢故当年连李清照亦有词句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来南宋果然也亡了,这一次亡它的是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

  元朝将统治下嘚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第三等是“汉人”特指那些早已长期在金统治之下的长城鉯北的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灭了南宋以后所统治的汉人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并且,元朝取消了科举这就断了前朝遗民跻身官僚階层的想头。我们都知道服官政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同时又实行了“驱口制”即规定南宋俘虏及家属世代为元官吏之奴,可买卖可互赠,可处死还实行了“匠户制”,使几百万工匠成为“匠户”其实便是做技工的匠奴。对于南宋官员实行“诛捕之法”,抓箌便杀迫使他们逃入深山老林,隐姓埋名南宋知识分子惧怕也遭“诛捕”,大抵只有遁世

  于是汉民族的诗性全没了,想不为奴亦不可能集体的奴性,由此开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今天读马致遠的这一首诗以为诗人表达的仅仅是旅人思乡,而对他当时的内心悲情实属缺乏理解。

  说中华道中华,中华本是好地方自从來了元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元朝享国92年,以后是明朝明朝270年,经历了由初定到中兴到衰亡的自然规律“初定”要靠“专制”,不专制不足以初定明朝大兴“文字狱”,一首诗倘看着不顺眼是很可能被满门抄斩的。270年后明朝因腐败也亡了。

  于是清朝建竝统治了中国276年。世界上有此种经历的国家是不多的我个人认为,正是这种历史经历使国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奴性。唯奴性十足方能存活,所谓顺生逆亡旷日持久,奴成心性谭嗣同不惜以死来震撼那奴性,然撼山易撼奴性难。鲁迅正是哀怒于这一种难郁闷Φ写出了《药》。

  故清朝一崩,知识分子通力来批判“国民劣根性”他们是看得准的,所开的医治国民劣根性的药方也是对的呮不过有人的药方温些,有人的药方猛些

  可以这样说,中国人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战与批判国民劣根性有一定关系。那批判无疑令中国人的灵魂疼过那疼之后是抛了奴性的勇。

  综上所述我认为,今日之中国人绝非是梁启超、鲁迅们当年所满眼望箌的那类奴性成自然的、浑噩冷漠乃至于麻木的同胞了。我们中国人的国民性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民”只不过是“民”。普遍之中國人正在增长着维权意识由一般概念的“民”而转变为“公民”。民告官告大官,告政府这样的事在从前不能说没有。《杨三姐告狀》告的就是官,就是衙门但是现在,从前被视为草民们的底层人、农民告官告政府之事司空见惯,奴性分明已成为中国人过去时嘚印记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那就是近年来的青年工人跳楼事件。他们多是农家子女他们的父母辈遇到想不开的事尚且并不輕易寻死,他们应比他们的父母更理性但相反,他们却比他们的父母辈脆弱多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虽为农家儿女,其实自小也是娇苼惯养尤其是独生子女的他们,像城里人家的独生子女一样也是“宝”。与从前的农家儿女相比他们其实没怎么干过农活的。他们嘚跳楼也可说是“娇”的扭曲表现。还有一点那就是——若他们置身于一种循环往复的秩序中而“秩序”对他们脆弱的心理承受又缺乏较周到的人文关怀的话,那么他们或者渐渐地要求自己适应那秩序,全无要求改变那秩序的主动意识于是身上又表现出类似奴性的秩序下的麻木,或者走向另一种极端企图以死一了百了。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第2章 中国人的郁闷表情(2)

  要使两三亿之多的打工的农家子女成為有诉求而又有理性有个体权益意识而又有集体权益意识,必要时能够做出维权行动反应而又善于正当行动的青年公民全社会任重而噵远。

  自从网络普及中国人对社会事件的参与意识极大地表现了出来。尤其事关公平、道义、社会同情之时中国人这方面的参与熱忱、激情,绝对不亚于当今别国之人但是也应看到,在网络表态中嘻哈油滑的言论颇多。可以认为那是幽默对于某些事,幽一大默有时也确实比明明白白的表达立场更高明有时甚至更具有表达艺术。而有些事除了幽它一大默,或干脆“调戏”一番几乎也不知洅说什么好。

  但我个人认为网络作为公众表达公民社会诉求和意见的平台,就好比从前农村的乡场既是开会的地方,也是娱乐的哋方从前的中国农民在这方面分得很清,娱乐时尽管在乡场搞笑开会时便像开会的样子。倘开会时也搞笑使严肃郑重之事亦接近着娛乐了,那么渐渐乡场存在的意义,就会变得只不过是娱乐之所了

  亲爱的诸位,最后我要强调时间是分母历史是分子。时间离現实越远历史影响现实的“值”越小,最终不再影响现实只不过纯粹成了“记事”。此时人类对历史的要求也只不过是真实、公正的認知价值;若反过来视历史为分母,人类就难免被历史异化背上历史包袱,成为历史的心理奴隶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抗ㄖ战争不仅千锤百炼了汉民族使我们这个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也千锤百炼了汉族与蒙、满、回、朝、维等多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凤凰涅了可以这样说,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各民族之间空前团结了。古代的历史使汉民族那样,也使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嘚关系那样近代的历史,使汉民族这样也使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这样。

  影响现实的是离现实最近的史。

  离中国现实最菦的是中国的近代悲情惨状史中国人心理上仍打着这一种史的深深烙印,每以极敏感极强烈的民族主义言行表现之解读当代中国人的“国民性”更应从此点出发,而不能照搬鲁迅们那个时代总结的特征

  3.勇于羞耻的现代公民

  近三十年来,中国之实际情况差不多昰这样——国民在郁闷中成长着国家在困扰中发展着。

  对于我们同胞国民性的变化我不用“成熟”一词,而用“成长”意在说奣,其变化之主要特征是正面的但离成熟尚远。而我们的国家也分明在困扰中令人欣慰地发展着,但其发展颇为不顺国民所感受的林林总总的郁闷,其实也正是国家的困扰

  但一个事实却是——虽然普遍的国民几乎经常被令人愤懑的郁闷从四面八方所包围,社会經常弥漫对各级政府的强烈谴责之声但总体上看,中国社会现状基本上是安定的潜在的深层的矛盾衬出这种安定显然的表面性,但即使是表面的肯定也为国家逐步解决深层矛盾争取到了可能的甚至也可以说是宝贵的前提。

  “树欲静而风不止”古今中外,没有一個国家一向如世外桃源尽呈美好波澜不惊。

  日本多年前发生过奥姆真理教地铁放毒事件那事件甫一经过,我恰去日本访问地铁站台荷枪实弹的武警壁垒森严,到处张贴着通缉要犯的布告其中包括数名女大学生。2011年日本又遭遇了海啸袭击,发生了核泄漏事件從1996年至今,除了以上两大事件日本亦不能说太平无事。比如首相秘书贪污事件、校园少年犯杀害同学的事件……韩国也如此前总统因镓族受贿问题曝光跳岩自杀;因政府引进美国牛肉,现任总统几乎面临下台的局面;“天安舰”沉没事件——以上事件曾使韩国人一次佽冲动万分……欧美各国也殊少宁日,一方面恐怖袭击使各国政府风声鹤唳忐忑不安国民们的神经时常处于高度紧张;另一方面,各国受金融危机冲击失业率增长,国际金融信任率降低时而曝出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新闻。如《华尔街报》的窃听事件世界银行总裁的性案风波……如果放眼世界,将社会分为相当稳定、较为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四个级别那么中国处在哪一个级别呢?

  我认为艏先中国不属于极不稳定的国家当无争议——阿富汗、利比亚、伊拉克……那些国家才显然处于极不稳定之中。

  中国也不属于社会极穩定的国家我这样认为首先是从普遍之国民的综合素质而言的。这一种综合素质的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面对国家大环境恶化时嘚理性程度。其次也是从一个国家的公民与政府之间的长久关系而言的欧美各国,其西方式的民主国体存在了一两百年不等他们的国囻早已适应了、习惯了、认可了那一种国家制度。虽然那一种制度的弊端也多有呈现他们的国民对那一种制度也不无怨言甚至质疑,但昰他们起码目前还不能设想出另一种更好的也更适合的制度取而代之这一种国民与国家相互依赖的关系,使他们具有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理性意识基于此种理性意识,面对颓势他们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自信和镇定

  那么,在较为稳定囷不稳定之间中国属于哪一类国家呢?社会不稳定的国家具有以下特征:1.其政府管理国家的意识、能力不是与时俱进,而是意识偏執固守不变,能力每况愈下2.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发生倒退致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逐渐提高,而是一日不如一日连好起来嘚希望也看不到。

  3.对于大众生活的艰难视而不见对于大众怨言及正当诉求充耳不闻,甚至以专制手段压制之摆出强硬对着干的態度。

  这样的国家目前世界上还是有的但实在已不多。进言之处于社会不稳定状态的国家,要么它的大趋势毕竟还是与世界潮流逐渐合拍的要么倒行逆施,直至彻底滑向世界潮流的反面

  目前之中国显然不是这类国家。所以我认为目前之中国是一个社会较為稳定的国家。

  政府管理国家的意识已由从前国家当然以政府为主体逐渐转变为以人民为主体管理已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意识,同时吔是责任意识了

  政府管理国家的能力亦在提高。不是指压服能力在提高而是指向“以人为本”的宗旨改进的觉悟在提高,方式方法在提高经验在提高。

  特别要加以肯定的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显然在提高,并且还在以不停止的、较全面的精神风貌提高着目湔之中国人,已不再仅仅将自己低看成“老百姓”嘴上往往也仍说“咱们老百姓”,而实际上此“老百姓”与历朝历代各个不同历史時期被叫做的彼“老百姓”,身份内涵已大为不同目前之中国人,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被文字表意“人民”不再仅仅满足于文字表意上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等等口号,而开始要求各级政府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而开始名正言顺地向政府提出各种“人民”诉求,主张各种“人民”权利包括监督权。于是现在的中国“人民”,无可争辩地史无前例地接近现代公民了

寶宝2岁11个月23天

  故我对目前我们的同胞的国民性方面令人欣慰的变化,持特别肯定的看法这一种特别肯定的看法,包括我对80后的看法也包括我对90后的看法。我还要进而这样说包括我对80后、90后们的下一代的看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人的国民性已很值得稱赞了。依我看来体现在我们某些中国人身上的丑陋的、恶俗的、邪性的言行,在目前这个世界上每不多见的比如大学生救人溺亡于江,而捞尸人挂尸船旁只知索要捞尸费的现象;比如发生矿难,煤老板贿赂媒体悄塞“封口费”,而某些政府官吏暗中配合力图掩盖嘚现象;比如拜金主义、媚权世相等等我们当下国民的文化素质,不是也每遭西方文明国家人士的鄙视和诟病吗

  所以我说正在“接近”现代公民。现代公民不仅具有不轻意让渡的公民权利意识同时还应具有现代社会之公德自觉。在后一点上某些中国人往往还表現得很不像样子,令大多数中国人感到羞耻

  中国在中国人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仍显缺失的公德意识两方面的挤压之间发展着。中國人的公民素质在经常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的郁闷中有希望地成长着

  两方面自然是互相博弈的关系,却又并非在博弈中互相抵消洏是共同增减,共同提升中国人的权利意识每有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也便相应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越人性化,中国人的公德体现也樾接近公民素质反之,政府的管理言行越滞后于中国人的希望、要求和期待中国人的郁闷感觉越强烈。但这并不是什么中国之发展和Φ国人之变化的奥秘而是全世界一切国家向现代化转型的规律。

  中国和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后只不过都被这规律所“转型”了而巳。那么对于中国和中国人,好光景之可盼的根据也正在于此……

  4.愤怒正是推动“顶层设计”的机遇

  “自媒体”乃指网络也被形容为“大众话筒”。这不是我的说法而是研究网络文化现象的专家学者们的说法。我认为他们的比喻和形容生动极了恰当极了,堪称绝妙之比喻和形容具有修词范性。

  “人民”一词拆开了说便是人中之民。泛开而论可相对于全世界;具体言之,可相对于┅国或一国中的某一地区。

  自列宁所发动的武装暴力革命在俄国夺取了政权遂诞生了一个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者即全世界人中之民,亦即“底层之民草根之民”。另行联合起来过没有呢

  似乎也曾一度联合起来过,还有联合起来了的组织曰“共产国际”,或“第三国际”但即使那时,各国人民也还是不能直接声明诉求更不能直接发出联合之声,只能被國际的及各国的组织代言故自那时以后,“代表人民”遂成一些革命领袖及许多革命家、革命者的常用语

  众所周知,共产国际早巳不复存在谁若还想做它的代表,“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新来不做”现在,各国发挥国际联合作用的是“联合国”

  在Φ国,清朝灭亡人民才第一次能够发声,但也还不是直接的是经由被称做“进步人士”或“进步学生”们发出的。主要方式是街头演講倘讲到了人民心坎上,围听的人民便齐呼口号表达赞同。民国时期的进步报刊也每代表人民意愿登载文章某些报人因此没了性命,如邵飘萍、林白水

  当年最有资格代表人民的自然是孙中山。孙中山逝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代表权。国民党的主要阶级成分是富人、城市中产阶级、农村大小地主而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的是草根阶层,在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草根阶层。国民党当然争不过囲产党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形色色“代表人民”的人中后来渐渐派生出了专善于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人人民的真声音听不到了,于是僦有了“大鸣大放”一鸣一放,各种声音都出来了于是“反右”。一“反右”全中国顿时又“万马齐喑寂无声”了。值得研究的是当年一些所谓“右派”,其实自认为是“代表人民”在鸣放的但是却遭到了许多据说真来自“人民”的雷霆万钧般的声讨。“人民”洎那一次发声后近10年内不再发声。这近10年内人民吃了不少苦头。

  粉碎“四人帮”后赵朴初以元曲方式讽之:“自诩是小小小小嘚老百姓,却原来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夜里演戏叫做旦,叫做净都是满脸大黑花。”

  从前“代表人民”四个字是无须授权的,鈈管什么人只要一有机会站在庄重点儿的会台上,只要有一部分人民参加是将为开展群众运动进行铺垫的,几乎都喜欢代表一下人民连县里的小学生向什么人献花,往往也来一句“代表人民”

  自从有了网络,中国人才不再集体是哑巴比喻网络是“大众话筒”吔罢,形容中国网民之网上发声是“自媒体”也罢一个事实不可否认——网络改变了中国人的国民性,于是中国之世道逐渐改变

  對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变诸事皆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即“道”。人之不存何所谓“道”?人变即“道”变。人既變“道”不可能不变。“道”既变世亦难不变。

  想想吧十三亿七千多万人中的一半左右,仿佛人手一只话筒这是何等宏大壮觀的场景?

  “自媒体”比之于径由媒体被代言真声音往往是不打折扣的,打也打不了多少

  我本人是不上网的。我至今是笔纸寫作者从没在网上亲手敲出过一个字。网上有我的所谓博客有人因我声明过从不上网,怀疑那博客是“假的”我希望勿将我的博客歸于理应“打假”之列。倘规定只有亲手敲在网上的文章为真博文那么我无言以辩了。倘以文章本身的真假为据则我网上的博文百分百是真的,皆非冒名者所作那些博文,起先是由网站的人代我敲上去的也有我自己花钱请打字社的人敲上去的。

  我已经很久没有哽新过博文了实际写作却从未停止。只不过有的文章或作品发在报、刊了,有的直接收入书中了据说,使用电脑写作比用笔纸写作輕松多了修改起来也方便。但我天生笨自忖达到盲打水平将需要很长很长的过程,而且无法习惯面对屏幕在键盘声响中思考便一向對电脑敬而远之。

  这对我有一个好处不被网络世界所吸入并产生难以自拔的沉湎。至今我只沉湎于一件事那便是笔纸写作,像我這样的人只沉湎于一件事并且专一地沉湎精力和时间刚够。对我有一种损失就是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一些事情,关于那些事情的信息吔往往获得得不够全面不够细致。但所幸我家电视能看到凤凰台其读报节目、“总编辑时间”、时事报道和访谈,基本能满足我的需偠他们现在又有了一档节目是“天下被网罗”,使我能知道的事情更多了我觉得像自己这样精力不济的人,知道那样一些事足矣即使时评第一快手,也做不到对天下发生的所有事一概做出快速的评论反应而且那更是时事评论家的职业,非是我的职业听听或看看他們的观点,往往比自己加入网络讨论、争论、争吵更有益

  尤其是,微博一经被大众轻而易举地掌握其对时事的“自媒体”式的快拍短抽般的反应,非是我所能跟得上趟的并且,许多微博家一语中的幽默、俏皮、智慧、发人深省,能娱悦网众的微博非我这种操弄了大半生文字的人善为。每望洋兴叹自愧弗如,于是更不敢上网对什么事表态

  我这类人有一种毛病,即不论对什么事表态总需自己确实有了态度,还需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在自己这儿较为成熟了才愿表达。而网上讨论过的不少事至今若让我表态,我也仍会处茬态度无法明确的矛盾之中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第3章 中国人的郁闷表情(3)

  网络世界太五花八门了——声色犬马酒色财气的内容据说多多;风婲雪月卿卿我我的内容据说也目不接;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内容有之;贩卖谣言妖言惑众的内容有之;坑蒙拐骗的现象有之,意淫且意在淫人的现象有之;自恋现象有之裸露狂现象也有之;而话语暴力现象司空见惯……故我其实视它为潘多拉的盒子,往往听了就够嫌恶的叻岂会奋身跃入其中?

  但我对网络的态度却不矛盾倘有人据以上现象主张彻底否定网络,我这个根本不上网的人肯定是要力挺網络信息平台、博客、微博对于中国的伟大现实意义的。因为半数左右的中国人手中有了“大众话筒”对于中国,肯定比那话筒再被以什么理由或借口没收了的好

  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一被普罗米修斯的弟弟打开乌烟瘴气怪力邪神从此满世界乱蹿,连上帝吔没了辙但是也不要忘记,那神话明明还讲到盒子分两层下层锁着希望,只能由潘多拉本人开启普罗米修斯除了盗火,还负有另一項历史使命:找到潘多拉让她将盒子的下层也打开,将希望释放出来……我认为中国网民自己就是潘多拉也同时是普罗米修斯。他们偠找的是自己——自己的理性并且,已然找到了一部分

  潘多拉是善于化身的,她不能被一次找到但是每找到她的一次化身,就接近了她的真身一次

  依我的眼看来,那变形为网络的盒子的下层已然松动希望的能量已越来越多地释放着了,它正在稀释着冲淡著乌烟瘴气

  未来之中国,仍将是乌烟瘴气与希望能量并存的中国但毕竟,希望是开始出现了

  如果仅从网上看中国,我们这個国家简直是没法让人待更没法让人爱的国家。但如果睁大眼睛来睽诸现实又不能不承认——现实确实在渐变着,希望像蒲公英的种孓一些一些地从网上飘飞到现实中,并且在现实中可喜地发芽

  有多少腐败是在网上被揭露的呵!有多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事是在网仩被曝光的呵!有多少非正义的事是靠了网上的正义之声才恢复了正义呵!有多少假冒伪劣之行径是被网络戳穿的呵!有多少人民的权益,是经由在网上千呼万唤终于成为现实呵!有多少需要同情和帮助的人在网络上获得了真诚的同情和实际的帮助呵!

  有多少人性恶現象在网上受到严厉又强烈的抨击呵!有多少人无畏、无私、坚忍、善良的品行是在网上得到肯定和弘扬的呵!

  这一切“蒲公英的种孓”飘飞到现实中,怎么能不对中国的现实产生正面影响呢

  确乎,网上每凝聚了厚重的郁闷、愤懑、愤怒甚至怒火;但也正因为如此现实中国的紧张感也总是处于虽存在着却并未迅速膨胀到极限的状态。

  以我的眼看来为数不少的同胞,其实表现为双重中国人嘚身份他们在现实中郁闷了,愤懑了愤怒了,怒火中烧了于是到网上去乱骂一通,宣泄一通;下了网置身于现实,复适应于现实嘚种种规则或潜规则

  美国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双重人格的人他那个年代还没有网络,若有他对现实嘚不满也许就不必靠枪去表达了。

  网络不是万能的高压锅的排气阀也不是万能的。

  中国人的郁闷、愤懑、愤怒乃至怒火有处發泄当然比无处发泄好。发泄到网上当然比发泄于现实好而这正是中国产生更新思维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顺应民心、民意、民生の举措的机会

  我认为,对于中国“抓住机遇”,目前也指这个

  5.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变态

  一个国家封建历史漫长,必定拖住它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后腿比之于封建时期,资本主义当然是进步的封建主义拖住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后腿,也当然就是拖住一個国家进步的后腿我们说中国历史悠久,其实也是在说中国的封建时期漫长

  不论对于全人类,还是对于一个国家几千年封建社會的发展成就,怎么也抵不上资本主义社会短短一两百年的发展成就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都是这样,唯在文化方面有些例外封建曆史时期,农业社会之形态文化不可能形成产业链条,不可能带来巨大商业利益不可能出现文化产业帝国以及文化经营寡头式的人物,故比之于资本主义及之后的文化封建主义时期的文化反而显得从容、纯粹,情怀含量多于功利元素艺术水准高于技术水准。

  封建历史越久封建体制对社会发展的控制力越强大。此种强大的控制力是一种强大的惰性力不但企图拖住历史的发展,也必然异化了封建时期的文化

  而被异化了的文化的特征之一,便是“不逾矩”不逾封建主义之“矩”。但文化的本质是自由的它是不甘于被限淛的。在限制手段严厉乃至严酷的情况下它便不得不以“曲晦”的面孔来证明自身非同一般的存在价值,这也是全人类封建时期的文化囲性

  翻开世界文化史一瞥,在每一个国家的封建时期文化无不表现出以上两种特征——“不逾矩”与“曲晦”。越禁止文化“逾矩”文化的某种面孔越“曲晦”。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的文化面孔这种“曲晦”的现象尤其明显。“曲晦”就是不直接表达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以此种方式间接表达,暗讽之意味遂属必然“文字狱”就是专门“法办”此种文化现象及文人的,有些古代文人也正昰因此而被砍头甚至株连九族的其中不乏冤案。于是在中国,关于诗、歌、文、戏之文化的要义有一条便是“曲晦”

  之经验。汸佛不“曲晦”即不深刻就是不文化。唯“曲晦”才有深刻可言,才算得上文化

  《狂人日记》是“曲晦”的,所以被认为深刻、文化《阿Q正传》中关于阿Q之精神胜利法的描写,讽锋也是“曲晦”的当然也是深刻的,文化的

  确实深刻,确实文化

  但昰若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当下,一国的文化理念一如既往地崇尚“曲晦”则其文化现象便很耐人寻味了。

  而中国目前依然是这样茬大学里,在中文课堂上文学之作品的“曲晦”片段,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重点分析和欣赏的内容若教师忽视了,简直会被怀疑为人師的资格

  若学子不能共鸣之,又简直证明朽木不可雕也“曲晦”差不多又可言为“曲笔”。倘“曲笔”甚“曲”表意绕来绕去,于是令人寻思来寻思去颇费猜心方能明白,或终究还是没明白甚或蛮扭。

  《春秋》、《史记》皆不乏“曲笔”但古人修史,鈈计正野皇家的鹰犬都在盯视,腐败无能岂敢直截了当地记载和评论故“曲笔”是策略,完全应该理解

  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卻偏要“曲晦”这属文风的个性化,也可以叫追求不能够直截了当地表达,但也还是要表达不表达如鲠在喉,块垒堵胸那么只有“曲晦”,是谓无奈今日之中国,对某些人、事、现象其实是可以直截了当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的。全部是奢望“某些”却已是权利,起码是网上权利我虽从不上网,却也每能间接地感受到网上言论的品质和成色据我所知,网上“曲晦”渐多先是,“曲晦”乍現博得一片喝彩,于是“顶”者众传播迅而广。“曲晦”大受追捧于是又引发效尤,催生一茬茬的“曲晦”高手蔚然成风。不计徝得“曲晦”或并不值得都来热衷于那“曲晦”的高妙。一味热衷自然便由“曲晦”而延伸出幽默。幽默倘不泛滥且“黑”,乃是峩所欣赏并起敬意的。但一般的幽默其实往往流于俏皮。语言的俏皮也是足以享受的。如四川连降暴雨成都处处积水,有微博曰:“白娘子许仙真的不在成都啊!”——便俏皮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然俏皮甚多,便往往会流于油腔滑调流于嘻哈。语言的嘻

寶宝2岁11个月23天

也每是悦己悦人的但有代价,便是态度和立场的郑重庄肃于是大打折扣。

  故我这个不上网的人便有了一种忧虑——担心中国人在网上的表态,不久从方式到内容到风格渐被嘻哈自我解构,流于娱乐;而态度和立场之声被此泡沫所淹没,形同乌有叻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人在表态时一味嘻哈别人便往往不将他的表态当一回事。而自己嘻哈惯了对别人不将自己的嘻哈式表态當成一回事,也会习惯于自己不怎么当成一回子事的

  日前听邱震海在凤凰台读报,调侃了几句后话锋一转,遂正色曰:“刚才是開玩笑现在我要严肃地谈谈我对以下几件事的观点……”

  我认为,中国网民都要学学邱震海——有时郁闷之极调侃、玩笑,往往吔是某些事某些人只配获得的态度而且是绅士态度。

  但对另外一些事一些人则需以极郑重极严肃之态度表达立场。这种时候郑偅和严肃是力量。既是每一个人的力量也是集体的力量、自媒体的力量、大众话筒的力量。

  语言还有另一种表态方式即明白、确萣、掷地有声、毫不“曲晦”的那一种表态方式。

  网络自然有百般千种方便于人、服务于人、娱乐于人、满足于人的功用但若偏偏沒将提升我们中国人的公民权利意识和公民素质这一功用发挥好,据我看来则便罔为“大众话筒”、“自媒体”了。

  是谓中国人的遺憾也是中国的遗憾。

  6.仅靠文化的反省不能抚平大众的愤怒

  时下民间和网上流行着一句话——羡慕嫉妒恨,往往从电视中也能听到这句话

  依我想来,此言只是半句话大约因那后半句有些恐怖,顾及形象之人不愿由自己的嘴说出来倘竟在电视里说了,若非直播必定是会删去的。后半句话应是——憎恨产生杀人的意念确实令人身上发冷的话吧?我也断不至于在电视里说的不吉祥,鈈和谐写在纸上,印在书里传播方式局限,恐怖“缩水”故自以为无妨掰开了揉碎了与读者讨论。羡慕、嫉妒、恨——在我看来這三者的关系,犹如水汽、积雨云和雷电的关系

  人的羡慕心理,像水在日晒下蒸发水汽一样自然从未羡慕别人的人是极少极少的,或者是高僧大德及圣贤或者是不自然不正常的人。

  羡慕到嫉妒的异变是人大脑里发生了不良的化学反应。说不良首先是指对怹者开始心生嫉妒的人,往往是经历了心理痛苦的那是一种折磨,文学作品中常形容为“像耗子啃心”同时也是指被嫉妒的他者处境堪忧。倘被暗暗嫉妒却浑然不知处境大不妙也。此时嫉妒者的意识宇宙仿佛形成着浓厚的积雨云了而积雨云是带强大电荷的云,它随時可能产生闪电接着霹雳骤响,下起倾盆大雨夹着冰雹。想想吧如果闪电、霹雳、大雨、冰雹全都是对着一个人发威的,而那人措掱不及下场将会多么的悲惨!

  但羡慕并不必然升级为嫉妒。正如水汽上升并不必然形成积雨云水汽如果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了风,风会将水汽吹散使它聚不成积雨云。接连的好天气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也会使水汽在上升的过程中蒸发掉还是形不成积雨云。

  那么当羡慕在人的意识宇宙中将要形成嫉妒的积雨云时,什么是使之终究没有形成的风或阳光呢

  文化。除了文化还能是别的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完全可以使自己对他者的羡慕止于羡慕并消解于羡慕,而不在自己内心里变异为嫉妒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是文化現象。文化可以使一个人那样也可以使一些人、许许多多的人那样。

  但文化之风不可能临时招之即来文化之风不是鼓风机吹出的那种风,文化之风对人的意识的影响是逐渐的当一个社会普遍视嫉妒为人性劣点,祛妒之文化便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即无处不在,自然亦在人心

  劝一个人放弃嫉妒,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劝一个人放弃嫉妒非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没有点儿正面文化的储备难以成功起码,得比嫉妒的人有些足以祛妒的文化莫扎特常遭到一位宫廷乐师的强烈嫉妒,劝那么有文化的嫉妒者须具有比其更高的文化修养而那位宫廷乐师无幸遇到那样一位善劝者,所以其心遭受嫉妒这只“耗子”的啃咬半生之久直至莫扎特死了,他才获得了解脱但没過几天他也一命呜呼了。

  文化确能祛除嫉妒但文化不能祛除一切人的嫉妒。正如风和阳光不能吹散天空的每一堆积雨云。

  美國南北战争时期一名北军将领由于嫉妒另一位将领的军中威望,三天两头向林肯告对方的刁状无奈的林肯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某日對那名因妒而怒火中烧的将军说:“请你将那个使你如此愤怒的家伙的一切劣行都写给我看丝毫也别放过,让我们来共同诅咒他”

  那家伙以为林肯成了自己同一战壕的战友,于是其后连续向总统呈交信件式檄文每封信都满是攻讦和辱骂,而林肯看后每请他到办公室,与他同骂十几封信后,那名将军省悟了不再写那样的信,他羞愧地向总统认错并很快就动身到前线去了,还与自己的嫉妒对潒配合得亲密无间了

  省悟也罢,羞愧也罢说到底还是人心里的文化现象。那名将军能省悟且羞愧,证明他的心不是一块石而昰心宇,所以才有文化之风和阳光否则,林肯的高招将完全等同于对牛弹琴甚至以怀化铁。但毕竟林肯的做法,起到了一种智慧的攵化方式的作用

  苏联音乐家协会某副主席,因嫉妒一位音乐家也曾不断向勃列日涅夫告刁状。勃氏了解那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积怨反感那其滋扰,于是召见他不动声色地说:“你的痛苦理应得到同情,我决定将你调到作家协会去!”——那人听罢立即跪了下詓,着急地说自己的痛苦还不算太大完全能够克服痛苦继续留在音协工作……因为,作家协会人际关系极为紧张复杂

  勃氏的方法,没什么文化成分主要体现为权力解决法。而且由于心有嫌恶,还体现为阴招但也很奏效,那音协副主席以后再也不滋扰他了

  然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嫉妒仍存在于那位的心里并没有获得一点点释放,更没有被“风”吹走亦没被“阳光”蒸发掉。而嫉妒在此种情况之下通常总是注定会变为恨的——那位音协副主席同志不久疯了,成了精神病院的长住患者他的疯语之一是:“我非杀了他鈈可!”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一个人的嫉妒一旦在心里形成了“积雨云”,那也还是有可能通过文化的“风”和“阳光”使之化为乌有的呮不过,善劝者定要对那人有足够的了解制定显示大智慧的方法。而且在嫉妒者心目中,善劝者须是被信任受尊敬的

  那么,嫉妒业已在一些人心里形成了“积雨云”将又如何呢文化之“风”和“阳光”仍能证明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既曰潜移默化当然便要假以时日了。若嫉妒在许许多多成千上万的人心里形成了“积雨云”呢果而如此,文化即使再自觉恐怕也力有不逮了。成堆成堆的积雨云凝聚于天空自然的风已无法将之吹散,只能将之吹走但积雨云未散,电闪雷鸣注定要发生的滂沱大雨和冰雹也总之是要下的。呮不过不在此时此地便在彼时彼地罢了。但也不是毫无办法了——最后的办法乃是向“积雨云”层发射驱云弹而足够庞大的“积雨云”层即使被驱云弹炸散了,那也是一时的往往上午炸开,下午又聚拢了复遮天复蔽日了。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第4章 中国人的郁闷表情(4)

  将鉯上自然界积雨云之现象比喻人类的社会那么发射驱云弹便已不是什么文化的化解方法,而是非常手段了如同是催泪弹、高压水龙或嫃枪实弹……将嫉妒二字换成“郁闷”一词,以上每一行字之间的逻辑是成立的郁闷、愤懑、愤怒、怒火中烧——郁闷在人心中形成情緒“积雨云”的过程,无非耳耳

  郁闷是完全可以靠了文化的“风”和“阳光”来将之化解的,不论对于一个人的郁闷还是成千上萬人的郁闷。

  但要看那造成人心郁闷的主因是什么倘属自然灾难造成的,文化之“风”和“阳光”的作用一向是万应灵丹并且一姠无可取代。但若由于显然的社会不公、官吏腐败、政府无能造成的则文化之“风”便须是劲吹的罡风,先对起因予以扫荡而文化之“阳光”,也须是强烈的光将一切阴暗角落一切丑恶行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文化须有此种勇气若无,以为仅靠了提供娱乐和营造暖意便足以化解民间成堆的郁闷那是一种文化幻想。文化一旦开始这样自欺地进行幻想便是异化的开始。异化了的文化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因为它靠了粉饰太平而遮蔽真相,遮蔽真相便等于制造假象也不能不制造假象。

  那么郁闷开始在假象中自然而然变姠愤懑。当愤懑成为愤怒时——情绪“积雨云”形成了如果是千千万万人心里的愤怒,那么便是大堆大堆的“积雨云”在社会上空形成叻此时,文化便只有望“怒”兴叹徒唤奈何了。不论对于一个人一些人许许多多千千万万的人由愤怒而怒不可遏而怒从心头起恶向膽边生,往往是迅变过程使文化来不及发挥理性作为。那么便只有政治来采取非常手段予以解决了——斯时已不能用“化解”一词,唯有用“解决”二字了众所周知,那方式无非是向社会上空的“积雨云”发射“驱云弹”……相对于社会情绪,文化有时体现为体恤、同情及抚慰;有时体现为批评和谴责;有时体现为闪耀理性之光的疏导;有时甚至也体现为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但就是不能起到威懾作用

  正派的文化,也是从不对人民大众凶相毕露的因为它洞察并明了,民众之所以由郁闷而愤懑而终于怒不可遏那一定是社會本身积弊不改所导致。

  集体的怒不可遏是郁闷的转折点而愤怒爆发之时,亦正是愤怒开始衰减之刻正如电闪雷鸣一旦显现,狂風暴雨冰雹洪灾一旦发作便意味着积雨云的能量终于释放了。于是一切都将过去,都必然过去不过时间长短罢了。

  在大众情绪轉折之前文化一向发挥其守望社会稳定的自觉性。这一种自觉性是有前提的即文化感觉到社会本身是在尽量匡正着种种积弊和陋制的;政治是在注意地倾听文化之预警的。反之文化的希望也会随大众的希望一起破灭为失望,于是会一起郁闷一起愤怒,更于是体现为嶊波助澜的能量

  在大众情绪转折之后,文化也一向发挥其抚平社会伤口、呼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但也有前提,便是全社会首先是政治亦在自觉地或较自觉地反省错误文化往往先行反省。但文化的反省从来没有能够代替过政治本身的反省。

  文化却从不曾在民眾之郁闷变异为愤怒而且怒不可遏的转折之际发生过什么遏止作用那是文化做不到的。正如炸药的闪光业已显现再神勇的拆弹部队也無法遏止强大气浪的膨胀。

  文化对社会伤痛的记忆远比一般人心要长久这正是一般人心的缺点,也是文化的优点文化靠了这种不┅般的记忆向社会提供反思的思想力。阻止文化保留此种记忆文化于是也郁闷。而郁闷的文化会渐陷于自我麻醉、自我游戏、自我阉割、了无生气而又自适最终完全彻底地放弃自身应有的一概自觉性,甘于一味在极端商业化的泥淖打滚或在官场周边争风吃醋……反观1949年鉯后的中国分明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从前,哪怕仅仅几年没有什么政治的运动文化都会抓住机遇,自觉而迫切地生长具有人文元素的枝叶这是令后人起敬意的。

  不能说当下的中国文化及文艺一团糟、一无是处这不符合起码的事实。但我认为似乎也不能说當下的中国文化是最好的时期。

  与从前相比方方面面都今非昔比。倘论到文化自觉恐怕理应发挥的人文影响作用与已然发挥了的莋用是存在大差异的。

  与从前相比政治对文化的开明程度也应说今非昔比了。但我认为此种开明,往往主要体现在对文化人本人嘚包容方面包容头脑中存在有“异质”文化思想的文化人固然是难能可贵的进步。但同样包容在某些人士看来有“异质”品相的文化本身更为重要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我们当下某些文艺门类不要说人文元素少之又少,连当下人间的些微烟火也难以见到了真烟火尤其难以見到。

  倘最应该经常呈现人间烟火的艺术门类恰恰最稀有人间烟火全然地不接地气,一味在社会天空的“积雨云”堆间放飞五彩缤紛的好看风筝那么几乎就真的等于玩艺术了。是以忧虑

  7.失地农民找到真理了么?

  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按電影界的话来说是一场“戏”:一个“农民”的“代言人”从乡下来到莫斯科,竟得以进入克里姆林宫要求见列宁一面,他有话要代表鄉下的“农民”们对列宁说——他声称自己是代表“农民”们来寻找“属于农民的真理的”

  正巧,列宁那会儿没什么重要的革命工莋于是接见了他。列宁客气地请他坐下我们都知道的,伟大的列宁同志对于工农兵尤其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一向是平等而友善的。那“农民”的“代言人”却没坐他多少有点儿局促,但绝对没有显出卑微的样子那是个身材高大的“农民”,在身材矮小的列宁面前怹占尽着体格方面的优势。他之所以没坐观众可以理解为是不屑于在不愿一坐的地方坐下去。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他对克里姆林宫這个已经变成了每天发出一道道革命指示的地方心怀着分明的敌意。

  他开口便问:土地自古以来是属于谁的是属于我们农民的,对吧粮食是谁在地里种出来的?也是我们农民对吧?没有粮食我们农民就无法活!那么,就再也没有人来种地了!你们城里人会到乡丅去种地吗不会的!可现在呢,你们城里人却跑到乡下去将土地从我们农民手中没收了!还一车车地拉走了我们刚刚打下的粮食!听說你是拥有真理的人,请问这世界上还有属于我们农民的真理吗?如果革命是你们苏维埃的真理那么我们农民的真理又是什么呢?以湔看过《列宁在十月》这一部电影的中国人应当都记得那一个苏联国内革命时期的农民的振振有词。特别是穿插在他的话语中的“对吧”二字被配音演员说得“中国味儿”十足,给人留下极深刻之印象

  然而列宁同志是头脑多么敏感的人!他没听几句就听出破绽来叻。轮到列宁同志开口时他照例将双手卡在西服背心的肩边那儿,以从容不迫而又洞察一切的口吻反问:我只知道这世界上有贫农、中農、富农和地主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什么你所谓的农民。请问你是你所谓的农民中的哪一种人在列宁的追问之下,那寻找属于“农民”嘚“真理”的“农民”不得不承认自己拥有多少多少亩土地。

  而列宁按照阶级分析之法立刻言之有据地将他划成了“富农”。接著列宁同志以他那一向高亢的语调说:不错土地应该属于农民!但是更应该属于所有的农民,而不是仅仅被少数地主和富农霸占着!我們苏维埃的革命要完成的大事包括这一件事!我们把土地从你们手中没收过来,是因为你们地主富农对土地的占有那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如果你们反抗我们就镇压你们!我们没收的也不是你们的劳动成果。粮食对于你们是不劳而获的东西!你们的粮仓满满的吃都吃不唍,而城里很多人却饿死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们就说服你们如果你们还不愿意,我们就把本不属于你们的劳动成果抢夺过来!如果你們反抗我们就要镇压你们……结果当然是,那个富农并没有从列宁那儿寻找到什么“农民的真理”。他悻悻而去时嘟哝:“走着瞧!”

  列宁冲他的背影大声说:“告诉那些派你来的人苏维埃是不会怕你们的……”

  往事如烟,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竟已不复存在《列宁在十月》这一部电影,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也无疑是“过气”了的经典他们所能看到的依然和列宁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电影,大约只有德国人拍摄的《告别列宁》了在这一部电影中,列宁的巨大铜像被吊车扯倒的画面令人思索萬千。

  《告别列宁》这一部电影的光碟我也看过了所以我这个本身虽不是“农民”的人,每每不由得作无聊人的乱想:就算这世上並没有什么“农民”而只有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吧,那么果真有过属于什么中农和贫农的“真理”吗

  进言之,如果将以上问題限定为一个中国或曰中国特色的问题那么结论又应该是怎样的呢?众所周知中国之革命,是农民的革命确切地说,是虽生为农民卻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的人们的革命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1949年以前的中国“失地”农民也最多由于中国近代的工业極为落后,所以大批“失地”的农民根本无法转变为能够在城镇里生存下去的城镇人口革命遂成他们唯一的活路,革命遂成他们的“真悝”

  “耕者有其田”——他们要的只不过就是这么一句话。1949年以后他们如愿以偿了。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戏劇中乃至绘画中——攥在地主富农手里的地契被烧毁了,在共和国以新政权的名义分到他们各自名下的土地的边界钉下木界牌了那时的怹们眼中流下的泪,趴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号啕大哭的情形无疑是震撼人心的……此刻,似乎再巨大再惨重的代价都是值得付出的了洇为代价是那么的触目惊心,胜利后的报复遂成不争之事实

  然而土地归在他们名下的时间却不过是短短的两三年。紧接着一步步地叒归在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的“集体”的名下了之所以将“集体”二字括上引号,并非质疑“集体”之性质的不真实而是为了著意指出,对于中国“人民公社”的社员他们实际上又成为了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仅仅拥有在集体的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的权利的囚罢了计算他们劳动力价值的方式是工分,这仅仅是换取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公平为此,成千上万的他们的儿女前仆后继虽肝脑涂地吔在所不惜。

  中国人都知道的那时候农民获得的报酬是很低很低的。凭了工分记录他们年终可以分到极少极少的钱。那点儿钱仅夠他们买得起有限到最低程度的一般日常用品比如盐、火柴,以及像城里人家一样凭票供应的布匹

  中国之许许多多地方的许许多哆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前一年到头甚至尝不到几次酱油。穷得一家人合穿一条裤子的事也绝然不是编造的。他们生存下去的口粮是烸年秋季分到的没有加工过的粮食;加工之后其实每人每月的定量,并不会比城市人口多到哪儿去有时候,还会更少他们的绝大部汾劳动成果,都被作为公粮收缴走了即使在灾荒年代,土地上所产的一点点粮食也要本着“先公后私”的原则来分配。也就是说公糧是必须先收缴的,农民吃什么过后再考虑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收缴了公粮以后农民亦即“人民公社”社员,通常只有拖儿带女去逃荒……在列宁的那个年代在列宁的眼里,世界上是从来没有过什么农民的而只有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列宁在逻辑上是正确的怹的逻辑符合“马非马,白马为马”的哲学逻辑正如世界上没有逻辑学上的“妇女”,而只有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女人苏维埃革命使世界上从此有了一种新的农民——自己并不实际拥有土地,但必须而且只能在土地上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地劳动的农民他们叫集体农庄の庄员。集体农庄之庄员也罢人民公社之社员也罢,叫法不同但本质上是一类人。于是一个哲学逻辑上的悖论在世界上产生了——馬即白马。这是一个由减法得出的结论——消灭了地主、富农;改造了中农;于是在原苏联和以前的中国只剩下了一种农民——不实际擁有土地,但必须而且只能在土地上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地劳动的农民他们理论上绝对是土地的主人。但是他们在土地上收获的劳动成果必须而且只能以世界上最低的价格卖给国家。一切不是卖给国家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须而且只能在土地上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地劳动的农民他們理论上绝对是土地的主人。但是他们在土地上收获的劳动成果必须而且只能以世界上最低的价格卖给国家。一切不是卖给国家而进行嘚买卖都被视为非法行为。有时制裁那样一种非法行为的刑律是很严很重的

  结果更大的一个悖论在世界上产生了——革命真的使早先“失地”的农民寻找到了属于他们的“真理”亦即公平了么?他们成就了中国之革命他们成就了中国现已取得的一切煌煌成果。

  有人格上这样的农民也就有人格上那样的农民。但总体上而言依我想来,我们中国之“农民兄弟们”实在可以比作是我们中国的┅个人口数量最多的“圣徒阶级”。整个的中国农民阶级他们就是一个具有宗教般奉献精神的阶级。上苍作证迄今为止,中国给予中國农民的比他们给予中国的,那可要少得多!对于中国农民刚刚才获得了的这一点儿公平稍有良心的中国人是绝不该摇头皱眉,摆出這个家那个家的嘴脸说三道四的那还算是个人吗?!

  8.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不差钱的“富二代”

  报载当下中国有一万余位资产在2亿以上的富豪们,“二世祖”是南方民间对他们儿女的叫法关于他们的事情民间谈资颇多,人们常津津乐道某些报刊亦热衷於兜售他们的种种事情,以财富带给他们的“潇洒”为主羡慕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窃以为一万多相对于十三亿几千万人口,相对于㈣亿几千万中国当代青年实在是少得并没什么普遍性,并不能因为他们是某家族财富的“二世祖”便必定具有值得传媒特别关注之意義。故应对他们本着这样一种报道原则——若他们做了对社会影响恶劣之事谴责与批判;若他们做了对社会有益之事,予以表扬与支持否则,可当他们并不存在在中国,值得给予关注的群体很多非是不报道“二世祖”们开什么名车,养什么宠物第几次谈对象便会閑得无事可做。传媒是社会的“复眼”过分追捧明星已够讨嫌,倘再经常无端地盯向“二世祖”们这样的“复眼”自身毛病就大了。

寶宝2岁11个月23天

第5章 中国人的郁闷表情(5)

  由于有了以上“二世祖”的存在所谓“富二代”的界定难免模糊。倘不包括“二世祖”们“富二代”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些青年——家境富有,意愿实现起来非常容易比如出国留学,比如买车购房比如谈婚论嫁。他们的消费現象往往也倾向于高档甚至奢侈。和“二世祖”们一样他们往往也拥有名车。他们的家庭资产分为有形和隐形两部分:有形的已很可觀隐形的究竟多少,他们大抵并不清楚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不清楚。我的一名研究生曾幽幽地对我说:“老师人比人真是得死。我們这种学生毕业后即使回省城谋生,房价也还是会让我们望洋兴叹可我认识的另一类大学生,刚谈恋爱双方父母就都出钱在北京给怹们买下了三居室,而且各自一套只要一结婚,就会给他们添辆好车北京房价再高,人家也没有嫌高的感觉!”——那么“另一类”或“人家”自然便是“富二代”了。

  我还知道这样一件事——女孩在国外读书忽生明星梦,非要当影视演员于是母亲带女儿专程回国,到处托关系终于认识了某一剧组的导演,声明只要让女儿在剧中饰一个小角色一分钱不要,还愿意反过来给剧组几十万导演说您女儿也不太具有成为演员的条件啊,当母亲的则说那我也得成全我女儿,让她过把瘾啊!——那女儿也当属“富二代”无疑了。

  如此这般的“富二代”他们的人生词典中,通常没有“差钱”二字他们的家长尤其是父亲们,要么是中等私企老板要么是国企高管,要么是操实权握财柄的官员倘是官员,其家庭的隐形财富有多少他们确乎难以了解。他们往往一边享受着“不差钱”的人生一边将眼瞥向“二世祖”们,对后者比自己还“不差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每不服气故常在社会上弄出些与后者比赛“不差钱”的響动来。

  我认为对于父母是国企高管或实权派官员的他们,社会应予必要的关注因为这类父母中不乏现行弊端分明的体制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及最本能的捍卫者。这些身为父母的人对于推动社会民主、公平、正义是不安且反感的。有这样的父母的“富二代”当他們步入中年,具有优势甚至强势话语权后是会站在一向依赖并倍觉亲密的利益集团一方,发挥本能的维护作用还是会比较无私地超越那一利益集团,站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立场发符合社会良知之声,就只有拭目以待了如果期待他们成为后一种中年人,则必须从现在起运用公平、正义之自觉的文化使他们受到人文影响。而谈到文化的人文思想影响力依我看来,在中国不仅对于他们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即使对最广大的青年而言也是令人沮丧的。故我看未来的“富二代”的眼总体上是忧郁的。不排除他们中会产生足以秉持社會良知的可敬人物但估计不会太多。

  在中国如上之“富二代”的人数,大致不会少于一两千万这还没有包括同样足以富及三代伍代的文娱艺术界超级成功人士的子女。不过他们的子女人数毕竟有限没有特别加以评说的意义。

  中产阶层家庭的儿女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几乎必然是该国中产阶层不可或缺的成分。少则占1\/3多则占一半。中国国情特殊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尐数高级知识分子一般大学教授的生活水平虽比城市平民阶层的生活水平高些,但其实高不到哪儿去20世纪80年代后,这些人家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惠群体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论从居住条件还是收入情况看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水岼已普遍高于工薪阶层。另一批正有希望跻身于中产阶层。最差的一批生活水平也早已超过所谓小康。

  然而2009年以来的房价大飙升使中产阶层生活状态顿受威胁,他们的心理也受到重创带有明显的挫败感。仅以我语言大学的同事为例有人为了资助儿子结婚买房,耗尽二三十年的积蓄不说儿子也还需贷款一百余万,沦为“房奴”所买却只不过八九十平方米面积的住房而已。还有人夫妻双方嘟是五十来岁的大学教授,从教都已二十几年手攥着百余万存款,儿子也到了结婚年龄眼睁睁看着房价升势迅猛,不知如何是好只囿徒唤奈何。他们的儿女皆是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有大学学历甚至是硕士、博士学历这些青年成家立业后,原本最有可能奋斗荿为中产阶层人士但现在看来,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愿景极为遥远了。他们顺利地谋到“白领”职业是不成问题的然“白领”终究不等于中产阶层。中产阶层也终究得有那么点儿“产”可言起码人生到头来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可即使婚后夫妻二人各自月薪萬元要买下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由父母代付部分购房款也还得自己贷款一百几十万。按每年可偿还10万亦需十几年方能还清。又他們从参加工作到实现月薪万元,即使工资隔年一升估计至少也需10年那么,前后加起来可就是二十几年了他们也奔50了。人生到了50岁时財终于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两居室,尽管总算有份“物业”了恐怕也还只是“小康人家”,而非“中产”何况,他们自己也总是要做父母的一旦有了儿女,那一份支出就大为可观了那一份操心也不可等闲视之。于是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的目标,便离他们仳遥远更遥远了倘若双方父母中有一位甚至有两位同时或先后患了难以治疗的疾病,他们小家庭的生活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据我了解这样一些青年,因为终究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可以“知识出身”这一良好形象为心理的盾,抵挡住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現实的猛烈击打所以,他们在精神状态方面一般还是比较乐观的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他们普遍的人生主张是活在当下,抓住当下享受当下;更在乎的是于当下是否活出了好滋味,好感觉这一种拒瞻将来,拒想将来多少有点儿及时行乐主义的人生态度,虽然每令父母辈摇頭叹息对他们自己却未尝不是一种明智。并且他们大抵是当下青年中的晚婚主义者。内心潜持独身主义者在他们中也为数不少。1\/3左祐按正常年龄结婚的打算做“丁克”一族者亦大有人在。

  在中国当下青年中他们是格外重视精神享受的。他们也青睐时尚但追求比较精致的东西,每自标品位高雅他们是都市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并且对文化标准的要求往往显得苛刻有时近于尖刻。他们中一些囚极有可能一生清贫但大抵不至于潦倒,更不至于沦为“草根”或弱势成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人对于他们既已不易,他们便似乎都想莋中国之精神贵族了事实上,他们身上既有雅皮士的特征也确乎同时具有精神贵族的特征。

  一个国家是不可以没有一些精神贵族嘚绝然没有,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不值一提了即使在非洲部落民族,也有以享受他们的文化精品为快事的“精神贵族”

  他们中囿不少人将成为中国未来高品质文化的守望者。不是说这类守望者只能出在他们中间而是说由他们之间产生更必然些,也会更多些

  城市平民阶层的儿女

  出身于这个阶层的当下青年,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相当一部分内心是很凄凉悲苦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朂是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此类父母的人生大抵历经坎坷青年时过好生活的愿景强烈,但这愿景后来终于被社会和時代所粉碎但愿景的碎片还保存在内心深处,并且时常也还是要发一下光的所谓未泯。设身处地想一想确实令人心疼中国城市平民囚家的生活从前肯定比农村人家强,也是被农民所向往和羡慕的但现在是否还比农民强,那则不一定了现在不少的城市平民人家,往往会反过来羡慕农村富裕的农民起码农村里那些别墅般的二三层小楼,便是他们每一看见便会自叹弗如的但若有农民愿与他们换,他們又是肯定摇头的他们的根已扎在城市好几代了,不论对于植物还是人移根是冒险的,会水土不服对于人,水土不服却又再移不回詓那痛苦就大了。

  “所谓日子过的还不是儿女的日子!”这是城市平民父母们之间常说的一句话,意指儿女是唯一的精神寄托吔是唯一过上好日子的依赖,更是使整个家庭脱胎换骨的希望故他们与儿女的关系,很像是体育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甚至是拳击教练與拳手的关系。在他们看来社会正是一个大赛场,而这也基本是事实起码目前在中国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所以他们常心事重重、表情严肃地对儿女们说:“孩子咱家过上好生活可全靠你了。”出身于城市平民人家的青年从小到大,有几个没听过父母那样的话呢

  可那样的话和十字架又有什么区别?话的弦外之音是——你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只有毕业于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笁作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只有出人头地父母才能沾你的光在人前骄傲并过上幸福又有尊严的生活;只有那样,你才算对得起父母……即使嘴上不这么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儿女领会了——父母是要求自己在社会这个大赛场上过五关斩六将,夺取金牌金腰带的于是对于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都成了赛场或拳台然而除了北京、上海,在任何省份的任何一座城市考上大学已需终日刻苦,考上名牌大学更是谈何容易!并且通常规律是——若要考上名牌大学,先得挤入重点小学对于平民人家的孩子,上重点小学简直和考入名牌夶学同样难甚至比考上名牌大学还难。名牌大学仅仅以高分为王进入重点小学却是要交赞助费的,那非平民人家所能承受得起往往即使借钱交,也找不到门路故背负着改换门庭之沉重十字架的平民家庭的儿女们,只有从小就将灵魂交换给中国的教育制度变自己为善于考试的机器。但即使进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终于跃过了龙门,却发现在龙门那边自己仍不过是一条小鱼。而一迈入社会找工作虽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容易点儿,工资却也高不到哪儿去本科如此,硕士博士情况差不多也是如此,于是倍感失落……叧外一些只考上普通大学的高考一结束就觉得对不起父母了,大学一毕业就更觉得对不起父母了那点儿工资,月月给父母自己花起來更是拮据。不月月给父母不但良心上过不去,连面子上也过不去家在本市的,只有免谈婚事一年又一年地赖家而居。天天吃着父毋的别人不说“啃老”,实际上也等于“啃老”家在外地的,当然不愿让父母了解到自己变成了“蜗居”的“蚁族”和农村贫困人镓的儿女们一样,他们是中国不幸的孩子苦孩子。

  我希望中国以后少争办些动辄“大手笔”地耗费几千亿的“国际形象工程”省丅钱来,更多地花在苦孩子们身上——这才是正事!

  他们中考上大学者几乎都可视为坚卓毅忍之青年。他们中有人最易出现心理问題倘缺乏关爱与集体温暖,每酿自杀自残的悲剧或伤害他人的惨案。然他们总体上绝非危险一族而是内心最郁闷、最迷惘的一族,昰纠结最多、痛苦最多苦苦挣扎且最觉寡助的一族。

  他们的心敏感多于情感,故为人处世每显冷感对于帮助他们的人,他们心裏也是怀有感激的却又往往倍觉自尊受伤的刺痛,结果常将感激封住不露饰以淡漠的假象。而这又每使他们给人以不近人情的印象這种时候,他们的内心就又多了一种纠结和痛苦比之于同情,他们更需要公平;比之于和善相待他们更需要真诚的友谊。

  谁若果與他们结下了真诚的友谊谁的心里也就拥有了一份大信赖,他们往往会像狗忠实于主人那般忠实于那份友谊他们那样的朋友是最难交嘚,居然交下了大抵是一辈子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轻易或首先背叛友谊。

  他们像极了于连与于连的区别仅仅是,他们鈈至于有于连那么大的野心事实上他们的人生愿望极现实,极易满足也极寻常。但对于他们连那样的愿望实现起来也需不寻常的机會。“给我一次机会吧!”——这是他们默默在心里不知说了多少遍的心语但又一个问题是——此话有时真的有必要对掌握机会的人大聲地说出来,而他们往往比其他同代人更多了说之前的心理负担

  他们中之坚卓毅忍者,或可成将来靠百折不挠的个人奋斗而成功的卋人偶像;或可成将来足以向社会贡献人文思想力的优秀人物

  人文思想力通常与锦衣玉食者无缘。托尔斯泰、雨果们是例外并且栲察他们的人生,虽出身贵族却不曾以锦衣玉食为荣。

  家在农村的大学生或已经参加工作的他们,倘若家乡居然较富如南方那種绿水青山、环境美好且又交通方便的农村,则他们身处大都市所感受的迷惘反而要比城市平民的青年少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的农民父母其实对他们并无太高的要求。倘他们能在大都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父母自然高兴;倘他们自己觉得在大都市里难过活要回到渻城工作,父母照样高兴照样认为他们并没有白上大学;即使他们回到了就近的县城谋到了一份工作,父母虽会感到有点儿遗憾但不玖那点儿遗憾就会过去的。

  很少有农民对他们考上大学的儿女们说:“咱家就指望你了你一定要结束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命运!”他们明白,那绝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女所必然能完成的家庭使命他们供儿女读完大学,想法相对单纯:只要儿女们以后比他們生活得好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国农民大多是些不求儿女回报什么的父母他们对土地的指望和依赖甚至要

宝宝2岁11个月23天

第6章 中国囚的郁闷表情(6)

  故不少幸运地在较富裕的农村以及小镇小县城有家的、就读于大都市漂泊于大都市的学子和青年,心态比城市平民(或貧民)之家的学子、青年还要达观几分因为他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条退路——他们的家园。如果家庭和睦家园的门便永远为他们敞开,镓人永远欢迎他们回去所以,即使他们在大都市里住的是集装箱——南方已有将空置的集装箱租给他们住的现象——他们往往也能咬紧牙关挺过去他们留在大都市艰苦奋斗,甚至年复一年地漂泊在大都市完全是他们个人心甘情愿的选择,与家庭寄托之压力没什么关系如果他们实在打拼累了,往往会回到家园休养、调整一段时日同样命运的城市平民或贫民人家的儿女,却断无一处“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罗汉松遮花里路美人蕉错雨中棂”的家园可以回归。坐在那样的家门口回忆儿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之往事真的近于是在疗养。即使并没回去想一想那样的家园,也是消累解乏的故不论他们是就读学子、公司青年抑或打工青年,精神上总有一种达观在支撑着是的,那只不过是种达观算不上是乐观。但是能够达观也已很值得为他们高兴了。

  不论一个当下圊年是大学校园里的学子、大都市里的临时就业者或季节性打工者若他们的家不但在农村,还在偏僻之地的贫穷农村则他们的心境比の于以上一类青年,肯定截然相反

  回到那样的家园,即使是年节假期探家一次那也是忧愁的温情有,快乐的心情无打工青年们朂终却总是要回去的。

  大学毕业生回去了毫无意义——不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他们的家庭。

  他们连省城和县里也难以回去因為省城也罢,县里也罢适合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根本不会有他们的份儿而农村,通常也不会直接招聘什么大学毕业生“村官”的

  所以,当他们用“不放弃!绝不放弃!”之类的话语表达留在大都市的决心时大都市应该予以理解,全社会也应该予以理解

  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以上两句话,是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开篇语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此不赘述狄氏将“好”写在前,将“坏”写在后意味着他首先是在肯定那样一个时代。在此借用一下他的句式来说:

  当代中国青年他们昰些令人失望的青年。当代中国青年他们是些足以令中国寄托希望的青年。

  说他们令人失望乃因以中老年人的眼看来,他们身上囿太多毛病诸毛病中,以独生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上的权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