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吃鸡车子怎么按喇叭换一套JBL的四门喇叭,预算5000左右,哪个系列的比较好一点?

编辑王天一:功能强大的越野车—普拉多
编辑王天一:功能强大的越野车—普拉多
编辑柳丰:东南三菱 翼神 自以为试过几辆车,一帮别人选车就张口闭口的&动力、操控&,这一直是我比较鄙视的。所以有想买车的朋友问我选什么车的时候,我跟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要适合自己,城市代步够用就行。但是轮到自己选,我承认我有悖于言行合一的准则。没办法,虽说我开的没多好,但实在是受不了想提速时不给力、油门到底时仪表反应迟缓的车型,其实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开车切忌着急上火。
客观条件决定海选车型: 我从家到单位的路线,最近的距离是20公里,这距离在北京不算远,但是要走二环,堵起来那可是招架不住的。因此为了开起来没那么累,我不准备考虑手动挡车型。有人说不是手动挡就没有驾驶乐趣,而以我的经验看,除非你是上赛道开,否则在城市路段还不太好将两种车型的驾驶乐趣那么赤裸裸的对比出来。
先从客观的方面说,动力好的车多的是,可我的购车预算买不了奔驰、宝马,价位控制在15万以内,12万左右最好。而在车型方面,虽然对两厢车不排斥,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后排能坐的舒服点儿、后备箱还能放些足球、烧烤架子等等乱七八糟东西的紧凑级三厢车型。说白了,于我而言就是15万以内、动力和操控不错的紧凑级三厢。
但是凭以上3点筛选,还是有几款车型能入围,相信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也碰到这种情况。烦恼?没用,只能相信自己。这时就要倚重于自己的主观感觉了,脑子里开始过电影一样回忆自己正经试过的车,既然买不了动力足够&狠&的,那就来辆外表足够&狠&的吧。 2010年4月:
2010年9月:
2011年5月:
外表狠、背景深,让我躁动的就是它: 东南三菱翼神,去年9月份在内蒙古试过,它依照仿生学设计的&鲨鱼&前脸凶狠凌厉,周身动感十足,很符合我的审美喜好。翼神的原型车是三菱Lancer EX,二者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近似度颇高的外观暂且不说,动力总成一致至少说明了他们有着同一颗跳动的心。如果再想想他们大名鼎鼎的师兄&&EVO,相信爱车的人都会有小小的躁动。
加上刚上市的1.8L贺岁版(三菱翼神推贺岁版 起步价为10.98万),在售的2011款翼神共有10款车型,其中搭载CVT无级变速器的有4款,1.8L排量的有3款,另外一款为2.0L排量顶配车型,价格分别为12.98万、14.38万和顶配的16.98万。
翼神搭载的这两款发动机(4B10和4B11)都属于大名鼎鼎的三菱4B系列发动机,原装进口,全铝材质,16气门,采用三菱独有的双MIVEC技术,实现了低速高扭矩、起步响应灵敏,低油耗、以及高速高扭矩的延续输出。而与之相配的INVECS-III CVT无级变速器,带有6速手动模式,这对于既不想累脚、又想有操作感的我来说,无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操控方面,翼神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而且后悬挂带横向稳定杆,实际驾驶中对于车辆的侧向支撑起到一定作用。当然了,翼神毕竟是一款家用轿车,对于底盘和悬架的调校,整体上还是偏向于舒适的,谁也不愿意过个减速坎被颠的上蹿下跳。要想更加运动,可以自己改装,翼神的改装潜力还是很大的。
全家满意才是真的满意: 说完上面这些,看来我是满意了,也满足了。但是买车的钱不是我一人出,所以家人的意见也必须听。不得不说,坐车的跟开车的考虑的确实不一样,坐车的几位&领导&需要&丰富&的配置和&宽敞&的空间。当然了,这&丰富&和&宽敞&都是相对而言,但是十几万的车起码你要有自动空调(能分区最好)、电动升降车窗(能有天窗更好)等等吧,安全气囊和扬声器个数要基本保证,内饰不要太有塑料感、储物空间要多,后排坐起来不会&顶天立地&等等也必须考虑到。对了,还有一项重要的配置不能少,遮阳板上一定要带化妆镜。
根据这些,我又排除掉1.8L时尚版舒适型CVT车型。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剩下的3款车型之间主要的一些配置差异:
2011款翼神1.8L贺岁版
2011款翼神1.8L致尚版
2011款翼神2.0L致炫版
ASC主动稳定控制系统
TCL牵引力控制系统
BAS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SRS 安全气囊
驾驶席&副驾驶席二级式安全气囊
驾驶席膝部安全气囊
驾驶席&副驾驶席侧置安全气囊
前后排一体式侧安全气帘
前排预紧式3点安全带&
后排3点式安全带 x 3
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X2
倒车雷达(4探头)
HID氙气前照灯带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卤素前照灯
前照灯自动水平调节装置
前照灯感应式自动启闭装置
前照灯延时关闭功能
前照灯清洗器
雨量自动感应可变间歇式雨刮器及清洗器
电动调节外后视镜
炫酷黑内饰
炭纤维质感装饰条(中控台,门饰板)
3辐式真皮方向盘带音响控制键&定速巡航控制键
镁合金材质拔片换档系统
定速巡航装置
自发光炫彩仪表
带化妆镜和票夹的遮阳板
运动型真皮座椅
高级绒布座椅
驾驶座手动6向调整座椅
驾驶座电动8向调整座椅
6:4分离座椅靠背,翻倒后可与行李厢相通
中央扶手带杯座
高度可调节头枕
舒适及便捷
防炫目室内后视镜
全自动空调
智能无钥匙操作系统(自动感应式解锁+无钥匙启动)
遥控钥匙系统(带遥控行李箱)
遥控电动收折外后视镜
驾驶席一键升降式防夹电动车窗
四门电动车窗
智能防夹电动天窗
音响及媒体
MP3可读 AM/FM收音机,6碟CD 播放机,6个扬声器(扬声器x4, 高频扬声器x2)
MP3可读 AM/FM收音机,单碟CD 播放机,4个扬声器(扬声器x2, 高频扬声器x2)
注:&■&标准配备&&& &□&可选配备&&&& &&&无此配备.&
相比而言,1.8L贺岁版舒适型CVT和致尚版豪华型CVT相差1.4万元,主要的配置却缺少了ASC主动稳定控制系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ESP)、后排安全带、倒车雷达、全黑内饰、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电动折叠后视镜等,以及少了两个扬声器。而2.0L旗舰型CVT比致尚版豪华型CVT贵了2.6万元,但多了几个气囊、氙气大灯(带大灯清洗)、自动雨刷、自发光仪表、电动座椅、无匙启动等配置,其中我最为看重的是那个镁合金材质的换档拔片。 & 不过价格摆在那儿,不忍心下最终决定,先看看4S店有没有优惠吧。很遗憾,北京地区2011款翼神还未全面到店,只有2010款的部分车型因为清库有元的优惠。换挡拨片?忍了吧,我最终还是决定选择1.8L致尚版豪华型CVT。
三菱翼神测试 动力油耗令人非常满意 我再说两点在买车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油耗和维修保养。翼神90km/h等速油耗,官方数据是6L/100km左右,我选的这款1.8L致尚版豪华型CVT的是5.96L/100km,算是比较低的。而根据我的同事实际测试2.0L旗舰型CVT车型得出的结果,其综合路况下的油耗为8.31L/100km,我这1.8L排量的车型开的再小心点儿,估计结果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三菱翼神:2011款保养周期表
保养项目保养里程(公里)
更换机油滤清器
更换空气滤清器
更换燃油滤清器
更换火花塞
更换变速器油
CVT无级变速
更换冷却液
更换制动液
更换转向助力液
23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20000公里保养一次
更换发电机皮带
100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100000公里保养一次
清洗节气门
24个月首次保养,以后每24个月保养一次
&&&&&点击查看翼神全国行情 售后方面,厂家推荐的首保里程为1000km,首保免费,之后每5000km进行一次保养。由于各地工时费标准不统一,配件价格也有所差异,所以保养费用会有所差异。我们按照一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16000的必做项目为更换机油机滤,价格为178元一次。21000公里需要更换机油机滤及空调滤清器,价格为584元一次。这样算下来,那么一年需要花费的保养费用差不多为178&3+584=1118元,如果跑不到21000公里,那就是534元,不能说物超所值吧,但也绝对是物有所值。最关键的是,它满足了我们全家的要求,我们全家都满意。
东南三菱 三菱翼神9.68万-17.98万【第1页】
&&作为一个联合越野网的编辑,有时候我觉得身边的同事们全都&疯了&,因为他们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拍车、看车、写车,即使在短暂的午饭时间里大家聊的也是车,回到家里他们看的电影、杂志都以车为主题,可以说汽车是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知道他们不只是工作狂,他们实在对车爱得太深太疯狂。像这样一群爱车狂人,又怎么能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呢?在我们的编辑部里,有的同事正准备购买第一辆爱车,有的在考虑换一辆更好的新车, 这次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给自己的选择吧。
编辑俞士强:一汽-大众 新迈腾 做编辑到现在写导购都是站在网友角度考虑的,这回轮到给自己推荐车型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从个人而言,我觉得选车和一个人的性格有比较大的关系。我不喜欢冒尖,同时也不能凑合,这一点我身边的同事都有体会。所以我选车首先就是要不张扬,但是内在实力不能弱,无论是动力还是配置都要过得去,而且如果有可能空间也要大一些...这么看来处女座的我的确是有些挑剔。
我的选车经历: 06年北京车展上我就注意到了Passat B6,不过因为对动力总成太过挑剔加上一汽较慢的动作,直到09年才开上2.0T+DSG的迈腾。通过两年多的使用,我感觉它是辆不错的车,尽管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瑕不掩瑜。
推荐理由:目前老款B6已经正式停产,目前市场是在售的是今年7月28日上市的新迈腾B7L。在上市后的第一时间,我就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测试,详见下方:
B7L在老款的基础上将轴距加长,以牺牲少部分操控性为代价换取舒适性大幅的提升。此外新迈腾还提升了之前老款车饱受病诟的装备质量和用料的不足,所以我在众多车型中很中意新迈腾,用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它是我的菜&。每个人对于车的要求不尽相同,在我看来偏重动力性,兼顾燃油经济和舒适就是我的要求。这些要求新迈腾都能很好的满足我。 首先来说说它的动力总成,新迈腾仍然延续了老迈腾的EA888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其中2.0TSI参数微调,最大功率147kw/rpm,最大扭矩280Nm/rpm,最大功率到达转速提升100rpm,最大扭矩到达转速降低100rpm,这样的结果是中低转速下的城市行车不会感觉因为车重增加而带来的加速迟滞。(点击这里或者图片查看详细&&)
6速DSG双离合变速箱也是值得一说的,动力传递效率要比自动挡高,换挡速度也非常快,虽然现在中级车中的涡轮直喷或者双离合车型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是从数据上看迈腾的2.0TSI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覆盖转速区间更广,因此实际驾驶感觉迈腾的这套动力总成要更加直接,动力表现也更好。
工信部油耗
新迈腾2.0TSI
致胜GTDI240
176.5kw/6000rpm
君威2.0T运动版
162kw/5300rpm
6速手自一体
信息采集: &&制表:联合越野网
我看中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效率,发动机发展的本质就是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就是用最少的油,做最大的功。这台发动机可以满足我大部分的动力需求,同时综合油耗也不到10L/100km,而且新迈腾的表现要更好,工信部公布的综合油耗只有8.3L/100km。
配置也是我看中迈腾的一个亮点,有人说大众车&技术过剩&的问题,而我觉得主要是对驾驶安全或者舒适性有帮助的技术,应该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新迈腾很好地集成了老迈腾的这个优势并且继续发扬,关于这一点你可以在迈腾评测的配置与安全中看到。我要说的是如果能将CC上的车道辅助、智能巡航和自动泊车全部引入到迈腾上就完美了。(点击这里或者图片看配置)
目前,较新的大众集团车型(奥迪、大众、斯柯达、西雅特)都带有大众VAG5053接口,只需要一条数据线和光盘客户端,你就可以连入车辆总线,查看车辆所有功能和数据。
虽然有些模块比较复杂并且涉及驾驶安全不建议修改,例如变速箱、发动机等,但是通过这个接口你可以自己完成例如开启转向雾灯辅助、下雨自动关天窗、停车座椅后移等功能。另外,如果要进行发动机ECU升级,也要通过它来实现。以上我所说的这些改装潜力恐怕是很多中级车做不到的。
就像我在奔驰R测试中所说的那样,没有一辆车是完美的,只有最适合你的车。其实迈腾也有一些问题,就拿我的车来说买车后因质量问题索赔的部件如下:风挡玻璃喷水嘴(不出水)、后遮阳帘(一边脱落)、车载RNS510系统(屏幕保持开机界面不动)、两次平面轴承(车辆异响)、天窗漏水清理排水管。但你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否定它,在工作和生活上它带来的便利性要远大于不足。
因此如果您和我一样,喜欢德系品牌,但对于品牌要求不高。关注车辆本身的动力、配置、还有舒适性的话,不妨考虑一汽大众新迈腾这款车。而且,新迈腾的空间也要比老款大不少,适合后排经常要乘坐家人出行的朋友。哦,再多说一句,我很喜欢迈腾三段式铰链车门,轻轻关门声音就很厚重。 维修保养:有人说大众TSI+DSG动力总成的维修保养费用比较贵,这的确不假,新迈腾小保养包括工时费在内,费用为700元左右,要比自然吸气车型贵200-300元,但是它除了7500km首保以外,保养间隔为10000公里,均摊到每公里中的费用并不算贵。不过一汽大众质保期只有两年6万公里,相比一些日韩系的三年10万公里或者自主品牌的五年15万公里差距明显,过了质保期所有质量问题也只能自己掏腰包。以下是保养明细表格:
保养项目保养里程(公里)
小保养(更换机油机滤)
●(免费)
更换空气滤清器
35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30000公里保养一次
更换火花塞
15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20000公里保养一次
更换变速器油
55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60000公里保养一次
更换制动液
24个月首次保养,以后每24个月保养一次
全合成长效机油(4升 5W/30)
自动变速箱油
制冷液(300毫升)
汽油添加剂(150毫升)
机油滤清器
汽油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滤芯
空调滤清器芯
轮胎205/55R1691V韩泰
轮胎215/55R1693W固特异
轮胎215/55R1693W米其林
最新行情:虽然新迈腾上市时间不长,但是目前各地都有较大幅度的促销活动。以北京为例,目前2.0TSI的迈腾有接近万元的优惠,各地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各地的经销商报价。 推荐购买车型:1.8TSI豪华型/2.0TSI尊贵型
一汽-大众 迈腾16.26万-33.48万【第2页】
编辑王勇:一汽马自达6 有句俗话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实选车也是这样的。作为汽车媒体的编辑,平时接触过很多车型,可谓阅车无数,但真正让我选车的时候,自然免不了世俗。这次编辑部搞个编辑选车,没有车型限制,可以说着自己最喜欢的车型。本人最想购买的是一款上市多年的老车型--国产马自达6,对,就是弯道王&老马6&,对于马自达6的新款睿翼并不是很感冒,为何喜旧厌新呢,下面一一道来。
理由之一:外形动感时尚不过时 &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任何一款车型都很难说它十全十美,吸引你的往往是一款车型的某一方面,你就可能被它所俘获。本人就是被马自达6的时尚外形所打动,在第一次看到小6子的外形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运动风格前所未有,马自达6首次登陆中国是在2003年的4月,那个时候中国并没有进入今天这般的汽车社会,中级车还比较少,路上跑得主要是稳重保守的老帕萨特、宽大舒适的老君威,都是偏向于商务型的车型,像马自达6这种运动型轿车难得一见,尤其是马自达6轿跑型。动感简洁的车身线条把我深深吸引,从此之后总是&惦记着&。
自2003年上市之后,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马自达6的外形只有小幅的改动,基本上没变,最新一款的2011款马自达6相比上款主要是前脸的中网处加入了镀铬件,尾部基本没变,只是汉字尾标由&一汽轿车&改为了&一汽轿车马自达&。其他方面,与老款车型完全相同,动感的尾灯是其显著的标志,双镀铬排气管显示出其运动特性。 理由之二:操控性不错
马自达6有着弯道王的美誉,这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广大车主的共识。我们没必要把马自达6同高尔夫R、大众R36|、三菱蓝瑟EVO以及斯巴鲁翼豹STI这些性能车相比,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价位,马自达6并非一辆高性能车型。但是在众多的中级车中,马自达6的过弯性能确实不错。
马自达6之所以具备不错的操控性主要源于其卓越的悬挂系统,前悬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后悬是多连杆悬架带横向稳定杆,这种悬挂组合造就了一副天生的运动基因。目前主要的中级车悬挂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主要强调一种舒适型。 为了体现性价比将价格下探,马自达6舍弃了原来的2.3L发动机,目前只有2.0L一款发动机,这款全铝发动机动力强劲,最大功率108kw,最大扭矩183N.m,全铝制材料使其的功率质量比,达到了0.078kw/kg。使其最高车速为211km/h,0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9.7秒,经过优良调校的底盘系统性能柔韧稳健。时速百公里的制动距离仅为37m。 理由之三:空间完全能满足日常需求 国内的中级车加长现象很普遍,比如08款雅阁,今年上市的新迈腾和新帕萨特。目前很多中级车的轴距超过2800mm,车长更是超过4800mm。马自达6自从上市之后,车身尺寸没有变化,长宽高威35mm,轴距2675mm。这个尺寸与现在的中级车差距明显,很多紧凑车型快达到这个水平。
马自达6前排空间
&马自达6后排空间
&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个空间足够了,马自达6前后排空间在乘坐是还是满宽裕的,后备箱空间达500升,也能满足日常的购物需求。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大空间,够用就好,车身加长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操控性。 理由之四:经典车型,口碑不错 不得不承认马自达在日本算一个二流品牌,知名度和整体销量不及丰田、本田和日产。马自达6作为一汽马自达的首款车型,在上市之后获得不错的销量,至今已经八年时间依然经久不衰。
马自达6近六个月的销量
马自达6睿翼近六个月的销量 在国内,一般新车型上市之后,老车型的销量就会逐渐下滑。2009年4月马自达6换代车型睿翼上市,距今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老马6依然宝刀未老,销量一度超越睿翼,从上面的两张销量表可以看出。 不仅仅在国内,在全球市场马自达6也获得不错的成绩,2001年的东京车展上推出,2002年5月就在全球19个国家获得30多种奖项,自2002年2月至2010年8月底,马自达全球累计产量达200万辆,仅次于马自达3。 理由之五:价格优惠,最低售价跌入紧凑型车价格区间 2004款马自达6的最低售价为19.38万,2006年是最低配的2.0手动价格为18.98万元,2008年7月推出了2.0L的减配车型,其中2.0自动时尚型16.38万, 2.0运动轿跑型17.38万。目前购买马自达6都有不同幅度的优惠,2.0手动车型部分经销商报价不到14万。
伴随着降价的就是配置的降低,很多人对马自达6简配存在不满。其实简配就是为了缩减成本,降低价格,如果是保持以往的高配,也不可能有这么低的价格。关键是看这些减少的配置对你来说是否重要。& 对于追求运动性的我老说,没有自动空调、6碟CD、真皮座椅这又算什么呢,没有倒车雷达可以考虑到4S店安装。至于导航和氙灯是本来就没有的配置,并非减配给减掉了。在发动机变速箱的搭配以及底盘的调校上没有变化,驾驶感受还是一样的。 看了之前同事的文章《15-18万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五车型导购》,感觉马自达6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性价比较高。 购车与保养: 目前北京这边的马自达6优惠幅度在两万多,2.0手动车型价格在14.98万。但目前北京的牌照很难搞定,对于这个难题,我考虑回老家安徽购买。目前合肥的一家经销商的报价更低,2.0L& 6挡手动型最低14.58万,2.0 L自动时尚型只要14.98万,综合考虑,还是选择手动挡,毕竟这款车型的驾驶乐趣还是不错的。合肥周边城市的,像六安、巢湖等地用户都可以在上合肥牌照,没有户口限制,另外店内提供上牌服务,只收取相应的工本费。 &&点击这里查看经销商报价&& 打算买车必然会想到油耗和保养,如今油价这么高,马自达6还算比较省油的车型,2.0L手动百公里油耗约为8升左右,下面是马自达6的油耗表: &
官方综合油耗
网友平均油耗
7.8 L/100km
7.4 L/100km
2.0L手自一体
8.0 L/100km
10.1 L/100km
马自达6享受3年或6万公里的整车质保,新车建议在4000公里时到4S店做首保;马自达6的常规保养周期为5000公里;不同地区的工时费可能不同,在合肥的4S店做小保养,换机油和机滤,连同工时费价格在270元,不到300元。大保养费用一般在500元左右,维修保养费用还算经济。 &马自达6保养周期: &
保养项目保养里程(公里)
首保5000公里&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机油滤清器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空气滤清器
更换空调滤清器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燃油滤清器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变速器油
60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60000公里保养一次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冷却液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制动液
暂无保养周期数据
更换发动机正时套件
马自达6保养费用: &
保养项目保养费用(元)
预计用时(分钟)&
材料费(元)&
工时费 (元)
更换机油滤清器
更换空气滤清器
更换空调滤清器
更换燃油滤清器
100~1489.68
更换变速器油
暂无保养价格数据
更换冷却液
更换制动液
更换发动机正时套件
一汽马自达 马自达611.96万-20.38万【第3页】
编辑翟鹏志:上汽斯柯达 明锐
首先说一下本人,本人86年未婚青年一枚,暂时为无车一族,不过因为工作原因天天关注各种汽车,在工作之余也就为自己物色一下适合自己的车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对比斟酌,我的选择也越来越倾向于斯柯达明锐,选车有时候和找媳妇一样,可不能看到好看的就往上冲啊,一定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之所以偏向明锐,首先我看中是车辆的品质、养车费用和安全配置,再就是明锐中庸低调的外观也比较符合我的性格,呵呵,言归正传,下面就来看看我选择明锐的理由。 推荐理由:
其实对斯柯达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观毫无特点,配置还不错。不过新明锐经过重新设计后,明锐告别了老气横秋的外形,1.4T、1.8T涡轮增压车型的加入,使他的动力进一步加强,而相比速腾车型,其价格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加上速腾那落差很大的侧面发动机盖线条和整车的样子,本人对速腾印象并不好,如果您想仔细了解一下明锐,请点击下面我的编辑同事的试驾文章《造型年轻动力提升 联合越野网评测明锐1.4TSI》。&
&&&&&点击查看详细明锐内饰配置介绍&&&&& 斯柯达虽然是二线品牌,但有着欧洲血统的斯柯达明锐外观沉稳大方、用料扎实、做工细致,外观做工方面只能说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实话配置是我看中明锐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我们来看看如ESP(虽然不是标配,但可以选装,而且也不贵)、胎压监测、前后排一触式电动车窗、电动天窗、电动调节可加热外后视镜等等配置,如果仔细比比在同等价位的车中它的配置算比较高的,总体来讲,作为一部家用车,明锐是一部性价比不错的车。
长度(mm)
宽度(mm)
高度(mm)
轴距(mm)
斯柯达 明锐
一汽丰田&卡罗拉
那我们拿日系车中这个价位比较卖座的卡罗拉来比比看,车身尺寸上,两者各有优点,不过明锐长度和宽度上更占优势,看起来整个车也就大一些,虽然车大并不一定好,但是国人喜欢大车的喜好在我身上也有所体现,另外车内空间上明锐虽不占优势,但是够用就好了,家用紧凑车而已,要求没那么高。后悬明锐是多连杆,卡罗拉是新型拖曳臂式后悬挂,说白了还不是独立悬挂。
配置上,变数箱的差异就不说了,其他配置明锐标配了数字式无盲区PDC倒车雷达,而卡罗拉是选装,明锐可以选装多功能方向盘,而卡罗拉完全没有,牵引力控制(ASR/TCS/TRC等配置)明锐是标配,卡罗拉没有,车身稳定控制(ESP/DSC/VSC等)明锐可以选装,卡罗拉也没有,综合考虑,还是明锐配置实在些,特别在安全配置上。有些网友会问了,那你也不看钱差多少,钱是比卡罗拉高了点,但是花的钱是买的这些安全配置,我感觉值。
&&&&&点击查看详细明锐空间介绍&&&&& 当然不能总说明锐好的一面,车无完车,经常逛联合越野网论坛其中有些反映明锐底盘偏低容易发生刮蹭;但是也存在车门密封不好漏水、异响等一些问题;此外,仪表盘显示暗、大灯暗,也是网友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不过相比什么变速箱、刹车缺陷等等这些都还是本人能接受的瑕疵。&&&点击进入明锐口碑频道&&&
现在具体说说明锐的车型,2.0L的明锐是那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注重配置的消费者的最佳选择;1.4T、1.8T的明锐是那些喜欢运动,需要良好驾控感的消费者的首选。个人感觉自己平时代步,偶尔出游高速一下,1.6L排量足矣,我自己选会选手动挡,有驾驶乐趣还会比较省油些,如果您想轻松一点驾驶,就选择自动档的明锐,自动档的明锐采用6速自动变速箱,这款6速Tiptronic变速箱虽然不如7速DSG省油先进,但跟同级别其他车型的5AT甚至4AT相比,优势仍然相当明显,再就一个保养费用要比TSI+DSG的组合要低。
值得一提的您如果选择自动挡车型,仔细看一下联合越野网明锐频道的油耗信息,其实自动挡1.6L车型甚至比2.0L手动车型油耗都高,其实这主要因为发动机排量小,加上明锐的自重,发动机有时会常处在高转速状态,再加上城市道路的走走停停加剧了油耗,这点您得注意一下。如果想了解更详细请点击《斯柯达新明锐购车手册》。
&&&&&点击了解明锐详细油耗信息 全系油耗详细信息&&&&&
还有就是维修方面,明锐维修保养相对便宜,新明锐全系车型为5000公里一次小保养,10000公里一次大保养。1.6L车型小保养价格为290元,大保养价格为490元。1.8TSI车型小保养价格为490元,大保养价格为720元。2.0L车型小保养价格为276元,大保养价格为493元,正时皮带更换时间为两年或者6万公里。自动变速箱油的更换时间为两年或者6万公里,价格为2463元,手动变速箱油价格为468元。刹车油的更换时间为两年或者5万公里,价格为422元。厂商建议使用TSI发动机的车型首保里程为7500公里,保养间隔为10000公里,其实仔细算算首保后再保养得费用摊到10000公里中的费用并不算贵,具体价格请点击&&&明锐维修保养明细&&&&&&新明锐保养周期及易耗品费用明细&&&。&
明锐:2012款保养周期表
保养项目保养里程(公里)
更换机油滤清器
更换空气滤清器
更换变速器油
60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60000公里保养一次
更换制动液
50000公里首次保养,以后每50000公里保养一次
清洗节气门
清洗喷油嘴
清洗进气道
不过4S店较少这个有点头疼,不过对于我不经常出远门的懒人还是能接受,再就是明锐很多小细节不错:如忘记关灯报警、钥匙升车窗、钥匙关天窗等等,还有车内也有着丰富的储物空间,平时有些小物件可以方便放取,挺人性化的,其实造车的技术现在厂商都差不多,要的也就是这些细节。
新明锐10种选装包介绍
价格(元)
ESP电子稳定系统、坡道辅助控制(HHC)
轮胎气压监测系统
数字式无盲区PDC倒车雷达
前座中央扶手Jumbo Box便利储物盒(兼做冷藏箱)
后排空调出风口、烟灰缸和杯托
ESP电子稳定系统、坡道辅助控制(HHC)
前排侧面双安全气囊、头部安全气囊
大屏幕点阵式车辆动态信息显示
6碟CD带MP3功能(带SD卡槽、触摸屏)
真皮多功能方向盘(带蓝牙手机系统)
大屏幕点阵式车辆动态信息显示
DVD语音导航娱乐系统
大屏幕点阵式车辆动态信息显示
真皮多功能方向盘(带蓝牙手机系统)
DVD语音导航娱乐系统
氙气放电大灯(带大灯清洗装置及随动转向功能)
前雾灯转向辅助照明系统
前排侧面双安全气囊
16英寸动感铝合金轮毂
Silica绿色轮胎205/55R16
选装说明: 1、所有带相同数字的选装件属于同一个选装包,购车时需同时选择;
&&&&& 2、根据车型不同,多款选装包可以同时选择;
&&&&& 3、除逸致版车型以外都可加装&冬季包&(前排座椅电加热)1000元。
行情方面,明锐经销商现在基本都有1万元以上的优惠,了解详情请点击&&&明锐行情频道&&&,还有就是刚才前面提到的选装包,加装ESP电子稳定系统、坡道辅助控制(HHC)和轮胎气压监测系统要3000元,个人感觉挺划算,毕竟这都是与行驶安全相关的配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
上海大众斯柯达 明锐9.84万-18.75万【第4页】
本文是编辑选车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的同事为您介绍了五款他们的座驾或者心仪的车型,当然也有同事把自己的梦想之车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比如想拿普拉多当代步车的那位王编辑),有些朋友在回复中反映觉得我们选的车太贵了。其实我们写这个系列文章的初衷只是想换一个角度,把我们自己心中的&好车&和我们的判断依据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我们的选车时的一些看法能在您选车时带来一些帮助。[本期作者:联合越野网 朱祖光 郑思卿 侯智洋 霍弘伟 毕远浩]
前文回顾:作为一个联合越野网的编辑,有时候我觉得身边的同事们全都&疯了&,因为他们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拍车、看车、写车,即使在短暂的午饭时间里大家聊的也是车,回到家里他们看的电影、杂志都以车为主题,可以说汽车是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知道他们不只是工作狂,他们实在对车爱得太深太疯狂。像这样一群爱车狂人,又怎么能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呢?在我们的编辑部里,有的同事正准备购买第一辆爱车,有的在考虑换一辆更好的新车, 这次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给自己的选择吧&&&
编辑朱祖光:耳朵和屁股让我做出的选择&&广丰凯美瑞 看到这个选题,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兴奋。也许网友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写文章在评述缺点的时候显得有些过于含蓄,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这些编辑在写优点的时候也同样有这样的困扰。但现在好了,既然是我的最爱,那我想即便全是优点也没什么关系,尤其我喜欢的还是一辆日本车。另外在进入正题之前再说介绍一下,我自己现在开的是一辆08年的捷达,当年咱也是个德系粉丝,捷达是个什么情况中国人都知道,我当时买它的经历其实跟买白菜差不多,砍价,挑车,办手续然后走人,4S的销售一看是买捷达的都不怎么搭理我,所以这里就不介绍了。今天要介绍的是我下一辆计划购买的车型&&广丰凯美瑞,我希望能在2015年之前攒够实现这个愿望的钱。 & 私家选车 车辆稳定性排第一,不爱坏才是王道 选这个车有很多理由,咱们先从最重要的说起。我认为选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车不爱坏。日系车在新技术的运用上与以德系车为代表的欧系车相比更新速度确实是很慢,但老凯美瑞用一个5速的爱信变速箱就对付了大众的6速双离合变速箱3到4年的时间,同时销量却还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技术的成熟与车辆的稳定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说这话是有切身体会的。我身边的同事,也就是在上一篇编辑选车文章中选择了某德系B级车的那位,他自己的某腾在两年的时间内返回4S店N次,索赔总额超过6万元,全车各种小毛病不断,当然他也确实得到了强劲无比的动力感受。但我姨07年买的那辆凯美瑞虽然开的不快,除了日常保养、更换轮胎、一次较为严重的追尾事故和两次召回外,就只因为引擎盖锁出现故障回过一次4S,其余的零部件大到发动机变速箱小到门窗控制键至今都未出现过任何问题。
其实日本车企并不是没有技术,丰田毕竟也在F1中也混迹了很多年,但他们却不急着把这些技术民用化,其中新技术的稳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开车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最终是为了顺利抵达目的地。所以我个人认为,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车辆的稳定性应该排在选车的第一位。 &&安全最重要 开慢点儿最安全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安全。很多实验都证明有些日系车的钢板要比同级别的德系车薄,我想这应该确实是真的。但从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看日系车的事故死亡率并不比德系车高,也没有哪个专家站出来明确的说钢板的薄厚是车辆安全的关键,而在北美的各类安全排名中日系车也经常会出现在靠前的位置,这些都说明武断的说日系车不安全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全车十气囊设计(仅2.5V及2.5Q车型配备) 车辆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车辆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只认可日系车钢板薄的说法,但并不认可日系车不安全的说法。我自己就曾坐着凯美瑞在高速上被一辆时速70公里的大客车追尾过(我的车当时时速也有30-40),实际的碰撞结果是后备箱全毁,但整体车身和后轮的悬挂等主要部件都没有太大的损伤,在追尾后车辆的后轮还能正常工作,而我对日系车安全性的认识也是从那次事故开始慢慢改变的。 其实安全与否,驾驶员的技术和安全意识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您问我觉得什么车最安全,我会告诉您坐我爸的车最安全,因为我觉得开车的人才是问题的关键。与其每天讨论哪个车更结实,为什么不多想想怎么才能不出事儿呢?我记得在京承高速上曾经有一个展示致死事故车的停车场,那里面真是豪车云集,难道这些上百万的车不安全吗?还不是因为开的太快,所以。闲话扯得有点儿远,咱们回来接着说选车。 & 耳朵和屁股对我选车影响很大 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是大家买车时最先考虑的问题。之后怎么选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对我这样一个体重将近200斤的胖子,又喜欢边开车边听歌的人来说,舒适性和噪音是除了稳定与安全外我最看重的两个属性,尤其噪音是我最关心的一个数据,这也许跟我的耳朵已经被我那辆哪儿都不错,就是噪音太大的捷达折磨了三年有一定关系吧。
至于凯美瑞的舒适性其实不用说的太多,这可是在底盘的调教基本牺牲了操控性的前提下换来的,要是再不舒服那还能有人买么。不过新凯美瑞的悬挂比老款硬了一些,操控性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我个人明确表示很不喜欢这个变化,但已经总体来说还是新凯美瑞性价比更好一些。另外除了最重要的悬挂调教外,其实车内一些细节的处理对车辆的舒适性形象也很大,比如座椅的造型,后排座椅的角度,座垫的宽度,再比如空调出风口的角度、A柱的视线等。
如果您是第一次买车,或者之前只开过一两辆车,那么您对这些细节的感受可能没有我们这些接触过很多车的编辑更敏感。因为这些数据很难横向比较,所以在这里我给您一个建议,买车之前到4S看车时,一定要注意仔细体会一下座椅的乘坐感觉,试试空调的出风角度、方向盘的握姿等,然后再做决定。这都是一些很容易就被忽视但确实有必要注意一下的问题。虽说车买回来了啥困难也就都能克服了,但既然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一开始选一个不用适应就很舒服的车岂不是更好?
JBL5.1声道10扬声器(仅2.5Q G-BOOK车型配备) 在噪音方面,老款凯美瑞在发动机转速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声音,新款车型的2.5L发动机在这点上有很大改善,但比较遗憾的是在上次试驾的时候场地条件有限,我没有机会体验一下新凯美瑞在高速行驶时的噪音水平。但低速时的噪音表现确实不俗,另外从厂家的技术讲解资料里我也看到了一些针对油耗和降噪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所以新凯美瑞的噪音水平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 油耗:同级别车型区别不大,不会对我的选择产生影响 在我的认识里,排在稳定性和舒适性后面的数据是油耗。但其实我很清楚,同级别的车型油耗一般相差不会太大,包括各种使用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在内,同级别的车型油耗差距一般最多就是1L,在信息如此透明的今天,您不会觉得在某品牌推出了一款油耗很低的B级车后,其它企业会不作出任何回应吧?所以其实大家的实际油耗一般也就是1L左右的差距,甚至更接近。比如老款的2.4L凯美瑞百公里综合油耗在10L左右,新款的加长迈腾百公里综合油耗在9-10L之间。
而这1L左右的差距到底会差出来多少钱呢?我来帮您算笔账,咱们按1L油8块钱计算,一百公里差8块钱,一般私家车一年的行驶里程在公里左右,一年下来在汽油上的花费差元,这点儿钱每星期少开一天车就剩出来了。所以其实油耗不会成为影响我选车的一个主导因素。 &&新凯美瑞保养价格尚未确定 预计与老款车型持平 目前各家4S店对新款凯美瑞的保养价格尚未确定,详细请款更要等到12月25日之后才会有更为详细的信息。另外现在老款凯美瑞的优惠幅度很大,不过如果是我肯定会等新车,20几万都花了,我觉得再多花两万买个新鲜还是比较值的。 &&选车原因汇总:新凯美瑞舒适性好 性能稳定可靠 可以兼顾不同用途 以上就是我心中比较理想的车型和我选车的理由。最后还有两个问题想简单说一下,一个是空间。这些同价位的车内空间肯定都不一样,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日常使用肯定是足够了,如果您是犹豫买速腾还是买马六,那这个问题确实应该考虑考虑,但如果您想买的是超过20万的车型,那我觉得真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另一个问题是车辆的耐久性,俗话说就是抗造不抗造。根据我的经验,欧洲车在这点上普遍要好于日系车,这点您可以观察观察身边开老车的朋友,一部分日系车在使用超过5年之后,车辆的驾驶感觉会很大变化,其中发动机的噪音和油耗情况表现的最为明显,俗话说就是感觉车开始散了。不过这个差别一般至少要5-7年之后才会表现出来,而我又是一个眼光不那么长远的人,所以我没有把这个问题列入到主要考虑项中。 &&延伸阅读
广汽丰田 凯美瑞17.98万-28.38万【第5页】
编辑郑思卿:奥迪A1是一种生活方式 做汽车媒体编辑多年,身边的朋友总会问我买车么车比较好,对于这种问题我都会反问一句你的需求是什么呢?每个人买车的需求不同,所以喜欢的车自然也就不一样,别人选的车未必就适合你,也不会有一款车是完完全全按照你的心意去打造的。其实选车很简单,只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需求列出来就好了。就这样我选择了刚上市不久的奥迪A1。为什么会对于奥迪A1情有独钟呢,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购买车型 车对我来说不仅仅只是代步工具而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女性选车大多都是会先考虑外观的,我也不例外。首先这个车是不是好看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觉得要天天面对一辆外观普通的车会让我觉得很没心情。价格范围因人而异,对我来说裸车30万元内可以接受。
我是一个急性子,即使在北京这个堵城也不允许爱车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起步较慢,油门到底不走的车是不太能接受的。堵车严重造就了北京堵城这个名字,选择一辆自动挡车型也是必然因素。所以较好的动力性和操控性也是我的需求。 亮丽的外形是我对它一见钟情的主要原因
A1是目前奥迪旗下最小车型,专为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打造。奥迪A1在北京上市,我有幸亲临现场,第一次看到真车。对于奥迪A1的外观最吸引我的是它三门的造型设计,而我最喜欢它大灯的造型,从A6、A7和新A8上都可以看到凶悍的大灯,三角后扬式的造型加上下缘的LED日间行车灯有藐视一切的霸气。奥迪家族独有的梯形大嘴设计让人一看就知道它不俗的气质和身份。
日奥迪A1在北京正式公布售价,上市3款车型售价分别为:Urban版22.48万元,Ego版24.98万元和Ego plus版28.98万元。这3款车型在外观上的区别不大,并且都搭载的是1.4TFSI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配合S-tronic双离合变速箱。发动机最大功率90kw/5000rpm,最大扭矩200Nm/rpm。
这套动力总成是我很喜欢的,它与目前大众主推的1.4TSI+7速DSG组合基本相同,不过放在这台重量轻,车身小的A1上效果可要提升不少。1.4T的发动机在平日使用动力已经足够,搭配的双离合变速箱平顺到只能依靠转速表来判断换挡时间。强劲的加速度在到达70公里/小时后开始衰减,最终0-100km加速时间为9.11秒。
在操控方面,奥迪A1悬挂硬度都介于舒适和运动之间,丝毫不激进。非独立后悬挂在过坎时,跳动的抑制也很理想。轮胎规格为215/45 R16,品牌为大陆马牌CPC 2,对于这样一款小车各规格和型号的轮胎是非常给力的配置了,在后面的绕桩测试中,这款轮胎发挥了巨大作用。
Ego版性价比最好
奥迪A1有3款车型,Urban版、Ego版和Ego plus版。具体选择那一款车呢?3款车型的外观区别很小,主要表现在全景天窗、前雾灯以及大灯清洗上。而氙气大灯、LED日间行车灯以及215/40R16的轮胎规格都是全系标配。前照灯自动清洗功能可以没有,但是我的车怎么可以没有天窗呢?Urban版就这样被我毫不犹豫的排除掉了。
Ego plus款
前照灯自动清洗功能
剩下两款车型的内饰差别也不大,主要要是扶手和座椅材质的区别。只有顶配的Ego plus款才具有真皮座椅。不过在A1导航织物座椅用料讲究,乘坐很舒适,比冬天凉夏天烫的真皮要强不少,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织物座椅的。
在舒适性配置上说Urban版是乞丐版都不为过,下表中的舒适装备它一项都没有,这样的配置实在有点对不起它22.48万元的售价,现在看来早早的把这款车型排除掉是正确的。相比之下Ego版装配了定速巡航、倒车雷达多功能方向盘等实用配置,我觉得这些就已经足够用了。如果你还想要蓝牙、座椅加热、胎压监测等功能就要再加4万元买Ego plus版。&
Ego plus款
定速巡航系统
GPS电子导航
胎压检测装置
多功能方向盘
驾驶座座椅加热
驾驶座腰部支撑调节
在安全配置上德系车从不含糊,永远不会拿乘客安全来讨价还价,这样比一些日韩系或者自主车型要厚道许多。A1虽小但是全车标配6气囊,EPS、DSC等电子安全设备一应俱全。
谁说买进口车的人不在乎油耗?那额外多花的钱能省下来自然最好了。奥迪A1官方公布的综合工况油耗5.5L/100km,市区工况油耗7L/100km,市郊工况油耗4.7L/100km。而我们实际测试获得的数据是7.4L/100km,有两个情况需要说明,其一是这辆A1共行驶了1000多公里,仍处于磨合期油耗会略微高一些;其二,在测试的时候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处于拥堵道路,车速不足20km/h,不过由于开启了&启停&功能,在堵车时有效节省了燃油。排除这些因素,如果日常家用,多车少些,平均车速在60-80之间,油耗应该在6.5L6.8L左右。如果长途巡航的话,油耗进入5L-6L也不是什么难事。
奥迪A1和其他进口奥迪车型一样享受两年不限里程质保政策,首保里程7500km或者3个月。普通更换机油机滤的小保价格约为1000元,而更换机油三滤的中保大约为2500元。保养费用高是进口车的弊病,就像我最开始说过的,不会有一款车是完完全全按照你的心意去打造的一样。让我如此心动的一款车,在这点看来已经不算是什么缺点了吧。
奥迪 奥迪A1(进口)19.98万-30.20万【第6页】
当我看到这个选题时,首先钻入大脑的只有两个字&&大7。没错!就是纳智捷的&大7 SUV&,也许有很多人对它还很陌生,也许你只对它略知一二,更或许你会问&为什么选它&这么愚蠢的问题。喔~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了,O~My~God!好吧~让我们先从选车理由开始!
大7身世之谜:纳智捷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讲是个绝对年轻的品牌,但在台湾,它已是家喻户晓了,在大陆其与东风汽车合作后创造了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纳智捷就成为了旗下的品牌,而大7 SUV则是纳智捷的第一款车型。 像我这把年纪的人,对&激情&二字已经渐渐看淡了,什么&小钢炮&&性能车&都已成过眼云烟,那些车还是留给年轻人去写吧。作为28岁的我现已成家,孩子也即将出世,哎~站起来环顾四周,我是编辑部里第一个有孩子的人,身未动心已老,好吧~我只能用大7来HOLD住全场了。
为什么选大7:我目前开的是CROSSPOLO,代步和短途4人游足够,但考虑到家里添丁进口的缘故,最近想换一款更大更舒适的车,只考虑25万以下的SUV车型,为什么只选SUV车型?O~My~God!你又来了,好吧!我看中SUV霸气的外观、高位视野和良好的通过性,最重要的是它拥有相对宽敞的空间。而且我需要适合全家5口惬意的出游,偶尔爬爬山路撒撒野,要维修保养便宜方便,要相对的安全,当然在这基础上配置越高越好,而动力上我却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但外观一定要个性。当9月30日大7上市那天,我HOLD不住了。它圆满并且超越了我上述的所有要求。说了这么多,先看看下边的试驾文章解解馋吧。
&独特的外观:大7的外观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个性。近年来众多厂家都选择了高度集成化的家族式设计,几乎要把旗下所有车型都设计成一个样子,在路上看已经够审美疲劳了,要买回家来,O~My~God!你接受的了吗?你想在一片车海中只能通过遥控钥匙才能分清自己的爱车吗,NO!外观一定要个性!
鹤立鸡群:国内量产版的大7与台湾版车型保持高度一致,它的长宽高达到了60mm的尺寸,与宝马X5一个身材,完全超越了同价位的SUV车型。在造型设计上由纳智捷与国际知名的IDG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工作室共同合作完成,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有些不习惯,但这些元素充分展现了它的个性。外观的喜好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不过大7可以保证,在车海里绝对鹤立鸡群。
&硬塑料的中控面板是遗憾:首先进入车内你绝对会认为这不是20多万的车,布局和做工都很规整,高配上的黑+棕的配色更体现出高档的感觉。唯一对它不满的就是中控台采用硬塑料材质,虽然新车内没有什么不悦的气味,但多少会让我留点遗憾。
&10.2寸彩屏
&&车侧安全影像辅助系统
&&360度环景影像系统
&&智慧防盗座椅
点击上图放大观看 科技武装到牙齿:我不单被大7的外观吸引,更让我为之振奋的是它的配置,在20多万的SUV车型中,不得不承认它已经超越了我的想象。在大7的5款车型中我最终选定了智尊型,售价23.98万元。为什么?O~My~God!看下表吧。
大7 SUV 智尊型主要配置
车顶行李架
机械液压助力
分时四驱系统
前排双气囊
BAS刹车辅助系统
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BOS刹车优先系统
EPB电子驻车系统
发动机电子防盗
卡片式遥控钥匙
无钥匙启动
智慧防盗座椅
ISO FIX儿童座椅固定
氙灯带自动水平调整
AFS主动转向头灯
自动启闭头灯
头灯清洗器
两点式前置雷达
两点式后置雷达
后视镜电动调节
后视镜电动折叠
3G车载交互系统
360度环景影像系统
车侧安全影像辅助系统
夜视辅助系统
电动后备箱门
黑+棕色内饰
车内氛围灯
多功能方向盘
后座化妆镜
驾驶位8方向电动调节
驾驶位座椅两组记忆功能
驾驶位座椅通风+加热
驾驶位座椅腰靠
10.2寸彩屏
单碟CD+8喇叭扬声器
智能声控系统
蓝牙免提系统
驾驶位肩部喇叭附麦克风
USB+AUX+AV端子
家用AC220V+DC12V接口
&&&里边有些配置不明白干什么的?来看看这个浅显易懂的视频&&& 我选择23.98万元的智尊型:看了上表,&O~My~God&应该从你嘴里说出来了吧。这还不是顶配车型,不过顶配比智尊型贵了3万,配置上并没多什么实用的东西,而这款智尊型比低一个级别的智慧型贵出2.2万元,但一下从两驱跨越到分时四驱,还增加了ESC车身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等配套装备,当然,还多了几个更实用的配置,如氙灯(自动水平调整+AFS主动转向+自动开闭+清洗器)。我认为智尊型是性价比最高的优选车型。
2.9米的轴距不是盖的:对空间要求苛刻的我来说,大7很好的符合了我的需求。在同价位的车型来说,2.9米的轴距可以算数一数二了,无论前后排空间都很不错,后排座椅支持前后移动、靠背角度可调。目前大7全系只有5座版车型,但在第2排座椅后方预留了第3排座椅固定槽,据悉,官方以后会提供加装第3排座椅的服务,进一步拓展乘坐空间。储物方面也不在话下。(如需了解更多储物空间请点击这里)
&再怂也是2.2T:虽说我对动力并没有苛刻的要求,但试过很多车之后,如果开个不给力的车,也提不起精神。大7拥有2.0T和2.2T可选,都是纳智捷自主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惜2.0T是入门版车型独有,所以我只能选择2.2T了。编辑部的同事试过这车后说&加速水准优于普通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OK~这就够了!有些人传说大7的涡轮增压没有中冷器,别开玩笑了,这个必须有!(如想了解更多的操控感受请点击这里)
&可靠耐用的技术:大7全系搭载了来自日本爱信的5挡手自一体变速器,学习模式可以记忆驾驶员开车习惯,并保持最佳换挡时机。虽然这款产品没有太多先进技术,但其技术成熟,可靠耐用。智尊型以上车型拥有分时四驱系统,有两驱、自动分配、四轮锁止三种模式,自动模式下,电子式扭力耦合器,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给予前后轮之间最佳的扭力分配。应付一般的山脊路况,只需要放到AUTO模式,便可以轻松通过。对于想偶尔撒野的我来说,这就足矣了。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为遗憾的就是大7这个非独立后悬挂系统,牺牲掉不少舒适性。不过从操控的综合实力来看,在这点上我只能妥协了。(悬挂表现如何?请点击这里查看)
&每10000公里进行保养:纳智捷大7 SUV拥有3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为准)的质保政策。在3个月或3000公里内(以先到为准)首次保养,之后进行每6个月或10000公里内(以先到为准)的定期保养。因为是新车,保养费用并没有进一步的详情,但自主车相信费用高不了。(点击查看具体保养项目) 我所担心的:看了上述介绍,我已经把大7说得如此完美,但是它的综合质量如何是我所最担心的,毕竟是刚上市的新车,这一切对于我来说还需要多观察,冷静下来全面思考,谁也不想把车买回来天天修车。所以不当小白鼠,看看口碑如何再说。 买车不太方便:目前纳智捷的店在全国来说还很少,在主要城市中只有1到2家店。以北京为例,目前只有金港店一家接受预定和试驾,并没有现车提供购买;另一家位于丰台区丰管路的店现已验收,据悉明年1月可正式开放。(纳智捷全国经销商查询)
纳智捷 大7 SUV18.30万-26.80万【第7页】
编辑霍弘伟:旅行车情结 换车选迈腾旅行 男孩喜欢车是普遍现象,我也是。我对车的最初认知来自80年代父亲驾驶的那辆CROWN(丰田皇冠),但对车更深的理性与感性认识是从我家后来那台1992年生产的上海大众桑塔纳旅行车(追根溯源的话,这款车称之为Passat B2 Variant更为准确)。虽然大学里学的并不是汽车专业,但对于车的认知、日常保养以及驾驶技巧都是随着父亲日常的使用影响日渐加深。
记得上学时的周末或放假期间,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給桑旅&洗澡&,打两桶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给它来个大扫除,直到它一尘不染后才幸福满满地做其他的事情。由于当时年龄还未到考驾照的岁数,自然不可能开车,因此那时給它&洗个澡&,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了。
尽管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它并没有时尚的外表、动感的车身造型、先进的配置,但桑旅并没有因为&小字辈&们的轮番上阵而没落。相反,它成熟的工艺、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的售价、极其方便便宜的后期保养,让它始终坚守在这个成员不多、但更替频繁的旅行车阵营中,将它称之为&常青树&绝对当之无愧。
大二的寒假,我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驾照,自此我与它的接触日渐增多,也是它让我开始对汽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悟。简单的配置、流畅的驾驭感是它最大特点。它对我家的贡献用&功不可没&绝不夸张,即便在它&步入古稀之年&的时候,依旧可以为新家的搭建和布置贡献着它的力量,一次次的宜家购物,一趟趟自行搬运货品回家组装,它从来都没有让我们失望过。当后排座椅放倒后,超大的后部空间可容纳物品的长度和数量是一些主流SUV都无法比拟的。
往日父亲对它的关照我已耳濡目染,爱车的传统被我完整的继承下来。如何正确驾驶,如何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已让我在日常的生活中受益匪浅,同时也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得以超长服役。即便在驾驶了近20年后,它那1.8L的发动机依旧可以达到百公里8L左右的综合油耗。 不过,即便保养得再好,近20年的老车依旧逃不过噩运的安排,它的寿终正寝当然要归功于我们某些伟大的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机构。&超过15年的车,一年需检验2次;超过20年的车,一年需检验4次。&每次当我们保养完车、来到检测场年检的时候,基本上尾气、刹车、灯光全部都不合格,都需要在&规定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当检测员把它开到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进入的区域后,拿起所谓的专业工具在车前、底部佯装一会儿,你的车才能有资格再次去检验,车况是否真的有改观,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感觉出来,只晓得2次乃至更多回的调整费和检测费早已&飞入&检测场的荷包中。
无奈下,我们只得将它变卖,并不是因为喜新厌旧,只怪工作后空余的休闲时间太少,一年中可浪费在验车场的时间屈指可数,因此,将这辆1992年产的桑塔纳旅行车出售成为了它寿终正寝的唯一之选。 尽管在此之后,市面上各品牌的旅行版新车时有销售,但始终没有我最心仪的那一款。不是昙花一现的低端产品,就是高不可攀的豪华品牌车型,能够满足钟情旅行轿车人群的那种品质优异、价格适中的中间产品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在11月举行的广州车展上,两款旅行车的亮相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进口宝马5系旅行版继承了宝马汽车始终如一的运动DNA特质,530i旅行版搭载了一台3.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90kW(258马力),最大扭矩310牛米,厂家公布的最高速度246公里/小时,由0至100公里/小时加速6.9秒。新车在C柱之前都完全保持着新5系轿车版完美的车身比例,而更大的储物空间并没给旅行车带来臃肿的车尾。配置方面,这款车的驾驶辅助和信息功能包括泊车辅助系统和盲区摄像头,带有碰撞警告和主动制动动态巡航控制系统功能。此外,其他辅助系统还有变道警告系统、偏航控制系统、可读取限速标志的速度信息系统、抬头显示器、带有行人侦测功能的夜视系统等配置。可以说宝马5系旅行在品牌和品质方面都绝对是上乘之选。&不过&,我在此必须要使用一个转折的语气,66.66万元的价格并不是我能够承担得起的,只能和它Say Goodbye了。
另一款就得来说说进口大众迈腾旅行轿车了。这款全新的大众旅行车,在其族谱中算是Passat第七代产品&&Passat B7 Variant,它的出现瞬间拉近了我和它之间的距离。采用大众汽车最新设计DNA&&大条辐镀铬中网、LED头尾灯、硬朗的车身线条,这部Passat B7 Variant(目前厂家官方定名为进口迈腾旅行轿车)很符合我的口味,磨去了上一代车型的圆润感、更多地增添了简洁硬朗的元素,令这款新车既可以得体地出入商务场合,又非常适合家用,最主要的是可以延续我的旅行车情结。 和上一代大众旅行车R36不同的是,刚刚上市的进口迈腾旅行版主打公商务与家用这两个领域,动力方面更趋于理性,2.0T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虽不如R36的最大功率220Kw、最大扭矩350Nm劲爆指标,但147Kw的最大功率与280Nm的最大扭矩同样可以带来其他普通轿车不能比拟的畅快感受。17寸轮毂与45扁平比的235宽胎,搭配整体修长低沉的车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耐看。
全新迈腾旅行轿车行李厢的容量可达603升至1731升,不仅如此,它还整合了一个可移动行李地板,可以在行李装载时向前或向后移动任意的距离,该行李地板可以承受高达100千克质量的货物,如果使用者需要装载多件行李,便可以在后备箱内自由移动了。
都说人性化配置很多都配备在高档车上,不过为了体现迈腾旅行轿车对中国消费者的诚意,在国内上市的车型配备了自动开启背箱功能。车辆的使用者只需将车钥匙随身携带,在靠近车辆尾部的地方,用脚在车辆的后保险杠下一扫,背箱尾门便可以自动开启。对于这个配置,我个人觉得这绝对需要配备在旅行车上,当你一个人从超市满载而归时,双手早已被占满,这时你不用再将所购商品放置在一手或者地上,只需用脚轻轻一踢,尾门便开启了。而且一键电动关闭尾门也出现在全新迈腾旅行轿车中,具备方便的人性化配置,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我拒绝它呢?
旅行车拥有充足空间是必须要具备的性能,还应有具备更适合旅行的感觉和对于大自然接触的条件。全新迈腾旅行轿车拥有超大的电动全景天窗,不仅比传统天窗增大了3倍,更拥有格外明朗的光透性,为车内人员的驾乘体验增添了一份通透与畅快。 尽管32.48万的迈腾旅行轿车舒适版价格对我来说依旧不算便宜,但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一段日子里,还是有望可以先支付得起10万元左右的首付款项。当然,如果在我准备出手的时候,这款车已被国产,并保留了大部分原汁原味进口车品质,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很期待与Passat Variant的再次携手。
大众 迈腾(进口)24.50万-41.80万【第8页】
编辑毕远浩:选Smart是另一种汽车生活理念 我土生土长南方人,在北京混迹了三年,一个不算典型的北漂族,却是一个标准的&三无&宅男&&无车、无房、无女友。其实想想做&三无&宅男也挺好的,要是能进一步做有女友的&二无&宅男也就再好不过了。怎么说呢?没车的话我天天挤地铁,管它路上堵不堵,反正首都地铁便宜,上下班也只是4块钱而已(虽然偶尔也会不靠谱儿)。没房更好了,不用为了它而做几十年的房奴,也不用为了它而多买台车跟别人一起堵着上班。
啰嗦废话了一大堆,其实嘛,我是想说这次我们编辑部组织了一次选车会,让我们每人都换个角色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梦想之车,于是,我这原本暂时不打算买车的人,也终于有机会谈谈我的个人选车意向了。跟大多数喜欢追求速度的年轻人不同,我想我算是最另类的那一小群人,从最初的梦想开林宝坚尼(我喜欢这样的粤语叫法),到现在竟然是喜欢上了国内在售车型中体型最小(没有之一)双门双座超微型车&&Smart Fortwo(以下简称Smart)。别人都说Smart太小不实用,而我喜欢Smart却是从它的&小&开始的,所谓的&小块头有大智慧&套用在Smart身上,我觉得最合适不过,且听我继续细说吧。
理由之一:因为它小,是真的很小 一辆标准版的Smart到底有多小?比划一下,一个标准停车位,应该正好能面对面停下两台Smart吧。再看看它的车身参数,您就能凭空想到它到底有多小了。Smart标准版车长2695mm、车宽1559mm、车高1542mm,轴距也只有1867mm。特别是只有2695mm的车长,还不如大部分中型车的轴距,以至于很多时候都容易被忽略它的存在。也因为它太小了,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觉得它不能装,也不够大气。
说实在话,我喜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够小,一种很超前的设计理念。我曾设想过如果大部分上班族都开Smart,我们现在的道路是不是就能保留一条宽车道的同时,把其中的两条车道改成三车道,专供Smart行驶,是不是就能提升既有的道路通过能力呢?再有就是,车库里原来的两排是不是也能改成三排来停更多的Smart呢?Smart虽小,但包含了两个座位(我必须提一下,它的副驾驶座椅前后移动调节幅度非常大,跟驾驶位甚至是错开的,而且副驾驶座椅靠背还能放倒折叠,以提升车内装载长度的能力),并且还能遮风挡雨,能非常自由活泼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上,我觉得这就足够了,它的设计理念也就体现出来了。
理由之二:因为它拉风,回头率不低 都说超级跑车很容易因为浑厚的排气声浪而往往能招来满街的回头率,其实也有一些车型本身可以很安静很绅士或者很可爱,却能在不经意间让人着迷,Smart就属于后者,俏皮如笑娃娃的前脸、短小精悍的车身、呆板又敦实的尾部,混搭得个性十足。如果您觉得这些还不够拉风的话,没事,Smart还有自己的杀手锏,要个性前卫,不妨选个敞篷版的Smart呗,还是软顶复古设计的呢。还嫌不够,选一台颜色鲜艳的版本,在大街上跟别人撞衫的机会估计就剩1%的机会了,例如香槟金?粉的?NONONO,建议来个燃橙版吧&&
Smart为Fortwo提供多种多样的鲜艳色彩可供选择,还支持换壳功能 Smart敞篷版采用的是软顶设计,半自动操作,除了在南方城市中对突如其来的强对流雨不太适应(关闭顶篷需要好一阵子,而且有手动操作环节,大雨来的快速,顶篷收的时间不好控制),某些经常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的城市不太合理以外,我觉得其他城市的亲们,尤其像在厦门、珠海等旅游城市,都值得考虑购买敞篷版,我所了解的是,在浙江的温州除了豪车多外,就有好多各色各样的Smart。
理由之三:因为它实用,是相对的实用 说到实用,我很贼,生怕大伙都要骂我,先说明我这里所说的是&相对的实用&。Smart车不仅小,而且同样体积下的钢板数量也少或小,使得它的车身重量非常有限,官方数据为整备质量750kg-880kg,基本相当于一台中型车的一半重量。这么轻的车身有什么好的?开起来肯定轻飘飘吧?我想说的,其实不一定,800kg的整备质量,满载重量也只是1吨左右,非常巧妙的前窄后宽车胎设计,使得它的行驶稳定性表现还不错。搭载的发动机有三种,分别为1.0升52kW自然吸气版,1.0升62kW低增压版和1.0升75kW高增压版。1.0升75kw高增压是BRABUS版专用的,价格奇高,不建议选择,我觉得折中的1.0升62kw低增压就挺好,既能获得不错的加速性能,又能让我们较好地控制它的燃油经济性,偶尔撒撒欢应该还是不错的。
是说有人会怀疑Smart毕竟是一台超级小的小车,要速度没速度、要操控没操控嘛?我觉得这对了7分错了3分吧,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整好傍晚测试完奥迪TTS Coupe去金港汽车公园还车时,在机场高速时跟一台BRABUS版Smart小耍了一下,在绝对速度上可能是TTS会稍有优势,但若是跑在拥挤的机场高速上时,更有用武之地的可能是Smart而不是TTS。当时我就是跟它追逐了一小段后,Smart车主可能对前面一大堆车不耐烦了,抄起了应急车道,我只好给它行了个注目礼,眼睁睁的看着它扬长而去,不留下一丝温柔,呵呵。
理由之四:因为它安全,也是相对的安全 之前我同事在写Smart评测文章时,已经翻阅过大量相关资料,得出Smart为什么会卖得这么贵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厂家为它准备了几乎同级别最好的安全设计及设备。比方说它的车身结构(三明治式结构),虽然是极短的前后悬,但由于在前后防撞部分材质的运用以及车身不同部位对不同强度材料的精确运用,使得它在发生碰撞时对撞击力的缓冲及对车身结构的保护等,都做得非常出色。
欧洲Ncap碰撞测试
Smart Fortwo
★★★★☆
测试项目评分
正面碰撞(满分16分)
12.9(81%)
侧面碰撞(满分18分)
安全带提醒
行人保护(满分36分)
另外,Smart还全系标配ESP电子动态稳定系统,标配前双气囊、双侧气囊及双侧气帘,这些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绝无仅有。当然了,有了安全骨架和配置也是不够的,由于采用后置后驱的传动设计,驾驶Smart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例如在雨雪天气驾驶时,即使有ESP的干预及修正,某些情况Smart还是容易出现侧滑等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在驾驶时格外留神,开慢车、不分神等才是保证安全的重点。
&&&想了解Smart Fortwo的安全性?点击查看它与奔驰C级的碰撞视频看看吧&&& 我不喜欢的:那个换挡延时高达2.5秒的变速箱 说了那么多Smart的优点,我想该说说它的缺点之处了。我其实最不喜欢的是它所匹配的那款换挡延时高达2.5秒左右的5AMT变速箱,而且全系仅这款变速箱可选,非常不人性化。这台变速箱的特点就是慢,升档时机较晚,急加速时非得等到发动机快声嘶力竭的时候才漫不经心的往上升档,即便你通过拨动档杆进行干预也无济于事。
假如我真要买Smart,如果可能找到合适的手动变速箱替换的话,我想我会第一时间把这款AMT变速箱拿掉,换上手动挡后,要加速有加速,要低油耗也可以做得比AMT版本更优秀。
除了变速箱让我不太满意以外,Smart的内饰设计也是让我觉得挺不给力的。与俏皮可爱的外观相比,Smart的内饰就显得格外的普通了,以至于有种山寨的感觉。相比起MINI COOPER内饰中的大圆表盘、各种椭圆形和圆形元素,Smart内饰的一些细节设计根本没有个性可言。很有特色的两个独立小表盘也只会出现在高配车型上,低配的两辐式方向盘做得也很塑料感,反正就是欠缺档次。
&&&想详细了解Smart Fortwo?不妨一起来听着《北京土著》看看美女视频呗&&& 我会选择的车型:白色1.0L自吸硬顶激情版 在综合了Smart全系车型配置差、价格差以及我的购买能力后,我比较偏重于选择1.0L 52kW的自然吸气硬顶激情版(而且要白色的),也就是仅高于入门版的车型。我的理由是,它比入门版多了一个全景天窗(不选敞篷版的原因是我也怕死,生怕敞篷版可拆卸的顶端钢梁不结实),多了后窗遮阳帘、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前雾灯、前大灯自动开闭和高度调节、真皮方向盘、方向盘换档拨片、真皮座椅、驾驶座座椅加热等,而价格差了2.3万元,性价比不是最理想的,但我就喜欢有个天窗能让我更亲近大自然。
没别的,这文章说的是我选车,不是你们,如果你们觉得我的选择不好,或者不太符合你们对这车的看法,您也可以点击我同事之前做的2011款Smart全系购车手册《2011款smart购车手册 硬顶激情版足矣》,或许能从中继续找到一些答案。另外,目前全国各地Smart的销售状况各不相同,部分大城市如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Smart的官方4S店,很多城市则是把Smart放在奔驰4S店销售(想了解Smart全国销售店情况,请点这里)。优惠情况也根据全国的地域差异而不同,优惠幅度大的能到4万元左右的礼包,少的也有1-2万元现金优惠,更多关于Smart的行情请点击这里了解&&& 选择购买Smart要做好日后维修保养费用过高的准备 买了车后固然会有往后的用车、保养等费用的出现,别看Smart身材小巧,用起来却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省钱,这也是我最为纳闷的地方。怎么说呢?Smart比较省油,停车也方便,平时加油费和停车费不会太多,普通人也基本能接受,但算上维修保养费或者偶尔被刮蹭需要更换零件的话,那多出来的费用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超微车待遇了,分分钟它的保养花费比合资中型车的还高。
Smart Fortwo保养周期及费用表
转向助力油
行驶里程(公里)
备注:厂家建议每8万公里需更换变速箱油 每2年更换刹车油
Smart提供2年不限公里整车质保期,行驶到6万公里总保养费用:18121元(含工时费)
厂家为Smart提供两年不限公里的整车质保期,首保不免费,首保里程就是常规保养周期1万公里。正常的保养期分&A&保和&B&保,&A&保(常规小保养)是车辆每行驶到1、3、5万公里时进行;&B&保(大保养、4万公里时需更换火花塞)是每行驶到2、4、6万公里时进行。在到达8万公里时需要更换变速箱油、冷却液等,加上工时费会超过10000元。(仅供参考,请以当地经销商报价为准) 延伸阅读:
总结:之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微博的背景全是Smart,我都会很简单的回答&喜欢啊!&我的意思是真喜欢这车,而不是只喜欢把它当背景。不过,基本上10个占了8个都说我傻,或者说我装。我不以为然,因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正是我偏爱Smart的心态。
别人都说Smart只是有钱人的大玩具,我觉得玩具也可以是自己挣钱买的,例如我要是有钱,以后准也给我媳妇儿送台车当玩具;别人都说Smart是典型的二奶车,我觉得这是偏见,不见得开Smart的都是女的,例如BRABUS原厂改装版基本只有男的会考虑买;别人都说Smart不实用,座位太少、空间太小,我说一个人用车,到底能有多少机会让车上满员呢?而两个人用车,是不是就基本能保证副驾驶也被利用上呢?其实我想说的是,实用性是相对的,按座位利用率计算,我想没有哪款两座以上的车能比双座小车更实用,比如我说的Smart;还有还有,别人都说Smart装得不多,这点无可厚非吧?是的,我也不反驳了,不过,看看Smart行李厢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滴,装俩标准登机箱应该没啥问题,带上女朋友逛街的战利品也应该凑合,一人开车时还能放倒副驾驶座椅靠背,带上滑雪板去Happy呢。当然,可别指望着用Smart来搬家,就算装得下我也不舍得,花几百块顾搬家公司多好,有时候该给别人赚的钱还是不能省的,您说是嘛。[本期作者:联合越野网 朱祖光 郑思卿 侯智洋 霍弘伟 毕远浩] 说到这里,我们的最近推出的&编辑选车这些事&系列选题已经完成了第二期。总的来说,在已经说出自己梦想之车的编辑中,基本都从实际出发,并结合自己的性格喜好,选择出自己感觉合理和出色的车型。就算个别编辑把目标定得过高,我想这也是他本人对生活追求的真实写照。没有追求哪有人生?接下来还将有这一系列选题的第三期,想继续期待的话就不要错过啦&&(未完待续)
Smart Fortwo(进口)11.47万-22.50万【第9页】
&&作为一个联合越野网的编辑,有时候我觉得身边的同事们全都&疯了&,因为他们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拍车、看车、写车,即使在短暂的午饭时间里大家聊的也是车,回到家里他们看的电影、杂志都以车为主题,可以说汽车是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知道他们不只是工作狂,他们实在对车爱得太深太疯狂。像这样一群爱车狂人,又怎么能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呢?在我们的编辑部里,有的同事正准备购买第一辆爱车,有的在考虑换一辆更好的新车,这次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给自己的选择吧。
编辑部阎宇南:雷克萨斯CT200h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款甚至几款Dream car,我也不例外。如果从自私的角度出发,我坚决不会选择自动挡,而且更不会考虑中型车,标准很明确,手挡、够快、操控好!舒适性、空间和经济性这些只占到购车意向的10%--15%。无奈现实残酷,绝大多数心仪车型与现实太过遥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二人世界即将合法化,不得不换位到另一种思考模式。
选车准备:20--30万 两人用 品牌很重要 使用费用低 在做什么事之前首先要明确目的和需求,买车如是,这是一个基本逻辑常识。不要小瞧这一步,当漫无目的游走于各大4S店,面对那些笑容灿烂的销售mm时,任何突发而来的灵感都足以令人冲昏头脑。所以选车之前明确自己的需求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前期功课。
这次选车主要考虑到家用,预算20-30万,多数情况下1--2人使用,品牌一定要大,使用费用越低越好,因为考虑到多数时间是女朋友使用,所以自动是必须的,安全是一定的,要是能彰显点个人品位、使用起来费用低点就更好了。 层层筛选:奔驰C180K、宝马318i、高尔夫GTI、雷克萨斯CT200h
北京奔驰C180K
雷克萨斯CT200h
这四款车全部在购车预算内,但完全不是一类风格,有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已经是认真海选后留下来最靠谱的车型了。如何选择,自己也有些莫不着头脑,这几款车选哪辆都不会后悔,毕竟是在N多车型里脱颖而出的,但如何能选择一款最符合自己的,看来我得采用排除法了。
指导价(万)
成交价(万)
24.8+两年全险
雷克萨斯CT200h
首先四款车的价格全部在预算范围内,宝马318i的驾驶风格一直是我特别喜欢的,不过总是觉得给女朋友开这车有点招摇,先往后排排。奔驰C180K一直比较关注,但老款曾经创下的低价一直在心里是个阴影,生怕买了没多久就大幅跳水,另外,保养费用也着实不低。高尔夫GTI是这几款中动力最好的,只是品牌号召力不够。CT200h刚上市,没有任何优惠,成交价是四款车型中最高的,但低廉的后期使用成本令我极其心动。
工信部综合油耗
1.6机械增压
115kW(156马力)
8.3升(97号)
2.0自然吸气
100kW(136马力)
7.9升(97号)
2.0涡轮增压
147kW(200马力)
7.8升(97号)
1.8自吸+电动机
100kW(136马力)
4.6升(93号)
因为多数时间是女朋友驾驶,所以并不会要求有太高的动力,驾驶轻松是考虑的关键。四款车中GTI动力最高,涡轮发动机的暴力我喜欢,但很明显不适合家里那位。其他三款车的动力输出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以我的经验来说,宝马和奔驰转向和踏板都偏重,强调路感,女生操作起来并不轻松。CT200h保持了典型的日系车风格,驾驶很轻松,在电动机的辅助下,车辆输出也很线性,而且油耗最低,严重关注中。
保养周期及费用
850(22500km)
850(37500km)
以上价格包含材料费和工时费,但每个4S店优惠不同,实际保养费用会略有浮动
以五万公里为例,CT200h优势显而易见,雷克萨斯提供6年15万公里免费保养、维修服务。以每年25000公里计算,前6年保养、维修支出费用几乎是零。而与其他三款车型的保养费用支出相比,CT200h可以省下相当可观的一笔费用。 经过综合比较之后,CT200h似乎更符合我的要求。这款日系豪华品牌的第一款紧凑级轿车应该就是我的菜了,实际上除了令我满意的6年15万公里免费保养、维修服务之外,CT200h还有几点也令我相当满意。
银云母金属色
银蓝金属色
水银灰云母色
深棕云母金属色
酒红云母色
海洋蓝金属色
淡金云母金属色
这款来自日本的豪华品牌终于走下神坛,离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近,CT200h是第一款售价低于30万元的该品牌车型。优雅的车身线条把日系轿车设计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审美要求,CT200h还提供了10种车身颜色,而素雅的珍珠白是我最喜欢的。
CT200h内饰延续了雷克萨斯一贯的设计风格,内部不失豪华质感,做工与材质方面也达到同级别的最高水准,毫不逊色于奔驰和宝马。双色仪表盘更是带来一种神秘感,不过这是日系车最擅长的表现方式,也不必多说,大家都懂的。
CT200h汽油发动机+电动机的最大功率能够达到100kW,峰值扭矩207牛米。在CVT无级变速器的配合下,使动力传导相当平稳。包括有经济(ECO)、纯电动(EV)、标准(NORMAL)及运动(SPORT)四种驾驶模式,可随时进行切换。50km以下,可以完全依靠电动机驱动,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会介入驱动,并同时完成电瓶的充电工作。EPS电动转向在普通模式下表现的很轻盈,但如果想要体验更清晰的路感,只需将旋钮转到SPORT运动模式即可。
即便是低配车型,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未减轻,CT200h上标配了8个SRS安全气囊,以及上坡辅助控制系统(HAC)、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力辅助系统(BA)、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RC)、稳定控制系统(VSC)、紧急刹车灯闪烁功能(ESS),在欧洲NCAP安全碰撞测试中,CT200h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五星级最高安全评定。
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CT(进口)27.70万-45.50万【第10页】
编辑部张天旭:宝马1系M 我的梦想很简单,一个好媳妇、一套房子、一辆宝马。第一次知道宝马还是在我的第一本汽车年鉴上,那时候的我还在幼儿园混日子,之后的很多年里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爱上宝马这么一个昂贵的品牌,直到我当上了汽车编辑。利用工作的便利,我终于有机会对宝马这个品牌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而我的结论是&&宝马的&运动&是深入骨髓的一种品牌精神。除了超跑以外,我认为宝马是世界上最&运动&的品牌,没有&之一&。对于我这么一个酷爱开车的人来说,只有宝马能带给我梦寐以求的愉悦感受。
&M3对我来说太贵也太大了 点击图片查看M3试驾文章:
曾经,我的终极梦想是M3,但是它实在太贵了,一百多万的价格我这辈子大概是没戏了,而且M3的个头越来越大,我只喜欢小车,尽管M3那么大的车也许是最能&跑&的尺寸,可我却固执地认为更小一点的车开起来会更有乐趣。所以自从1系诞生之后我就把它当成了我的目标。
&老款1系大小合适价格便宜,但是现在已经买不到了
但是1系对我来说并不完美,因为我必须买一辆手动挡的车,可是1系在国内只有120i是手动的,130i只有自动挡,而120i的动力又不够理想,这让我很纠结。于是我又想到了斯巴鲁STI,尽管它不是宝马,但是当年的港京拉力赛让STI成了我心目中另一个明星。然而,被丰田收购之后斯巴鲁变了,变得不再疯狂,这让所有视STI为神的车迷都伤心不已,当然也包括我。现在我彻底迷茫了,直到1系M来到中国,我才终于又找到了目标。
1系M,3.0升直列6缸双涡轮增压、340匹马力、后轮驱动、百公里加速时间4.7秒,更重要的是:它是一辆宝马,纯粹的宝马,而且只提供手动挡。1系M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价格,59.8万对于一个网站编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我还是要说它很便宜,为什么呢?因为它只比STI贵10万块而已。
1系M可以说完全就是为我这种人定制的,它很小巧同时动力很强大,开起来乐趣无穷。但它并不是那种只适合跑赛道的车,它在保障性能诉求的基础上很贴心地保留了足够的实用性,即使早高峰时段开着它上长安街爬行也不会因为难以控制的离合器而抓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一直希望能买一辆经典的车,可以说每一辆宝马M车款都注定成为经典,但是1系M必然是经典中的经典。因为它隶属于第一代1系序列,同时又是第一代1系中的王者,设想一下几十年后我的孙子看见我的1系M时会是怎样的反应?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很清楚自己几乎已经注定不可能成为1系M的车主了,因为挡在我面前的不仅仅是60几万人民币,还有全国200辆的限量政策,估计我终于攒够钱的那天这200辆宝贝疙瘩早就已经各归其主了,说起来还真挺伤感的。不过没关系,因为新一代1系已经上市了,运动版30.6万的价格对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1.6T发动机170匹的动力也足够用了,尽管它是自动挡的,但至少有了8个档位。我已经试驾新1系了,周一大家就可以在联合越野网首页上找到我的试驾文章,感兴趣的话就去看看吧!
宝马 宝马M系(进口)80.00万-229.80万【第11页】
编辑部贺重钢:我为后驱狂 未来换车首选英菲尼迪G25 选择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让人感到困惑和苦恼,我们甚至面对午餐吃什么的时候都恨不得绞尽脑汁做出抉择。不巧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题。午餐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很多轻松地方式解决,但面对购买大宗物品时我们需要足够理性才能做出不至于后悔的抉择。 当初买车时,选择什么样的车型就让我受尽折腾。有人可能会问:你们汽车编辑也会在买车的时候遇上难题,你们不是什么车都试过,什么都知道吗?试过很多车不假,但这也是问题。我们用很多标准去评测新车,偏偏现在企业在造车理念和同类型车辆品质方面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完全凭理性标准去选择已经十分困难。对于产品本身来说,这在推广层面就存在问题。一些企业在产品推广的时候已经开始融入感性元素,并且希望凭借这些或许真实存在、亦或许只是为了推广需求而杜撰出的东西来打动消费者。
让他们高兴的是,我最终正是凭借感性需求做出了购买决定。现在我用来代步的是一辆日产Laurel Altima(日产第一代风度在拉美市场的商品名称),这个陌生的名字背后有一个响亮的代号---A31。最初产生购买的想法源于风靡全球的漂移运动,这台标准的后驱车在日本早已成为漂移爱好者首选的练习车。在电影《头文字D》把漂移运动带到中国后,很大一批和我一样爱上这项运动的热血青年都在满世界的寻找一辆价格不高,方便改装并且很适合练习漂移的后驱车。我很幸运找到了属于我的A31。拿到车的最初几个月,糟糕的发动机状况让我只敢小心翼翼的驾驶者这台15岁&高龄&的日本老车,将其打造成漂移车的热情也被浇灭了一多半。
在和A31相处的这段时间,它让我了解到日本汽车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的疯狂。一台跑了三十余万公里的直列六缸发动机至今也能正常运转,动力性能虽然大不如前但推动车辆也称不上费力。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与日产旗下的Silvia跑车渊源颇深,这也给A31天生一副运动车的底子。车内配置现在看来虽然很落后,但大胆采用的红色内饰配色和丝绒材质在现在的中高级车中已经很难再见到。
已经注册15年的A31维修保养缺乏零部件,验车也总是因为排放问题反复折腾,我开始考虑给他选个接班人。因为早已喜欢上后驱车的驾驶感觉,所以未来的新车也必须是采用后轮驱动。 定完这个条件之后,我和很多人一样开始为品牌发愁,到底是选择欧美车型还是日系产品呢?因为工作机会试驾了很多款新车之后,我觉得欧美系品牌的车更像是工具,他们专注于提升车辆性能和驾驶乐趣,诸多科技产品也都是为驾驶服务;日本企业生产的车型也做到了以上两点,但他们将很多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车辆研发过程,让汽车不单只是交通工具,也能成为家的延伸。虽然历史原因总是会让不够理性的人永远带着偏见去看日系品牌车型,但必须承认日本企业的审美水平和研发理念更适合亚洲市场,而作为亚洲汽车工业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日本汽车产品也代表了亚洲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准。所以不管你怎么想,我肯定会选择一辆日系品牌的新车。 我没有花时间纠结在选择进口还是国产合资车型,跨国企业所谓的全球统一质量标准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说服力,现在最后需要确定的就是品牌和车型了。日本厂家的设计理念已经转向环保领域,经典运动车型层出不穷的黄金年代早已远去。选择一辆跟A31素质和定位接近的日本车看上去很难很难,但转念一想这好像又很简单。
难的是备选车型所剩无几,最终可能得被迫选择一款不甚完美的车型。简单的是只需要对比数量极少的车型就能做出决定,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雷克萨斯IS和英菲尼迪G成为了仅剩的备选车型。由于初步定下的目标车型是裸车售价五十万左右的四门运动轿车,所以只选取了雷克萨斯IS 250和英菲尼迪G25 Sedan及G37 Sedan作为主要对比车型。
官方指导价(万元)
官方指导价(万元)
雷克萨斯IS 250精英版
英菲尼迪G25 Sedan运动版
雷克萨斯IS 250运动版
英菲尼迪G25 Sedan豪华运动版
雷克萨斯IS 250风驰版
英菲尼迪G37 Sedan
雷克萨斯IS 250炫动版
雷克萨斯IS 250豪华版
如果对比母公司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雷克萨斯都处于上风,IS系列在车迷和客户中的口碑也不错。或许选择IS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但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作为日产车主更熟悉日产车型,习惯驾驶这个品牌的车。这就好比苹果出品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在很多方面其实并不如安卓,但用户在更新产品的时候还是更倾向于选择苹果品牌,这或许就是产品之外的品牌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形成了品牌忠诚度。
选择这个级别的车型我并不会对配置有着过多要求,而已经进入入门豪华车型阵营的两款车在配置上已完全满足甚至超过我的预期,当然他们之间的的竞争也没能决出胜负。那只好用A31的标准来要求这两款车,谁能满足谁就过关。首先,我的A31采用一台RB24S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雷克萨斯IS 250在动力总成一项里只提供直列四缸机型;英菲尼迪虽然也没有直列六缸机型,但运转更平顺的VQ系列V6发动机却是全系标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日产VQ系列发动机是继RB系列之后的一款在国际上屡获殊荣的明星发动机。近五十万的售价选择一辆搭载四缸发动机的车型,虽然发动机本身并没有瑕疵,但心里还是不太能接受。日产VQ系列发动机在试驾天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喜欢,所以这次也就顺水推舟的把英菲尼迪G系列给留下了。
很遗憾,在动力总成的环节雷克萨斯IS 250就不幸遭到淘汰。将雷克萨斯IS剔除之后,最后剩下的英菲尼迪G成为了我最终锁定的车型。不过G系列还分G25和G37两款搭载不同动力总成的车型,我还得在他们中间做一次选择。我不是一个喜欢开快车的人,但是也倾向选择排量更大,动力更充足的车型。原因在于大排量发动机动力储备充足,高速巡航时可以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既能降低油耗,也能降低发动机噪声、提升驾乘舒适度。G37的价格比G25大约高出近十万元,不过还在预算范围内。按照以往的做法,我肯定会咬牙一步到位,但在新的车船使用税征收标准出台后,大排量车型每年增加的部分费用让我改变了主意。
英菲尼迪G系列全系实行四年10万公里质保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菲尼迪在四年质保周期内会赠送车主9次免费保养,每一万公里或每六个月执行一次。四年期满而行驶里程未能达到九万公里时,剩余赠送保养次数将作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项服务只针对第一车主,车辆所有权变更后,余下赠送保养次数也将作废。目前,部分北京经销商在年底还推出了将质保周期延长为五年12万公里的活动。
英菲尼迪G系列车型官方保养周期表
在四年免费保养周期内共能为
G25车主省下约8627元
注:●:需要更换 ○:建议更换 (本表中所有价格均含配件及工时费)
国内对于车辆改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可,法律法规也几乎将所有对于原装车辆进行的改动都视作非法改装,不仅路上警察会抓,验车也没有通过的可能。但连穿衣服都怕撞衫的年轻人肯定不愿在路上看见一样的车老在眼前晃。虽然变更车身颜色已经不再复杂,但这样还算不上改装,&撞衫&的风险也没有得到明显降低。如果新车到手,我的改装方案是改色、换轮圈和升级避震。大包围、尾翼这些对性能帮助不大,对整体风格影响不小的外观件就只能敬而远之了。最终完成改装后,我的那台G25应该是下边这个样子。这种改装风格名为HellaFlush,具体以什么标准评断大家还是求助万能的度娘吧。我了解得也不深,就不在这做知识普及了。
车型明确后,最实际的问题出来了:一下子拿出进40万去买车对于我来说有着相当的难度,所以求助银行、采用贷款方式购车是最合适的选择。 英菲尼迪G25贷款购车费用表 :
豪华运动版
裸车价(万元)
首付30%车价(元)
贷款额(元)
月付款(元)
购置税(元)
交强险(元)
商业险(元)
上牌费(元)
车船使用税(元)
首付合计(万元)
月供(元)
总购车费用合计(万元)
(本表格仅供参考,实际金额以购买时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地求生车子喇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