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一家合适的精迅压铸模具厂怎么样?

杂谈大小模具公司的区别
查看: 948|
摘要: 只顾着天天上班和周围的同事海阔天空高谈阔论牛皮吹得满天飞,这块曾经的三分良地荒芜已久。就这么丢下了,的确有点可惜。掰掰指头还是不够数,少说也有五个月没有更新网站了,愧对广大观众朋友们。  前些日子一位 ...
只顾着天天上班和周围的同事海阔天空高谈阔论牛皮吹得满天飞,这块曾经的三分良地荒芜已久。就这么丢下了,的确有点可惜。掰掰指头还是不够数,少说也有五个月没有更新网站了,愧对广大观众朋友们。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小冼发消息告知我他找了份新工作,在一家大型汽车模具公司做设计师。小冼与我素未谋面,以前有一同事自己开了小模房,他在那做设计,因技术上的事情交流而认识。大公司与小作坊做事方式肯定不一样,学的东西更加多,要求的方方面面都很细,一下子很难适应过来。而也就是在前几天一位在上海从事模具设计的朋友加小廖QQ,相互交流了一小关于模具行业大小公司之前的区别。这位兄台跟我头三年一样,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模具公司从事模具设计,感觉还行,学了不少东西。  说了两位兄弟的一点琐事,到底想说明什么,其实什么也不说明,只是心血来潮,到底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小小思考一下。  上高中时,考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是同学们的梦想,毕业后,进大型公司知名企业,找薪资待遇高的工作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别的行业不说,我们做模具的,刚毕业的朋友们到底是进大型模具厂好呢,还是去不大不小的小模房好呢?说实话,我也不敢一锤定音孰优孰劣。只能结合自身经历,做一个对比。  前几天遇到一位前公司的同事,闲聊了几句,说他现在上班的公司有一个设计是从我现在上班的公司出去的,还加了一句:很水。听了很不舒服。这些兄弟东西没学到家,就拿自己曾经服务的公司的名气招摇撞骗败坏名声,真的不合适。不过也难怪!公司从学校招实习生过来,先到车间各岗位轮岗一年许,然后通过重重考试,合格者才到设计部做助理工程师,做助理工程师的头一年,基本上不会有独立设计模具的机会,都是做一些处三件图,做走模资料等等工作,学习能力强的,可能做个一年许能胜任改改模。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对模具极其有慧根的兄弟从助理到主力只需经历三四年。大公司的培训计划很详细,每个岗位的实习安排都很细致,这也是公司制度化流程化的一个体现。人事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实习生的学习安排,想想这些实习生真的很幸福。想想自己当年,老廖师傅把小廖同志丢到基本可用荒无人烟形容的一个地方然后开车扬长而去,心里拔凉拔凉的。头三个月,基本处于自身自灭阶段,没人管没人问。一年之后老板之一的谢生才发现公司有小廖这么个人说要重点培养,去车间实习。虽说也有精确到天的实习计划,但区区两三个月,各个工作岗位轮一下无异于走马观花,东西肯定是学到了,但相比之下,根本谈不上什么系统化,专业化。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现在这年头比早些年好,只要自己肯学,不怕学不到东西,就怕自己懒,上班打瞌睡,下班打扑克,学习工作就像纸青蛙,摁一下,跳一下,点一下,蹦一下。这里没人损人的意思,如果没有意见,可以理解为鞭策的意思。不管是在小公司也好,还是在大公司也好,光靠上班八小时那么点工作量,靠从这么点工作时间里获得知识,获得经验,那是远远不够。  参加工作恰好满一年后,公司前任主管离职,而公司人员流动又很大,一年下来,小廖自然而然成了老员工,新来的主管要向小廖了解公司。行家功夫一出手,就只有没有,那时的我不用出手,人家就知道我没有,主管说他们以前公司的学徒学一年都很厉害了,而小廖学了一年才那么点水平,就显得很落后了,心里不服但脸上不露。人是逼出来的,赶鸭子上架未必是坏事,仗没人打,再孬的兵也得上。所以我觉得小公司就这么点好,有不少上手的机会,有挑大梁的机会。在小公司挑过大梁,去大公司扛根小梁那总不成问题吧。但在大公司按部就班做个两三年,去到小一点不按套路出牌的小模厂那难免就吃不消了。有些兄弟喜欢说自己在什么什么厂做过,那个厂是做什么什么模具的,做的模具有多大有多难有多精密漂亮,其实自己知道,那些可能跟自己基本不沾边,没自己什么份。  半年前有位兄弟很感动地跟我说,他参加工作两年,我是唯一一个鼓励他多看书的,坚持学习的人。感动归感动,也不知道现在到底怎么样了。调查显示,中国人读书人平均阅读量不到一本,杯具了。年底了,今年我还真的一本都没看呢,还叫别人看书。做在我旁边的刘工一有时间就喜欢看自己以前或者别人设计的模具,这的确是个好习惯,每次看到一个结构,小廖瞟一眼就说:哦,这个是什么什么结构,要注意哪些。所幸每次他看到的都是自己见过或者曾经做过的,也不枉谈模具一场。刘工满脸疑惑地说绝对不相信小廖以前只在一家模具厂工作过。说到这个好像有点吹嘘自己的意思,感觉到了一点得瑟。不过说实话,心里还是真没底。  言归正传,被大公司选中,获得宝贵的实习工作机会,的确是实力加幸运,但真不比得瑟。大公司暂时大门紧闭貌似高不可攀去了小公司,那也不必失落。行业圈子那么小,大家能否感觉到,优秀的模具人才都是从小厂走出去的,优秀的模具人才有相当一部分仍是会回到小厂去的。现实点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末了,也希望小冼能尽快适应现在公司的工作,也希望在上海那家小模厂工作的那位朋友找个合适的机会,出去试一下,翅膀硬了,就能飞了。
上一篇:下一篇:
一、草图绘制 ug画玫瑰
绘制如图一所示的草图:花瓣是四
8年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
当塑料制品侧壁带有通孔凹槽,凸台时,塑料制品
03-0203-0201-1912-1812-1311-2811-2811-2811-2811-28
4783944316372313676724073234642263221059
5A站长推荐 /4
学模具哪家强?还数5A模具设计教程网 加入VIP,立即免费拥有全站教程,马上加入!限时优惠 终身VIP只需150元!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AutoForm6.0全套视频教程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全套视频学习教程
本着为广大五金冲压模具设计学员服务的宗旨,价值上千的资料,只收
几元钱的辛苦费,资料会一直更新。。。大家能学到东西是站长最大的心愿!再次衷
心感谢亲们对本站的支持!
UG NX 10.0完全自学视频教程-超详细版
工作时间:8:00-22:00
官方微信扫一扫您的浏览历史
扫一扫更精彩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华银精密五金制品厂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邮箱: 传真:6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燕川燕山大道77号联盛工业区E栋  闲来没事就说说个人的转行的路。
  在20岁不到的那个年纪就接触冲压这个行业,是在堂哥的小作坊里用手动小压机做加工,产品是一个汽车内装夹。整个流程分成许多的工序,先把卷料用气动式送料机送进电动压力机里的落料模,将胚料冲出来,再逐一上手动小压机折弯、打卡刺等,最后还得送去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每天就是这样的重复的过,很单调的日子。在工作中就在想,哥他能开模,为啥不搞自动化一些,每天这样靠右手转小压机的转轮,把右手锻炼的像蟹螯般强壮。于是做了两个月后选择离开了这个小作坊。
  因学习和其他事情,在22岁时重新再进职场。找了一家小厂,做化妆品包材的,俺是在PVC热成形部门,当然,还只是干些体力活的普工,每天还是同样单调的干活,把PVC粉倒入大缸里,再加些DOP进去,然后放点染料进,开动机器搅拌,拌匀之后就关机静置待用。到旋转炉边将胶浆加进模具里,再逐一将模具锁紧,送进转炉烘烤3分钟;再取出模具把成品逐个的拿出来放进胶箱里,接着又是再把胶浆加进模具里,循环的生产干活。每天都有数量指标要达成,没有达标就会挨骂的。
  而厂里也有自动走心式车床,看那个师傅真的是闲啊,调好机后材料一放机器一开,那天就这样干完活了,当然,还得时不时的做抽检,基本上是等吃饭等下班咯。在空档时也会过去看看那机器,毕竟是自动机嘛。看着看着也不觉得有什么复杂的,只是俺不会调机罢了。可是...那师傅的工资是俺的好几倍耶,俺心里就想,这就是有技术跟没有技术的差距。
  于是俺在那厂做了几个月后也离开,这次的离职是为了去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学习基本的车、钻、铣、磨、钳工等技能,还有冲压模具的理论与制造。结训后就应聘到一家冲压工厂,进厂后由最基层的开机开始,干着干着就过了三个月,看见同期进厂的都被调进机加工部门,而俺还是在车间开机,于是心里就有些不平衡产生,就在春节过后向厂里提出辞呈,虽然部门领导极力挽留俺,俺还是毅然的离开这家干了五个多月的厂。
  来到新的单位,如愿的进入模具部门,那心里乐得可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在新单位干了两个多月后的某一天,心里隐藏疑问的蹦然而出,俺是在做模具呢还是做加工?那时才领悟到先前的那单位才是在做模具,俺有些后悔和落寞,要是当时有人开导突破那个心结,俺应该不会离职的。再离职吗?不,不可以离职的,还有试模段的工作可以学习模具,不需要选择离职的路。就这样开始自己冲压模具生涯。
  在往后的几年都是在这个单位里,期间被调了几次岗位和一次部门的合并。这些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毕竟技术是看一眼就要学起来,不是等人去教的。做过样品试做员,就一个人几部机床,接到零件图后自己想法子把样品给交出去,主要是钣金件为多,通常数量就几个个而已,不会很多的。生活又回到以前用手动压机的情况,差别是数量就只要几个个,模具自己搞。这样晃呀晃的就过了十个月,见到模具设计部门有空缺,于是向主管申请调部门,很幸运的是顺利的进入设计部门,这时是进厂18个月后的事咯。
  先学习电脑绘图,这也是当初离开原单位来这里的要因之一。先画些简单的落料模,再换简单的带折弯产品的模。画模时才觉得当时五个多月在车间开机的底子还不是很够硬,不过勉强还够使的。在进来这部门的某一天,老大拿着一张零件图来,很眼熟,是刚进厂不久时开发过的,一模二出,最后以失败收场。老大说这零件现在产能不足,单出的模不考虑,要多出的方案。问俺的意见和看法,俺说一模三出。老大睁大了眼看俺,当初二出的模以失败收场,而现在要搞三出的模。俺说二出的俺也搞不定,三出的倒是可以。
  和老大辩了许久,老大看俺这么坚持,就说要开三出模就俺负全责可以吧。俺就答应下来,模具画呀画的,零件也陆陆续续的加工出来,终于到组装模具了,不久后就被通知去协同试模。很快就冲出产品来,拿去送检,嘿嘿,三件都接近合格,再修整点折弯角度就成了,老大看到检验结果后说俺真的很胆大,当初他也没有把握三出模会成功的。
  部门又再变更,老大换空降部队来接,新老大也带了助手过来。新老大带了不少新观念和方法进来,从他身上学习了不少知识,这时俺也结婚了,家庭的负担逐渐让俺感到压力,终于向老大提出了辞呈,虽然被挽留下来薪资也加了些,不过心里还是不平衡。不平衡来自老大带来的人,他的薪资是俺的近两倍,而两人的专项不同,而整体评价是差不多的能力,所以过没多久就再次提出辞呈,这次就走人了。
  又再踏上找工作的路子,而这次是计划好一季换一家,一年后定下来。先找了一家做线切割的干,三个月后就走人;再找到一家小冲压厂,又干了三个月便走人,再找到另一家冲压厂,这次干了五个多月才离开。在这几个单位都不是因为薪资问题离开的,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走的。
  再进到一家新开办的厂,负责冲压生产部门,模具在自己眼里还算可以的,就在运作几个月后和同事说,俺要在两年内把冲压速度提升到800的冲次。全厂的干部同事被俺这么一说都笑成一团,回俺说&要吹牛也得先打打草稿&。俺不理会他们的笑话,自个儿进行提速计划。在五个月后的某一天,俺把冲压机的速度转到800来开打,那个噪音啊把全厂的人都给吸引过来,一群人在围观,瞧瞧到底发生了啥事。那时的冲压机没有装隔音箱的。
  什么事!什么事!老总跑了过来说。俺说在正常生产啊,只是速度达到800的冲次而已,之前说的&两年内把冲压速度提升到800的冲次&现在已经达成咯。尔后就陆陆续续的将其他的模具给提速,平均量产的冲速在600次每分钟。
  在这个单位做了快四年,又到一家新办的厂去。在这里,自己得画图,还得帮忙开机。每当有新的模具要开发时,就想着如何改变模具的结构,画了好几种款式,也参考国外期刊上的照片来搞,总之,这个时期的模具就是一个模长一个样的,想起来很是搞笑的。
  在这里,刚开始的几年效益不是很好,勉强过得去而已。后来接了一张单,客户说冲出来多少就收多少。啊!有没有听错啊,还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量啊。客户说,就是这样,材料他们提供,俺只负责冲压生产。于是把订单给落实下来。
  回来后就开始画呀画的,这次很是丢脸,一套端子模给用了近30天才画出来,自己先汗一下。随后出图开始加工零件,也花了快30天才将零件给加工的七七八八的,之后随着零件的完成就逐步组装。这套模可是厂里的希望啊,开得好就有了转机,开的不好就还得艰苦的挺。每个零件全部检查,全尺寸的检,没有达标就返修。终于到了试模的那一天,全厂的人全部在看,是真的全厂的人都到场看试模的,试模是厂里的大事,就像搞庙会一样热闹。
  砰!砰!砰!砰!....一声一声的离合器排气声和模具的撞击声,随着声响料带终于给送出了模具,接着再检查模具内的情况,确认一切没有问题后开始按着寸动让冲压机连续运转,听着声音的消逝看得端子带是愈来愈长的出来,那心里可以是期待的很。剪了一小段去检查,还有不少尺寸未到位,就下模检查和调整,经过几次的折腾,终于可以送样了。
  送样还算顺利,先小量生产试产。之后不久就开始量产,复制的模具一套套的做出来,每次试好新模就得送样一次,到了第四套模时,客户家的品管却在怀疑俺是拿同一套模的端子去送样的。
  怎么会呢?俺说。
  哪有尺寸那么接近的,已经是第四套模了,不可能会有尺寸那样接近的,几乎就是同一套模嘛!客户家的品管说。
  每次交货都有注明是哪一套模生产的,您可以去查查,核对数量和反算产能就可以得知,不会是只有一套模生产的。俺说。
  总共复制了八套模,七条产线生产。每天每套模基本要冲个七十五万冲次,一模八出。全年基本上是无休的在生产,真的如客户所说的&冲出来多少就收多少&。
  话又拉回先前那个厂,在完成提速的目标后自己再给自己一个任务,模具上机后到订单结束,不得因模具问题下模,除了正常的研修刃口,搞了两年多一直到离职时没有一套模能达成,甚至说连问题出在哪儿都搞不清楚。直到来到这厂,在量产的过程中才发觉到那问题已经解决了,平均模具上机总可以冲个十天半个月的才下来研修刃口。终于将自己的任务给完成了。记录中最久的一次达到30天不下机的,当然这时的毛边已经到客户快要不能容许的程度。
  之后就一直在这家厂干活,随着时间的消逝,不觉已经又过了几年多。后续的员工也愈来愈多,俺也逐步的退到二线三线来享福。在04年后就转到管理部门,至此就和冲压分开,不再做冲压模咯。
  会转到管理部门也是有因素的,随着厂里的业务成长,模具的开发期也越来越短,俺自己就在斟酌该如何面对短开发期,最终还是决定把设计部门给交出去,让合适的兄弟来接手,这位兄弟是快刀手,出图的速度快俺很多,更会适合在短交期的业务形态来服务客户,这样才能将十几二十号人的部门发挥的更好。到了管理部门也算是一种转行吧。业务性质全然不同,得重新学习相关的知识,到岗后的三个月内,将厂里的相关管理规定给看了几遍,连同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查个清清楚楚的,并且要逐字斟酌字面和字里的意思与解释,再将厂里不合法规的条文部分给整改了。所以,现在还会时不时的上国务院网站看看,又有哪些新出台的法规。
  在管理部门也就是开头几个月比较累人而已,之后又是当了个&剩闲之辈&,自己又再寻思往后的路要咋走?闲来无事就在那年中国模具论坛注册了个号消磨时间,在那边还可以看见俺的一些帖子,主要是回帖的多发帖的少。当然,岗位上的业务也没有放下来,每年要招的人等同是全厂的人数,还要让员工人数增长,那三年多的时间,每年让厂里增加一百号人左右,直到离开管理岗位时,员工人数已经增长四百多号人,全厂达到七百出头号之众。
  可是自己还是一直在思索未来的路,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摸出个头绪来,在这期间也给自己个任务,每年开发一种产品,和冲压模具相关的产品。第一件产品是模内攻丝机,在网上和厂商那里取得了一些资料,就照猫画虎的画呀画的,也是把产品画了出来,就丢给相关部门去用,俺没有发包做成产品试,如今再回头看那时画的图,按照画机器的标准而言,那可是处处是漏洞,神马油封也木有,轴承也未校核载荷,但是肯定的是可以达成模内攻丝的功能。
  07年春接了厂里一个山寨任务,要自己做夹式送料机,厂里有这样的机器但是数量不多的,毕竟买一部可是要五六万大洋的说。就在车间里问了下时间,看看哪时候可让俺拆机量测,等呀等的一个月已经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这时俺心里可是开始急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适巧有部冲压机损坏待修,就赶紧去瞧瞧情况,呵呵,是夹式送料机,天助偶也。于是把送料机给从冲压机上拆离下来,爽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一是偶不晓得如何将送料机给拆解,二是时间只有五天不到,冲压机就会重新上线生产,这可咋办呀!连忙连续厂外的朋友,过去请教要如何拆解那机器,朋友就概略说了个顺序和小诀窍,感谢朋友后很高兴的回厂来,立马就动手给拆解了看,还请几位同仁帮忙拆解和测绘,当然大伙对拆解这机器可是很感兴趣的,毕竟大家都有好奇心嘛!
  冲压机终于修好了,俺也在这之前把机器给装了回去,没有耽误生产时程。说到底俺还不是搞机械这一行的,只敢拆有把握装回去的部分,其他的就用看的。整个测绘过程就用了卷尺、钢直尺、卡尺和千分尺,就在这几天的时间给能测得量得的部分给画成电子档,没有敢拆的部分就自己想着给补上咯。在画图的这段时间可是真的把俺搞得晕死,首先是把未测得的部分给补上,就靠着记忆和自己的思维去画,还总算是将样子给画了出来。再将建成的零件图给分解模拟动作时间等必要项,确定动作合乎正常工作的理,再来就是要补上标准件的尺寸部分,这时问题可出现了,尺寸是多少呢?公差是咋样呢?一无所知。又不像模具一样可以自己定尺寸公差的,这可得是按照标准件来着的,咋办?肯定是找样本来看咯,这还用教吗?一个冲压厂哪会有这些东东可以查啊!只有在网上一个一个的去搜,一样一样的慢慢给下载,再查这些个标准件组装的公差配合,就这样一项一样的将这些标准件给上了尺寸和公差,同时在这个过程里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能问别人吗?谁给问啊!同行的又不是搞机械的,问谁。那找周边搞机械的厂吧,嘿嘿,人家回你是&跟我们买吧,我们有这机器卖的&,晕死。所以只有靠自己咯,还好的是网络太方便了,不出门就可以找到自己要的资料,还不需要去求人。就这样的将零件图给画了出来,也发包加工。等全部零件做好后已经是夏天要过了秋天将来临的时分。秋收,这不就是咱们老人说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吗。自己在装机时旁边的同事说了,可以让他来装吗?他有空的,俺说可以呀,于是就跟他说了如何如何的组装,过了几天就把机器给装好了。检查了下动作,成,正常。就这样将机器给装上冲压机了,试运转,总还是不对,时间会跑掉,奇怪了呀?再去查,问题找着了,同步带轮的齿数错了一边,又得等待新零件来再试咯。
  新的同步带轮装上去了,再试运转,嘿嘿,正常了。于是通知车间可以架模上去试。一切还顺利的试产了个把月,在这期间是有空就去看看情况,咨询下使用上的问题,还算可以接受。在三个月后的某一天,车间的任务比较松的时间段,把机器给拆了回来,全部拆解检查磨损情况,还成,没有什么烧焦的痕迹和磨损,检查后又把机器给组装好在装回冲压机上。
  07年秋厂里正式成立维修部门,当然是俺去接咯,这也是俺想要的。在管理部门虽然也不错,年年都可以外出去旅游招工,可是机械人的个性就是不够婉转,总难免和其他部门起摩擦的,这倒不是很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则是自己的路就这样走下去吗?管理的岗位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呀!毕竟门槛儿不高嘛。再说自己又是照着隐患管理的准则来着,在发觉隐患有点苗头时就动手给摘了,哪有啥大事可以处理和表现啊!这样下去对自己未必然是好事呀!所以才申请调岗位。
  新部门的工作俺只懂一些些,派了两位兄弟到冲床厂受训学习,俺在厂里从厂外招了有经验的人进来,就这样开始走上维修的业务。新招的人彼此间不是很融洽,有些摩擦和对薪资有意见,四位兄弟里有三位一起过来和俺要求薪资,俺说一切按照厂里规定走,于是他们说要离职,俺就答应他们的要求,三位一起离厂。就这么点功夫,俺的部门只剩一位将军一个兵,哈哈。还有两位受训中的还没有归建。俺也不再外招人了,就让身边的兄弟找人进来干。在没有新人进来前就两人执行维修的任务,自己干不了的就请外修来搞咯。从简单的周边开始修,就靠着自己的使用印象和一点点的机械概念来干活。
  第一件任务是修滚轮送料机,俺问身边兄弟会修不,答曰&没碰过&;会拆不,&拆肯定会咯&。那就拆吧,俺说。但是要按照俺的要求来拆,首先要把工具摆放整齐,拆下的零件也一样要按顺序摆放整齐不可以乱放。随时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齐与干净,这毕竟是别人的工作车间,不可以给别单位不好的印象。就这样把机器修了再组装回去,之后三天两头的去看那部修过的机,时不时的咨询开机的兄弟使用上的情况,还成,没有啥问题。后来也陆陆续续修了几部机,每修过后就在机器上打编号,并做好记录日期和修的内容。
  通常俺会把拆换下来的零件给保存,在第一个任务完成后的个把月,又是没有事干的时间里,就将那拆下的坏轴承给分解看看,啊!不得了了,咋会和俺装上去的轴承不一样呢?这这...咋办呀!又赶紧去查看那部机,也再咨询了开机的兄弟使用情况有没有异常,还好,一切正常,这才把心给放了下来。在此又学习到一些轴承知识。就赶忙的采购一些新轴承备用。
  在后续的维修路上又出现新的问题,一部送料机修过后装回去,不到一周时间车间又说有问题,于是再拆回来检查,这次检查就不同于上次,这次将机器全部拆散后逐个清洗和检查,确定一切完好在逐步组装,组装过程里又逐一的检查精度,终于又把机器给装好了,再送回去车间使用。有过了半个月多,车间又反映那部机用起来还是有些问题,咋会这样呢?整个检修过程全部改变了呀,都加入品检程序了,也确定尺寸精度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会再出问题的呀!就再让兄弟去给拆回来检查,这次要兄弟把某几个零件给测量尺寸,并做了检查记录。当兄弟们把记录拿来给俺看后,就晓得问题出在哪儿了,俺就和兄弟们说,诺!问题在这儿呢,零件的轴承位置偏差了,才不到4个丝,机器用起来就是不行。于是把其中一个零件按照另一个零件的尺寸重新改过,加工回来后再检查尺寸,确定是和另外那件的尺寸很接近,这次的位置偏差不到两个丝,就同意兄弟把机器重新组装回去,再送回车间使用,到今天那部机器还没有再返修。
  俺们维修的知识和技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各位看官想说,咋不会在外面招有经验的大师傅回来就一切搞定。说的容易啊!有本事的大师傅都独当一面去了,谁还要在厂里打工;那也可以送去培训嘛!哪里有这样的培训机构呢?和外面的维修厂交流总可以吧!交流?把俺们给教会了不就是断了他们自己的生路。一切还是得靠自己,包括学习和成长。因此,在社区的时间就愈来愈长,从各位老师的帖子里学习,在字里行间里揣摩道理,一步一步的走,就像俺在那模具论坛的呢称&蜗牛行路&。
  只要还有请外修单位来厂维修,俺就要兄弟们放下手里的任务去学习,这是俺部门教育训练的时间,是实战演练的例子。行前先简单的讲解学习项目,主要是看对方带来的工具和维修手法,并且要拍照做记录。09年春一步日本冲压机有精度问题,厂方派人来检查和维修,其中也有日本技师来厂。俺就要兄弟们带上相机去,先把工具部分给拍了下来,再把日本技师维修时的手法给拍照留底,当然在行前同样例行的简单讲解是不会少的,让兄弟们清楚俺要学习的是哪些项目。就这样每次有日本技师来厂,俺们的教育训练课程就展开,从09年夏季将要结束才将冲压机给修好,俺们也从三部相机一直到到四部相机的在旁边做记录。临了,日本的技师在完成任务要离开前说了句话&以后你们也有能力维修这部冲压机&,这是对俺兄弟们莫大的称许,而俺们也有自信和把握做到维修这部冲压机的硬件部分。
  铸件。俺以前没有接触过铸造件,更不晓得要如何把图给表达出来,咋办呀!周遭的朋友又没有是做机器的,而俺又不敢去问那些做机器的厂家朋友,想也知道俺做这机器就是在断他们的生意,谁要理你啊!只有靠自己咯。就自己想着如果是自己要铸造会需要哪些数据呢?铸造和注塑模是类似的情况,就再次照猫画虎的来画咯。终于把铸造件的图纸画了出来,虽然只是零件图,不是铸造用的图,拿去和铸造厂讨论了下,这样的图纸是可以做得。于是就委托铸造厂将铸件给做了,并请他们帮找机加工做到图纸的样子。随着时间过去了,终于零件做好了,去拉货的时候差点晕倒,咋会这样呢?俺碰上了个偷工减料的家伙,无奈之下还是把货给拉回来付了货款。俺不想再和他们扯下去,毕竟连工带料才两万不到,不需要去争这么点钱的。回来后再找一家加工厂重新把尺寸给加工检查过,又再付了一些加工款。
  零件总算到齐了,就开始组装。一部一部的组装出来,也将组装好的机器送到车间使用,期间发生了铸件漏油严重的情形,就把机器拉回来重新拆解,将铸件漏油部分给处理,再装好后送回车间使用,总算勉强可以被接受。
  车间又提出新的需求,要求增加机器的数量,俺又把图纸给再改了,将上次的问题给修正。重新再找过铸造厂搞铸件,这次就搞了比较顺利,发了四十的铸件单,三吨多的料。又陆陆续续的将机器交到车间使用,到现在累计有四十多部机器在车间里干活。期间的小问题还是有的,一边修一边改,总也是挺过来了。如今对这机器的了解不比外面专业厂低,甚至有把握和他们打擂台。
  10年,又再接到新的任务,要做薄板整平机。在这之前厂里已经有做过了,是老总从朋友那里取得机器和图纸,设计部门也复制了几部在车间里用,能用,就是不好用,车间是勉强在用的,不满意那些机器的。俺就看了看那些机器,自己照着自己的思路来画。在社区里有发表那些重新做的机器,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自己去搜来看看。
  每一次新的任务就得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整平机的第二张单是200宽的,比上次宽上一倍。现在已经知道要对轴的桡度做校核,也有发帖求助过,基本上还是得自己来。又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学习,求人不如求己。再就是有上次的经验后就比较容易上手做。这次仍然顺利的将机器送给车间使用,同样的还没有被嫌弃,自己也稍感到欣慰。
  又是空闲无事,车间的维修任务有兄弟们帮俺搞定,俺又无所事事了,那段时间也开始办起了农场种菜来,每天就在那农场搞东搞西的,搞了一年多。自己实在受不了自己耽误的时间,于是就弃养农场和牧场。那又要干啥来着,总要找点项目杀杀时间啊!于是想到了冲压机底下的减震器,每年总要买一些新的减震器来更换,是气囊式的,坏了就没得修的。还是老法子,从网上找资料学习,搜了大把的资料进电脑里,用了几个月时间吸收相关的知识,在某次幸运的机会里,朋友那边有减震器可以拆开看。回来后一样的继续照猫画虎的,俺只会这招,比起程咬金的三板斧头还不如的招,同样的再使一次咯。
  在10年春节前把减震器做了出来,拉到车间里试,俺晕了,咋效果会这么差啊!不管咯,先放一边等过完春节再说咯。节后有重新画了个图再试,嘿嘿,效果还成。就在那几个月时间都在搞减震器,每上机一次就记录一次,终于向车间汇报可以用了,车间也给俺订单,装置了7部机。把原来车间的震动改善了,让再车间楼上的那些部门的电脑屏不再晃动,耳根也清净很多,工作的心情就舒服多很多。某一天还上楼去问,差点没把俺给笑晕了。俺问说&有木有听见以前那些噪音&,同事回俺说&木有安排生产吧,这几天都木有听见那些扰人的噪音,电脑屏也木有晃呀&。俺笑笑着离开下楼去。
  今年都只是帮车间做点小改善,没啥好叙述的。就在前些日子又有新的案子要山寨,在俺的日志里。所以这段时间又是在搜资料,学习资料里的知识。本想发帖求助,可是自己还木有努力到一定程度,老师们说了点了,俺仍然会是一头雾水,所以就先搁在那儿晾着,等俺有了一定的准备时再来。
&&&&&&&&&&&&&&&&&&&&&&&&&&&&&&&&&&&&&&&&&&&&&&&&&&&&&&&&&&&&&&&&&&&&&&&&&&&&&&&&&&&&&&&&BY:LIAOYAO
小编评论:作者这篇文章是分多次发表在论坛里的。搞机械的人没有那么多的语言上的修辞,通篇文章用的是大白话,让人读起来仿佛就是听一位老前辈在讲述他的平生经历。感慨颇多。审视你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而且作者所讲述的故事中,每一次或者说是大部分的转行经历都是有目的性的,有计划性的,做事情也是真正用心做的。对机械行业有兴趣,有热情,所以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成就。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者身上有了一个很好的体现。而且作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在于勇气,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却是和弱项,尽自己的能力去整改,去完善。
&&&&通篇读下来,作者的经历给小编颇多的感悟,看似波澜壮阔的经历,确实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所积累而来的,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简单,可是做起来呢?小编想,可能大多数的人都只会坚持三两天吧!
&&&&(17098)
&&&&(5544)
&&&&(5148)
&&&&(2013)
&&&&(1307)
&&&&(1094)
&&&&(10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式模具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