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公司一定是最好的吗

 本月起,我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但是,你了解外资保险吗? 外资保险更“保险”?不一定!
&&外资保险之&&推销&&已有11家外资寿险公司&&在川设点驻站&&“您好,我是美国XX保险集团的保险营销员……”&&“我们是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我们公司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或许这样的电话或见面沟通方式您已经不止一次的听过了。没错,从2001年起,外资保险开始涌入中国内地的各个城市,与中资保险一起抢占市场、分享客户。根据四川保监局的数据,截至目前,已经在四川设点驻站的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就已经达到11家。&&而4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由原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条例的修改,标志着我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中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世界500强、国际排名第N位……似乎在推销保险时,一旦与这些词句挂上了钩,保险产品和推销员本人就立刻变得“洋气”起来,消费者瞬间也“高贵”了不少,下单都变得更容易。&&但外国的月亮真的就要圆一些?在签字下单之前,您是否真的对外资保险的家底一清二楚了?&&无法否认,很多市民或多或少存在着认国际品牌的心理。也许正是为了迎合这样一种心态,在保险推销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高举“国际化”招牌的营销人员。面对个别滔滔不绝的“显洋”,消费者可别盲目“崇洋”。&&业内人士表示,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保险公司大多已经“本地化”,因此对面外资保险,消费者也应跟对待中资企业一样,货比三家、慎重购买!&&推销保险 &&外资爱打“洋味”牌&&与中资保险相比,外资保险的营销人员在进行保险销售时,除了细数产品的各种优势外,尤其热衷于向客户“炫耀”自家公司的“洋味”。&&36岁的陈女士,在某外资保险四川分公司的一个营业部做营销员。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与客户沟通时,如果说到了公司的外资背景,下单会容易些”。她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在对营销员进行培训时会针对见客户的“说辞”进行专门训练,其中,涉及公司外资背景和外方股东实力的内容,会被重点讲解,“这算是一个亮点和推荐理由吧。”&&成都市民刘先生对此深有感触。5年前,刘先生为自己和家人主动购买了某外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每年缴费3000多元,缴费期为20年,“选择这家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冲着它实力强大的外资背景”,刘先生说,按照当初业务员的说法,这家公司的外方股东是一家非常有实力且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老牌保险公司,该公司在全球排名前茅,还为数任美国总统提供过保险服务。&&然而,在刘先生购买了这款产品两年后,实力强大的美国股东宣布撤资,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保险是保一辈子的东西,当初买保险就是看中了美方股东百年如一的持续服务能力,现在换了股东,虽然暂时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作为客户总觉得有些担心!”刘先生说。&&外资保险之&&背景&&并非全进口 &&大多由中外合资&&其实,我们常常看到的外资保险公司,更确切的称谓应该是“合资公司”,即中方和外方各占一部分股权,并非血统纯正的“全进口”。&&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受限于我国的法规限制,目前内地的各家外资寿险公司,多为各大国际性金融集团与中国大型内资企业的合资公司。例如金盛保险公司由法国安盛集团(AXA)和中国五矿集团合资组建,中英人寿由英国英杰华集团与中国中粮集团合资组建。&&因为并非“全进口”,因此中外联姻产下的“混血儿”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就像众多行业的中外合资公司一样,来自海外的国际性金融或保险集团,能为合资寿险公司带来和注入良好的团队管理经验、渠道管理经验、产品开发、科研以及投资运作经验。但与此同时,合资公司也必须按照我国的保险监管规定和要求,进行经营管理。&&股东评级&&不应算在合资公司头上&&“我们公司一直获得标准普尔AA+评级的,2006年刚刚调高为AAA最高评级……”&&“我们公司是获得穆迪评级长期信用A1级别的……”&&当听到这些来自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给予的优异成绩时,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就觉得这家公司在国际很有威望。没错,拥有这样的评级的确很厉害,但这份荣誉别“张冠李戴”了,它指的可不是外资公司,而是这家公司的外资股东。&&保险业内人士透露,在标准普尔的评级系统中,像英国英杰华、法国安盛、美国大都会保险这些国际性保险或金融集团,经常获得AA、AA+甚或AAA的最高评级。但是,这些“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优异表现,并不能取代合资寿险公司这个“儿子”或“孙子”的自我表现。&&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合资寿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信用程度到底如何,消费者应该从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年报、季报等数据来判断。&&保险产品 &&本质与中资无异&&外资的就是好的?那可不一定。&&不可否认的是,国际成熟市场的金融体制比较完善,国际化的保险集团或资产管理集团运作金融产品的经验丰富、历史较长,品种多样化程度较高,管理上更为规范。但其实,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后,受市场和监管的不同要求,产品虽带几分“洋血统”,却也并非地道的、洋味十足的全进口产品。&&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在内地市场,往往通过中外合资公司的载体,在内地研发设计和销售的,是符合我国法律规范和保监会要求的“国产化”产品。与中资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相比,并无本质的区别,“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异的”。&&所以,如果在生活中、投保前碰到营销人员刻意向你突出自己所属公司或产品的“国际化”,大家不必盲目轻信,货比三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做法。&&外资保险之&&发展&&水土不服 市场份额下滑&&拥有外国“血统”的外资保险公司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在中国内地的运作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月,全国共计25家外资寿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总计386.36亿元,在整个寿险市场上的占比为4.04%。相比%的市场占比,2011年已是连续数年下滑。&&在四川市场,截至2011年12月底,四川共有11家外资寿险公司,取得的年度保费收入共计约17.58亿元,市场占比为3.24%。而2010年,全省共计10家外资寿险,保费收入总计25.08亿元,市场占比为4.45%。在全省的11家外资寿险公司中,中英人寿、华泰人寿和中意人寿分列前三甲。&&外方撤资或减持频现&&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作为“第336号”国务院令颁布,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外资敞开。外资保险大鳄纷至沓来,其风头之劲,令国内保险业大呼“狼来了”。然而十年后,外资保险公司却似乎并未显示出 “狼性”。&&2001年当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共有16家,保费规模46.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1.5%;2003年底,中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放开对外资保险公司所有业务限制;2004年底开始,对外资保险公司取消了地域限制,合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外资持股可升至51%;2006年,外资保险经纪可采取独资形式。至此,保险业成为我国金融系统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十年来,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由2001年的4591亿元增至今年10月末的5.82万亿元,其中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为3004.67亿元,占比5.16%。十年间,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2006年起,外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苗头。&&然而这只是开始。随后的2008年金融危机,令AIG等一批外资保险巨头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自日,保监会同意美国恒康人寿向4家公司出售恒康天安人寿50%股权,恒康天安转制成为中资寿险以来,国内寿险公司接二连三地上演变更大戏。外资寿险公司股东更迭频繁、外资股东持股缩水,有的则彻底退出,将外资干脆转为中资公司。&&客户服务值得称道&&从%的市场份额,到2011年的4.04%,外资保险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下降了一半。涌入内地的外资保险公司,显然并没有实现当初攻城略地的梦想。&&普华永道发布第五次《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除严格的监管环境外,外资保险公司正面临中国内地保险公司、银行的竞争以及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巨大挑战。穆迪报告则认为,牌照的管制使得外资公司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等,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根据我国保险业入世的相关规定,外资寿险公司基本上采取50%和50%的中外股权结构。在股权上势均力敌的中外股东,不可避免地存在权力制衡和中外文化冲突。对于这些现象, 业内称之为“合资病”。&&不过,即便外资公司存在文化和管理方面的冲突,但外资寿险的优势依然明显,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客户服务。受益于外方股东丰富的客户服务经验和水平,通常外资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做得都非常优秀,在人性化和关怀性方面略胜一筹。同时,外方股东拥有的成熟的经营模式、完善的数据积累,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也是值得称道的竞争优势。这些优点得到了不少客户的称道。&&此外,随着外资的进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有了不小的积极变化。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完全强调本土化,只采用大家已熟悉的商业模式,没有人去创新,今天我们这整个行业会长成什么样子?不管是渠道创新还是产品创新,还是国际上成熟的运作方式,都对我国整个寿险发展非常有帮助。”成都商报记者 田园
[] [] [] []
发帖区已有条跟帖&&&&
html +='立即抢购';
html +='';
$("#tg-content").html(html);外资不一定好 打破选择保险的三大惯性思维_保险频道_保险视点_财经纵横_新浪网
外资不一定好 打破选择保险的三大惯性思维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17:45 《钱经》杂志
  消费者常常会面临两种痛苦,一种是别无选择的痛苦,另一种则是不知该如何选择的痛苦。保险市场完全放开后,国内消费者将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保险公司,如此丰富的产品,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太不容易了。而存在于
  我们大脑里面的一些“惯性思维”又不时影响着我们选择的过程……
  惯性思维一:外资保险一定是最好的
  保险市场开放,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大举进入。入世三年的等待期让消费者充满了期待和欲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不少消费者都持币等待外资保险产品进场。消费者对外资保险的高企是与对中资保险的失望分不开的,过去几年里,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跟不上,一些不诚信行为动摇了部分消费者的信心。基于对其它外资消费品的印象,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外资保险公司会提供更好的保险,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外资保险公司2004年的业务增长速度远超过中资保险公司,特别友邦保险在寿险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保费增幅超过30%多。但是,期待心理很容易引发盲从,出现不理智消费。
  国内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人需要保险提供风险保障功能,如养老的传统寿险、针对疾病的健康险等。而新开业的外资保险公司表现出很强的取舍性,产品比较单一,以投连、分红等投资型险种为主,目标消费群为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外资保险公司的高姿态还表现在销售人员上,好几家外资保险公司招聘营销员要求有工作经验十几年,年薪过10万,培训后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规划等。
  可见,外资保险公司眼睛朝上走进了市场,这是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打造精品公司的需要。投资型保险因人均保费高,可以迅速实现规模增长,同时,外资保险公司有着投资型保险发展的丰富经验,国内投资型保险起步晚,市场空间大,投资型保险深受青睐也就不为怪了。然而,投资型保险的核心是理财,风险保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多为意外保险。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成为消费者对外资保险期待与现实的写照。外资保险产品的单一,对风险保障的不足,是众多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障碍。可以预计的是,外资保险公司在完成“本土化”――具备一定量的机构、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后,会发展传统人身险,但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相对来讲,中资保险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尽管产品仍存在针对性不强、同质化等问题,但产品体系已初具雏形,在传统人身险、健康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发挥了保障作用。对等待选择保险的消费者来说,等待本身意味着风险的困扰和收益的损失,要尽快投保来防范风险。
  选择保险时,不要被外资保险就是最好的想法所迷惑,要分清自己需要的是风险保障还是投资收益。如果风险保障为主,那多要从中资保险公司中挑选传统保障型产品,如果以收益等为主,则要比较各相关产品的收益率、理财指导等因素,这样的保险才会发挥作用 查阅最全面的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城商行、外资银行)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惯性思维二:保险公司一定保险
  国内保险公司起步时为国有性质,曾经有人将务员等同于国家干部,给消费者形成了保险公司有国家保证的印象, 2003年上市,和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专用”,解决人寿集团“亏损保单”问题,更验证了保险公司不会倒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心,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于是,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对保险公司不设防,毕竟我国还没有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
  当市场主体只有两三家,缺乏竞争时,保险公司无疑是保险的。但随着国内保险市场全面放开,保险主体迅速增加,按照入世承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力量越来越强大,竞争不可避免,而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优胜劣汰。除竞争外,管理不善也会使保险公司陷入困境,今年就有某保险公司因股东违规使用其保险资金被勒令停业。整着手建立保险保障基金,为保险公司可能出现的破产做准备,更反映出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性。
  其实,美国从1989年开始,大量保险公司倒闭,日本互助生命保险公司1997年宣告破产,结束了“日本保险公司不倒的神话”。因此,发展一段时间后,国内保险市场上那些经营不善,缺乏竞争力的保险公司最终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此种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保险时,对保险公司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产品和服务本身,还要对保险公司长远发展做出判断,分析其经营策略,股东组成等,选择那些经营稳健的,能长足发展公司。传统寿险等长期寿险要几十年后才能给付,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做足事前功夫。一旦保险公司资不抵债,破产或者被兼并,消费者无法得到应有保障。
  惯性思维三:价格低肯定就合适
  保险市场放开了,竞争开始了,费率市场化成为趋势。保监会已对寿险费率市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准备由保险公司自己决定费率,产品价格将由统一走向多元化,保险公司为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会拼命降低价格,引发价格战。而价格因涉及到利益问题,从而成为最能拨动消费者心弦的一根金手指,决定对保险的取舍。
  追逐利益最大化在市场交易中原本无可非议,但因为保险价格是非直观的,消费者购买保险时,一定不要被保险表面的价格所迷惑,而要看清其背后的条件,还要把价格与其它因素放在一起衡量。例如,现在市场上有公司推出了保底分红险,承诺年平均保证收益2%,高于同业1.75%的平均水平,但是收益是有条件的,客户需要持有保单满6年,否则会损失部分保底收益,此外,还有保险因责任范围不同也会产生价格差异。保险是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消费者在比较价格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服务,以健康险为例,保险公司选取哪些定点医院、是否每年提供体检服务、是否有疾病预防、干预措施等,这都不是简单的价格所能代替的。
  消费者还要提防低价格后面还有隐藏的风险,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为尽可能多获取业务,不惜降低价格,直接的后果就是赔付率或费用率过高,如果保险公司调整不及时,就会出现经营危机,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要被价格主导。
点击此处查询
【】【】【】【
】【】【】【】
 相关链接
 《钱经》杂志其他文章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5年后外资保险将全面放开,这些年外资险企教会了我们什么?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这意味着:五年后中国保险市场上将有更多的“纯外资”的寿险公司!
从WTO时期开始:寿险公司外资股比不超过50%
寿险公司的对外资开放政策,可以追溯到中国加入WTO时期。在保险领域,中国“入世”承诺包括:“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外资股比例不得超过50%。”
三家公司是例外,友邦是唯一的“纯外资”寿险公司
1992年10月,友邦保险获准在上海经营业务,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也是唯一的一家“纯外资”寿险公司。
1996年后,中宏人寿与中德安联作为第二家和第三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公司,外资股东加拿大宏利人寿和德国安联保险均持股51%。
而此后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份再未超过50%。根据WTO的条款规定:加入WTO后给予外国公司的待遇不能比原来更严格,只能更宽松。据此,友邦、中宏和中德安联的外资股东比例就未发生改变。
2005年是“顶峰”,随后一直低迷,直至2011年出现反弹
注:2017年数据截止9月30日
注:2017年数据截止9月30日
在WTO的承诺以后,外资寿险公司在2005年迎来了“顶峰”,公司数量增至24家,市场份额更是达到8.9%,但随后的几年的发展一直很低迷。直至2011年,才开始稳步上升。
外资险企表现低迷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缺乏宽松的监管环境。监管机构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开设相当谨慎,相比而言中资公司的监管环境要宽松很多,本地保险公司在抢夺市场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部分也是由于持股比例带来的管理混乱。目前大部分合资险企中外双方各持股50%(谁也不服谁~),而双方在经营和管理理念方面的差异容易引起矛盾。一般而言,外资方更偏好于传统寿险的销售,注重价值成长;而中资方更看中保费规模的发展。
这些年,外资险企教会了我们很多……
五年后,更多的“纯外资”即将到来。“纯外资”寿险公司长什么样?这就不得不提目前“独一份”的友邦了。
友邦1919年诞生于上海,这可能也是友邦作为第一家外资险企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契机。此外,友邦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作为唯一一家“纯外资”寿险公司,友邦一直被业内奉为中国寿险业价值经营的“传道士”。
寿险代理人模式。1993年,友邦将营销员制度引入中国内地,目前已成为寿险市场的主要营销渠道。
长期保险产品。1992年,友邦进入上海后,长期的保险产品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卓越代理人”的发展。2017年,友邦集团成为惟一一家连续3年全球拥有最多百万圆桌会员(MDRT)人数的公司,注册会员人数增加46%。
“死差”为主要盈利模式。友邦的赢利模式是以“三差”(死差、费差、利差)之中的死差为主,有别于国内险企的利差,也是国际上多数稳健经营的大型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仅是价值高增长得以延续,更关键的是增长方式的健康可持续。
回归保障。友邦保险的保障类产品比例保持在6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客户的人均重疾和寿险保障额度在过往两年增长近50%。
早在多年前行业陷入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争夺时,友邦保险就推出了“回归保障根本”战略。这不仅与监管部门所倡导的思路不谋而合,也与中国当前的市场需求相契合。可以说,一直在践行“保险姓保”,从未走偏。
“回归保障根本”的战略,并没有限制友邦中国的发展。2016年,友邦中国的年化新保费增长49%,新业务价值增长54%。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也成为这两年来友邦集团财报的一大亮点。
友邦的发展,印证了“保险公司若要长久生存做百年老店,唯有回归保险保障”的真谛。
外资保险将全面放开后……
五年后,友邦将不再是“独一份”,更多的外资必将重新审视这个超过3万亿保费规模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政策红利会向“外资保险”倾斜,制约外资发展的因素会慢慢被释放。
这对于目前国内寿险市场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input type="button" value="GO" onclick ="var val = Number(jQuery(this).parent().children(':text').val()); if (isNaN(val) || val
1){val = 1;}window.location.href = '/590-590010-detail--0-__id__.html'.replace('__id__', val); ">
国内外资和中资保险公司到底谁更好?
芊芊妈妈168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国内外资和中资保险公司到底谁更好?
我肯定不会买境外的地下保单,但国内的外资和中资保险公司到底谁更好?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保险名人眼里的:国内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
 《21世纪》:你认为国内外资和中资公司各有何优劣?
  梁家驹:大家都以为外商能带进很多的技术、技能进来,其实外商公司的成功,都是那
些华人领导者以他们在亚洲发展的经验,带动当地员工来开拓市场。外资或合资公司如信
诚、友邦的经营者都是华人,其它公司如安联、宏利等也都是华人来做。像保诚的规矩是公
司只能够有一个外来人,其他全部用本地人。与平安相比,信诚人寿用外来人才要比平安
  大家都用华人,因此,我觉得经营上,合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并没有占优势,我倒是觉得
本土公司有优势,审批分公司都比外资容易,民众对国内公司比较信任。
-------------------------------------------------------------------------
梁家驹个人资料:
1947年10月生于香港,197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并于同年踏入保险业。他曾担任美
国友邦保险公司的电脑风险员、系统工程师、部门经理、副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1985
年,梁家驹被派往友邦保险的台湾公司———南山人寿———担任总经理,并在这一职位上
工作了11年。在他领导南山人寿期间,南山人寿持续快速发展,取得并巩固了台湾第二大保
险公司的地位。
  1996年,梁家驹加入保诚人寿,出任CEO。在激烈竞争的台湾保险市场,梁家驹选择了
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在短短两年时间即使保诚人寿成为当地第三大外资保险公司。随后,
梁就担任保诚集团这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2006年出任平安寿险的董事长兼CEO,目前是中国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
执行官、平安人寿董事长。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快乐的公司定会成长
 2003年3月的某一天,梁家驹正在从信诚保险广州公司去火车站的路上,突然接到猎头公
司电话,说有公司要找人。梁最初的答复是:“不用了,我现在工作愉快,钱也不少。”随
后,对方表明了他代表中国平安集团的身份,梁家驹心中开始犹豫。
  当时,梁的头衔是英国保诚集团——信诚保险母公司——的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9个多月后,梁家驹坐到了记者面前。时空变换,今天他已经成为中资保险公司掌门人
中,第一位不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人。在中国平安集团总部,这位刚刚履新的平安人寿董事长
接受了本报专访。
  谈到自己的个人嗜好时,梁家驹说没有什么嗜好,“既不喜欢高尔夫,也不看电影”。
梁说自己喜欢太极拳,这是项有哲理的运动;业余时间还喜欢读一些哲学书籍,目前正在阅
读罗素的《幸福之路》,同时还规定每天必须背一段老子的《道德经》。他说,管理书籍越
来越没有什么味道,“只是有时翻一翻”。
  又到了职业冲动周期
  《21世纪》:现在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离开保诚,加盟平安?
  梁家驹:每个职业经理人都有一个职业冲动周期。以我们经理人的想法,当你经营一个
公司七八年时间,你就应该“move on”,往前走。因为(通过)七八年将一个事业
推动到某一层次后,你个人对很多东西都很习惯了,动力会弱一些,这时最好由别人来接
  当然,这种“move on”可以是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从一个事业到另一个
事业,也有可能转出去到别的地方发展。当时在台湾南山人寿(友邦保险的台湾公司)做了
11年,我认为到该“move on”时,恰好保诚需要拓展亚洲业务,我就过去了。
  在保诚8年我在台湾建立公司,又建立内地公司,我个人认为已经把公司带到某一水
准,应该由别的人接替我来发展了。刚好在这种情况下,平安来找我。
  《21世纪》:从友邦到保诚,再从保诚到平安,这两个选择对你来说相同吗?
  梁家驹: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部分。从友邦到保诚,主要还找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表
现自我,多赚一些钱。而从保诚到平安,自我发展的感觉不是太强了,我想到更多的是能给
中国公司、中国保险行业、中国民众做一些贡献。
  其实,我一直希望为我们自己的公司、自己的民众做一些事情,当年我离开友邦到保诚
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家英国公司给我的任命是拓展华人社会,我也想把这个专业带到华人
世界,现在到平安来,我可以更直接地为中国人服务了。
  《21世纪》:能透露平安给你多少价位?
  梁家驹:平安刚开始跟我说了个数我不太相信,国内公司能给这么多?当然,我已经过
了想疯狂赚钱年龄了,不需要工作,就过得很好。
  《21世纪》:你认为平安看重你什么?
  梁家驹:开始我感觉平安比较看重我的国际经验。但后期从马总(平安集团董事马明
哲)向别人的介绍中我发现,他们对我的为人态度、服务热情也很看重,我也希望他们更看
重这一点。另外我比较低调,可能这也是他们看中我的一个原因。
  本土公司更有优势
  《21世纪》:你曾在台湾、香港、内地三地开拓过疆土,两岸三地的保险有什么异同?
  梁家驹:在我看来,内地的发展其实与香港、台湾的发展方向一样,只不过内地的速度
要更快一些,在香港、台湾用了30年来发展,可能内地只需要10年。
  不过,这种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业务是领先的,但民众、业务员对保险的理解
却是滞后的,长远看这对保险发展稍有不利。现在,国内各家公司提升业务员水准,与保监
会合作提升民众对保险的认识,这条路是对的。
  《21世纪》:现在台湾的很多专才到内地发展,那么与台湾、香港等亚洲其它地区相
比,内地保险市场发展是不是更具吸引力?
  梁家驹:无可争议,中国经济已成为亚洲龙头,而随着经济发展财富增加,民众就有钱
买保险、去投资。因此,从人口数量、财富、市场空间来讲,中国比亚洲任何一个地方都要
  其实,亚太区的华人都到内地服务,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台湾人普通话讲得比较好、工
资水平比较低,来内地发展更有优势。
  《21世纪》:信诚在广州开业后,你曾亲自坐阵指挥一年,你认为信诚在中国成功的经
验是什么?
  梁家驹: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花了一年时间主要是在广州建立起经营模式、组织架构、
以及各分公司与总部联系的流程。现在平安在做的集中营运,信诚第一天就开始做了。虽然
只有一家公司,但是行政后勤资源已经与分公司分离了,在分公司里面没有保留行政工作,
全部在总部的行政中心操作。
  《21世纪》:你认为国内外资和中资公司各有何优劣?
  梁家驹:大家都以为外商能带进很多的技术、技能进来,其实外商公司的成功,都是那
些华人领导者以他们在亚洲发展的经验,带动当地员工来开拓市场。外资或合资公司如信
诚、友邦的经营者都是华人,其它公司如安联、宏利等也都是华人来做。像保诚的规矩是公
司只能够有一个外来人,其他全部用本地人。与平安相比,信诚人寿用外来人才要比平安
  大家都用华人,因此,我觉得经营上,合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并没有占优势,我倒是觉得
本土公司有优势,审批分公司都比外资容易,民众对国内公司比较信任。
  快乐的公司一定会成长
  《21世纪》:上任后,第一步要做什么?
  梁家驹:第一步是要了解,很多深层的东西不是表面能够看得出来,我现在要看很多文
件、资料等。另外就是默契,大家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大家,所以要和很多人见面,讨论
事情。我并不认为在平安有任何一件事情非要明天改掉它,如果明天不改掉,后天就死掉。
  《21世纪》:平安公司与你以前管理的公司相比有什么差异?
  梁家驹:第一,它是一个稳定经营的公司;第二,它比我以前管理过的任何一间单一的
公司,规模要大得多。平安人寿有2万内勤人员,20万业务员。你知道,友邦在台湾的南山
公司才2000员工,2万业务员。而南山公司对友邦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分公司了。
  在友邦,它很多方面都很有规矩了,在平安,我想在规矩上还可以提升,从经营层面讲
这种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我对员工说我来这里全力以赴,希望能够服务大家,对我来说,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1世纪》:你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开疆辟土,保险理念的传达可能更容易,而现在是在
一家稳定成熟的公司里,大家习惯了现有的文化,你将如何把你的理念传达给大家?
  梁家驹:的确是这样的。理念要成为一个文化,不是嘴巴讲讲,而是大家做事情,不知
不觉地按照这个理念去做。
  平安高层也一直在灌输诚信经营、对人要公平、公正等理念,从理念的层面讲,我不觉
得和我讲的有很大差异。但是,落实下去的力度还要加强,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快也快
  《21世纪》:总结30年的保险经验,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导致你今天成
  梁家驹:其实也是分阶段的。年轻的时候,我的原则是手上的工作一定要做得最好。我
常对年轻人讲,你要达到的目标是你的老板担心你跑掉。
  做到了中层管理工作,我就常常讲“上面那个不重要,下面才最重要”。谁为你产生业
绩,是下面的人,你教导好他们,把事情做得很好,有成绩了,你自然就会上去了。
  到了最后的高层管理,我觉得应该拿出对公司、民众服务的态度。在公司里,营造一个
快乐的文化。快乐的文化,就是要开拓一个快乐的环境,让员工觉得有发展的空间,这样他
会快乐地服务客户。客户满意,钱会进来,股东就会满意。快乐的公司一定是成长的公司。
  《21世纪》:你曾经表示60岁就退休,在这里会做多少年?
  梁家驹:工作方面,我是很用心的。我一直认为,我到60岁,大概我对什么人都没用
了。是不是如此我不知道,我是这样想的。
芊芊妈妈168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中国人寿怎么样,它是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啊!
芊芊妈妈168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芊芊妈妈168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不能发悄悄话,请原谅!
芊芊妈妈168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不能发悄悄话,请原谅!
有资料请发邮件,qqmm-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太平洋寿险的控股股东--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
太平洋保险公司。公司在国内投资控股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设有中国太平洋(美国)服务公司,在香港投资设有中国太
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在伦敦和纽约设有代表处,并与荷兰国际集团合资设有太平洋
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5年以来,公司多次被标准普尔公司评为世界保险公司200强,
1999年列第48位,2000年列第45位。2000年至2005年,公司被&商业创新方向&国际组织先后
授予国际质量金星奖、白金奖、钻石奖、欧洲国际质量技术杰出钻石奖及国际质量信誉钻石
奖。2003年,荣获全球评级公司颁发的保险行业&质量与效率国际金奖&。2005年,太平洋保
险诚信综合等级被国家商务部评价为最高级--AAA①级;荣获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中国用户
满意鼎&;公司客户服务电话95500在&首届中国消费者最满意品牌&民意调查活动中被评
为&中国呼叫中心十大满意品牌&。
公司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营销、直销和银行代理三大渠道的销售体
系逐步发展壮大。截至2005年底,公司在全国共设有520家分、支公司(营业部)和3000余
家营销服务部,拥有2.9万名员工和18.3万名营销员。同时,与一批专业、兼业代理机构建
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已建成贯通全国、联结全球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网址
www.cpic.com.cn。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买保险只要是全国性的大公司都可以放心购买,最关键的是买的产品本身的回报,目前太平
洋推出的最新分红险种“鸿运年年”是市场上回报最高返本最快的投资终身分红险种,以下
是简单介绍。
家庭存钱是为了解决教育、创业、婚嫁、医疗、养老等问题, 现在由于小孩从读幼儿园开
始就有较高的花费,所以家长们希望能够更早的拿到资金返还,并且能更灵活的支配,以满
足孩子不同成长所面临的不同需求。
日,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中国唯一进入世界保险公司前两百强,排名第45
强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率先推出“小康之家---鸿运年年”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分红型
保险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小康之家---鸿运年年”特点:
1投资开始,年年返本,年年分红,终身至老
2生存金终身复利全国独有。
3保证还本,三重增值,终身保障,存取灵活
4变频加速,越领越多,收益见效早
5解决终身六金(医疗金、教育金、创业金、婚嫁金、养老金、保障金)
6大客户可以保全资产,合理避税
本新产品是集“医疗金、教育金、创业金、婚嫁金、养老金、保障金”六金于一体,投资安
全保本,收益稳定,支配灵活,兼顾保障,身后还可以给儿女留下一笔资产。
一人投保,三代受益,全面呵护。
举个例子,0岁男宝宝,投资该“鸿运年年”分红险,选择20年交清,每年投入14530元,20
年共投入290600元,总计投资不到30万,宝宝将拥有如下利益:
从交费起每年都可以从太平洋保险公司拿回红利和返本金,直到终身。本金是这样返还的,
20岁前每两年拿回8000元,20岁后每年拿回5000元直至终身,假设百年之后是100岁。
(1)生存金累计按照3%固本生息复利,复利就是利滚利息滚息,过去说法就是高利贷,到
100岁时可以拿回273万
(2)终身的红利同样是利滚利息滚息的,那时候可以拿回258万
(3)百年之后留给我们的后人30万
上面三项一共可以拿回560万回报,投资仅仅是30万不到,还不到投资回报560万零头的一
半,投资收益率却达到1870%
,增值超过18倍。
有需要的话我可以为您的家庭量身定做鸿运年年计划书,欢迎电话咨询。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但不敢当! 所有资料都是转载!
保网首页-&& 博客社区-&& 梁家驹的博客-&&梁家驹的专题评论
http://blog.ins.com.cn/more1.asp?id=3589
快乐的公司定会成长
梁家驹 发布于
[潼潼爸爸]( 21:36:45):
哈哈 楼上的老兄辛苦啊,四个字 断章取意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相信您已经了解了国内的外资和中资保险公司到底谁更好了?
我是点点妈妈
我目前是平安保险公司寿险代理人,我想每位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他(她)都是我们生
命中最宝贵最骄傲的,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在最优越的条件下幸福成长.
平安宝贝儿团体保障
具体保障方案如下:
一年定期及意外残疾保险
保额5万元。
一年定期疾病故保险
保额5万元。
附加幼儿意外医疗保险
保额1万元。
附加幼儿住院医疗保险
保额6万元。
保险缴费:
两岁:每年297元:
六岁:每年198
七岁以上:每年117元
[芊芊妈妈168]( 9:08:12):
我肯定不会买境外的地下保单,但国内的外资和中资保险公司到底谁更好?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这真是一篇好文章,我一直以我在平安工作为荣,我真的是体会到了在平安快乐的工作的意
义,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我为什么能在平安如此快乐的工作,是因为我们有如此好
的舵手,指引我们的方向.
[保险博士]( 0:53:43):
但不敢当! 所有资料都是转载!
保网首页-&& 博客社区-&& 梁家驹的博客-&&梁家驹的专题评论
http://blog.ins.com.cn/more1.asp?id=3589
快乐的公司定会成长
梁家驹 发布于
[潼潼爸爸]( 21:36:45):
哈哈 楼上的老兄辛苦啊,四个字 断章取意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我觉得我们公司好,最主要就是信用度高。有承诺必会做到。
我们是加拿大宏利集团与中化合资的中宏人寿保险公司。
bebaby8024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我也支持平安,自己和家人的保险都是在平安买的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我的建议是:
多听专业人员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弄清楚自己的需要,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选
择能满足你需要的产品。
一般来说优先考虑的顺序为:
人员:家庭经济支柱优先
险种:意外、重疾等保障型险种优先
永远不要把保险等同于投资,千万不要去想我交了多少保费,能拿回多少钱。
因为我们要保的是万一。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分红型的险种分红是预期的,但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是和公司的经营状况直接挂钩,但
是返本型的分红险比如太平洋推出的“鸿运年年”每年返本是实实在在的,这点请不要怀
疑,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07年元月刚推出来就在深圳市场销售量突破3000万
1<input type="button" value="GO" onclick ="var val = Number(jQuery(this).parent().children(':text').val()); if (isNaN(val) || val
1){val = 1;}window.location.href = '/590-590010-detail--0-__id__.html'.replace('__id__', val); ">
静态帖子,不能回复。
大家都在看
(新房业务)
(二手房业务)
(家居装修业务)
(亲子教育业务)
(家在广告业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资保险经纪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