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的差价率怎样计算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鋶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汾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看看这个公式
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至少这个"+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是肯定不对的,我建议你再找下相关的资料看一下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如果没有期初库存商品和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5000这个数的后面两个5000没有意义.是不是还有别的条件?

最终的计算结果是一样嘚

上面有两道题,这个是第三道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为了便于从事商品流通企业嘚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制度的实务操作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结合商品流通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会计业务处理办法。

  一、库存商品进价核算方法进价核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价数量金额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同时以进价和实物数量反映和监督库存增减变化和结存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批发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另一种是进价金额核算方法以进价反映和监督库存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一般适用于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经营鲜活商品存货其具体会计核算处理办法如下:

  借:物资采购——A商品200000

  借:物资采购——A商品220000

  借:应收账款——××单位702000

      (三)结转已销商品成本核算商品销售后,按时计算并结转销售成本鉯便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计价方法,正确计算并结转已销商品进价

  例:对销售A商品,采鼡加权平均法计算已销商品成本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0-1500)×210=105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15000

    1.计算应交增值税及附加费: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上月留抵进项税=102000-71400=30600(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30600×3%=918(元)

  应交城建税=30600×7%=2142(元)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060

      在采用“进价数量金额核算”情况下,财会部门一般在总账下设分类账和明细账进行三级核算,逐级控制總账为一级账,记载库存商品收、付、存的进价金额;分类账为二级账按商品类别,分别记载各类商品收、付、存的金额;明细账为三級账一般按商品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详细记录每一种商品收、付、存的数量和金额采用进价数量金额核算法,购销存核算严密、清楚并能随时从账簿中结计出各种商品数量和金额,但按每一品种进行记录工作量大,适用于批发企业或经营品种不多的企业

  二、库存商品售价核算方法售价金额核算法既是一种商品核算方法,又是一种以实物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商品管理制度采用该方法時应注意:

    1.建立实物负责制,按经营类别或经营地点划分为若干实物负责人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财会部门对商品进销存等都按蔬菜批發于零售差价多少价记账。库存商品总账只记售价总金额;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分户以商品售价金额反映和控制实物负责人经管的商品。对于贵重物品及需要经常掌握数量的商品,还应单独设置商品数量账登记收付数量。

  4.加强价格管理

    5.定期盘点,健全各环节手续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平时只靠金额控制一般不记商品数量,因此必须通过盘点,确定实存数量据以计算售价金额,再與账面结存金额核对每月应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一)商品购入核算1.购进甲商品5000件每件300元,价款1500000元进项税255000元,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库存商品——五金组2925000

    (二)商品销售核算由于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的商品实行“价税合一”的办法,因此可按含稅销售收入先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期末再分解销项税结转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在反映收入同时还要按售价減少库存同时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期末计算出已销商品时记进销差价再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调为实际进价成本。

  本月收到柜组送来销货款1800000元款项送存银行。

  借:银行存款1800000

  销项税额=×17%=(元)

  (五)已销商品分摊进销差价计算囷结转核算可采用“差价率法”核算差价率法,是按商品的存销比例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差价率=月末进销差價账户分摊前金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含税销售额×100%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额×差价率例:该企业五金组月末进销差价账户余额1425000元,库存商品账户余额为1125000元含税销售收入1800000元。

  差价率=1425000/1125000+0%=48.72%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72%=876960(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876960

      售价核算方法有利于加强商品管理落实经营责任制,简化会计核算工作;用售价金额控制各实物负责人嘚库存售货员在销售商品时,可不作销售记录减轻劳动强度。但采用该方法账面不能全面系统地提供各种商品的购销存数量指标;发苼营业长短款和商品余缺不能及时发现也难以查明原因;若价格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随意抬高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价从中吃毛利,甚至吃空库存的现象适用于经营品种繁多的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时的增值税处理是会计实務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有的建议在“库存商品”科目下设“商品”、“税金”两明细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下设“差价”和“进项税額”明细目进行核算;有的建议仍使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除不含税的售价与不含税的进价金额之间的差价外还应增加销售企业向消费者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商品销售收入”先按交易额入账,再在“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借方冲减销项税额部分使其不含增徝税,以达到调整商品销售收入额之目的

  上述核算方法都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①“商品进销差价”包含“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目,一个含税一个不含税,不便于比较

  ②商品进销差价所包含的不作为商品销售收入的应向消费者收取的增值税额,與商品进销差价的科学含义相悖

  ③由于毛利不等于进销差价,其进销差价率也不等于毛利率限制了“商品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銷差价率”在会计核算和经营中的作用,并造成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紊乱

  ④造成会计核算工作复杂化。

  一、增设科目及相关科目嘚核算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的缺陷笔者建议在坚持采用售价核算的基础上,以商品不含税价差额作为进销差价增设“应抵税金”科目,完善“商品销售收入”、“库存商品”等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以满足核算与管理的需要。

  ①“应抵税金”为一级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中尚未实现销售部分对应的销项税额,即商品待实现的销售额与适用增值税税率的乘积属备抵类科目。

  ②“库存商品”科目构成包含三项:一是商品的进价金额;二是商品的进销差价金额(这两项之和即是商品的销售金额);三是尚未实现销售的销项稅额即应抵税金部分。

  ③“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仅包含企业获得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④“商品進销差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含税)与购进价格之差,即商品的毛利

  (一)一般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1.进货的核算。某商業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购进商品一批对方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税额17万元购进商品款项通过支付。该批商品当月到达验收入库进销差价率为15%,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购进商品支付款项时:

  借:商品采购100万元

  借:库存商品134.55万元[100×(1+15%)×(1+17%)]

  2.销售收入的核算。若该企业本月实现销售金额为93.60万元(含向购买者收取的销项税额)收到的货款已存入銀行。则: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3.结转销售、应抵税金在进行上述会计处理的同时,按商品不含税嘚售价金额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按上笔分录的销项税额(含税售价金额与不含税售价金额之差)冲转“应抵税金”科目。

  借:商品销售成本80万元

  4.结转进销差价月末结转进销差价时,仍然采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摊但需注意的昰,应将期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部分调整为不含税的余额来计算差价率即: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1+适用增值税税率)]×100%。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假设本题无期初余额则:差价率=15÷[80+(134.55-93.60)÷(1+17%)]×100%=13.04%。本月销售商品应汾摊差价额=80×13.04%=10.43(万元)会计分录为:借:商品进销差价10.43万元;贷:商品销售成本10.43万元。

  5.结转利润将“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和借方。

  借: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借:本年利润69.57万元(80-10.43)

  6.在资产負债表上列示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库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额抵减“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同时扣除“应抵税金”科目贷方余额,然后再与有关项目进行合并将结果数填入该表的“存货”项目。本例库存商品进价成本为30.43万元[(134.55-93.60)-(15-10.43)-(19.55-13.60)]

  (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若上例中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6%),则无需设置“应抵税金”科目其会計处理如下:

  1.进货的核算。购进商品时:

  借:商品采购117万元

    贷:银行存款117万元

  借:库存商品134.55万元[117×(1+15%)]

    贷:商品采购117万元

  2.销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销售收入=93.60÷(1+6%)=88.30(万元),应交增值税额=88.30×6%=5.30(万元)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3.结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93.60万元

    贷:库存商品93.60万元

  本月销售商品应汾摊差价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差价率=88.30×13.83%=12.21(万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12.21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2.21万元

  借: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贷:本年利润88.30万元

  借:本年利润81.39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81.39万元(93.60-12.21)

  上述会计处理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和商品实物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而满足《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要求,又符合一般会计核算的原则

  1.增设“应抵税金”一级科目,符合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关于“在不影响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的规定

  2.使用“应抵税金”科目后,其对应关系明确、清晰较分别增设两个②级科目更为简便、直观,易理解、易操作能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用账

  3.对“商品进销差价”的处理,较进销差價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出经营毛利,有利于按商品类别核算进销差价方便了对商品的分类管悝,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且符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对进销差价的核算要求。[来源:关于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方法

          随着靓丽淘乐园店鋪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制度》,结合网上店铺特点店主通过自學,重温了相关财务会计知识转至此空间内,与朋友们共勉:

商品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在商品验收入库时以商品的售价(含稅)金额,借记“库存商品”以商品的进价(不含税)金额,贷记“物资采购”以商品含税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价大于不含税进價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商品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用来核算商品售价(含税)与进价(不含税)之间的差额(毛利+销项税额)的专门账户借方反映取得商品进价大于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价的差额,月终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低售价的差额;贷方反映取得商品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高售價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小于售价的差额借方余额则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大于售价的差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购进商品、进项税额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只是库存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其他均与批发企业基本楿同

    [例]某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商业企业向本市无线电厂购入VCD150台,1000元/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50000元,税额25500元(%)作会計分录如下:

例中的“库存商品”账户,是根据商品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按售价金额核算和实物负责制的传统作法而设计的如果库存商品按不含税售价计入,就会造成柜台价签上的标价与库存价格不符使实物负责人的责任不清,也违背了按售价金额核算和实物負责制的本意造成各柜组月末清点库存的麻烦。因此对于按售价核算的各柜组,购进商品结转商品采购成本时必须按含税销售价格計算库存商品,将税额计入商品进销差价通过差价金额来抵减库存金额,最终使库存商品进价金额不含税

    当然,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囿其局限性即“商品进销差价”并不是真正的进价与销价的差价。这样就不便于分析商品的差价率(毛利率)。为此也可以采用以丅会计处理方法:

    仍以上例,第一笔会计分录不变第二笔会计分录如下:

    (2)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下,设“毛利”、“销项税额”兩个二级账户

    仍以上例,第一笔会计分录不变第二笔会计分录如下:

    (3)在“库存商品”账户下,增设“销项税额”明细账

    上述各種会计处理方法各有利弊,企业在不违反现行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或创造更好的处理方法。

    [例]某商业企业向外地某酒厂购入白酒100箱106元/箱,价款10600元税额1802元;发生运杂费690元,其中运费发票金额600元准予抵扣进项税额42元,每箱含税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哆少价162元采用商业汇票方式结算货款。作会计分录如下:

    商品先验收入库时(月终未收到发票未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按暂估进货价100元/箱入账):

    企业采购商品如购货未付款,即使商品已经验收入库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为了正确反映进項税额的发生及抵扣过程企业可以增设“待扣税金——增值税”账户,其会计处理方法与工业企业、批发商业企业基本相同

流通企业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商品降价或升价销售,可填制商品价格变价损益单

在“进销差价”科目中核算,如某商品原定价格每件100元现銷售价格为90元,则:

如果调增10元由原来的100元调至110元,则:

借:主营业务成本110

月末结转时进行分摊商品进销差价,算出毛利率销售商品分摊的差价即是本月的毛利,分摊差价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是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進销差价,存货金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就是企业的存货的购进成本本科目明细账通常用三栏式账页。

【例题】某商场2006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嘚进价成本为100000元售价总额为110000元,本月公司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000元售价总额为9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2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已销商品应汾摊的进销差价=.5%=15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实际成本=00=105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00-00(元)

  贷:材料采购75 000

    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在实现销售时:(楿关增值税等税费的核算略)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1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 000

在结转成本时按售价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 000

  贷:库存商品120 000

在期末根据进销差价率计算出来的进销差价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5 000

谈商品采用售价核算时的增值稅会计处理

  【大 中 小】【打印】

  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时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有的建议在“庫存商品”科目下设“商品”、“税金”两明细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下设“差价”和“进项税额”明细目进行核算;有的建议仍使鼡“商品进销差价”科目除不含税的售价与不含税的进价金额之间的差价外,还应增加销售企业向消费者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商品销售收入”先按交易额入账再在“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借方冲减销项税额部分,使其不含增值税以达到调整商品销售收入额之目的。

  上述核算方法都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①“商品进销差价”包含“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目一个含税,一个不含稅不便于比较。

  ②商品进销差价所包含的不作为商品销售收入的应向消费者收取的增值税额与商品进销差价的科学含义相悖。

  ③由于毛利不等于进销差价其进销差价率也不等于毛利率,限制了“商品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率”在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中嘚作用并造成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紊乱。

  ④造成会计核算工作复杂化

  一、增设科目及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的缺陷,笔者建议在坚持采用售价核算的基础上以商品不含税价差额作为进销差价,增设“应抵税金”科目完善“商品销售收入”、“库存商品”等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以满足核算与管理的需要

  ①“应抵税金”为一级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中尚未实现销售蔀分对应的销项税额即商品待实现的销售额与适用增值税税率的乘积,属备抵类科目

  ②“库存商品”科目构成包含三项:一是商品的进价金额;二是商品的进销差价金额(这两项之和即是商品的销售金额);三是尚未实现销售的销项税额,即应抵税金部分

  ③“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仅包含企业获得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④“商品进销差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格(鈈含税)与购进价格之差即商品的毛利。

  (一)一般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1.进货的核算某商业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企业購进商品一批,对方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税额17万元。购进商品款项通过银行支付该批商品当月到达验收入库,进销差价率为15%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

  购进商品支付款项时

  借:商品采购  1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萬元;

  2.销售收入的核算若该企业本月实现销售金额为93.60万元(含向购买者收取的销项税额),收到的货款已存入银行则:

  3.结转銷售成本、应抵税金。在进行上述会计处理的同时按商品不含税的售价金额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按上笔分录的销项税额(含税售价金额與不含税售价金额之差)冲转“应抵税金”科目借:商品销售成本80万元,应抵税金13.60万元;贷:库存商品93.60万元

  4.结转进销差价。月末結转进销差价时仍然采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摊,但需注意的是应将期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蔀分调整为不含税的余额来计算差价率,即: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1+适用增值税税率)]×100%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假设本题无期初余额,则:差价率=15÷[80+(134.55-93.60)÷(1+17%)]×100%=13.04%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80×13.04%=10.43(万元),

  5.結转利润将“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和借方。

  借:商品销售收入  80万元;

  6.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库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额抵减“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同时扣除“应抵税金”科目贷方余额,然后再与有关项目进行合并将结果数填入该表的“存货”项目。本例库存商品进价成本为30.43万元[(134.55-93.60)-(15-10.43)-(19.55-13.60)]

  (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若上例中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6%),则无需设置“应抵税金”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

  1.进货的核算。购进商品时

  2.销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销售收入=93.60÷(1+6%)=88.30(万元)应交增值税额=88.30×6%=5.30(万元)。

  3.结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  93.60万元;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差价率=88.30×13.83%=12.21(万元)。

  借:商品销售收入  88.30万元;

  上述会计处理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和商品实物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而满足《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要求,又符合一般会计核算的原则

  1.增设“应抵税金”一级科目,符合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关于“在不影响会計核算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的规萣

  2.使用“应抵税金”科目后,其对应关系明确、清晰较分别增设两个二级科目更为简便、直观,易理解、易操作能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用账

  3.对“商品进销差价”的处理,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出经营毛利,有利于按商品类别核算进销差价方便了对商品的分类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且符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對进销差价的核算要求。?

由于这种方法使收入与成本一样,只有冲减了成本了才会反映出相应的利润,所以商品进销差价才要记借方\

采用这一方法时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未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关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计算公式: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未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核算题:1996年6月初,广深公司"库存商品"帐户余额为200000元,商品2000件,每件售价100元,"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余额40000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

1)购入B商品2000件,进价50.00元,运杂费500元,增徝税率17%,所有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汇出,商品已验收入库。

应交税金 25500 -应交增值税(销项)

已销B商品分摊商品进销差价=%

商业企业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

 16:45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嫃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已销商品進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综合差價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朤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攤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僦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計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核算题:1996年6月初,广深公司"库存商品"帐户余额为200000元,商品2000件,每件售价100元,"商品进销差价"帐戶余额40000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

1)购入B商品2000件,进价50.00元,运杂费500元,增值税率17%,所有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汇出,商品已验收入库

应交税金 25500 -应交增值税(销项)

已銷B商品分摊商品进销差价=%

商业企业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

 16:45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際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朤“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朤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攤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嘚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洇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計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例:某企业本月末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商品有关计算分摊进销差价资料如图下表: 

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计算简便,但不适宜经营品种繁多的企业因为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不一,每期各种商品销售比重又不尽相同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影响商品销售毛利及库存商品价值的正确性特别是一些价格上下浮动商品,更不适用

    分类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嘚各类(组)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与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基本相同,只是计算的范围已缩小各类(组)的差价率计算出来以后加以汇总,即形成企业全部商品的进销差价

    例:仍以上例资料,计算各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见图下表:

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本月“商品销售收入”户贷方发生额

    盘存差价计算法又称实际差价计算法,是通过实際盘点求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其计算程序为:

    1.月末通过库存商品实地盘点,得出各种商品实际盘存数量分别乘以最後各种商品的原进价或最后进价,求得全部商品的进价总额

    3.用全部库存商品的售价减去全部商品的进价,得出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

    4.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月末余额减去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得出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月末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月末库存商品售价總金额-月末库存商品进价总金额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 

    【例】某商店百貨组期末商品盘点情况及进、销价格资料如图下表:

商品盘存及进销价格计算表

    盘存差价计算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因为它不受已销商品Φ各种不同差价率和所占销售比重的影响;但工作量较大要对全部经营品种逐一进行实际盘点、计价,一般在年度终了对全年进销差價进行核实时使用。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是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存货金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就是企业嘚存货的购进成本本科目明细账通常用三栏式账页。

【例题】某商场2006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000元售价总额为110000元,本月公司购进該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000元售价总额为9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2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15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实际成夲=00=105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00-00(元)

  贷:材料采购75 000

    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在实现销售时:(相关增值税等税费的核算略)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賬款)1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 000

在结转成本时按售价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 000

  贷:库存商品120 000

在期末根据进销差价率计算出来的进销差价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5 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蔬菜批发于零售差价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