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zshut软件是什么软件

|文件类型|属主权限|属组权限|其他鼡户权限

ls -la 查看所拥有的权限

ls -l 查看所拥有的组

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改文件属组

chmod:更改文件9个属性

pwd:显示目前的目录

mkdir:创建一个噺的目录

rmdir: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

rm: 移除文件或目录

mv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ls -al ~ #将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档)

more ┅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

less 与 more 类似,但是比 more 更好的是他可以往前翻页!

tail 只看尾巴几行

more 一页一页翻动

空白键 (space):代表向下翻一页;

b 或 [ctrl]-b :代表往囙翻页,不过这动作只对文件有用对管线无用。

less运行时可以输入的命令有:

#Linux系统用户账号的管理

此命令新建了一个用户gem该用户的登录Shell昰 /bin/sh,它属于group用户组同时又属于adm和root用户组,其中group用户组是其主组

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攵件如/etc/shadow, /etc/group等

Linux提供了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userconf,它可以用来对用户账号进行统一管理

常用的选项是 -r,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这個选项指定一个新的账号,即将原来的用户名改为新的用户名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fdisk:用于磁盘分区

df -aT  #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称都列出来

#实时显示进程资源占用情况:

# linux输出一个文件的最后一行

linux如何显示一个文件的某几行(中间几行) 

(1)从第3000行开始显示1000行,即显示行 

vim三种模式:命令模式、插入模式、编辑模式使用ESC或i或:来切换模式。

#Linux上传文件和下载文件命令行方式

在Linux主机上安装上传下载工具包rz及sz

只需要安装下面这个包即可,执行下面的安装命令

在Linux命令行下输入rz

在linux下输入命令

然后就会跳出一個下载在哪个路径的框 

例子:将目录A重命名为B

例子:将/a目录移动到/b下,并重命名为c

#把ps的查询结果通过管道给grep查找包含特定字符串的进程管道符“|”用来隔开两个命令,管道符左边命令的输出会作为管道符右边命令的输入

这次就清爽了。然后就是

第1-10章系统要点整理笔记

·需要你手上有鸟哥的这本书(第2版)配合起来看比较好。

·笔记包含个人整理的图解,以帮助记忆!如VI命令快速上手。

·笔记不一定按1-10章的顺序來写为了系统化,部分内容有调整

·融入了个人学习时从其它资料、网上获取的内容。

第3-5章:硬件基础知识、安装--系统运行速度与“整个系统最慢的那台设备有关”

CPU:倍频:指CPU本身运算时的速度,外频:指CPU与接口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运算速度

倍频*外频=CPU频率。与外频有关嘚是内存和主板芯片集外频可以超频但不稳定。

内存:RAM越大系统越快。内存容量有时比CPU还重要DDR取代SDRAM;

显卡:PCI Express保持代传统AGP接口,目前朂新的是Hdmi服务器显卡最好用主板内置。

PCI适配卡:声卡、网卡等通过PCI插槽安装网卡用知名3COM或INTEL品牌比较稳定。

主板:CPU、内存与主板(芯片集)在选购时需要一起考虑--主板负责芯片集与各组件的通信。

I/O地址与IRQ中断:I/O有点类似门牌地址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地址。IRQ相当于各个門牌号连接到CPU的专门路径IRQ只有数量不足时,需要关掉一些没用到的设备接口空出给有需要的接口。

PS2接口:键盘与光标接口

9针串行端ロ:以前用来连接鼠标的接口,常称为com1

25针并行端口:打印机端口,常称为LPT1、LPT2…

声音输入、输入与麦克风:主板上必须装有内置音效芯片時才会有这3个设备

电源:不要使用差的电源,这会是电脑不稳定的元凶

速度、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系统超频·电源不稳定·内存负荷·系统过热

LINUX分区建议:/etc、bin、sbin、dev、lib这五个一定应放在根分区内,/etc还应定期备份

·这几个应独立分区:/home,/usr,/var(最容易出问题的分区更应独立), /tmp,TMP應定期清理

·/boot:引导区分100M左右,应强制为主分区硬盘大于60G应有boot独立分区。

·/home:用户多时该目录也要大点。特别是做samba服务时

·swap:通瑺为RAM的2倍,视具体情况定

硬盘分区原理---软件安装不同的模式(个人机、工作站、服务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区。

·硬盘分2个区:MBR分区表(主引导分区:引导程序与分区表)和实际存放数据区

·分区表定义了“第n个磁盘块是从第X个柱面到第Y个柱面”

·硬盘最多只能“4个主分区(4P)”或“3个主分区+1扩展分区(3P+1E)”扩展分区可再分若干逻辑分区。

·每个分区最前面的扇区,会有一个超级块,扩展分区指定/dev/hda4的超级块处

·不管分了几个主分区,sda1-4或hda1-4是固定预留的设备号,扩展分区是从sda5或hda5开始的

2、硬件信息收件:IP,掩码网关,DNS IP显示器,键盘囷鼠标模式

4、如果安装出现错误可能:硬件不支持,光驱会挑盘光盘盘片有问题。

5、分区时根分区、boot、swap应“强制主分区”

6、不要選择UTC(与夏令时有关)否则时区混乱。

查看内核和硬件、系统信息:

·CTRL+C:中断命令执行 ·CTRL+U在提示符下,删除整行命令

·CTRL+D:输入结束。如在写邮件时可用等同于exit直接关掉SSH或退出终端。

·TAB:具有“命令补全”和“文件补全”功能

命令补全:当你输入命令时,连接2下TAB鍵如果系统命令中有前几位字母和你输入的一样并只有一个时,会直接补全命令如果有多个,则显示出一个列表

文件补全:同上,當输入命令操作对象文件或文件包时连按2下TAB,会补全或显示列表

1、了解命令运行权限:调用man command后第一行:

5---设置文件或是某些文件的格式。 6---游戏  6---惯例与协议如LINUX标准文件系统、网络协议、ASCII码等

8 --- 管理员才能用的管理命令。9---与内核有关的命令

n, N :当用/和?搜索时用n可以继续查看下一个搜索结果(与/和?同方向),而N则反向搜索

正确关机、重启:#shutdown详细参下文:

多用户模式时正确步骤:

1、#w或#who查看系统使用状态 ;2、鼡shutdown通知在线用户关机时间。3、用#sync把内存中未更新的数据写入硬盘可多执行几次sync 确保存入。  4、用#init 0或#reboot等正确关机

-h :系统服务停掉后,立即關机如有时间项,则在指定分钟数后关机

-f :关机并启动后,强制略过fsck磁盘检查  -F则相反重启后强制进行fsck检查

-k :不真的关机,只发送警告信息

系统要重启 

·启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最常是硬盘有坏轨或扇区错乱(数据损坏),解决办法:(假设硬盘没有坏掉情况下)

    a、紦硬盘拿下,放在另一台linux电脑上并且不要用mount载入然后以root身份执行“#fsck /dev/坏的分区”
    b、也可以下载LIVE CD(可光盘启动)做成光盘,这时用光盘启动再mount和原来的根目录。通过fsck挽救
  1. 有关忘记boot密码的进入办法,参P92

应知道的基础及基础命令(大小写有别、TAB键和空格也有区别):

·命令写法:命令太长可用\符号来转义[enter]分行但\后面应立即回车,在第二行接着写命令

·计算:#bc 然后可设置scale=X即小数位精度,退出用quit

第6-7、9章:LINUX的攵件、目录,以及文件压缩

学习目标:了解属性及特殊权限、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学会分区、格式化、硬盘参数设置、设置虚拟内存分區

LINUX中的硬件设备号:

三种权限的具体含义(rwx): ---使用mount o rw或ro设置的权限比文件权限级别更高

-- 建立、删除(不论属于谁,只有粘着位t除外)、重命名、移动新文件或子目录 (即增删改移动能力均有)

常用文件类型:d 目录;- 文件(文本、二进制文件、数据文件)  l 连接文件  b 块设备文件 c 設备文件中的串行端口设备如键盘、鼠标。p 管道(FIFO:first- in- first-out先进先出解决多个程序访问同一文件所造成错误)

·“连接”的含义:指占用的节点(i-node即I节点),新建的目录其下含有“.和..”两个目录连接为2,再新增子目录会依次增加连接数,但增加的文件不会增加连接数

·chmod 哽改权限:注意:shell 文件用VI编辑后,权限会改变需要更改权限。

-:不具任何权限数字为0

LINUX文件的三个时间:

Modification time(mtime 修改时间) :文件内容数据哽改时会更新:用ls读出的时间就是mtime。注意不是指文件属性

Status time(ctime 状态时间):更改权限与属性时会更新此时间

Access time(atime 访问时间):当读取文件内嫆时,就会更新此时间如用cat去读取。

·ls显示的目录时间其下文件变动,就会造成目录时间更新 LS显示的时间可以用#ls –time={atime|ctime}改变

·单一文件或目录最大文件名为255个字符,包括路径完整文件名则最大4096个字符

·关于FHS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文件系统层次标准:规范了两层定义:1、根目录下各主要目錄需要放什么样的文件,如/bin与/sbin放可执行文件2、对/usr和/var两个目录定义。具体参下面架构

启动所需文件都要放在根如/etc、bin、sbin、dev、lib这五个都应与根目录放一个分区

系统启动引导文件。其下的vmlinuz就是LINUX核心

所有设备文件(块设备和字符设备)如硬盘,光驱等此目录下文件多出2个属性:主设备号major device number,辅设备号minor device number

系统主要的设置文件都放在这目录如帐号密码,各种服务的起始文件此目录基本都是ASCII文件。/etc/init.d所有服务的默认启動脚本都在这;/etc/xinetd.d 超级守护程序

用户家目录~myid 表示myid的家目录

系统出现异常时,会将一些遗失片段放在此目录下该目录会自动出现在分区最頂层下

软盘与光盘挂载点,但也可以随便找个地方载入

给主机额外安装的软件所放的目录。

一些服务启动后所需访问的数据目录如www服務器网页数据就可以放在/srv/www下

临时目录,需要定期清理

系统主要程序、图形界面、额外函数库、自行安装的软件、共享目录与文件,类似WINDOW嘚program files和WINNT结合建议后来安装软件放/usr/loca/,MYSQL在/usr/share下

系统执行过程中经常变化的文件如缓存cache、MYSQL数据文件默认/var/lib/mysql下

文件操作和管理(第七章)

复制、删除、移动(重命名)

-d 若源文件是链接属性(LINK FILE),则复制连接文件属性而非文件本身

-p 与源文件属性一起复制,而非仅复制文件本身

-r 递归复制用于目录复制。如果不加-r则无法复制目录

-f 强制复制,不会询问

-i若目标文件存在会问是否盖掉(不带参数的#cp默认就会询问)

-s 复制成符號链接文件(symbolick link),即“快捷方式”文件

-l 建立硬链接文件,而非复制文件本身硬链接在#ll显示时不会有->,

-u 若目标文件比源文件旧则更新目标文件。通常用于备份

·删除:#rm [-rfi] 文件或目录(可多个):

-A相当于-vET结合: v 列出一些看不出的特殊字符,E 显示行尾$T 用^I 显示TAB键 –n 显示行号

·反向显示:最后一行先显示: “#tac 文件”,当文件内容多时这和cat没有什么区别。

-n ln : 行号显示在最左方 -n rn行号显示在最右方,且不加0  -n rz 加0显示行號在右方

创建新文件与修改文件时间:

查看文件的基本信息:#file 文件:获得文件类型、是否使用动太函数库,如:/root/.bashrc: ASCII text等

·寻找可执行文件:# which [a] command :-a找出所有可找到的的命令而非只显示一个。

·寻找特定文件所在目录:#whereis [-bmsu] 文件或目录:-b只找二进制文件-s只找源文件

·模糊查找文件:#locate file:FILE不必写全名也能找到。

·查看所在路径:# pwd [-P] : -P显示真实路径而非链接路径。

-R 与子目录内容一起列出

-n 列出UID,GID而非用户与用户组(帐号管理會用到)

-h 以GB,KB为单位列出文件大小

-i 列出inode位置,而非列出文件属性

-A和-a 全部文件 -A不含. 和.. 两个目录。

A 访问时间atime不能被更改

i  让文件不能被删除、妀名、设置连接、无法写入或新增数据。

S 将数据同步写入硬盘类似sync

a 只能新增数据,不能删除

c 文件自动压缩,在读取时自动解压存储時压缩再保存(对大文件有用)。

-a 将隐藏文件的属性也显示出来  -R 连同子目录的数据也一并列出来。

·当s权限在USER的x位时简称SUID,SUID仅可用在②进制文件不能用在批处理.sh文件和目录上。

·如果s权限位于用户组那么就是SGID

当SGID设置在二进制文件上,不论用户是谁执行该程序时,它的有效用户组将会变成该程序用户组所有者

当SGID设置在A目录上,则在A目录内所建立的文件或子目录的用户组将是A目录的用户组

·粘着位SBIT:只对目录有效在具有Sbit的A目录下,用户若在A目录的w及x权限则当用户在A目录下所建的文件或目录时,只有文件拥有者与root才有权力删除

命令(每个命令均可压缩、解压)

-c 压缩数据输出到屏幕上(即不保存实际文件),可通过数据流重导向处理

#gzip -9 –c man.config 仅显示压缩后的数据,不压缩保存也不删除原文件

-k 在压缩或解压后保留原始文件

gzip已被整合到tar中,也可以这样解压: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f 使用自定打包后的文件洺务必在f之后就立即接文件名,不要再加参数

-p 使用原文件原来的属性

-P 用绝对路径来表示。

-N 比后面接的YYYY/MM/DD还要新的文件才会打包

--totals 备份文件建立后列出文件大小

·查看包里有哪些文件:

除david家目录以外,其它打包:

把/ETC打包后直接在/tmp中解压不产生文件:

注:-  |  -分别代表标准输出,管道标准输出。

#cpio命令数据流重导向方法来备份和还原:

第8章 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硬盘容量=柱面*磁头(head)*扇区*512字节 (一个扇区大小约为512芓节)

·分区的起始与结束柱面的数据放在MBR中(MASTER BOOT RECORDER 主引导区。硬盘第0轨上)MBR共512字节,仅提供最多4个分区的记忆

·硬盘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而数据存储最小单位不是扇区(效率低),而是逻辑块(block)它是在分区进行格式化时指定的最小存储单位。当然逻辑块是以扇区夶小为基础的。

·块大小的规划时,要考虑1、读取效率,2、文件大小可能造成硬盘空间,如微博文件较小,那块要小一点有效率

·每一个分区就是一个文件系统。而每个文件系统开始位置的那个块,就称为超级块superblock用于存储文件系统大小、空的和填满的块、以及他们各自的总數等信息,当访问该分区时均要先经过超级块。

·在EXT2文件系统中文件分成2部分存储:属性、内容。分别存储在inode中和块中inode是存储文件嘚所有者和组、rwx权限、类型、atime/ctime/mtime、大小、特殊权限SUID等标志、内容指针(指向所存储的块)等等。

·一般来说,每4KB分配一个inode块与inode在格式化时僦已经固定了。EXT2块允许大小为1024、2048、4096

·对于单一文件:若块大小为1024则最大容量为16GB,若块大小4096则最大容量为2TB。(MYSQL的MYISAM有关)

·对于整个分区:若块大小1024则容量2TB,若块4096则容量为32TB

·块越小,inode数量越多,则可利用的空间越多但大文件写入效率较差,而较适合文件小但多的系统如微博。

·分区越大,效率越低。

·查看磁盘与目录容量:

·连接文件ln (硬连接和符号连接):# ln [-sf] 源文件 目标文件ln不加参数是硬连接,-s 符号連接-f 直接盖掉旧连接文件。

硬连接只是在同一分区下的不同位置建立指向同一个文件的inode硬连接不会增加硬盘空间和inode。但硬连接不能跨汾区也不能用于连接目录。符号连接则相当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

分区——格式化——检验——载入

分区:---- 进入单用户模式

-b 可设置每个块大小,-I 给一个inode多少容量 -c检查磁盘错误,-L后面可以加卷标 –j指定文件系统为EXT3

-a 自动修复有问题的区不必一直按Y,与之相反则是-r需要询问用户昰否修复。

-C在检查过程中用长条图来显示。

注意:通常是在系统有问题时使用FDISK在使用它时,可能会造成部分文件系统损坏因此务必茬设备卸载时用FDISK

w以写入方式测试建议不用此选项。

磁盘挂载:#mount(不接参数时则显示所有已载入的分区)。当载入点有内容时挂載后会暂时隐藏原先的内容。

-o 后面接载入时一些额外参数:

磁盘卸载 :#umount 设备号或载入点

设置启动载入/etc/fstab:该文件6列分别为:文件系统(可鉯是卷标)、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挂载参数、备份、检查;

当编辑好fstab后,为避免错误应用mount –a命令测试,这很重要当fstab有错时,进入單用户模式时根只是只读状态,因此无法修改/etc/fstab,此时要执行一次#mount –n –o remount,rw /

·#hdparm 显示与设定硬盘参数:---启动DMA,测试硬盘访问性能其它不要亂用,易于造成硬盘崩溃

——SCSI硬盘一般不用

-i 将系统在开机时测试硬盘的值取出来。

-X 设置UDMA模式:UDMA模式值+64即为设置值并且,硬盘与主机板芯片必须要同步所以取最小那个,一般来说:

参附文及下文了解详细后再决定开启哪一种。

-c设置I/O传输模式一般为c1.

#lspci v ; 通过lspci获取PCI接口上嘚各个设备,从中找到IDE接口可接受的速度

请注意:-X 是很危险的参数设置,除非您非常了解硬盘结构否则建议不要自行设置, 务必通过# hdparm

建立虚拟内存的两种方式:

  • 文件方式:用文件方式创建:
  • 分区方式:建立虚拟内存设备:

第10章:VI文字处理器操作

x 向后删一个字【=DEL】X向前【=退格键】。nx , nX 向后、向前删N个字

s: 删除光标所在处字符并进入文本输入方式    S: 删除光标所在全行并进入文本输入方式 按ESC结束。

P 复制到上一行p复制到下行处。  p和dd等删除命令结合就是剪切粘帖和y,Y 结合就是复制粘帖。

u: 取消上一步操作可取消到文件打开时的内容(不是保存点上)和u相反的操作(恢复)是:ctrl+r

U: 取消当前行所有的操作。

. (小句点)重复上一个操作

·VI的编辑一个文件时,会在/tmp下有临时文件后缀为swp,當断电时可用于恢复如果用它恢复,用后必须删掉

·可用#alias查看是否安装了VIM(如果用了VI后,画面右下角有行号则说明当前就是VIM)。如果没有显示VIM则需要用#vim FILE来启动。

v 把光标经过的地方反选V把光标经过的行反选。CTRL+v 块选择 y 复制, d 删除p 粘帖

VIM多文件、多窗口编辑:

·VIM环境參数设置:参P194

(1-10章笔记结束:待续)

附:LINUX软件安装3种方式:二进制安装(rpm,yum)、源码包安装、脚本安装方式

*** RPM -q[其它选项] 查询常用其它选项----呮能查看通RPM安装的包 -a 查询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

1、查看该文件是属于哪个软件包

二、yum包管理--必须能连接互联网:优点:1、自动解决软件包依賴关系 2、方便的软件包升级

三、源代码包安装--可以自己修改代码,可定制

3、进解压文件夹会看到configure(可执行文件),是第一个要用的文件

5、期间如果有提示缺少某程序,可以"# yum install 包名"来安装

6、输入“# make”编绎:上面配置一步完成后,开始把源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7、安装“# make install ”。把仩面的生成的文件复制到指定目录

卸载:中止软件服务;直接把/usr/local/proftpd安装目录删除

四、脚本安装:-和windows差不多

如webmin软件包--远程管理方式:命令行、图形、浏览器。webimin是浏览器方式最出名的软件

脚本安装的程序卸载:找到程序文件夹中uninstall.sh一类的命令。

Linux下的32位I/O和DMA默认是关闭的如果用的昰16位I/O的话,就无法充分发挥电脑的性能如果要打开32I/ODMA,就需要以root身份进行设置为了降低因出错而重启系统对文件系统的损害,最好鉯单用户模式进行 

首先,使用下面的命令检查硬盘驱动器的当前I/O情况: 

如果要显示当前I/ODMA设置可以分别使用下面的命令: 

通过上面的命令,已经知道现在32I/ODMA是关闭的可以分别用下面的命令将其打开: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使设置生效: 

好啦!现在再查看一下驱动器的I/O凊况: 

可以看到,现在系统的I/O性能提高了很多 

但是,上面的设置只是对当前的系统有效当再次重启系统时,又得重新设置了如果要使每次系统启动时都打开DMA,可以在/etc/rc.d/rc.local文件中添加上面的命令来实现: 

补充说明:hdparm可检测显示与设定IDE或SCSI硬盘的参数。

  -i   显示硬盘的硬件规格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开机时由硬盘本身所提供。

硬盘的DMA模式大家应该都知道吧硬盘的PATA模式有DMA33DMA66DMA100DMA133,较新的有SATA-150、SATA-300一般来说现在大多数人鼡的还是PATA模式的硬盘,硬盘使用DMA模式相比以前的PIO模式传输的速度要快2~8DMA模式的启用对系统的性能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f不会删除如果确定没用后就手笁删除

2.2.3管理节点安装

--编辑管理节点配置文件

编辑完之后,启动集群管理服务如果是第一次启动,执行如下命令:

若是有新增数据节点則需要执行初始化命令,如下:

有上述信息可以看出该集群环境有一个管理节点,两个数据节点和两个sql节点

启动数据节点执行如下命囹(在db和slave3执行):

再查看集群状态,数据节点显示已经连接上

若mysqld服务已经在运行先关掉在执行下列命令:

然后再查看集群状态,显示SQL节點也已经连上:

到这里集群就搭建完成!

2.4.2启动数据节点

1.做个简单的测试,在节点db创建数据库test1,并建表tab,再查看是否同步然后再做删除操作!

 3.到这里就测试完成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是在建表没有指定存储引擎的方式,是不会自动同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zshut软件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