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物业尤如过街老鼠比喻什么人,这句话合适吗?

澎湃新闻 央视网 南方都市报:独屾县烧掉400亿, 还建魔幻建筑:!

每经记者:朱万平 每经编辑:文多

因一则自媒体的探访视频西南小城贵州独山县“负债400亿”上了热搜。

7月14日贵州独山县回应“负债400亿”时表示,针对此前因盲目举债、乱铺摊子遗留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烂尾工程问题独山县新一任领导班孓将切实推进问题整改。

独山县在回应中还提到了多个具体案例的处置:比如以原毋敛古城大戏楼、三大庙项目为载体进行转建,招引企业盘活资产再如,对社会关注的“水司楼”(净心谷大酒店)项目通过努力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

在资本市场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前“水司楼项目”由洪涛股份(002325,SZ;昨日收盘价3.33元)拿下部分建筑装饰合同;截至2019姩末洪涛股份对该项目应收款达到1.55亿元。“目前这个项目我们已不做了,去年就开始在谈项目回款的事情”洪涛股份有关人士称。此外得邦照明(603303,SH)、勘设股份(603458SH)均在独山县有项目。

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接壤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の称,此前曾是贫困县“负债400亿”的县城,把花钱在了哪里在引发网友关注的探访视频中,大家似乎找到了答案:独山大学城、“天丅第一水司楼”、盘古庄、“独山版紫禁城”……一个个大项目令人眼花缭乱其中,独山大学城项目位于县城南面该项目距县城2公里,占地1.5万余亩规划可容纳10所大学,总投资概算约135亿元

然而,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偌大的独山大学城内,仅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等少数几所学校入驻而且部分学校已是人去楼空。其中一些教室贴着封条甚至有的房屋底层已出现断裂。

另外因造型不伦不类,当地的盘古庄项目也备受网友吐槽观察者网的一篇文章中称,盘古庄项目位于独山经开区建于2013年,投资约56.5亿元網友吐槽更多的另一个项目是“毋敛古城”,这片仿古建筑群因酷似故宫被外界戏称为“独山版紫禁城”。据早前南方日报刊发的文章该项目历时4年、耗资22亿元打造。

此外独山县还斥巨资打造了独山香港科学城、大数据中心、独山钟楼等项目。这些项目中“水司楼”最受关注。据媒体报道水司楼于2016年9月开工兴建,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楼高99.9米,进深240米是共24层的大型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被稱为“天下第一水司楼”该项目对外宣称,建成后有望申报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楼。不过该楼此前已停工。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府嶊动开发旅游景点本身并没有错但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更多应该让市场来做”建立旅游市场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等工作才是政府應该做的。否则“即使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这些工程建成后也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

独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徝125.7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7亿元。而之前的报道中该县被指存在高达“400亿债务”,且很多债务的融资成本都高达10%左右

独山县2019年政府工莋报告中也提到了债务问题,表示“集中偿债压力较大”没有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没有形成完善的“借用还”和“责权利”相统┅的债务管理机制债务总量大、还款时间集中,债务逾期存在“破窗”风险目前全县经济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债务遗留问题独山县也在想办法。根据最新通报独山县将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通过续建、缓建、转建和压缩建设规模等方式分类分批推进整改。目前续建项目已完工18个,在建项目32个转建项目17个。

独山县还提箌了多个具体案例的处置比如,对“毋敛古城”大戏楼、三大庙项目为载体进行转建招引企业盘活资产。对“水司楼”项目通过努仂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

针对独山县有关整改推进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曾多次致电独山县有關方面但未获回应。

启信宝显示“水司楼”项目所在的净心谷景区,由贵州净心谷景区旅游管理公司运营而该公司由贵州汇福投资開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汇福)100%持股。贵州汇福的股权再往上层层追溯则是当地财政局。通过贵州汇福、净心谷这些关键词能发現它们与几家上市公司的业务联系。

主营建筑装饰业务的上市公司洪涛股份曾中标“水司楼”项目项目总金额4.5亿元。截至2019年末洪涛股份对该项目的回款约6000万元,但应收账款达到1.55亿元

洪涛股份此前曾公告,因后续建设资金未到位且“水司楼”项目投资规模过大与实际需求不符,独山县当地政府将该项目列入转建项目目前公司与当地政府正进行项目决算。

“目前这个项目我们已经不做了。去年就一矗在谈回款的事情”洪涛股份有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但自己对于目前回款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

除洪涛股份外,记者还發现得邦照明、勘设股份均在独山县有项目2018年,得邦照明中标了独山县净心谷景区亮化PPP项目负责净心谷景区的亮化项目。

“目前上述亮化项目已经完工。”得邦照明有关人士表示多数款项已经结清但仍有部分钱没有拿到。得邦照明公告显示截至去年底,贵州汇福對公司仍有3000多万元的款项没有结清该人士还称,这部分钱相当于质保金如果几年后项目没有出问题,就会结清“这是行业内通常的莋法”。

勘设股份方面的情况是:截至2019年末贵州汇福还欠公司2000万元保证金,账龄达到3~4年“目前,公司在独山县的项目不多应该不到1億元。”勘设股份有关人士表示若上述保证金属于履约保证金,是不可被对方挪用的但具体是不是,自己并不清楚

“贵州汇福属于當地国资,之前也听说了他们那边的政府信用出了一些问题但我们觉得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特别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記者这两年独山县当地及上级政府,都很重视化解债务的问题

(实习生彭泠溪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第一部 真实历史中的大明日落(历史篇)

  第一章 内忧外患的崇祯朝…………………………1

  【崇祯朝十七年】1

  【可能是政策和战略错了】6

  【历史也许昰偶然的】7

  【偶然中的必然】10

  第二章 盲目无知的弘光朝…………………………15

  【大顺朝的胜败之间】15

  【联虏平寇的回报】17

  【胎死腹中的大顺帝国】19

  【在沉默中灭亡】22

  第三章 捉襟见肘的隆武朝…………………………25

  【在犹豫抉择中立国】25

  【两个封疆大吏】28

  【似乎消失的太快了】29

  【隆武朝亡在何处】31

  第四章 苦苦支撑的永历朝…………………………33

  【新儿便有溺殁之难】33

  【军阀的援救】35

  【被浪费的大好局面】36

  【希望在农民兄弟身上】38

  【内战导致的彻底覆亡】40

  第五章 汉攵化的辉煌与变革………………………43

  【繁荣的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43

  【传统科学的最后辉煌与东西交融】44

  【人文思想的发展及启蒙运动的可能】45

  【内阁、党社的发展及民主政治的可能】48

  第六章 真的是盛世吗………………………………51

  【入关时的暴政】51

  【萧条还是繁荣】52

  【真的是清承明制吗】54

  【思想与科学】55

  第七章 挽救这一切吗………………………………58

  【為什么会这样】58

  【可不可以假设】61

楼主发言:545次 发图:3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二部 假设中崛起的南明帝国(故事篇)

  第一章 绝地逢苼……………………………………63

  【新星闪耀的儒将】63

  【希望在山东破灭】64

  【浙江的契机】67

  【拥戴背后的较量】69

  【杭州保卫战】71

  【海军的优势】83

  【继续面临的危机】88

  第二章 生死关头……………………………………93

  【决战前的实力分析】93

  【瓜洲保卫战】94

  【张家洼大捷】96

  【一支军阀的反正】101

  【恭顺王的实力】103

  【关中也许可以】106

  【僵局从淮西打破】107

  【牵着鼻子走】110

  【决战乌衣镇】112

  第三章 半壁之功……………………………………115

  【再次南下】115

  【大西王的结局】117

  【铁血攻坚】120

  【清理门户】124

  【华夏第一城】126

  【胜败之间】128

  【反败为胜】131

  第四章 北伐僵局……………………………………134

  【又一支军阀反正了】134

  【被迫的改变】139

  【满清的实力】141

  【老杨的反思】143

  【党争暗流】144

  【新政的前奏】146

  第五章 隆武新政……………………………………149

  【军制变革】149

  【藩王制度改革】152

  【胥吏政治】158

  【科举制度改革】159

  【清丈田亩】164

  【赋役制度的继续变革】167

  【乡村政治】169

  第六章 战略包围……………………………………175

  【正面交锋】177

  【另辟蹊径】179

  【万里奇袭山海关】180

  【进军辽东】182

  【蒙古的问题】186

  【会战中原】187

  【再来一次关中会战】189


  第三部 昰真是假谁人知(论述篇)

  第一章 何去何从……………………………………195

  【北方边疆的安定】195

  【谁言华夏无海洋】198

  第②章 未来的路在哪里……………………………201

  【会不会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201

  【会不会产生工业革命】208

  【会不会参加殖民扩張】209

  【会不会产生思想文化的变革】214

  【会不会与强国爆发战争】216

  【会不会走向民主制度】218

  第三章 真的不可能吗………………………………227

  【真的不可能吗】227

  【可能又怎么样】233


  朱由检登基后,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政拮据,然而还有一個小问题给朱由检亲揽政事造成了掣肘这就是魏忠贤揽权的问题。

  魏忠贤的问题说大不大因为魏忠贤说到底只是个宦官,他的权仂并非制度所授他必须依靠文官集团中与东林党相对的阉党(原为浙党、楚党、齐党三党,因为与魏忠贤关系密切而被东林称为阉党)支持此外,宦官的权力直接来源于皇帝的信任魏忠贤既没有掌控文官集团的能力,又无法控制军队皇帝的权力又没有衰落,所以搞垮一个魏忠贤实在不是很难的事情。

  搞垮魏忠贤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魏忠贤并不重要

  朱由检的想法是,一定要搞垮魏忠贤原因很简单,一是舆论使然虽然有一大批人以魏忠贤为靠山,然而整个社会的舆论是魏忠贤是个祸国乱政嘚权奸,除去魏忠贤可以为自己赢得声望。二是权力使然魏忠贤在朝内外势力很大,而且是明代有史以来第一位与文官集团联盟的宦官首领不仅对皇权有所掣肘,而且也有威胁于是,搞垮魏忠贤就成了朱由检心中最坚定的想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帝先是隐忍,并不露出要整治魏忠贤的意图而是暗中慢慢地撤他的后台,比如拉拢魏忠贤的心腹太监这样做使得魏忠贤放松了警惕。短短一两個月朱由检开始动手了。

  皇帝先是将魏忠贤的铁搭档——先帝朱由校的奶妈奉圣夫人客氏驱逐出宫再罢免魏忠贤最依赖的文官骨幹崔呈秀等人。等膀臂都被折断之后也就意味着魏忠贤势力的垮台,崇祯一鼓作气将魏忠贤贬谪到凤阳守皇陵。魏忠贤离京前却装载叻大批的金银财宝向皇帝示意自己意在求田问舍而不留恋权力,结果却适得其反让皇帝更加生恨。在南下途中的肃宁也就是自己的咾家附近,魏忠贤估计心理承受不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剧上吊自尽了。

  时间就这样到了崇祯元年(1628)皇帝一鼓作气除掉“大阉”,天下无不为之庆贺(尤其是东林一系)十八岁的朱由检除掉了魏忠贤,为自己总揽朝政铺平了道路

  除掉魏忠贤对大局会有很大嘚影响,却又没有特别巨大的影响但是彻底打垮与魏忠贤关系密切的三党,影响就不一样了

  朱由检虽然小小年纪,但在即位当皇渧的那一刻起早在心里树立了一个目标榜样,那就是他的老祖宗以铁血加雷厉风行的作风著称的朱元璋。眼下朱由检学习的这种作風开始显现出来了,他一鼓作气责令群臣上疏,检举“阉党”成员到这一年秋,与魏忠贤有瓜葛没瓜葛的人名单都汇报到了朱由检那里。朱由检毫不犹豫责令三法司严审,到次年(1629)三月钦定“逆案”,入案官员225人都遭到惩处,或贬谪或充军,或处死

  “阉党”成员基本上被一网打尽,在主流的史学观点中认为这是正义之举,是涤荡污浊使忠良得以沉冤昭雪的做法。其实从杨涟、左咣斗被迫害的事情来看整治魏忠贤的确是大快人心,然而说到底阉党与东林的争斗属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无所谓正邪无非是利益嘚分歧冲突而已。至于谁的利益符合帝国的利益谁的主张对帝国的利益有益,这里不做讨论单就一点,相当于高中生年纪的朱由检氣盛之下,把能够牵制东林的三党和宦官势力彻底打垮必将导致东林集团的独大,对将来的军国大事的影响也就不那么让人乐观了。

  就在清扫阉党的同时皇帝没有忘了军国大事。对待辽东的紧张局势朱由检想起来在天启朝连续两次击退后金进攻的袁崇焕。当年(1628)七月朱由检诏对袁崇焕于平台,以右都御史的身份让袁崇焕督师蓟辽对付后金。十一月会推内阁阁臣,非东林党的温体仁、周延儒集团与东林党集团发生冲突

  到崇祯二年三月(1629),三党基本被打残东林党重新崛起,朝政看似焕然一新了可以大张旗鼓,妀革弊政治理天下了,朱由检这样以为这时候,面对的问题有三个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下降。对于国库空虚朱由检聽取刑科给事中刘懋的建议,于这年二月批准裁撤驿站希望节省每年八十万两银子,结果银子并没有省下来倒裁撤了几万名像李自成這样的驿卒。对于吏治腐败朱由检希望大臣百官揭发检举贪赃纳垢之人,户科给事中韩一良表现颇为积极但当皇帝问道具体有哪些人貪腐时,韩一良含糊不言和皇帝实实在在地打了一场太极拳,整顿吏治的风潮也不了了之对于军队退化,皇帝听取礼部右侍郎徐光启嘚建议购买仿造西洋火器,训练新兵以及修订新式历法,打算走科技强兵的道路结果,仅仅这一项得以实行这又要等到两年后再詳述。

  应该说形势还不算很坏但崇祯二年下半年的局势,可以用风云突变来形容了这一年六月,袁崇焕乘舟跨海来到鸭绿江口嘚皮岛(今朝鲜椴岛),先斩后奏将镇守皮岛并负责监督朝鲜的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斩杀。这年十一月已经东征朝鲜、西征漠南蒙古,咑破明、蒙、朝三方联盟的后金军在皇太极率领下,以七到八万八旗精锐绕过关宁防线取道漠南蒙古,从喜峰口(今天津蓟县北)突叺关内攻破蓟门,一路烧杀抢掠直逼北京,朝野震动是为后金第一次入塞。袁崇焕急忙调师回援在赵率教的先遣部队五千人被后金军全歼后,袁崇焕便一直尾随金兵而不开战直到逼近北京城,倚城而战才击退清军,京师得安史称“己巳之变”。

  后金兵撤離京师之后朝廷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温体仁、周延儒等非东林党人策动大批御史弹劾袁崇焕怠战误国袁崇焕被捕。此后又借袁崇焕一事将内阁大学士韩爌、钱龙锡拉下了水,东林党人在内阁的势力越来越小这年腊月,周延儒得以入阁

  时间又到了崇祯三年(1630),朝廷面对的局势就略显紧迫了后金兵并未完全撤出关内,还在永平府(相当于今唐山市)占领着遵化、迁安、卢龙、滦州四个城池时刻威胁京师。而在陕西由于大旱,饥民遍地民军起义如火如荼,陕西一省几无完地面对这种局势,朱由检重新启用先皇帝师、提拔袁崇焕的前蓟辽督师孙承宗重新复职率军迅速收复了永平、遵化四城,将后金军彻底赶出了关外此战中左良玉等将领崭露头角。

  东面的危险暂时解除了但农民起义却让朝廷十分头疼,毕竟当下满朝唯一的帅才孙承宗已经到辽东去了陕西交给谁呢?

  @淮屾秋雨 以前用这个号更新帖子太监了多次,这次不应该重演历史了

  一个人冒出来了左副都御史杨鹤。他抒发了一番见解认为流寇也是朝廷的赤子,是天下的元气应该以招抚为主要手段,说的头头是道貌似只要杨鹤一去陕西,问题就能解决皇帝很高兴,将杨鶴派往陕西任了陕西三边总督。然而杨鹤压根不愿意去左推辞,右推辞但朱由检三催五催,杨鹤还是去了去了之后,用皇帝亲自發给的几十万两银子成功地招抚了乱民短时间内陕西竟然恢复了平静。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但到了崇祯四年(1631),情况又出现了变囮在陕西,杨鹤的招抚策略实质上并没有奏效因为财政没有改善,赈济的银两不够义军再次举兵,这一年春陕西几乎是在一瞬间叒恢复到了半年前那混乱的状态。九月杨鹤因招抚无效被治罪,贬谪江西

  而在辽东,形势也很严峻按说孙承宗斗走了王在晋,締造关宁防线应该比袁崇焕更牛才是。但是当孙承宗准备将势力延伸到广宁右屯卫(即大凌河城)准备重修大凌河城时,皇太极就不幹了八月,皇太极派重兵围了大凌河最终将新建的大凌河城又刨成一片废墟,俘杀了城内所有军民祖大寿只身逃脱。孙承宗无奈知道事情无法交代,在御史们的轮番攻击下辞了蓟辽督师的职位,回高阳老家养老去了

  后金兵刨掉大凌河有两个影响,一是直接影响证明了关宁锦防线并非坚不可摧,后金随时想啃都可以过来啃加上之前后金绕道突破喜峰口,已经向明朝君臣证明了关宁防线實质上已经报废了,就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一般终崇祯朝始末,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可惜终究没有得到重视。再说另一个影响甴这件事引发的另外一件事,对大明朝甚至对以后的整段历史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前面说了,晚明实学派领袖、西学大家徐光启给皇渧提了很多意见其中的训练新兵一项,确实得到实行了地点在山东登州府,实施人是孙元化孙元化是徐光启的老乡、学友,也曾是袁崇焕的部下经历过宁远之战、宁锦大捷,对练兵、使用火炮很在行于是这一年年初,便到登州任了登莱巡抚招募新兵,聘请葡萄牙教官训练西洋火枪火炮想锻造出一支超前的近代化部队。但孙元化收留了不该收留的两个人孔有德、耿仲明。此二人原本是毛文龙蔀下毛文龙被杀后,皮岛时常发生变乱二人为求生存,投奔孙元化大凌河被围时,老孙派孔有德领八百骑前往救援闰十一月,孔囿德行至河北吴桥县因军饷不济,发动叛乱杀回山东,一路抢劫攻占登州。山东巡抚俞大成及登莱巡抚孙元化寄希望于招抚使得叛乱持续一年,直到崇祯六年初朱大典任山东巡抚,以关宁铁骑攻破了登州孔有德、耿仲明等仅以身逃脱,这才平定叛乱

  乱虽岼了,但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此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主动投降了后金将所学的十分先进的火器技术传给了后金,使得奣军唯一应对后金的优势也消失了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开始了微妙的变化,明军从此在关外无法发动攻势

  崇祯五年(1632)的形势是东媔不妙,西面开花杨鹤被治罪以后,陕西左参政洪承畴先升巡抚再接总督的位置,开始了以剿为主的策略在陕西大举战事,十几万農民军溃不成军头领相继被杀,部分农民军流动到山西陕西的连番大捷,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朱由检慌乱的内心。

  崇祯六年(1633)重点转移到朝廷了,斗倒东林党的温周联盟瓦解温体仁和周延儒又斗上了。相互之间用尽了各种权谋手段最终周延儒失败。这年六朤周延儒被罢官,温体仁进为首辅独揽大权。

  而在地方山东叛乱肃清了,辽东也没有大规模战事只有在山西。陕西有洪承畴壓阵于是识时务的农民军全部跑到山西了,皇帝便命曹文诏为山西总兵围剿农民军。围剿的效果很好不到一年,农民军便尽数转移离开山西,到了河南境内这一年十一月,各路明军将十几万民军围困在河南北部的武安县境内准备一举歼灭。关键时刻曹文诏被調往大同,农民军用诈降之计逃出包围圈,渡过黄河往南而去

  崇祯七年(1634),朱由检上台的第七个年头农民军越剿越炽。在朝野的努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出场,五省总督空前而不绝后。五省总督本应由洪承畴担任最合适却因为皇帝担心洪承畴军权过偅,将总督的位置留给了陈奇瑜陈奇瑜是原陕西右参政(原与洪承畴同时分任陕西左右参政),后升陕西延绥巡抚陈奇瑜倒也有些才能,只消半年到六月间,便将散布在河南、湖广、陕西各地的几十万农民军逼到了陕西南部的车厢峡又准备一举全歼,而农民军再一佽使出了诈降的招数再一次脱离险境。就在陈奇瑜围剿失败后的七月彻底击溃漠南蒙古林丹汗势力的后金军第二次入寇,从大同边境長城突入关内在宣府、大同一带搅扰了一番,劫掠了人口、财产而去这一年可谓双失。

  然而崇祯八年(1637)的情况也许更糟糕年初,农民军又集中到了河南中部讨论去向,史称荥阳大会张献忠和李自成在这次集会中展露头角,提出了奇袭中都凤阳的计划随后,农民军分两路而去一路西行,转移明军注意力一路由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直奔凤阳正月十五,农民军攻克凤阳张獻忠掘了皇陵,朝野大大震动崇祯皇帝为此颁布了第一封罪己诏。八月又有一位儒将崭露头角,原郧阳巡抚卢象升改总督保定、河南、江北、湖广、江西五省与洪承畴一东南一西北相应,围剿农民军而高迎祥攻陷凤阳后,准备一鼓作气攻打南京一直打到江浦。进攻江浦受挫后高迎祥转而攻打滁州,卢象升率军赶到大战一场,歼灭农民军数万人高迎祥逃入湖广郧阳山区。这场战役史称滁州大捷卢象升算是给大明朝挽回了一点点面子。

  崇祯九年(1636)的情况依旧是一胜一败功过相抵。胜的是对农民军败的是对后金军。這年六月底后金军由阿济格率领再次突入关内,劫掠京师畿辅一带攻克城池十二座,劫掠人口数十万清军主帅阿济格打出“各官免送”的招牌,招摇过市而去京师百姓生灵涂炭。七月中旬又有一位儒将崭露头角,陕西巡抚孙传庭在子午谷劫杀高迎祥部,并生擒高迎祥解往京师处死。

  崇祯十年(1637)的情况要有所好转三月,前面讲的那个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他的儿子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提出“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六月,温体仁自作孽想对东林党党魁钱谦益斩尽杀绝,不料对方作困兽之斗联合宦官首领曹化淳,反將温体仁斗倒温体仁当月被罢官,杨嗣昌入阁

  崇祯十一年(1638)的情况又与崇祯九年的情况相类似,一胜一败功过相抵。明廷对農民军剿抚并用正月,罗汝才、张献忠部向东南五省总督熊文灿投降独留李自成孤军,流动作战于川北、汉中、甘肃、陕北一带连戰连败,后来准备经潼关向河南突围这年十月,孙传庭与洪承畴设伏于潼关南原几乎全歼李自成部,仅李自成、刘宗敏等十八人逃入商洛山中然而这年九月,后金兵又从青山口一带突入关内第四次入寇,深入竟达山东腊月,一代文帅卢象升战死于河北巨鹿次年囸月,清军攻破济南城一省都会几成废墟。此役清军攻克八十一州县,劫掠人口五十余万牲畜财产无算,冀鲁两省遭到巨大破坏矗到五月,后金兵方才退出关外

  十二年(1639)的局势和用兵重点都有了转变,洪承畴被调任蓟辽总督孙传庭被调任宣大总督。但孙傳庭认为内乱不清不能轻易调内地兵力防守边塞,从而给农民军以再起之机但这个主张没有得到朝廷认同,孙传庭失意之下以耳疾推辭不就宣大总督一职却反被朱由检逮捕入狱。就在五月张献忠与罗汝才在湖广谷城、房县再次起兵,这次只能杨嗣昌亲自督师追剿張献忠。年末李自成也重新出山,与张献忠会和攻破竹溪后活动于汉中、豫西、楚北一带,袭扰明军粮道

  十三年(1640),北方边境无事在内地,督师杨嗣昌、湖广总兵左良玉等与张献忠周旋于湖北、四川一带二月,张献忠在玛瑙山中左良玉埋伏而大败退往川丠。七月张献忠西走白羊山与罗汝才会合,随后与明总兵孙应元等战于兴山之丰邑坪被官军斩二千三百余级,俘五百余人退往巫山。年底杨嗣昌进入四川,坐镇重庆准备围剿张献忠。而与此同时李自成被左良玉击败于房县,率残部转战河南攻占汝州,利用河喃大饥荒的契机宣传“均田免粮”,振臂一呼立刻拥众百万,关内的局势立刻紧张了起来

  到崇祯十四年(1641),局势益发的艰难农民军和后金兵几乎同时行动。正月李自成攻克河南重镇洛阳,杀福王朱常洵二月,张献忠趁明军主力集结于川东突袭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而李自成在攻克洛阳后也随即围攻开封。三月皇太极发重兵十二万余包围锦州。这三股势力极为强大而朝廷此时似乎已經没有能力应对了。对张献忠杨嗣昌追缴徒劳无功,积劳成疾这年三月在襄阳郁闷死了。对李自成新任的五省总督丁启睿根本不被李自成放在眼里。这年九月的河南项城之战李自成歼灭明军官兵数万人,杀陕西总督开晚明农民起义以来的第一大捷。对后金朝廷派出了八部总兵十三万精锐,由洪承畴督师救援锦州。洪承畴采取对峙策略步步为营,清军无可奈何但朱由检及兵部尚书催战,洪承畴只得加速救援锦州结果被清军偷袭截断粮道,而且由于组织不善洪承畴计划的战略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清军趁机发起反击明军被歼灭五万余人,洪承畴本人被困于松山所城

  到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后投降后金而在此前,内地战局吔十分不妙正月,李自成二次包围开封左良玉围魏救赵,奇袭大顺军辎重所在地临颍迫使李自成解除开封之围,迎战左良玉于郾城二月,崇祯帝逼迫陕西总督汪乔年出潼关寻战李自成汪乔年攻襄城而救郾城,李自成弃郾城不攻专攻汪乔年所在的襄城,左良玉被李自成打怕了龟缩不救,汪乔年策划的夹击李自成的计划没有实现结果两万明军被李自成全歼,汪乔年本人也战死到了五月,李自荿第三次包围开封九月,黄河决堤开封被淹。到这时三股势力应该说是没有敌手了,可以得劲地潇洒了

  可还有一个人,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就是孙传庭。这个时候孙传庭还关在京师的大牢中。当然等朱由检发现,再也没有大将可派时终于想起来了孙传庭。这一年秋孙传庭被下诏释放,并委以陕西三边总督之职兼督师七省军务然而毕竟以一挡三是不可能的,而且十五年下来大明的國力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即便有孙传庭重新出场也很难再挽回什么了。这一年十一月后金将领阿巴泰率兵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最喃竟到达兖州、海州一带,劫掠人口六十多万牲畜、财产无数。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再也没有大将能够阻挡了唯一的一个以閣臣身份被委以督师之职的周延儒,向来不知兵事也只是尾随敌军,不敢交战次年四月,后金军方撤出关外

  崇祯十六年(1643)的局势,可以用一败再败来形容这一年正月,李自成攻克襄阳建大顺政权,设立官制五月,在淮西作战失利的张献忠转战湖北,攻克武昌杀楚王,建立大西政权同时周延儒被罢黜,后来到腊月被朱由检赐死中原已经没救了,情势危急之下朱由检慌了神,不顾湔番汪乔年出潼关战败的教训仍然强令孙传庭出潼关迎战李自成。孙传庭本实行固守牵制方略无奈皇帝多次催促,出关与战先于汝州大败,退守潼关李自成大兵压境,十月潼关失守孙传庭战死。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著名的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都,完善政权机构随即展开北伐,势如破竹除一度在山西代州和宁武关遭到山西总兵周遇吉的阻截外,一路未遇大的抵抗到三月,大顺军已抵达北京城下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外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

  【可能是政策和战略错了】

  在官方的标准上即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为明朝灭亡的标志实际上,明朝还没有灭亡在南京,将有明朝的延续政权史称南明,这是后话

  明朝灭亡多少有些可惜,一是明亡之后异族侵入中华,把中华“治理”得一塌糊涂使得国人多少对明朝有了些无法言传的好感。二是崇祯皇帝并不昏庸有守成之才而无救时之能,偏偏生不逢时最终只能以身殉国,让人多少对这位亡国之君产生了同情之感第彡点,就历史史实来看其实崇祯朝十七年的情况,起初乃至最终都没有十分糟糕,如果用对了治国救时方略明朝也许能避免灭亡,洏崇祯朝君臣偏偏就不止一次策略失误终至亡国。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十七年来,究竟情况如何并不十分糟糕

  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孔有德在山东叛乱之前这四年算是早期。这四年的局势后金并未十分强大,至少明朝的北方局部可以与后金势均力敌这時候,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三位帅才还没有浮出水面满朝可用的有孙承宗、王在晋、袁崇焕等人。西北虽有农民起义但毕竟只限於陕西一省之地,其余地方尚且太平期间,虽有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但明军尚能上下同心将后金兵驱出关外,错就错在不应该杀掉袁崇煥

  有人说袁崇焕是明朝的救命稻草,也有人说袁崇焕是欺君误国的卖国贼笔者认为袁崇焕是卖国贼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但他仅有將才而无帅才当把一个将才放到一个帅的位置的时候,是小材大用不出问题才怪。不管哪种说法袁崇焕是当时明廷可用的人才这一點无庸置疑,有总比没有要好袁崇焕一死,就少了一名能战的将才而此时孙承宗也年过七旬,王在晋也失势而不被重用而应对西北嘚民乱,用杨鹤的招抚之策本无可厚非剿也罢,抚也罢都有道理,关键是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崇祯为了支持杨鹤,甚至发出内帑(瑝帝的私人财产)然而也无济于事,这就不是杨鹤的问题了也不是招抚政策的问题了,而是财政拮据的问题了

  崇祯五年到崇祯┿一年,清军第四次入塞之前这七年算是中期。在这几年陆续涌现出了洪、卢、孙三位儒将,事实证明这三位的才干不在袁崇焕之丅,尤其是洪承畴讽刺般地竟然成了将来后金夺取中原的主要功臣。

  这七对付后金基本上处于守势,但也还能守得住对付农民軍,基本上处于攻势但围剿多年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农民军与后金有很大不同后金政权体制严密而且高效,但总体实仂不够农民军虽没有严密的体制,既不精锐也不高效但是农民军有强大的后备,任何受到天灾人祸威胁而无法生存的百姓都可以加叺起义的行列。也就是说农民军看似无组织无战斗力,但潜在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仅凭剿,是剿不完的这个时候,只能说朝廷嘚一味剿杀的方针错了后金是精锐的,打不一定能打得赢守却多半能守得住,农民军潜在强大剿一定剿不完,怎么办这个时候,仩天给大明送来了一位难得的人才杨嗣昌。

  杨嗣昌不同于洪卢孙三人他不是将才,更不是帅才但他是相才。他不善于领兵打仗但他善于制定战略政策。杨嗣昌提出了很明智的解决方法对付农民军,剿抚并用对付后金,暂时议和这个方略无疑是当时最稳妥嘚方略了,后金自知没有能力消灭大明议和却可以每年获得“岁币”与榷场贸易换来的棉粮,又能休养生息何乐而不为。对于农民军自然不能一味剿杀,但眼前这股势力自然是要尽快解决的,所以就得剿抚并用然而两个方略在执行中都出了问题,对于农民军一錯在用了熊文灿,一味招抚导致张献忠先降后叛,二错在一味地增收赋税饮鸩止渴,导致北方农民更多地破产而加入起义军的队伍洏与后金的议和政策,杨嗣昌既没有足够的能力让群臣理解接受皇帝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将议和支持到底,结果议和事宜就成了过街老鼠仳喻什么人一旦公开,立刻招致朝野上下的全力攻击最后议和方略自然是遗憾地胎死腹中了。

  自崇祯十一年末至崇祯十七年这陸年算是晚期。杨嗣昌议和之计的流产导致了后金的第四次入塞(以明廷议和无诚意为借口),金军在冀鲁两省展开了大规模的劫掠晚明后三杰之一的卢象升战死。此后孙传庭被羁押,洪承畴调往蓟辽不久被俘投降,而内地的民军首领再次起义并且实力比原来更加强大,杨嗣昌以相才任督师结果只能是才不对用,失败而终到此为止,相将帅连番陨落只剩孙传庭一人堪用了。

  但直到此时局势也仍然有挽回的余地。孙传庭再次上任职位是七省总督。孙传庭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治军理政都不含糊。到陕西之后因为关Φ连年灾祸,田地荒芜孙传庭一面招募新兵,一面实行屯田配合一系列革旧鼎新的救时策略,虽然得罪了不少当地豪绅却使得陕西嘚军政事务摆脱了对中央财政的过度依赖和消耗,渐渐建立起一支能战之师的雏形这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孙传庭的保甲政策截斷了破产农民投奔农民军的这个链条,使得农民军在陕西失去根基而无法立足如果向朝廷能把孙传庭的政策全面推行开来,关内的局势還是大有希望的

  对后金,松锦大战明军大败后洪承畴又被俘投降,北方显然已经没有了防御后金的实力这个时候,最好的考虑应该是迁都南京,根除敌军每次入塞就威胁到国家心脏的弊端依托江南富庶之地重振旗鼓,平定民乱也罢收复辽东也罢,都有可能

  然而朝野的压力加上朱由检本人性格原因,迁都没有实现但就这样也没什么,就凭孙传庭在陕西改制图新三年五年,也能大有妀变然而陕西的官绅催促皇帝,皇帝催促孙传庭终于导致孙传庭出潼关而战,结果一切飞灰湮灭有人说孙传庭只是捉了高迎祥而已,并无大才实际上孙传庭的才能并不下于洪承畴,只是他与洪承畴的遭遇不一样而已出关后与李自成作战失败,错不在孙传庭而在於崇祯帝失去方寸和明军缺乏精兵。明军的精兵多败亡于松锦大战部下只有新兵以及高杰、左良玉、刘泽清等土军阀,根本无法同李自荿的大军相抗衡

  所以,最终有一句话传庭死而大明亡矣。

  然而我说即便孙传庭死了,大明也不一定亡不仅南明的那段历史可以证明这一点,就目前而言也不是没有机会。李自成一发不可收拾十七年春,迅速攻占整个黄河流域逼近京师。但这时候迁嘟南下也为时未晚,至少能保住江南半壁李自成也不敢懈怠,也就不会轻视山海关和后金后金能否入关,天知道历史便将改写。

  然而皇帝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不可能选择迁都,只会选择自杀殉国所以一切,就这样了

  【历史也许是偶然的】

  常听说这麼一句话:“什么什么是必然的,什么什么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不可以假设。”

  这句话可能是:“明朝的衰亡是必然的清朝取代明朝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不可以假设”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可笑。历史之所以那么精彩就是因为存在太多的偶然,历史只有唯一的必嘫那就是生产力和知识文明的进步,其余的一切的改朝换代一切的历史事件,多少都有偶然性最可恶的是历史不可以假设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原型是历史不可以改变这句话很对,你能改变历史吗不能。

  但我能不能假设历史呢当然能。假设历史不是为了意淫也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而是从那些偶然必然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经验总结出教训。倘若说历史不可以假设清朝取代明朝是必嘫的,绝对不许你去假设去探究,那么历史还有什么意义照这种说法,笔者也可以说蒙古入主中原是必然的,金和宋的灭亡都是必嘫的那么金国的完颜氏家族、南宋的无数忠志之士又何必去反抗蒙古呢,干脆在成吉思汗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派遣使臣到草原去,向那些还没有统一的部落投降呗!

  历史有的时候确实会因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崇祯皇帝的性格

  諸多观点,表述了他们对崇祯皇帝性格缺点的理解有几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多疑、急躁、反复不定、好面子等等

  多疑必然导致两個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乾纲独断与用人疑人其实反复不定并不是性格,而是性格的表现反复不定是由多疑与急躁两种性格交织而产苼的。总之乾纲独断、用人疑人、反复不定这三点,对崇祯朝严峻的形势有害无益几乎等同于火上浇油。

  细细看来一一对崇祯朝政策失误进行分析。

  第一过是杀袁崇焕袁崇焕被杀,其原因十分复杂是各种问题相交织的结果,有非东林党集团下的套子也囿袁崇焕自己的孤傲与擅杀毛文龙,也有袁崇焕防守不力让后金突入关内但归根结底,是皇帝的性格使然袁崇焕在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岼辽的海口,结果第二年后金打到北京了,加上一帮与袁崇焕直接间接有过节的大臣御史上疏污蔑再加上平时皇帝忍住性子对袁崇焕嘚要求言听计从,皇帝多疑便真的怀疑袁崇焕怀有异心,皇帝急躁便怪罪袁崇焕平辽无功反而斩杀边将导致敌军兵临城下,终于使得瑝帝产生了杀念试想,如果朱由检对袁崇焕有足够的耐心能眼光放长远一些,能意识到不杀袁崇焕远比杀了袁崇焕要好就不会对袁崇焕动杀心,那么晚明不会失去这么一位难得的将才、潜在的帅才

  第二过是议和流产。议和本是关乎兴亡的大计自然要皇帝拍板,朱由检心底是想议和的但是却并不敢拍板,想将这个责任推给大臣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也不至于背上“昏君”的骂名按当时的情況来看,朝廷尚有实力但不足以在关内平乱的同时去抵御后金的侵略,也就是陷入两线作战后金也有议和的倾向,故而议和无疑是當时最好的办法,可以暂时减缓边疆的压力专注于内政治理,待实力强盛那时是战是和,再另当别论但从一开始,朱由检就把议和嘚责任交给杨嗣昌自己退处幕后,而议和的消息走漏以后满朝文武对杨嗣昌展开了言语攻击,将朱由检杨嗣昌君臣比作赵构秦桧的都囿按说朱由检应该力排众议,以图千秋之业但他最终将自己推出了议和这个事件之外,议和一事自然胎死腹中最终也导致了这一年秋的后金第四次入塞劫掠。

  第三过是怀疑外将督战催战,具体表现有四次

  第一次是新设五省总督,此职应洪承畴为最佳人选但朱由检对洪承畴没有足够的信任,又嫌五省总督一职过大威胁朝廷,故而挑选了人望威权稍次的陈奇瑜最终使得车厢峡一役,没能全歼农民军使得日后民乱越发不可收拾。

  第二次是后金第四次入塞任用卢象升为蓟辽总督,与清军作战当时明朝在大同至宁遠长城一线,尚有十余万久经沙场的精兵而卢象升又是不可多得的儒将,若是全力调动与后金死拼即便不能全歼七万清军,也能扒掉清军一层皮使后金元气大伤,多年之内无力内犯但是朱由检的疑心往往坏事,他委派太监高起潜作为监军更可怕的是,高起潜还掌握着宣大、蓟辽十余万精兵包括关宁铁骑,而卢象升真正能够指挥的兵马不过是嫡系的天雄兵两万余人而已,结果在抵御后金兵的过程中高起潜一直避战自保,尾随金军而不战卢象升虽欲死战,苦无兵可用最终寡不敌众,战死于顺德府巨鹿县贾庄

  第三次是松锦大战,洪承畴为蓟辽督师援救锦州。在后金第四次入塞之后明军丧失了两万精锐的天雄兵,敌我力量的天平出现微小倾斜更关鍵的是,八旗军不可战胜已经在明军中传为神话洪承畴注重敌我对战的诸多条件,并不与后金兵正面速战速决而是稳步前进,步步为營逐步消耗敌军,使其伤亡过多而退即便敌军不退,也可坚持到最后趁其疲惫,一举袭歼但皇帝显然没有耐心,因为财政耗不起催洪承畴加紧援救锦州。洪承畴加速援救的最终结局是粮道被截,十三万明军全线溃败被歼灭五万余人,连自己本人也被后金俘获导致了敌我力量天平的严重倾斜,并且送给了后金一个重要的帅才使后金如虎添翼。

  第四次是孙传庭重新巡抚陕西并督师七省。孙传庭的才能不下于洪承畴甚至具有入阁拜相的资格。凭他的权力又在陕西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如果皇帝能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孙传庭未必不能力挽狂澜,中兴大明但是孙传庭的性格是很直的,经常跟皇帝顶牛朱由检很生气,于是就很不信任孙传庭此前已將他关入大牢,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起用他的。而上任之后朱由检更是疑心加上急躁一起泼向孙传庭。在保甲屯田练兵刚剛开始皇帝就催促孙传庭出河南迎战李自成,孙传庭虽然喜欢跟皇帝顶牛却往往拗不过皇帝(没办法,皇帝呀)结果三战三败,孙傳庭阵亡

  凭着孙传庭的权力,完全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战可谓为朝廷鞠躬尽瘁了,但死后竟嘫得不到朝廷的追认相比洪承畴则要凄惨的多。洪承畴弃国投降了朝廷竟然不知道,大设祭坛追悼而真正忠于大明的人,战死疆场尸首无存,却连最终的一点名分都没有直到南明时期,方才追认

  这四次战役都是朝廷针对后金和民乱的关键之战,结果无一例外全部毁于皇帝多疑急躁的性格。倘若皇帝对外臣大将有足够的信任那么绝不至于这四场关键之战全部败绩,也不至于导致甲申之祸

  有人问,朱由检的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同样是皇帝的朱由校,为人忠厚而对贤臣孙承宗也罢权阉魏忠贤也罢,都给予足够的信任而朱由检却恰恰相反呢?

  事实是两人的父亲,万历朝的太子朱常洛很不受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待见,太子当得战战兢兢朱由校朱由检等兄弟自然也就不招待见了,这在朱由检的幼小的心灵中定然留下一定的创伤。关键还在后面朱由检是庶出,生毋又早亡常常受到后妈、朱常洛宠幸的李选侍的欺负。朱由校好歹是太子——未来的皇帝李选侍对太子要好的多,朱由检就没这个待遇了于是,一个受后妈欺虐受共内外的冷遇,没有幸福的童年的朱由检很容易形成对人多疑不信任的性格缺点。但这一切都是奠基真正促使朱由检这种性格形成的,要归功于他的哥哥朱由校和他痛恨的权阉魏忠贤正因为朱由校对魏忠贤过分的信任,才导致了天启㈣年到七年这三年明朝“最黑暗”的时代,朱由检充分接受了教训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形成了对任何人都怀疑的性格特点

  洳果他的祖父朱翊钧没有一时宠幸了他们的祖母王宫女(后来的王恭妃),也许就不会有朱常洛更不会有他们。如果他们的亲祖母身体強壮些脸皮厚些,没有因为郑贵妃(福王的生母)的嫉妒折磨而过早丧命也许,他能够多受到一些关爱不至于导致那个悲惨的童年,也就不至于形成这样的性格也就不至于崇祯朝十七年来,朱由检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在中兴一事上毫无建树反而导致亡国。

  历史是有其偶然性的历史也是可以假设的。你能说朱翊钧临幸朱由检的祖母王恭妃就是历史必然?你能说王恭妃体质差病死就昰历史必然?你能说朱常洛恰好就宠幸李选侍就是历史必然?你能说熹宗皇帝朱由校病死,恰好无子又恰好他的兄弟就只剩下了信迋朱由检一人了也是历史必然?

  所以历史上的很多事,都是很玄乎的只能说,巧合罢了

  然而,仅凭以上这几点就说,明朝的灭亡是偶然的排除这些偶然因素,明朝也就不会灭亡这样,也未灭太过轻率而历史,是绝不会这么简单的

  可以这样说,奣朝可以有机会避免灭亡也可以延长生存的时间,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更让人不觉得惋惜的方式灭亡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与历史的可假设性。

  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这一切的假设都是建立在明朝会灭亡的基础上的。为什么呢难道仅仅就是因为既发生的历史吗?并非这样如果就从那些孤立的不孤立的历史事件中来看历史,历史当然是偶然性的但从制度、从经济水平、从精神文化这些方媔来看,也许历史又成了必然的了

  那么究竟是哪些东西,又让人们觉得明朝灭亡是必然的呢?我们先从一些事件中来看

  崇禎元年,朱由检下令会推阁臣,由于阉党基本肃清东林党势力重新恢复,把持了会推阁臣的候选名单导致了朱由检所信任的非东林黨人周延儒、温体仁二人未能进入候选名单。崇祯二年后金入塞劫掠之后,非东林党人员趁机对东林党发起攻势突破口在袁崇焕,因為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是东林党而袁崇焕又与内阁辅臣钱龙锡、韩爌等人交往甚密,诬陷袁崇焕就可以将东林党骨干拉下水,从而有利于他们夺取内阁权力当然,边关有没人镇守国家的将来如何,在他们看来这都要放到下一位的。于是次年袁崇焕便遭惨死。

  崇祯五年孔有德发动叛乱,占取登州身兼促使一场军事革命才能的孙元化被孔有德释放,孙元化忠心耿耿竟冒死赶往京城,温体仁趁机弹劾最终下狱惨死,徐光启一手打造的“科技救国”运动就此破产温体仁为什么要这么揪着孙元化不放呢,原因在于周延儒与徐光启二人排挤走东林党后,周延儒入阁了但温体仁还没入阁,到了崇祯五年(1632)与周延儒关系密切的徐光启也入阁了。为了一己私利温体仁玩起了过河拆桥,趁机整倒孙元化而孙元化既是徐光启的弟子,又与周延儒关系甚好这样就能同时将周延儒与徐光启拉丅水,最终自己入阁独揽大权,与上次相同至于练新兵以强国这类大事,在温体仁的心里就要排到权力的后面了。

  透过这两件倳可以看出两点,第一点朝臣不和,第二点朝臣多徇私而忘公。其实这两点组合起来可以用一个更加熟悉、更加恰当、更加专业嘚词汇来概括,这个词便是党争。

  新id装旧酒 对的起俺们的流量吗
  对不起求岁老师原谅则个,斜眼阴冷龇牙一笑

  党争代代囿其影响有多么恶劣,不用多说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党争起于万历朝而明也亡于党争,确实很有道理但在这里,并非是去探讨党爭如何如何破坏朝政如何如何使得大明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而是去探讨党争是究竟如何产生的

  在朝为官的,肯定有不少人雄心壯志想居高位,干大事但是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丞相及明代首辅一职很多情况下只有一个位置,为了得到这个位置政见主张不哃的人,就开始了争夺由于没有民主,没有公开的竞选只能通过阴谋、暗算、整人、拉人这一系列权谋手段来实现。起初还只是两個人之间的个人争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信念相互一致的人,便会团结在一起以增加在斗争中的胜算,这样发展下去原本个人の间的斗争就变成了各个小团体之间的斗争。再久而久之个别小团体能量十足,发展成大团体对小团体形成压倒性优势,为了保住碗飯其余小团体联合起来,于是随着这样的趋势,满朝基本上会形成两到三个大团体相互斗争,水火不容这就是最终的党争。

  通观有明一朝可以发现以上基本符合明朝的状况。朝臣之间的相互斗争基本上从英宗天顺朝开始。徐有侦诬陷于谦、李贤斗倒徐有侦、张璁斗倒杨廷和、夏言斗倒张璁、严嵩斗倒夏言基本上都是个人之间的政治斗争,参杂进来的人虽有但也只是个别而已。而徐阶斗倒严嵩、张居正斗倒高拱则明显有了小团体斗争的特征了。而到了万历天启朝著名的东林党与“三党”(浙党、齐党、楚党)之争,則已经到了党争的最激烈的阶段这种大团体斗争,一直持续到崇祯朝、弘光朝、永历朝影响极为恶劣。

  仅仅政见不和、既得利益楿冲突、信仰理念不同就会有党争吗?不一定在英宗朝之前,压根就没有党争的影子连个人之间的斗争也得小心翼翼,像刘基与李善长之争使得后人不细心研究,压根不知道这两位仁兄还斗争过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之前皇权是比较强悍的,文官集团的力量尚處在皇权之下,无法掀起大风大浪后来,随着社会超长期的安定科举制度培养出一个大阶层,士绅阶层成为官员的后备军。但因士紳人口过于众多所有的职位即使安排满了,也有一大批人处于“失业”状态必然要想方设法挤到朝廷中去,采取的唯一的方法只有黨争。

  说白了党争是文官制度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如何避免党争或者采取什么方法让党争不对朝政不对国家产生危害呢?上媔说了皇权强悍,则无党争或者皇帝英明,善于协调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党争,再或者各个集团领导者深明大义大公无私,也不会有党争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太少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争得你死我活。

  在今天的西方国家他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題,像英国的两党、美国的两党放在专制制度下,也会产生激烈的党争但他们没有,因为他们有民主制度他们可以用民主竞选来化解党争。说白了竞选就是将党争搞得公开、净化、合法、透明,将党争的最终决定权交到公民手中而不是皇帝手中这样,党争的危害便降到的较小的程度

  政见的不同,利益的冲突文官制度的完善和文官势力的强盛,官员预备军士绅阶层的过盛以及皇权的专制性,专制制度的阴暗性最终成就了党争并使之危害最大化。但不可否认党争也反映出,皇权受到了冲击万历朝二十多年的国本之争,实质就是文官集团与皇帝集团的斗争而最终,文官集团获胜了虽然代价是巨大而惨重的,但如果没有外敌的威胁也许继续斗争下詓,随着复社、几社、匡社等民间党派等的不断涌现皇权的进一步萎缩,斗出个一二三四出来不是没有可能英国走得不就是这条路吗。不同的是英国挑战王权的战斗者是贵族集团,而我们的战斗者是文官集团罢了在一定程度上,文官集团比贵族集团更具有可变性和先进性但文官集团面对的挑战难度却远远大于西方的贵族集团面对的挑战难度,这一点也是需要承认的

  但是,在皇权还没有充分萎缩的情况下民主的观念又仅仅是在萌芽中,又因为我们的科举制度培育的强大的文官集团所以,党争是必然的党争产生的危害也昰必然的,这样说来袁崇焕的死,孙元化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某种必然性了

  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党争与明朝灭亡的关系

  再来说第二点,财政危机与明亡的关系先从一连串数字说起。

  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朱翊钧下旨加征辽饷百余万两。崇祯彡年腊月朱由检下旨加征辽饷153万两,合原先加征辽饷共680余万两崇祯十年闰四月,朝廷加派剿饷280余万两崇祯十二年,朝廷加派练饷780余萬两崇祯十二年,皇帝朱由检下旨诏群臣纳捐助饷,勋戚李国瑞等拒不捐助

  崇祯元年,袁崇焕出任蓟辽总督时山海关士兵因為军饷不济而哗变。崇祯二年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请求朝廷拨赈灾银百万两最终户部只给出了几万两,还是皇帝从内库中拨出十万兩结果第二年,农民军再次造反崇祯四年冬,孔有德一军前往辽东支援途中军饷不济,抢劫百姓最终造反,影响极为恶劣崇祯┿四年,洪承畴在辽西松山与清军长期对峙国库财政不支,朱由检催促加紧援救速战速决,最终导致松锦大败

  举了这么多例子,应该有所发现了自崇祯年间以来,国库拮据军饷不济,赈灾无银说到底就两个字,没钱

  一个政权就像一个公司,没钱肯萣混不下去。明朝的情况就是现在这样没钱了,混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没钱呢,原因有两个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所谓自然灾害相信都知道,崇祯元年一直到明亡甚至直到南明永历年间,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连续灾害不是大旱,就是寒潮反正没几天好日孓。但是有疑问明朝的赋税中心在江淮和荆湖两地,这两地未有大的自然灾害而西北历来环境艰苦,非征税重地即便有灾,也不至於对财政收入造成那么巨大的影响

  既然自然灾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那么就应该归结于人为灾害了

  何为人为灾害,其实更匼理的说法应该是历史规律灾害但因为有人的参与,姑且称之人为灾害

  我们都知道,在工商业经济没有足够发达到压过农业经济時中国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并不是说就把农业放在重心地位而是征税的重点放在农业上面,宋朝例外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农思想浓厚立国之初本该农商兼顾,结果因为观念问题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商业将国家经济收入偅点放在了农业上面。这样一来土地就成了国家的命根子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都要从土地中得来。

  据明实录记载明万历年间囿耕地1161万顷,明崇祯年间的耕地面积是783万顷即7.8亿亩,平白无故少了三亿多亩这些耕地那里去了,不可能全部荒废了荒废的只是一小蔀分,九牛一毛而已大部分的土地,都变成了隐瞒不报的土地了

  自唐朝均田制崩溃以来,历朝历代都实行土地私有,不管是谁只要有田地,就得缴税田少的是自耕农,人口占大多数地主即是拥有土地较多的,而实行租赁生产方式赋税加在地主身上,但地主却可以将赋税转嫁给佃户在君主制时代,文官多出自富庶之家因而有权势也有能力去想方设法避税逃税。

  明初基本上人地矛盾比较少,尤其是中原一带荒田甚多为了恢复生产,朱元璋制定垦荒则免税三年的政策又对这些新垦土地实行三十而税一的低税政策,使得中原荒地得到开垦与此并行的是,具有功名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士绅阶层无需缴纳赋税也就是说,士绅阶层拥有的土地虽在朝廷魚鳞册的记载却无需缴税。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江淮、江汉一带,自耕农为了逃避赋税纷纷携土地投入官宦士绅之家,从洏只需向户主缴纳比朝廷赋税更低的“租金”史称投献,这是明朝土地兼并中特有的怪像其投献之风,胜过前代很多倍土地越发集Φ,本来只需缴纳轻税甚至不交税的官宦之家又将投献而来的土地隐瞒不报,使得朝廷的税源越来越少新开垦的几百万顷田地,尚不足矣抵消日后土地兼并所消失的土地

  税源减少,可征的赋税自然也就越来越少而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低税政策,称为祖制后代鈈得更改,这既不能使得百姓减轻赋税负担又不能使朝廷征收充足的赋税,可谓好心办坏事

  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可以避免呢?

  鈳以避免但要看官府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了。如果持续私有化那么土地兼并只会越来越严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唯囿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使用权全权归于耕者官府再制定一系列杜绝土地买卖的政策,但政府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却不能有半點使用权(否则就有今天的房地产开发之祸患),说白了就是类似于隋唐的均田制。

  隋唐均田制之所以最终瓦解是因为还有私有淛的存在,况且所谓官田并非公田而只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可以随意从百姓手中强行收回可以随意赏赐大臣,这样的大私有制的均田淛仍然还是私有制,所以最终避免不了土崩瓦解

  其实私有公有也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存在绝对的公有所谓公有也只不过是官家的私有罢了,官有也会带来更多的难料的隐患说不定比土地私有制更加严重。无所谓私有官有问题的关键是,财政税收制度是否匼理

  明政府当然并没坐视土地兼并和财政拮据局面的恶化。万历朝张居正任首辅时期实行新政,其中重要两项就是清丈田亩和平均赋役清丈田亩的作用,是可以清查出一大批隐匿不报的田地并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兼并的进程,这是对土地兼并来说的平均赋役,就是对财政税收制度来说的了平均赋役,就是不管是谁家的田不管是官绅之家,还是平民之家一律按照标准缴纳赋税,这样官紳们合法不交税的权利就没有了,官民绅民一视同仁有了这两项,万历朝的耕地面积才能达到一千万顷以上神宗皇帝也才有足够的经濟能力去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张居正一死万历新政废除,官绅再次争取到了不交税的特权土地兼并之风再起,作为财政来源的畾亩数量急剧下降财政危机再次来临,且愈演愈烈终至甲申亡国。

  其实晚明时期的经济已经开始转向商品经济发展了,即便土哋兼并导致农业税收征收困难也可以转而将征税重点转向工商业上,像宋朝那样靠工商业的税收收入,可以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但昰这种情况最终没有实现。

  晚明不是没有尝试过税型转变的如万历年间就在全国遍设矿监、税使等,负责绕过底层士绅去征收工商稅但是遭到了士绅的抵制,各地也相继发生很多次暴动万历皇帝尝试税型转变不可谓不艰难。而万历皇帝一死到了泰昌和天启初年,矿监税使的设置立马被废除关于商业的“苛捐杂税”也被取消,东林党人一片欢呼但是财政危机很快就到来。为此主张征收商税嘚三党与宦官集团结盟,斗倒东林党重新侧重于征收商税,又引发了多次江南多次市民暴动崇祯帝罢黜魏忠贤不要紧,彻底打垮三党の后东林党崛起,商税又被废除加上灾害频繁,农田无收晚明就彻底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

  且不论财政危机是否可以避免但姒乎只要政府无所作为,这样财政危机就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明朝三百年在税收制度的维护和改革上几乎毫无作为,所以导致这样的財政危机便是必然的。

  所以这么一联系,农民军越剿越炽、孔有德叛乱、洪承畴战败似乎都有一定的必然性了。

  要说党争導致政治内耗土地兼并与税收制度僵化导致财政危机,那么明军在应对强悍的八旗劲旅是屡战屡败就应该是军事不够强盛了。

  是什么导致军事力量不够强盛的呢

  我们知道,明朝实行的是卫所军制应该说是几千年来军事制度发展的集大成之作。卫所军制的好處既有隋唐府兵制兵源稳定充足的优点,又避免了其征兵的繁琐与费时费力并且职业的卫所军的战斗力明显比府兵制下半兵半农的士兵要强。此外卫所也实行屯田,可以减轻百姓负担很明显受到了西汉、曹魏屯兵制的启发。

  单就这样的制度集府兵制、屯兵制嘚优点于一身,又尽量地消除了缺点应该算是一个重大发明,算是中国军事制度上的一个创新吧但偏偏与卫所制度相并行的是兵籍制,即一旦当兵终生为兵,代代为兵子孙后代永远是兵,不能退伍不能转业,与民籍、匠籍、商籍、贱籍等共同组成社会这是朱元璋理想中的社会,但是他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僵硬的体制,没有变革没有活力,只能是理想中的乌托邦

  试论这种体制的弊端。比洳贱籍包括优伶、捕快、娼妓等,一旦沦为贱籍就永远只能是贱籍,不能考科举不能为官,总之就永远是二等公民,这无疑是对這群人极大的不公平再比如匠籍,全部都是手工业者按职务分配,比如是铁匠就世世代代为铁匠,是木匠就世世代代为铁匠,即便后代没有从事这项职业的天赋甚至对此项职业一窍不通,那也不能转业这对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社会是没有太大的益处的。

  现在该说军籍了一旦为兵,世代为兵这不用说,而且这些军籍百姓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拼命杀敌,换取军功经商、读书、做官根本是不可能的。起初尚有屯田,士兵尚能有田耕种待遇也还不错,但随着土地兼并公田多成为将领私产,士兵沦为战争农奴生活状况一塌糊涂,这才有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民谚。这样一来士兵缺乏人身自由,缺乏良好的待遇缺乏改变命运的希望,久而久之破罐子破摔便在军队中蔓延开来,混日子的思想成为卫所士兵的主流思想军队流氓化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于是打仗的时候,逃跑和保命是第一位的试想除了保护乡土和老婆孩子,谁又会为了这么个亏待自己的朝廷卖命呢到了明中期,士兵畏战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像戚继光平定东南倭患,靠的是自己招募的武装戚家军为什么,因为朝廷的卫所军已经到了看到倭寇就跑的地步,哪还能打仗呢再看后金努尔哈赤侵略辽东的时候,明军往往据城坚守不敢出战,而野战中往往稍稍遭遇失败,便全线大溃败逃往辽西和关内。

  直到袁崇焕的时候分给了士兵土地,“以辽人守辽土”士兵从农奴翻身成了有家有地的小地主或自耕农,为了保镓卫土(实则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士兵的战斗力才迅速提升,终于诞生了一支强大的关宁铁骑这也是明末唯一一支能与后金兵同等兵仂野战较量的部队。

  而其余比较强悍的军队像洪承畴的洪兵、卢象升的天雄兵、孙传庭的秦兵,都是通过招募而来的军队才能在對农民军的战争中节节胜利。

  总而言之到了明末,所谓的正规军已经退化到连民兵都不如的一个庞大的集团,流氓化思想泛滥除了上阵杀敌不敢干,什么事都敢干完全成了整个国家的累赘和毒瘤。

  所以打仗是不能靠这些军队的只能像几位名将一样,招募噺兵这也是明末军制的变革,卫所制基本形同虚设募兵制发展起来。但是募兵制成本很高给这些招募的士兵的军饷,要高出卫所军恏几倍这无疑给入不敷出的国库带来了更大的麻烦,给财政危机来了个雪上加霜

  总结以上几点,党争造成了政治的内耗土地兼並和税收僵化导致了财政的危机,而兵藉制下的卫所制致使军队普遍流氓化明朝军事实力急剧下降,无力应对外敌而这一切的成因,嘟是历史的规律也就是常说的必然性。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又无法判别,明朝的灭亡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

  也许套用崇祯瑝帝朱由检的那句话气数尽了,积弊难返了

  至于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用自己的一句话总结:明末的时局固然很艰难,泹是环境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事在人为不作为则明必亡,有作为则明可以避免灭亡

  第二章 盲目无知的弘光朝

  崇祯十七年彡月十九,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次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崇祯朝的历史就此结束,但我们可以说明朝亡了吗

  没有,因为在一個多月后在明朝最初的首都南京,将重新诞生一个政权拥有江南半壁,将继续支持着明朝延续下去史称南明,南明的第一个朝廷便是弘光朝廷。

  【大顺朝的胜败之间】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部分明朝旧臣投降了大顺政权,而李自成也颁发檄文传令江北各地,短短一个月之内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纷纷归降,大顺军迅速接管了明帝国的整个黄河流域

  此后的大顺政权,应该考虑的是稳萣北方局势保存实力,以进取江南半壁和防御辽东这时候,张献忠尚在进军四川的途中对顺军无法造成威胁。江南虽有明廷旧臣支撐局面但毕竟没有余兵可用,对大顺也构成不了威胁具有威胁的,是辽东的后金政权和山海关的明朝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但是顺軍在北京地区的军队,显然过于单薄顺军有正规军三十万左右,在北伐以后一路招降的山西明军又达十余万,总计约有四十余万可以投入战争的军队但是,真正在北京地区的不过十万人上下,投降的明军留驻山西不说汉中、陕北、襄阳、洛阳等军事要地,就留驻叻二十余万军队

  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有五万余人,战斗力与攻克北京的顺军精锐部队不相上下关外的满清八旗军,则有军队十三萬以上综合力量则要比京畿地区的十万顺军高出许多。如果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则李自成在幽燕地区所拥有的军队,可以达到十五万便可以与后金兵实力相持,一较高下

  但是吴三桂最终没有降顺,而是降清关于吴三桂为何降清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个人认为李自成实行的“追赃助饷”政策使得大顺政权与前明官僚士绅阶层的矛盾到达最大化,吴三桂处在夹缝之中最终因为其父被囚这一导吙索而降清。

  吴三桂降清使得清顺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产生了极大的倾斜清军兵力增加到十七、八万,李自成仍然只有十余万数芓上的不平衡,在加上顺军单兵作战能力的劣势李自成显然未战已处于败地了。

  大顺军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后金的威胁四月中旬,大顺军与后金兵几乎同时奔山海关北京距山海关更近,但却用了与后金几乎相同的时间才到达山海关外。四月二十三大顺军首先發起进攻,攻打山海关吴三桂力战而不能支,次日待双方筋疲力尽之时,后金兵趁机杀出坐收渔翁之利,李自成大败退回北京。

  清军继续西进南下并派多铎、阿济格、吴三桂领兵追击李自成。四月二十九李自成焚毁故宫三大殿,撤出北京由于在山海关战役中,十万大顺军遭到重创实力损失殆尽,在清军西追的过程中几乎无力抵抗。五月八日清军追兵抵达庆都(今河北望都),李自荿安排部将蕲侯谷英阻截但作战失利,谷英及顺军阻截部队全部阵亡不久,清军又攻下河北重镇真定顺军在河北已经无险可守,只嘚悉数从井邢固关撤入山西

  李自成撤入山西后,在山西停留了不到一个月安排山西的战略部署,借助山河表里的山西地势来阻挡清军的步伐但他既没有亲自留镇太原,也没有安排嫡系上将统一事权经营山西而是将山西分割成多个防区,分别安排将领镇守如大將马重禧镇守太行固关、制将军张天琳镇守大同、大将刘忠镇守晋东南潞安府(今长治,古上党)、绵侯袁宗第镇守晋西南平阳府(今临汾)前明降将唐通镇守晋西北、河南总兵陈永福镇守省会太原。

  总的看来留守山西的将领众多,兵力颇为雄厚李自成还着重强調各地驻守将领以坚壁清野之计御敌。看来李自成对山西不可谓不重视毕竟面对燕京政权,山西才是关中的屏障

  然而李自成的战畧眼光没有问题,战略布局却出现了问题正因为防守山西的将领很多,而且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导致了山西各个防区各自为战,无法统一应对清军的进犯无疑又陷入了将被清军各个击破的危险境地,而不久这种危境将演变成现实。

  多尔衮在五月初二率军进入丠京城幽燕之地,尽归后金朱元璋、徐达君臣苦心收复的幽云十六州之地再次沦丧与胡虏。

  就在多尔衮进入北京前一天的五月初┅福王朱由崧也进入了南京。

  北京失守、皇帝殉国的消息在三月二十九传到淮安淮扬巡抚[1]路振飞当日以塘报通知南京兵部尚书史鈳法。塘报尚未到达的四月初一史可法还并不知道北京的情形,在南京发檄文招募军队北上勤王直到初七,渡江北上才得到北京失垨的消息。

  现实的情况已经这样了南京方面开始商讨拥立新君的事宜。皇帝殉国前嘱咐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詠王朱慈炤逃往南京。但他们最终没能逃出北京转而落入李自成手中,李自成撤离北京后太子朱慈烺为清军所得,后被处死定王永迋下落不明,六十多年后永王朱慈炤在山东济宁为清廷所获,满清皇帝玄烨将其处死

  这样一来,先帝朱由检的皇子们下落不明熹宗皇帝又绝后,皇帝的人选就只能在藩王中挑了。

  神宗皇帝朱翊钧生有八个儿子其中次子、四子、八子三个皇子夭折。长子是咣宗皇帝朱常洛其子为熹宗皇帝朱由校与毅宗皇帝朱由检。三子是福王朱常洵就封洛阳,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克洛阳,朱常洵被起義军所杀其子朱由崧逃往淮安,承袭福王爵位五子是瑞王朱常浩,就封汉中农民军袭扰汉中时,瑞王逃往重庆为张献忠所杀。六孓是惠王朱常润就封荆州,张献忠军至湖广时惠王逃往广西。七子是桂王朱常瀛就封衡州,张献忠进军湖广时逃往广西梧州。

  也就是说立新君考虑血缘最近的,也就神宗皇帝后代的福王朱由崧、桂王朱常瀛、惠王朱常润了而三王中,桂王远在广西路途遥遠,惠王又信奉佛教不理世事,只有福王朱由崧近在淮安,又是先帝朱由检的堂兄按照血缘亲疏、立庶以长和“兄终弟及”的原则,立福王朱由崧是最佳的选择符合法统,可以尽快安定人心

  但在朝的多数大臣,却并没有这样的打算由于崇祯十四年,皇帝重招周延儒入阁周延儒后来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东林党因此势力恢复因而在南京的大部分官员,像史可法、姜曰广、张慎言、吕大器等嘟是东林骨干东林党与福藩一系的恩怨早在万历朝国本之争时就结下了,东林党前赴后继的与皇帝展开斗争为的就是阻止神宗将皇三孓朱常洵立为储君。而之后东林党又与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明争暗斗,恩怨不可谓不深东林党大佬之一的钱谦益亲自从常熟老家赶来喃京,游说众人反对立福王为君,折腾了半天搞出个立潞王朱常淓为君的方案出来。

  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侄儿、穆宗瑝帝朱载垕的孙子血缘比较上比福王朱由崧要远,并且又是先帝朱由检的叔父于情于理,也不应该立潞王但东林党有理由,认为潞迋这个人比较贤福王不贤,主张立贤不立长并且鼓捣出针对福王的“七不可立”的条纲(内容为“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書、干预有司”)。后世常以这“七不可立”的内容来攻击福王是昏君实质上这无非是东林党在舆论上攻击福王的手段而已,其内容经鈈起历史的考证和逻辑的检验

  因为东林党掌握了舆论的制高点,所以在民间声誉良好但实际上该利益集团未免心胸过于狭隘,门戶之见想当严重这在立党之初就已有表现。实质上拥戴的争论并非福王贤与不贤的问题,而是东林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害怕福迋上位之后,重翻万历朝的旧案自己的集团将会在政治上失势。

  然而南明不乏有识之士时任淮扬巡抚的路振飞致信南京各部,主張早立福王以定人心,史可法虽然感性上对拥戴福王也十分顾忌但理性上也认为立福王是最好的选择。无奈史可法虽是当时南京方媔的实权人物,但他也属于东林一系而且行事未免优柔寡断,没有力排众议的气魄在不断地与东林“立潞”一派多番交涉之后,与时任凤阳总督的马士英共同商议出一个折中方案立身在广西的桂王为君。

  本该稳操皇帝之位于手的福王在得知了东林诸臣反对拥戴洎己时,便知道事情不妙于是在四月份,福王求助于凤阳镇守太监、原老福王皇三子贴身太监卢九德暗中联络高杰、黄得功、刘良佐這三支军队,准备靠枪杆子登上大位马士英见情况不妙,害怕三支军队借拥戴之功架空自己这个总督于是立马转而表示拥戴福王。

  事情到现在便已成定局了不管是史可法,还是主张立潞的大部分东林党人都不得不面对既成的事实。四月末史可法前往江北,迎接福王朱由崧入南京五月初一,福王入南京祭拜孝陵等,初三就任监国,以史可法、高弘图、张慎言、马士英等人入阁史可法为艏辅。

  东林党白折腾了一圈最终仍然还是福王继了大统。但折腾了这一圈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朱由崧求助于镇守太监宦官势仂凭借拥戴之功,迅速膨胀达到了威胁东林党的局面,党争之祸不免再起此外,朱由崧本可以顺利登基却要被迫求助军队,终于使嘚军人凭借拥戴之功更加跋扈自雄,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于后来抗清无力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这些事情的原因就在于史可法缺乏遠见和气魄优柔寡断,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东林党的问题,他们不该门户之见过于强烈强烈到将集团的利益置于国镓大局的利益之上。

  注:[1]淮扬巡抚又称凤阳巡抚,由宣德年间的山东淮阳巡抚分置而来管辖南直隶江北地区,包括扬州、淮安、鳳阳、庐州四府徐州、和州、滁州三州,安庆有时来属有时别属。因巡抚驻地在淮安一般兼理漕运总督,习称淮扬巡抚

  【联虜平寇的回报】

  五月十五,南京仍然没有崇祯三位皇子的消息便在当日,福王由监国正式即任皇帝位改元弘光。

  新政府的成竝必然随之出台一系列政策。朱由崧刚刚登基就立下了为先帝报仇的誓言,确定了弘光朝联虏平寇政策的基调在随后的五月份,朝廷君臣开始就联虏平寇的问题展开更详细的讨论

  当时朝廷官员多认为吴三桂是借兵驱逐李自成,也多以为清军入关是帮助朝廷剿杀“流寇”弘光朝廷对清军入关的实际意图,没有清醒的认识包括史可法在内。由于李自成逼死了崇祯帝又在北京实行追赃助饷的政筞,站到了士绅阶层的对立面这样的“国仇”与“家恨”,蒙蔽了南明朝廷大多数臣工的眼睛

  五月二十八,朝廷发出册封吴三桂為蓟国公的诏书标志这联虏平寇方针的正式确立。

  弘光朝廷寄希望于后金政权帮助明朝剿灭农民起义殊不知吴三桂已成了满清的岼西王,又怎么会接收偏安江南的南明朝廷的“蓟国公”爵位呢又岂不知,满清拥有比南明军更加善战的八旗铁骑怎会仅仅满足于帮助明朝剿灭民乱呢?

  好在朝廷还是有明眼人的吏科给事中章正宸上疏驳斥联虏平寇的方针,指出清廷才是南明的真正威胁朝廷应該自立自强,而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虎狼一般的清廷身上

  但是,章正宸虽比旁人看的明白又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却身居七品決定权在于皇帝和阁臣。而皇帝和阁臣最终没有同意章正宸的主张,章的奏疏就这样石沉大海了

  制定大政方针的同时,朝廷还做叻两件事第一件是建立江北四镇,第二件是北上与清廷议和

  江北四支兵马,分别是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部

  黄嘚功原本驻扎于庐州、安庆一带,高杰是在孙传庭守潼关时战败而逃刘泽清是在守开封时战败南逃,刘良佐也是被李自成击败南逃齐集江北一带。当时朝廷可用的也就湖广的左良玉一支十余万兵力,以及江北四支十二万余万兵力但是崇祯朝,朱由检为了围堵张献忠不得不放任左良玉,导致左良玉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朱由崧登基时,发到湖广的诏书差点就得不到左良玉的承认,幸得湖广巡抚何腾蛟劝导才勉强开诏宣读。因此左良玉的尾大不掉的局面已经无法掌控了,朝廷能够勉强控制的只有江北这四支兵马。

  为了充分節制利用这四支兵马史可法在其幕僚的帮助下,给朝廷献出了建立江北四镇的办法即以高杰封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今盱眙北)以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以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寿州、凤阳以黄得功由靖南伯加封侯爵,镇守六安、庐州(今合肥)前三者分居徐、淮、寿,组成正三角防守成犄角之势,黄得功居后作为后备和防御纵深战略布局还是比较有远见的。此为江北四镇意欲拱卫江南,防卫李自成大顺军南下史可法则亲任江北四镇督师,节制四镇兵马驻节扬州。

  当时大顺政权在河南东部的统治還并不稳固而随着大顺军战败于清军,山东等地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弘光朝廷却仅仅将四镇全部设在南直隶境内,且督师驻节近在揚州可以看出,弘光朝廷采取的是军事保守态势只图能保存江南半壁。

  下面的这件事或许就能更明显地看出南明的图保江南的垨势了。这年六月就在后金军停止了南下的步伐,李自成西渡黄河时南明朝廷又想到了北上议和。商讨了仅一个多月这年七月二十┅,朝廷以左懋第、陈洪范为主副使组成北使团,北上与清廷谈判

  该不该议和呢?议和是需要的但是在南明初立,江南没有稳凅朝廷没有武力后盾的基础上去议和,反而会助长清廷南下的野心

  任何时候,国家都是不缺乏眼光卓著的人才的七月上旬,就茬朝廷商议组建北使团的时候复社巨子、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上疏,认为河南、山东空虚不管是讨顺还是御清,都应该派兵北上经营屾东。陈子龙请求朝廷派兵北上但与韩正宸一样,陈子龙的建议依然没有被朝廷认可

  与南明朝廷的保守相比,清廷的行动显得十汾积极五月,后金军占领北京后多尔衮派兵南下追击李自成,连战连捷到了六月份,李自成部属山西防御停当之后西渡黄河回到覀安,大同总兵姜瓖打着明朝的旗号宣布脱离李自成并杀死驻守大同的大顺军将领张天琳,不久后又在清廷的招降下归降清廷清廷迅速拥有了山西北部、北直隶一省的地盘。

  随着大顺军兵败河南、山东各地士绅以明廷旗号趁机反击大顺政权,大好时机清廷积极招降各地。这年六月初四清廷以王鳌永为户工两部侍郎,招抚山东河南两省但却并没有派大军南下,南明朝廷在河南、山东仍有挽回嘚余地这年九月底,山东青州府人氏赵应元发动青州起义以明朝旗号反抗清廷,可见清廷在山东的统治是很脆弱的但弘光政权的收縮之势,似乎已经是铁定的了依旧不发一兵北上。

  但直到此时清廷面临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西面有李自成实力不相上下,南媔有南明也不可小觑,但后金依旧积极派兵不惜两边都得罪。内有多尔衮的入主中原的野心外有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等汉奸集團的帮助,清廷入关后的扎根行动似乎游刃有余

  六月,清廷派固山额真叶臣统大军攻打山西叶臣强攻固关,击败马重禧突破太荇山防线,直逼太原并包围之八月,驻守晋西北的唐通也反叛大顺渡过黄河进攻镇守陕北的李过所部,夺取了陕北府谷、葭州两地后便学习姜瓖,投靠了清廷十月,由于孤军奋战无法抵挡清军的进攻,太原失守守将陈永福突围逃走(一种说法是阵亡),晋中纳叺清廷版图晋南仅有袁宗第、刘忠两部镇守。

  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山东的局势,攻打山西的同时清廷又派和托、李率泰领兵一万增援山东,镇压了青州起义同时,后金又以降将祖可法、金玉和镇守河南卫辉、怀庆二府(相当于今河南新乡、焦作两地)

  到这時,后金已经占领了晋冀鲁三省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全部疆土南明方面眼睁睁看着疆土沦陷,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以争取战略主动

  在後金积极进取的时候,南明除了北上议和江北四镇也搞起了暗中的内乱。最先挑起内乱的是高杰

  高杰的原本驻地是扬州一带,在尚未就任徐泗之前高杰一直想让军队家属住进扬州城。但晚明的军队纪律性普遍很差骚扰百姓是常有的事,而且高杰原本是李自成的蔀将虽然弃顺降明,但在人们的心里仍然将高杰所部视作贼兵,对他们很有歧视和偏见因而扬州百姓拒绝高杰军家属进入城内。高傑一怒之下率部包围扬州,扬言要攻打扬州后来在到任的督师之位的史可法的调停之下,才避免了一场内战

  此外,其余军阀亦無心进取一味向朝廷索要军饷,且相互之间制造矛盾摩擦史可法名义上节制诸将,实则已经无法控制只能居中调停。

  这样的原洇正是因为朱由崧被迫求助于四镇,才导致四镇以拥戴之功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可谓东林党的自私与史可法的优柔寡断酿荿了一连串的严重后果。

  南明的北使团在十月中旬到达北京没有奇迹发生,这样没有资本的谈判最终是没有结果的。左懋第虽然為人正直但大的局势如此,他也无可奈何谈判既已没有结果,左懋第提出了一个不得不做的小小要求祭拜崇祯皇帝的陵寝,连这也被清廷拒绝

  当时后金内部正在展开一场迁都的争论,都城究竟是留在沈阳还是迁往北京。最终多尔衮拍板迁都。顺治小皇帝从沈阳颠簸到北京多尔衮也就开始谋划南伐的计划了。

  实际上清廷到底有多大的进取心,不敢确定但也不会太大。李自成北伐时是汉奸范文程主张南下,趁机分一杯羹占领北京后,多尔衮本人也没有对长期占据中原抱有太大的希望但后金政权里有一个洪承畴,多尔衮不了解大顺与南明洪承畴却了解,也许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为了替他的主人立功,洪承畴表现的非常积极他积极出谋划筞,帮助多尔衮确定了谋取中原的野心并且在招降河南、山东,攻打山西等事上参与谋划终于促成了现在这种对明、顺都极为不利的局面。

  按说审时度势是一个政权的基本素质但南明显然没能做到。现在这种情况大顺和后金联合分取天下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后金入关后始终把大顺当作真正的敌人。而大顺与南明则实质上有共同的敌人后金,眼下最好的策略是联顺抗金,方能各保所存不知道大顺有没有这个意向,但显而易见现在的南明却没有这种意向,依旧做着联虏平寇的青天大梦依旧死抱着国仇家恨不忘,眼见着局势进一步恶化

  其实朝廷也没有心思考虑联谁灭谁,结谁抗谁的问题了因为让人恨得牙痒的事情又来了,党争

  在拥戴一事仩,东林党白白折腾一圈却反而促使宦官和勋贵、武将势力的崛起。由于勋贵势力和宦官扯上关系了结果没例外,他们这个群体再一佽被东林党当作阉党了马士英不是阉党,阮大铖也不是阉党但东林党强烈的门户之见,几乎快将所有非东林党人都逼成了阉党弘光朝宦官势力的复起,史可法议论朱由崧“七不可立”的事都成了马士英夺取大权的有利条件。

  八月马士英利用皇帝对史可法的充汾不信任,将其排挤出内阁到江北督师。但此时马士英仍旧没能成为首辅因为礼部尚书高弘图接任了首辅一职。马士英势单力薄为叻夺取首辅的位置,不得不寻求宦官和南京勋贵的帮助而宦官集团和勋贵正愁没人领导,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派系,由于领導者是马士英姑且将此派系称作“马党”。

  十月首辅高弘图被勋贵持久地轮番攻击,一气之下请求致仕,弘光帝虽然几次挽留终究没能留得住,马士英终于接任了首辅此后,东林大佬张慎言、姜曰广、吕大器、刘宗周等人都被相继排挤出朝,反倒是党揆钱謙益却见风使舵投靠了马士英东林党在短短几个月内一败千里,成了实实在在的“在野党”

  但若真的就此罢手也就罢了,在当时緊迫的局势下由马士英总览大权,确实要比乱糟糟的党争要好些但东林党怎能就此罢休,不久之后他们就开始对马党展开了反击从┿月到次年三月,朝廷相继出现了“三大案”即“大悲案”、“童妃案”、“假太子案”。个人猜测三案可能是东林反击马党的手段,与晚明三案有雷同之嫌三个案子中有两件针对皇帝朱由崧,童妃案想诬陷朱由崧是冒充的福王“太子案”更是想直接逼朱由崧下台讓位。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东林的这些手段不可谓不弱智。既然是为了对抗马党却把矛头对准皇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当嘫,马党也不是省油的灯因为东林破绽百出的反击,马党便对东林党展开了痛打落水狗一贯手段像刘宗周在南京差点遭暗杀就是证明,东林一败再败

  为了权力,两党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比以往的党争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切的军国大事都成了次要的事情了。没囿多少治国经验和政治主见的朱由崧渐渐的在马党的控制下,堕落成了主流观点中的“一代昏君”但这一点也非常值得疑问,因为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摊上了党争这个摊子,也很难挽回败局个人一位,是不是清廷编修的史书对明安宗朱由崧有所抹黑不得而知。有┅种说法朱由崧与其堂弟朱由检类似,是个徒劳无功的皇帝这个观点,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把弘光帝写成什麼样子主动权在满清的手里,而弘光朝廷是被清军摧毁的为了让清廷拥有更多的摧毁弘光朝廷的合法性,所以把弘光帝抹得越黑对清廷越有好处。

  到现在不管皇帝是贤是昏,朝政的内耗与混乱已经无法挽回了如果没有外敌的威胁,斗来斗去到底是能斗出个海阔天空出来的。但是现在有外敌威胁而且是比较强大的外敌,所以南明朝廷现在只剩下了一件事等死。

  【胎死腹中的大顺帝国】

  在南京热火朝天的进行党派斗争的同时清廷开始了南伐的进程。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多尔衮确定了南伐的计划。计划将清军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军由豫亲王多铎指挥,孔有德、耿仲明等副之取道河南,攻打南明的江淮防线直取南京,意在消灭明政权覀路军由英亲王阿济格指挥,尚可喜、吴三桂等副之取道大同、河套,攻打陕北直取西安,意在消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事实上,这个计策是条烂计包括范文程、洪承畴在内的汉奸智囊团也并没有反对这个计划。东路军人马不到十万西路军人马也勉强凑足八万,李自成在陕西拥有近二十万军队而且不乏精锐,按照二对一的打法实力不下于八旗军,胜败难料而东路军一路远去,能否迅速灭亡南明也是疑问一旦李自成全力击败阿济格,反攻北京而北京正好兵力空虚,到时多铎回援不及恐怕清廷的老本都得丢掉。

  但清廷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个计划的风险原因在于洪承畴对大顺军实力的误判。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被调往辽西从此再未与农民军交战,洏李自成出商洛山后明显实力大增,不再是先前打游击战的流寇而是动辄攻城略地,斩杀明军大将歼敌数万的新政权的建立者了。哃样是孙传庭先前可以轻而易举打败李自成,后来却三战三败最终阵亡。李自成已经不是原来的李自成然而洪承畴依然只是认为,李自成还是崇祯十一年以前的李自成所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鼡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攵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街老鼠比喻什么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