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痴迷手机吗?如果有手机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的话,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寒假作业求帮助

  【PConline 海选导购】去年年初,一则5岁儿童玩手机导致斜视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当事人父母称,由于自己忙着做生意,怕孩子一个人无聊,就专门来买了IPAD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孩子玩耍,孩子几乎每天都会对着电子屏幕看动画片、玩游戏,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眼部问题。

  其实儿童长期盯着手机/平板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如果不加节制,可能会导致腱鞘炎、内分泌紊乱、甚至会影响身高。但是,很多父母们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而没时间看管陪伴孩子却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机器人类的玩具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之一。这时,智能机器人就很好地解决了父母们的这份困扰,成为他们回家年货的不二之选。下面这几款机器人,不仅能让孩子们把眼睛从电子产品上移开,还能寓教于乐,其中一款机器人还贴心推出在春节促销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产品:能力风暴氪1号积木机器人
  
天猫年货节1元预定到手价:699元,立省200元

  能力风暴是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唯一指定比赛平台,其教育机器人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氪1号是能力风暴Abilix旗下积木系列的一款入门级新产品。不同于其他品牌积木机器人四面搭建的积木结构,能力风暴独有的六面搭建体系,拥有无限丰富的机械创意空间,可以进行各种创意搭建,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硬件方面,氪1号包含积木253个,搭配陀螺仪、指南针、麦克风、位置等四个传感器,和电机、扬声器、LED灯等执行器。在搭建过程中,能够强化孩子对于空间结构、机械、传动、电子、传感器、控制等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而这三者的平衡就是对于青少年而言至关重要的成功能力。

  氪1号具有很强的教育性,除了丰富的搭建体系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外,四大编程App由浅入深,从最简单的拖拉图形,到Abilix Chart阶段的为变量赋值,能满足从3岁到18岁大学生的个性化编程需求,给孩子带来思维方式上的改变和提升。

  编辑点评:给孩子玩的东西,最怕的就是买回来没几天孩子就玩腻了。能力风暴积木机器人氪1集教育性与可玩性于一体,好玩又耐玩,很适合喜欢动手、喜欢思考的小朋友。

  另外,这款功能强大、深具教育意义的机器人更贴心推出“天猫年货节”优惠活动。,即日起,1元预订即可立省200元,到手价仅699元。同时,还将获赠价值近千元的大礼包,感兴趣的爸妈们抓紧时间预定吧!

  参考价格:2699元

  养只宠物狗陪宝宝一起成长,会有诸多好处。狗是特别通人性的动物,小孩子和小狗一起成长,是一种陪伴,并且让孩子更能学会照顾人,降低孤独感和不安。在这个更加智能的时代, “现代”智能机器狗应运而生。一款名叫“CHip”的宠物狗项目在众筹网站Indiegogo上获得了成功,从1000名支持者身上募集了17.8万美元。

  CHIP感情丰富,是真实无比的存在,它就像一只真正的宠物狗,给家庭带来无比丰富的乐趣。外型上CHIP真实还原了狗狗的形态,智趣卖萌、干净温顺,却从不惹麻烦。它不捣乱毁坏东西,也不随地大小便,更不会发狂咬人,或者脱毛长虱子。

  CHIP随叫随到随时玩,借助身上配置的红外线和其他传感器,CHIP拥有一种360度感知的强大能力。它可以识别小孩的存在,保持不动,等待小孩来摸摸它的脑袋。还能识别各种手势动作,做出反应。

  一只人见人爱的狗狗怎么能少得了踢足球呢?CHIP对捡球活动疯狂不已,当开启智能踢球模式时,不管球在哪里,CHIP都会使出洪荒之力把球找出来!CHIP有足球与捡球两种模式可选,孩子会因为跟CHIP一起,从小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编辑点评:生活不只只有手机,还有CIHP和远方。生活中多了一只智能机器狗,还从不捣蛋,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不仅小孩子需要这样一只机灵的宠物陪伴成长,大人们也可以考虑认领一只,为忙碌乏味的生活增添一丝别样的滋味!

  编辑推荐:优必选阿尔法Alpha 1Pro
  推荐价格:4999元

  优必先阿尔法Alpha 1P是1S的升级版。而1S则是在2016春晚上大放异彩的那个跳舞机器人。外形上,Alpha 1P是最像人的了,拥有灵活的四肢。铝合金结构,ABS外壳,非常具有科技感。

  这款机器人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像人一样的关节,让它可以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而它的设计者在设计时更注重的是,使用者可以使用特定软件为它编程,让它做出更多的动作。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一款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一个高科技玩具,还是一个学习编程思维的入口。IT行业发展迅速,编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以后,人们需要更多的与机器接触和交互。孩子早早玩上这款机器人,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升孩子的编程思维能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编辑点评:Alpha 1P是一款人形机器人,这是比较少见的,也是比较难研发的。它的关节活动能力,以及具备编程开发动作的功能,也是市面上几乎没有的。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具备创造性的玩具,也是一个外表酷炫的玩具。

  编辑总结:上面这些机器人,外形出色,功能酷炫,是21世纪新颖科技的产物。玩具对于孩子就像游戏对于男人,化妆品对于女人一样重要。买一个高科技玩具给孩子,孩子定会笑逐颜开。 

  推荐产品:爱乐优小U机器人
  
参考价格:2598元

  爱乐优小U机器人是一款内置大量学习内容的儿童机器人。外形上,除了头部,它有些方正。或许它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电饭煲(开玩笑),如果它能煮饭,或许是电影《麦兜:饭宝奇兵》里电饭宝的升级版。

  说起陪伴熊孩子的功能,它更像是一款有着巨大身体的学习机,内置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地理、历史、百科、天气等。孩子问什么,它便答什么,百科问答,都能一一应对。但是在学习之外的问答互动上,它便如它的外表——电饭煲一般有些生硬了。

  除此之外,小优也具有拍照的功能,不过需要配合一个特定的软件,家长才能看到孩子,并不能自动拍照。跟小忆一样方便的是,想念父母的孩子只要跟它说“打电话给妈妈”,就可以与父母进行视频通话。

  编辑点评:小优机器人是一个注重学习功能的儿童机器人,它比较适合8、9岁的较大龄孩子。科技感的外表以及针对学习而设计的交互模式,让它跟其它的儿童机器人产品区别开来。想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就让小优机器人陪伴你的孩子。有一个机器小玩伴,想必能省下你不少照顾熊孩子的功夫。

  编辑总结:编程玩具和智能玩具在国外早已普及,三星在今年的CES上还展出了一款特地为分享编程玩具设计的智能硬件,无论是叫编程玩具还是叫机器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产品对于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都能起到一定作用,还可以避免越来越普遍的儿童沉溺平板手机的问题。

期末考试一结束,北京12岁的男孩唐轩拥有了自己的第三部手机。

唐轩的前两部手机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因为自己总是用手机玩游戏被爸爸一气之下摔坏了,一次摔在地板上,一次直接甩出了窗外。这次再度拥有手机,是因为唐轩期末考试成绩不错,再加上他已经向爸爸承诺:寒假里每天玩游戏时间绝不超过半个小时。

孩子“触网”已经从“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变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

而不久前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则做了更为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平均有超过29.1%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增加,到了14岁,已有60.8%的儿童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00后、10后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已经成为事实,“熊孩子”投身网络就像鱼儿遇到水那般游刃有余,而只能称得上“网络移民”的父母遇到网络时则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当“数字原住民”和“网络移民”在家中遭遇,他们之间的不协调便演变成了“手机争夺战”“网络保卫战”,甚至还出现过“小学生玩网游和家长一言不合跳楼”的惨剧。

随着寒假的到来,这样的战争势必更加白热化。

面对越来越智能的手机和无孔不入的网络,孩子能否不被网游绑架?“网络移民”和“数字原住民”之间的“数字代沟”能否填平?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孩子、家长及专家,试图找到答案。

“爸爸用过的每一部手机都有《王者荣耀》”

“我们班44个人,大概有40个人都玩游戏。”来自广东的初一男孩光亮说,他是班上极少数不玩游戏的,“经常感觉被孤立”。

确实,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显示,00后儿童是网游一代。娱乐是儿童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3~9岁儿童周末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娱乐行为(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看漫画等)超过30分钟的比率达48.5%,10~14岁则已达57.1%。3~14岁儿童中平均有33.3%的儿童还会自主研究网络游戏攻略,在13岁就已超过半数,达到51.3%。

“现在的孩子是先学会打游戏,后会系鞋带的。”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说,现在的孩子完全可以称为“游一代”。

手机游戏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和家长间冲突的导火索。调查显示有53.1%的高年龄段儿童曾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争论过,到了14岁争论最多,达到65%。

不过,就在人们痛骂手机游戏如何诱骗孩子的时候,一个孩子却这样说:“我爸爸在我们家的每个手机上都下载了《王者荣耀》,他下班回家经常打游戏很长时间,我有时候看着他玩,他玩得入迷了根本没发现。”

无论给00后、10后贴上怎样的标签,都改变不了他们是个孩子这个事实,他们的很多行为来自上行下效。

“我最恨的就是儿子迷恋手机游戏的状态就像着了魔。”唐轩的爸爸唐先生说,期末考试前唐轩腿受了伤在家休息,唐先生帮他制定了详细的在家复习计划,但是,“只要我没看着他,他就会把手机拿出来玩游戏,怎么说都不管用。”后来唐先生一气之下把唐轩的手机扔出了窗外。

唐先生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对待唐轩,却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唐轩的妈妈。

唐轩的妈妈工作很辛苦,经常加班,所以,回到家后总是喜欢用玩游戏来放松。“有时候吃饭她都拿着iPad在玩。”唐先生说,唐轩玩游戏入迷就是从跟着妈妈一起“保卫萝卜”开始的。

很多专家都明确指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教”胜过“言传”,其实,唐轩的妈妈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但是,当疲惫袭来时放纵自己的渴望总会战胜做孩子榜样的要求。

显然,面对网络成人和孩子经受着同样的考验。“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有些家长的态度是自己可以玩手机但不让孩子玩,这绝不是一个好办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这样做只能动摇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同时也可能逼得孩子的上网行为更加隐蔽。

“只要拿手机就以为我是玩游戏”

“其实,只要不玩游戏孩子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唐先生说。

很多家长都跟唐先生一样,以为跟儿子的战斗就是跟游戏的战斗,只要隔离了游戏就是战胜了手机、战胜了网络。

但是对于00后、10后这些“数字原住民”来说,网络和手机绝不等同于游戏。

“我在《我的世界》里重建了一个故宫,”来自成都的初二年级男孩邱晨说,他跟一群“同伴”共同完成了这个宏大的工程,邱晨的工作是负责外围城墙的建造,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什么是斗拱、什么是榫卯。

“我在手机上查各种资料、用手机听歌、用手机记录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玩游戏我们经常和世界各地的人联网打,不知不觉就练了英语。”北京的初一女生王瑶说。

“他们一出生就面对着一个无所不在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张海波说,他们在网络上娱乐、在网络上交往、在网络上学习,还在网络上表达自己。

对孩子们来说,“虚拟的世界其实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但是,家长们对此有着深深的误解。

“我一拿手机他们就认为我在玩游戏,这让我非常愤懑,有时候就要吵上几句。”邱晨说,为了不让他玩游戏,父母把他的课外时间几乎都占上了,周一到周五中有4天的晚上都要上课外班,“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满意,好不容易上完了所有的课、写完了所有的作业,我刚拿出手机放松一下,我爸就说‘你怎么一有时间就玩游戏呀,去做几篇阅读理解去’。”

家长的这种误解不仅造成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孩子们远离父母。

“我妈给我规定了上网时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上网5~10分钟,其实这点时间什么也干不了,连看新闻都看不完。我干脆不当着她的面上网。”王瑶说,每次10分钟到了妈妈让停止她就停止,但是等家里人都睡下之后,她还会偷偷爬起来上网。

不玩游戏的初一男孩光亮说,班里面玩游戏的同学下课总是聚在一起,玩得好的同学就被其他同学称为“大师”,“大师”们经常被同学请教,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玩游戏的成功经验写下来,做成攻略,然后抄在一张张纸上,卖给同学。

当孩子有意远离家长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光亮说班上有同学为了买游戏装备经常向同学借钱。

互联网双刃剑的剑柄要掌握在家长手中

就在这种“猫捉老鼠式”的互动中,孩子们把家长甩在了后面。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数字化成长有三个显著的关键年龄,5岁、10岁和14岁。”张海波说,他们从一个互联网的“小玩家”变成了“小用户”,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很好利用网络的“小创客”。

而在14岁这个年龄段上,孩子们在互联网世界超越了父母,成为比父母懂得多的人。

一位多年关注儿童媒介素养的专家举了一个例子:成年人因为以往学习习惯的固化使他们在网络的使用上遭遇了瓶颈,比如同样是学习制作PPT,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可能是找一本教材,而小孩子很可能在第一次做PPT的时候把页面上的每一个“菜单”都拉下来试着使用一下,“这样做完了第一次PPT之后,他们就几乎完全掌握了要领,而成人则很可能要经过很多次才能学会。”

成年人也感到了这种差距,“我们的调查显示,63%的14岁儿童的爸妈承认孩子懂得比自己更多。”张海波说。

互联网的“后喻时代”就在眼前。成年人的内心感到了恐慌。

“对于网络我确实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王瑶的妈妈狄女士说,但是,要跟上孩子们也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孩子说出的话我都不懂,更别说搞懂网上那些内容”。

不少家长选择逃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数字鸿沟日益明显。

其实,每一代亲子间都存在代沟,填平这个鸿沟的关键人物是父母。

“与其把网络这把双刃剑交给孩子,不如把剑柄抓在家长自己手里。”一位一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专家说,因为家长越是远离网络,我们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被网络上那些负面的东西绑架。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张海波说,把“反喻时代”变为“共喻时代”,家长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最新脚步,及时理解潮流文化。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家庭能解决的。“一方面国家应该净化网络空间,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要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孙宏艳说,另外,学校也要进行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改为媒介素养课,现在的孩子在操作层面的技术比成人要走得更靠前,但是面对信息时的自我保护和鉴别能力还亟待加强,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个教育任务。

(原标题:寒假来了,“智斗”熊孩子的手机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