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供暖系统图南北方都适用的

互联网舒适家居
地暖+中央空调一站式解决方案
&gt&gt &gt&gt 正文
空气源热泵采暖在南北方使用差别(应用案例)
发布日期: &nbsp&nbsp&nbsp&nbsp 来源:亲热PHNIX &nbsp
打从南方采暖成为热点话题后,许多采暖厂家都把南方采暖作为巨大市场占有力。那么,空气源热泵在南方和北方区域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空气能地暖在逐渐走进消费者的目光的同时,对于南北方不同气候的特点又是如何面对?&
& & & & & &&
笔者走访南北方两个区域,针对目前在使用产品的用于,去聊下他们目前的使用情况。目前北京是煤改电正搞得如火如荼,我们就针对北方区域的北京市做了一轮调查,北京市平均最低气温在-12~-18℃左右。这么低的气温,在使用效果方面以及运行范围能否发挥到正常水平呢?在北京某一小区内,笔者看见比较常见的有燃气供暖、集中供暖、空气源采暖这几种方式。在使用空气源热泵的用户,他们控制方面基本有两块,一方面是控制器,另一方面是微信智能控制。在北方区域由于墙体的保温性好,热衰减损失也相对没那么严重。而且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冬季的运行范围基本在-20℃~53℃左右。即使制热能力有一定下降,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正常工作。
对于空气源在南方使用的情况,笔者走访到了杭州的某个小区中。在小区中,大部分人采用的中央空调+燃气壁挂炉两套系统。还是有部分人直接采用一套空气源热泵作为地暖和中央空调两种功能。由于南方的房子保温性没有北方的那么好,但在室外环境温度要比北方要高,热损失自然没那么大。热效率更高,在搭配中央空调的功能,能满足夏季空调制冷的需求。
地暖是目前最适宜人体的一种供暖方式。相较于其他的供暖形式,地暖的造价更高,是更多中高档小区的选择。而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地暖又是最为节能,受热最均匀,最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供暖方式。综合所有对比,虽然地暖在前期投入的费用比较高,但是对于后期的使用方面,笔者感觉还是一切都值!
粤ICP备号-10
copyright(C)2015&nbsp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南北方取暖设备有哪些 南北方取暖差异_装修问答专题_齐家网
400-880-2600
已解决 237471 个装修问题
838326人参与装修回答
& & & 南方VS北方,谁的冬天更温暖?
南方VS北方,谁的冬天更温暖?
浏览2033次
对于过冬“基本靠抖”的南方人来说,北方家庭的集中供暖简直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你在温暖如春的家里啃着雪糕,我只能在阴冷的室内披着棉被取暖,这就是南北方人过冬方式的生动写照!今天,小编就收集了二者在取暖方式的差异对比,你属于那类人呢?
南北方取暖方式?
在地理位置上,我国的南北方地域跨度大,温度自然也有差异,特别是冬季,北方的温度就要比南方冷得多。下面就看看北方人是靠什么过冬的。
1、电暖气:电暖气是一种非常方便的采暖设备,壁挂式及可移动的室内电暖器均属于直接电热产品。散热原理是利用外表材料辐射扩散或以对流传热原理发出热量,直接加热室内空气,达到提高室温的目的。
2、壁挂炉:一般分户热源采用采暖与热水两用的壁挂式采暖热水燃气锅炉,具有手动控制和室内温度控制器的自动控制,采暖热源为55℃/45℃热水,并可提供生活热水。通常壁挂式锅炉可设在生活阳台,辐射采暖管按照蛇形盘管方式在每个房间布置,并设有分、集水器调节房间水量及温度。
3、电热膜采暖:以电力为能源,是将特制的导电油墨印刷在两层聚酯薄膜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发热体,配以独立的温控装置,以低温辐射电热膜为发热体,大多数为天花板式,也有少部分铺设在墙壁中甚至地板下。具有恒温可调、经济舒适、绿色环保、寿命长、面维护等特点。适用居所:精装修公寓.
4、小区集中供暖: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干净,供暖效果好。但是时间长了,暖气片跑水,生锈,漏水,占用面积较大。
5、土暖:农村家庭较常采用的取暖方式,采用烧煤或煤球的炉子,也可以接暖气片供暖。
南方的温度虽然没有北方低,但是,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有时候室内比室外更冷。接下来就看看南方到底用什么取暖的吧。
1、空调采暖:空调采暖是指用冷暖空调采暖或者是中央空调采暖。空调操作简单方便,启动升温速度快,且能够定时、定温,精确调节温度。此外,不用的时候,可以将之关闭,非常灵活。
2、地暖采暖:地暖采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面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方式。地暖是一种比较新的采暖方式,具有较多优势。一般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种。
3、暖气片采暖:主要是利用壁挂式锅炉加热循环热水,再通过管材将热水传递到暖气片,暖气片将适宜温度的热气输出,利用空气对流提高室内温度的供暖过程。
南北方取暖设备?
对于寒冷的北方来说,没有足够的取暖设备当然不敢过冬。那么,北方的取暖设备到底有哪些呢?
1、壁挂炉:独立燃气壁挂炉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取暖设备。在国内取暖设备中,它的地位仅次于集中供暖。它以效能高、调控灵活等优势,成为家庭独立供暖设备的首选。
2、暖气片取暖:暖气片取暖主要是利用壁挂式锅炉加热循环热水,再通过管材将热水传递到暖气片,暖气片将适宜温度的热气输出,利用空气对流提高室内温度的供暖过程。暖气片具有升温快、散热效果好等优点,但是暖气片舒适度较低,可能会造成室内冷热不均的现象,并且暖气片安装需占用部分空间,不适用于室内空间较拥挤的房屋。此外,暖气片有明装和暗装两种安装方式,即使是已经做好装潢的家庭也可以选择安装明装暖气片的取暖设备。
3、暖风机:同电暖器相比,暖风机普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尤适宜面积较小的居室取暖。此外,与电暖器依靠辐射散热不同,暖风机是凭借强行对流式暖风,可迅速提高室温。但是暖风机也存在噪音大的问题,温控器若始终调定最高挡,还会使设备烧损老化。如果不慎将物品覆盖在取暖器上,还可能造成用电危险。
4、电暖气:室内电暖器均属于直接电热产品,能够便捷地通过开停电源来控制电暖器的温度,对于寒冬期不长的地区来说,电暖气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是保暖舒适度低,开启时热得快,但供热面积小,另外即关即凉,保暖效果差。一般的电暖气外观都比较精致、美观,无需装修包装。但是这种电暖气耗电量也比较大,它的供热质量难以保证,发热元件如果长期高温工作,会降低使用寿命。
5、地暖取暖:地暖一般采取的是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是业界公认的最舒适、最健康的取暖设备之一。与其他取暖设备相比,地暖具有散热均匀、高效节能、节约居室空间、热稳定性好、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以及温足而凉顶的最佳取暖舒适度等优点,与壁挂炉联动,还能24小时提供源源不绝的生活热水,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家庭取暖需求。但地暖安装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且需与室内装潢同时进行,会占用一定的层高,较不适用于已装修的家庭或层高较低的家庭。
6、电热膜:和其他供暖方式相比,电热膜取暖算是新型的供暖方式。品质可靠的电热膜每平方米售价在120元至180元之间。一般来讲,100平米的房子,除去厨房、卫生间等,实际铺设面积在80平米左右,按照120元的市场价,所需要的初装费用约需1万元。
7、空调系统:众所周知,空调升温快,可实现单个房间温控,但是很少有家庭会在冬天将空调取暖作为主要取暖设备。由于空调是依靠热风强吹到屋面的中下部,热量分布不均匀,上热下凉。而空调大多吊装在墙壁高处,空调强制吹风令人体感觉不舒适,再加上冬季室内空气干燥易起飞尘,长时间开空调易导致口干舌燥和各类上呼吸道。空调在冬季制热时效果也比较差,在零下15℃以下启动就会非常困难,气温特别低时甚至无法正常使用,5-8年后需重复投资,需维修。另外,空调设备占用一定室内、外空间,悬挂在建筑物外,也不美观。
相对于北方室内温暖的暖气,南方的冬天实在不怎么好过,虽然,南方人的取暖设备也五花八门,但是相对于温暖如春的南方来说还是弱了些。那么,南方的取暖设备有哪些呢?
1、 空调:空调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基本上都是冷热两用的。在冬天室内开空调以后,整个房间都会受到空调热风的影响,变得比较温暖。
2、地暖:地暖是一种最近两年开始兴起的采暖系统,很多新装修的住户,都会选择在家里安装地暖。整个地暖系统由锅炉、分集水器、地面盘管、温控器等组成,其中锅炉不仅可以供给地暖系统,还能供给家用生活热水。
3、发热地板:发热地板是一种功能性地板,它的外观和普通的木地板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强化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等木质基材中封装了碳纤维,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以辐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这种碳纤维发热快,热能转换率高,能发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波,均匀供热。
4、明装暖气片:如果是已经装修好了的房子就不适合安装地暖和发热地板了,就需要用明装暖气片。明装暖气片就是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链接到暖气片,最终通过暖气片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5、电热取暖器:电热取暖器是重庆人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取暖工具,它采用电热丝发热,能够产生高温,让靠近它周围的人感觉到温暖。而电热取暖器的体积小,可以在房间里随意挪动,满足使用者在不同房间里使用的需要。
6、电热油汀:又叫充油式电取暖器。这种电暖器体内充有新型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然后沿着热管或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出去。当油温达到85℃时,其温控元件即自行断电。
7、电暖桌:电暖桌是集桌子和取暖器为一体的新型取暖器具。底部和桌子的四条腿都能发热,将脚放上去非常温暖,配上专用的桌套后,可以保证热量不散失。桌面下一层还有一块玻璃层,可以用来烤手和烘干衣服。桌面则配有电陶炉,吃饭的时候可以将汤或者火锅一类食物放在上面继续加热。
8、热水袋:热水袋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产品了。传统的热水袋只是一个橡胶制成的空袋子,通常为方形,一头设有热水出入口,以塞子封口,多为螺旋式的塞子。其使用方式以灌入热水来起到取暖的作用。现在这种传统热水袋渐渐被贮水式的电热水袋和电热饼所取代。贮水式的电热水袋,通过装入液体,里面有一个加热器,插上电源加热袋中的液体,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
9.取暖片:此类取暖产品最早由日本人发明,并兴起于日本国内,为最新一代日本高科技产品。产品不用火、电、水或其他能源,撕开外袋即可发热,使用方便,薄如纸、轻如棉、柔软而富有弹性。一次性取暖用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爱美的朋友只需要将取暖片贴在贴身的衣服上,取暖片就能源源不断的提供热量,温度在50℃左右,能够持续12小时。
南北方取暖差异?
北方的温度虽然在冬天总是冷出南方一大截,但是论舒适度,北方的过冬方式南方还是不能比的,毕竟相较于北方室内的如春天气,南方人还在被窝里瑟瑟发抖。接下来就看看南北方的过冬差异吧。
1、供暖:北方有集中供暖,而南方只能靠空调。众所周知,在低温下空调的供热效果显然比不上暖气。
2、冷感:气象专家表示,从专业角度讲,影响人对冷暖感知的因素有几个,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其中,湿度对人的感知影响很大,湿度每增加10%,人感受到的温度就会降低1摄氏度,这就是为什么人待在温度高一点的南方,反而觉得更冷。
3、建筑:南北建筑的外墙保温隔热系统也有差异,北方建筑普遍比南方建筑更能抗寒。
虽然现在许多家庭都有取暖设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然,也并不是一定要参照温度标准,毕竟每个人对温度的感受不同,那么室内的取暖温度也要因人因地而异。
现在,北方冬季供暖室内温度的标准是卧室温度不低于18度,客厅温度不低于15度。除了把握好温度之外, 控制好室内湿度也很关键,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对于南方家庭来说,空调也是取暖方式之一。那么,一般空调在冬季到底开多少度合适呢?
冬季室内空调温度最好调到16℃与26℃之间,最佳温度是20℃。室内温度不要过热,尽量使室内外温差小于6℃,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可避免空调超负荷工作。制热时刚开机用低风挡,半小时后改用中风挡。对于喜欢调高室内温度的朋友,请务必注意不要在冬季将温度设在空调可承受的极端30℃,否则会引起空调频繁启动或不停机,增大耗电量,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空调压缩机。
此外,当空调制热时,空调温度每调低2℃,空调就可以节电10%以上。从节能角度来看,空调设定温度在能保证人体取暖的情况下,当然是越低越好。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建议冬季空调温度设定应在20℃左右为宜。另外,由于暖气流比空气轻,容易浮在整个封闭屋子的上方,在使用挂壁式空调时,最好将风口调节到向下的角度,这样做可以省电。
小积分 大惊喜
装修公司专家在线答疑
赚积分秘籍
获取积分值
单日上限40
单日上限40
回答被采纳
单日上限40
单日上限40
一句话描述您的疑问
还可以输入50字
问题补充(选填)
还可以输入1500字
齐家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www.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 沪B2- 组织机构代码证: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网信认证 网信编码: 举报电话:021-为什么南北方适合的供暖方式不同?_百度知道
为什么南北方适合的供暖方式不同?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就是能源种类问题,也分别有新型水地暖系统与远红外即热暖阁系统产品;而南方使用天然气为主,适合分散供暖。萨提亚就是看到了两方的不同,我国北方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比较适合集中供暖
采纳率:71%
因为北方采暖季长达6个月,而南方有采暖需求的时间仅有2个月,并且因南方空气比较潮湿,房屋保温性也较差,所以若采暖所耗费的能量也较大,所以多数人不愿进行集中供暖。江信 电磁采暖炉
因为北方的冬天长啊,而南方实际冷的时间并不长,如果也安装集中供暖,是对能源的浪费,因此南方就应该采用萨提亚新型水地暖系统,而南方应该采用远红外即热暖阁系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南北供暖线从何而来?
关键词:     
南北供暖线从何而来?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
  编者按:秦岭-淮河一线,本是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能源奇缺,我国以南北分界线确立了南北供暖分界线,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在秦岭-淮河以北建造了完善的城市供暖系统,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一直延续此传统。
  每到取暖季,尤其是南方地区遇到低温雨雪天气时,供暖区室内的温度和舒适度引发了广大尚未集中供暖区域人们的“羡慕嫉妒”——“我们南方人冬天取暖基本靠抖”“南方人取暖靠一身浩然正气”……关于集中供暖,网上有了“北方人嘚瑟、南方人哆嗦”等段子。
殷儒制图。
南北供暖线从何而来?
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格苗
  两千多年前,“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的齐国大夫名唤晏婴,从鲁国(今山东一带)出使遥远的楚国,到了今天的湖北一带,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道出了南北风土人情的巨大差异。原本,人们对这条历史悠久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并没有什么意见,但因其恰巧是南北集中供暖的“楚河汉界”,近年来,每到寒冬,便备受争议。
  这条分界线由何而来?又如何成为未经官方“严格界定”的南北集中供暖线?
  目前已知的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最早论述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提出。1908年,张相文在其《新撰地文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里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北岭,也多认为是秦岭。
  1912年,民国时期教科书《新体中国地理学》出版。这本教科书由于参考了张相文的研究成果,也将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
  1935年,竺可桢先生在其《中国气候概论》中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他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此后,秦岭-淮河线逐渐成为我国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除了这个“身份”,它还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到上世纪50年代,它又成为南北集体供暖的分界线。
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共有156个供暖项目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包括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少,主要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集体宿舍等,很少为城市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目前流传着三个版本的故事,最主流的一种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即为南北供暖线。主要依据是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大气温度,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
  在另外两个版本的故事里,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别是黄河一线,以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中间区域没有硬性规定。无论如何,划定界限的时候,南北方的普通居民,都还未曾真正享受到集中供暖这项福利。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民用建筑才开始集中供暖。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在南方地区的一些新小区里,也已经开始尝试分散性集中供暖,而且比北方历史悠久的集中供暖更加节能、低碳、环保。未来这条南北分界线可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相关链接1:室内外温差过大危害多
  每年供暖季,北方集中供暖区室内温度要求不低于18℃。但实际上,不少集中供暖区室内温度高于22℃,有的地方甚至更高,出现“过量供热”情况。由于不少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等地平均温度在零下十几至二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而集中供暖的室内温度较高,内外温差达到20℃-40℃,甚至更高。研究表明,室内外温差过大对相关人群健康非常不利,属于脆弱人群的儿童和老年人受害最大。
  首先,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一定影响。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气温骤降,冷空气快速进入人体,直接刺激人的气管和肺,极易诱发中老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也会间接加剧相关人群心脏负担。
  其次,户外寒冷空气刺激会导致人体心脑血管急剧收缩,血压会明显升高;与此同时,寒冷空气的侵入会引起人体生理的应急响应,使得心脏血液加快循环,产生更多的热量以保护大脑和内脏系统,维持正常体温,从而又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心脑血管较为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循环系统致病风险非常大。
  另外,温差过大还容易造成人体冻伤。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到温度较低的室外,冷暖急剧转换,在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血液循环启动应急保护机制,人体血液向大脑和内脏收缩,表皮血液循环量明显减少,从而易导致手、脚,暴露部分皮肤,耳朵、鼻子等冻伤。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方地区不少老年人冬季到温度较高的海南岛等地过冬,“候鸟式养生”悄然兴起,从而可避免在北方地区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可能导致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冻伤等疾病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趋利避害的健康养生方式。(简菊芳)
&&& 相关链接2:南方地区采用分户供暖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能源奇缺的背景下划定了“北岭淮水”这条南北供暖分界线,此后一直沿用此办法在这条线以北实行集中供暖,南面不供暖。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居室舒适度要求提高,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专家提出,南方有集中供暖的需求,但是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例如广大南方地区在城市规划中没有供热专项规划,供热基础设施的投入巨大,政府和居民的经济负担较重。同时,供热的使用效率不高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南方地区低温天气并不集中且时间相对短,容易造成集中供热系统资源闲置和损失。此外,10亿吨标准煤的中国建筑总能耗“红线”,也成为影响广大南方区域集中供暖的因素。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建议,南方地区可结合自身特点采用分户采暖模式。陈振楼认为,南北方楼宇的建设标准不尽相同,在建筑材料、户型设计、采光朝向等方面差异巨大。如南方由于气温炎热,光照时间长,楼房朝向要避光,减少热量吸收。同时墙体更注重通风设计,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南方楼宇比北方楼宇的保温性要差很多。
  目前,南方地区已经有很多家庭采取分户供暖,例如电暖气、空调、电火箱等,虽然室内温度达不到集中供暖要求,但是可以在保暖的同时节约能源。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或许,今后,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北供暖线会变得模糊,靠近分界线以南的城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供暖模式。(简菊芳)
(来源:《中国气象报》日四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数据:雪真的越来越少了?12月13日
最佳人体舒适温度是多少?12月15日
原是体感温度在作怪?12月15日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Email:zgqx_cma@cma.gov.cn 协办:中国气象报社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
纠错热线:010- 纠错邮箱:qxbjc@vip.sohu.com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站长统计南北方“集中与分散”供暖模式之争(图)_网易新闻
南北方“集中与分散”供暖模式之争(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资料图片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冬天的印象。
  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不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
  北方同一热网住户取暖效果大不相同,一户不交费全小区受“连坐”
  “我在北方的寒夜享受春天的温暖”。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因为有集中供暖而非常安逸、舒适,令南方人“羡慕嫉妒恨”。但事实上,对于不少北方居民来说,漫长的冬天同样意味着要忍受寒冷的煎熬。
  “就一个字——冷!”北京朝阳区管庄西里小区的居民杨新月,住的是一个大约20多年前建的“90后”板楼,保温性能较差,而杨新月又恰恰住在一层,室温根本达不到18摄氏度的基本供暖标准。不得已,“双十一”期间,她抢购了一大批保暖衣物。她说,小区内至少有二十几户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的老家在江苏,南方人都说北京冬天有暖气很热,其实这要具体看个人的居住情况。”
  事实上,在北方现行的集中供暖模式下,受楼层、楼体质量、管网等因素影响,即使处于同一热网内的住户,取暖效果也往往大不相同。交同样的取暖费但“冷暖各异”,这往往令居民对供热公司产生怨气。
  除了楼体老化、管道“跑冒滴漏”等客观因素,还有一些居民因“连坐”挨冻。银川市绿地21城的一位业主说,物业公司提出要向燃气公司预交100多万元燃气费,只要有一个业主不交暖费,小区整体都无法供暖。“屋里开了电暖气还是冻得腿疼。”这位业主说。
  业主认为暖气烧得不好拒绝交暖气费,而供热企业因收不回供暖费无力提供更好的采暖服务,这种“死循环”在集中供暖的北方十分常见。以北京为例,去年整个采暖季内,负责北京三分之一城区供暖的北京热力集团接听了约15万个投诉电话,七成以上是投诉室温不达标。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市民拖欠暖费。“确实有恶意欠费的,一年年累积下来比较多。”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刘荣说。
  为破解这一“死循环”,北京热力集团在前期试供暖时,侧重老旧小区、低温区和重点不热地区,尽量提早解决暖气不热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正与社会征信体系机构磋商,或将恶意拖欠暖费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南方采暖方式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冬天的印象。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披露,调研发现,南方近年来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具体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或者暖气片、地暖、空调、油汀等家庭独立供暖设备。当然,由于设备差异,供暖的效果不尽相同。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地区近年来都陆续启动供暖服务,规模和形式相较北方而言属于分散型,却让不少人过上了相对的“暖冬”。在湖南长沙,市民董英使用燃气壁挂炉取暖,她的邻居有的使用空调、有的使用地暖。董英说:“我的房子90平方米,一般每年用4个月,家里有老人所以24小时开着,燃气费约1500元,不贵、也暖和。”
  虽然南方以分散采暖为主,但也有城市逐步探索“集中供热”。湖北武汉在2006年启动“冬暖夏凉”工程,通过铺设完善的城市热网,让数万户家庭受益;2010年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住宅区、城镇,应当集中供热。”
  安徽合肥热电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总体来说,南方的“集中供热”以小区和一些公共建筑为单位,和北方相比仍属于“分散”。也正因如此,服务手段更加灵活。该集团15日宣布,在当地12月5日的法定供暖时间前,需要提前用暖的用户通过申请即可供暖。
  江亿说,有人呼吁南方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一是觉得集中供暖是“福利”、有补贴,事实上,目前北方采暖多数也是个人自费;二是认为集中供暖方便、暖和。其实,冷热不均、环境问题都困扰着北方老百姓。更何况,南方的能源种类、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北方截然不同。
  集中还是分散?算好经济、节能、环保“三本账”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为比较集中和分散两种供暖模式,可以先算“三本账”。
  一是老百姓的“经济账”。传统的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供热时间早晚、暖气温度高低甚至家中是否使用,都得按同样标准交费,这也是老百姓最大的“吐槽点”。家住北京西二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房子面积140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按照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一年采暖费4200元。她和家人选择壁挂炉采暖,出差或是天暖些就关上,天冷了就开,温度适宜,一年下来大约花费1600元。
  二是环境的“治理账”。近年来,一到供暖季,北方雾霾指数便迅猛飙升。为降低燃煤污染。不过,刘荣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燃气锅炉与燃煤相比,粉尘、二氧化碳减少了,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很大,而氮氧化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江亿说,无论是燃煤还是燃气,在集中供暖模式下都难免造成污染,建议在条件适合的城市,更多使用燃气壁挂炉等“分户式设备”。像北京回龙观等区域,新建小区几乎都安装了燃气壁挂炉。
  三是国家的“能源账”。记者了解到,集中供暖主要有三方面的能源损耗,一是管网热损耗,尤其是长途输送,二是建筑热损耗,三是一些居民“开窗散热”等不良习惯带来的浪费。其中,建筑损耗占比达到40%以上。所以无论南方北方,当务之急是对老旧小区做好节能改造,新建房屋必须提高节能标准。
  业内人士建议,从节能角度看,由于天然气的稀缺,北京“煤改气”后应更多使用壁挂式燃气炉,否则把燃气用于热电联产或大量锅炉房,用量大、损耗多;对于没法实现“煤改气”的绝大多数北方城市,以及煤炭资源丰富、电厂较多的南方城市,还是要依靠燃煤集中供热,但在热源上可以更多加入工业余热,减少优质煤损耗、降低污染,同时,在计量方式上不能“一刀切”,需要探索更灵活的“分散计量”。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供暖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