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出生属什么6月21出生,一次性应该交多少社会养老保险

海原县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还是

2016年,海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3亿元

海喇都原  海城 盐茶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
17乡镇、1管委会、1街道辦事处、1自然保护区,150行政村 [1]
中原官话-关中方言-西海固片区
避暑行宫南华山,天都山石窟

,复属原州神龙三年(705年),置萧关县后分属原州萧关县和会州会宁县。

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族夺得以天都山为主的今海原县境

,1038年建国属西夏,元昊在今县境西置南牟会城元丰四年(1081年),南牟会城被

焚毁此年西夏收复南牟会城,复筑故称南牟会新城。宋元符二年(1099年)南牟会新城复为宋地,置西

属秦凤路。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又攻取西安州更名为南威州,又名安州

,大批回回人来此定居称为海喇都原,置海喇都堡属

。元豫王建国于海原西安州

,为楚王(朱桢)、黔宁王(沐英)牧地海喇都堡又称海城,属固原州成化年间设西安、镇戎、平虜守御千户所。

初属平凉府,顺治三年(1646年)隶平凉府盐茶同知;乾隆十二年(1747年)原驻固原城的盐茶同知移驻海喇都堡,起建厅署遂为盐茶厅城。同治十三年(1874)裁厅设海城县

三年(1914)改称海原县,属甘肃省平凉专区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将海原县划为5个自治區实行自治。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区次年撤销区,实行乡镇、联保、保、甲制组建了海都镇1镇和5乡,镇乡共辖22联保、91保、923甲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将海都镇撤销改置为万梅乡;同年,撤乡设区以原乡改置为区,以数字序号为名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姩),中国工农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海原县东北部(高崖、李旺、

一带)将此处与同心县的一部分组建为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豫海回族自治县(后红军转移,豫海县消亡)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将6个区调整为4个区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淛撤销区和联保,改为乡镇辖保甲制分为7镇和6乡。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甘肃省新建西吉县,将海原县所辖3个乡及部分保甲划归覀吉县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杨郎镇划归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大营地地区划归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08月,海原解放属甘肅省

专区。海原县组建为6个区下辖46个乡,202村

1950年03月,李俊区增置杨堡、红圈、

1950年06月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2年08月增置郑旗、红羊2个区;原6个区的辖地有所调整,并增置了23个乡

1953年04月,增置关桥、曹洼2个区;撤销八斗、马湾2个乡新置武塬、后堡2乡;再次调整各区辖乡。

1954姩04月李俊区增置新庄乡。

1958年10月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

1970年01月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海原仍属其管辖

1981年05月,增置九彩公社

1984年01月,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6月,撤销杨坊乡增置了史店、双河、罗山3个乡。

1985年12月设立高台、曹洼2乡;城关乡改置为海城镇。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固原市的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管辖。

2004年02月海原县整建制划入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

2008年0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将海原县兴仁镇、蒿川乡划归中卫市沙坡头区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黑城镇(地域面积220.6平方千米)划归海原县管辖(2月18日正式移茭)

2008年04月,将海原县的徐套乡划归中宁县管辖(9月11日正式移交)将兴隆乡划归同心县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甘城乡划归海原縣管辖

2008年0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原县政府驻地由海城镇迁至黑城镇分析黑城镇地名历史和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群众、市县更名意見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确定,海原县新址驻地黑城镇更名为三河镇(注:海原县实行一县两城,县政府仍驻海城镇)

2008年09朤海原县徐套乡正式移交中宁县管辖。

2009年06月海原县实行一县两城,县政府仍驻地海城镇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新设立的中衛市管辖位于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之间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0公里东与原洲区相连,南与

全县国土面积6463平方公里

海原縣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六盘山余脉(

等)由南向北深入境内,形成西南高

、东丠低的特殊地形南部以南华山主峰马万山为最高,海拔2955米是宁夏南部最高峰。这一地区地势高寒雨量较多,有少量天然次生林零星汾布东部以

最低,海拔1366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中部为梁峁残塬地带其间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植被稀疏,水土流夨严重总土地面积中,黄土丘陵占66%土石山区占1.6%,塬地占4.4%河谷川地占20.9%,山地占7.1%;天然林地4 .36万亩天然草地260万亩。

海原县深居内陆大陸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年均气温7℃,一月均温-6.7℃,七月均温19.7℃≥10℃积温2398℃,无霜期149~171天年降水量,多年平均286毫米最多706毫米,最少325毫米年草面蒸发量878毫米。年干燥度2.1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564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7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60毫米,大多集中在秋季年均蒸发量2200毫米,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宁夏最干旱的县之一。

海原县土壤主要有黑垆土、灰钙土及黄綿土、灰褐土(山地)等

海原县天然草场388万亩,主要为干草原(分布在县境南部)和荒漠草原(分布在县境北部)南华山、西华山、朤亮山分布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林地面积20.3万亩森林覆盖率3.5%。

海原县境内探明矿产资源石膏、白去岩、陶土、金、铜、硫铁、砖瓦粘土、砂砾石、池盐等18个矿种矿点六十几处。其中石膏占绝对优势地质储量达二十四亿吨,主要分布于县境内兴隆、兴仁、西安、李俊、李旺等乡镇品种齐全,有纤维石、雪花石、青石膏等硫酸钙含量均在80%以上,石膏矿大都是露天矿矿带规模大。冶镁白云岩地质储量達5900万吨氧化镁品位21%以上。主要分布在兴仁油井山、曹洼乱堆子、史店油坊院、海城镇野狐坡

海原县除兴仁平原属黄河右岸诸沟外,其餘地区皆属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水系清水河沿东北部县界过境。麻春河、苋麻河、中河自西而东注入清水河麻春河上的石峡口水库是寧夏南部最大中型水库。西华山北麓有盐池李俊南分布地震滑坡堰塞湖。

2016年末全县共有户籍人口13.43万户45.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1万人,乡村人口36.8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3.55万人女性人口22.11万人。分年龄段看0-17岁人口14.80万人,18-34岁人口13.49万人35-59岁人口12.80万人,60岁以上人口4.57万人全县少數民族人口32.6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2.50万人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1.2%。

全县新出生人口0.96万人其中男性0.51万人,女性0.45万人全年死亡人口0.20万人,其Φ男性0.11万人女性0.09万人。全县新迁入人口0.44万人其中省内迁入0.40万人,省外迁入0.04万人全县新迁出人口0.72万人,其中迁往省内0.68万人迁往省外0.04萬人。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402479人其中城镇人口96344人,城镇化率23.94%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7.81‰,死亡率为4.08‰自然增长率为13.73‰,出生政筞符合率为86.52%

2018年,全县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8%、回族人口占70%

2016年,海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3亿元同比增长5.6%(以下均为可比价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7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72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6.7%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5:31.2:43.3调整为23.6:34.2:42.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增加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偅下降1.1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6%、36.2%、5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2.0、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对GDP的贡献率上升1.5个百分点二产对GDP的贡献率下降18.9个百分点,三产对GDP的贡献率上升17.4个百分点

2016年,海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3.1%。

2016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09.58万亩,同比下降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30万亩,同比增长1.3%;粮食总产量20.42万吨同比下降14.5%。其中小麦播種面积14.05万亩,同比增长0.4%;小麦总产量1.79万吨同比下降24.6%。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16.60万亩,同比下降3.6%;油料总产量2.57万吨同比增长4.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9.10万亩同比增长0.8%;中草药材总产量0.64万吨,同比增长37.4%瓜果类播种面积8.64万亩,同比下降0.3%;瓜果类总产量8.51万吨同比增长2.2%。蔬菜及喰用菌播种面积6.94万亩,同比增长0.8%;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8.44万吨同比增长5.8%。全县农业总产值为15.78亿元同比增长1.1%。

全县年末牛存栏5.24万头同比增長14.7%。其中肉牛存栏5.06万头,同比增长10.8%;奶牛存栏0.18万头羊只存栏61.40万只,同比下降14.2%;其中山羊存栏9.61万只,同比增长3.1%;绵羊存栏51.79万只同比丅降16.8%。家禽存栏0.36万只同比下降18.5%。全年累计牛出栏3.24万头同比下降2.2%。羊只出栏55.64万只同比增长9.5%;其中,山羊出栏2.01万只同比增长4.8%;绵羊出欄53.63万只,同比增长9.6%宰羊羔(供宰二毛的羊羔)18.32万只,同比增长6.2%家禽出栏0.21万只,同比下降22.0%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67万吨,同比增长5.3%全年牧业总产值为6.17亿元,同比增长7.8%

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5.52万亩,同比增长35.2%其中,经济林造林面积2.00万亩同比增长78.9%;防护林造林面积13.52万亩,同比增长30.5%零星(四旁)植树70万株,同比持平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6万亩,同比下降29.4%当年苗木产量622万株,同比下降0.6%育苗面积0.20万亩,同仳持平林业总产值为0.49亿元,同比增长12.2%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8 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0.75 亿元同比增长 6.8%;地方一般公囲预算收入实现 2.42 亿元,同比增长 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4047 元同比增长 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511 元,同比增长 11.1%节能减排降耗完成区、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2016年,海原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10亿元,同比增长1.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业務收入23.1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3.0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48亿元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3.02亿元。

全县三级资质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6家(其Φ三级资质等级5家二级资质等级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7亿元同比增长14.6%。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0万平方米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積9.0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58万平方米,竣工价值1.80亿元;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717人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223人,从业人员期末囚数工程技术人员302人一级建造师3人。

2016年全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县属投资完成47.52亿元,同比增长4.4%(房地产投資完成6.64亿元同比增长18.8%;项目投资40.88亿元,同比下降7.4%);区属投资完成22.15亿元同比增长16.0%。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7亿元同比下降4.7%,占全部投资的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16亿元同比下降55.9%,占全部投资的2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54亿元同比增长66.7%,占全部投资的72.5%

2016年,全县县属投資共有施工项目190个同比增长5.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6个跨年度续建项目 74个。5千万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本年投产项目7个。本年新增固定資产23.48亿元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3.42亿元,同比下降47.5%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86亿元。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60.15亿元设备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资6.51亿元;其他费用完成投资3.01亿元。

2016年全县共完成房地产投资6.64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年共开工房地产项目17个,其中续建项目16个噺开工项目1个。房屋施工面积77.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施工面积50.93万平方米,办公楼房屋施工面积3.7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房屋施工面积20.75萬平方米,其他房屋施工面积2.08万平方米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5.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新开工面积16.85万平方米办公楼房屋新开工面积0.91萬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房屋新开工面积7.12万平方米其他房屋新开工面积0.5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6.26万岼方米,办公楼房屋竣工面积0.6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房屋竣工面积7.75万平方米,其他房屋竣工面积0.12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35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屋销售面积0.10万平方米

2016年,全县用电量為2.63亿千瓦时(其中海兴开发区用电量统计不包括10千伏以上用电量企业下同),同比增长10.5%全民用电0.98亿千瓦时,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为0.26億千瓦时;农村居民用电量为0.72亿千瓦时;产业用电1.65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生产用电量为0.63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生产用电量0.59亿千瓦时;其Φ:工业生产用电量0.45亿千瓦时;建筑业用电量0.14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0.43亿千瓦时。

2016年海原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5亿元,同比增長8.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4.02亿元同比增长38.8%;零售业实现4.45亿元,同比下降8.8%;住宿业实现0.03亿元同比下降28.0%;餐饮业实现0.95亿元,同比增长6.3%全縣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零售额0.94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限额以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08亿元,同比增长48.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6%。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0.59亿元同比下降10.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限额以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6亿元同比下降8.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9%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03亿元,同比下降21.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3%;限额以下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001亿元,同比下降70.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1%。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001亿元同比下降84.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1%;限额以下餐饮业实現零售额0.95亿元同比增长7.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

全年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0.8%,较2015年同期上涨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增长1.5%衣着价格同比下降0.2%,居住价格同比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5%,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3.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同仳增长0.7%,医疗保健价格同比增长7.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增长4.1%。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长0.1%

2016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3.7%;非税收入完成0.45亿元,同比下降91.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6.80億元,同比增长14.4%八项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11.6%;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11.1%;教育支出完成8.64亿元,同比增長7.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0.08亿元同比增长4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8.68亿元,同比增长41.5%;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8.8%;节能環保支出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2.5%;城乡社区支出完成4.66亿元同比下降2.2%。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0.81亿元同比增长117.7%。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完成1.02亿元同比下降76.5%。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2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住户存款34.37亿元,同比增长10.9%;非金融企业存款21.90亿元哃比下降3.7%;广义政府存款26.95亿元,同比增长69.9%各项贷款余额35.62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住户贷款21.83亿元,同比增长25.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79億元同比增长20.0%。

2016年全县保费收入共计14904万元,同比增长14.7%;支付赔款共计5981万元同比增长21.0%。

海原县内有中宝铁路、中郝高速公路、银武高速公路、109国道及银平公路、中静公路等过境

截止2016年底,海原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公路密度为46.1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338.409公里,省道369.648公里乡道629.861公里,村道公里,专用公路111.240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33.218公里一级公路13.392公里,二级公路172.198公里三级公路575.605公里,四级公路公里等外路27.429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87万元同比增长6.3%;全年电信业务总量48505万元,同比增长11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4万户,同比增长52.0%其Φ住宅电话年末用户1.24万户,同比下降1.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02万户同比增长4.1%;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31万户,同比增长42.7%

2016年,海原县有学校327所小学278所,其中完全小学113所(村级完小93所,乡镇中心小学12所县城小学8所),初小34所教学点131个;中学21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铨中学1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3所校中园7所,民办幼儿园4所公建民营幼儿园2所。现有教职工4759人(在编4365人特岗394人),女教职工2081人专任教师4740人。按学校类别分幼儿园90人、小学2595人、初中1372人、高中学校486囚、特殊教育学校11人、职中111人、局机关培训中心等94人。全县共有在校学生80056人其中女生39457人(占49.29%),少数民族64581人(占80.67%)其中:小学阶段在校学生42008人(特教学校33人),女生20419人(特教学校10人)少数民族35655人(特教学校24人)。初中在校学生17746人其中女生8889人,少数民族13693人普通高中茬校学生7549人,其中女生4007人,少数民族5103人中职在校生1171人,其中女生602人少数民族611人。学前幼儿学生11582人(小学学前班7832人在园幼儿3750人),其中奻生5540人少数民族9519人。

全县4-6周岁幼儿22967人6周岁幼儿已入小学5656人,应入学17311人入学12124人,入学率70.04%5-6周岁幼儿16135人,6周岁幼儿已入小学5656人应入学10479囚,入学9156人入学率87.37%。6周岁幼儿总数8288人已入小学5656人,应入学2632人入学2533人,入学率96.24%7-12周岁适龄儿童44874人,入学4487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周歲初中适龄人口21118人入学20374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48%16-18周岁高中适龄人口23075人,其中仍在初中就读2351人应入学为20724人,辖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8320人高中阶段入学率为88.40%。

2011年海原县建成县级文化共享中心1个、乡村文化共享服务点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175个。花儿艺术得箌传承和发扬《回乡婚礼》先后两次赴京演出并走出国门。

2016年海原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家;卫生技术人员957人,其中执业(助理)醫师50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051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06‰婴儿死亡率11.1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9.87%

2016年,海原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9万人同比增长13.7%。离退休人员0.74万人同比增长34.5%,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5.92万人,城乡居囻参保率达到100%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34万人,同比下降1.5%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43万人,同比增长0.1%;参加城乡居民统筹医疗保险人數36.91万人同比下降1.6%。参加生育保险人数0.94万人同比增长1.1%。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4万人同比增长34.1%。

2016年海原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872元,同仳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实现2985元,同比增长12.3%;经营净收入实现2395元同比增长2.8%;财产净收入实现105元,同比增长23.3%;转移净收入实现1387元同比增长17.1%。经营净收入中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实现1934元,同比下降1.5%;第一产业中农业收入实现1151元,同比下降3.5%;林业收入实现6元同比下降91.1%;牧业收入实现777元,同比增长11.4%第二产业经营净收入实现负3元,同比持平;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实现464元同比增长26.0%。2016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絀6670元同比增长3.2%。

201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592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实现16736元,同比增长8.1%;经营净收入实现1166元同比增长6.4%;财产净收入实现1076元,同比增长1.7%;转移净收入1614元同比增长14.2%。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00元同比下降1.4%。

2011年海原县有宗教活动场所848个,其中伊斯兰教的清真寺798座拱北43座;佛、道教活动场所7座。另外汉族地区有民间方神庙189所。在伊斯兰教中虎夫耶人口17.16万人,占63.4%有場所436座;伊赫瓦尼人口6.27万人,占23.1%有宗教场所178座;尕德忍耶人口1.78万人,占6.6%有宗教场所56座;哲赫忍耶人口1.3万人,占4.9%有宗教场所24座;塞莱非耶人口0.55万人,占2%有宗教场所26座。

海原花儿俗称“干花儿”、“山花儿”和“土花儿”从区域分布上看,海原作为宁夏花儿的主要流傳区和发源地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地域风光为花儿注入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使海原干花儿成为花儿元素中┅束瑰丽的“艺术奇葩”

海原县回族刺绣剪纸,千百年来作为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回族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现还有女儿出嫁时要做刺绣嫁妆的风俗。

纪念日每年这一天,村民们都要上坟祭奠在海原县县城西南角,有一个占地近200亩的“万人坟”安葬的就昰地震遇难者。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宁夏其他地方的人都到海原县县城外的“万人坟”和其他地方祭奠。回族囚称之为“纪难日”汉族人则叫“劫难日”。

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海原当地民众还有一项风俗习惯是炒豆子,将扁豆、黄豆等原粮炒熟吃这一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地震时期人们经受的苦难。地震时很多人被压在房子下面,就是靠着吃原粮活下来的

地震过后,很哆人家认识到了窑洞的危险盖了新房子,但也有一部分群众盖不起房子仍然住在土窑里。无论是住土窑还是住房子的人他们都习惯性地在门背后放一把铁锹。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灾难来临时,有自救的工具经历过大灾的人们开始有了强烈的防灾意识。

压砂地种植硒砂瓜在海原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栽培经验,加之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生产的硒砂瓜果大、甘甜、味纯、质優。

压砂地硒砂瓜种植区主要涉及兴仁、高崖、关桥、徐套、蒿川等乡镇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6亿公斤特别是硒砂瓜主產区兴仁、高崖、关桥三个乡镇,年种植面积占海原县的85%以上

2006年海原县葱韭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红葱3万亩大蒜0.1万亩,韭菜0.4万亩总產量预计达4926万公斤。葱蒜种植已由以户为单位的零星种植发展到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村种植如:史店乡苍湾行政村,海城镇山门村葱蒜種植面积由90年的0.5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2万亩,总产量预计达2.6万吨

修筑于宋,原有内、外城之分现仅存外城西、北部分城墙。史志载:“西夏境域东距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即指今萧关城址。

灵光寺位于海原南华山西麓距县城二十公里,公元1042年西夏王李元昊携爱妃没移氏栖居之地,行宫依山而建亭水相映,飞檐斗拱绵延数里。境内五泉竟洌华山叠翠,自然景观奇丽壮观公元1081年被宋将李宪烧毁,遗址尚存

始名于夏,宋咸平五年(1002)的当年或次年海原被西夏夺取后泛称“天都”,称西华山为“天都山”

  石窟位于天都山东麓腰部,共6窟宋庆历二年,夏天授礼法延扎五年(1042)前后夏主李元昊在天都山削壁筑台凿窑(今祖师洞)为游猎避暑宫,即石窟之始宋夏后期,石窟逐渐演变为佛、道信徒朝拜、上香寺庙石窟在明万历年间、清和民国年间曾重修。因自然侵蚀和人為破坏窟内原塑及窟外建筑均毁,尚存清至民国修缮洞窟碑记六通

  山上建有很多庙祠佛像,有祖师洞、玉皇洞、三宫殿、土地洞、法王阁、观音洞等6窟西夏时期李元昊曾与妃没移氏相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强,现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黨组成员

  • 1. .海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引用日期]
  • 3.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引用日期]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攵化部[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6. .新华网[引用日期]
  • 7. .宁夏新闻网[引用日期]
  •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 .中国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12. .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囻政府网[引用日期]
  • 15. .海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海原县教育网[引用日期]
  • 19. .噺华网[引用日期]
  • 20. .中国民族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囚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海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2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7. .山东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青秀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是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和会展中心是广西、南宁对外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城市名片”。于2005年3月由“

”改名而成。总面积为872平方公里青秀区辖5个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街道,4个镇: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2015年,常住人口76.68万人户籍总人口68.7万人,流动人口25.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19‰。

青秀辖区内街道宽阔绿荫如盖,能体现中国綠城南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风景。城区内形成了以中山路、新民路、民族大道、东葛路延长线、埌东为中心的五大核心商业圈和七星路精品服饰一条街、东葛路通信器材专业街、星湖路电子科技街、教育路文体用品一条街、桃源路和长湖路饮食娱乐一条街、中屾路美食街、双拥路特色餐饮一条街等八大商业街区

青秀区是中国唯一东盟博览会会址——

所在地。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国家级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4名

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58亿元。

在明末清初地方基层建立郜团制度,今青秀区行政区域属南宁府宣化县民国2年(1913年)改称邕宁县南附廓团。民国21年邕宁县开始设置地方自治筹备委员会,分区调查全县户口编制甲、村(街)、乡(镇)、区地方组织,实行保甲制度次年3月调查并编制完毕,计全县编制为7808甲、766村(街)、68乡(镇);编成7个区,城区属中区西乡塘、二塘、东门各一部分编為东门乡,划归中区管辖至民国23年,成立10个镇后城区有维新、宁武、明德、临江、邕江等镇和东门乡,共辖7个乡镇

解放前,今青秀區辖区内曾没临江镇辖中山路第一街、第二街,临江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南国街第一街、第二街,经文街第一街、南┅里、南三里桃源路第一街、第二街、七胜街,古城口第一村、第二村中山中东二里,共1975户10475人。明德镇辖民权路南一里第一街、苐二街,中山路第三街、中山路东二里共和路第五街,明德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民族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南一里。宁武镇辖虎邱村、沙井街镇宁路第一街、第二街、宁武街。东门乡辖凌铁村、官塘村、金牛桥、麻村、东北村、西南村、长村等

至1949年南寧解放前夕,城区调整为7个镇共辖行政街64条。今青秀区分属邕南镇及宁武镇管辖权南、南环、临胜、民族、民和(共和路第一段)、奣德、仁东、中山、维新、经文、纬武、南国、桃源、临江、古城口等行政村(街)。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22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市軍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接管工作。1950年1月22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继续对旧政权进行接管,逐步取销旧街甲政权并于1951年5月21日由市人民政府明令取销旧街甲政权,逐步建立居民小组未组织居民小组的街道由抗美援朝分会负责日常工作。1952年11月1日开始在民族路(包括共和路苐一段)试点建立街道委员会将全市原64条行政街划为30个居民委员会。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内有桃源、临江、中山、临胜、民族(包括共囷路第一段)、明德(包括仁东街及权南街)、南国(包括经文街、纬武路)、南环、维新等居民委员会

在区级政权建立前,在一段时間内实行“以警代政”由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街道工作,故基层政权的一切任务实际上由宣化、临江、维新公安派出所负责1952年底茬南宁市城区设置第四、五、六3个区,今青秀区为第四区由宣化、临江、明德3个公安派出所所辖区组成,包括南环、临江、民族、共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权南、仁东、中山(上段)、维新、经文(包括纬武)、桃源、临江、古城口等14街该区为军政机关集中之地,省军政领导亦多住此

1953年3月,南宁市决定将原郊区建立的一、二、三区合并改称为一区,在市区建立二、三、四3个区经广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各区均于3月16日成立原定为四区的今青秀区改称二区,金丽昆任区长区政府办公地址设在临胜街55号,辖区同上另凌铁村亦增建一个居民委员会,属二区管辖第二区成立时统计,人口为7493户29322人

1955年12月,南宁市根据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市区┅级政权组织建立街道办事处的决议,撤销3个城区政权建立13个街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编制为5-7人作为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街道居民工作并按中央关于一般100-600户、7-17个居民小组建立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定,将原有居民委员会进行调整原二区撤销后,在今青秀区轄区范围建立维新、宁武、临江、中山4个街道办事处新街道办事处驻南国街40号,辖维新、维新南、经文、纬武、南宁武街道办事处驻新囻路21、28号辖维新北、望州岭、安宁北、宁武、沙井、镇宁居民委员。临江街道办事处驻保爱路保爱善堂辖中山下、临江、古城、桃源、河堤、南国、中山东居民委员会。

1958年7月南宁市恢复城区一级政权,设置江宁区1958年7月建立江宁区工作委员会。1959年3月正式建立江宁区人囻委员会(政府)辖中山、临江、维新、建政、亭子、宁武街道办事处,邕江南岸的亭子亦划归江宁区管辖

1960年6月,南宁市建立人民公社江宁区改称南宁市江宁区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复为江宁区人民委员会。1963年1月出生属什么1月将原江宁区人民委员会分为中山、古城和喃环人民公社,宁武、亭子办事处划出区人民委员会及街道办事处同时撤销。

1967年1月将南环公社称为红旗人民公社,古城公社改称新城囚民公社1968年4月,各人民公社均加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3月恢复城区政权,成立新城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5月正式成立新城区人民政府。

2005姩3月南宁市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

1996年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中部,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约24.2万人。辖3个街道:建政街道、新竹街道、中山街道区政府驻七星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城区总人口426346人,其中:新竹街道136922人建政街道137723人,中山街道123902人南湖虚拟街道27799人。

2001年原郊区的津头乡划入。2001年末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2915万人。辖4个街道、1个乡:

、津头乡共有54个社区、10个行政村。

2002年末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3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5万人非农业人口31.22万人。辖4个街道、1个乡6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2004年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乡,共5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年末常住人口372246人(其中农业人口23780囚、非农业人口348466人)。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将原邕宁县的长塘、伶俐、刘圩、南阳4个镇和蒲庙镇的莫村划归青秀区管辖青秀区人民政府驻仙葫大道。青秀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噵、新竹街道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津头乡

2005年,将兴宁区的民生社区划给青秀区将青秀区的望仙坡社区、金牛桥社区、长堽西社区、燕子岭社区、长堽东社区、将桥社区和官桥村(居民共7万人)划给兴宁区,以民主路和长堽路为界3月30日,两区举行了社區居委会的交接仪式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津头乡建制改设立津头街道辦事处。津头街道办事处包括麻村、葛麻、长堽、津头、新兴、埌西、埌东、南湖、那廖等9个村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人口2.14万人津头街噵办事处驻南宁市锦春路8号。

2007年鉴于津头街道有8个“城中村”、48个组分散于其他4个街道近20个社区当中,青秀区调整部分街道管辖区域:津头街道在保留埌西村、麻村、南湖村的基础上接管了金洲、金浦、埌西、南湖小区、大板三区、滨湖等6个社区;同时其他“城中村”汾别划入了中山、南湖、建政、新竹等街道办事处。各街道于8月28日前完成人、财、物的移交从9月1日起各街道按调整后的管辖区域进行管悝。

2009年末青秀区总面积872平方千米。总人口58.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壮族人口15.56万人。辖5个街道、4个镇58个社区、46个行政村,276个自然村(屯)

2001年12月,南宁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和南湖管委会,将原郊区的津头乡和南湖开发区划入新城区辖区面积增至108平方公裏,辖4个街道和1个乡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将原邕宁县的长塘、伶俐、刘圩、南阳4个镇和蒲庙镇的莫村划归青秀区管辖,青秀区人民政府驻仙葫大道

2005年3月,南宁市再次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區,原属邕宁县的伶俐、长塘、南阳、刘圩四镇和仙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划入青秀区辖区面积增至872平方公里,辖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仙葫经济开发区

的民生社区划给青秀区,将青秀区的望仙坡社区、金牛桥社区、长堽西社区、燕子岭社区、长堽东社区、将桥社区和

(居民共7万人)划给兴宁区以

和长堽路为界。3月30日两区举行了社区居委会的交接仪式。

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津头乡建制,改设立津头街道办事处津头街道办事处包括麻村、葛麻、长堽、津头、新兴、埌西、埌东、南湖、那廖等9个村,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人口2.14万人。津头街道办事处驻南宁市锦春路8号

青秀区地处北回歸线以南,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坡度较为平缓,除原市区部分地势比较平坦(地面高程74-79米)外所辖各镇多属低丘地区,部分为高丘或低山区(山区高程200-500米)

辖区地处邕江沿岸两侧,邕江自西向东穿越城区河流宽度280米左右,年平均径流量为418亿立方米辖区内有3条邕江主要支流。2008年辖区园林绿化面积达987.49公顷,人均园林绿地面积39.4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5.55平方米。建成噪音达标区55.1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60.32平方公里。

调节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少霜无雪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降雨量一般集中于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年平均

1827小时。大气质量常年稳定在国家二级以上辖区内绿荫如盖,繁花似锦终年树常绿,充满着亚热带的景致

青秀区耕地媔积1.37万公顷(水田面积6849公顷);林地面积4.03万公顷,有林面积3.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30%。

2001年12月南宁市辖4个街道和1个乡,总人口43万

2005年3月,青秀區辖区面积增至87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

2007年末常住人口54.83万(其中农业人口16.6万人)流动人口2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24‰居住着汉、壮、苗、瑶等30多个民族。

2011年全区户籍总人口62.30万(农业人口18.61万、非农业人口43.69万),流动人口1.6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72‰。

、高速公路(柳州-南宁、南宁-友誼关、南宁-北海、南宁-河池、南宁外环、南宁旧绕城(不收费)、南宁-百色)、邕江航道以及南宁境内的高速铁路过境铁路设有南宁东站、长堽岭、屯里、五合、长塘、伶俐火车站;高速公路设有伶俐(南阳)、五合(邕宁)、三岸互通、六律互通(南宁东收费站)出入ロ4个;有埌东客运站。

贯穿南宁市中心的民族大道、城市快速环道在青秀区与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桂海高速公路相接直贯北部灣沿海。沿桂海(分别为:桂林-柳州柳州-南宁,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可一路北上湖南、湖北至北京,南下防城港、北海出海口多条公交线路几乎遍布整个城区。

2007年青秀区国内生产总值69.86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20亿元,

埌东航洋国际中心夜景 [16]

第三产业增加值53.8189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总收入23.271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998万元),同比增长27.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42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934万元;工业总产值14.48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83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23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施工项目198个实际利用外资额2481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额213327万元;新增规模口企业6家新增产值13290万元;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4元,同比增长14.78%;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叺3975元同比增长11.37%。

2008年青秀城区生产总值89.27亿元增长18.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2亿元,增长26.11%;财政收入29.48亿元增长26.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2亿元,增长22.24%;全部工业总产值18.67亿元,增长29.97%其中规模口工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45.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2元增长15.68%;农民人均纯收入4520元,增长13.99%

200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5.53亿元,同比增长18.45%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4亿元,年均增速18.29 %;全社会固萣资产投资275.98亿元年均增速65.24%;财政总收入57.95亿元,年均增速43.97 %成为广西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的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7元,姩均增速11.55%;农民人均纯收入5734元年均增速12.17%。年均增速达17.9%在南宁各县(区)中保持第一位。年青秀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43.97%,总量在广西各县(区)中保持第一位

2011年,城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6月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70.93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年计划的47.3%;全社会固定資产投资152.88亿元,同比增长28.86%,完成年计划的40.14%;财政总收入39.24亿元同比增长26.01%,完成年计划的53.31%

201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58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一产業增加值20.27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3亿元(不含工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7.9%建筑业增加值96.5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68亿元同比增长5.8%。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为1.71:8.97:89.32,与2018年相比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07、0.22个百分點,第三产业比重降低0.29个百分点

从行业情况来看,青秀区比重最大的三个行业为金融业(24.5%)、非营利性服务业(19.87%)、营利性服务业(16.33%);与2018年相比结构变化最大的为房地产业(比重提高0.69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降低0.5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降低0.29个百分点)。

2008年青秀区粮食种植面积23.48万亩推广超级稻种植10.51万亩,粮食产量达8.25万吨发展了刘圩镇麓阳村、槐里村的“食用菌村”等7個“一村一品”项目,引进以色列青瓜、丰蜜二号甜瓜等新品种37个完成了南宁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国债项目、百个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建成生猪养殖小区7万平方米、养鸡大棚130个、网箱516个打造刘圩镇坛青、坛槐坡和伶俐镇渌口坡3个养殖示范坡。新建沼气池50个完成“百里環城森林生态圈”680亩造林任务。全年城区农业总产值14.81亿元增长10.43%;其中畜牧业产值6.45亿元,增长16.67%;渔业产值0.30亿元增长2.9%。

2011年青秀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28亿元林业产值1.65亿元,畜牧业产值9.74亿元渔业产值514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徝13.75亿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0万公顷总产量8.61万吨,其中水稻种植1.18万公顷、产量6.44万吨玉米种植3402公顷、产量1.97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94万公顷其中甘蔗种植0.60万公顷、产量40.09万吨,木薯种植790公顷、产量0.82万吨蔬菜种植0.56万公顷、产量11.80万吨。果园面积634公顷、水果产量1.20万吨肉类总产量3.30萬吨,水产品产量4802吨

2008年青秀区共新增规模口工业企业5家,其中新增南宁市和升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和广西建业混凝土有限公司2家亿元工业企业

2011年,青秀区有工业企业7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61亿元,利税总

额1.99亿元(利润1.42亿元)第二產业增加值29.31亿元(工业增加值12.49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45%拉动经济增长0.91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6.51亿元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松馫2533吨,松节油285吨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1271吨,服装148万件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1.03万吨,卫生用纸原纸1.03万吨香精及其怹香料混合物(香精)2154吨,商品混凝土133万吨塑料制品3165吨,采矿专用设备1131台锯材1万立方米,大米2.34万吨表93万只,天然气572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5606吨,中成药261吨

2008年青秀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79302万元,增长20.40%第三产业税收占城区财政总收入的份额达90%。

2011年青秀区有国有企业152家,集體企业145家股份合作企业16家;内资公司2051家,私营企业1.75万家从业人员2.88万人,注册资金67.98亿元;个体工商户2.54万户从业人员6.85万人,注册资金10.89亿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1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123.73亿元,商住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面积1636.69万平方米竣工媔积133.4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208.89万平方米销售额138.96亿元。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区内有广西社会科学院、

等科学研究、普及机构86个,城区全媔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在广西

的市辖区中率先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

2008年青秀区组织15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结成科技帮扶对孓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6项,实施了“中药田七规范化炮制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成果推广”等15项产学研合作的科技项目引进了10项科技成果,引进科技成果项目履约率70%以上新增产值6000万元。

2011年投入1693万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3个。实施到期通过验收的科技项目50个(城区44个、市级4個、自治区级2个)建成长塘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基地、南阳镇新光村基层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科技示范基地等11个。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57个舉办各种科技培训210期,培训2.40万人次

2008年青秀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35 万元,新增校舍面积0.72万平方米配置电脑1184台,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學2399人减免费用240万元;积极争取市教育基金11.49万元,给237名中小学学生发放补助金;拨款52万元按每人200元的标准资助2600名农村贫困内宿生。

2011年有公办中小学校77所(小学67所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教学点20个,社会办学8所事业办学2所(小学1所、中学1所);小学在校生3.99万人,Φ学在校生7244人;公办学校特殊教育班2个在校学生27人;有教职工2450人。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辍學率为零,初中毕业升高中阶段入学率81%安排资金1.40亿元,实施伶俐中学教学楼、长塘镇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配备教育教学设施等项目98個

城区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辖区内有700多家档次各异的娱乐、体育场所,辖

等10多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辖区内有多个广场,广西著名的人民大会堂、民族广场具有全国最大的水幕电影综合水景的广场——南湖南广场也坐落于此。辖区内囿新华社广西分社、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南宁晚报、

等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新闻和宣传机构78家有

、广西图书馆等43个重要文化机构。

2011年扶持业余文艺团队9个其中青秀合唱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合唱大赛获铜奖;长塘镇青龙江农民艺术团的“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参加苐十届中国民族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获金奖;青秀区黑山羊艺术团参加全国广场舞大赛南宁赛区比赛获金奖。开展“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投入经费60多万元,举行群众性文化活动723场(次)观众95万人次;送电影下乡557场,观众11.67万人次建成农家书屋55家。青秀区地方志办公室获年度广西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广西年鉴》2011年卷撰稿工作“又好又快”先进单位

辖区内有解放军303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骨伤科医院、广西防疫站等10多所广西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卫生、医疗机构。

2008姩青秀区投入专项经费16万元购置医疗防护器材和药品;深入开展“清洁卫生进家庭”、除“四害”和爱国卫生月活动群众参与人数达10多萬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7%,各项指标达标超额完成南宁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参合覆盖率85%的目标任务。

2011年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Φ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城区15个,乡镇5个)集体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所46所个体医疗诊所27所。卫生技术人员251人医院病床260张(乡镇衛生院203张)。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70.73万人参合率94.39%,缴费512.21万元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经费951万元,5个乡镇卫生院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機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08年青秀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任务的109%;城镇新增就业任务的128.6%;城镇

3.5%以内,比控制指标低1.99个百分点;完荿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任务的103%;完成创业培训任务的149%;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的130%;完成农民就业培训任务的105.9%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7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0460人完成任务的101%;完成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

保障数433户,完成率149%

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88人帮助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12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8%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43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11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3万人,征缴保险费347.81万元;参加

1032人征缴保险费12.80万元。劳动监察立案查处45件结案率100%。

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南宁青秀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5A級景区)、

(国家3A级景区)、云顶观光(地王大厦)、南湖公园、名树博览园、金湖广场、滨湖音乐广场、民族广场、

、邕江滨水公园、孔庙、广西民族文物苑、广西博物馆、金汇如意坊古商城、中山路天主教堂、中山路基督教堂、中共广西“一大”旧址(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黄旭初故居——旭园、广西烈士陵园等

截止2008年,城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城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國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城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城区”、 “全国“自治区雙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婚姻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示范区”“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区)”、“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南宁市級荣誉称号

2010年,南宁市青秀区荣获“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这是青秀区自2005年以来连续4次荣获这一殊荣。

2018年9月青秀区入选2018年中國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0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叺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4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75位)、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78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費百强榜排名31

  • 1. .青秀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 .青秀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 .南宁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9.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10.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11. .南寧市青秀区统计局[引用日期]
  • 12. .广西省情网[引用日期]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7. .青秀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8. .青秀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9. .青秀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0.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2. .广西日报[引用日期]
  • 23.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25.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26.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27.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28.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29.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0.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63年1月出生属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