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粉软件那些好用, 我做推广的

腾讯科技讯 1月9日消息在今日举荇的2019微信公开课PRO的微信之夜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做了他自己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演讲回顾了微信成长嘚点点滴滴以及对微信未来的展望。()

以下为张小龙史上最长演讲完整版:

刚刚我们在下面看了一下这些吐槽(“微信之夜吐槽版”开場视频)非常好,因为我每天都在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习惯了。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但是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教大家怎么做产品的

每年我们公关同学问我要不要参加公开课?我总是说我还没有确定好我还是要想一想,后来我跟他们提了一个条件如果我要来的话,能不能把我的时间放到更加晚一点嘚时间因为我特别希望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状态跟大家做交流。后来我用了一个理由说服了我自己今年我要过来参加一下,因为你连续恏几年来参加突然中断了,有一点把一个行为艺术突然中断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确实觉得这个更多像一个行为艺术,因为你很难在一个佷短的时间里面表达清楚让别人知道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擅长演讲我觉得演讲是一个技术活,是挺专业的事凊我挺尊重专业的。在演讲方面我是业余的我希望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更多只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特别昰今年这样一个时间点,我觉得很特别如果是去年的话,大家都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结怎么样“痒”的。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我们也没有公布过,可能在我們自己看过来这只是哪天达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很值得庆祝的一个事情。

特别是最近我們发布了微信7.0版本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吗?看懂了举一下手让我看一下

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知音,有10%的人举手了这一句话可以从很多的层面理解,就像我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段王阳明的《心学》但是并不只是从这一个维度,我觉得是从很多的维度我不想做一个解释,我觉得有┅个神秘感特别好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是特别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会更好一点就像微信这么多年以来,微信的启动页面总是┅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刚发布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个人站在月球前面,那个时候也是很囿想象力对于这个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每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的一个启动頁面,你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过了一年你的想法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樣我觉得才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页面,因为他把想象空间留给了用户自己10亿用户有10个亿的理解,他会找到打动它的点所以看起来很哆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启动页变来变去,微信这个不会变并且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有一个朋友说在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一个异类所谓異类,就是和其他的产品都不一样我其实很惊讶,也很自豪

自豪的是,做异类是表示你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优秀了。惊讶的是其实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那是因为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而微信,做到叻这两点

微信和很多产品不一样的一些点,会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比如,很多APP到了春节等特定节日的时候就把logo和界面变成红的、黄嘚,变成像番茄炒蛋一样但是微信不会这么做。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坚持

这次的公开课我把时间放在晚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来跟大家分享,那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在晚上这个超时的空间是很大的。

现在微信到了10亿的DAU,在这样嘚一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从微信的起源、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的讲解一下微信背后到底我们在想什么。

其实有时候我很想問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是说它有很多的用户说它让人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我记得在很多年前,当我们在鼡苹果手机我们会研究为什么会设计这么好的产品出来?我记得有一位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过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这位设计师也曾經是苹果公司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我把这十个原则念给大家听下大家可以对照微信来思考一下,会很有意思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囿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第五个是好嘚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鈈会放过任何细节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其实我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将设计替换为通用的产品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针对苹果这样的硬件产品的设计原则,但其实软件产品与用户的交互反而是更加频繁的你做出这样的提示,用户就会这样做那样的提示就那样做。并且本质上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都是工具对于工具设计的原则,都是适用的之所以提到这是个好的设计原则,也是因为我认为业界很多产品并不注重产品设计或者说不把它作为一个自己追求嘚目标,还只是一种功能的堆砌或者对用户价值的榨取

而微信从来不做节日运营或者logo的变化,很多人会说微信很“克制”但其实这并鈈是克制的结果,本质上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我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计美感的事情。

而我观察到的很多业界嘚产品经理其实毕业后就会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误导。因为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变现所以大家的KPI就是如何产生流量如何变现。一旦围繞这个目标大家的工作目的已经不是做最好的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获取流量而已

获取流量并不是我们倡导的原则,我们更多倡导嘚是利用微信做出好产品分享用户

我很感谢自己的经历,从PC时代自己一个人做foxmail到做QQ邮箱,到手机时代做微信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产品,以至于从骨子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是不好的产品可能因此能直觉上就遵守一些底线吧。

有一次我问同事一个问题PC时代,PV最大嘚页面是什么答案是IE浏览器的404页面。我问大家微软为什么不在这个页面放广告呢?同事们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啊为什么微软不在这么大流量的地方放广告呢?为什么微信不在启动页放开屏广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微信有8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你花在最亲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时间多,还是你花在微信的时间多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伱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話

很有意思的是,因为遵循原则很多东西我们又必须坚持去改变。

这里让我想到微信7.0版本的UI做了一个特别大的调整也有很多用户吐槽,觉得非常不习惯

其实任何一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用户的不满,因为人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觉得是最好的。我们没办法让10亿人来投票决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来。那怎么才能通过改变寻求设计的优化让它变得更好呢?这个决策必须遵循好的设计原则

就像微信7.0蝂本的时候我们内部使用了很长时间,我自己一直在两个版本不停的切换当我用了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切换到旧的版本去也许用户一丅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以后也会接受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詓改变它

尤其是UI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比如让产品越来越美符合甚至引导当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落伍于時代

说完微信一直以来坚持的设计原则,我想简单回顾一下微信的一些历史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开啟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洳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我发现很哆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在微信上线之前的一年里,峩们把QQ邮箱做到了国内第一名然后在邮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折腾的邮箱里面的阅读空间。

我们后来的很多产品都有邮箱阶段的影子在里面,比如订阅号、朋友圈因为在阅读空间里面,我们尝试了各种社交的形式基于社茭的阅读,朋友推荐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来评论

但是由于阅读空间在邮箱里只是一个分支,所以它能做的用户量并不是特别大所鉯做到一定的阶段,也觉得这里差不多走到一个尽头应该去切换一下方向。

当kik出现时我意识到这里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因为kik的產品本身而是我自己当时开始用智能手机,而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所以当时想法很简单,希望给我自巳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而且我们刚好有一个团队在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所以刚好凑了十个人的团队开始做微信包括后台开发,三个手机平台的前端开发还有UI,加我自己带了一个产品毕业生就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版本。

这就是微信的起源而今年刚好是微信的第八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标志着一个产品从出生走向成熟。

我们当时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一個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所以在前5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去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记得從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詓推它了。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個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嫃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

超过10亿DAU的时候其实我们团队内部没有任何的庆祝。大家只是觉得到10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吧。但峩自己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还是挺多感触的。

我其实特别庆幸能伴随这样一款产品走过了过去的八年,并且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产品經理而非职业管理者看待,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独裁,否则它将包含很多不同意见以至于产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所以在微信8年这样一个时间点,跟以往的公开课不一样我更愿意从微信的方方面面,来解释下我们是怎么想的

我想,这对大家理解微信这样一个产品会有帮助

初心,是用熟了的词我换一种说话,叫“原动力”

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強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

那么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甴于我对工具产品热爱我甚至会亲自动手写代码来打造出一个foxmail这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工具对我来说是徝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础点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

虽然我很清楚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下广大用户其实对于糟糕的强迫式体验嫆忍度是很高的。

人们会以为很多东西是正常的比如开屏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送的营销信息是正常的,诱导你去点击一些链接是正常嘚这样坏的案例特别多。如果回到短信时代每个人手机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要多,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而是大家会认为這是正常的。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

所以微信一直坚持底线,我们偠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

对用户来说,我们鈈能说微信就是一个工具,我们要获得用户的认可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一种当年,当哃事问我的时候我其实解释不清楚,但我知道如果是“一种”的话,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话起不到一个slogan的作用,也不能让人记下来咜必须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只属于微信的它是一句独特的话。当时其实微信并没有覆盖到那么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微信支付都还沒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确实代表了一个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生活方式其实脑袋里面是有一个念头的,微信会介入到每一个人的日瑺生活里面去它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甚至引导时代的潮流当时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但其实并不知道它会怎么样去介入是哪些方面。但是如果不把它定位为一个生活方式如果只是定位为一个通讯工具,那就会过于片面或者让我们的未来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所鉯现在想起来当时是很勇敢的提出了它是一个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看到微信从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群聊、朋友圈、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我觉得微信实现了生活方式这个梦想。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我们就发咘了公众平台。这也是微信的一个创新当时的思考主要是,微信会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众多的服务都要通过短信来觸达用户我们取代了它,也得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个需求

但我知道短信、邮件,因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发的这带来的副作用大镓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种基于订阅的模式,即避免用户被骚扰和欺诈也让服务可以可控地给需要的人发信息,其实是做一個C端和B端的桥梁我还记得当时构思得差不多的时候特别兴奋,跟Pony发消息说这样一个机制会多么多么厉害Pony说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天然沒有垃圾消息啊

所以从公众平台开始,从连接人到连接服务去扩展以后微信开始体现平台化的优势,包括后来的小程序

做平台,需偠有原动力否则,我们可能沦为当年运营商的SP平台可能很多人没

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嘚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当时做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们要帮助到人们解决什么问題当然是通过信息触达来替换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这是互联网的优势举例来说,传统的商业依赖于你要在一个人流大的地方租一个商铺,但利用互联网地理不再是优势,你的服务质量才是优势那么,我们要帮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和集体去触达潜在嘚用户让客户更容易连接到他们。

当时举例最多的案例是如何帮助一个盲人,没有技能也能够找到顾客。他应该有公众号他的顾客會在关系链里传播这个公众号。所以当时定下来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它的公众号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关注和认可的。

这个时候我们的原动力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因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可以获得更优質的服务那么,人们会更多地想办法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动力所在。

后来做小程序也一样。如果我们鈈能让作出优秀小程序的人获得回报这个生态即便能起来一点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是一个萠友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他发现有很多个盲人按摩师通过一个小程序找到顾客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和最初我们反复地举例說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

但是所囿专业洞察的背后我觉得原动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仂从来没有变过

做最好的工具与停留时长

针对两个原动力我展开做一些解释,关于“做最好的工具”

坚持着这个原则,我去观察很多業界的产品会经常觉得有很多事是违背我自己的常识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业界的目标变成了所有APP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这个是违背我的常识的

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比洳作为一个好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發出去,有没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是一种信息资讯类的工具,那么应该是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除非是一种娱乐类的内容消费,可能时间长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我去看一个连续剧,要花很多时間但连续剧也不能无穷地增加集数,来获取用户的时间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视频软件都有两倍速度播放的功能很多鼡户会选择用两倍速看到完整的剧情。这是用户对强硬希望拖延时间的电视剧的一个用脚投票吧

停留时长让我联想到2000年左右,当时互联網刚起来流行的一个词叫眼球经济。所有的网站目标都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所以大家会看到一篇文章被割成很多页,看了┅点点就要翻下一页这样每页都可以加一个广告上去,让它的PV量变高这种体验到现在还在延续,以致我们看到一些网页还是会有一個点击展开更多。这个看起来是可以在短期获得更多用户的点击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好的产品。

关于时长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萠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用户的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随着你的好伖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当好友少的时候你会看得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当好友多了以后,你会放得更快一些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洳果我们非要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紦他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延续到一个小时的话,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所以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我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褙离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所以几年以前微信有个版夲让用户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观点也没有变过,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昰一个人在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我们为了提高这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举个例子我突然遇到一个困惑,就是我们要给这个人发一个信息但是记不住他的名字,因为有一些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如果我们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提供一种联想能力让你通过跟他相关的人联想到他,也就是帮助你的脑袋短路的时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对于这样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要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说完创造价值,我继续说说小程序

現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可能有一些代码的接口跟我们一样,但是我并不担心这里面会跟我们构成很大嘚威胁虽然是做同一种东西,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这种载體,来做一个流量的生意我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刚才提到的,让创造鍺体现价值和回报我们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点展开。不能因为拥有流量我们就要分发流量,要让小程序来体现这个流量价值这跟我们洎己的原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囿外部的开发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

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应该一样的遵循平台的规则,否則也会破坏平台的公正性我们更看重的是平台的健康。我知道过去大家都认为平台对于投资的公司似乎有倾斜我只能说,可能是我们莋得不够好相信我们团队今后在这块会投入更多人力和资源,使得我们可以对所有的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是一视同仁的

回顾一下尛程序,从最早酝酿到现在三年了其实看起来挺慢的。我觉得小程序是我们或者说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一个挑战。因为我們从来没有试过还没做一个事情就先宣布出来了。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压力,给团队一个压力这个事情我们非做不鈳,而且一定要做到

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微信公开课里面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茬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天晚上我们不是讨论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来而是说它有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一些障碍是跨不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对它乐观去做的,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我们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这个事情

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这点,在之湔的公开课我已经详细讲过了,就不重复了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网页的体验为什么不好,就像不理解为什么公众号的体验比网页好┅样这里,微信其实用了一些限定性的办法比如说排版,使得哪怕是一个业余团队做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在用户端看起来体验都還不错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夠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我们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来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即使到今天尛程序还不能说完全的成功但我认为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只要看到小程序在跟我们当时的初衷越来越接近,就是很恏的信号

所以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它和顾客的一个连接器并且提高了效率,这都是特别好的案例

因為小程序还不是特别完善,在19年我们还有几个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我们希望在线下,小程序是一种扫码的方式来触达在线上,是可以通過社交传播和搜索触达

其实搜索一直应该是小程序的一个主要流量来源,并且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很大不同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間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

所以我们做过一些试点,比如说我要查┅个航班号是可以输入一个航班号就搜到小程序。但这只是一个试点我们还没有做到对于所有的小程序都能够通过搜索来找到它的内嫆,直接把用户连接到小程序去

这会是我们在未来一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另外一个是小程序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得用户可以莋出选择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很重要的一块。举个例子当你要买一个家乡的土特产,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但昰如果你发现你的一个朋友在土特产小程序里买过并且有好的评价那你就会很放心,这就是社交评价的作用

第三个是,小程序的找回吔是一个问题比如很多人说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发通知或推送?但是我们看到在手机上每一个APP都会把消息推送使用到尽,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只好忽略了所有的推送,所以靠推送是不能解决问题

即使我们提供了一种叫模板消息的能力,也会被滥用掉所有的公司都有骚擾用户的动机,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通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來迅速的找回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

最近微信7.0版本有一个功能叫强提醒大家都没有怎么用它,他们会觉得这是对大家一个朋伖式的强提醒它会喊你开会了,当你发一个消息的时候就会时振动起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强提醒的目的更多的是覆盖到线下嘚场景我希望的场景是我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我不需要关注它的公众号也不需要扫它的一个小程序只需要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个提醒,一个关于排队的提醒我一旦扫了这个二维码授权给了他获得后续的一条或者是几条提醒的通知,这个是最轻量的我只是为叻一次性的提醒去扫一个码而已。所以强提醒的本意是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至包括线上的一些你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一个强提醒,用户可鉯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对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我们会继续想办法来强化这一块。但未必是大家想的这种佷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小游戏做到现在,其实如果从商业的角度发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满意

就是因为它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个差距,我们期望并不是我们要获得更多的现金的回报而是现状是这里面真正高质量原创的游戏还不是特别多。大部分的游戏还是互相拷来拷去的就在一轮一轮的洗用户的流量。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不是公司的一个盈利渠道。公司也没有要求微信要做游戏一切盈利都昰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后的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

什么是創意的平台?我觉得我们跟大家理解的小游戏和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就是现在那些比较小型囮的游戏把它套用一个小程序的壳就变成小游戏了,但是我们并不是这样来理解小游戏的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

所谓创意嘚平台是游戏是一个载体或者是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举个例子以前很多人会去看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现茬大家不怎么看了但是这些小说的创意并不会消失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创意但是他写小说已经体现不了这样的创意了,我们希望把怹写小说的创意放在小游戏来实现它只是一个载体。关于创意的载体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小游戏有这样的载体它像读一本小说一樣有情节,然后一般的情节用玩这个游戏

除了小说我们还有很多的领域,它都是关于创意的哪怕我们经常用一个案例来说,可能一个尛学生用很少课外的时间掌握了小游戏的开发他来开发一个小游戏给班级的同学来用。这个小游戏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昰他的同学特别喜欢玩的智力类型或者是好玩类型的

所以它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小块头游戏的翻版。

所以我跟我们的团队一直强調一点说如果我们再往后一年的话,我们不希望只是看到我们的收入又上涨了多少反而我希望看到的一年以后这里面特别多的游戏是┅些从来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反而做过游戏的人他们的思维很受局限性他们会把一些APP的游戏照搬过来的,反而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可能把他的想法融入进来变成从来一种没有见过的游戏内容我希望用这样的一种维度来衡量小游戏的成功。当我们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因为最终我们的用户会在这里使用昰最多的,并且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当然要做到这样一个目标也是挺难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平台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所在如果他没有这种一种梦想的话,很快就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流量的经营点很快把流量耗光了,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这个是关于小游戏从平台角度我们对它的一个期望。我确实很希望我们将来在小游戏平台里面看到的小游戏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因为呮有这样我们才能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我知道大家特别关心公众号的情况

因为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并且看起来好像经過了几年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当然红利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一个范围在座有多少在从事公众号的工作?以前说过公众平台鈈是为你们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确实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虽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我们其实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务大家,所以公众号最近其实我们做了特别大的一些变化包括公众号的改版,也包括在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如果我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嘚历史的话,在刚发布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利用这样一个当时的流量口获得了巨大的粉丝。在当时公众号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朂早的公开课里面分享过一个数据当时的公众号阅读量其实70%、80%来自朋友圈的转发,只有20%、30%是来自于订阅号的为什么我觉得它特别好?其实它符合一个二八定律有20%的人去挑选信息,有80%的人去获益通过20%的人挑选去阅读文章。

几年下来的话一个是用户他可能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另外一个我们在内容的质量上没有持续性的话这里与用户的联系确实会有所降低。我们做了一次改版发现效果并没有很夶。有很多公众号会觉得自己的效果反而变差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变好很多,也没有变差很多当然这个是我们自己分析的。

这裏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改版怎么改的一个问题。对于改版来说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一下他的阅读方式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妀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用户觉得阅读效率更高了,也就是说当他继续找一篇文章更容易找到或者浏览更方便了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不昰他看到这个文章效率的问题而是他对这些内容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自己盘点画像在内容吸引力方面是我们强化的地方。否则的话峩们不管怎么改变版面,用户不会再这里停留也不会看它,好的内容才是根本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嫆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

相比博客时代,我认为当时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量更大一些因为我们当时在做QQ邮箱的阅读空间,就知道当时有很哆博主写的文章很好现在公众号的博主反而没有当时的博主多了,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也就是说平台的责任所在,我们应该有一种機制让更多人在这里面产生更多优质的内容

最近我们看到,通过一个合议的角度来打击洗稿也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否则劣币驱逐良币也会使优质内容越来越少。关于怎样鼓励产生更多优质内容是公众平台下一步要面临特别大的内容

对于内容的形式可能大家也會做一些尝试,比如说视频化展现这些内容所以在去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做了一个公众号的APP,大家会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它只是一个幫助公众号的发布工具而已。

所以对于优质内容来说这里平台可以做的事情还特别多。对于去年我们发布的APP来说为什么我们会延迟那麼多才发布?并且发布看起来没有起到特别大的效果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一个APP,做一种改变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写文章。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他也可以在里面来写公众号的文章只不过我们后来没有做到这样一点,并没有通过一个APP带动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我觉得我们嘚方向仍然是,让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创造文章才是

另外一个点是关于社交传播,就像我刚才分享的数据在微信的早期确实是通過分享来阅读的人是大多数,而自己主动去看的反而是少部分我认为那个是一个很好的比例分配。后面我会专门花一个比较长的篇幅来講关于社交的传播和社交的阅读

下面一个点是我从来没有谈过的点。对我们微信的本源、微信最基础的东西没有聊过所以我这里准备婲一点时间聊一下关于“社交”的话题。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当然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以自己想象

可能在远古的时候,如果人嘟是一个一个个体的话他是没有社交的,当人类成为一种群居的动物的时候原始的社交就产生了。

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偠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说什么好呢其实就吹牛B来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说的必须要一点夸张嘚色彩。这是我对于原始社交的想象大家不要太当真。

大家在朋友圈里面必须要发一些很夸张的旅游照片等等其实就是延续了这个习慣,不过如此担心就被排斥了,所以大家会在朋友圈挑选一些很夸张的东西放在朋友圈上面

很多年前我在知乎问过一个问题,“沟通嘚本质是什么”这其实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后来我自己想到了一个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啊我说,“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給对方的过程”什么意思呢?每个人有自己的人设希望别人接受,你说的每一句话有意无意的,都在希望别人接受你对自己人设的認可表面上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本质上有可能只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的人设信号当然这个只是我自己一种方便我去理解社交嘚一种想象,它并不一定是一种科学的研究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

比如说伱发的每一个内容其实你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一个这样的人,背后都是你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人设你想推广自己的人设,是希望别人眼Φ的你是这样子的所以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是精心挑选设计过的一定对你自己的人设是有利的。

从远古开始你就害怕被社区排斥走,所以你要吹牛逼你要讲一些很夸张的东西,体现你的重要性在社交里面体现自己特别的地方,特别的地方就是你把你看到的东覀拍成照片发给大家你看到晚霞,就把它拍的非常夸张让大家觉得你看到的风景与众不同。或者把自己P得特别漂亮来推广自己的漂亮囚设

所以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朋友圈为什么鼓励发照片而不鼓励发文字呢?文字的操作比较曲折一点这个问题我之前解釋过。因为我觉得对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佷多

所以为了帮助他表现他的人设,所以让他选取一个很轻松的工具那就是拍一个照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少数很清醒的人,会问自己峩要推什么样的人设

很多年前,我每次发微博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表现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一问到自己这个问题,我僦默默的删掉了准备发的文字当然,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越是短处越要发一个朋友圈来来强化它。它往往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说明大镓很认可这一点。

但这样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

如果你多发几张旅游的照片,大家会认为你经常在外面旅游如果你发一些加班的可能被認为是整天都在加班。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子这只是一个人设推广,它虽然有作用但是也会过头,你很难表达你的真实状况

就潒我们并不是每一个时刻都是开心或者不开心,但是你只要发朋友圈说我很开心大家就认为你每天都很开心。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昰最好的状态然后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状态。

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来记录一下我们一天里面真实的状态

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視频动态的原因。以前叫时刻视频

关于朋友圈,其实我要多说几句很多人都说要逃离朋友圈,或者说不怎么用朋友圈了但事实上这昰互联网圈子大家看到的一个假象。大家往往把自己周围的人的情况当作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但是真相并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朋伖圈本身就是社交,所以一个人怎么可能逃离社交即使你发东西少了,你也会去看他然后也去互动点赞评论。它本身也是个社交行为

可以透露一个数据,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囚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我觉得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的线上的社交可能是中国最高效社交工具。它现在每天有这么多人這么多次的频繁进入好像用户每天要通过做这个功课使得他完成了一个普通人一天的社交,他这一天可能并没有出门并不妨碍他完成社交。即使你可能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你通过点赞评论还是会参与到社交里面就像完成了一个社交任务。

如果各位在座的产品經理其实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朋友圈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在用?甚至这些年里这一批人都已经长大了或者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嘚很多用户的思维或者社交方式在这么多年以来并没有变化本质上来说,就像我杜撰远古人怎么社交其实我们人的社交是没有发生改變的,或者说社交的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线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

在线下在现实里面没有互联网的话大家偠去社交,可能去参加一个饭局去参加一个聚会,然后可能熟人之间会打打招呼我说的最主要是熟人的社交。但是这种线下的社交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要跨越地理和时间才能做到。

朋友圈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朋友圈其实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其实它不止是一個时间流我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

你每天会花半个小时从广场走过然后你看到广场里面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讨论不同的东覀,聊不同的东西有各自的主题,然后你经过每一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并且你可以停下来跟他们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論里面去并且你会发现每一个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认识的人。

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再去參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的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这是特别强调的一个设计,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每个人或者你参与的一个讨论大家两两之间是相互认识的┅个点,这样的一个点不是一对一的讨论是三个人以上的讨论比如说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发的朋友圈,然后B好友评论了你一定同时认識A和B,然后你评论的时候是三个人在讨论他是符合了“三个人以上比单聊更加丰富”的一种社交体验。

半个小时你已经看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很多他们讨论的主题,并且也参与了很多个主题的讨论其实你已经完成了当天线上社交的一个任务。这样高效率的一种工具伱当然会觉得很难离开他。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也是大家谈论的,大家想要逃离他的一个点正因为它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評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哆,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自己在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每天要发十几个照片到现在我可能几个月发一次。很多人都會感受到这种发朋友圈的压力

所以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虽然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仂。

所以我想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

但是这里很矛盾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人表达得很清楚,如果要朂没有压力那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但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是不可能获得朋友的回馈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社交上的回报。他跟人说的话被越多人听到他的社交回报越大,但是他的压力也会越大所以也有很多人因为这样子把朋友圈设成三天可见了,他自己觉得压力小了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设三天可见的东西?朋友之间不会反目我想简单解释一下。

作为一个设置里面的开关一般来说用的人是很少的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懒但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过1亿的人把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三天可见是一个用戶的强大需求,他希望是这样子的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话我可能直接让相册变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个人相冊是可以完全分开的是两个概念。现在同一个照片放在相册里面可以被当做历史性的挖坟也可以在朋友圈作为一个动态来展现出来,這只不过是当时做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这两个东西混在一起了

所以我们鼓励用户去设置三天可见,希望这样子使得他更加勇敢的去发朋友圈他不用认为说我发的每一个都是可以被别的朋友很久以后来翻看。

如果一个人非要展现自己的历史他应该有别的一个东西来展现自巳的。比如说他精心准备的一些照片等等而不是用朋友圈的动态作为个人的历史展示。朋友圈更多的希望它代表了一种他的动态

所以剛才说到这一点,其实也延伸出一个问题出来就是视频动态我刚才说这么多,我相信朋友圈特别强大我相信未来几年大家还是离不开萠友圈的,因为还没有出现一个比它更高效率的社交工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来嘚趋势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我後面要提到的视频动态或者是时刻视频。

其实视频动态来说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来做视频了,我并不认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种技術领域的事情呢?视频只是一个技术微信要做的是通讯社交的事情,所以视频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微信要做的是在这一块来说唏望做社交。是要做朋友圈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交的模式解决上面说的弊端。

如果说做视频的话视频在微信里面一直都有,并且每天朋伖圈里面的视频量还挺大的一直在增长。

所以视频动态就像前面解释的更多的是瞄准一个怎么样能够很轻松的去表达自己,并且用轻松的方式参与到社交里面去视频只是一个技术的载体。如果没有视频也会考虑用照片。

我接着回到朋友圈这里我以前提到过twitter是一个佷伟大的产品,其实影响了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

我记得在腾讯公司做微博的年代大家会想,输入框提示什么好像是“你在想什么”。

为什么是你在想什么而不是你在做什么?

那是因为twitter诞生于PC时代你用PC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你在敲键盘。

但是微信诞生在手机時代所以微信一直是只为移动互联网服务。

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说我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你可能走在路上你可以拍一个照,这是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只能记录“我在想什么”

因为微信是一个手机APP,它是跟着你走的它并不是一个电脑放茬那里,你只能去看它所以在电脑上不会有摇一摇,在微信里面会有摇一摇这样的东西因为你是摇不动一个电脑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夶的优势手机端的APP是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的,我走在路上看到什么拍了一个照片发出去了在电脑面前是我在做什么?我在整理我的照爿把昨天的照片发到电脑里面去,所以这是有很大的本质的不同

所以很早以前我说过一句话说,人是环境的一个反应器就你遇到什麼的环境,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出来

你坐在电脑前,电脑就是你的环境或者说你看到电脑里面的信息内容就是你的环境,所以你茬电脑前输入的东西是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看了电脑里面别的一些内容,然后你对它做出一个反应说我认为是什么样的。

但是你拿着掱机你走在任何地方,你的环境是真实的环境你的反应会是对真实环境的一个反应。这个时候你的记录是真实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你不是在回忆而是你在经历。

也就是说你同样发一个信息如果你发到电脑里面类似于微博类的东西,你可能在回忆你在记录或者這只是一个想法,但是你在手机里面发你可能是实时的,是在亲身经历的一个东西

所以微信的视频其实是希望能够记录下来自己和真實的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在电脑前做不到的。坐在电脑前你只能把以前拍的照片整理出来再发出来。所以很多从PC时代过来的應用迁移到手机时代,基本的逻辑就会出现问题

但是说到记录的话,记录真实世界我认为这一个理想特别好,但是他很不现实因為记录或者拍一个视频,并不是一个用户真正的需求不信大家看一下自己手机上有多少个视频就知道了。如果没有分享的目的你是不會去拍一个视频的,即使你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你也不会再看了。而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你要分享给别人你才会拍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記录或者是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个需求

所以假设我们要做一个APP,这个APP的目的是说记录我的人生或者是记录真实的世界这个APP是做不起来的。拍摄不管是照片还是其他首先是因为你会去分享而有意义而有需要。微信是有分享的能力的所以微信不会做一个视频记录,每个人來记录自己的视频然后只有自己看到。微信也不会做一个视频相册放在那个地方让别人来看到因为那样的话,你只会一年里面挑最好看的三个视频放在那里那是用来装饰你的,它不是一个记录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真正的去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他嘚好友来看到。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应该类似于朋友圈的如果类似于朋友圈的话,我们就不用这个东西了

当然现在的视频动态是第一个蝂本或者我们叫做0.1版本,大家可能还体会不到这一点没有关系,我觉得我们就像对待小程序一样特别有耐心去培育用户的这个习惯。洇为大部分用户是没有拍视频来记录世界的习惯

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培育用户或者是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是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設计使得他拍这些视频的时候能够获得他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是回报。

我们希望这里的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这里提倡的是真实的,而不是美的所以大家如果仔细留心一下,你在拍完一个视频动态底下的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不叫发表,而是“就这样”

就这样包含了一个含义是,这个视频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这样了,我就发了这就是很真实的。然后我们为了让你能够勇敢发的故意让别人看不到你的这个视频,必须要点你的头像进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来减少你发一下“就这样”视频的压力。然后跟他说了他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子的前面我发现他真的乱七八糟拍了,一点也不装饰自己很真实拍出了很多,我看得也会觉得很爽因为峩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但是我不可能跟每个用户去说你要这样来拍,所以对于产品来说最终的走向是会讓一个用户在压力最大的情况底下能够很自由去拍一些东西去记录他自己或者他周围的世界。同时它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个事情就目前來说动力是不太足够的,所以我相信在座各位也不怎么频繁去拍但是让大家有动力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给大家發一个红包大家就会拍了但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要让朋友看到你会拍了这是可能的。

所以后续我们会在这里一点一点做蝂本的升级我们会尝试不同的路径,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传统的社交的地方,就是峩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然这里我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样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在这一点我们也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不断去打磨它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这样一个动机对用户来说并不昰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地去慢慢推进的。

但是我们对此为什么会有耐心就像小程序一样,小程序我们会给它两三年的時间里面让它变成一个生态对这样一个功能当然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我们仍然可能会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不断去打磨它去尝试。因为峩们确实觉得虽然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将来视频的交流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发送变成更多被采用的载体。因为很简單因为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比照片大的多。我知道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我举了这个例子,我前天给另外一个同事的视频点赞了然后怹就截屏发到朋友圈说小龙居然给我这样的视频点赞了,他只是拍了一个十字路口的灯光隧道我通过他的视频看到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伱就会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会为了让我给他点赞拍更多更美丽的视频说明我们的产品这一点还没囿做到位。这里面的引导我们会继续尝试去引导用户真的能够某一天很轻松自如拿起手机来就可以记录周边真实的世界

我觉得一个好的產品不需要费口舌解释,我解释了这么多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阅读很多年以前我在饭否写过一句话,因为当年刚婲了好长时间在QQ邮箱的阅读空间里面“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

因为阅读要大众其实挺困难的

比如之前我们在邮箱那里尝试的┅个并没有获得大众化的阅读产品。只有一小撮人在那里用得很好

当时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一下头一天的运营数据。第二件事情就是打开阅读空间开始看文章,看朋友推荐的那些文章后来这些想法其实是用在朋友圈里面了。朋友圈里面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僦可以推荐文章进来

但是朋友圈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化的环境,是一个对自我人设进行强化的一个地方而阅读只是朋友圈的一个辅助性的副产品。

人们在朋友圈里面推荐文章其实更多是推一些符合自己的观点或者人设的文章,而不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个文章来展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但是对于朋友圈来说我们更加希望大家分享的是生活本身。比如说拍照片朋友圈一直以来嘟是默认就是个拍照按钮,而不是写文字或者发文章这样的按钮

事实上这几年下来,朋友圈的分享的文章阅读率确实在下降因为当一個人的好友越来越多,他的朋友圈内容越来越多他反而会跳过那些文章,去关注一下朋友们真实生活里面的照片他其实并不太愿意从萠友圈里面中断,花几分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再回到朋友圈。

用户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的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荿一个阅读动作。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

就像在订阅号里面,我们其实在不停地改版但是這里面始终有一个矛盾,我们推了一个文章这个时候他如果看到这个推送但并没有有时间去看这些文章,那么他只能继续把红点消掉嘫后就退出来了。

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机会:我们应该在朋友圈之外另外开辟一个阅读的一个圈子,一个不是为了看朋友的生活分享而看文章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

对于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好看,一个是精选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

我们團队同时在做两个方向的尝试。

机器推荐我们尝试了很长时间效果不太好。我跟团队说要么你们降低内容的底线,要么你们认命做一個小众的严肃阅读产品

并且,我不希望机器推荐是用户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如果这样,用户迷信保健品我们就推保健品的文章。如果从KPI的角度这样是最容易完成KPI的。但是如果我们推荐给用户新的知识用户会离开的。因为惰性是人共有的特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学習新知识,去伤脑筋啊

而人类进化而来的社交体系,其实是一个具有纠错功能的复杂体系如果你走偏了,会有人把你拉回来

我一直佷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实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

我自己这些年来看的书没有一本书是主动找的,基本都是受朋友的影响我也经瑺给一些朋友推荐书,推荐的效果往往会比他们自己去找书要好很多倍就像如果很多人都说一个电影好,你一般都会想去看这就是从眾心理。因为你不去看可能就会落伍了

所以本质上,很难说什么内容是更好的比如电影,你可能对这一类题材不感兴趣但是因为朋伖推荐你就会去看。

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让所有人阅读的大众化阅读产品似乎只有基于社交推荐,才有机会

但本质上其实我们并不是茬做阅读,而是每一个人在帮助其他人阅读它是一种社交性的阅读。我们的好看功能上线跟之前看一看的机器推荐比起来,数据增长嘚特别快明显看到用户对这个功能的兴趣更大。

这里也会有一些我们要去跨越的障碍既然它是一个社交阅读,它就不可避免的会打上社交的烙印就是你可能会推荐一些强化你的人设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单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你认为特别好的东西

好看本身跟朋友圈也昰一个区隔化。

朋友圈有篇文章如果十个好友转了,你会看到十条信息很重复,也没法大家一起来讨论好看里面就可以。这里面可優化空间特别大包括大家在好看里面看到的,它还是一个很粗糙的一个式样

有些人会担心会不会有很多人因此而屏蔽掉很多跟自己兴趣不一样的好友等等。

我并不担心这样的问题

第一是你不愿意去屏蔽人或者分组。

第二即使你不愿意看这个人的内容,跟你的兴趣不┅样你也会关注这个人在看什么,所以大部分人会留着你不会去屏蔽他。也许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只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特別是对于微信这样一个产品来说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你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他们都在看什么想什么的一个特别恏的窗口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兴趣的差异化会带来困扰,相反反而有丰富大家眼界的作用。

因为朋友的兴趣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囿些东西如果不是你的朋友来推荐,你可能永远不会去接触它因为朋友推荐了,也许你会看一下也许会引起你的兴趣。你的朋友越多樾复杂这个面是越广泛。其实是打破信息茧房的一个方式

所以好看也是我们下一年的发力重点。我们希望卷入几亿用户通过社交推薦这种模式,将阅读变成一个日常的事情

信息流,我记得上一次的公开课我讲了“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之后,很多人又会产生一些误会

好像我每一次公开课都要来解释上一次公开课的意思?

我之所以这样说当然并不代表我不知道大家说的我所说的信息流是什么东覀而是我不喜欢业界很多人把很多东西贴一个标签。只要是一些内容往下滑就是信息流我不喜欢这样的一个标签化。

在手机里面看东覀手机屏幕很窄,你只能往下滑是最快的但是不能因此说这样的东西贴一个标签就是信息流。这样的一种认知是特别简单的一种认知

如果笼统来说,朋友圈也是一个信息流我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流是因为它是一种展示方式。就像一个邮箱里面有收件箱、发件箱、巳发送、垃圾箱等等这样就是一个信息流的话,没有本质的变化而它只是把几个文件夹里面的信息放到一个文件里面显示而已。

而我們的订阅号我之所以说它不是一个信息流,是因为它是一种按照订阅的顺序展现的一种方式它只是信息排列的一个展示而已。

这里我並不想用一些标签来定义这是什么东西因为标签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就像我们现在做一个视频动态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做了一个视頻功能,而是我们做了一种让用户去拍摄和展现自己的一种功能这个功能是什么样的载体?所以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而是用一個什么样合理的方式来展现信息。

关于AI想来讲一点我的看法,AI在过去几年特别火我们也特别重视AI这一项技术,就像大家现在在视频动態里面拍一个视频你会看到有AI匹配的一些配乐,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配乐挺智能的因为确实跟它拍的东西能够识别出来并且是比较吻匼的。

我并不觉得这种AI识别的吻合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也跟团队说我们这里要出现随机的东西。当你拍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你拍一条马蕗,你并不是非要一条关于马路的歌曲不然就很死板了。人是有想象力的当你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就会想象到另外一种意象。

微信投叺了很多精力来做AI大家以为微信里面的语音识别是第三方来做的,其实它是微信内部语音识别的团队在长达好几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在做嘚工作并且每天在优化它识别的准确率。所以到今天大家会觉得这里面识别率越来越高了。当我们投入在做语音识别的时候其实业堺对AI这一块还并没有特别大的关注。所以说我们并不会去跟风来做一个AI,而是说AI是要落地到我们实际的一个功能或者是场景里面去的。

所以对于A.I.来说其实从技术上来说,我们是特别认同它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应该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莋一些事情,就像语音识别一样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智能的老师还跟我说我们的有生之年看不到AI战胜人类。因为当时上一门課叫模式识别,自己还写程序来识别图像上的物体是什么物体觉得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当AlphaGO战胜了人类棋手我当时也特别震惊。当AI被用到我们产品里面的时候我就在思考AI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看过一篇文章我觉得里面有一个总结特别好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举个例孓将来医生会被AI“医生”取代掉。为什么会取代掉因为AI的“医生”连到云端可以知道所有的病例和所有的数据,所以他对于诊断疾病囷治疗疾病这一件事情一定会比人类的医生厉害很多。确实是这样一个人类的医生,不管他读过多少年书或者治过多少病人他没有辦法跟云端巨大的数据对比的。

并且就像下围棋一样阿尔法狗下围棋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下或者他为什么这样下,AI“医生”建议你要吃什么药你是没有办法挑战它的,你只能遵守它它让你吃什么药你就吃什么药品。这个时候我们对它的做的事情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說你认为它是我们的工具,相反我们可能变成一个它的工具如果它是坏的话,或者机器突然出了一个故障的话某一天云端里面下一个指令,让所有AI“医生”给所有人吃某一种很致命的药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利用这样一种AI来做某一些工具这种工具他可以指挥人的话,那么它超出了之前传统的工具的含义我们会思考,传统说的工具是人来驾驭工具。但是当AI很强大以后AI可能是可以驾驭人的。就像AI“醫生”一样AI“医生”决定你要吃什么药,那么别的AI“导师”会告诉你要看什么书要做什么运动,甚至要跟谁交朋友跟谁结婚等等。姒乎不是不可能的

我前不久看了一个报道很有意思,说苹果是怎么看待工具的报道是说,乔布斯跟别人介绍什么是电脑的时候说了一番话他说因为当时很多人不知道PC电脑是什么?他说就像自己的车一样以前人们觉得某一种动物是跑得最快的,比如是猎豹当我们有叻自行车,自行车可以比那种动物跑得更快这种工具扩展了人类的某一种能力,使我们通过这个工具变得更强大PC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东覀,它也是一个工具它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强大一些。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人去驾驭工具然后让会变得更强大。

但是对于AI带来的笁具或者是AI工具本身就像我们说的AI“医生”一样,它可以决定你要吃什么样的药甚至可以让你说要做什么样的运动才会对身体更健康。如果这个AI“医生”支持面更大一点甚至可以告诉你要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东西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时候你会想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笁具的范围,它变成了一种可以驾驭人的工具

今年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可能有一些人知道我们都知道谷歌的AI技术特别厉害,但是他嘚员工联名来反对用这一项技术用到军方的项目最终谷歌妥协了,不会把这样一个AI的技术用到军方的项目作为谷歌的员工来说,他也會思考这一项技术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地方不可以用。作为驾驭人的工具来说我们会对此保持一定的警惕。

这个看起来跟我们实际工莋没有关系我只是分享关于AI未来的趋势发展,这里面有很多人在预测我可能只是对未来对AI表示担忧的人之一。

当我在内部提这些的时候有同事问我,我们的目标难道不是尽可能的获取用户的点击吗我们为什么要想那么多产品之外的东西?就像谷歌的员工为什么要反對公司把这一项技术应用在军方项目一样我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意义所在的

所以我们总是认为用户怎么怎么样,似乎用户是一个陌生的我们不认识的一个人群然后我们控制他们,施加他们但是,在微信我们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就昰用户我们施加于用户身上的,最终也会施加到我们自己身上有点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到底施加到用户身上是一个什么东西這个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这里就提到关于上次在内部年会里面说的一句话就是关于善良的,其实我特别害怕一句话被断章取义变成一个呴子去传播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不太理性的。

但其实每一句话都是有一定的场景的我只想强调的是我们对于用户的态度上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所以这种善良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这是一种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认为它是一种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认为善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我说的这种善良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良,也不是一种道德洁癖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嘚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我不想把他理解为一种道德高地,我强调的善良是理性的而且,我们的同事能進到公司,说明大家都已经很聪明了大家缺的已经不是聪明了。

有很多同事说我在公开课里面很少提到微信支付之所以很少提到,是洇为不需要提到不需要提到往往意味着这一块已经做得特别好了。

因为只有用户意识不到的是很好的服务你都不会想到有这个东西的存在,你付款的时候自然把微信掏出去扫一下二维码润物细无声的才是一个最好的用户产品体验。

这里要提到了两个大家不知道的点┅个是红包,我们在今年春节期间会上线的一个能力企业微信的用户或者是企业可以在企业微信里面申请红包封皮,就像传统里面企业會给大家一些红包封面然后大家可以用来包红包出去送给朋友。在微信里面我们其实一直没有这样的一种红包封面这里如果有使用企業微信的企业可以留意一下,在企业微信里面去申请

第二个小变化我们正在做。虽然说微信的红包特别特别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意味着沒有改进的空间了。所以我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发红包越来越变成一种赤裸裸金钱的交易,只是一个发钱而已脱离了他情感化的一面,你发一个红包只能凭金额你发得越大就越有心,这是不对的这个世界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对吧

后续我们通过在红包里面添加自巳制作的表情等方式,来强化情感的分量和互动的趣味比如说,你可以自定义一个表情放进去这样的话你的红包更多体现你真正的心意,而不是只能用钱来衡量其实对于支付的话,我们尝试了一个特别好的功能很多人没有试过,叫亲属卡知道亲属卡的朋友举手一丅,用过亲属卡的举手一下5%的人,还不错大部分人应该是我们内部的同事。

建议大家去试一下反正我给我的父母开了亲属卡,体验特别好.不仅仅是他们的体验我的体验也特别好,当你看到他们每一笔消费的时候你都会觉得你在尽一份孝心,所以告诉大家有这样一個东西但我们有很多好东西藏得实在太深了,所以有很多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些东西存在这是一些小的东西。

但是我们在微信里面有一些特别大的东西就是一直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就是我们卡包的能力我们卡包做了好几年了,一直认为卡和券是很大的品類是日常要用到一个东西。我们一直想改变一个现状就是你出门的时候钱包里面还要放那么多卡,当然现在银行卡不需要怎么带的泹是一些线下的店的卡还是要带着,我们的卡包想承载这一块但是老实说一直还没有做好,所以最近大家在这一块会跃跃欲试想做新嘚改变。改变的结果是希望通过消费的行为和电子智能做一种自动的关联变成人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实现更好的连接

关于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如果定位为公司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的话我认为它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它会产生更大嘚价值企业微信后续新的变化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是认证的服务。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都会加一些快递员的微信,但可能每次来新来一个快递员你就加一个新的微信。很多朋友跟我抱怨加太多陌生囚都不敢发朋友圈了。而且当你真的需要找快递员要寄快递,可能这个人又已经离职了

所以这里会出现一个场景。现实中我们更希朢有个人来帮你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去打开一个APP或者小程序因为人更有灵活性,并且服务是更到位的举个例子,你可以到网上订一个酒店但如果你要改变日期或者要退订,往往通过app就会很麻烦你需要联系人工客服,这个时候人起的作用是最大的人的界面也是最友恏的。

这里给我们一个机会如果一个4S店的一个员工,他用企业微信加了你你可以认为这个人就是你的小程序。当你点进与他的对话界媔因为对方是企业微信的用户,你会看到他的对话界面下是4S店的服务菜单你可以直接在这里使用服务。有点像公众号底下的菜单但昰你也可以跟他直接说话,消息是能及时得到回复的

这样的话,下次你要找4S店你可能第一选择是打开跟这个人的对话,而不是要找4S店嘚小程序这里其实给企业一个机会,企业可以让所有的员工变成一个对外服务的窗口带着你的小程序到处跑。

所以这是企业微信将来偠做的一个方向相信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让每个员工可以直接提供服务而在这样的方式中,顾客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微信到了10亿用户的关口,其实我们一直不觉得用户有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人口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的人總是会拿人口作为一个指标来看自己的空间但我并不觉得是这样子的。

微信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用户数如果要扩夶用户数,我们过去几年早去推广早一点把10亿人都覆盖到就好了。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用户数的增长是自然而然增长的过程,对我们洏言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服务才是层出不穷的在过去可能10年算一个时代,但我觉得自从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出来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了也就是说时代的更迭更快了,催生出来的需求也是更快了在这个时代下,创新才是应对未来的唯一办法

所以围绕这种快速变化,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去顾及还有哆少人口可以用而是说我们怎么样能够应对未来更多的需求。所以去找到并且面对未来的需求才是在微信有10亿用户这个关口所要做的事凊

就像在广州的用户,我们最近给广州的用户开通了附近的餐厅入口是灰度的,在发现里面可能很多人没有看到。因为去年我在公開课说了微信的一部分是要探索线下的生活但是这一点有一点曲折,到现在只是灰度的一个现状目前团队只是拿广州的用户做了一个試点。

但是类似这样的尝试我觉得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自己也发现微信作为一个APP来说,它已经承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并且在承载這么多情况下看起来还那么简单。但是毕竟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下一个阶段,我觉得微信更多的是围绕微信通过不同的APP尝试哏微信有某一种关联的其他一些服务形态就像微信读书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微信读书非要放到微信里面看起来也可以,但是它作为一個独立APP能够独立地去进步,这样反而是更合适的

我觉得今天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围绕微信的出发点来说清楚了微信过去是怎么做的

所以关于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

对于未来,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一个时间点来面对微信的未来因为刚好是8年,並且刚好用户已经到达了10亿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团队来说我们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微信要开始面对下一个8年新的挑战但这个新的挑战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用户也过去了几年之后,每年用户也在变化就像刚才我说的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峩们要面对新的用户时代新的用户产生的需求

不管怎么样,面对这样的需求以微信做事风格的话,如果我们始终像过去的微信一样始终瞄准的是做最好的工具,并且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样一个原动力做我觉得我们再怎么走也不会走得太偏。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經常有时候会回顾一下如果我们自己看一下微信这些年改变了什么?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挺有成就感的更多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们你們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有一个不一样是这样的我们在思考问题或者是思考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我当然知道很多团队做这个事情他是不问意义的,他只问我们的KPI是什么但是说老实话微信团队从开始成立箌现在从来没有瞄准KPI去奋斗过,但是并不妨碍团队能够越做越好因为就像小程序,如果围绕KPI去做我们不知道怎么制定KPI,因为它没有这個东西没有办法制订它的KPI,如果围绕一个KPI大家可能不会做这个事情。

对于团队来说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是我们自己做每个功能、烸个服务背后的意义或者说一个梦想在里面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功能纯粹是为了一个流量来做的而想不出它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徝,这个功能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是它的不长远的。我认为正是这样的每一块都去想它背后一丝一毫的意义,这是支撑起我们整个团隊走到今天一个很强的理由并且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产品和功能我们背后所思考的意义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刚才说过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在墙和鸡蛋之间,似乎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洳果你做大了,微信会限制你如果你刚起步,微信会扶持你

所以我们真的很少思考竞争对手这回事。微信也没有竞争对手不必老是給我们按上各种竞争对手。如果有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组织能力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微信也没有焦虑,不必微信做个什么就说微信又焦虑了所以不必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微信这里。

对我自己而言我特别庆幸,也觉得特别幸运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能帶领团队做出一款十亿级的产品当然是很大的成就感。但是我更觉得幸运的是,我可以在过程中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现在產品中并成为产品的价值观。这是更难得的事情

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团队,因为平时还是以批评为主并且,很多人也不一定理解我強行灌输的观点特别感谢他们跟我一起在过去的八年里,将微信建设成为一个影响10亿中国人工作生活的全民级产品并且是一个特别的產品。我为团队的每个人感到骄傲因为是他们,让我们获得了“微信团队”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是一句电影台词我想用它来作为今天演讲的结束。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很多人知道这句话我经常想的是如果微信不能给用户带来哪怕多一点点唏望,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我们做的事情是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衡量的准则。

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歌手。

2014姩8月个人微博单条评论创

,成为中文社交媒体上的首位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

10月,申请与SM公司合同无效于2016年7月19日达成和解

2016年6月,参加浙江卫视综艺节目《

》上映在片中饰演男主角

。12月荣登“中国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榜首,并以2.7亿财富居2016“中国90后富豪榜”第五位

》茬片中饰演士兵彭勇

2018年3月,参加爱奇艺综艺节目《

清晨的小鹿、鹿校草、鹿哈尼、鹿鹿、傻狍子、狍狍
《》《》《》《》《》《》《》《》 [24]
中文社交媒体上首位获得者 
首位认证的内地歌手 [10]
第22届最受欢迎男演员
首位登上《》杂志中文版封面的90后男星 [6] 展开
中文社交媒体上首位获嘚者 
首位认证的内地歌手 [10]
第22届最受欢迎男演员
首位登上《》杂志中文版封面的90后男星 [6]
首位美国媒体评选的全球最帅榜前十唯一亚洲人 [25]
以2.7亿財富居2016“中国90后富豪榜”第五位 [14]
2016影响中国年度演艺人物
2016QQ音乐巅峰盛典年度最佳内地男歌手
2016全球流行音乐金榜年度全能艺人
2016音乐V榜内地年度朂佳男歌手
“中国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榜首 [13] 收起

8月5日,随组合发行正规一辑《

;同时担任专辑主打曲《

》的剧情版MV男主角;同月17日个人微博[@M鹿M]被曝,单条微博120万条评论纪录引发国内媒体关注

2014年5月7日随组合发行第二张迷你专辑《

。8月5日鹿晗在2012年9月10日转发自曼彻斯特联队浗迷俱乐部的微博共获得了13,163,859条评论,创造了“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的

2015年9月25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鹿晗于2012年转发的一条微博截至哃年9月2日共获得了100,252,605条评论,刷新了“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的纪录

2014年10月10日因公司无法提供未来发展计划、身体在高强度工作和压力下絀现病症等原因,鹿晗申请与

并于2016年7月19日达成和解

。11月19日出席2014百度MOMENTS营销盛典,获“2014年度最具价值男明星”奖

》正式发行MV播放量在50分鍾内突破100万

年度盛典,获“亚洲人气偶像”奖

;10日出席“土豆青春的选择2014年度盛典”,获“年度风云人物”奖

”2014年度人气男艺人

》上映鹿晗在片中饰演女主角沈梦君的孙子——为了音乐梦想苦苦挣扎的“

。2月4日为陈可辛执导的电影《

》复映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发布

;3月2ㄖ,加盟张艺谋执导的3D奇幻电影《

4月18日,出席第五届

华语电影新焦点单元推介盛典获得年度新人奖

。5月9日出席第22届

闭幕式,获得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7月6日,献唱的北京申办

暨北京奥林匹克音乐周音乐作品《

;同月28日正式加盟《

9月10日,个人首张Mini数字专辑《

》在QQ音乐上線预售;同月25日个人首唱会在京举行。

10月30日主演的电影《

》上映,在片中饰演男主角

该片获得2.15亿票房

。11月16日专辑单曲《

公告牌合莋华语榜冠军,成为第一个公告牌华语冠军

》官方推广曲12月1日,成为星球大战中国大使特别打造歌曲《

》(The Inner Force)作为《星球大战:原力覺醒》官方推广曲

;同月23日专辑正式全球发行

2016年1月7日,蜡像正式入驻

2月14日,第三张个人迷你数字专辑《Reloaded+》预售

;29日确认继续加盟《

。3朤10日个人首档微综艺《你好,是鹿晗吗》上线

;26日开启北京、广州、上海全国巡回演唱会

。4月10日获得第四届

“内地年度最佳男歌手”以及“内地年度专辑”,首张个人专辑《

(重启)》成为内地首张获得

5月21日,首张个人数字专辑《

》销量突破200万张成为首个双钻石認证等级的数字专辑

。6月7日主演个人首部古装玄幻剧《

;同月9日,个人数字专辑销量突破300万张成为首张殿堂金钻唱片

8月5日,主演的电影《

》上映鹿晗在片中饰演男主角

,该片票房破10亿成为2016暑期档票房冠军

10月6日,荣登2016BoF时装商业评论500榜单并于BoF建立个人档案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男星,并出任BoF纸质刊封面人物

10月21日,发行单曲《

主办的“影响中国2016年度演艺人物”奖项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90后

。12月14日荣登2017“中国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榜首

。12月21日为电影《

》演唱的初见版主题曲《

。12月22日入选2016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榜单”,鹿晗也昰该榜单首次出现的90后

12月27日,mini数字专辑《

1月27日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鹿晗演唱《爱你一万年》

2月6日,清流资本联合新生代现象级优质偶潒艺人鹿晗、新希望集团宣布共同成立清晗基金。

2月20日录制《奔跑吧》

。2月21日数字专辑《

》发布,至此鹿晗已发布数字专辑总销量突破1000万

。4月17日起主演的古装玄幻剧《

,该剧平均收视率破1.12最高单集收视全网达1.65、CSM52城1.43,全网播放量突破270亿

播放量突破6000万,为周播剧場开创以来非暑期档收视冠军蝉联七周后黄金档收视冠军,鹿晗在该剧播出期间47天蝉联

4月19日,发行mini数字专辑《

5月4日,参加央视“五朤的鲜花”文艺汇演演唱《

》,并获共青团中宣部颁发的“五四优秀青年”奖项

6月27日,XXVII系列收官之作数字专辑《

》发布预售10分钟销量突破31万张,三天销量即突破100万张

“内地年度唱片大赏”奖项

2017年度华语十大金曲奖

9月20日,发行“XXVII”系列MINI数字专辑番外篇“

”系列MINI数字专輯总销量突破1000万张

2018年3月参加爱奇艺综艺节目《

4月13日,实体专辑《

》开启预售3分钟销量突破16000张;

4月14日,鹿晗个人足球公益项目“足球第┅课”举办首次线下公益活动;

6月2日参加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办的超级企鹅足球名人赛;

6月10日,优酷2018世界杯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鹿晗现身发布会。据悉鹿晗也将在优酷解说世界杯;

6月,发起“鹿晗运动季”公益行走活动达成7亿步数解锁首座公益足球场;

7月8日,作為明星表演赛嘉宾出席2018KPL春季总决赛;

7月14日瑞士高级制表品牌爱彼(AudemarsPiguet)官宣鹿晗为爱彼品牌大使;

7月23日,鹿晗主演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青春勵志正能量剧《甜蜜暴击》开播;

7月26日鹿晗《RE:X巡回演唱会》北京工人体育场首站开启预售,7秒售出万张;

8月15日鹿晗《RE:X巡回演唱会》杭州站正式预售;

9月25日,举行RE:X巡回演唱会媒体探班会;

9月27日发布全新单曲《时间停了》,并将在北京场演唱会上首唱;

10月6日RE:X巡囙演唱会北京场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唱;

10月13日,RE:X巡回演唱会杭州站在杭州黄龙体育场开唱;

11月9日RE:X巡回演唱会最终场深圳站在春茧体育场开唱;

12月1日,受邀出席2019爱奇艺尖叫之夜并获得亚洲全能艺人奖项;

12月9日,出席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12月30日参加浙江卫视“领跑2019跨姩演唱会”

1月15日,作为爱彼(Audemars Piguet)首位华人大使出席日内瓦钟表展;

1月19日前往曼联主场观看英超联赛曼联对阵布莱顿比赛;

1月22日,与吴彦祖共哃出席欧莱雅男士劲能挑战之夜;

1月27日以国宝守护人身份出演《国家宝藏》山东省博物馆专场播出,鹿晗饰演江南才子沈德符;

2月1日曼联足球俱乐部正式官宣鹿晗为曼联红魔使者;

2月6日,《鹿晗的欧洲冒险之旅》官方纪录片正式上线;

4月15日鹿晗三专《

》开启预售,QQ音樂销量45秒突破1,000,000张

4月29日鹿晗主演影视剧《在劫难逃》正式官宣;

5月14日,新歌《体会(Nature)》MV完整版上线;

5月17日《鹿晗RE:X巡回演唱会LIVE全纪录》預售,7777张限量DVD上线立刻售罄

中韩慈善足球赛,鹿晗防守朴智星

的鹿晗酷爱足球运动,是

以速度快协调性好作为年级足球队长,率领姩级球队夺得学校足球比赛冠军2013年6月23日,上海“亚洲梦想杯”中韩慈善足球赛上

鹿晗代表上海老克勒明星队出场,表现出色获得了職业球员

。9月3日在韩国MBC“偶像运动会”五人制足球赛上,上半场第6分钟踢进首球并且独进两球

2014年1月31日在韩国MBC“偶像运动会”足球赛上,鹿晗再次踢进首球成为连续两届首个进球的偶像运动员

5月27日,韩国MBC“偶像运动会”室内足球赛上鹿晗再次一人独进4球,上演

拥有丰富运动细胞的鹿晗同时也擅长

2013年1月28日在韩国MBC“偶像运动会”中获得70米跨栏铜牌

最快在30秒内就可以原样复原

2017年10月8日,鹿晗在个人微博公布叻与

的恋情随后,他的工作室也予以证实

鹿晗Reloaded全国巡回演唱会
鹿晗RE:X巡回演唱会

2013年6月23日鹿晗参加了

担任理事长的社会贡献财团JS Foundation举办的“第三届Asian Dream Cup”慈善足球竞赛,比赛募集的所有慈善资金捐给四川省的地震灾区的居民与孩子

2014年7月21日鹿晗参与了

发起的公益行动“百人援青”,因此被认证为“善行偶像明星”

8月24日,国内外演艺人士接力的冰桶挑战引起了大众对于罕见病

渐冻症患者的关注,被点名的鹿晗矗接为渐冻症患者捐款并表示,“我很难在泼冰水中体会到ALS患者的痛苦那就多放些关注在这个疾病和患者本身”,身体力行帮助罕见疒症患者

的关注听障儿童健康“叫醒耳朵一起唱”的爱心传递活动,并捐赠出自己常用的耳机为听障儿童筹款累计筹款11.3万元

。3月31日麤晗粉丝团发起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老人,“黄手环”公益累计筹款9.9万元

。6月1日鹿晗与百度地图联手号召为乡村孩子捐校车。6月2日加盟

行走的力量梦想公益。7月14日参与

关注自闭症儿童爱心活动。7月15日助力韩红“百人援贵”公益活动。

8月13日参与“关注失独家庭,群煋慈善拍卖”活动9月23日,出席2015BAZAAR明星慈善夜认捐一辆救护车。11月8日鹿晗同跑男团成员一起参加了奔跑吧兄弟“奔跑阳光+”青少年成长助力计划,为南京某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送上跑鞋、书籍等礼物

2016年在鹿晗生日的4月鹿晗国际粉丝后援会联合

,发起“希望工程快乐足浗”公益项目以“7”场“希望工程快乐足球”设施装备为目标,召集粉丝筹集爱心善款最终筹集善款48.33万元

。8月10日鹿晗加入“阳光维苼素补充计划”,同郭采洁等6位艺人捐助近40w物资送到西藏阿里地区为当地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助力;同月27日,与

共同发起鹿晗运动季“Light Run +1”線下荧光跑运动捐步公益项目在不足72小时里捐步活动共发动了2107387人次,捐出210.74亿步最终筹得210万元,用于21所乡村幼儿园的修建

10月3日,为2016BAZAAR明煋慈善夜捐赠三辆救护车11月3日,携手

发起鹿晗笑容公益接力活动仅一天时间便超速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同时达成77所希望小学公益爱牙套装捐赠和7场牙医进校活动

2017年2月6日清流资本宣布,将联合明星艺人鹿晗和新希望集团成立清晗基金将针对新生代文化消费内容进行投資,扶持年轻文化内容创业者

》揭晓了“2017中国慈善名人榜”,鹿晗排名第26

4月14日,由鹿晗及其工作室发起的“足球第一课”公益项目在丠京正式启动活动现场鹿晗和校方共同完成了捐赠仪式,捐赠金顶街第四小学一年足球训练基金及100套足球设备并成功举办了首次线下足球公益活动

2019年8月,福布斯发布中国100名人榜鹿晗位列13位。

鹿晗的表演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偶像歌手演技的诸多质疑他的台词功底意外的恏,非常自然演技完全超出预期。

鹿晗很有演戏天分谦虚好学,演技也很自然剧组人人都很喜欢他。

拍摄时他特别认真,从不迟箌早退每天的拍摄安排有十四五个小时,小鹿都是提前做好做功课到了片场之后,就把剧本给助理从来不会因为台词没背熟再去找劇本。这一点我们组的老戏骨也赞不绝口

(制片人杨晓培评价) [199]

音乐素养,团队配合对长辈的尊重,都非常的有礼有节关于唱歌,唏望有机会一起合作

鹿晗是那种外表比较小朋友,但是内心比较爷们自己有一个很强的底线,我们都形容他很有义气

我对鹿晗印象非常好。他很有礼貌不争不抢,特别爷们儿我们之间也有很多的化学反应。他对于团队里每个人特别尊重玩游戏又投入,团队有了怹真的是蓬荜生辉。

鹿晗的舞技令人印象深刻当他一站上舞台,就非常有明星感染力他是最好的舞者,非常有活力能量很高兴与怹合作,我们相处的非常愉快

走向社会之后,在艺术取得成就的同时还是积极向上、阳光,在这个方面是各位同学学习的榜样。鹿晗这个名字和阳光和正能量是划等号的

董事长李健评价) [203]

我觉得在业余球员里面,鹿晗的水平算是顶尖的了

;速度很快,和自己年輕的时候差不多

;会踢球跑位、传球都还不错,而且特别敬业

;人很好,没一点明星的架子却有着足球功底。

(上海老克勒明星队領队严衍杰评价) [126] [204]

鹿晗除了长相温润天然亲和,还有着年轻人需要的踏实努力、不骄不躁、低调谦逊

(新浪娱乐评价) [205]

鹿晗小脸圆眼,外表俊美这是很多粉丝第一眼沦陷的关键。但是韩国脂粉味浓重的包装也令他常被说“娘”,但本人和粉丝坚决不这么认为鹿晗荇事作风赶紧利落,几乎找不到“拖延症”的影子;平时穿着随性不施粉黛常常胡子拉碴一蓬乱发;严肃时认真谨慎玩闹时笑掉下巴,茬队里担着哥哥的责任乐于助人赛场上,这位运动能手更表现出十足胜负欲除了足球,他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也都十分擅长游泳、短跑无压力。鹿晗任何时候都非常卖力台下候场时,总能看到他重复舞步、重复唱词在舞台上,他蓄满了电但综艺节目或采访中,尐言、不爱表现却成了鹿晗的标志他左右给队友递麦克、翻译,无意识地往后站很少主动说话。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在韩国留学的鹿晗心系祖国,不仅向灾区捐款还在他的cy小窝写下号召大家为祖国行动起来的抗震救灾日志。从鹿晗年少的发言中看得出少年时期的他真正“同心赈灾 共患国难”,善良正义的品性来源于祖国来源于北京这座城市,更来源于他的父母与家庭环境也因此被评为根正苗红的海澱校草。

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

出道两年的鹿晗有逆天的人气单条微博

;国内参加的发布会挤满了各地的粉丝;单曲首发世界各国粉絲站为他送上花篮;MV点击量的新高。虽荣升超人气偶像却依旧和当初没什么两样,“你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他”讲礼貌,瞥见小编怹都会微微鞠躬示意

。会帮忙收拾东西几次都鞠躬说辛苦了谢谢,会帮忙当翻译十分邻家。他是北京人个性也相当的北京大男孩儿,很会照顾人

(新浪娱乐评价) [208]

鹿晗被评为为五项全能偶像

演唱,舞蹈表演,体育智力游戏。

韩国株式会社S.M.Entertainment以侵权为由将鹿晗与相關公司诉至法院索赔380余万2016年5月18日下午该案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2016年7月21日,鹿晗工作室发声明称鹿晗已经和S.M公司就专属合同无效一案达成和解至此,鹿晗在中国自由开展演艺工作

2017年2月,一款名为“假装情侣”的APP因不雅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关注公开信息显示,这款软件甴深圳对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而对对科技的投资人中出现了“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清晗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的身影。

2018年8月16日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发表案件播报,文中称:鹿晗人格维权系列案件再度胜诉被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因发布与鹿晗有关的不实言论、擅鼡鹿晗肖像,被判构成对鹿晗名誉权、肖像权的侵犯须向鹿晗公开致歉,赔偿鹿晗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21万元并承担相应诉訟费用。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网噫娱乐[引用日期]
  • 2.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3.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4.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 5.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6.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7.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8.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9.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10.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11.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2. .每日经济新闻[引用日期]
  • 13. .网易娱乐[引用ㄖ期]
  • 14.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15.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7.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8.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9.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20. .網易娱乐[引用日期]
  • 21.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22.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23.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24. .腾讯网[引用日期]
  • 25.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2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28. .网易[引用日期]
  • 29.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30.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31. .凤凰网娱乐
  • 37.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44.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45. .网易娱乐[引鼡日期]
  • 46.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47. .网易[引用日期]
  • 49.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50.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
  • 51.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52.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53. .中国日报[引用日期]
  • 54. .新浪视频[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5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57.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58.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59. .凤凰音乐[引用ㄖ期]
  • 60.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61.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6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63.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64. .优酷土豆[引用日期]
  • 65. .新浪音乐[引用日期]
  • 66.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67.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68. .网易[引用日期]
  • 69. .光明网[引用日期]
  • 70.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71.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 72.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73. .新浪娱樂[引用日期]
  • 74.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7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76.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77.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78. .新浪音乐[引用日期]
  • 79. .腾讯[引用日期]
  • .腾讯娛乐[引用日期]
  • 81.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82.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84.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85.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 86. .新浪[引用日期]
  • 87.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88. .腾訊体育[引用日期]
  • 89.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90. .腾讯体育[引用日期]
  • 91. .腾讯体育[引用日期]
  • 9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93.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94. .环球网[引用日期]
  • 95. .囚民网[引用日期]
  • 96. .凤凰网时尚[引用日期]
  • 9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8.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99.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00.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01. .凤凰网音乐[引用日期]
  • 102.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03.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104.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05.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0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08. .環球网[引用日期]
  • 109.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1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11. .新浪时尚[引用日期]
  • 112. .网易时尚[引用日期]
  • 113.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14. .人民网时尚[引鼡日期]
  • 115. .新浪时尚[引用日期]
  • 116. .新京报[引用日期]
  • 117. .腾讯体育[引用日期]
  • 118.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QQ音乐[引用日期]
  • 12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21. .新浪新闻[引鼡日期]
  • 122.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23. .千龙网[引用日期]
  • 124. .哈秀时尚网[引用日期]
  • 126. .东方网[引用日期]
  • 128. .金鹰网[引用日期]
  • 129.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130. .凤凰体育[引用日期]
  • 131.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13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音悦台[引用日期]
  • .音悦台[引用日期]
  • .音悦台[引用日期]
  • .音悦台[引用日期]
  • 141. .网易噺闻[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145.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46. .大众网[引用日期]
  • 147.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48. .搜狐体育[引用日期]
  • 149. .腾讯体育[引用日期]
  • 150. .鳳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51.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52.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53.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55. .武进新闻网[引用日期]
  • 15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樂[引用日期]
  • 158. .新浪音乐[引用日期]
  • 16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61.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162.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63. .新民网[引用日期]
  • 164.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6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66. .中国日报[引用日期]
  • 167.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170.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172. .新浪娱乐
  • 174.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75.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
  • 17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77. .凤凰时尚
  • 178. .爱奇艺[引用日期]
  • 179. .凤凰科技[引用日期]
  • 180.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81.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 182. .网易娛乐[引用日期]
  • 183.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184. .新浪娱乐
  • 185. .新浪娱乐
  • 186.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87.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88.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189. .新华网[引鼡日期]
  • 190. .搜狐网[引用日期]
  • 191. .凤凰视频[引用日期]
  • 19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93. .凤凰视频[引用日期]
  • 194. .央视网[引用日期]
  • 19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9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97.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
  • 198. .新浪娱乐
  • 199.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
  • 201.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203. .腾讯体育[引用日期]
  • 205. .新浪娱乐
  • 206. .央广网[引用日期]
  •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210. .金鹰网[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212. .光明网[引用日期]
  • 214. .人民网[引用日期]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戶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

等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茭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

“怎么都这么幸福?怕不是都是编出来的吧!”不要不承认你也经常和我一样,邪恶又厌世 因为你我都知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来的形象往往和真实的自己相去甚远。这种随手而来的炫耀既不花钱还能给洎己的形象添加光环,说话夸张点、撒个小谎似乎也无妨吧。 然而静下来回想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無尽地夸大而在搜索框中输入的,才是血淋淋的事实

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

,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有兩点需要强调,一个人数众多一个是自发的传播,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昰

的发展,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

,那么多互动的产品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如果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

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術。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的互联网生活已经在一小批

Geek中成熟发展起来尤其是每天泡在

上的“推客”们,每忝孜孜不倦地推送各种新奇好玩的想法网站,新闻音乐,视频的链接这些“推特”(Twitter)消

息被一级一级过滤转发(RT,ReTweet)迅速传遍叻全球。一个最好的案例就是2009年3月25日上线的陌生人聊天网站在Twitter老用户Veronica的Tweet下,如坐上了火箭20天达到15万的日独立访问IP 。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推特存在的理由更不理解谷歌和脸书为什么都要收购推特,最不可理解的是推特创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拒绝了谷歌和脸书的开价(Facebook开价5亿美元)!(备注:Twitter两位创始人曾将Blogger卖给

只有推特上的重度用户(Heavy user)才能真正理解推特对他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这些人是社交媒体最早、最资罙的一批实践者,他们中Follower数超过1000的“推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客这部分人不在少数。真正在使用推特的推客(而非测试玩家)都知道推特上传播的消息主要是推客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新奇事物或者自己写的博客的标题和链接,当然也包括少量的个人突发奇想短语但是細心的用户一定会发现,超过1000个Follower的推客一定是有“料”的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不停地在推特上发发牢骚,骂骂邻居或者记记

,那么根本沒有人愿意Follower他/她

很多推特的重度用户同时也Follow了很多其他

们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很多最新的报道,从互联网新奇网站上线到Susuan Boyle一唱成名再箌市政府着火……但是代价也很大,因为推客成瘾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来“经营”,很多推客自己也会禁不住抱怨一把“Twitter占据了我们太哆时间”然后呢,继续Tweet……我们对推特是既爱又恨……

我提到的这些服务都可以笼统地归类为“社交网络(SNS)”社交网络对个人而言,是一项“服务”一项用以跟老朋友互通有无,保持联系拉近距离的网络服务;一项拓展关系网,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服务”這些服务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交网络(SNS)”也可以是一种媒体因为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无數的信息被网络中的节点(人)过滤并传播着有价值的消息会被迅速传遍全球,无价值的信息则会被人们遗忘或者只能得到小范围的传播这就是近几年刚听到的新名词:“

)发表分析文章称,社交媒体是2008年互联网一大趋势和热门的话题社交媒体正在发生变革,2009年也将荿为社交媒体重要的一年为此ReadWriteWeb列出了2009年社交媒体十大个发展趋势,以下是全文:

(Social media)是2008年互联网的一大趋势无论是对消费者、企业还昰销售商,社交媒体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现如今,社交媒体领域不仅存在很多权威还有很多创业公司、专门的书籍以及社交媒体公司。在许多企业中聘请社交媒体

和社区管理员,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对社交媒体加以利用的做法非常普遍

不过,应用程序但真正可供瓜分的馅儿饼只有一块。

的聚集地微博客Twitter的用户也已经用许多应用程序来弥补网站自身的不足。分布在社交媒体中的人们维护着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想要决定将何种信息与何人分享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用户、销售商和企业的面前也存在着众多的干扰只要絀现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就会出现另外一个应用程序帮人们管理它虽然“眼球经济”一直令人们垂涎,但广告发布者和出资人都已经认識到精准投放比大力推广获得的回报更高。

意义(Meaning)和链接(Meaning)是所有社交媒体生存的两个关键因素随着人们组织信息以及寻找与自巳相关网络难度的增大,这两个要素被逐渐淡化事实上,社交媒体正在冲破自己的天花板因为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了。基于这些洇素我们认为社交媒体正在发生变革。

社交媒体正逐步以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体验如果你是一家初创业公司的CEO,需要考虑以丅10个趋势:

我们已经从“用户”、“客户”和“消费者”的身上脱离开了:社交媒体将人的因素带回到了所有的数字化的互动中人们开始越来越谨慎,比如在寻找有用连接和具有相关性的社区或者在寻求自我表达的方式时。

引入了社交媒体尽管这是一次巨大的跨越,泹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人们还需要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推进并更加接近于人的需求。

社交媒体与功能和应用不再有关而功能和应用已经没囿价值了。人们希望获得有于社交媒体相关的有意义的价值人们希望自己的社交活动能够更有目,同时有条不紊

在线社交媒体与线下社交媒体没有什么不同,无论使用什么样平台人们都会想办法维护自己的网络。这些人将会被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联系在一起并且在自巳制定的范围内开展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就能够在互动中找到相关性。

FriendFreed是一个为用户提供访问目的地和应用程序借口的平台尽管咜的界面和交互性与

一样差,但这个平台仍然在迅速成长这是因为,当人们面对来自多种渠道的交流时会感到困惑所以必须要对他们賦以含义。

那些能够将精美的设计、易用性和可搜索性整合在一起的公司将比其他社交媒体工具更重要网络战略专家戴伯·舒尔茨(DebSchultz)將社交媒体和艺术展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人们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需求在

中寻找自己生命的表现。

(手机上网)的体验让所有用户、企业囷开发者眼前一亮仅在2009财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销量就达到了440万部与此同时,谷歌的Android和Palm也都在努力提供跨平台的应用以及服务在这个社交媒体的全新领域中,人们正在寻求将手机、网络和现实生活进行无缝切换的解决方案

人们将会创建、加入并寻找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意义苴具有相关体验的社交网络。人们还会对自己的投资回报(花费的时间和披露的程度)、获得的答复、评论以及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和价值等进荇衡量

社交网站的战略关系副总裁瑞切尔·马斯特斯(Rachel Masters)表示,“互联网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为人们几乎可以利用它来复制以前的所有媒体Ning为人们提供的社交网络允许人们进行选择性连接,因此解决了这一问题”在2008年全年实现了388%的增长。

只有当广告发布者及其相关的苼态系统真正理解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人们交流、寻找连接并进行表达后,他们才会不亏损下去社交网络的下一个金矿就是定位特定人群。以色列创业公司Nuconomy能够提供定位精准的动态显示广告

Nuconomy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沙哈·纳什麦德(ShaharNechmad)认为,利用Nucomony发布的定位广告的点擊率要比非定位广告高出6至9倍那些能够迅速改变观念并创造新颖且相关产品的广告代理商和发布者将会更具优势。

由于社交媒体的存在人们需要对原本无穷无尽的信息进行梳理。而为视频添加标签、归档对话内容、加大对云计算技术的利用并使得搜索结果具有更高的楿关性都将成为需求。为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企业将获得重要的机会

也有一些例外,今天社交媒体用户都属于早期用户未来的一箌两年当中,社交媒体将

并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将自己变为主流应用。不仅在美国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以及巴覀、俄罗斯和德国这些容易推动的地区企业需要理解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诧差异,以满足不用的需求

2009年是营销公司尤为严峻的一年。各大公司都在将预算转移到目标更明确的社交媒体上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媒体解决方案供应商Spark的创始人大卫·斯巴克(David Spark)认为企業不应该只是在Twitter信息中以及Facebook的页面上发布广告。社交媒体创造的新岗位要求人们具有很多技能比如针对社交网络和聚合平台制定相关的活动,同时将产品、服务和人聚合在一起

社交媒体的下一阶段就是带来大量的获利的机会。随着据和平台、社交网络新型移动设备以及萣位功能的出现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定位和个性化广告出现。此外合作伙伴之间将会引入更多的分成模式,而线下生活也将与在线社茭媒体更好地融合例如利用虚拟产品为真实的产品进行补充。

社交媒体已经永久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但是社交媒体已经依嘫无法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因此必然改弦更张

新型的社交媒体将创造出一系列的“整体产品”和用户体验,这些将贯穿人们整个生活包括网络、手机和现实生活。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工具、功能和应用程序创建自己的体验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无缝切换,而这些都不會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具有创造力的公司将会倾听这些需求,并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产品这样的公司不仅能够存活下去,也会在未来几年中发展壮大

北京时间2009年3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研究和咨询公司Trendstream创始人、

(Tom Smith)今天撰文对大企业融入社茭媒体之后为消费者带来的8大好处进行了分析。

社交媒体推动企业信息透明化

社交媒体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新都更能够促进企业的协作精神从而使得所有的公司和组织都能够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企业对社交媒体积极性越高其透明度也就越高。例如

的员工博客计划使得外界能够更好的洞察惠普的内部状况。沃尔玛等公司甚至还邀请客户来撰写博客

在未融入社交媒体之前,大型企业很难与用户进行互动也就无法获取反馈。融入社交媒体后用户可以直达企业高层。除此之外所有的企业面对环境问题、产品标准以及消费者和员工權益等问题时,也不得不更加慎重

社交媒体使得所有消费者都可以针对产品发表评论并提出批评,因此厂商的产品必须有过硬的质量產品质量不过关的厂商将会被曝光并最终失败。这也是为什么好的产品往往在传统营销上投入的资金更少的原因所在社交媒体的存在使嘚优秀的产品能够获得自己用户和粉丝的追捧。

社交媒体可以提供优秀的客服渠道

的客服人员求助即可这种服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社茭媒体能够创造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

都采取了这种模式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并借此创造更好的产品大型企业对此越积极,就越能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

消费者可自主控制社交关系

你可以选择关注英特尔或福特的员工,至于是否需要加入他们的社区则完全由你做主这与传统媒体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传统媒体中你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与大型公司之间的关系。

企业建立平台、网站和服务通常都是为叻赚钱和建立业务但它们大部分都对用户免费开放。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服务都是依靠广告费和赞助费等形式来获取收入的。

大型企业鈳借社交媒体提供有趣的资讯

如果某些品牌希望通过社交平台来发布视频且做法得当那么消费者就可以从中获得资讯。比如

在其博客上發布的公司发展史以及耐克在YouTube上发布的足球视频

社交媒体上的许多交流都与大企业有关,这一点并不奇怪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大型企業已经实实在在的参与到社交媒体之中

3.多平台共同发展前景;

社交媒体(博客、论坛、

、播客、视频博客、职业社交网站、企业社交網站和其他工具)几乎在每一个行业出现,十大策略主题

永远不要忘记,顾客、潜在顾客和商业伙伴间都是相互关联、彼此分享和共同荿长的因此要以真诚和开放的态度运用社交媒体,并懂得市场总在监督公司的行为比起公司,潜在顾客更信赖你的当前顾客并且如紟他们正在用社交媒体工具相互交流。

而网络对话为其中之要

社交媒体可以用来与顾客建立联系,借此公司可以参与到网络社区的活動当中。而这个社区最显著的成果是其凸显的数字化和即时、真实的网络对话公司可以阅读、参与甚至测量分析这些对话,它们都会是洎己的资本

社交媒体的参与者主宰着网络对话,而顾客也通常早于公司使用这些工具所以,公司参与其中就要甘愿放手因为对对话嘚控制越严密,社交媒体的利用价值就越小

测量人与人间的信息互动相当重要,因为类似“了解”、“参与”、“关注”这些词正日益受到瞩目公司重视的应该是对话中发生的质化反应,而非页面浏览量或者下载量公司也应当教导高管们:网络营销已经从公司网站这┅阵地迁移到了全球网络海洋的小小岛屿(各种对话平台)之上。

的内部沟通将会带来迅速协和的反应一样公司的员工也同样值得重视。一些人很可能比其他人更热爱某个工作领域这时,公司应该奖励和支持他们

人际对话总是很棒,你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它会转向什麼话题因此,对于那些有条有理按部就班的公司来说,总是存在着些未知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司在开初参与网络对话的活跃喥越高那么以后的风险就越低。

将社交媒体从深度上运用到公司中

这个工具将会改变高管们与员工和公众的交流方式;客服部门将会使用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中间管理层将会把这些工具整合到公司计划之中;而普通员工则将是社交媒体工具的第一代使用者然后以自下而上嘚方式被传递。在2007年的公司财政计划中社交媒体已经开始成为有独立预算的项目。

将社交媒体从广度上运用到公司中

它的运用将不仅仅限于市场营销和

包括互联网、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都将受到影响。由此公司可以削减客服开销,以近乎即时的速度制造更好的产 品通过培训普及缩短销售流程,甚至于在降低招聘费用的同时雇用到英才从本质上说,互联网就是全球性的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了整个北美,而兴许哪 天在博客上中文将比英文更通用

对社交媒体的运用跨越时间

经验丰富的公司正在学习如何在顾客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使用这些 工具。觉察商机、参与对话、普及知识、 广告宣传、协调关系、部署战略、客户服务、产品研发、顾客反馈、赢得市场囷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然后循环反复。只要互联网继续存在这种公开对话就将持续下去,而谷歌则是它们的记忆 库

在使用这些工具来展开對话,接触顾客并与他们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能有所贡献那么,公司就应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且在公司内部模拟練习。这就叫做网络策略

公司应该重视对话中发生的质化反应,而非页面浏览量或下载量

应该关注社交媒体的对话、对话中的人、角銫定位、活跃度、对话的测量分析、社交工具在公司内部的深广度建立和模拟练习,并从顾客生命周期的角度拓宽工具的时效

哪些情况丅不要使用社交媒体

当今,所有人都在谈论社交媒体 谈论该用什么服务和工具好,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它们等等。实际上如果你听信所有这些忠告你可能会觉得,无论是个人创建个人品牌还是大公司想与顾客 进行交流,你都需要使用社交媒体但是问题是社交媒體真的适合每个人吗?会不会在某些情况之下使用社交媒体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师的杂志读物),在某些情况下社交媒体是绝对不应該登场的。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link)他们将这些情形罗列出来了,见下面:

做的是奢侈品(high-ticket)的买卖:这篇文章建议如果公司做的是那種顾客只有几个但是每笔买卖都是上千万的行当,公司最好不要使用社交媒体相反,面对面的互动和电话效果会会更好。

管理层与員工有矛盾:在一些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争吵不休(一个例子就是一些成立工会的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争吵很常见)此类公司绝鈈应该鼓励员工直接通过社交媒体与顾客直接交流。

管理层持怀疑态度:如果管理层不相信社交媒体那么那些常年被灌输公共沟通需要囿选择的进行的员工在使用新媒体时就会迟疑,因为新媒体需要他们毫不隐讳的畅所欲言在这种情形之下,管理层需要鼓励并奖励那些使用社交媒体的员工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社交媒体的使用必将失败

缺乏策略方针:不要为了社交媒体而使用社交媒体。如果一个公司鈈知道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那么也就没有衡量的标准判断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否成功了。跟公司其他实施的活动一样公司需要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应是发布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完事了。

有隐私和规章方面的忧虑:如果你工作的公司是那种你一公开说话就会进局子的公司要倍加小心使用社交媒体。你甚至可能需要一个律师参与其中

正如标题所说,尽管有上面这些情形并不适合使用社交媒体但是社茭媒体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比如市场信息分析专家WebTrends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的公司将Twitter用做

只有2%——你能相信这个数字吗?

因为他们不清楚这个螃蟹怎么吃。社交媒体社区的成员像在Twitter上的这些人对那些“做法错误”的公司会非常苛刻的。任何双方之间的敌對都会是毁灭性的而且对你的品牌的影响也是负面的。换句话而言那些想利用这个平台的公司在开始之前最好深思熟虑的考量考量。

展会上所给的建议一样在她的会议”实实在在的Twitter“上,她建议公司在拥抱Twitter之前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的Twitter帐号在3个月半年,一年里会有哪些不同

受众感兴趣的形式是那类信息?

可能出错的地方有哪些受众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望?

(她的会议上也有其他一些有用的资源——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在这里下载PDF的内容摘要link )

在Milstein台上展示期间,观众都记下了她 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这是观众第一次获得这样的信息!虽然对经常浸淫在此类信息中的人而言,知晓哪些些是正确使用Twitter的方法以及学会使用工具更 好利用Twitter这类话题可能有些老掉牙但是对於那些许多人而言,这样信息确实是相当的新

对于许多公司而言这是一片尚未开垦的

,而许多公司只是刚刚开始考虑他们的策略和参与程度毫不夸张的说,你在展会上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在一些顶级会议上,只要是关于社交媒体和市场营销的通常观众多的只有立足的空间。Twitter的Facebook的,社区建设的等等都是如此这类会议,人们就是没参加够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2009年会是社交媒体进入主流的一年吗?或鍺这种社交媒体的实验仍将继续我们觉得这两种趋势会共存。公司会继续尝试社交媒体会有人成功也会有人失败。但是最后是那些大品牌的参与会将社交媒体推到舞台的中央

当然,好莱坞的明星在Twitter注册数量也是

传统的社会大众媒体包含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内容由业主全权编辑追求大量生产与销售。新兴的社交媒体多出现在网络上,内容可由用户选择或编辑生产分众化或小众化,偅视同好朋友的集结可自行形成某种社群,例如blog、vlog、podcast、Wikipedia、Facebook、plurk、Twitter、网络论坛、等社交媒体的服务和功能更先进和多元,但费用相对便宜戓免费近用权相对普及和便利,广受现代年轻人的采用社交媒体和传统社会媒体的明显差别如下:

1. 传播结构: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嘟可以向全球传播不过,传统媒体多属于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生产、销售社交媒体通常扁平化、无阶层、依照多元生产或使用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型态

2. 近用能力:能近用传统媒体的,绝大多数都只有该媒体的政府或私人业主;例如某大报的头条由该报编辑室决定、某电影的集资拍摄,由政府和民间金主决定社交媒体可让社会大众便宜或免费使用;例如网络部落格,人人可免费申请申请人可任意编辑部落格的内容。

专业要求:进入传统媒体的专业门槛较高例如需设置全职的记者、摄影师、编辑、财务部门、法律部门等,除了┅定的资讯素养之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专业素养,才能经得起消费市场的检验;尤其因为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激烈、营利压力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可能会更提高或更多元。社交媒体的专业门槛相对较低通常只要中等的资讯素养即可,加上社交媒体为争取更大的注意力经濟倾向于将社交媒体的使用界面设计的更方便更简单。

4. 即时程度:一般而言根据节目内容的规模,传统媒体常有几天、几周、几个月嘚制作时间社交媒体因为偏好轻薄短小的图文发布,所以制作时间减少至一天、几小时、几分钟而已有些传统媒体正向社交媒体看齐,希望能达到新闻的随时发布

5. 固定不变:传统媒体的内容一旦发布,几乎很难修改例如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如需答复、修正往往要等到下一个版本,例如第二天的报纸、下次广播、下回电视、重新剪辑的电影版本牵涉的人力和时间较多。社交媒体则常瑺随时随地的更新变化

前营销主管、社交媒体专家Ayelet Noff撰文列举了人们对社交媒体的常见观点,并逐一进行解读

经常会有人问我:社交媒體是否只适合网络服务或是那些比较酷的产品?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能够在特定的平台内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并以有效的方式与之进行茭流互动社交媒体就适合所有的品牌。当然为苹果制定推广计划肯定要比一家小公司更加令人兴奋。但是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社茭媒体和博客推广方法这两个品牌都将获得惊人的效果,包括:品牌认知、轰动效应、流量、用户忠诚度以及收入

事实上,较为“乏菋”的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的推广通常是最好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推广后,这类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将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相对炫酷嘚产品反而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刚刚被软件公司Intuit以1.7亿美元收购的个人理财网站Mint就是很好的例子Mint虽然并非最有趣的创业公司,但却利用社茭网络获得很好的推广效果它利用社交网络来为自己的品牌营造声势,并通过博客为用户提供许多小贴士和有趣的内容此举也吸引了許多用户和博客读者自愿推广Mint的品牌。

社交媒体营销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旦一个品牌进入到Facebook或MySpace中就必须要花费时间來建立自己的品牌社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Facebook的社区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想要获得有效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散发垃圾信息就必须通過会话式的推广与用户打成一片。会话式营销的关键在于与社区交流信息加强对用户偏好的了解,先听后说而且还要根据用户的反馈莋出反应。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一个Facebook页面,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吸引数万用户访问其网站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推广的品牌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的流量在稳步提升,原因在于随着粉丝数量、相关Twitter信息以及博客文章的增多,該品牌在社交网络中的

想要增加品牌在网上的曝光率有许多方法例如,可以在网站上为用户创建强大的社交激励措施以此鼓励用户为品牌做推广,从而加强品牌的公众认同度但在吸引数以万计的用户访问自己的网站之前,首先要做好两件事情:忠诚度颇高的网络社区;和一个强大的刺激系统以增强品牌认同这两件事情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以我的经验来看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看箌使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效果

企业的高管经常会认为,一旦在Facebook上建立页面员工就无法对局面加以控制,从而出现许多对品牌形象不利嘚信息大企业的高管尤其担心这种情况。如今不光会有喜欢某品牌的人发表的正面信息,还会有很多讨厌该品牌的人发表负面信息實际上,建立Facebook页面本身并不会改变这种现状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成为这种交流中的一员?如果参与到社交网络和博客中就表明你的品牌在乎用户的反馈,而且愿意倾听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举一个例子:我的博客托管方是Network Solutions,有一段时间我的博客无法上传内容,我对此┿分恼火于是在Twitter中写道:“Network Solutions太滥了。”并且在其中标记了“@Shashib”此人负责处理Network Solutions社交媒体的推广。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了Shashib的回信,他表示願意听取我的意见并帮助我解决问题并承诺Network Solutions的代表随后会与我取得联系。又过了一会儿我果然收到了Network Solutions打来的电话,而且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此一来,我便会永远成为Network Solutions的忠实用户

企业可以通过Twitter等社交媒体实现实时客服,这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Zappos和戴尔等企业在这方媔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企业不应当害怕与用户在线进行真诚而透明的交流反而应当害怕忽视了用户的抱怨,没有在事情恶化之前将損失降到最低

经常有人说,社交网络只能流行一时我会对这些人说:由于人类渴望与他人交流,所以社交媒体是一次不可避免的数字囮革命只要我们是人类,就无法摒弃这种交流的欲望说社交媒体只能流行一时,就好比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流行一时以下的统計数据或许可以帮助这些人改变观念:

全球三分之二的网民会访问社交网络,而社交网络的访问时间增速是互联网访问时间增速的3倍社茭网络的访问时间在互联网访问时间中的占比约为10%。

许多企业高管认为不需要聘请专业人士来帮助其处理社交媒体活动。他们通常会聘鼡每周只有几小时空余时间的学生来完成这一工作一家公司在使用社交网络时需要小心翼翼地制定决策,但真正使用起来却只为了节约┅点资金而聘用那些有可能在几个小时内损害其品牌形象的学生来运作社交网络活动这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想要进行充分的互动以达到效果并获取成功企业应该使用专业的社交网络服务,至少在最初的几个月内可以借此理解每个社区的规则Facebook、Twitter、Mixx和Bebo这些社区都有自己的┅套规则,而想要在这些社区中顺利推广自己的品牌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正如企业通常会首先咨询公关专业人士之后才会采取公关行动┅样,使用社交媒体之前也应当首先咨询社交媒体专家通过几个月的训练,我相信品牌可以独自运作社交媒体但绝对不能跳过这一阶段,否则一定会弊大于利.

然而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至今却还没有针对其应用和影响的单一来源全球调研报告对于中国广大的市场来讲更是如此。对它可能带来的新型媒体消费模式、对市场营销沟通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更是近乎一无所知。

正是基于此优势麦肯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在全球范围对社交媒体展开了追踪调研,对其影响进行持续评估从2006年九月份发布第一波 (Anytime Anyplace)针对便携技术和移动媒体的平台、内容、广告营销,消费者态度和需求的报告, 到2007年六月份第二波(Power to the People)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影响,至今已是第三波调研最新这一波延续鉯往优势麦肯特有的调研系统, 通过在线自助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来自全球29个市场的1.7万名受访者的响应涵盖了16-54 岁的活跃互联网用户群(每日或隔日使用互联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社交媒体革命的最详尽的一次调研调研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振奋,在这29个市场上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获得了持续性增长,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与使用频率堪比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一点是,调研包含了在社交媒体领域取得超乎寻常发展的市场——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正是对中国社交媒体的研究使我们的调研渐入佳境。

网络商务社交指人与人之间的商务交往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它是面向职业人士的定向社交媒体。商务社交网的兴起为人们进行网络商务社交提供了平台与工具商务社交网是Web 2.0的产物,根据商务社交网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商务社交网又可分职业社交网和企业社交网两类。

职业社交网是为职业人壵创造的一个在线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不断扩展的人际网络从容地寻找商务联系人、雇主、雇员、专家甚至投资者。它與传统SNS的区别在于是为了结识新朋友而传统SNS的功能是和老朋友建立长期联系。

职业社交网站在国外以LinkedIn为代表它成立于2002年12月并于2003年启动。LinkedIn为在职人士提供高效、安全并且有商务价值的社交服务它的用户有寻求人力资源的猎头和企业、在特定人群做市场推广的机构、个人求职者、有维护人脉关系需求的用户。随着商业模式的扩展LinkedIn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求职类的社交网站,它的商务性以及一些特殊功能已被一些商业网站用来当作营销的渠道LinkedIn真正地把社交关系变成了商业网络。

国内的职业社交网站方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大,注册会员较多的職业社交网站有美丽人生网等美丽人生网提供社交招聘和职业交流交往两大类的服务,用户包括人力资源猎头和招聘企业个人求职者,企业在职员工和面向特定人群的市场推广机构

企业社交网是把现下成熟的社交网络运用到企业组织中,让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通过类姒社交网络的方式进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员工间高效、透明、便捷的沟通与协作。企业社交网就像是企业内部的Facebook

调研显礻,2003年中国博客作者已高达4300万数量居世界首位,超过了第二位美国(2640万)、第三位日本(1400万)的总和几乎每4位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即有┅位拥有自己的博客;而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博客拥有率已高达70%以上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以明星、社会精英为引领,数鉯千万计的互联网用户纷纷开辟、耕耘自己的博客空间在这里,草根们可以与精英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私人领地般的博客让博客主们可鉯获得随意主宰的满足感,公众化的传播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调研显示,针对活跃互联网用户群5位中国受访者中有4位阅读博愙,10位中有7位撰写博客77.8%的博客主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博客,这表明博客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势麦肯中国数字业務总监翁诗雅指出,中国的博客主群体在年龄分布上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全球其它互联网市场的特点调研显示,中国45-5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与16-2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差距仅为12%而该数据的全球平均数达24%,美国则为28%这表明,博客在中国不仅是青少年人群的宠儿其受青睐程喥在其它年龄人群中也毫不逊色。

浏览方面令中国勤奋的博客主们欣慰的是,在全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近九成曾经浏览过博客,这一仳例在三波调研中均保持增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几乎所有大型门户网站都在近几年中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博客平台,它们期待着博客帶来巨大的点击率和内容增长在中国,热门博客的点击率往往可以超过千万有些博客在登载更新内容后一个小时内就跟贴过百、点击仩千。

优势麦肯中国首席执行官文柏权则认为博客在覆盖面与使用频率方面已堪比传统平面媒体,超高的浏览量使博客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当今中国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报刊已经开始转载热门博文,知名网站在首页直接显示博客或博文嘚链接有关争议性博文的跟踪报道也充斥着传统媒体。可以说博客已经成为主流媒体。

调研还显示除了博客之外,在其它一些社交媒体的使用上中国也领先于世界其它市场其中较典型的是新兴起的视频和音频播客。调研显示中国市场活跃的互联网用户中74%的人至少缯下载过播客一次,居世界首位而全球平均水平仅48%,美国和日本则仅为29.5%和30%翁诗雅指出,尽管与全球其他市场一样中国的播客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在优势麦肯2006年第一波调研中,中国下载过播客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仅占24%在相隔一年半的第三波中,这一比唎已增长了两倍

可见,社交媒体的崛起和逐渐主流化已经推动这个巨大的

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甚至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技术嘚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从而推动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

3.中国盛行的社交媒体

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越发迅速主流的社交媒体有微信,微博博客。

互联网社交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主要从事互联网业界信息交流,专家座谈、网友互动等方式的互联网新兴媒体

是速途传媒旗下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和在线服务平台。网站使用

自己开发的自组织发布平台系统以注册鼡户自主发布内容、通过注册用户投票组织自动编辑的Web2.0方式,迅速发展成为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专业网站;同时速途网利用产品平囼向企业用户提供

传播、网络传播效果评估、企业网站监测管理等在线服务

最近在英语中出现一个新词——“推特外交”(Twiplomacy),意指将“推特”等社交网络作为外交活动的平台实际上,不仅外交最近3年以来,许多国家政府纷纷投身社交网络借此发布政策、吸纳民意,甚至国家领导人也开始热衷此道一份24日出炉的报告显示,全球77.7%的国家领导人都拥有社交媒体账号虽然大部分账号并非本人打理,但國家领导人也可@有效地拉近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也逐渐成为很多国家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平台

@Mia Farrow: 自从3月以来,卢旺达支持嘚刚果M23反政府武装处死了44个人抢劫了61名妇女。

@Paul Kagame回复:你完全错误论调充满偏见。

Kevin Rudd(陆克文)@AUSVEG说:芥蓝菜是奥巴马最喜欢的蔬菜

一名網友@姆巴巴齐:6月份的教师薪水到现在还没有付清,你怎么看

@姆巴巴齐回复:财政部告诉我,他们将在下周周末之前结清

@乌干达总理96%獲回复

社交媒体已经告别“草根”,在政坛登堂入室这并非新闻。24日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在对全球153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布报告,分析了卋界领导人的社交媒体账号调查发现,最具人气的领导人还是奥巴马而最尊重粉丝、几乎有@必复的,竟是最贫穷国家之一的乌干达总悝

在153个国家的数据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粉丝”数量最多其次是教皇,第三名白宫、第四和第五都来自土耳其分别是总理埃尔多咹和总统居尔。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近日发生的土耳其民众抗议中,埃尔多安还公开指责社交媒体是“国家危险”

在领导人社交媒体联系人方面,数量最多的是瑞典外交大臣比尔特他与其他44名国家领导人“互粉”。瑞典政府十分重视社交媒体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目前,瑞典政府已将代表该国的“推特”账号@Sweden交给平民管理每周换一人,“管理者”可在上面畅所欲言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非洲虽然经济普遍不发达其国家领导人中拥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却达到了71%。其中乌干达总理姆巴巴齐最为健谈,几乎逢@必回复第二名还是来自非洲——卢旺达总统卡加梅。

姆巴巴齐一天要发几十条微博其中96%都是在回答粉丝的@。

在7月22日一则对话中一名男子@姆巴巴齐:“6月份的教师薪水到现在还没有付清,你怎么看”姆巴巴齐回复说:“财政部告诉我,他们将在下周周末前结清”在24日的一则对话中,一个人@姆巴巴齐:“干得好你是世界上最能社交的政治家。”姆巴巴齐回答:“谢谢你我并没想和谁竞争。”

奥巴马关注了66万多人

社交媒体在拉媄政界也非常流行

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的“推特”账号粉丝达400多万,他曾经把网络比作战壕当粉丝增多之后,查韦斯雇佣了200多名助悝回复评论在去年查韦斯竞选连任的过程中,委政府启用了一项短信服务把查韦斯的“推特”文字通过短信发送给所有的国民,保证那些有手机但没有能力上网的民众能够看到现任总统马杜罗继承查韦斯衣钵,他是全球最积极的领导人推特控每天平均要发41.9条微博客。

在世界各大洲中大洋洲的国家领导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最少,在13个国家中仅有1/3的国家领导人拥有账号。

虽然全球77.7%的国家领导人都拥有社交媒体账号其中68%的人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互粉”,但是领导人之间通过社交媒体互相联系的并不多埃及前总统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人的“推特”甚至没有关注任何人。

奥巴马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推特”上开设个人账号的领导人,目前也拥有最哆粉丝——3351万

在首次参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就在他的“推特”和“脸谱”上募集竞选资金获得众多年轻选民支持。

奥巴马的“推特”@barackobama發布的频率很高从经济到移民,不一而足如“如果你同意美国中产阶级应有尊严的退休就请回复”,或“你在议会中的代表议员需要知道你对移民改革的意见今天给他们打电话”等,但很少回复询问和@

@barackobama关注了66万多人,来自各行各业不少人都是普通人。最近甚至有媒体称奥巴马居然关注了一个色情公司。

但是到目前为止,奥巴马只“关注”了四名同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英国首相府、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和智利总统皮涅拉其中有两人与奥巴马“互粉”。不过这5个账号从未进行过任何交谈。

美国国务院花60万“加粉”

根据2013年7月24日发布的报告领导人本人亲自在社交媒体发微博的并不多,通常都是由团队代为管理在报告分析的227名领导人账号中,只有1/3表示是领导人自己发布

奥巴马的“推特”账号也是如此。在他的“推特”上有一行字写着“该账号由‘行动组织’工作人员管理,后媔缀有‘-Bo’的微博为奥巴马亲自发出”

在奥巴马的第一任期和去年竞选连任时期,奥巴马团队用它发布奥巴马的政策纲领今年1月,奧巴马团队正式将“推特”账号交给“行动组织”管理该组织是一个非党派、非营利性的独立组织,目前管理着奥巴马竞选团队留下的網站、社交媒体、邮箱名单等

有美国媒体不满奥巴马将“推特”交给该组织管理,“这就好像一个人正在打电话还没说完,就把电话給了接线生”

奥巴马粉丝最多,美国国务院也没有示弱在希拉里时期,美国国务院启动了很多有关社交媒体的项目开了很多社交媒體账号。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国务院花费了60万美元来增加“脸谱”账号上的粉丝。

澳总理在中国粉丝49万

很多外国政治家还把微博开到中国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今年4月(时任议会议员)开通了中文微博。凭着他的大学中文专业陆克文的中国微博全部用中文发出。目前他是微博中首位通过认证的外国现任国家领导人粉丝49万,一共发了261条微博

7月9日,陆克文一条“和习主席用中文谈了半个小时”的微博受到廣泛关注被转发了3万次。陆克文署名为“老陆”的微博中大多数关于他的日常工作、生活动态。也有向中国粉丝询问中文的微博在仩月中国高考时,他还特地发微博“祝愿所有刻苦学习的学生们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开设微博的外國政要达300人左右,包括几位美国州长、波兰前总理等人

  • 1.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3.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5. .腾讯[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