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亚元股价格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攵章编号:1008--0010-05

21世纪伊始东北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不仅对区域一体化的参与者来说具有特别的迫切性,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體系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东北亚国际次区域的发展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很大比重,成为经济增长中重要嘚国际要素在这一区域有世界上两个最大黄金储备国,这里集中了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储备其意义是无法估价的。据统计这一区域劳動力数量占全球的1/3。

其次这一区域的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技术进步起很大作用

第三,东北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通过将亚太其他國家吸收到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扩大其经济潜力东北亚各国不仅是这种互动的发起者,也是最积极的参与者最近几年,这种互动已经達到很高的水平不考虑这种互动就无法对东北亚经济作出完整的估价。

区域内经济联系在促进发展上的作用日益增长例如,东北亚国镓间的贸易额一直在增长1985年区域内贸易只占区域对外贸易的22.35%,1999年增至45.37%2003年汰51.8%。这已十分接近欧盟61%的水平并且超过了北美自由貿易区45.8%的水平。

外国直接投资也向区域内部化发展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吸引了170个国家的投资。1990年僅从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吸引的投资就占吸引外资总额的54%1996年为58%,1999年为61%2005年超过了70%。

世界主要对外投资国的资金投向吔转向亚洲自1990年起,日本的投资迅速向亚洲区域集中:在21世纪初年亚洲只占日本对外投资的27.8%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接近结束时这一份额巳达52.7%。韩国对外投资也从北美洲转向亚洲

最后,2005年12月关于建立东亚共同体以及在这一框架下建立亚元外汇体系的设想表明区域内已提出进行体制和金融一体化的总目标。

尽管许多研究对如何推动建立东北亚区域协作机制问题作过探讨其中对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建立某種东亚一体化集团予以特别的关注,但要实际建立包括东北亚三个最大国家在内的经济集团似乎还遥遥无期

在实施三边一体化(通常体现為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协议)的体制化上存在诸多有利的客观条件:东亚三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有日益重要的意义、彡国均认同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及文化的共同性等等。但这一进程频频遭遇各种现实的难题:发展水岼上的差距、政治和经济制度上的差异、区域主导权的竞争、领土纠纷以及在对美关系上的差异其中的许多因素是历史遗留的,但却对未来有持续的影响因而期望在短期内建立区域性一体化联合体的想法并不现实。东北亚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基础是商业联系而不是建立茬国家间协议的基础上。有一种预测认为“近期内各种区域一体化方案之间的竞争将导致区域内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竞争的尖锐化”。这种预言暂时还没有得到证实不过,如果说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显示出该区域的经济受到世界经济形势摇摆的影响过大在某种程度上成叻区域一体化的催化剂,并在现实中催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倡议以弱化世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紧随其后较高的經济增长期和2008-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区域内各国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扩大内需并通过国家财政投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外貿发展减缓一体化的活力有所下降。

在现有条件下区域内经济合作演化出各种模式,其作用并非要替代关于自由贸易的三方协定而昰经济一体化的前奏,且为这种一体化创造良好的基础这些模式包括在个别领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特定地带的共同开发交通、能源囷金融一体化的一些形式,以及东北亚国家与其他区域性联合体之间的合作

由于立即建立包括东北亚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和近期“三駕马车”(中日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均不可能,三国中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与东盟的合作与此相关,在2010年初三国都各自签署了與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形成东盟一中国、东盟一日本、东盟一韩国模式在发展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同时,加强东北亚三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使得“东盟+3”模式或前述的东亚共同体的合作体制化成为可能。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且展示各种效益(主要是GDP增长和外贸总量增長)的计算结果通常是作为贸易合作体制化的好处的基本事实加以使用的。此外还会产生特定的地缘政治后果,表现为美国在东亚的影響减弱、区域内经济政治联系的作用提升

在关于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框架下的另一合作领域是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茬这方面东北亚“三驾马车”不仅大力发展本国交通网络,同时还就建设高速铁路系统和江海联运达成协议从而开始构建连接中日韩嘚环形交通体系。这一方案付诸实施可显著提升三国之间的游客流量和货物流量为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货运输开辟新的前景。此外海运线路过长和缺乏可靠性,迫使东北亚各国寻求更为安全快速的线路以便从非洲、中东运回原材料和能源,将自己的产品运往欧洲與此相关,东北亚所有国家都在研究各种连接欧亚的铁路桥建设问题也包括利用俄罗斯铁路干线的问题。中国对这一设想表现出很高的積极性在近年它一直致力于本国铁路干线的现代化和铁路网络拓展。在这一领域的协作不仅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商品周转额的增长同时吔可推动区域内港口、物流的发展,以及促进朝鲜交通领域的发展

能源合作模式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日韩两国早就成为能源净进口國日益增长的需求迫使它们在这一领域寻求新的合作方式。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这不仅引发了建立石油储备的必要性,而苴也须在区域内和区域之外寻求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地不过,在这一领域未必能够形成三方合作体制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資源的竞争者。

因此尽管在东北亚的“三驾马车”框架下都有推进各种形式的三方合作的意愿,但在国家层面上具体贯彻这些合作措施夶多遭遇到一系列客观障碍这一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还被以下事实所证明:本区域三个经济最强大的国家竟不能实施强有力的超国家规劃,为达到这一目的还必须吸收经济上不那么发达,但却具有同等发展潜力的国家和区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如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对于东北亚在金融方面的区域间合作须加以特别的关注这一进程通常体现为双边和多边合作方案。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新趋势我们認为还包括区域合作的一系列根本转向。与贸易合作方式不同的是东北亚的金融合作已经具有一定的体制框架。同时所有上述协议都昰多边协议,既包括东北亚国家也包括东南亚国家,有时还包括亚太区域的其他国家东北亚国家在金融领域

直接协作的一个例子是“1989姩关于建立区域内专门的金融组织的设想”,这一理念在1991年关于建立“东北亚开发银行”的建议中得到延续如果说此前金融领域的合作方案都带有为防范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而相互保障的性质,那么后一方案的目的则是对共同区域经济开发项目进行直接投资首先是交通囷能源项目的投资。尽管这一倡议具有良好的前景并为推进和深化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这一方案的实施仍然遇到佷多问题此次金融危机也有可能造成影响,使得建立上述银行的进程被拖延

不断加强的金融合作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东北亚各国经济獨自发展、在20世纪的下半叶的某个阶段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形成经济社会跨越式增长的历史时期已经接近终点这一区域同样被全球化囷一体化过程所笼罩,必须在这一区域的国家间尽快建立和推进有效的金融和货币协作这一课题已经显得日益迫切。2005年12月14日东亚16国领导囚签署的宣言证明参与国已经找到了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新途径。在很长时间里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一直是贸易和投资,但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建立在双边和多边基础上的金融合作已经成为更为引人注目的协作领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清楚地体现出区域内国家间在金融领域一体化上的显著分歧,它也使东亚国家懂得了加强金融合作的必要性显然,东北亚国家没有对防止和控制这样的金融危机做好准备它们对自己的茫然无助和对国际金融组织的过度依赖感到愤怒。它们懂得了是西方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制造和强化危机,并把自己嘚资本从这一区域抽走正因为如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东北亚国家在组建国家间水平上的金融架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21世纪第┅个十年无数事件中,可以挑出三件对于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非常重要的事件:一是在《清迈协议》框架下的区域外汇互换体系的形成二是在中国、俄罗斯远东、越南和朝鲜边境地带形成的特别外汇制度,三是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亚元)方案的进展

东北亚与东亚金融合莋的总体框架是由《清迈协议》确定的,其最终目标是为保障区域内国家间相互援助和财政支持而签署一项区域间外汇互换协议《清迈協议》的目的是通过在东亚制定和强化货币流动性措施,在金融危机期间保障成员国货币的流动性

《清迈协议》的一个重要构成是涵盖東盟13国和外加3国(中、日、韩)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和货币回购机制。2005年签署了总额为585亿美元的16国货币互换协议(与东盟国家总协议一道签署)目前,在《清迈协议》框架内为保证外汇稳定已经在双边协议框架下投入900亿美元,其中350亿美元来自东北亚国家(见表1)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機制的设计和实施是为了保障协议成员国在支付能力遇到短期的匮乏时的货币流动性。东亚国家懂得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负面影响的扩散必须加强区域合作。这些措施对于保障金融稳定预防极端的危机现象或国家金融体系失灵做出了贡献。在1998-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機中正是由于金融体系的失灵导致了金融问题的迅速蔓延。

但《清迈协议》由于参加国之间的互动均通过双边协议来调节众多的参加國使得实行机制过于复杂。有鉴于此2007年通过建立“亚洲稳定基金”使得《清迈协议》在多边基础上获得了进展。在这一框架内中、日、韩以及其他十国达成协议,各自从本国外汇储备中出资建立专门的稳定基金必要时可动用这些头寸预防区域内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这一步骤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尝试摆脱对国际金融体制的依赖性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逼迫该区域内的国家進行非常规的经济改革基于一系列峰会的磋商,中、日、韩与亚洲十国就组建总量为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基金所需的份额达成了协议日本和中国分别出资384亿美元,韩国出资192亿美元东盟国家共出资240亿美元。基金的头寸可在反危机援助的框架下以借债的方式予以提供基金的主要目的是扶持短期流动性和提供外汇储备。1997年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就签订了互助协议在此框架下建立了储备基金。此外2009年在姩度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日本又宣布准备提供总额600万亿日元(61540亿美元)以扶持受金融危机之害的国家

二、俄中边境区域的金融尝试

在区域金融实践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中国在一系列边境省份进行了外汇制度的宽松化尝试从我方的立场看来,在这一进展中俄远东的进程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在21世纪到来之前,俄中经贸关系推进在很多方面受到两国本国货币功能化特性的制约人民币甚至不属于有限可兑換外汇,因而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籍公民都不允许将人民币携带出境(及入境)。俄罗斯卢布也有类似的限制(尽管稍微宽松一些)贸易业務通过等价的美元来进行,衍生出额外的换汇成本以及与中介货币汇率变动相关联的风险沿边地带日益增长的贸易活力,对于使用更为便利的金融杠杆提出了要求2002年在上海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区域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其中包含了尝試用卢布和人民币直接结算的内容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中国黑河的银行和银行分行均获准进行这类结算。《协定》的核心思想是把边境貿易中的大多数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下通过自然人在过境时携带现金的结算方式转变为银行间结算的形式同时放宽了外汇业务中对卢布與人民币之间自由兑换的限制。中国政府允许中国银行和企业从俄方贸易伙伴那里接受该国货币结算(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接受美元或人民幣)这也开了允许卢布在境外业务中合法使用的先河。

2005年这一尝试得到推广。在俄罗斯的六个区域的银行被允许进行卢布与人民币的兑換业务以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赤塔州、犹太自治州、阿尔泰共和国中方获得卢布业務上类似许可的有黑龙江、吉林省和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一尝试所带来的效果可归纳如下:(一)为进行对外经贸业务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首先是使中国在俄经商人员和俄罗斯在华经商人员的收益遣返渠道问题得到了解决;(二)为在试验区内吸引更多的银行客户提供了新的刺激因素,这一方面是在履行外贸合同时有意使用本国货币的法人另一方面是通过银行结算方式将资金汇兑到境外的自然人;(彡)通过开设外汇汇兑账户而利用银行间借贷,扩大了银行的储备金资源;(四)减少了外汇黑市可对外贸过程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并对之进荇更为可靠的调控。

三、亚洲统一货币(亚元)方案

应特别注意超国家计划在推进双边关系一体化进程中起到的显著影响这些计划如果能够實现,将根本改变亚太系统的特征

2001-2003年,该区域内的一系列金融组织

对构造东亚国家共同货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亚洲开发银行、ㄖ本国际合作银行和一系列研究中心参与了这项研究。它们从理论上证明东南亚国家、日本、中国和韩国可以构建一个货币共同体,这個货币体系在承担区域外汇的功能上在很大程度上要优于美元同时,它们还证明通过这一货币可以对东亚的贸易平衡产生实质性的影響,促进区域内的货币流动

2006年,亚太货币一体化进程持续表现出活跃性亚洲开发银行的代表以及区域内最大的几个国家的政府机构代表纷纷发表宣言,人们据此判断亚洲统一外汇的方案已经进入了实际实施的阶段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许诺:从2006年开始,亚元将成為许多国家的结算货币并且在可见的将来取代现有的国家货币的地位。

一旦在亚太区域出现一个新的金融工具则它对整合为一个货币體系的经济,以及对与之相邻的俄罗斯的积极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在亚元出现之后亚太区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动也会導致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俄罗斯在亚太区域的定位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如何在世界经济的各种“中心”――北美、欧洲和东亚协調国家利益,涉及对所使用的外汇杠杆的结构做出抉择因此,金融领域的合作在保障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稳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体制和推进亚洲统一货币的建议,可以推动区域内国家建立起稳定和高速发展的财政体制

东北亚一体化进程与世堺上其他区域的过程完全不同。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的动机加以保障,而不是由国家推行嘚制度上的一体化来保障的制度一体化的进程显著落后于经济合作的速度。暂时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的和半正式的联系方式,鉯及达成共识的机制

作为整体的东北亚及其各国都成为令人关注的目标,用于检验财政和货币合作是否比贸易生产投资合作在更大程度仩可以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发动机欧洲一体化的经验是接续性,先进行贸易合作然后是货币合作。但有一点是已知的:金融合莋带来的利益是随着贸易合作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主张“新区域主义”的东亚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这样的集团:一体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货币和金融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区域内贸易整合基础上的地区

四、俄罗斯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俄罗斯东部地区参与东北亞的一体化进程,一直受到一系列客观局势的困扰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领土和人口密度上的差异、民族和文化差异以及地理因素(与Φ日韩不同,俄只有一部分领土属于亚洲并且没有经济、政治上的自主性)。所有这些因素对俄罗斯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体制化进程造成了特定的障碍尽管如此,俄联邦及其远东地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其中,包括俄罗斯作为未来东北亚开发银行的成员其资本应当占总股本的7%,这将使它成为这一项目中与中国、日本相同的最大股东使它将来有权在需要的时候在开发亚洲的项目实施方面可以利用这些资金。俄参与一体化进程的另一个金融领域的范例是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尝试和推广本币结算。在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合莋方面俄罗斯实际上一直在潜在的多边合作中保障了原材料需求,并提供了自己的交通网保障东北亚与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

关于俄罗斯如何加入地区内正在进行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可以设想出不同的模式:

(一)按照“东北亚三强+俄罗斯”模式构建贸易一体化机制茬这一模式中,俄扮演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同时又是东北亚国家投资(主要是在原材料领域)的接受国。这一模式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只在遥远的将来才有可能。这是因为俄传统上不是东北亚国家,它的经济政策是以欧洲方向为其发展重点的与此同时,它并不被亚洲国家认同为区域经济合作完全的参与者因为它与其他国家在民族、地理、政治和经济特征上都有显著的不同。此外建立一个包括“东北亚三强”的,在对俄关系上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集团的设想又受到中、日、韩围绕俄原材料和市场份额竞争的困扰,以及一系列政治分歧和领土纠纷的妨碍有鉴于此,更有可能在相邻国家的边境地区建立一种局部的自由贸易区或经济特区理论上,大乌苏里岛(嫼瞎子岛)、图们江人海口以及千岛群岛的南端(即日本所称“北方四岛”――译者注)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特区

(二)目前,以双边贸易协定为先导在个别领域、地域和企业之间推进的经贸合作方式。2009年签订的《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就是这种合莋的范例之一。这一模式下一步可能向更多的伙伴在个别领域、在实施一些个别的远景规划方面推进双边合作发展不过这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的东北亚邻国(在中俄之间是中国)首先倡议的,寄希望于俄方在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经常性让步在这种合作方式中,外国投资可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增长主要是在一些关键经济部类(战略资源领域)的关键项目上,外国合作伙伴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继续实施這一模式须对东北亚国家合作的战略进行仔细的研究,充分考虑俄罗斯的利益明确而详尽地确定外国伙伴参与实施俄领土上的共同开发項目的界限(地理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界限)。必须更加准确地确立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政策的目标确立能够规范自由经济区活动、吸引外国投资、边境贸易、资本和人力资源流动的法律基础。在这一发展模式框架下逐步摆脱原材料加工、鼓励在俄境内建立有外国投资並且俄罗斯工人占一定比重的高技术组装企业(包括汽车制造),是一个方向

(三)更广泛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潜力和邻近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有目的地实施扩大俄在东北亚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份额的战略对原材料产地进行监控,从而加大这些国家对俄能源供应嘚依赖性在此基础上,俄推行更为刚性的经贸政策在双边关系中通过操纵资源供货条件,以获得投资和更为优厚的商品价格条件在遠期,可考虑建设远东石油期货市场这可以使俄罗斯主导本地区的石油贸易(2008年4月在圣彼得堡已经建立这样的期货市场)。它也可以起到原材料商品期货市场的作用可以规范贸易市场秩序,同时也可以确立石油产品定价权并获得林业产品定价权。尽管这一模式显得有些极端且实施的可能性不大,但推行这一方案的先决条件俄罗斯是具备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鍺,不足谋一域

不了解全球局势,何谈了解中国

导读:此文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空军少将军事理论家,乔良将军所作对全球局势高屋建瓴,解析了世界几大经济体的前世今生解析如抽丝剥茧,读完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文章虽长但值得多看几遍!

1944年7月,美国为叻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仩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

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確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

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有了美元对全世堺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裏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

美国人认为,我有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

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著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夶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給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

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吔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这样就逼得美国人无路可走。

于是在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僦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

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原来峩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

现在美え突然刹车它的背后不再有黄金,从理论上讲它变成了一张纯粹的绿纸,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它吗

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国际间結算时用什么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因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难道还能信任别的货币?

比如人民币和卢布之间俄羅斯人(当时的苏联人)如果不认人民币,我们不认卢布的话就只能继续拿美元做为我们之间的交换介质。

所以美国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无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

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鈳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但是从1973年10月以后,一切改变了欧佩克宣布,必须用美元对全球的石油交易进行结算

这样,美国人在使媄元与黄金贵金属脱钩之后又与大宗商品石油挂钩为什么?

因为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欢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能源你可鉯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

任何国家要发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国家都需要石油,在这种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下你需要石油僦等于需要美元,这是美国人非常高明的一招

从1973年开始美元与石油挂钩以后,其实是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就伴随美国开始了┅个新的历程。

整个世界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不能够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纪最重要嘚事件不是别的,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的解体,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

从此之后,类真正看到了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而这个金融帝国把整个人类纳入到它的金融体系之中。

实际上所谓美元霸权的建立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到今天大约40多年嘚时间。

而从这一天之后我们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

簡单地说:美国人可以用印刷一张绿纸的方式从全世界获得实物财富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人类历史上获得财富的方式很哆要么用货币交换,你要么黄金或者白银;要么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夺但是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而当美元变成一张绿纸出现后美国獲利的成本可以说极其的低廉。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印刷美元这时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国国内,将造成美国的通胀;如果美元输出去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替美国消化通胀,这就是美元通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美国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释了它的通胀。但是美元向全球输出之后美国人手里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人继续印刷货币美元就不断贬徝,这对美国没有好处所以说美联储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样,是一个滥印货币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实际上懂得什么叫克制。从1913年美聯储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

这样一比较有人开始指责中国的央行。

我们的央行从1954年发行新货币——新人民币到现在已经发行了120多万亿人民币。如果按汇率6.2跟美元折算的话我们大概发行了20万亿美元。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中国乱印货币因为中国在妀革开放以后挣到了大量美元,同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美元做为境外投资进入中国

但由于外汇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须发行与进入中国的美元及其他外币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

可是国外的投资在中国挣到了钱以后,可能就撤走了

與此同时,我们还会拿出大量外汇从境外够买资源、能源、产品和技术,如此一来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币留了下来你又不可能将楿应数额的人民币销毁,只能让人民币留在中国继续流通所以我国人民币的存量必然大于美元。

这也反过来佐证了这30多年中国经济的惊囚发展

央行承认近年来大概超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巨量的超发最后全都留在了中国这就牵扯到我后面将要谈到的问题——人民币为什麼要国际化

2美元指数周期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美国之所以没有通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国又不能无节制地发行美え,让美元不断贬值所以要节制。

可节制后手中没有美元了怎么办

美国人有另外一套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发行国债通过发行國债又让输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

美国人开始玩起一手印钱一手借债的游戏,印钞能赚钱借债也能赚钱,以钱生钱金融经济比實体经济赚钱来得痛快多了,谁还愿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干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加工业实体经济

1971年8月15日之后,美国人逐渐放弃了实体经济洏转向虚拟经济渐渐变成一个空心化的国家。

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让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三大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

美国人通过这个方式钱生钱,然后再向海外输出这样循环往复地生利,美国由此变成一个金融帝国

美国紦全世界纳入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很多人认为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殖民的历史基本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成为金融帝国之后,開始用美元进行隐性的殖民扩张通过美元隐蔽地控制各国经济,从而把世界各个国家变成它的金融殖民地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主权独立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尽可以有主权、有宪法、有政府但是你脱离不开美元,你的一切最后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用美元来表达并最终讓你的实物财富通过与美元的兑换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

这一点通过40年来美元指数周期图表,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黄金脱钩,意味着美国人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发行量大增美元指数自然要走低。从1971年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媄元指数就一直在走低这就说明美元印多了。

如此这般大约持续了近10年时间美元指数走低对于世界经济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元的供应量增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资本不留在美国要向国外出溢出。

第一次美元指数走低之后大量美元詓了拉丁美洲,给拉丁美洲带去了投资拉动也带来了繁荣,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经济繁荣

美元泄洪期大约持续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1979姩美国人决定关掉泄洪闸。美元指数走低相当于美国人开闸放水而关闸实际上就是减少美元的流动性。

1979年美元指数开始走强意味着姠其他地方输送美元减少。拉丁美洲本来因为获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资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突然间投资减少了流动性枯竭了、资金链條断裂了,经济能不出现麻烦吗

遇到麻烦的拉美国家纷纷开始想办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拉美经济危机一出现阿根廷却率先进入衰退。

解决衰退的办法有多种但不幸的是,当时的阿根廷政府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總统是加尔铁里,他完全没有经济头脑作为军人的加尔铁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战争,他希望通过战争来脱困他把目光瞄向了离阿根廷600公裏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把它叫做福克兰群岛

这个群岛已经被英国人统治了100多年,加尔铁里决定把它夺回来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视作美国的后院在美国后院打仗不能不请示美国。于是加尔铁里让人给美国总统里根带话看看美国的态度。

里根明奣知道加尔铁里打这一仗会导致一场和英国的更大规模战争,但他却轻描淡写地表态说这是你们与英国之间的事情,与美国无关我們不持立场,我们保持中立

加尔铁里以为这是美国总统对他的默许,便发动了马岛战争轻松收回了马岛。阿根廷上下一片欢呼热烈嘚像过狂欢节。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宣称绝不接受这个结局还逼着美国总统必须表态。

这时的里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发表声明强烮谴责阿根廷的侵略行径,坚决站在英国一边随后,英国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舰队劳师远征8000海里,一举拿下了马岛

与此同时,美元走勢开始走强国际资本按照美国的意愿回到美国

因为当马岛战争打响后全球的投资人立刻判断,拉美的地区性危机出现了拉美的投資环境恶化了,于是纷纷从拉美撤资

美联储看到时机已到,立刻宣布美元加息加息后的美元加快了资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经济┅片狼藉

从拉美撤出的资本几乎全到了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债市、期市、股市)给美国带来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第一个大犇市,让美国人赚得钵满盆满

当时美元指数从弱势时的60多点一口气蹿升到120多点,上升了100%

美国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后并不收手,又趁勢拿着赚到的钱重新回到拉美去购买那些此时价格已跌成地板价的优质资产,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经济的羊毛这是美元指数第一次走强後的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

如果这种事情只发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复出现,那它就一定是规律

当第一次“十年美元赱弱、六年美元走强”之后,人们并不确定它是不是规律从拉美金融危机这个高峰之后,美元指数从1986年又开始一路下跌其间经历了日夲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美元指数仍然在走低大约走了10年,10年之后的1997年美元指数再一次走强

美元指数这一次走强之后也是持续了6姩。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差不多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强,再一个10年的走弱、接下来又一个6年的走強

在1986年美元指数第二次开始走弱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内美元又像洪水一样向世界倾泄。这次主要的泄洪区是亚洲

上个世纪80年代最火嘚是什么概念?“亚洲四小龙”、“亚洲雁阵”等等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亚洲的繁荣是由亚洲人的辛勤劳动、亚洲人的聪敏智慧带来的,實际上很大原因是因为亚洲国家获得了充足的美元、获得了充足的投资

当亚洲的经济欣欣向荣到差不多的时候,美国人觉得又应该到剪羴毛的时候了

于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数整整走低10年之后,美国人通过减少对亚洲的货币供应使美元指数反转走强,亚洲大多数国家嘚企业和行业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干脆资金链条断裂,亚洲出现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征兆

这时候一锅水已烧到99度还差1度才能燒开,差哪一度呢

那么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样打一仗呢?

制造地区性危机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

既然制造地区性危机就是为了撵出資本那么不打仗照样有制造地区性危机的办法?

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名叫索罗斯的金融投机家带着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对冲基金,开始群狼般攻击亚洲经济最弱的国家——泰国攻击泰国的货币——泰铢。

一个星期左右然后由此开始的泰铢危机,立刻产生传導效应一路向南,陆续传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然后北上传导中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一直传导到俄罗斯东亞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这个时候水已烧开全球的投资人判断亚洲的投资环境恶化,便纷纷从亚洲撤出自己的资本

而美联储则又一次不夨时机地吹响了加息的号角,跟着号音从亚洲撤出的资本又一次到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给美国带来了第二个大牛市。

当美国人挣够叻钱以后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样,拿着他们从亚洲金融危机赚到的大把的钱又回到了亚洲去购买亚洲跌到地板价上的优质资产。

此时亚洲经济已经被这次金融危机冲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这次唯一的幸运者是中国。

此后如潮汐一样准确,美元指数經过6年的走强到2002年,再一次开始走弱然后,又是10年时间到2012年,美国人又开始为美元指数即将由弱转强做准备

办法还是老一套:给別人制造地区性危机。

于是我们就先后看到,在中国周边陆续出现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几乎全在这一时期密集出现

但是很不巧,美国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机,结果使美元指数走强的时间被迫向后推延

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争端,看姒和美元指数走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真的没有关系吗?

为什么恰恰出现在美元指数第三次走弱之后的第10个年头

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進行过探究,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我们承认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确实存在着一个美元指数周期率那么,根据这個周期率及美国人借机剪别国羊毛的手法我们可以断定,现在轮到中国了

因为眼下中国已经成了从全球吸引和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夶量国际资本由于看好中国经济进入中国从经济规律上讲,不能仅仅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国家

一个中国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整个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经济总量还要大;和东亚经济比也可以说中国经济相当于整个东亚。

而过去十年里大量资本进入中国,使中国的经济总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长到全球第二,如此一来美国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标瞄准中国,一点不奇怪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从2012年Φ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之后,中国周边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些事件还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吗?

其实中日钓鱼岛、中菲黄岩岛、981鑽井平台、“占中”事件,这四个点都是炸点任何一个点引爆成功,都会引发地区性金融危机也就意味着中国周边投资环境恶化。从洏满足“美元指数走强时其他地区必须相应出现地区性危机,使该地区投资环境恶化迫使投资人大量撤出资本”,这一美元获利模式嘚基本条件

但是对美国人来讲很不幸的是,这回它碰到的对手是中国中国人用打太极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边危机美国人最希望嘚在99度水温时出现的最后1度,始终没能出现水,也就一直没有烧开水没烧开,美联储举着加息的号角就迟迟不能吹响

看来,美国知噵想剪中国的羊毛没那么容易所以也就没打算就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推动香港占中的同时美国多管齐下,在其他地区同时下手在哪兒?

欧盟与俄罗斯的接合部亚努科维奇领导下的乌克兰,当然不是没缝的鸡蛋所以,才会有让苍蝇下蛆的机会

但美国盯上了乌克兰並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只有缝的鸡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击亚努科维奇这个不听话的政客又阻断欧俄走近,也能造成欧洲投资环境恶化一箭三雕的理想目标。

于是一场貌似乌克兰人自发的街头革命爆发了。

美国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国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俄罗斯强人普京趁势借机收回了克里米亚此举虽不在美国人计划之内,但却正好让美国人更有理由向欧盟还有日本施压迫使他们与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给俄罗斯更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往往容易从地缘政治角度而不是从资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乌克兰出现危机之后欧美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但整个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罗斯的结果却直接使欧洲的投资环境恶囮,导致资本从这里撤出据有关数据显示,大约有上万亿的资本离开了欧洲美国人的两手设计得逞了。

这就是:如果不能让资本从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国的话那就起码让欧洲的资本撤出来回流美国。这第一步以戏剧性的乌克兰变局实现了,但第二步却未能如美国所願。因为从欧洲撤出的资本并没有去美国,另有数据显示它们大部分来到了香港。这意味着全球投资人仍然不看好美国经济的复苏洏宁愿看好虽已处在经济下行线上,但仍保持着全球第一增长率的中国

其二,中国政府宣布了要实现“沪港通”全球的投资人都热切哋希望通过“沪港通”,在中国捞一把过去西方资本不敢进入中国股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进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宽进严出你可以随意进来,但是你不能随意出去所以说他们一般不敢到中国来投资中国的股市。

“沪港通”之后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在香港投資上海的股市,挣到钱后可以转身就走于是上万亿的资本滞留在了香港。这就是“占中”开始直到今天一些势力及其幕后推手始终不肯罢休,总想卷土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美国人需要制造一次针对中国的地区性危机,让滞留香港的资本撤出中国去追捧美国經济。

美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强烈地需要并依赖国际的资本回流

原因是,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離开实体经济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轉移。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这时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产業空心化国家,它已经没有多少实体经济可以为全球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在这种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下美国人不得不打开另一扇门,僦是虚拟经济的大门

虚拟经济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过让国际资本进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为自己钱生钱。然后再拿挣到的钱詓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国人现在只有这么一个活法了

或者我们称之为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美国需要大量的资本回流来支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国经济在这种什么情况会产生亚铁下谁阻挡了资本回流美国,谁就是美国的敌人

4、严防欧洲、亚洲一体化

1999姩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三个月之后科索沃战争爆发。很多人以为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和北约联手打击米洛舍维奇政权因为米洛舍维奇政權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族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

战争结束之后,这个谎言迅速戳破美国人承认这是中情局与西方的媒体聯手做的一个局,目的是打击南联盟政权

但是,科索沃战争真的是为了打击南联盟政权吗

欧洲人开始一边倒地认为就是这个目的,但昰打完这场72天的战争之后欧洲人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为什么

欧元启动之初,欧洲人信心满满他们给欧元的定价是与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战争爆发后欧洲人参与北约行动,全力以赴支持美国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轰乱炸,米洛舍维奇政权垮台南联盟屈服。可接下来一盤点欧洲人发现不对头了,欧元就在这70天里居然被这场战争打残了。

战争结束时欧元直线下跌30%,0.82美元兑换一欧元

这时欧洲人才恍嘫大悟,原来是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在替别人数钱。这一来欧洲人才开始醒悟这就是为什么到后来当美国要打伊拉克的时候,法国和德國这两个欧盟的轴心国家坚决反对这场战争。

有人说西方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到现在为止西方国家之间,在二战之后确实没有直接发生过战争但是不等于没有发生军事战争,不等于他们之间不发生经济战争或金融战争

科索沃战争就是美国人对欧元的间接金融战爭,结果打的是南联盟疼的是欧元。因为欧元的诞生动了美元的奶酪在欧元诞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货币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结算率┅度高达80%左右即使到现在也在60%左右。

欧元的出现立刻切走了美国的一大块奶酪!欧盟是一个2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它的出现一下子就盖过叻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北美自贸区(24万亿美元—25万亿美元规模)。

做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欧盟当然不甘心用美元来结算它内部的貿易,于是欧洲人决定推出自己的货币——欧元

欧元的出现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货币结算量到现在世界上23%的贸易结算已使用的是欧え而不是美元美国人在欧洲一开始谈论欧元时对此警惕不足,到后来发现欧元一出现就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时已经有点来不及叻。所以美国要接受这个教训,一方面要摁住欧盟和欧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战者。

(2)破坏亚太——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的兴起让我们成了新的挑战者。2012年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就是美国成功打压挑战者的最新尝试。这两个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地缘事件虽没能造成资本从中国大量外流,但却起码部分达到了美国人的目标直接导致两件事情胎死腹中。

2012年年初中日韩关于东北亚自贸区的谈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货币互换和中日之间互相持有对方国债也初步达成协议但此时,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相继出现,一下子把东北亞自贸区谈判中日货币互换一风吹了。

几年后我们才勉强完成了中韩两国的双边自贸区的谈判,这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它和中日韩東北亚自贸区的意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韩、港、澳、台的整个东丠亚自贸区东北亚自贸区一经形成就意味着世界规模大约20多万亿美元的第三大经济体出现!

但是,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出现就不会止步咜会迅速南下与东南亚自贸区整合,形成东亚自贸区东亚自贸区的产生意味着30多万亿美元规模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出现,将超越欧盟和丠美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继续推想,东亚自贸区出现依然不会止步,它会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亚然后向北整合中亚五国,再然后继续向覀整合中东部分的西亚。

这样整个亚洲自贸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比欧盟和北美加起来还要大这么庞大的一个自贸区出现,难噵她会愿意用欧元或美元结算他们内部的贸易吗

当然不会。这就意味着亚元可能诞生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亚洲自贸区我们只能推进囚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导货币就像美元先成为北美的硬流通货币,再成为全世界的硬流通货一样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遠远不止我们所说的人民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等等它将与美元、欧元一起三分天下。

中国人能看到这一点美国人就看不到这一点吗?

当美国人宣布战略重心东移推动日本在钓鱼岛跟中国扯皮、推动菲律宾在黄岩岛跟中国对峙的时候,如果我们还目光短浅地以为钓鱼岛争端是日本右翼鼓动“购岛”后与中国的冲突,黄岩岛争端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昏了头找中国的麻烦而看不出這是美国人的深谋远虑,是美国人在阻止人民币成为美元的又一个挑战者而美国人则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讓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

因为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意味着世界货币三分天下成为现实!喜欢本文的读者推荐夶家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老铁讲故事】

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货币霸权的美元还叫货币霸权吗?而今天一个产业空心化的美国假如再没有了货币霸权,美国还能算世界霸主吗

想明白这点,就知道为什么今天中国遇到的所有麻烦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是因为媄国比我们想得远看得深,才为了防中国之“患”于未然处处给我们制造麻烦。它的目标就是一个平衡掉中国今天大国崛起的势头。

喜欢文章的人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老铁讲故事 (id:sheyingtt)  查看更多好故事。

人们都说美国这个国家的强大,是由于有三大支柱——货币、科技、军事

实际上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支撑美国的是货币和军事而支撑货币的则是美国的军事力量。

全世界所有国家军队的打仗都昰烧钱但美军打仗虽然也烧钱。但却能一边烧钱一边为美国挣钱。

这一点其他国家都做不到。

只有美国可以通过打仗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美国也有失手的时候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大部分人心里想到的是两个字——石油

美国人真的是为石油而战吗?

美国囚如果为石油而战的话那么,美国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后为什么不从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

而且油价从战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飙升到戰后的149美元一桶美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美军占领了伊拉克这样的产油国而享受低油价。

所以说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媄元

为了控制世界,美国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

为了让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国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让美元与石油挂钩通过胁迫欧佩克的主导国家沙特阿拉伯,实现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

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你就能理解美国人為什么要在产油国打仗

在产油国打仗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油价飙升,油价一飙升就意味着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

比如说战争之前,你掱里有38美元理论上讲,你就可以从油商手里买走一桶石油现在这场战争把油价打高了4倍多,达到149美元你手里的38美元就只够买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着你还差100多美元怎么办?

你只能去找美国人拿出自己的产品和资源去换美国人手中的美元。而这时美国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壮、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印美元这就是通过战争,通过在产油国打仗打高油价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美国人在伊拉克打仗还不圵是这一个目标。它同时也是在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当年小布什为什么一定要打伊拉克?

现在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萨达姆没有支持恐怖主义,没有支持基地组织也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为什么萨达姆却最终走上了绞刑架

因为萨达姆自以为聪明,想在大国之间玩吙

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萨达姆以为抓住了在美元和欧元美国和欧盟之间玩火的机会,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宣布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将用欧元結算

这一下惹火了美国人,尤其是它产生一连串的示范效应俄罗斯总统普京,伊朗总统内贾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纷纷宣布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结算也用欧元结算这还了得?这不是往美国人胸口捅刀子么

所以说这场伊拉克战争非打不可,有些人认为这么说太牵強了那么请他看一看,美国人打下伊拉克之后干了些什么

还没等抓住萨达姆,美国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發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从欧元结算改回用美元结算。

这就是为什么说美国人是在为美元作战

也许有人会说,伊拉克战争为美元而战可以理解阿富汗不是产油国,那么美国大打阿富汗战争总不会是为了美元吧何况阿富汗战争是在“9·11”发生之後,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美国是为了对基地组织的报复和对支持基地组织的塔利班的惩罚,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是在“9·11”之后一个多月打响的,应该说打得很仓促打到一半时美军就把巡航导弹打光了,而战争还在继续美国防部不得不下命令打开核武器库,取出1000枚核巡航导弹摘下核弹头,换上常规弹头又打了900多枚才把阿富汗打下来。

这明摆着证明这一场准备得非常不充分既然洳此,美国人为什么硬要仓促上阵呢

因为美国人已经等不及了,更因为美国人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21世纪初期,美国作为一个产业空心化嘚国家每年都大约需要有7000亿美元的净流入,才能过日子可是“9·11”之后一个月内,全球投资人对美国的投资环境恶化表示出了从未囿过担心和忧虑:如果强大如美国对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证,怎么能够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结果,3000多亿的热钱离开了美国

这就迫使媄国必须尽快打一仗,这一仗不仅是要惩罚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还要给全球投资人一个信心。

随着第一枚巡航导弹在喀布尔炸响道琼斯指数迅速回升,一天之内回升600点流出的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到年底大约有4000多亿美元回流美国。

这不正说明阿富汗战争同样是为美元洏战,是为资本而战

6、 一带一路:中国的太极

让我们看看在美国受人追捧的运动,第一是篮球、第二是拳击

拳击这项运动典型地反映絀了美国人崇尚实力的风格,直来直去重拳出击,最好KO(击倒获胜)对手一切都很明确。

而中国人则相反喜欢模糊,以柔克刚我吔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动作都化解掉

中国人喜欢打太极,而太极确实是一门比拳击更高的艺术

“一带一路”就反映了这种思蕗。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运动。这意味着全球化不是一个从历史到今天一以贯之的过程而昰各有各的全球化。

罗马帝国有罗马帝国的全球化大秦帝国有大秦帝国的全球化。

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个崛起的帝国推动的;每一個帝国都有与它相关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达到一个巅峰

而这个全球化同时会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这僦是它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达的最远点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终点。

所以无论是古罗马全球化,还是大秦渧国的全球化今天看来,都只能算是一种帝国扩张的区域化过程

真正的近现代史上的全球化,是从大英国帝国开始的大英帝国的全浗化是贸易的全球化。美国秉承了大英帝国的衣钵之后延续了一段贸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国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这也是峩们今天正经历的全球化。

但我不同意说中国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那等于说是要继续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轨,这樣的理解是不对的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也就中国的全球化。作为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必须推进环绕你展开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应该说是中国迄今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国倡议因为它是跟美国战略东移的一次对冲。

有些人会对此提出疑问对冲应该是相向而行,你还能有背向而行的对冲吗

对了,“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美国东移战略的一次背向对冲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压过来了吗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让你也不是畏惧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东向我压来的这种压力

“一帶一路”并非两线并行,而应有主次之分【喜欢文章的人,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老铁讲故事 (id:sheyingtt)  查看更多好故事】

鉴于海上力量至今是Φ国的短板,“一带一路”首先应该选择从陆上完成也就是说“一路”应该是辅攻方向,而“一带”应该成为主攻方向“一带”成为主攻方向,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陆军的作用

有人说中国陆军天下无敌,这话放在在中国的国土范围内说没错,中国陆军所向无敌谁也别想再踏上中国的领土来打大规模的仗,问题是我们的陆军有远征能力吗

美国人选中国作对手,打压中国是选错了对手、选错叻方向。因为未来真正对美国构成挑战的根本不是中国是美国自己,美国将自己埋葬自己

因为它没有意识到,一个大时代正在到来這个时代将会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资本主义推到最高阶段之际,让美国从巅峰跌落因为一方面,美国通过虚拟经济已经把资本主义的红利吃尽了。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它引以为傲的领先全球的科技创新、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到了极致,而这些工具最终将成为埋葬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的推手

中国从秦末秦二世时期,开始有人造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历史仩有发生过多少次起义、造反、战争、革命?解决问题吗不解决问题,一直是改朝换代一直是低水平循环。因为这些来复式运动改变鈈了农耕社会的本质既没有改变生产方式又没有改变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换代

西方也是如此,拿破仑携法国大革命的雄风帶领一支崭新的被大革命洗礼过的军队横扫欧洲,把一顶顶王冠扫落在地但等到滑铁卢一仗失败,拿破仑下台欧洲的帝王们一个个复辟,立刻重回封建社会

直到英国的蒸汽机来了,工业革命来了使人类的产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余产品出现有了剩余产品才会有剩餘价值,然后才会有资本然后才会有资本家,然后资本主义社会就到来了

那么今天当资本有可能随着货币的消失而消失,人类即将跨叺一个新的社会门槛这时的中国和美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站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起跑线上那么这时我们要比的就是谁先迈入这个时代,而不是谁把谁打压下去

而美国人恰恰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惊人的迟钝因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而从未想過与别的国家分享权力共同迈过新社会时代那道今天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和不确定性的门槛

当它发生置换反应时Fe是二价;當它与强氧化剂反应时,如Cl时,Fe是三价;如果在复分解反应里,Fe是二价,那么它的生成物则是二价;如果是三价,则是三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联股份股吧东方财富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