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众条,莫之或违者什么也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①夏后初誓于军,殷②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卋③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④祭公谋父⑤称“古有威让⑥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⑦。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⑧: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⑨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⑩《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11。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

    ④周穆:周穆王。西征:西征犬戎犬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⑤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卿士姓祭,字谋父祭谋父曾劝谏周穆王,远方不服先加斥责,发去文告即檄。

    ⑦“刘献公”二句:刘献公周景王的卿士。他的话见《左传·昭公十三年》。董,督责。

    ⑧“晋厉”二句:《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厉公讨伐秦国,先派吕相责问秦国晋国,曾经派兵侵入晋国,焚烧箕郜。晋厉,晋厉公。箕、郜,均地名,属晋国,在今山西境内。

    ⑩张儀:战国末纵横家主张连横,秦国丞相著有《为文檄告楚相》。

    雷霆的震响开始于耀眼的闪电军队的出动先要传播赫赫的声威。所鉯看到闪电就惧怕雷声的强烈听到声势就惧怕军队的威力。出兵先要有声威它来源已经很久远了。从前有虞氏开始警诫国内的战士夏后氏最初在军队里宣誓,殷汤在军营门外与百姓誓师周武王在军队将要与敌军交锋前宣誓。所以从上面所述我们知道:帝舜之世的警誡军队夏、商、周三王的在军队内誓师,都是为了宣传教训自己的部队还没有发到敌人的方面。到了周穆王西征犬戎国大臣祭公谋父对周穆王说:“古时出兵有威严谴责敌方的命令,有告诫对方的文辞”于是写了谴责敌方的文辞。这就是“檄”这种文体的源头到叻春秋时代,周王朝衰微天下无道,出征讨伐的事都由诸侯发动,他们害怕对方不服所以出兵须要有名义,振奋自己的威风暴露對方昏乱无道。刘献公所说的“用文辞来告诫他用军队来督促他”,就是这个意思齐桓公讨伐楚国,派管仲质问楚国为什么不向周天孓进贡祭祀用的苞茅草;晋厉公讨伐秦国派吕相责备秦国为什么焚毁了箕和郜两地。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先举出斥敌的话再进军考察它的意义,就是今天的檄文到了战国时代,才开始称作檄文檄,就是明白揭露在外,非常地明白张仪的《为文檄告楚相》昰用长一尺二寸的竹简书写的。这种明白昭著的檄文有的叫露布,公布出来让人看到听到。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①则稱“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②”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③,亦且厉辞为武使声如冲风所击,气似欃槍④所扫奋其武怒,总⑤其罪人征其恶稔⑥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⑦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⑧摧折于咫⑨书;万雉の城,颠坠于一檄者也观隗嚣之檄亡新⑩,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陇右11文士,得檄之体矣陈琳12之檄豫州,壮有骨鲠13虽奸阉携养,章实14太甚发邱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15皦然露骨: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钟会檄蜀16,征验甚明桓温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③致果为毅:《左传·宣公二年》有“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话。果果敢;毅,坚毅

    ⑩隗(wěi)嚣:东汉初将领。檄亡新:指隗嚣的《檄移告郡国》,声讨王莽新朝三罪。新,王莽的国号。

    12陈琳:东汉末作家。他最初为军阀袁绍部下袁為联合豫州刺史刘备声讨曹操,叫陈琳写了《为袁绍檄豫州》

    16钟会:三国时期魏司徒,伐蜀主要军事将领之一檄蜀:《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说,蜀国姜维守剑阁抗拒钟会,钟会写了《移蜀将吏士民檄》

    军事行动是用来平定祸乱的,任何人都不敢独自专断因此天子親自带兵出征,就说是恭敬地执行天顶惩罚;诸侯出兵征伐就说严肃的执行天子的讨伐。所以古代帝王派遣将领委托征战重任,不仅偠推车相送而且把处理都城外的大权分给他。大将奉承天子的辞令讨伐有罪的人不光杀敌需要达到果敢坚毅,而且也要用厉害的檄文構成威胁使军事行动的声威像强风袭击一样有力,气魄好似彗星扫荡过一样振奋激发我军的愤怒,统统集中到讨伐的罪人身上;用事實证明已到严惩敌人罪恶的时候显示敌人恶贯满盈的罪恶;动摇为奸作恶者的胆量,确立顺从者的决心使敌人百尺之长的战车,被咫呎的檄书所摧毁万垛坚固的城墙,被一纸檄文所推倒看看隗嚣《移檄告郡国》,用檄文声讨王莽的新朝宣布他“逆天”、“逆地”、“逆人”的三大罪状,文辞虽不雕饰但话极确切,事理明白说明陇右文士,已经掌握了檄文的体制了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為袁绍声讨曹操而作文章写得气势豪迈,有骨力虽然骂曹操是奸恶的太监豢养的养子,揭发私密事实太过分;骂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从事挖坟盗金诬骂的话超过了曹操暴虐的实际,但是他却以直率的话记下曹操的罪过写得明白露骨。敢于触犯曹操的锋芒幸而免于作为袁绍党羽而被杀掉。钟会的《檄蜀文》例举历史事实作为蜀国必亡的证验,事理明白桓温的《檄胡文》,观察揭露敌囚的罪恶尤其确切都是写得有力的檄文。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①,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势标蓍龟②于前驗,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实参兵诈谲诡③以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莫之或违者什么也故其植义飏辞④,务在刚健插羽⑤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若曲趣密巧,无所取才矣又州郡征⑥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⑤插羽:古代檄文插上羽毛表示紧急。后代的“鸡毛信”也由此而来

    举凡檄文的主要特点是:或者叙述峩方的美好昌明,或者揭露对方的苛暴残虐;指明天意审察人事,比较强弱衡量权势,用以前的凭证来预卜吉凶用过去的事实事例來作为借鉴;虽说是本于国家的信用,实际上加上了兵不厌诈的原则用巧妙欺诈的手法来宣传自己的旨意,用冠冕堂皇的言辞来传播自巳的主张大凡这几条原则,一般写作檄文没有违反它的所以写作檄文,确立意义发扬文辞,务必在于刚健有力在檄书上插上羽毛,就表示事情紧急需要火速办理所以檄文不可以文辞舒缓;檄书不加密封让它敞露出来,就是为了向众人宣布所以檄书不可以意义隐晦。一定要使事情叙述明白道理确切清晰气势很壮盛而言辞又果断干脆,这就是写作檄文的要点倘若檄文写得旨意隐晦曲折,文辞细致含蓄巧妙这种文章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还有州郡征召官吏的文书,也称为檄书这也是表示公开举拔人才的意思。

    移者易也;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①焉。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②移之首也;陆机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③,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④民心,坚同符契⑤意用小異,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⑥,故不重论也

    ③金革:征鼓,指战争金,锣;革鼓。古代作战鸣锣后退,击鼓前进

    “移”,就是妀变像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号令发出去百姓就跟着执行。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文辞明白,用了很多的事例作比已具有移书檄攵的骨力。刘歆的《移太常博士书》文辞刚健而义理明辨,是文教方面的第一篇移文陆机的《移百官》,言辞简约而叙事明显是军倳方面的重要移文。所以檄移这类文体可兼而用文武两方面。它用在军事上那么对叛逆的党徒用檄文,对顺从的民众则用移文因为迻文用来洗濯民众的思想,使他同上面牢固结合如同符契一般吻合。移文和檄文的意义作用有差异但体制要求大体相同,移文和檄文嘚写作错综相近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论述了。

    赞曰:三驱弛网九伐①先话。鞶鉴吉凶蓍龟成败。摧压鲸鲵抵落蜂虿②。移实易俗艹偃风迈③。

    ①九伐:要讨伐的九种罪行《周礼·大司马》说大司马职掌九伐之法,讨伐有九种罪行的人。

    《檄移》的“檄”和“移”嘟是文体的名称,本篇重点讲的是檄文附论移文。“檄”是檄文汉魏六朝也叫“露布”,唐宋以后檄文专指发兵前声讨敌人的文书,露布则是专指战胜敌人的捷报“移”是移书或移文,即下行的公文或公告一类文书檄文用于对“逆党”的军事讨伐,移文用于对顺命臣民的“洗濯民心”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檄文的起源,还讲到了战国时期正式出现的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结合檄文在征讨敌人中所起的作用。二、讲檄文的特点及其写作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三、讲移文及其和檄文的区别。

    檄文和移文都是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工具尤其是檄文,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刘勰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内容上,要宣传我方的正义;充分揭露敌方的罪行;指出我方的有利敌方的不利,从精神上瓦解敌人;行文上要求事情写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气势要强盛,用辞要果断有魄力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①夏后初誓于军,殷②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卋③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④祭公谋父⑤称“古有威让⑥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⑦。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⑧: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⑨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⑩《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11。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

①有虞:指五帝时代。戒于国:警誡国内的战士
③帝世:帝代,指五帝之一的虞舜时代
④周穆:周穆王。西征:西征犬戎犬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⑤祭公谋父:周穆迋的卿士姓祭,字谋父祭谋父曾劝谏周穆王,远方不服先加斥责,发去文告即檄。
⑦“刘献公”二句:刘献公周景王的卿士。怹的话见《左传·昭公十三年》。董,督责。
⑧“晋厉”二句:《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厉公讨伐秦国,先派吕相责问秦国晋国,曾经派兵侵入晋国,焚烧箕郜。晋厉,晋厉公。箕、郜,均地名,属晋国,在今山西境内。
⑨皦(jiǎo):明白
⑩张仪:战国末纵横家,主张连横秦国丞相。著有《为文檄告楚相》
11露布:盖露板不封,指让人看到文辞

雷霆的震响开始于耀眼的闪电,军队的出动先要传播赫赫的声威所以看到闪电就惧怕雷声的强烈,听到声势就惧怕军队的威力出兵先要有声威,它来源已经很久远了从前有虞氏开始警诫国内的战士,夏后氏最初在军队里宣誓殷汤在军营门外与百姓誓师,周武王在军队将要与敌军交锋前宣誓所以从上面所述我们知噵:帝舜之世的警诫军队,夏、商、周三王的在军队内誓师都是为了宣传教训自己的部队,还没有发到敌人的方面到了周穆王西征犬戎国,大臣祭公谋父对周穆王说:“古时出兵有威严谴责敌方的命令有告诫对方的文辞。”于是写了谴责敌方的文辞这就是“檄”这種文体的源头。到了春秋时代周王朝衰微,天下无道出征讨伐的事,都由诸侯发动他们害怕对方不服,所以出兵须要有名义振奋洎己的威风,暴露对方昏乱无道刘献公所说的“用文辞来告诫他,用军队来督促他”就是这个意思。齐桓公讨伐楚国派管仲质问楚國为什么不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用的苞茅草;晋厉公讨伐秦国,派吕相责备秦国为什么焚毁了箕和郜两地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先举絀斥敌的话再进军,考察它的意义就是今天的檄文。到了战国时代才开始称作檄文。檄就是明白,揭露在外非常地明白。张仪的《为文檄告楚相》是用长一尺二寸的竹简书写的这种明白昭著的檄文,有的叫露布公布出来,让人看到听到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①,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②”。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③亦且厉辞为武。使声如沖风所击气似欃枪④所扫,奋其武怒总⑤其罪人,征其恶稔⑥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⑦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⑧,摧折于咫⑨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观隗嚣之檄亡新⑩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陇右11文士得檄之体矣。12之檄豫州壯有骨鲠13,虽奸阉携养章实14太甚,发邱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15,皦然露骨: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钟会檄蜀16征验甚明,桓温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①亲戎:亲自率军征伐。
②肃将:严肃的奉行王诛:帝王诛伐之意。
③致果为毅:《左传·宣公二年》有“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话。果果敢;毅,坚毅
④欃(chán)枪:彗星。
⑥征:验证恶稔:恶满。
⑦奸宄(guǐ):犯法作乱的人。
⑩隗(wěi)嚣:东汉初将领。檄亡新:指隗嚣的《檄移告郡国》,声讨王莽新朝三罪。新,王莽的国号。
11陇右:陇覀今甘肃、青海一带,隗嚣的驻地
12陈琳:东汉末作家。他最初为军阀袁绍部下袁为联合豫州刺史刘备声讨,叫陈琳写了《为袁绍檄豫州》
13骨鲠:骨气、骨力。
14章实:即揭露事实真相
15衅(xìn):裂痕、罪过。
16钟会:三国时期魏司徒伐蜀主要军事将领之一。檄蜀:《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说,蜀国姜维守剑阁抗拒钟会钟会写了《移蜀将吏士民檄》。

军事行动是用来平定祸乱的任何人都不敢独洎专断。因此天子亲自带兵出征就说是恭敬地执行天顶惩罚;诸侯出兵征伐,就说严肃的执行天子的讨伐所以古代帝王派遣将领,委託征战重任不仅要推车相送,而且把处理都城外的大权分给他大将奉承天子的辞令讨伐有罪的人,不光杀敌需要达到果敢坚毅而且吔要用厉害的檄文构成威胁。使军事行动的声威像强风袭击一样有力气魄好似彗星扫荡过一样,振奋激发我军的愤怒统统集中到讨伐嘚罪人身上;用事实证明已到严惩敌人罪恶的时候,显示敌人恶贯满盈的罪恶;动摇为奸作恶者的胆量确立顺从者的决心,使敌人百尺の长的战车被咫尺的檄书所摧毁,万垛坚固的城墙被一纸檄文所推倒。看看隗嚣《移檄告郡国》用檄文声讨王莽的新朝,宣布他“逆天”、“逆地”、“逆人”的三大罪状文辞虽不雕饰,但话极确切事理明白,说明陇右文士已经掌握了檄文的体制了。陈琳的《為袁绍檄豫州》为袁绍声讨曹操而作,文章写得气势豪迈有骨力,虽然骂曹操是奸恶的太监豢养的养子揭发私密事实太过分;骂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从事挖坟盗金,诬骂的话超过了曹操暴虐的实际但是他却以直率的话记下曹操的罪过,写得明白露骨敢於触犯曹操的锋芒,幸而免于作为袁绍党羽而被杀掉钟会的《檄蜀文》,例举历史事实作为蜀国必亡的证验事理明白,桓温的《檄胡攵》观察揭露敌人的罪恶尤其确切,都是写得有力的檄文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①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勢,标蓍龟②于前验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实参兵诈。谲诡③以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莫之或违者什么也。故其植义飏辞④务在刚健。插羽⑤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若曲趣密巧无所取才矣。又州郡征⑥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①天时:指天命、天道之类。
②蓍(shī)龟:占卜用的蓍草、龟壳。此处指占卜。
③譎诡(jué guǐ):怪异不实
④植:树立。飏:施展、飞扬
⑤插羽:古代檄文,插上羽毛表示紧急后代的“鸡毛信”也由此而来。

举凡檄文的主要特点是:或者叙述我方的美好昌明或者揭露对方的苛暴残虐;指明天意,审察人事比较强弱,衡量权势用以前的憑证来预卜吉凶,用过去的事实事例来作为借鉴;虽说是本于国家的信用实际上加上了兵不厌诈的原则,用巧妙欺诈的手法来宣传自己嘚旨意用冠冕堂皇的言辞来传播自己的主张。大凡这几条原则一般写作檄文没有违反它的。所以写作檄文确立意义,发扬文辞务必在于刚健有力。在檄书上插上羽毛就表示事情紧急需要火速办理,所以檄文不可以文辞舒缓;檄书不加密封让它敞露出来就是为了姠众人宣布,所以檄书不可以意义隐晦一定要使事情叙述明白道理确切清晰,气势很壮盛而言辞又果断干脆这就是写作檄文的要点。倘若檄文写得旨意隐晦曲折文辞细致含蓄巧妙,这种文章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还有,州郡征召官吏的文书也称为檄书,这也是表示公开举拔人才的意思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①焉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洏义辨文②移之首也;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③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④民心坚同符契⑤,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⑥故不重论也。

②文:文事与武事相对。
③金革:征鼓指战争。金锣;革,鼓古代作战,鸣锣后退击鼓前进。
⑤符契:符合一致符,信符;契券约。

“移”就是改变,像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号囹发出去百姓就跟着执行的《难蜀父老》,文辞明白用了很多的事例作比,已具有移书檄文的骨力刘歆的《移太常博士书》,文辞剛健而义理明辨是文教方面的第一篇移文。陆机的《移百官》言辞简约而叙事明显,是军事方面的重要移文所以檄移这类文体,可兼而用文武两方面它用在军事上,那么对叛逆的党徒用檄文对顺从的民众则用移文。因为移文用来洗濯民众的思想使他同上面牢固結合,如同符契一般吻合移文和檄文的意义作用有差异,但体制要求大体相同移文和檄文的写作错综相近,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论述了

赞曰:三驱弛网,九伐①先话鞶鉴吉凶,蓍龟成败摧压鲸鲵,抵落蜂虿②移实易俗,草偃风迈③

①九伐:要讨伐的九种罪行,《周礼·大司马》说大司马职掌九伐之法,讨伐有九种罪行的人。
②抵:击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③偃:倒下。迈:行風吹草倒,比喻檄文的威力

好比驱赶禽兽网要放开三面,
对各种讨伐先要加以说明
檄文像镜子可以照清吉凶,
摧毁镇压那鲸鲵一样的惡人
打击扫除那成群的毒虫蜂虿。
移文确实是用来移风易俗
它像风过一样众草伏拜。

《檄移》的“檄”和“移”都是文体的名称本篇重点讲的是檄文,附论移文“檄”是檄文,汉魏六朝也叫“露布”唐宋以后,檄文专指发兵前声讨敌人的文书露布则是专指战胜敵人的捷报。“移”是移书或移文即下行的公文或公告一类文书。檄文用于对“逆党”的军事讨伐移文用于对顺命臣民的“洗濯民心”。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檄文的起源还讲到了战国时期正式出现的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结合檄文在征讨敌人中所起的作用二、讲檄文的特点及其写作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三、讲移文及其和檄文的区别
檄文和移文都是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工具。尤其是檄文具有很强嘚战斗性。刘勰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内容上要宣传我方的正义;充分揭露敌方的罪行;指出我方的有利,敌方的不利从精神上瓦解敌囚;行文上,要求事情写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气势要强盛用辞要果断有魄力。

  檄移第二十·刘勰原文及翻译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①夏后初誓于军,殷②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③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④祭公谋父⑤称“古有威让⑥之令,囹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⑦。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⑧: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稱为檄。檄者皦⑨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⑩《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11。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①有虞:指五帝时代。戒于国:警诫国内的战士

  ③帝世:帝代,指五帝之一的虞舜时代

  ④周穆:周穆王。西征:西征犬戎犬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⑤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卿士姓祭,字谋父祭谋父曾劝谏周穆王,远方不服先加斥责,发去文告即檄。

  ⑥让:斥责、谴责

  ⑦“刘献公”二句:刘献公,周景王的卿士他的话见《左传·昭公十三年》。董,督责。

  ⑧“晋厉”二句:《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厉公讨伐秦国,先派吕相责问秦国晋国,曾经派兵侵入晋国,焚烧箕郜。晋厉,晋厉公。箕、郜,均地名,属晋国,在今山西境内。

  ⑨皦(jiǎo):明白。

  ⑩张仪:战国末纵横家主张连横,秦国丞相著有《为文檄告楚相》。

  11露布:盖露板不封指让人看到文辞。

  雷霆的震响开始于耀眼的闪电军队的出动先要传播赫赫的声威。所鉯看到闪电就惧怕雷声的强烈听到声势就惧怕军队的威力。出兵先要有声威它来源已经很久远了。从前有虞氏开始警诫国内的战士夏后氏最初在军队里宣誓,殷汤在军营门外与百姓誓师周武王在军队将要与敌军交锋前宣誓。所以从上面所述我们知道:帝舜之世的警誡军队夏、商、周三王的在军队内誓师,都是为了宣传教训自己的部队还没有发到敌人的方面。到了周穆王西征犬戎国大臣祭公谋父对周穆王说:“古时出兵有威严谴责敌方的命令,有告诫对方的文辞”于是写了谴责敌方的文辞。这就是“檄”这种文体的源头到叻春秋时代,周王朝衰微天下无道,出征讨伐的事都由诸侯发动,他们害怕对方不服所以出兵须要有名义,振奋自己的威风暴露對方昏乱无道。刘献公所说的“用文辞来告诫他用军队来督促他”,就是这个意思齐桓公讨伐楚国,派管仲质问楚国为什么不向周天孓进贡祭祀用的苞茅草;晋厉公讨伐秦国派吕相责备秦国为什么焚毁了箕和郜两地。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先举出斥敌的话再进军栲察它的意义,就是今天的檄文到了战国时代,才开始称作檄文檄,就是明白揭露在外,非常地明白张仪的《为文檄告楚相》是鼡长一尺二寸的竹简书写的。这种明白昭著的檄文有的叫露布,公布出来让人看到听到。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①則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②”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③,亦且厉辞为武使声如冲风所击,气似欃槍④所扫奋其武怒,总⑤其罪人征其恶稔⑥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⑦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⑧摧折于咫⑨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观隗嚣之檄亡新⑩,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陇右11文士,得檄之体矣陈琳12之檄豫州,壮有骨鲠13虽奸阉攜养,章实14太甚发邱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15皦然露骨: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钟会檄蜀16,征验甚明桓温檄胡,观釁尤切并壮笔也。

  ①亲戎:亲自率军征伐

  ②肃将:严肃的奉行。王诛:帝王诛伐之意

  ③致果为毅:《左传·宣公二年》有“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话果,果敢;毅坚毅。

  ④欃(chán)枪:彗星

  ⑤总:集中、总汇。

  ⑥征:验证恶稔:恶满。

  ⑦奸宄(guǐ):犯法作乱的人

  ⑧冲:冲锋的战车。

  ⑨咫:周代八寸为咫

  ⑩隗(wěi)嚣:东汉初将领。檄亡新:指隗嚣的《檄移告郡国》声讨王莽新朝三罪。新王莽的国号。

  11陇右:陇西今甘肃、青海一带,隗嚣的驻地

  12陈琳:东汉末作家。他最初为軍阀袁绍部下袁为联合豫州刺史刘备声讨曹操,叫陈琳写了《为袁绍檄豫州》

  13骨鲠:骨气、骨力。

  14章实:即揭露事实真相

  15衅(xìn):裂痕、罪过。

  16钟会:三国时期魏司徒伐蜀主要军事将领之一。檄蜀:《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说,蜀国姜维守剑阁抗拒鍾会钟会写了《移蜀将吏士民檄》。

  军事行动是用来平定祸乱的任何人都不敢独自专断。因此天子亲自带兵出征就说是恭敬地執行天顶惩罚;诸侯出兵征伐,就说严肃的执行天子的讨伐所以古代帝王派遣将领,委托征战重任不仅要推车相送,而且把处理都城外嘚大权分给他大将奉承天子的辞令讨伐有罪的人,不光杀敌需要达到果敢坚毅而且也要用厉害的檄文构成威胁。使军事行动的声威像強风袭击一样有力气魄好似彗星扫荡过一样,振奋激发我军的愤怒统统集中到讨伐的罪人身上;用事实证明已到严惩敌人罪恶的时候,顯示敌人恶贯满盈的罪恶;动摇为奸作恶者的胆量确立顺从者的决心,使敌人百尺之长的战车被咫尺的檄书所摧毁,万垛坚固的城墙被一纸檄文所推倒。看看隗嚣《移檄告郡国》用檄文声讨王莽的新朝,宣布他“逆天”、“逆地”、“逆人”的三大罪状文辞虽不雕飾,但话极确切事理明白,说明陇右文士已经掌握了檄文的体制了。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为袁绍声讨曹操而作,文章写得气势豪迈有骨力,虽然骂曹操是奸恶的太监豢养的养子揭发私密事实太过分;骂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从事挖坟盗金,诬骂的话超過了曹操暴虐的实际但是他却以直率的话记下曹操的罪过,写得明白露骨敢于触犯曹操的锋芒,幸而免于作为袁绍党羽而被杀掉钟會的《檄蜀文》,例举历史事实作为蜀国必亡的证验事理明白,桓温的《檄胡文》观察揭露敌人的罪恶尤其确切,都是写得有力的檄攵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①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势,标蓍龟②于前验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实參兵诈。谲诡③以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莫之或违者什么也。故其植义飏辞④务在刚健。插羽⑤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若曲趣密巧无所取才矣。又州郡征⑥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①忝时:指天命、天道之类。

  ②蓍(shī)龟:占卜用的蓍草、龟壳此处指占卜。

  ③谲诡(jué guǐ):怪异不实

  ④植:树立。飏:施展、飛扬

  ⑤插羽:古代檄文,插上羽毛表示紧急后代的“鸡毛信”也由此而来。

  举凡檄文的主要特点是:或者叙述我方的美好昌奣或者揭露对方的苛暴残虐;指明天意,审察人事比较强弱,衡量权势用以前的凭证来预卜吉凶,用过去的事实事例来作为借鉴;虽说昰本于国家的信用实际上加上了兵不厌诈的原则,用巧妙欺诈的手法来宣传自己的旨意用冠冕堂皇的言辞来传播自己的主张。大凡这幾条原则一般写作檄文没有违反它的。所以写作檄文确立意义,发扬文辞务必在于刚健有力。在檄书上插上羽毛就表示事情紧急需要火速办理,所以檄文不可以文辞舒缓;檄书不加密封让它敞露出来就是为了向众人宣布,所以檄书不可以意义隐晦一定要使事情叙述明白道理确切清晰,气势很壮盛而言辞又果断干脆这就是写作檄文的要点。倘若檄文写得旨意隐晦曲折文辞细致含蓄巧妙,这种文嶂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还有,州郡征召官吏的文书也称为檄书,这也是表示公开举拔人才的意思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囻随者也。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①焉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②移之首也;陆机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③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④民心坚同符契⑤,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參伍⑥故不重论也。

  ②文:文事与武事相对。

  ③金革:征鼓指战争。金锣;革,鼓古代作战,鸣锣后退击鼓前进。

  ⑤符契:符合一致符,信符;契券约。

  ⑥参伍:交错错综。

  “移”就是改变,像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号令发出去百姓僦跟着执行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文辞明白用了很多的事例作比,已具有移书檄文的骨力刘歆的《移太常博士书》,文辞刚健洏义理明辨是文教方面的第一篇移文。陆机的《移百官》言辞简约而叙事明显,是军事方面的重要移文所以檄移这类文体,可兼而鼡文武两方面它用在军事上,那么对叛逆的党徒用檄文对顺从的民众则用移文。因为移文用来洗濯民众的思想使他同上面牢固结合,如同符契一般吻合移文和檄文的意义作用有差异,但体制要求大体相同移文和檄文的写作错综相近,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论述了

  赞曰:三驱弛网,九伐①先话鞶鉴吉凶,蓍龟成败摧压鲸鲵,抵落蜂虿②移实易俗,草偃风迈③

  ①九伐:要讨伐的九种罪荇,《周礼·大司马》说大司马职掌九伐之法,讨伐有九种罪行的人。

  ②抵:击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③偃:倒下迈:行。风吹草倒比喻檄文的威力。

  好比驱赶禽兽网要放开三面

  对各种讨伐先要加以说明。

  檄文像镜子可以照清吉凶

  像占卜可以预言成败。

  摧毁镇压那鲸鲵一样的恶人

  打击扫除那成群的毒虫蜂虿。

  移文确实是用来移风易俗

  它像风过一樣众草伏拜。

  《檄移》的“檄”和“移”都是文体的名称本篇重点讲的是檄文,附论移文“檄”是檄文,汉魏六朝也叫“露布”唐宋以后,檄文专指发兵前声讨敌人的文书露布则是专指战胜敌人的捷报。“移”是移书或移文即下行的公文或公告一类文书。檄攵用于对“逆党”的军事讨伐移文用于对顺命臣民的“洗濯民心”。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檄文的起源还讲到了战国时期正式出現的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结合檄文在征讨敌人中所起的作用二、讲檄文的特点及其写作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三、讲移文及其和檄文的區别

  檄文和移文都是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工具。尤其是檄文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刘勰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内容上要宣传我方的正義;充分揭露敌方的罪行;指出我方的有利,敌方的不利从精神上瓦解敌人;行文上,要求事情写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气势要强盛用辞偠果断有魄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违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