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大屏幕手机的人到底什么心态.不怕诺手大招手

小米CC9 Pro主打的就是拍照这一点你從它背后硕大的五枚模组上就能发现。另外这次小米CC9 Pro所覆盖的等效焦距为13mm至125mm算是一个全能选手了。

主摄采用三星ISOCELL Bright HMX传感器并具备光学防抖功能,传感器尺寸达到惊人的1/1.33英寸像素为1.08亿,这也是小米CC9 Pro在拍摄方面的最大优势

小米CC9 Pro主摄像头采用了7组光学,尊享版则为8组镜片目前小米CC9 Pro在DXO相机排名与Mate 30 Pro并列第一(双冠军)。

据了解三星ISOCELL Bright HMX手机影像传感器能够支持拍摄6K/30p视频,但可能是730G拖了后腿小米CC9 Pro只支持4K/30p视频拍摄,不知道未来是否会通过软件更新加入更高的视频拍摄规格

其他的四枚镜头小米CC9 Pro分别为800万像素长焦镜头,这枚长焦镜头支持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光学变焦以及50倍数码变焦

另外还有一颗1200万像素的人像镜头,这颗摄像头传感器为IMX363这个有点厉害。

同时还有2000万像素的117°超广角镜头以及一颗2cm对焦距离的微距镜头

在其他部分,小米CC9 Pro表现就比如拍照那么激进尤其是在配置上,这次选择了骁龙730G处理器考虑到小米9 Pro鉯及Redmi K20 Pro的市场,如果小米CC9 Pro上了骁龙8系列旗舰处理器的话它们就真的没有市场了。

机身还是比较厚的这和摄像头模组一定有关系,不过小米塞入了526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算是将功补过了,充电方面支持30W快充

    小米CC9Pro1亿像素五摄四闪10倍混合光学变焦5260mAh骁龙730G暗夜魅影8GB+128GB游戏智能拍照手机3099元京东去购买

整体外观和设计大概就是这样,满分10分你给小米CC9 Pro综合打几分呢?

4月15日荣耀30系列正式发布。

作为榮耀数字系列的首款5G产品荣耀30系列延续了荣耀一直以来的科技探索精神,并且在影像、设计、性能等诸多方面全面进阶

堪称目前最强隊列的拍照模组、绝佳的机身设计和手感、几乎没有短板的硬件设计等,可以说这一次荣耀30系列是最近几年来荣耀数字系列的集大成者

其中更大的惊喜在于,荣耀此次一口气为我们带来了包括荣耀30、荣耀30 Pro+荣耀30 Pro+三款产品而其中最为夺目无疑也是首次加入的荣耀30 Pro+。

话不多说让我们通过评测来领略一下这一次荣耀为我们带来的全能旗舰吧。 

工业设计:前后超曲对称打造极致手感 70°飞瀑屏设计见者倾心

如果说唎如影像、性能或者5G这些是手机的“内功修为”的话那么工业设计作为手机的“皮相”则是决定你第一眼对这款手机印象好坏的重要一環。

而这一次荣耀30 Pro+绝对不会在外观上让你有丝毫失望。

190g8.38mm。如果你对目前发布的诸多5G旗舰手机有所了解的话就应该明白这两个数据背後所代表在工业设计上的实力和对手感上的提升有多么巨大。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荣耀30 Pro+的这块飞瀑屏还支持90Hz刷新率。

90Hz的刷新率带来了怎样嘚改变这样的刷新率能让日常使用App的各种滑动操作的流畅度明显,动画过渡饱满细致不论是滑动桌面,还是操作微信刷今日头条等信息流的时候,90Hz屏幕都能让你有一种清爽畅快的感受

绝佳的手感不仅来自于优秀的三维重量,还有荣耀首次在数字系列上使用的70°超曲OLED飛瀑屏

从侧面看去,荣耀30 Pro+的背面3D曲面玻璃与正面飞瀑屏弧面对称两者相会于采用掐丝工艺打造的1.3mm极窄中框,让荣耀30 Pro+的手感非常舒适

極窄的中框除了营造绝佳的手感之外,在功能性上也并没有缺失——机身右侧保留了极窄的电源键以及音量键电源键上还有额外的凸起紋理避免误触。

而仔细观察机身顶部的细节你会发现还有一个顶部的扬声器隐藏在其中——保证了手机使用体验的同时并且对机身美感莋了最大的保留。

除此之外机身顶部还有红外发射器和降噪Mic,底部则是卡槽、数据接口以及底部扬声器;这一切都藏在了微微凹陷的边框中让机身一体感更强。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到手机背面:这一次荣耀30 Pro+一共有幻夜黑、钛空银和绿野仙踪三款颜色(荣耀30系列额外有霓影紫和流光幻境两种颜色)而我们拿到的则是其中的钛空银配色。

它采用了微妙细腻的AG磨砂工艺银色中略带浅紫,清冷雅洁在静止中蘊藏轻盈活力。同时AG工艺又为它赋予了非常温润雅致的光泽和手感

机身左上角是继承自荣耀V30系列的矩阵相机设计,而且更为精致你可鉯看到荣耀30 Pro+利用银色纹理将“矩阵”一分为二,左侧由5000万超感光相机+1600万广角镜头+50倍手持超稳长焦镜头组成;

机身右侧则是闪光灯、对焦模組以及高亮处理的丝印文字和纹理让相机矩阵更具层次感。

镜头下方则是HONOR几个字母这应该也是荣耀首次将这么大的品牌名印在自家手機上。

仔细观察你能看到HONOR呈亮面效果,与磨砂底色恰巧形成对比看起来还是非常精致的。

私心而言这一代荣耀30 Pro+可能是我既荣耀8系列の后最爱的一代荣耀数字旗舰:大胆的用色和HONORLOGO的加入彰显了荣耀年轻时尚的气质,而轻薄的手感、扎实的做工更奠定了荣耀在细节处的不妥协说它是一部“见者倾心”的产品毫不过分。

影像:“全天候+全场景构图”打造荣耀最强拍照

说完外观我们来看看荣耀30 Pro+的后置影像系统,这一次荣耀继续沿用了RYYB主摄但是却在CMOS上进一步升级为1/1.28英寸的IMX700:5000万像素超感光镜头,QuadBayer四合一可聚合成2.44μm大像素业界最大单像素尺寸RYYB超感光滤镜阵列,全像素八核对焦等一系列参数堪称豪华

除此之外,荣耀30 Pro+还搭配了50倍潜望式手持超稳远摄镜头和1600万超广角镜头全方面嘚覆盖了不同的拍摄场景,打造“全天候+全场景”的顶级影像性能

可以说,这一次荣耀30 Pro+的影像模组也算解决了之前“方向错了”之争的疑虑:在荣耀认为超大底+超大像素+超感光能力+超长焦才是荣耀需要坚持的手机影像发展方向。

至于这个方向究竟对不对咱们还是直接鼡样张来说话:

从我们拍摄的白天室内外样张来看,荣耀30 Pro+的色调控制非常出色非常适合拍摄城市和蓝天白云,配合出众的细节反馈可鉯说每一张图都是大片水准。

16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则有着117度的视角和17mm的等效焦距取景面积扩大一倍,不仅拍摄的画面范围更广图片也哽有纵深感。

在拍摄风景大片和“大长腿”的时候这颗广角镜头的表现非常突出。在拍摄大合影、教堂穹顶、扭曲效果或者向下俯瞰的時候这颗镜头同样是你的首选。


从左上开始依次为荣耀30系列超广角、1倍、5倍、10倍样张

而在50倍潜望式手持超稳远摄镜头的帮助下你可以進行5倍的光学变焦和最高50倍的数码变焦。

荣耀还为超广角、1倍、5倍、10倍准备了快捷键帮助你进行“全焦段构图”。

而当你使用超过15倍的長焦拍摄时荣耀30 Pro+还能切换到双通道模式,出现长焦画中画帮助拍摄者实时了解长焦镜头的取景与目标拍摄物体的差距,瞬间找到目标

当然,IMX带来最大提升的无疑还是暗光拍摄夜景模式下,荣耀30 Pro+拍摄照片画面整体亮度会有明显提升RYYB传感器带来的重大改变是能够捕捉哽多的暗部细节,夜景表现更为出色能够看到的是整张照片的实际成像效果清晰,画面的暗部细节得到保留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极高嘚感光度给手机的夜拍带来了极大优势实际夜拍得出的图片在保留细节、色彩的同时画面还保持了极高的纯净度,可以说主摄拍摄的在夜景中占有极大优势而这种优势对比人眼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对比看下


人眼类似观感(图左)和荣耀30 Pro+夜拍实际效果(图右)

上图圖左是荣耀30 Pro+通过专业模式调节出类似人眼实际观感的效果,上图图右是荣耀30 Pro+通过夜拍实际得出的成像效果

对比中不难看出,夜间模式下囚眼得出的画面不仅在清晰度上得到有效提升曝光控制、噪点抑制在极限环境下都有着超越肉眼的表现。

与此同时华为和荣耀在算法仩的领先也为荣耀30 Pro+增色不少,赋予了创作者更加丰富的创作空间

以荣耀30 Pro+搭载的AIRAW超级人像引擎为例,它可以将传统手机针对JPG进行计算处理嘚步骤提前到了更早的RAW域中以此保留图片更多的信息。

借助这个功能荣耀30 Pro+在人像摄影上迎来突破,从细节、色彩、动态范围、亮度、膚色等多个方面对人像效果进行了提升。

综合来看荣耀给我们带来的是从超广角到50倍长焦全部覆盖的“全天候、全场景”影像利器,鈈论是摄影发烧友还是普通消费者都能利用荣耀30 Pro+强悍的硬件系统和优秀的算法拍出自己心仪的作品。

性能:麒麟9905G带来最强悍5G体验

荣耀30 Pro+内置的是海思麒麟9905G SoC这款SoC将处理器和基带合二为一,另外创新性设计CPU三档能效架构、16核GPU超级集群可以说是当前领先的5GSoC。

GPU部分为16核心的Mali-G76GPU有著领先的性能与能效,配合华为独有的GPUTurbo技术性能和能效一流。

NPU部分麒麟9905G采用了达芬奇大核+全新微核的设计,两类核心分别应对不同需求的任务兼顾性能和能效。

5G方面麒麟9905G集成巴龙5000基带,支持NSA+SA双模组网不仅可以依靠智能上行分流设计在5G弱信号场景提供更好体验,还能通过带宽分配技术做到更好的5G能效表现下面我们先展示荣耀30 Pro+的实测5G性能。     

目前5G网络套餐已经和消费者见面了大家在选购手机的过程Φ也越来越重视手机是否支持5G,而荣耀30 Pro+的实测5G速度达到了932Mbps

注:当前的5G测速数据因受到网络、内容源服务器、周边环境、同时在线用户规模等因素影响,数据存在一定的波动属于正常情况

本次测试地点覆盖不够全面,无法完全体现荣耀30 Pro+对于5G的支持我们后续会进行更多的5G測试,敬请期待     

5G网络环境下,荣耀30 Pro+ 5G软件下载速度表现也是极为优秀的稳定在114MB/s左右,与我们使用SpeedTest得到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这里要夸奖┅下荣耀的应用商店带宽。

从5G网络下的游戏体验来看不论是《王者荣耀》还是《和平精英》的延迟均保持在极好的延迟状态,值得注意嘚是这还只是在5G建设初期的网络情况下当5G网络深入推广后,游戏的延迟会进一步降低

除了高速的5G连接速度外,荣耀30 Pro+的5G频段覆盖n41、n78、n79、n1、n3、n77能在包括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区域自如享受高速5G网络。得益于巴龙5000基带的强悍5G性能和四天线SRS天选技术实际测试中荣耀30 Pro+为峩们带来了极速、畅快的5G体验。

荣耀30 Pro+的强悍的连接性能还体现在对于Wi-Fi6+的支持上荣耀30 Pro+内置麒麟W650芯片,支持160MHz带宽、1024-QAM高阶调制可实现全球最赽的Wi-Fi连接速率:空口理论峰值速率2.4Gbps。另外配合荣耀Wi-Fi6+路由器可实现更优质的无线网络体验

游戏测试环节,《王者荣耀》开启最高画面设置Gamebench实时帧率稳定在60帧,麒麟9905G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全程稳定的帧率显示基本没有出现掉帧或者帧率波动的情况。

《和平精英》在荣耀30 Pro+最高鈳以开到HDR高清+超高帧率(40帧)在默认最高画面表现下,能够满帧运行 

从实际的游戏测试来看,荣耀30 Pro+的游戏表现可以说是目前安卓阵营嘚第一梯队而这也离不开荣耀30 Pro+出色的散热表现。

荣耀30 Pro+的散热结构为面积达到1681平方毫米的VC液冷散热系统VC液冷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更大媔积贴合热源使得手机在重度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稳定性能输出不发热。

可以说麒麟9905G SoC为荣耀30 Pro+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而完善的散热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手机性能的发挥。

不论是5G的实际表现还是在性能方面的表现;不论你是手机轻度用户还是游戏重度发烧友荣耀30 Pro+的实际表現都表现出强悍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荣耀30 Pro+还采用了双扬声器设计,它能够识别音频场景对应不同场景进行针对性优化,打造更好的外放效果

例如视频、游戏、音乐播放等不同场景都有不同的针对性优化,无疑将手机使用体验更拉高一层

系统:更年轻的UI开启全场景智慧生活

荣耀30 Pro+搭载了全新的MagicUI 3.1系统。可以看出这一次的系统UI整体观感上要更加年轻和时尚化从设置里面的色彩运用和图标上的微调都让人眼湔一亮。

灭屏显示的设计上荣耀也加入了不少新的思路,从传统的时钟到安谧宁静的海洋生物系列再到浩瀚无垠的宇宙系列总有一款苻合你的习惯。

当然更大的改变在侧边应用栏的加入上——为了满足大家对于多任务操作的使用需求,当手指从荣耀30 Pro+屏幕两侧向内滑动後停顿后即可唤出侧边应用栏长按拖动即可进行分屏操作。

这种操作最便捷的使用场景是在视频、游戏等沉浸式应用中即时的消息、突然要处理的问题通过悬浮的窗口就能完成,处理其他事情的过程中沉浸的游戏、视频体验是不中断的,操作简洁高效

而为了让用户朂便捷地享受多智能设备融合带来的便利,MagicUI3.1设计了跨设备控制中心的统一入口

从屏幕的左下角上滑,便能呼出控制中心连接了的荣耀設备IoT设备都能一步了然,各种设备之间的接续智能家居的设备,都聚合在一起提供更加便利的分布式管控。

新功能畅连通话也在荣耀30 Pro+嘚到体现畅连通话支持1080p视频通话,清晰度超越市面主流视频即时通讯工具

相比Facetime,画面质量更高更省流量。即使在暗光情况下畅连通话也会进行画面智能优化。视频中可实现一键美肤提升清晰度和亮度。

除此之外MagicUI3.1新增屏幕共享功能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分享屏幕,不僅可以看到共享的屏幕还能同时在分享画面上做标记。在部分场景下比如教父母使用新功能或者临时批注文件,都非常实用

续航:使用一天无压力优秀到不像5G手机 

众所周知,5G时代来临后随着5G和高刷新率的流行,目前主流手机的续航能力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降低

而此佽既有着高刷新率又有着5G功能的荣耀30 Pro+则搭载了一块4000mAh的电池,此外荣耀30 Pro+还搭载了40W超级快充+27W无线快充+无线反向充电的组合利用荣耀官方的充電器和无线充电27W无线快充(需单独购买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结果如下:


40W有线快充(上)和27W无线快充(下)

40W有线快充半小时充入70%,无线充电半小时充入32%电量两项结果在旗舰中的表现也堪称出色,并且反向无线快充的加入也让这部手机在实用性上更上一个台阶4000mAh的大电量能够充分顾及到与之配套的无线充电。因此我个人非常推荐荣耀30 Pro+用户购买一个无线充电板套装。

续航部分在5小时重度使用续航中,拍照测試(30分钟)、视频播放测试(60分钟)、社交测试(30分钟)、即时通讯(30分钟)、网页浏览(30分钟)、游戏测试(60分钟)、在线音乐(30分钟)、电子书(30分钟)最终荣耀30 Pro+剩余电量为52%,4000mAh的电池容量优势显露无疑

另外,跟随荣耀30S系列一起发布开售的FlyPods3无线耳机也是我非常推荐荣耀30 Pro+用户购买的配件

作为荣耀自家的真无线降噪耳机,和自己的设备在连接性和稳定性上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

而本身过硬的音质搭配双偅降噪功能让你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使用它进行通话体验都很不错,值得入手

对于消费者而言,荣耀30 Pro+自然是一款堪称标杆的旗舰产品——无论是全面强悍的硬件参数、影像方面的巨大跃升还是更近一层楼的工业设计荣耀堪称做到了目前它能做到的极致。

90Hz高刷新率屏幕、双扬声器、Z轴限定马达……这一代的荣耀30 Pro+真的几乎没有硬伤;对于它感兴趣的用户大可随心“买买买”就好。

但而对于荣耀本身而言荣耀30 Pro+的诞生可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几乎代表着目前荣耀能够提供的最强实力,与荣耀30系列的另外两款一起完成了对不同价位段的细分与覆盖;

另一方面它的诞生也指明了未来荣耀手机在影像、设计上的新方向,让我们看到了真正能代表荣耀5G时代的作品

荣耀30 Pro+是荣耀今年,甚至说是这几年来对于“旗舰”诠释的最好的一次至于它是否能带领荣耀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逆势崛起,还要等待市场给峩们答案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振亭

iPhone X 的「X」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 Mac OS X,那是在乔布斯的带领下告别过去带着苹果走入新篇章的电脑系统。苹果本可以把今年的旗舰机型命名为 iPhone 8 或者 9或者张三李四——这只是個名字而已,但苹果选择了「X」意味着这不是一部例行升级的手机,苹果想赋予它特殊的意义

今年苹果的宣传策略很有意思,在过去怹们会规定一个时间点超过之后,提前拿到测试机的媒体们才能发表对新设备的测评但是在今年,美国地区仅有三家媒体(全球有十镓)提前一周拿到了 iPhone X 测试机其它科技媒体均在 24 小时前才拿到,另外苹果还给一些不太知名的、甚至都不是科技相关的 YouTuber 们提供了测试机這些媒体和 YouTuber 们都更面向年轻的群体,看得出苹果想要在今年触及更多的人群并且也在尝试不同的宣传策略。

我拿到手上这部 iPhone X 已经有一个哆星期刚上手时确实充满了新鲜感,5.8 英寸全面屏用起来怎么样取代了 Touch ID 的 Face ID 体验如何?没有了 Home 键该怎么交互接下来我将一一为你解答。

呎寸:单手操作爱好者的福音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屏

持续变薄,反而有不少人提出加厚机身来提升续航的想法所以这次厚度和重量的增加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各个 iPhone 型号的尺寸参数对比

iPhone X 整体尺寸和 iPhone 7 接近高度多了 5.3mm,宽度则多了 3.8mm站在小尺寸手机(4.7 英寸)的角度,尽管 iPhone X 變得狭长了但基本还是保持了单手使用时的可操作性。Plus 尺寸之所以不方便单手操作不是因为它高,而是因为它宽握持手另一侧的区域很难通过改变手势来碰到,屏幕顶部则容易通过改变手势来触及喜欢小尺寸手机的人,从 iPhone X 身上也能找到熟悉的感觉1 

站在 Plus 尺寸的角度,iPhone X 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屏」最明显能感受到区别的是,Plus 尺寸独有的横屏两栏设计并没有运用在 iPhone X 上比如系统自带的设置、邮件、備忘录等应用。尽管我自己不太使用这些功能但如果你有需求的话,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此外键盘输入区域也能感受到明显区别,iPhone X 虽然仳 4.7 英寸 iPhone 稍微宽一点但明显不如 Plus 尺寸来得宽敞。

尺寸为 414pt竖向内容量则增多了不少,达到了 812ptPlus 尺寸为 736pt。你可以通过下面这张 绘制的图片来對比其它 iPhone 型号

人们喜欢大屏手机的原因不只是屏幕更高带来的,同样也是因为屏幕更宽iPhone X 在这一点上可能会让部分 Plus 手机用户失望。不过甴于全面屏的缘故iPhone X 的屏幕视野比 Plus 更开阔,直观感受上弥补了一些

我们今年并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一个尺寸的 iPhone不过近期也有称,苹果鈳能会在明年推出 Plus 尺寸的 iPhone X也许可以期待一下。

屏幕:隐藏「刘海」很容易留下它才是「勇气」

全面屏看起来真的很棒,即使它正面有┅块「刘海」平时我们不太会注意到它,原因很简单iPhone X 发售前,我们是通过照片看到的 iPhone X我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手机上。而当我们拿到 iPhone X 后我们是在使用手机,这个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屏幕里面的内容因此「刘海」不会太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再加上使用黑色壁纸的话會让它看起来跟屏幕融为一体,因此就更加不显眼了

「刘海」在刚开始的时候引起了大量不满,网友们纷纷反馈 iPhone X 丑死了直到最近少数派介绍了一款去「刘海」的壁纸应用,我注意到有不少人在评论里面说「去掉刘海反而更丑啦」还挺有意思的。就我自己而言我从来鈈觉得这是一个丑的设计,这只是一个「怪」的设计从「使用手机」的角度来说,它并不影响日常使用

隐藏「刘海」其实是相对容易莋出的决定,比如在状态栏固定显示黑色背景或者就像其他厂商一样,直接不要这两块屏幕区域但苹果最后选择留下它,这可能比去掉 3.5mm 耳机孔更需要「勇气」,他认为屏幕是最主要的其它东西不能干扰屏幕。延伸出「刘海」两侧的屏幕可能要比直接去掉更符合「无邊泳池」的概念也让屏幕看起来更没有边界。

从前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里面再画个小圆圈,我们会知道这是 iPhone而现在去掉了 Home 键的 iPhone X,只剩「刘海」作为它的标志性设计也可以预见短时间内「刘海」不会消失。

当我看习惯了全面屏的 iPhone X 之后再回去看其它 iPhone,会觉得特别不习慣,你知道这是设计的趋势大边框和非全面屏看起来就显得笨重。

今年是苹果第一次在 iPhone 上采用了 OLED 屏幕像素密度达到了 458ppi,这让界面元素看起来更清晰边缘也更锋利。苹果在色彩校准方面也控制得很好你不会看到传统 OLED 屏幕上常出现的颜色糊成一片的现象。拓展阅读:

臸于 OLED 屏幕可能带来的「烧屏」风险由于我们拿到 iPhone X 的时间都不算长,而「烧屏现象」往往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因此得依靠时間去验证。:「我们设计的超视网膜显示屏可以减少 OLED 的『老化』效应是业内首屈一指的显示屏。」

不过 iPhone X 的这块屏幕可不便宜易碎而且維修价格高。国内需要 2288 元其它损坏维修价格为 4588 元,均比 iPhone 8 高出 1000 元左右便宜一点的保护方案就是带保护套,但如果你喜欢不带保护套的手感平时又比较粗心,那么这次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苹果推出的手机意外险服务 AppleCare+具体购买建议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今年的三款新 iPhone 都用上了 True Tone(原彩显示)技术,会根据周围环境的色温自动调整屏幕的色温理论上会让显示效果更自然。但我发现自己经常在修图或者看美剧的时候关掉它修图自然不用说,滤镜分冷暖色调True Tone 会影响判断,但后者则需要我们从心理上去接受这种设定因为影视作品通常都有自己的調色习惯,屏幕色温可能会影响到所谓的「导演表达」但这就类似「音频文件格式和耳机音质是否会影响音乐家的表达」,这些都是所囿人都难以控制并且会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变化的东西因此只要你心理上接受它了,其实也就没什么大不了况且 True Tone 真的会让你在夜晚对著屏幕时不那么刺眼。

另外 发现目前处于 Beta 阶段的 iOS 11.2 会在开启相册时自动减弱 True Tone 效果也许未来苹果会把这个功能开放给第三方。

Face ID:第一次觉得掱机似乎有了灵魂

iPhone X 上另一个大变化就是用 Face ID(面容 ID)取代了 Touch IDFace ID 设置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将前置摄像头对着自己然后根据指示转动头部两次,就能设置完成录入过程很顺畅,结束后甚至还会发出「这就完啦」的疑问。

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帮我爸设置 Touch ID 的时候整个过程很容易絀错,比如手指按压过久或者没有覆盖到中心部位录入过程也耗时较长。在初始引导上Face ID 做得比 Touch ID 好太多了。

Face ID 的原理是利用了「刘海」上噺增的两个传感器一个是最右边的点阵投影器,它可以发射某种有特定结构的光到你脸上然后通过最左边的红外摄像头(不是前置摄潒头)拍摄你脸部的照片。由于脸部本身就存在凹凸再加上与发射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拍到的光会有所变形与原本的结构一比較,就能计算出人脸的 3D 深度图另外它还会拍摄一张红外照片,这样 2D 的脸部细节特征也有了两个数据一结合,再跟录入数据做比对就能知道此时解锁的是不是你本人了。

点阵投影器发射出来的光(图 / The Verge)

所有 Face ID 数据都储存在 A11 仿生芯片的安全隔区中并且会进行本地加密。当苐三方应用需要调用 Face ID 进行解锁时它只能知道认证的结果是否成功,并没有权限获得 Face ID 的数据因此你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脸部照片会被上传箌服务器上。

关于 Face ID 最大的疑问是它能否替代 Touch ID。在我这一周的体验过程中Face ID 绝大部分情况都运行得很好。成功率和解锁速度都不错虽然沒有第二代 Touch ID 那么精准和快,但真的一点都不差比起第一代的 Touch ID 要好非常多。

但有一种情况确实会令 Face ID 有些尴尬就是当我们把手机平放在桌媔的时候,Face ID 失败率很高其实前面有提到,Face ID 在进行验证时需要调用红外摄像头因此它需要「看」得到你的脸,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彡者缺一都不可。红外摄像头的视野范围跟前置摄像头相似你可以尝试打开前置摄像头观察一下什么时候能看得到你的五官,以后就知噵 Face ID 的有效解锁视角是多少了

除了视角,Face ID 还要求你与手机的距离保持在 20–55cm 之间(苹果官方建议的距离是 25–50cm)掌握这两个数据,相信你能哽熟练地使用 Face ID

另外也有人提到双胞胎的问题,虽然苹果自己也提到了如果是双胞胎,目前的确会大大减弱 Face ID 的安全性但还是有几家媒體找来了双胞胎进行测试,具体过程我就不在这儿详述了大家可以 查看测试的详情,简单说结论就是同卵双胞胎确实很容易就骗过 Face ID目湔苹果也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只能使用密码进行解锁

抛开成功率和解锁速度,Face ID 最大的优点是自然比洳当我们熟练使用 iPhone X 后,直接拿起手机就往上轻扫在手指滑动过程中 Face ID 也会跟着验证,手机自然也就解锁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没感觉到囿「Face ID 验证」这一步。类似的情况还有 Safari 自动填充密码的时候

当然你可能会担心安全性的问题,其实该有确认过程的时候还是会有的比如 Apple Pay 需要你先按两下侧边按钮,然后再进行 Face ID 验证验证成功后,手机会处于可刷卡的状态直接拿到 POS 机前刷一下即可,不需要一直把脸对着手機类似的线上 Apple Pay 支付和应用内购支付也是需要你先按两下侧边按钮再进行验证,由于这个行为是主动执行的所以说 Apple Pay 和应用内购不存在一鈈小心就把钱给付了的状况。

不过你可能得警惕一下其它的支付或转账场景比如使用微信进行转账,整个过程中唯一的确认步骤就是一個绿色的「确认」按钮当你按下「确认」后,就会立即进行 Face ID 验证由于不同的应用会采用风格各异的设计,所以当你在进行涉及到财产楿关的操作前一定要看清步骤,不要把安装应用时猛按下一步的习惯带到这里来

微信转账前会提示「确认」按钮

Face ID 第一次让我感觉到电孓设备似乎有了灵魂,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当锁屏界面有通知消息时,只有机主本人注视屏幕通知消息才会展开详细内容,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条未知消息需要注视屏幕这个设定确实非常有意思,你似乎在跟屏幕进行对话:「嘿老伙计,让我看看今天有什么消息」

交互:有一些学习成本,但很好用

随着 Touch ID 离去的还有 Home 键这是 iPhone 曾经的标志性设计,并且也是易用性的代表乔布斯曾说:Home 键它总能带你回家。

當我们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时候按一下 Home 键总会回到主屏幕,非常简单易懂但实际上 Home 键后来衍生出的其它功能还是需要一些学习成本的,呮不过它们都被分布在更新迭代的岁月里用户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经验积累,已经习惯了这套操作

iPhone X 改变的是一大堆操作习惯,相信大镓都得依靠一段时间来适应具体改变的操作可以看《》这篇文章,里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 iPhone X 的各种交互手势这里我只说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

大部分底部操作的手势都很好用包括直接上滑返回主屏幕、左右滑动切换应用,不过触发多任务界面的手势则一般这里有一个尛技巧,你不需要像发布会那样上滑到屏幕中央停顿或者画个倒 L 型,你只需要从底部往上短滑稍微停留(非常短暂的)一小会儿后松掱,就能触发多任务界面

屏幕顶部的手势操作则没那么好用了,以我自己为例子控制中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一下子从一个极易唤出嘚位置挪到一个需要改变手势才能唤出的位置这让我非常不习惯,甚至到现在一个多星期了也还没有适应过来。通知中心就更加不方便了以前可以从右上角区域唤出,现在得左移了我认为把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都堆到一起是一个不合理的设计,希望苹果能在明年的噺系统上进行优化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手势操作是锁屏界面的闪光灯按钮和相机按钮。这两个按钮跟普通的按钮不太一样它们是 iOS 仩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模拟的是现实中开关的触感这两个按钮你不能 3D Touch 它们,你需要稍微用力按下后再抬起手指,就像现实中你按下開关后也要抬起手过程中会有两次震动反馈,跟现实里体验也非常像当年 iOS 7 从形状上抛弃了开关的样子,不少用户怨声连连现在反而從触感上找回来了,说不定以后会更大范围地利用

除了 iPhone X,我日常使用的还有一部 iPad Pro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它俩的交互逻辑不统一囹我最不习惯的一个地方就是 iPad 的控制中心在底部,而 iPhone X 则跑到右上角去了另外我也时不时会误以为 iPad 也能从底部往上轻扫返回桌面。这可能嘚忍好长一段时间了也许明年的 WWDC 会让这些情况有所改善吧。

相机:小尺寸手机终于有了双摄像头和人像模式

目前(人像光效)这个功能囷去年的「人像模式」一样也处于 Beta 阶段,所以实际拍照效果是否能做到发布会样片那样惊艳完全取决于周围环境,如果在本身光线环境充足光源不复杂的情况下,「人像光效」的效果还算可以尤其是「摄影室灯光」模式,能在提亮面部亮度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自然的效果

但是一旦切换到「轮廓光」「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模式就瞬间破功,后期效果非常明显「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的效果甚至看起来有些吓人,像是抠图失败的照片基本上是不可用的。

考虑到去年「人像模式」Beta 版时的情况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明年去掉 Beta 之后的「人像光效」应该会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iPhone X 摄像头有提升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长焦镜头和前置人像模式

长焦镜头從 ?/2.8 光圈增大到 ?/2.4 光圈,并且新增了光学防抖(此前只有广角镜头有光学防抖)当你想要放大两倍进行拍摄时,终于不用太担心牺牲画質了

从上面这两组样片来看,使用长焦镜头 2 倍模式下iPhone X 的拍摄效果和 iPhone 8 Plus 比差别并不大,噪点控制稍微好一点点但如果不放大显示的话几乎看不出。

不过考虑到几乎很少有人是从 iPhone 8/8 Plus 升级到 iPhone X 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 iPhone X 和前代相机的对比。从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看出同样作为小尺寸掱机,拥有双摄的 iPhone X 夜间拍摄效果要明显比 iPhone 7 好很多包括噪点控制、暗部细节、画面明亮度等各个方面。

另外今年的三部新 iPhone 都使用了新的感咣元件进光量比上一代提升了 83%,因此夜间拍照的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得益于新增的红外摄像头(苹果把它叫做原深感摄像头),前置相機终于也可以拍摄人像模式了不过虚化效果一般,边缘过渡不太自然还有待苹果对软件算法的进一步调校。

光线较好时的前置人像、囚像光效、光线较暗时的前置人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用到了红外摄像头,前置人像模式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拍摄反而后置攝像头由于进光量不足无法拍摄人像照片。

至此小尺寸手机终于有了双摄像头和人像模式。曾经因为这两个原因转移到 Plus 尺寸的人终于能同时拥有单手握持感和出色的拍照能力了。

  • Animoji:Animoji 确实很有趣我自己会经常发到上,也写了一篇不过 Animoji 的问题在于国内环境并不依赖 iMessage,虽說有办法将 Animoji 发到其它平台上但终究还是没有原生内置那么方便。希望苹果能尽快将 Animoji 的 API 开放给第三方使用
  • 120Hz 触摸采样率:根据上提供的信息,iPhone X 的触摸采样率(Touch Sample Rate)达到了 120Hz首先你要知道这不是 ProMotion,它不会在滚动、缩放、平移等操作时变得更加流畅不过它可以让 iPhone X 对交互做出更快嘚反应。
  • 续航:由于 OLED 屏幕的省电特性iPhone X 的待机续航有很大的提升,比 iPhone 7 好很多不过使用续航则达不到 Plus 的水平。我的日常工作环境是随时都囿电充的状态所以我个人并不太在意 iPhone 本身的续航时间。
  • 扬声器:我将 iPhone X 和 iPhone 7 左右摆到一起分别用扬声器播放音乐和播客,能明显感觉的 iPhone X 的喑量更大而且也更有穿透力。这对于常在家里用手机扬声器听播客的我来说很有帮助我能更容易听清主播们在说什么了。

iPhone X 并不便宜國行 64 GB 售价为 8388 元,256 GB 售价为 9688 元有不少人问,iPhone X 卖到了这个价格值得买吗?价格问题其实非常因人而异如果一定要我给一个答案的话,我会說值得因为我们在意的那些功能、期待的那些功能,确实都实现得不错比如 Face ID、全面屏、没有 Home 键的交互、摄像头,都没有辜负我们对新機型的期待

从 iPhone X 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苹果其它产品未来的样子手势操作、Face ID、全面屏这些特性毫无疑问会运用在将来的 iPad、Mac、甚至 Apple Watch 身上。

峩自己在 iPad 上其实已经很少使用 Home 键了基本只有解锁或者需要使用 Touch ID 的时候。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的 iPad 都是横着架在 Smart Keyboard 上使用的,Home 键离键盘区域囿点远每次都要往上够其实不太方便,甚至连返回桌面我都是用五指捏合或者唤出多任务界面后再点一下空白处的。Home 键在未来的 iPad 上会消失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去掉 Home 键的 iPad,和翻开盖才使用的 Mac用 Face ID 来进行解锁都是非常自然的。

iPhone X 身上的这些新特性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用户在接下来很多年里的使用习惯,也许未来会有新的东西出现但回到此刻,iPhone X 就是这一切的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怕诺手大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