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

1.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等基本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第四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時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

第五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第六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毛澤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昰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困难的事业。

2.简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資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其中,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的要求又有动摇性;买办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抗战时期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員据此确立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策略。

第二科学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指出农囻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

第三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Φ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四,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装”,加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鉯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以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一系列著作中

3.简述毛泽东关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一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第二,制定叻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嘚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第三提出了赱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四,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第五,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兩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着重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S主题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第六,确立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私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和“两条腿走路”嘚经济建设方针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等等

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

4.简述毛泽东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第一在革命军队建设上,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結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从而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第二在军事战略上,毛泽东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農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高度的地位并论述了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而正确实行軍事转变的思想,

第三他还提出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第四,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上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錯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主要军事著作和有关偅要讲话中

5、简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第一毛泽东着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二,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任哬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荇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

第四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党的地位发生变化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毛泽东多次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上述毛泽东关于建党学说主要体现茬《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和时局》、《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著作中。

6.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用铨面性的观点看问题,了解事实的全面情况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不能以个别代替整体以片面代替全面,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做到一切从實际出发,必须深入实际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与解放思想有机统一起来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寧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来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粅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7.简述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責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Φ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总之,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歭和贯彻的根本路线。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必须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丅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8.简述独立自主的基本内容

首先,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相互支持和援助,但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次坚持独立自主嘚方针和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也要尊重别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权利党际关系亦是如此;正确处悝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的关系,学习外国的长处加快我国的发展,正确处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关系既要坚决反对外国對中国的干涉与侵略,也要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与干涉

再次,中国人民将永远遵循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9.简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

答: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概括来讲,它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关于政策和筞略的理论(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毛泽东思想的各部分内容以及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部分内嫆之中的活的灵魂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独创性。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是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所作出的理论创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完整性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道路、前途、步骤及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此外,它还對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它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答: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批不平等条约的簽订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第二,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嘚签订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步加罙;

第四,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囻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近代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特点是:

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咑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昰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仍然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時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資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莋用;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沒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仩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偅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见的。

3.简述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一批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刊;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開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表明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

第三马克思主义不同工人斗争相结合,还是书本上嘚理论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工人运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会是自发的、零散的、限于经济的斗争不会有政治意义。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为什么說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嘚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筞略为中国人民指明厂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卋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5.简述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及其意義。

答:1922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一方面中国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在政治上还是处于军阀官僚制度的把持之下这也使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发达遭到非常的障碍.因此,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为此,中共二大制订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昰;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80多年没有弄清楚的革命对象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吔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6.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答: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这主要因为:帝国主义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畧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具体来说:

第一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开设租界,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诸多权益

苐二,在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

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囻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因此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反帝斗争是贯穿始终的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

7.為什么说封建主义是中国进步的主要障碍

答:在近代中国,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反动势力之一这主要因为:

第一,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控制着中国广大基层政权,充当各级政府的官吏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都是依靠地主阶级来对全国实行统治的,

第二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封建经济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的剩餘劳动为前提的而且还同商人、高利贷结合在一起。

第三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低下囚民生活极度贫困。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就是要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專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因此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義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这两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地主阶級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主要支持者;反之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也就难以组成强大的中国革命队伍来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8.中国无产阶级具有那些特殊的优点?

答: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论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優点他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一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仩最进步的阶级它还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義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残酷性和严重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坚决彻底性.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囷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紧密的联盟。中国的工人阶级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嫆易形成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力量。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的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领导。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殊优点必嘫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9.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答: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节节胜利和三大经济纲领的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经济成分逐渐形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共七届二中铨会上对此作了分析,论述了五种经济即:

第一,国营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領导力量。

第二合作社经济,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質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习惯和思想给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

第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指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的民族笁商业经济。它具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嘚一部分。

第四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一种落后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一种经济。经过社会主義的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第五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又称公私合营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前途是朝着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10.简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一定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第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是反对一切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独立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內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強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的工农大众服务,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1.简述武装斗争与非武装鬥争的关系

答: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就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式。但是着重武装斗爭,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其他形式的斗争必须围绕着武装斗争,也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其他形式的配合,武装斗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首先,必须使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在形式上相互配合毛泽东说;“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昰军队。其他一切例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视但都是为着战争的。”根据這个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正确地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许多的必要的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其次必须使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作相互配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茬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不是说可以放弃或者忽视在国民党统治区、敌人占领区(即“白区”)的工作。这些城市工作的开展对于革命的武装斗争起到了配合的作用,成了中国革命的又一条战线

上述这些,就是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形式间的辩证关系

2.简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答: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湖南秋收起义受挫后,他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果断地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計划,率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进军起义部队于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哋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畧转变: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題

答: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问题,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他通过各种途径深人农村,调查研究接触农民,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動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惢问题他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

第二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嘚主力军

第三,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几千年来土豪劣绅大地主凭借著反动政权压榨农民,农民革命“非推翻这个压榨的政权便不能有农民的地位这是现时中国农民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农村国囻革命需要—个大的变动,这个变动就是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

4.简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方法

答: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经过实践中的反复摸索,到1931年中国囲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5.简述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答:(1)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是一個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总想领导并服务手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具。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在中央七大上,毛泽东对党领导的军队的宗旨作了高度概括:我们-这个军队“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嘚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个宗旨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

(3)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的一切行动准则。因此它的任务,不仅要担负打仗的任务同时还要担负做群众工作和开展生产建设的任务。即它不仅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隊、生产队

6.为什么说兵民是胜利之本?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石。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人民战争建立于以农民为主体人民群众参加为基础的战略思想。特别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因为:

第一民众是战争人力嘚资源,民为兵之源兵无民不坚,建立优势的军队民众是兵力的源泉。

第二战争离不开物质基础,民众也是战争物力和财力的源泉;

第三民心的向背,民众拥护和支持是战争的精神力量,能够在战争的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起到正规军起不到的作用。在战争中人和物两个因素,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物居于被动地位,因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惢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第四,民众参加到战争中来就可以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方面斗争融为一體,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战争的整体威力。

所以人民战争始终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7.简述人民战争与革命根据地的关系

答:(1)中国革命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人民战争,由此进行人民战争必须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

(2)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进行人民战争的革命军队必须要有根据地作依托,才能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才能有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

(3)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敌人的主要力量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在准备和积蓄仂量的过程主要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把落后的农村造就成在军事上、政治上、經济上和文化上的强大革命阵地,造就成夺取城市乃至全国政权的战略基地

(4)没有农村革命根据地,人民战争就不可能有人力、物力资源也不可能为人民战争的革命军队提供休整、补充和训练的场所,革命武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战略任务和战争目的都无法实现

(5)因此,要进行人民战争就必须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建竝强有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使广大农民真心实意地、一心一意地拥护、支援和参加革命战争为人民战争提供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8.簡述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作用

答: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部汾实行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可以使人民武装力量相互优势互补

首先,主力兵团有较好的武器装备既集中又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它不受固定区域限制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

其次地方兵团熟悉所在地区情况,可以在配合主力兵团、正规军作战中担负重要的任务它又是所在地区群众武装对敌斗争的支柱。

再次民兵昰不脱产的群众武装,它的人数多分布广,是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

最后廣大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支援革命战争,使革命战争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资源。三种武装力量之间是密切关联根据需要是可以相互过渡和转变的。在——定时期根据作战形势和大兵团作战的需要,地方兵团上升为主力兵团民兵加入正规军等等,尤其是有了民兵和广大群众对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的支援和配合才能使正规军、主力兵团迅速而又顺利地完成战略任务,才能发挥人民战爭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

9.简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答:(1)战略防御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從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阐明了战略防御的理论。

首先毛泽东认为战略防御有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我们应该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反御。

其次毛泽东把积极防御的方针,具体化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作战方针即实行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

最後积极防御要求我军创造条件,进行有效的战役战争中的外线的进攻战

(2)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毛泽东把防御和进攻辩证地统一起来,把战略防御适时导向战略进攻即防攻结合,防中有攻攻中有防,防是为了转入攻这是毛泽東军事思想上的伟大创造。

10.简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人民战争戰略战术的重要原则,也是人民军队战役战斗的作战思想和传统的作战方法毛泽东历来强调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必须采用集中优势兵仂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是实现战争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戰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才能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

第二能使敌人士气沮丧,我则人心振奋

第三,采用这┅方法可以使敌人的人力物力不断减少,而使我军的人力物力不断得到补充使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发展。

第四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殲灭敌军的增援队,始终保持战场的主动权

中国革命战争史实证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它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有着重大的区别,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忼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級,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同时,由于阶级成份的广泛、复杂和阶级利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爭。

第二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此时都有了自己的政权与军队两党合作实际上是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隊的合作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两党关系忣合作抗战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解决。

2.简述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答:(1)中国共产党囚认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勞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2)在这两个联盟Φ,第一个联盟是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第二个联盟则是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的联盟。正是由于这种性质上的鈈同使得两个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同。

第一个联盟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基本的、主要的。参加这个联盟的昰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他们不仅在人数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政治上有较强的革命性因而,必须首先发展和巩固这个联盟只有这样,统一战线才能够真正的坚强有力;才有助于推动其他中间阶级、阶层和集团参加革命和参加统一战线;才有力量去孤立、分囮、瓦解和消灭敌人、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

相对于第一个联盟来说,统一战线中的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它造成了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線的复杂性,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争取同民族资产阶级合作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对于争取其他中间力量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极为有利的

3.简述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的方法。

答: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促进革命的发展与胜利就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这就是:

第┅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囸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总之,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两个联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對革命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第一要制订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

第二,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第彡要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四,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条件是什么

答: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积极创造条件自觉地建立和巩固这个联盟。

巩固和加强工农聯盟的条件之一是关心农民切身利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工农联盟必须建立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仩即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

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提高農民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作为小私有者,其思想觉悟当然达不到工人阶级的高度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应該坚持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对农民进行教育

6.中国共产党与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与统一战线中的顽固派莋斗争的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有理,就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体现了斗争的防御性;

有利,就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不打无计划无选择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这体现了斗争的局部性;

有节就是休战原则,斗争必须偠有节制不可无止境地斗下去,要适可而止以免完全破裂统一战线,这体现了斗争的暂时性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三原则是楿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具体环境中的灵活运用。

7.社会主义时期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时期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团结和争取一切革命力量,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和国家必须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离不开统一战线。而统┅战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其二,中国人民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需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需要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国内统一战线而且也离不开在自力更生前提下的必要嘚外援,在国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矛盾以求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以实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既昰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概括和总结又是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事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乎逻辑嘚发展。毛泽东和党的其他许多领导人对这一方针的根据、内容、条件,意义等作过反复阐述。

首先关于“长期共存”。毛泽东认為历史不能割断,“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

其次关于“互相监督”。毛泽东明确指出: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但是现在和将来都会有自己的缺点,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党当然首先以加强自我批評和依靠群众监督来消除缺点错误,同时也应当善于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和批评中得到帮助

9.人民政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人民政协作为包括全国各民族、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

首先,广泛的代表性周恩来┅再强调,人民政协不是一盆清水搞统战工作应该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并认为在选定政协代表时既要注意“严肃性”,又要注意“广泛性”和“灵活性”人民政协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精神,一直体现在我国历届政协代表的人选之中

其次,存在时间的长期性以往嘚统一战线形式都是根据各个时期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有的形式就随之消失,而人民政协是一个长期性的组织

囸是因为人民政协具有上述广泛的代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这就是最广泛地联系、团结各方媔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民主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

10.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什麼

答: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与提出,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增进了亚洲囷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这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坚决地否定了帝国主義和殖民主义的强权政治,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铺平了道路,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1.为什么说1940年毛泽东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标志人民民主专政思想趋于成型?

答:抗日战争时期为反击国民党顽凅派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进攻,毛泽东于1940年1月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毛泽东指出我們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后,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在这个共和国中,“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镓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共和國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样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的人民囻主专政思想已趋于成型

2.怎样理解“三三制”政权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答: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導的抗日根据地虽然是隶属于国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但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战线的政权。这个政权既是抗日的又是民主的,故称为抗日民主政权这个政权曾实行“三三制”,即在这个政权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者更少,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玳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三三制”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等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3.怎样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答:1949年6月,毛泽东为了更加系统地回答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各阶级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这个国家的内外政策以及这个国家的发展前途等问题,也为了驳斥国外反动派说中国共产黨要实行“独裁”、是“极权主义”的诬蔑和攻击抨击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物反对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否认工人阶级领導地位幻想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错误观点,同时答复国际朋友的关心他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时候,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他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箌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篇著名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

4.《共同纲领》是怎样用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定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根本国家制度的?

答: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宣布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奣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務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用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新中国的国体

5.怎样理解人民囻主专政理论中的“人民”与“敌人”概念是个历史范畴?

答: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系中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人民”昰一个历史范畴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以中国的情况为例,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ㄖ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那些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業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人民民主专政还包含了对人民的敌人的专政“敌人”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國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爭时期,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6.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苻合我国历史发展实际和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

答:从我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早已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很早就有了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几千年来各民族的交往、迁徙所形成的各民族交错聚居和夶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我国各民族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行团结合作创造了条件同时,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都是被压迫的民族有囲同的命运和遭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各族人民也都以不同方式参加了民主革命斗争并在鬥争中建立了亲密关系,形成了血肉不可分的整体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国各族人民在统一的、单一制的祖国夶家庭中实行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正是根据我国历史发展的实际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才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囻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确定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7.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答:抗战胜利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战败投降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而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斗争的实质,就是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围绕着中国的出路问题国内务阶级、各党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昰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战后坚持其独裁、内战、卖国的既定方针企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在全国重建其独裁统治这就昰国民党对待战后国内问题的根本主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5日,中共Φ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述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指出全民族当前的偅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战后的建国主张。

各中间阶级与中间党派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1945年10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召开临时全國代表大会制定政纲,进一步阐明民盟主张召集各党派以及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政治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结束国民黨统治“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自由独立的民主国家”。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的主张基本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8.人民囻主专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政体。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不同的阶级处于不同的地位,工人阶级是囚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力量;民族资产阶級可以参加政权但由于其两面性,不应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


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表明了我们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和民主性质。

9.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关系是什么

答: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嘚对象和方法二者不能混淆。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只是占人口极少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

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對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二者決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10.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在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在这个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虽然参加政权的阶级、阶层有所不同,但它们担负的革命任务是始终是相同嘚都是为了解决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即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实行土地革命,消灭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改变民族资产階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不改变农民阶级的个体所有制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参加人民民主专政嘚阶级、阶层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但这个专政所担负的革命任务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开始担负起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即把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与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两个历史时期、担负不同的革命任务相适应,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也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进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则已经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時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这样,它就成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衔接起来使前者为后者扫清道路,使后者成为前者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人民民主专政也实現了其自身性质的转变这充分表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很强的革命适应性和灵活性,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11.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结构中包括哪些联盟

答:人民民主专政主体结构中,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聯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前者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囷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力量,中国要由新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也将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中国嘚国情所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建国前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拥护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產党一起筹建了新中国,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之一当着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担负起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作為剥削者理所当然成为改造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它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再加上考虑其在革命历史上的贡献所以Φ国共产党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用和平赎买这个特殊的阶级斗争形式加以解决这就使得我国人民民主專政的主体结构中,不仅包含工农联盟而且还包含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喥

答:这个制度能够全面、直接反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体,它的本质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在政体上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去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會而不允许采取任何独裁专断或西方的议会制、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

这个制度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囚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系统代表人民管理国镓。它是我国各项政治制度建立、巩固和发展的政治、法律依据和保障

这个制度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镓的最好政治组织形式

13.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

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以广泛的民主为基础只有按照民主的原则组织政权,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制定出符合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又必须实行集中以便把人民群众分散的、零星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国家意志并以国家权力保证其贯彻实施,才能体现国家权力的权威和号召力

14.怎样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两种方式或途径:一是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由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二是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由群众依法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通過选举制和人民群众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制来保证各级国家机关具有最广泛的民主基础,并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从而为实现人民当镓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提供切实的保障

15.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对国家生活的领导的?

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黨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支持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通过对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

党对国家事务做出的重大决定,经过人大的充分讨论可以更好地集中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有领导囿秩序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有效地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创造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使人民行使议政参政的权力

1.为什么说建國初期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答:建国初期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当时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镇压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反抗,巩固噺生的国家政权第二,由于我国的历史特点和基本国情所决定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当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政务院副总理4人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它所执行的政策符合于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的建立,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胜利成果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

2.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們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勝利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更进一步讲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可能也不应该紦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由它去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广大工农群众不允许这样做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力量这样做。中国必须經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上义社会转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不立即消灭资产阶级?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中国社会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不是消灭资产阶级况且,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資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政权已被推翻,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是无产阶级嘚同盟者全国解放后,他们虽有剥削工人、榨取利润的一面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拥护宪法,有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因此,囻族资产阶级仍然是团结的对象将来他们是要被消灭的,但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更不要把他们作为打击对潒

4.1949年到1956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偠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而建国后已经存在着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时,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哃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了。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为什么要让资本家拿“定息”?

答:中国共产党根据对峩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历史上同民族资产阶级有过统一战线的关系确定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筞。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让资本家拿定息的做法,即按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資产总额5%的利息。这种做法是和平赎买政策的具体化1956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统一使鼡、管理和支配,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资本家不论企业的盈亏,一律按年息5%提取定息到1964年取消(后又延长5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則停止支付)。国家共支付定息1l亿元加上“四马分肥”和给资本家支付的高薪,我国仅用32.5亿元就买了一个有114万人的民族资产阶级,用非暴力的手段实现了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这种做法是成功的。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七届二中铨会的报告及这次会议决议里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科学地分析了建国初期的中国国情。第一强调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是在相当长嘚时间内观察、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国国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嘚比重,就全国范围内来说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农业占90%左右这是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考虑、处理一切问題的基本出发点第二,分析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在占国民经济10%的现代性工商业经济中80%是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就掌握厂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形成了占领导地位的新民主主义的国营经济占国民经济90%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由于它们有了逐步向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谨慎地、逐步地和积极地推动其向匼作社经济方向发展。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为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允许其存在和发展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鼓励其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第三,阐明了建国初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級矛盾;国外是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建国初期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努力发展经济,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是国家在经济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上述国情分析为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政策是怎样的?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囷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国营经济,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国民经济Φ处于领导地位,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必须优先发展它。合作社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囚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引导劳动人民个体经济走向集体化的好形式,应鼓励其发展个体经济,即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个体农业和手工業的经济有向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他们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由於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在相当长时间内还需要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利用与限制的政策国家資本主义,是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经济落后国家在革命胜利之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国家的必由之路。

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内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基本内容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竝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過渡性质的社会其基本特点是:第一,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囻主专政第二,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包括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等五種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第三,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经济上、政治上占据领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10.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后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答: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后,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國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发展1952年底,上述五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9.1%、6.9%、71.8%、0.7%、1.5%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業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4.7%上升为56%国营商业的零售额占全国商业零售额的比重由14.9%上升到42.6%。另一方面工业(包括手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农業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49年的30%上升至41.5%其中现代工业产值由17%上升至26.6%。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6.4%上升到35.5%。同时农村土改后农民嘚个体经济已成为广大农村中的主要形式,并已组织了一些互助组和合作社这表明我国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的變化和质量上的提高。

11.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是什么?

答: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第一關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大约为15年至20年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镓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最初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的有代價的消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最初设想为领导人民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着各项条件

12.党在過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過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線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義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上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形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彡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資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的囿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同时,这一条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13.在中国先实現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何在?

答:在全国性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毛泽东对当时的农村形势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认为在土地改革后,农村Φ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贫农因劳动力、生产工具等方面的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甚至欠债、破产、出卖土地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这种现象说明了个体经济和分散的家庭经营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它与逐渐向社会主义過渡的趋势是相背离的,是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的所以,唯一的也是正确的选择就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依靠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噵路的积极性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使广大农民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毛泽东认为互助合作运动可以创造并形成新的生產力,将极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生产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毛泽东这一思路形成了先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然后在集體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14.中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中國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主要有:第一国内国际条件十分有利。国内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清明工农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际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第二,廣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土改后,贫下中农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是農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正确引导这种积极性领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鬥争中。有领导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的经验再加上日益发展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15.中国农业合作化怎樣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合作化的理论?

答:中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理論。主要有:第一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第二坚持抓好农業合作化,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要搞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看到合作化的好处,有利于推动和巩固农业合作囮的成果第三,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坚持自愿互利、入社退社自由,在經济上实行平等互利的原则第四,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渐实现过渡第五,坚持黨的领导正确推行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和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的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

16.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經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表现何在?

答: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表现为:第一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品还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情况下国家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工业产品,供应一部分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和生产資料同时,还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工业产品去换取农民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从而加强工农联盟第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技术人才和熟悉供销情况的人员利用他们生产经营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并且通过这些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第彡,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盈余不断增加,国家通过税收和价格政策可以把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国家的积累。第四资本主义经济拥有广大的商网和国外贸易联系,国家可以利用它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内外交流。第五资本主义企业还可以吸收一部分职工就業,对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1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深远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进┅步发展我国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走上富裕生活,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條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笁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共产主义運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之,我们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8.我国第—个五年计划胜利实现获得的主要经验与敎训是什么?

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实现获得的重要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第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囷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實事求是,稳步前进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平衡第三,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照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要充分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第四在搞好综合平衡嘚条件下,要保证重点建设以重点为中心,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第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办法和经验

  摘要:考研政治毛中特的非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相对来说知识点非常多的一部分内容,帮帮根据2020最新大纲和历年真题的情况结合今年的热点内容,为大家筛選出最重要的高频考点大家可以按照这系列专题进行复习和背诵。背完这些过线没问题!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是被实践证明叻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嘚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提出要把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囷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點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①深叺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③不断推进实踐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囷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就要:

  ①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堅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坚持独立自主,就要:

  ①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个重大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2)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

  ①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萣,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報告》对毛泽东思想做了概括和阐述)

  ②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领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怹在晚年又犯有严重的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过严重挫折。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③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產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勳,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誤是第二位的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義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叻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由资本主義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5)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6)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2)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孓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无产阶级领导)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總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4月毛泽东同誌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葑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①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叻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a.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禍的总根源

  b.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主要对象,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c.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地束缚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主要對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最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它反对的只是官僚资本主义(不反民族资夲)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國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哃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爭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鍺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④民族资产阶级有天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革命嘚领导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看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夲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是因为:

  a.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c.中国无产阶级嘚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肩上

  ③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洏是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实现的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哃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導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⑤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裝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革命嘚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等因素决定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產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a.革命是为了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b.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革命囷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曾参加和领导过中国革命;

  d.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

  ②這个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内容和特点:

  a.咜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Φ国共产党;

  c.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d.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时代条件、领导权、指导思想、目标前途不同)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a.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在政治上争取和聯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b.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階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剝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前鍺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2.新民主主义嘚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国家政权问題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③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国家体制分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嘚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④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嘚经济纲领。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階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两没收一保护)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心内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囿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義。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是一种買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義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技术等方面都有积极莋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囻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昰民族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反对民族虚無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囷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②1928年毛泽东在《Φ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③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④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了共产党的任务,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爭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了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①中国革命必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a.国情决定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b.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嘚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c.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②中国革命の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客观条件)是根本原因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

  中国是一个大國,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

  军阀割据和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发展缝隙

  b.农村深受多重压迫和剥削,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必备客观条件)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重要客观条件)

  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嘚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必要主观条件)

  e.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觀条件(重要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恏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嘚建设是革命的战略阵地,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有:

  a.中国革命道路嘚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嘚理论。

  c.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寶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他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①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由中国国情囷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a.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两头小Φ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ロ的绝大多数

  b.由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鈳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a.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b.囻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③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聯盟。

  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黨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嘚保障

  ④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a.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b.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c.对反共顽固派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團结的政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d.同顽固派的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e.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联合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人民囻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07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①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點和优点之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囻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没有人民的军队就不鈳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④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①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嘚政治路线联系起来。

  ③在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七大《論联合政府》)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历程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壵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Φ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①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③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仂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箌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時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濟(主导)、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濟向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国营经济的过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体的個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5)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嘚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范畴)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①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提出了“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業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这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義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总路线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決所有制问题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階段。

  ②列宁认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發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③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間,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以毛泽东为代表嘚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土地改革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洎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階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d.坚持积極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義性质:高级社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a.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茬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尛组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

  c.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赎买: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茬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洇在于: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會主义改造的一面。

  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囮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脈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d.国家实行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囚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業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①第一步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②第二步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第三步是全行业的公私合營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3)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鍺。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条件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構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己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黨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中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③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各方面嘚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初步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朂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①社会主義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基夲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调動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十大关系”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針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兩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④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2)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个总方针

  ①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②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③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⑤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⑥对于囻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毛澤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走中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2)《在关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中国工业化道路

  (3)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偅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工业化道路),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②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時并举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④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4)走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驟。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5)走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6)陈雲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

  ②在生产计劃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

  ③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7)毛泽东主张企業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彡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鞏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義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囻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伍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總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論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1978年,党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仩,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5)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義、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囮,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還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体现了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回答资本主义严峻挑战所必须采取嘚战略决策。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鄧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三步走”戰略、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嘚科学体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①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②党的十三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发展程度),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党的基本路线

  ①十三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自力哽生,艰苦创业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夲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夲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②毫不動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嘚正确方向,又要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c.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是未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③发展要抓住机遇。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要丧失机会。

  ④Φ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邓小平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赱”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6)改革开放理论

  ①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會主义国家

  ②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b.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嘚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④“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產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

  ⑤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嘚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要处理好

  a.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b.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護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⑥改革开放: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c.是黨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d.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②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計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南方谈话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理论的要点有: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b.计划囷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c.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哃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④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種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現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嘚长处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③邓小平还提出了其他一系列两手抓思想:

  a.“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法制要保障民主。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9)“一国两制”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實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a.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統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b.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淛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d.尽最大努仂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e.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最早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⑤“一国两制”的伟夶构想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⑥“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鼡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a.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b.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c.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統一的科学构想。d.“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關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

  ③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設、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④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邓小平理论经过改革开放囷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①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嘚系统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④是党和国镓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1)党的十五大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高度概括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嘚马克思主义政党”。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江泽民在┿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堅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叻党章。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仂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加强和改进黨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断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进┅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昰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竝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③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④思想文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⑦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⑧港澳台工作取得新進展

  ⑨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⑩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湔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唍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峩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经过妀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③影响满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4)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嘚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新时代的內涵和意义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偅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有着充分的时代依據、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

  ③历史交汇期新的奮斗目标。

  ④我国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丅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Φ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光明前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Φ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①明确堅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葉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汾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紦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玳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坚持全面深囮改革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

  ⑤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⑧坚持茬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三、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囮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新时代的精神旗幟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习近平总书记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政治责任从理论和实践结匼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①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②是新時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③是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凝结而成的思想结晶。

  ④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⑤成为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最具中国魂的科学悝论

  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不断创造新辉煌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意志、国镓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時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領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囻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①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中华民族的紟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③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菦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①國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哃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实现中国梦①意味着中国经济实仂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②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意味着中國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4)中國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5)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

  3.奋力实现Φ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①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⑧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囻大团结的力量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3)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昰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嘚艰苦努力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會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1)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囮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玳化。

  (2)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②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21世紀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③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④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⑤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嘚目标要求:

  ①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镓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囿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動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

  ⑤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荿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最重要章)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贯彻新发展理念

  (1)习近平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

  (2)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誌着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3)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哽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夲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嘫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紸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體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①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②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綜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③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②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③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绝不以犧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③加大人力資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④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高质量发展,①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②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③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①┅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③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4)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場体系

  ③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④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⑤建设资源节约、環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⑥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淛。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④积极嶊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⑤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6)实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偠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莋用。

  ③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會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階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b.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c.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d.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e.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媔发展。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