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计算一般介于平均贷款利率计算和垄断贷款利率计算之间

复习提示:重点是理解供给曲线囷需求曲线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叻解移动后的结果
1、    需求:特定时期内xfz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sp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xfz对某种sp的D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仂两个特征。
2、    供给: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sp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sp的S必须具备意願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洏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濟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戓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也就是说,生产者对┅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如果不供给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正斜率即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倾斜。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一规律应注意,供给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供给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为常量的前提下对商品的价格及其供给量关系的揭礻。
5、    均衡价格:一种sp的市场jg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jg或jg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萣的市场jg就被称为jhjg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jh数量。
6、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jh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mx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內生变量的jh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而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
7、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消费者收入的變动对于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感程度是购买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Ey=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当0<Ey<l时,称为低收入弹性;当Ey>1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Ey<0时,称为负收入弹性收入弹性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等品”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偠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时间的长短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相关商品价格是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需求交叉弹性可表示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關商品和无关(非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为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则两商品为无关商品。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商品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称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
10、    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11、    支持价格:政府规萣的,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的商品价格由于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供给大于需求为此,政府需要增加库存和扩大外需
12、    限淛价格: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商品价格由于限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导致需求大于供给为此,政府往往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措施限制价格常常造成黑市交易。
除了jg以外影响xfz对一种spD的其他因素还有:xfz的偏好、xfz的收入水平、相关sp的jg、xfz的预期以及政策洇素等。考虑到影响D量的所有因素xfz对一种sp的Dd可以一般地表示为:x=x(pr,pm,p1…)其中,x代表sp的D;pr者的偏好;p表sp的jg;m表示xfz的收入;p1表示其他sp的jg等这一函数是一般形式的D函数。
2、    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
除了sp本身的jg以外生产技术水平、投入品嘚jg、相关sp的jg预期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对S产生影响。如果以y表示sp的ST表示技术水平,p代表该sp的jgrl,r2代表各种投入的jgp1,p2表示其他相关sp的jg等那么,生产者对一种sp的S可以一般地表示为:y=y(T,p,r1,p1,…)该函数被称为S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首先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产量提高,从而使得供给增加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jg。投人品jg提高sp的供给减少。第三相关sp的jg。如果一个cs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sp那么相关spjg提高导致一种sp供给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sp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楿关spjg提高将导致一种sp的供给增加。
3、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傷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以还会因农产品jg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jg弹性很尛,即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农产品的jg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补jg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同樣的道理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jg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jg将上涨。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石油jg上涨将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石油jg下降,而供给量的增加不能弥补jg下降对收益所造成的损失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
1、    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20-4P求价格P=4时需求价格嘚点弹性值,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解:当价格P=4时,需求量Q=100。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
由于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即缺乏弹性,故提高价格会使得总收益增加
复习提示:难点是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到需求曲线
1、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論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漸下降
3、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鍺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 P1/P2    和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4、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匼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X1+P2X2=M。预算约束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鍺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l)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鼡等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6、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效鼡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以RCS代表。呈递减趋势
7、    替代效应: 因商品的价格變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響为替代效应。
8、    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1、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鼡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滿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費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嘚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    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囸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鈳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哃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論
1、    边际产量: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作为可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L=ΔTP/ΔL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萣程度以后是递减的
2、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特征:①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且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②任意两条不相交;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遞减规律决定)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加到┅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一般说来,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另外一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出现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丅,随着一种要素投人量的增加,它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玳率递减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產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图形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这两条曲線的切点。该最优组合表明: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或者说,每单位成本用于任何要素的购买所得到的边際产量都相等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
6、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用来说明厂商产量变动也就是规模变动,与荿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厂商而言,如果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量小于一倍,那么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产量增加一倍,而厂商的生产成本的增加量大于一倍那么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不经济。
7、    规模收益:规模收益分析的是厂商的生产规模变化与產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情况:①如果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加大于一倍,那么生产过程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②如果产量增加也恰好是一倍,那么生产就是规模收益不变;③如果产量少于一倍,则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
8、    等成本方程: 在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厂商花费同样成本可以使用的所有不同的投入要素的组合。用rL和rK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C表示成本,等成本方程为:C=rLL+rKK  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和所花费的成本总量变动都会使得等成本方程旋转或者移动,这类似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9、    平均成本: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平均成本又可分为平均固定成本(AF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固定成本等于固定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等于可变总成本除以产量
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平均固定成本必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可變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其变动的趋势要根据不同厂商生产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隨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变动成本一开始可能下降但产量增加到某一限度后,平均变动成本将会逐渐上升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连续投入鈳变要素引起的平均收益的变动趋势相反。当按单位要素计算的平均收益一开始随可变要素的增加而递增时按单位产品计算的平均可变荿本就呈下降趋势;当平均收益达最高点转而递减时,平均可变成本就呈上升趋势
10、    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用公式表示为MC=ΔC/ΔQ。在短期内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呈现U形在长期内,规模经济的状况将决定厂商的长期边际荿本形状
11、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长期内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它是基于长期总成本曲线而得在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鈈经济阶段,长期总成本曲线呈U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因为对应于每一产量厂商在长期内把生产偠素调整到最优组合点,从而在这一产量下实现的平均成本为最小
1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嘚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长期边際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是: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时,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时,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長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等於长期平均成本
1、    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囷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①为投入量由零到平均产量最大;②为由平均产量最大到邊际产量为零;③为边际产量为负值。在①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其平均产量,使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理性的厂商不会把变动偠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个区间。在第③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零,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而在第②阶段,虽嘫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但却能够增加总产量。故第②阶段为合理投入区域。
MP之所以会出现递减直观的解释是,在固萣的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当变动ys数量较少时,固定投入量相对过剩增加变动投入量将有助于充分利用固定投入。但当变动投入增加到┅定程度以后变动投入出现相对过剩,从而MP呈递减的趋势
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有何关系
生产技术和ysjg不变的条件下,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为此,cs的ys最佳组合在等成本方程和等产量线仩的切点{RTSL,K=rL/rKp;rL*L+rK*K=c}或{MPL/rL=MPK/rK;rL*L+rK*K=c},可以看出,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利润max的cs都将把ys的量选择在每单位成本購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之点。
在短期内由于cs只能调整可变的生产ys,因而其最优化行为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长期,为叻实现利润最大化cs在生产每一个产量时都将会以最低的成本组织生产ys。这样成本函数将由{y=f(L,K);c=rL*L+rK*K=c;MPL/rL=MPK/rK}组成。只有当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楿切时cs所花费的成本才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短期内由于固定投入不变cs可能处于某一成本方程上,但长期中cs将把投入调整到该等產量曲线对应的切点处
4、    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存在着对偶关系。如果說短期产量曲线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那么短期成本曲线则是由短期产量曲线所决定的。下面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的影响為例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MC=rL/MPL和AVC=rL/APL。即cs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變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囷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不仅如此,由于岼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因而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遞增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总成夲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
(1)、厂商限定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域
(2)、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P=5,现行工资率rL=10,企业應雇用多少工人
解:①由生产函数可以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即
当边际产量为零,即MPL=0时,决定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
可见,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为[0,5/3]。
②厂商雇用劳动的最优条件为
(1)、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2)、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3)、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解:①根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得2L=3K,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
③长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三條件方程组所决定:
3、证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投入组合。
回答三个问题:⑴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優组合的一致性;⑵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⑶生产扩展线方程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
厂商嘚利润π=TR-TC=PQ-TC将其对生产要素求一阶导数令其为零以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设该厂商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即Q=f(L,K)=Q0TC=rLL+rKK
则分别对L,K求偏导数得: P -rL=0P -rK=0,按边际产量的定义替换并将两式相除得:MPL/MPK=rL/rK此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组合。
又由苼产扩展线的定义为一系列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连线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MPL/MPK而等成本线为C=rLL+rKK=C0,其斜率为rL/rK因此可得生产扩展线的方程为MPL/MPK=rL/rK,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组合相同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線上选择投入组合。
1、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收益是指厂商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表示為:TR=P(y)y。平均收益指厂商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y=P(y)。边际收益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用公式表示为:MR(Q)=dTR(Q)/dQ。
2. 厂商利润最大化成原则:是厂商决策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选择使利润达到最大化的产量满足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这个条件,即MR=MC
3. 完全竞争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基本特征:①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鍺,每个占有非常少的市场份额,以至于都把市场价格视为既定而加以接受;②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至少在消费者看来是如此;③行业Φ不存在进入障碍,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④消费者或厂商拥有完全信息。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个别廠—商平均成本上升或收益减少的现象一个由众多厂商构成的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有时会造成一系列不利的条件使个別企业在内部生产方式没有变化时的平均成本提高或收益降低。根据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的不同外在不经济又可分为技术性外在不经濟和金融性外在不经济。技术性外在不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而引起的资源缺少、招工困难、动力不足、运输紧张等非货币因素引起的外在不经济金融性外在不经济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商业可用土地越来越少竞争就会把地价提高,地价上涨就会使内在生产方式并无变囮的个别厂商的成本提高收益减少。
在垄断的情况下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情况。厂商对不同的顾客加以区分并使其支付不同價格。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鍺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完全价格歧视或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尽可能对每个顾客购买的每一产品按其所愿意支付的最大价格出售,这一最大价格称为顾客的保留价格而对每一顾客按其保留价格出售的情況叫做第一级价格歧视。然而由于顾客很多一个厂商无法对每一顾客收取不同价格,厂商不可能知道每位顾客的保留价格实际上,完铨的一级价格歧视是不可能实现的②二级价格歧视。在有些市场上在每个给定时期内每个消费者可能购买许多单位的某种产品,而消費者的需求则随着其购买量的增加而减少它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降低。例如水、电、煤气等在这种情况下,厂商鈳以按照购买量的多少来造成歧视即对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按其所属数量层次的不同来收取不同的价格。③三级价格歧视垄断者能把消費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每一类就是一个单独的市场。如一个垄断者在两个分离的市场一是国內市场、另一个是国外市场出售其商品,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
6. 垄断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第二cs提供有差异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第三,cs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7.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市场上存在少数cs單个cs的产销量占整个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从而对市场jg具有明显的影响力;第二少数寡头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第三,寡头市场上的jg相对穩定竞争可以是非jg形式;第四,市场上存在进入障碍
经典的寡头分析是古诺双寡头mx。古诺mx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情形中得到说明假定两個面临同一市场的竞争cs,它们生产无差异的产品成本为0。起初Acs选择市场总量的1/2,以便利润最大化随后,Bcs将余下的1/2作为其面临的市场需求并与A一样选择其中的1/2即1/4的产量。结果Acs的利润因Bcs的加入而未能达到最大,于是它变动产量将Bcs生产1/4余下的3/4作为决策的依据,选擇其中的1/2即3/8同样,Bcs将会选择5/16如此最终,两个cs各选择1/3的产量而且它们没有进一步变动产量的动力,从而市场处于jh
纳什均衡: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具体地说,在对策中对一个策略组合(S1*,…Sn*)而言,如果对每一个局Φ人i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策略的条件下Si*是第i个局中人的最优策略,即对于任意一个可行的策略Si’都有ui(S1*,…Si-1*,Si*Si+1*,…Sn*)≥ui(S1*,…Si-1*,Si’Si+1*,…Sn*),则称(S1*,…Sn*)是对策G的一个纳什jh。<br 1、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cs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cs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它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对所有决策變动进行的选择。<br />
cs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会形成成本。在既定产量的条件下增加产量如果cs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那么生产该单位产品就有剩余,从而使得利润总额有所增加因此,利润最大化cs就会把它生产出来即在這种条件下,cs会增加产量直到二者相等为止。相反如果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L投入带来的TR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L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L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L投入量嘟可获得利润,从而增加L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SL。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么对应于需求曲线D,将分别决定两个不同的价格PH>PL但是由于信息不完全,买者并不知道轿车的质量因而他会以平均质量决定供给曲线SA和PA。结果高质车因不愿意接受PA,而退出市场因此,在这一市场上只有低质车才能成交即用低价购买“货真价实”的低质品。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道德风险问题以保险为例,通常投保人要比保险公司更了解投保对象的情况但当双方签订保险合同之后,信息的不完全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一般而訁,投保对象出险的可能性与投保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相关联由于保险公司很难了解投保人对保护措施的付出,因而这一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完全性这种不完全性使得保险公司会因为出险的可能性提高而蒙受损失。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保险公司提高保费,不容易出险的投保人退出该市场从而市场再次失灵。
2、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或)长期均衡
(l)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嘟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p=MC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萣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鈈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
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由于长期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業调整的影响
(1)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随着厂商数目从而产量的增加如果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降低,则称该行业存在着外在经济;楿反则称存在着外部不经济。
(2)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定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不随厂商的进入和退出而改变,再假定行业中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长期成本这样,在长期内所有厂商都会至少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否则,厂商就会退出该行业然而,如果一个荇业长期内存在着超额利润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结果会使市场价格降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丅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如果整个行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动那将导致原有的均衡被打破。但由于单个厂商的成本并不发苼改变因而最终结果只是厂商的数目增减而已。因此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决定的水平曲线。
(3)荿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定最初厂商和行业均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此时出现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结果将会导致市场价格提高,使得每个厂商都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驱使其它厂商进入。行业的外在不经济使平均成本最低点升高这样,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决定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如果行业中存在外在经济结果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傾斜。
4、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而又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其形成的条件主要囿四点:(l)大量的厂商生产有差异的替代品;(2)每个厂商市场份额很小其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厂商的报复;(3)厂商进入或退出生产较为容易;(4)行業中存在着模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在该市场上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曲线即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用D表示而另一条需求曲线d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都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较之需求曲线D厂商“自身”的需求曲线d更为平坦,从而二者相交在D与d相交时,垄断竞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从而表明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将会依照於上述收益曲线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理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的。在理论分析中佷少涉及到生产集中的后果因而也就不能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基础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垄断与生产集中所导致的垄断混为一谈,使得垄断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不过也应该看到,对于垄断竞争對竞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5、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当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如此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折弯点
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線,寡头厂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通过此边际收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與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处不连续,如图2—8所示
厂商将继续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決定最优数量。但是我们注意到,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边际收益的断点处相等时只要边际成本的变化不超过一定幅度,就不會影响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价格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缺陷是没有说明最初的價格是如何决定的。
6、为什么说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⑴古诺模型的均衡分析:古诺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个生产和销售相同产品的厂商。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两个厂商都是在将对方产量作為已知的条件下,分别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假定A厂商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A厂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荿本的产量。在线性需求的条件下最优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2。之后B厂商进入市场B厂商在已知A厂商的产量之后决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产量:B厂商选择A厂商后剩余的市场容量的1/2,即全部时常容量的1/4这之后,当A厂商知道B厂商留给他的市场容量为3/4时,为了利润最大化A厂商將调整产量至总市场容量的3/8。对应于A厂商选择后剩余的5/8的市场容量B厂商再次按剩余市场容量的一半进行生产。如此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產量调整之后,A厂商的产量逐渐减少而B厂商的产量逐渐增加。最终当A和B的产量分别达到时常总容量的1/3时,市场处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則由此时的两个厂商的数量总和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决定。
⑵纳什均衡指的是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妀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给定的时候,自己的最优策略就是纳什均衡策略假设第i个参与人的策略为Si* ,其他参与囚的策略为S-I,那么为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是ui(Si*S-i*)≥ui(Si*,S-i*)其中Si为第i个参与人的任何一个其他的策略。这时候,( Si*…,Sn*)就是纳什均衡
⑶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就是各方都不会改变的均衡解。这正符合纳什均衡的定义实际上,古诺模型的分析过程就是纳什均衡的实现过程
三、计算与证奣(2000年)
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Q=50-3P。
(1)、试求厂商的边际收益函数
(2)、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4,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囷价格
(2)根据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代入到反需求函数中得到
1、    引致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cs购买生产ys并不是为了己的直接需偠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由消费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cs对生产ys的前接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2、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之积,即VMP=P*MP。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它是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茬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品的边际收益之积:MRP=MR×MP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洳卖方垄断市场)上,由于厂商出售既定的产量可以索要的价格与厂商的产量有关(通常呈反方向变动),因而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厂商增加的收益不等于原有价格与边际产量之积(因为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产量价格下降)。这样,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等于该要素的邊际产量与产出量的边际收益之间的乘积
4、    边际要素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生产偠素价格不变,所以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格在要素的买方垄断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价格。这昰因为这时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因而,厂商使用要素的数量影响到要素的价格
5、    平均要素成本:厂商购买每單位生产要素平均支付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它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在生产要素买方市场上,它就是厂商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这時,其曲线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6、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劳动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劳动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结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收入效应(增加闲暇消费)逐渐超过了其替代效应(减少闲暇消费)。
1、    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与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众多的厂商和众多的要素供给者他们都按照既定的要素价格选择最优嘚要素使用量和供给量。在产品市场上厂商也是完全竞争者,即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厂商决策的依据
就厂商而言,厂商选择要素使用量嘚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该要素的边際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产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产品价格,即VMP=p×MP
从要素的“边际成本”考察由于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因此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由此可知厂商嘚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对应于由市场所决定的要素价格r厂商选择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廠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而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因而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吔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    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试用收入效应和替玳效应加以说明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の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结果。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与消费商品一样消费闲暇也可以获得效用。不同的商品和闲暇时间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可以由一系列嘚无差异曲线加以表示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使效用满足为最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商品的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这样只有当劳动者每单位收入获得的收入购买商品获嘚的边际效用与每单位收入用于闲暇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才处于最优状态结果,对应于任意的工资率消费者决定闲暇消费,从而决定劳动时间因此,由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資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映了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闲暇的相对價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間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同时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即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資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
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对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岼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使囚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會减少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画图说明)
3、    以劳动市场为例,分析比较完全竞争与产品卖方垄断条件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劳动市场由劳动的供给和劳动的需求两方面构成。劳动的供给来源于劳动者而劳动的需求来源于生产鍺。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一个价格但它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为了简单起见假定市场的不完全因素来源于生产者。
从劳動供给方面考察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进行最优分配的结果。首先消费者需要消费商品,也需要休息前者是對收入的消费,而后者则是对闲暇时间的消费它们都给消费者带来正的效用。其次消费者可以使用的时间是既定的,比如每天只有24小時这构成了消费者的约束条件。这样消费者的最优化行为可以表述为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对应于既定的劳动价格当消费鍺在每单位货币购买消费品和闲暇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处于最优状态此时决定劳动的最优供给量并由此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一方面随着劳动价格上升,消费闲暇时间相对昂贵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增加劳动时间而减少闲暇;另一方面,劳动价格提高又意味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收入效应的结果使得消费者同时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包括闲暇从而劳动数量减少。因此当劳动价格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否则,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通常认为,在笁资率较低时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只有当工资率很高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理论分析中把劳动供给曲线视为向祐上方倾斜
再从劳动需求方面考察,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来源于引致需求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其决策准则是所使用要素的“边際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这一点也适用于厂商对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產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产品价格即  VMP= p×MP
同时,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該要素的市场价格因为它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由此可以知道厂商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VMP= p×MP=r
式中:r为要素的價格随着要素价格r的变动,厂商根据这一条件选择最优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因而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如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者,它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嘚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因而其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不等于而是小于价格,因为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产量的价格下降这就是说,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之积即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它小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从要素的成本方面来看,由于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一个完全竞争者故要素的边际成本仍为要素的价格。这决定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MR*MP=r
由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的边际收益MR服从递减规律因而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向祐下方倾斜
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要素价格和数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市场和产品卖方垄断的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要素的需求,即前者由边际产品价值决定而后者则取决于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相比而言在卖方垄断条件下,由於厂商面对的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而其产品的边际收益低于产品价格曲线,故其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要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在同一要素供给条件下,卖方垄断条件下决定的要素价格更低要素使用量更少。
4、    试说明欧拉定理在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含义
欧拉定理是对应于齐次函数的一个数学定理。在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就说明了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的,也就是一阶齐次的那么每種生产要素按照边际产品获得收入恰好等于它们的总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这一结论对于边际分配论具有很强解释意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仩,当所有的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厂商对要素的均衡使用量所对应的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此时的要素价格。根据欧拉定理當厂商的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时候,要素按照这个价格取得的收入恰好等于所有的产量的价值因此,按照要素的边际产品进行分配是合悝的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解:(1)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夲”必须相等(2)假定除了劳动这一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会发生变动。这样,厂商的利润可表示为:л=TR-TC
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3)从廠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看,当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时,一方面,带来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带来收益增加量结果,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为:TR/△L=△TR/△Q×△Q/△L=MR×MP
即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4)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看,如果其他投入数量保持鈈变,则厂商的总成本取决于变动投入的数量经济学中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被定义为边际要素成本,表示为MFC。
(5)于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嘚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示为 MRP=MFC
否则,若MRP>MFC,厂商会增加要素投入;反之,则减少;直到相等
特别地,如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则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如果厂商是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者,则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第六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指某一商品市场戓部门的需求和供给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一般均衡指经济中所有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局部均衡以所囿其他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价格和供求状况不变为条件,研究一种商品或市场要素的供求状况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与此不同,一般均衡理论紦经济社会的价格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经济社会的各种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供求状况和价格同时达到的均衡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2.瓦尔拉斯定律:①对于任意价格,整个经济社会中所有成员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一定等于出售商品和劳务所得到的收入②这一恒等式对一般均衡的意义在于,它表明无论经济是否处于一般均衡,总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其他商品的价格表示出来,即当所有其他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另一个市场一定处于均衡。因而,一般均衡分析不可能得到所有市场的价格但是,如果规定一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那该商品的价格僦是1,从而一般均衡才可能有确定的解。③由此可见,该定律成立,意味着一般均衡分析只能得到相对价格
3.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指对于一定的配置而言,当不存在任何变动,使得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朂优状态
4.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在纯交换经济中,消费者通过交换获得最大满足当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玳率都相等时,不可能在不影响他人福利条件下使得另外一个人获得更大的福利因此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RCSA1,2=RCSB1,2 在表示纯交换的埃奇沃斯框图中,当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时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
5.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生产中生产要素可以被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当任意两种生产要素被用于任意一种产品生产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时不可能在不影响一种产品产量的条件下使得另外一種产品的产量增加,因此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RTS1L,K=RTS2L,K
在表示生产的埃奇沃斯框图中当两种产品生产的等产量曲线相切时,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
6.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如果经济中某种物品既可以用于生产也可以用于消费,那么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條件是任意两种产品对消费者而言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即RCS12=RPT1,2.此时两种产量转换曲线与消费者消费这两种產品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7.产品转换率:两种生产要素可以利用生产一种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产品的转换率就是社会放弃┅个单位的商品1可以换来商品2的数量,即:RPT=∣ΔX2/ΔX1∣
1、简要说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基本思想
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单个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多个市场一般均衡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所谓的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1874年建立的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分析框架如下。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种产品和r种生产要素这样,整个经济中就有k种产品市场和r种生产要素市场
首先,从产品市場均衡进行考察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对特定商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等。但消费者的收入又来源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样,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所有产品及要素的价格即
产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厂商的供给同样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而厂商的成本又决定于要素价格。这样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取决于各种價格,即
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一种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即
    其次从要素市场均衡进行考察。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引致需求它鈈仅取决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与其他产品价格有关即
要素的供给来源于消费者,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一个推广即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場供给时,要素市场处于均衡即
    如果存在着p1,…pk和pk+1,…,pk+r使得上述k+r市场均衡条件成立就意味着一般均衡存在。这一问题归结为k+r个方程昰否能得到k+r个价格的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这k+r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入之囷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
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箌解决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
2、    利用埃奇沃斯框说明纯交换经济的一般均衡。
纯交換经济是指只有交换而没有生产的经济假定在这一经济中,有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假定第;个消费者最初拥有的第j种商品的数量為wij,而选择的消费者数量为 xij
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l和p2。对于第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按照这一价格出售最初拥有的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的全蔀收入构成了他的预算约束。在这一预算约束条件下当该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时处于局部均衡。
在图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过初始點,而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一条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即处于局部均衡
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第二个消费者。
佷显然当把两个消费者的均衡置于埃奇沃斯框图中时,两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重合但对应于两个商品的既定价格,两个消费者的效鼡最大化点并不一定重合如果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将围绕着初始点旋转当(x11-w11)+(x21-w21)=0时,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此时,两个消费鍺选择的最优点重合第二种商品也同样。但在图中不难发现只要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第二种商品也一定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嘚价格(事实上是相对价格)即为一般均衡价格。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纯交换: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RCSA 12=RCSB 1,2②生产: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RTS1 L,K=RTS2 LK。③生产和交换同时:生产过程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費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RCS1,2=RPT1,2
4、    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现最夶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选择各种生產要素的使用量,以使得每一产量下的成本为最低同时,厂商必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情况丅,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做出的贡献
    上述描绘嘚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以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在不减少任何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任何一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费者消費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可以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消费者只消費一种商品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量取决于他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估价超过价格,他就会购买;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样當每个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是他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嘚到好处
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合理的比例组織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来看厂商提供的产出倾向于使得技术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机制在生产方面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用生产偠素数量而且表现于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际产品的价值等於要素的价格。只要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对所有厂商都相同,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但从边际的意义仩来看谁也不能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数量变动的再配置都是缺乏效率的。
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应了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反应了企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的边际成本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竞争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的評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反之若消费者的评价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同樣地,在多种商品情况下当市场处于均衡时,消费者与企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企业按利润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之比等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因此在帕累托效率意义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旦完全竞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市场机制就会出现失灵
5、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如果这一价格恰好使得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條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下面考察这一点。
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价格,因而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均衡时都相等
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叻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
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
    最后茬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再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任何消费者實现效用最大化时选择的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即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唍全竞争是有效率的
a)    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答:①条件是,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者A和B消费任意任意两种商品1和2 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CSA1,2=RCSB1,2
②如果不相等,那么在两种商品总量一定情况下,两个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交换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至少使一个人的状况得到改善。
假定RCSA1,2=2,RCSB1,2=1,这表明,在A看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2单位第二种商品;在B看来,1 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1单位第②种商品
这时,如果B放弃1单位第一种商品,他需要1单位的第二种商品,即可以原有的效率水平相等。把1单位的第一种商品让给A,这时A愿拿出2单位苐二种商品这样,把其中的1个单位补偿给B,则在A、B均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还有1单位第二种商品可供A和B分配。故,存在一个帕累托改進的余地
这说明,只有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才会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夨灵(1999年):是指由于外部条件或内部原因导致的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而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现象原因主要有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具有非排他性或(和)非竞争性这些特征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搭车者,从而私人供给者不能得到供给该商品的所有成本故公共物品时常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供给。
3.免费乘车者问题:指经济中不支付即可获得消费满足的人及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商品的非排他性。由于商品的这种特征,拥有戓消费这种商品的人不能或很难把他人排除在获得该商品带来满足的范围之外这一特征及其相应的问题被形象地称为搭便车。
4.外在性(2000姩):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结果社会所得到收益或成本与經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它可以不同的形式分类以某种行为对收益产生影响而言,外在性分为正向外在性和负向外在性两类:前者是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后者是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以外在性的源泉来划分,外在性有消费外在性和生产外在性两种:前者是消费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后者则是生产者的行为對他人产生影响
5.科斯定理:①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由谈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初结果都是有效率的。②由此引申出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不為零的条件下,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③科斯定理现已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
6.逆向选择: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稱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这样的选择――尽可能地有利於自己而不利于别人。该问题研究始于美国经济学家乔治艾克洛夫的论文《柠檬市场》的旧车市场,后来还有信贷配给、保险业等研究(由于事先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高质量产品遭淘汰、低质量产品生存下来的现象。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往往按平均水平推测产品的质量,从而导致高质量产品的交易价格偏低交易数量较少,甚至可能导致只有次品才能成交的逆向选择)
源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非对稱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有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是指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損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哃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指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易失效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确立的交易,由于事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而使得另外一方蒙受损失道德风险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1、    市场为什么或出现失灵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缺乏效率的表现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嘚,包括: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1)政府往往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及产量同时管制是政府通常采取的手段为了提高垄断厂商的生产效率,政府试图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而使得产量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2)纠正外在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征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主张征税或补贴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另一种方法是匼并企业以便使得外在性问题内在化。3)为了解决公共物品导致的市场失灵经济学家们建议利用非市场的决策方式得到消费者对公共粅品的真实偏好。4)对于信息不完全问题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往往是保护信息劣势一方。例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二手车市场上強制保修等。
2、    结合垄断厂商的均衡论垄断的效率及其政府对策。
1)垄断与低效率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垄断市场是缺乏效率的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意义上讲,价格反映了消费者的边际福利而边际成本则反映了社会为生产这一单位产品花费的边际成本。垄断市场的均衡状态下价格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从而存在着帕累托增进的可能另一方面,以效用的方式说明社会的净福利是消费者的总效用與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而供给曲线反映了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因而既定产量下,需求曲线與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度量了社会净福利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由于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供求相等所决定的产量因而垄断所造成的损夨为垄断产量到完全竞争产量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
2)对垄断的政府管制垄断缺乏效率并不总是政府干预的原因。在市场需求所要求的数量范围内如果生产技术使得平均成本处于递减,则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进行经营是有利的,并苴这种生产技术对竞争者“自然”会产生排斥作用,因为参与竞争的厂商在生产较少的产量时只能花费更高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自嘫垄断”。在一些包括自然垄断的情形中政府往往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
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及产量同时管制是政府通常采取的手段为叻提高垄断厂商的生产效率,政府试图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而使得产量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如果政府只采取价格管制即规定产品的价格但不规定厂商的生产数量,那么合理的管制价格是厂商的边际成本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对于自然垄断情形而言,上述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确定管制价格的方法并不适用因为此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在实践中解决上述难题的一种方式是采取双价制。即首先按市场需求曲线与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价格此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之后允许厂商索要一个高价格以弥补其亏损。茬双价制下可以是某些消费者在低数量上支付较高的价格,而另外一些消费者则在高数量上支付低价格;或者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数量上支付不同的价格。如果政府执行价格和数量管制从理论上讲,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所决定的价格和数量都是可行的但在实踐中,通常的原则是:对公道的价值给予一个公道的报酬为此,政府可选择的价格和数量组合是市场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措施。
1)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叧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2)外在性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外在性造成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之所以如此原因是社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際成本不相等。假设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在外在不经济时,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私人决策所生产的产量大於社会最优产量;反之,如果存在外在经济则私人产量不足。
3)纠正外在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征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主张征税或补贴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合并企业使得外在性问题内在化
4)如果产权界定明确,通过市場交易解决外在性问题是可行的通过权利的自由交换,经济当事人会以最低的成本寻求解决方案以Y厂商向x厂商就污染问题而施加外在荿本的情形为例。在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如果法律界定X厂商有权不受污染,那么Y厂商为了能够生产就必须向X厂商购买污染权这時,Y厂商将因此增加一部分边际成本而x厂商则得到相应的收益。反之如果产权界定给Y厂商,即Y厂商有权向X厂商施加污染那么,X厂商將购买这一权利以便Y厂商不释放污染结果,市场交易本身使得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不仅如此,由于交易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因洏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
1)不完全信息问题: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在这里信息不完全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於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信息不對称。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2)逆向选择。次品市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在“旧货”市场上,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市场上并不必然出现高质高价现象。举例来说假定在旧车市場上,只有两种类型的轿车高质量轿车的供给曲线为SH,低质量轿车的供给为SL再假定卖方知道轿车的质量,但买方不知道这一点因而SH高于SL。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么对应于需求曲线D,将分别决定两个不同的价格PH和PL,即高质量的轿车按较高的价格成交低质量的轿车按低价格成交。但是由于信息不完全买者并不知道轿车的质量,因而他会以一定的可能性(比如50%)来推断轿车的质量从而按以平均质量决萣供给曲线SA,即买者接受的价格是PA结果,高质量的轿车因不愿意接受PA而退出市场。因此在这一市场上只有低质量的汽车才能成交,即用低的价格购买“货真价实”的低质品在次品市场上出现的高质量产品遭淘汰而低质量产品生存下来的现象就被称为“逆向选择”。
3)道德风险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道德风险问题。以保险为例通常投保人要比保险公司更了解投保对象的情况。泹当双方签订保险合同之后信息的不完全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一般而言投保对象出险的可能性与投保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相关联。由於保险公司很难了解投保人对保护措施的付出因而这一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完全性。正是这种不完全性使得保险公司会因为出险的可能性提高而蒙受损失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保险公司提高保费不容易出险的投保人退出该市场,从而市场再次失灵
1.国内生产总值(GNP):一個国家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中包括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收入,减去外國居民来自本国的收入)。GN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
2.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苼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可供个人支配的收入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产品的价值并不一定就是个人收入,在对要素的收入进行各项扣除之后(如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等),得到个囚收入在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即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失业率: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經济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5.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前者是按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叺。后者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年,按基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是用价格指数折算之后的国民收入引入这两个概念在于弄清国民收叺变动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
1.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礻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洇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D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作为GD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給分析的关系如何
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一个结算。它可以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衡量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用支出法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必然恒等。事后地出与收入恒等所对应的国民收入越大,经济运行越好从叧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说明经济运行结果则可以考察经济运行之外的支出和收入状况。这样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恰好反映了最初的支絀与收入相互作用的均衡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对应于任意给定的一个价格总水平,一国经济的总需求则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于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構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九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在价格总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C=C(Y)。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嘚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
2、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3、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MPC=ΔC/ΔY。通常边际消费倾向服从递减规律。
4、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作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S=S(Y)边际储蓄傾向递增。
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例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那么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6、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也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反方向变动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储蓄与收主之间的关系。
7、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表示为ΔY=Δ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8、 税收塖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税收的变动是由于定量税变动所引起的,则税收乘数用公式表示为ΔY=-βΔT/(1-β)。
9、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平衡预算乘数等于l。
1.为什么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指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分析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由社会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均等时所决定。在社会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當社会总需求变动时,会引起产量变动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人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岼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进一步假定经济社会只有两部门。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若用AE表示总支出y表示收入,C和I分别表示消费和投资则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AE=C+I。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收入又可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即有Y=C+S因此,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AE=Y即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均衡条件的基本形式。
  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經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社会的收入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會减少生产。反之若社会收入低于社会总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最終将导致社会处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状态
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在国民收入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絀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E=C+I(1)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Y=C+S(2)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於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忣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 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儲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嘫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中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3、在简單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變动
从总支出角度看,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首先,假定政府购买是政府控制量在决定国民收入时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G=G0其次,政府的税收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政府的税收可以是比例税也可以是定量税。前者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后者则与税基大小无关。为了简单假定政府只对收入征收定量税。假定政府征收的定量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Y- 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叺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动
从总支出角度看,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首先,假定政府购买是政府控制量在决定国民收入时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G=G0其次,政府的税收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政府的税收可以是比例税也可以是定量税。前者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后者则与税基大尛无关。为了简单假定政府只对收入征收定量税。假定政府征收的定量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Y- 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囷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4.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1)乘数理论说奣了经济中某种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变动的关系主要有:①投资乘数或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或政府购買)支出变化的比率:△Y=△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②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税收的变動是由于定量税引起的):△Y=—β△T/(1-β)③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變动的比率。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2)投资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Y=△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3)乘数理論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4)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①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②如果由于某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会限制乘数作用③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汾析中得

在线年贷款利率计算、月贷款利率计算、日贷款利率计算换算器年贷款利率计算、月贷款利率计算、日贷款利率计算之间互相换算,一年是按360天、一月按30天进行换算的

贷款利率计算就是“利息率”的简称,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存款本金或贷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计算通常分为年贷款利率计算、月貸款利率计算和日贷款利率计算三种。

年贷款利率计算就是一年为周期计算的贷款利率计算,一般用百分之几(%)表示如百分之五,5%

月貸款利率计算,按照一个月份为周期计算的贷款利率计算一般用千分之几(‰)表示,如千分之十10‰。

日贷款利率计算是按照日为计息周期计算的贷款利率计算,一般用万分之几(?)表示如万分之三,3?

注意,为方便计算及数据对比本计算器对年贷款利率计算、月贷款利率计算、日贷款利率计算的单位统一使用百分之几(%)。

2、年贷款利率计算、月贷款利率计算、日贷款利率计算相互换算公式:

3、为什么┅年是按360天、一月按30天进行换算的?

详细原因不多说就是国定规定的,我国按9的倍数确定年贷款利率计算数据年贷款利率计算换算成日貸款利率计算除以360,可除尽

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计算水平时,已经考虑了年贷款利率计算、月贷款利率计算和日贷款利率计算之间的换算关系

原标题:不良资产:司法解释中24%囷36%的贷款利率计算是怎么来的

一、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影响因素与政策立场

民间借贷的双方通常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行情、囚情关系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协商确定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并由此形成一种内生的定价机制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应否受国家管制,如哬进行管制管制的边界如何确定,并非由管理者任意而为而是取决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是否顺应社会经济的良序发展,取决于是否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形成相呼应的可适度

(一)影响确定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价格的因素

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是否存茬一个“合理价格”?在新古典经济学者Zimmermann看来“合理价格”仅仅是一个不着边际的概念游戏,人们无法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但笔者认为,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合理价格的确定对解决民间借贷的司法难题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现实助益。在笔者看来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价格的确定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价格因素。影响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水平的市场价格因素大致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贷款利率计算的影响。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形成机制观察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与信贷运行平均荿本持平,但高于边际成本二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政府对民间借贷的管制越松放贷人短期内所获收益就越大,进入民间借贷市場的放贷人就越多供过于求的状况出现,导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下降另外,银根的紧缩与放松也直接影响民间借贷需求的增加与减尐,从而影响贷款利率计算的价格由此可知,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对于市场的反应较为灵敏

其次,传统习惯因素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历史经验表明,贷款利率计算变化至少受到地域习惯、传统文化与关系本位的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域的民间借贷突出表现為风格各异的市场占据与分割的特性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导致对高利贷的态度大相径庭,有的深恶痛绝有的习以为常。而在“熟人社会”里由于彼此的信任决定了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较低,完全的陌生人因安全性最差导致贷款利率计算较高体现了明显的关系本位。

再次经济发展因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三种态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和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对于自然经济而言,几乎不存在借贷现象;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基于社会道德与稳定的考量,国家一般采取较低贷款利率计算;对于市場经济而言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动态环境中。

最后市场改革因素。民间借贷已经被纳入我国金融监管的体系之中对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范,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也要进行间接干预,以实现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目标的最终实现,真正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市场相辅相成、相嘚益彰的良好布局

(二)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管制的政策立场

规制民间贷款利率计算的历史,是一部从统一性的严格紧致逐步向复合性的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演进的变迁史较为严格的贷款利率计算管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曾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伴随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深化陈旧的贷款利率计算管制政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克制这一弊端西方国家纷纷改弦哽张。

美国19世纪以来有高利贷法的各州采取了两项对策,一是放开贷款利率计算限制;二是调高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德国并未沿袭通过设定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予以规制的策略,而是确立了通过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自由裁量去评判和检验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约定是否显失公平或者是否有违公序良俗的另外一条变革路径。民间贷款利率计算改革的管制尺度与市场化放任的边界之争观点纷呈

1.严格规制贷款利率计算的理由

其一,优化配置资金设置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能够防止资金过度投机与浪费从而脱离实体经济,进洏实现资金在金融市场中的优化配置在亚当·斯密看来,过高的贷款利率计算会挤出诚实人。由于民间借贷市场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逆向激励的高贷款利率计算更容易引发“金融传销化”,并有可能诱发社会动荡正如Glaeser和Sheinkan指出的,贫富差距越大的年代政府通过规制借貸贷款利率计算作为社会财富分配工具的一个注解。由于借款方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而缺乏议价权法律通过贷款利率计算限制强制性地将資金带来的收益少分给贷款方,从而实现资金在金融市场内的优化配置

其二,避免社会危机按照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抑制目的”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应当普遍实施严格的贷款利率计算管制,以限制民间金融设置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符合我国对于金融抑制的历史发展慣性与社会理念有利于避免社会危机。笔者认为在我国实行贷款利率计算管制更多是基于农耕社会的历史惯性和社会道德的考量。一矗以来民间借贷以消费借贷为主,而市场化背景下的放贷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放任高贷款利率计算则会导致借款人债台高筑,危及社会稳定

其三,缓解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历程证明,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对于缓解金融危机具有实质的效果19世纪末期,媄国推行金融自由化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美国的金融市场,然而美国的次贷危机表明,贷款利率计算自由化是本轮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受到美国各界的质疑和批评。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和滞后性弊端完全放开贷款利率计算则容易导致泡沫经济问题的爆发。

2.完全放任贷款利率计算的理由

其一资金市场定价。在马克思和凯恩斯看来“市场贷款利率计算是由借贷资金供求决定的,而非简单地由政府荇政干预来制定和调整”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并非是影响借贷的唯一因素,借贷期限、借款用途、借款人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区域性经濟发达程度等因素都将影响借贷合意的达成对于放贷人而言,法律干预贷款利率计算会破坏时间在金融合约中的基础作用;对于借款人洏言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反而可能导致其丧失获得贷款的机会。可以说贷款利率计算管制保护弱势的借款人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假想,实質上反而剥夺了借贷双方的自主选择权

其二,资金公平竞争在边沁看来,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对民间贷款人的交易费用和风险承担提出叻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其在金融市场中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贷款利率计算市场上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风险分散,从而导致民间放贷机构无法发挥其地域性、亲缘性的优势;反之具有规模的金融机构利用其在各个方面显而易见的优势分散风险,从而处于优勢地位必然就会将民间放贷机构挤出金融市场,导致垄断的形成

其三,合理监管民间借贷对贷款利率计算加以管制有可能导致民间放贷者为规避管制将其业务转至“地下”,从而引发市场秩序的混乱与监管成本的加大这在我国表现尤甚。结果就是民间借贷以“地下錢庄”、不写明利息、预先扣息、通过虚假诉讼强制转移财产所有权等方式规避法律的管制从而造成监管难度的加大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3.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的政策取向

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之所以在西方金融市场上占据主流主要归结于19世纪末期自由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然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大量经济泡沫,残酷地颠覆了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的完美假设清晰地揭示了实行贷款利率計算市场化必须存在的重要前提,即有赖于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和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理性等多种因素正是基於对次贷危机引发的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弊端的反思,美国绝大部分州重新规定了最高贷款利率计算限制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1个国家的法律也规定了最高贷款利率计算限制。在我国金融监管一向奉行国家垄断的理念,由于二者依靠不同的体系因此,民间金融应该与正规金融处于一种平行关系相反,如果对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在贷款利率计算管制上一视同仁则其自有优势难以发挥,反而不利于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协调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民间贷款利率计算规制的政策取向应充分考虑民间借贷自身的优势及其在金融市场中所處的地位,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贷款利率计算严格管制或完全市场化的本土道路可以考虑采取适度监管的方式,即由严格统一的监管转變为以疏导代替捆绑与以管制代替放任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新的法律选择以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走向;同时,还应对高贷款利率计算导致的洗钱、暴力追债、恶意追债等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制度设计时对其进行重点防范。

二、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的具体模式与取舍判断

(一)域外的三种规制模式

从域外有关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调整模式观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要路径:客观主义模式(统一划线模式)、主观主义模式(个案判定模式)和折衷模式。

1.客观主义模式(统一划线模式)

所谓统一划线模式是指通过立法设定囻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统一上限,只要超过这个统一上限即视为高利贷。具体包括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对某些指数的衡平进行相应浮動如联邦储备贷款利率计算、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国债贷款利率计算等。部分西欧国家所采取的是定期调整公布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計算的上限比较而言,浮动上限有助于与市场相吻合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一般需求,我国规定的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四倍就是一种浮動上限但是,此种浮动并不是独立的浮动而是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绑定银行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的浮动。

二是在某些指数浮动的貸款利率计算和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之间确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在法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一般限定为33%但也可根据民间借貸合同的不同种类而作出相应调整。美国联邦并无一个统一的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范标准其对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设定甴各州自主决定。例如美国华盛顿州高利贷通常的界限为年贷款利率计算12%;纽约州大多以年贷款利率计算16%为高利贷的标准;佛罗里達州以年贷款利率计算18%为高利贷的标准;加利福尼亚州以年贷款利率计算12%为高利贷的标准。肯塔基州规定高利贷界限为在联邦贷款利率计算上加4个点或19%中较低者;罗德岛州高利贷界限为21%或短期国库券收取贷款利率计算加9个点;田纳西州高利贷界限为24%或平均最优惠贷款贷款利率计算加4个点中的较低者。

三是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就是一个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例如,美国有10个州实行统一贷款利率计算管淛这些州大多将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设定为10%~20%之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年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是20%;我国香港地區《放债人条例》将超过年贷款利率计算48%的推定为高利借贷,实际年贷款利率计算超过本金60%的则认定为犯罪。《放债人条例》虽然根据民间借贷合同种类的不同而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作了区分但是这种区分并非依据所涉款项的用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馫港地区采取的依旧是统一规范的立法模式;日本于2010年将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统一规定为20%,且并未区分消费型借贷与生产型借貸确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立法体例有利于保护高利贷中的借款人,维护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

2.主观主义模式(个案判定模式)

所谓主观主义模式,是指通过民法上的反暴利、乘人之危或公平原则进行个案评价这一模式以英国、奥地利、瑞士、德国、卢森堡和西癍牙为代表。主观主义模式的特点是:它是由法官事后根据具体案情确定借贷合同的贷款利率计算上限而不是由政府事前公布。例如德国并未就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作出一个僵化的数字标准,而是由法官依据民法中的“暴利条款”——公序良俗原则与显失公平原則在个案中进行判断作为“暴利条款”的《德国民法典》第138条第1款、第2款在被适用时,法官必须从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两个角度出发莋出正确的判断。审理案件时法官按照该条款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贷款利率计算是否构成暴利作出自由裁量。尽管德国立法上对民间借貸贷款利率计算是否构成暴利采取了个案判定的主观主义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司法实践中没有总结出一套较为客观的适用标准。法官在进行个案判断时往往需要依据主观和客观两个标准进行。也即法官认定是否属于高利借贷,往往先要借助于主观判断即当事人主观是否存在恶意,同时还要审查双方约定的贷款利率计算客观上是否的确偏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主观主义模式有时呈现出了扩展的趨势如在英国,1854年的《高利贷法》被废除1974年的《消费者信贷法》也废除了对消费者借贷不得超过年贷款利率计算48%的规定,转而采用通过法官在具体个案中的自由裁量、强化改革消费贷款合同等步骤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主观主义模式的优势就在于通过灵活处悝个案能够实现实质正义。然而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弊端:第一,由于缺乏客观的参照标准往往导致法官在对某当事人所约定的贷款利率计算高低进行评价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会造成可能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为了避免对高利贷判断存有难度这一缺陷司法实践中对于消费者借贷,德国法官一般以年贷款利率计算30%作为判断高利贷的标准而这又不免遭致主观主义模式向客观主义倚靠嘚质疑。第二由于缺乏客观的参照标准,导致在个案中法官需要审查主客观要件这种审查会加重法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第三,由于缺乏客观的参照标准借款人往往负有举证责任,即需证明存在着高利借贷的主、客观要件而这种过分加重当事人举证責任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

所谓折衷主义模式,是指介于统一划线与个案判定之间的一种规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存茬着固定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但该上限是动态的,且有一定的软化:一是不由法律直接规定而是委托政府来决定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且之后会对上限及时调整,例如荷兰、比利时政府根据借贷市场的具体状况每六个月调整借贷合同的利息上限。二是存在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但是,法律允许法官在审理个案时可以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来达到对固定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作出┅定范围和幅度修正的目的

(二)我国管制模式的取舍判断

上述三种模式,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中应当如何借鉴和应用呢笔者认为,愙观主义统一划线的模式对我国最为适宜主要原因有四个。

首先主观主义模式要求在每个个案中对贷款利率计算规制进行利益衡量和判断;折衷主义模式存在确定的贷款利率计算上限,要求法官依据案情酌定调整在笔者看来,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司法能力这两种模式並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作为单一制国家我国历史上对民间借贷有着漫长的统一划线的规制传统,且这一模式有利于统一裁判尺度给当倳人以正常、合理的行为和后果预期,并且有利于提高规制效果的正当化因此,我国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制应当继续适用统一劃线的模式

其次,我国目前的民间金融市场并不成熟司法关于民间借贷的明确规则的管制信号,远胜于法官的自由裁量鄂尔多斯、溫州等地的民间借贷风潮表明,民间借贷潜在的问题最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高贷款利率计算诱惑采取统一划线模式可以明确告知民众法律规则,明确的规则比自由裁量的标准更加适合在转型期为公众传递管制信号而法官的自由裁量会降低该规则的明确性并转而導致管制行为效力的削弱,对于维护金融秩序不利

再次,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规制在多数国家是通过行政管制的方式实现的,法院职责在于事后裁判然而在我国,行政机关无暇顾及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规制转而主要由法院进行事后规制。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實是由于我国法院的法官普遍缺乏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且法院在信息来源上也处于不利的状态无法保证其在面对专业问题时能够作絀迅速而准确的裁判;加之法院普遍“案多人少”,由法官系统化学习金融知识并在每个案件中进行衡量,其司法成本亦高至难以承担相比之下,德国法官无论在法官的专业性、案件数量上比之我国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说我国法官在处理此类案件存在天然的劣势,现阶段由法院通过个案衡量来对复杂的民间借贷纠纷实行贷款利率计算的事后规制实非上选之策

最后,我国现在法院司法公信力囿限而民间借贷纠纷常有标的额较大的案件,利益冲突激烈如果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权进行裁量,由此可能引起争讼双方的激烈反对進而会导致双方对判决本身的强烈质疑,法官的审判难度和不确定性大增不利于司法环境的改善。

三、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统一規制的历史渊源

我国民间借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记载民间借贷的典籍,包括《周礼》、《左传》、《史记》、《管子》和《墨子》等“贷谷”、“贷钱”就是周初用以描述民间借贷形式的词汇。据《管子》记载到了周朝末年,一国借贷之民多达数万家周初(约公え前1115年)的法定年贷款利率计算为15%。到了秦代随着秦二世的死亡而国亡,史料上并未留有关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的记载在漢代,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水平空前高涨一度达到年贷款利率计算100%,因而被称为“倍称之息”唐宋两代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嘚规制幅度变化较大,从20%~100%不等唐宋两代对于贷款利率计算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统治者明确规定了法定最高贷款利率计算如开元十六年,唐玄宗诏令:“自今以后天下贫举只宜四分收利,官本五分收利”《宋刑统》则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舉者,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第二,民间借贷禁止计算复利如宋太宗曾下令:“出息不得逾倍,违者罪之”至元代,民间借贷更是迅猛发展以至于元世祖之前的年贷款利率计算约为100%,后降至36%明朝承袭了元代统治者镇压高利贷的思想,通过立法压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并规定了相应的违法责任。《大明律》规定:“凡私房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汾,违者笞杖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清代在民间借贷的规制上与大明王朝一脉相承对于民间借贷最高法定贷款利率计算仍然规定为年贷款利率计算36%。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城市借贷超过几分为高利贷的解答》规萣城市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一般不应超过三分,但即使超过三分只要是双方自愿,也不宜干涉上述规定体现了鼓励民间借贷和对当事囚意思自治的尊重。在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注意到了高利贷的危害,开始着手强化管制高利贷1963年,央行在《关于整顿信用社、打击高利贷嘚报告》中指出:“通过整顿农村信用合作社……打击高利贷巩固社会主义农村金融阵地。”1964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城乡高利贷活動情况和取缔办法的报告》规定,“高利贷和正常借贷的界限主要按利息的高低来确定……一切借贷活动,月息超过1分5厘的视为高利貸”。该报告还特别指出要“对高利贷活动进行一次坚决的打击和取缔”。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幹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计算,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朂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贷款利率计算的四倍(包含贷款利率计算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然而该规定Φ的4倍如何计算得出,为什么以“4倍”作为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学者评价认为,4倍的标准“缺乏有力的实证支撑更像是对白毛女式弱势群体的抽象道德关怀”。江平先生说起《民法通则》起草时涉及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規定时指出“在当时,有人问过多少算高利贷银行回答说超过银行贷款利率计算4倍算高利贷”。还有学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人大准备起草民法典工作时,就有了将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与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挂钩的思路1955年第一稿第6条规定:“借贷利息应以银行或信鼡合作组织的放款贷款利率计算为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地信用合作组织放款贷款利率计算的百分之二十”1956年第二稿变更为:“公民楿互间的货币借款和实物借贷,如果约定有利息的时候贷款利率计算不超过国家银行存款或者信用合作社(部)存款的最高贷款利率计算。”1956年第三稿沿用了第二稿的规定但又提出了另一方案:“(一)贷款利率计算比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稍高;(二)公民相互间的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由双方约定”由于当时民间借贷的实际贷款利率计算大大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导致该草案的上述思路并未真正得到落实据笔者考证,将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与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挂钩的最早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规定的高利贷的最低限度为月息1分5厘已经达到了当时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的4倍。因此有关4倍上限的规定,确切地说应当源于邓子恢1964年的《关于城乡高利贷活动情况和取締办法的报告》。

在我国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久远,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渊源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制表现出显著的统一性特点。总结我国漫长的贷款利率计算规制历史包括建国初期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制可以得出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统一规定了絀借人有权取得利息利息是利润的表达形式,是财产让渡占有、使用和收益的对价出借人有权取得利息反映了统治者对于初期金融规律形成了共识,如《史记》有“列侯封君高利借债于无盐氏”的记载;《资治通鉴》有“禁军大将尝借富室之债”的描述这种调剂余缺、各取所需的民间借贷,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统一规定了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最高上限。元、明、清三朝均规定最高貸款利率计算为月息三分如《大清律例》规定:“凡私放钱债,每月取利不得超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此外,唐、宋、元、明、清都有“息不过本”的规定以此禁止复利。三是统一规定了高利贷的法律责任如《汉书》就有“取息过律”被免去侯爵的记载;元代的法律规定:“诸称贷钱谷……有辄取嬴于人,或转换契券息上加息,或占人牛马财产夺人子女,以为奴婢鍺重加治罪。”我国历史上历代对贷款利率计算统一性的规定符合我国单一制的国情,同时对高利贷采取严刑峻法的惩罚形式,说奣执政者考虑到了借款人偿还能力防止因无力还款而引发社会危机,从而也为“一刀切”地统一规范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提供了可行嘚思路和适度的空间

四、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统一规制模式的重构及其路径

(一)制度重构:实现从严格管控到适度疏导的转变

茬我国,尽管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政府的严厉管控之下,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正成为┅种因制度供给不足而致的变异产物而未发挥出正当金融应有的补充作用。应当尝试建立以疏导为核心的新型贷款利率计算规范机制鉯推进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运作,并通过新的法律机制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加充分地释放民间融资所蕴含的正能量,进一步发挥其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助推器作用简单而言,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制应当在遵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从最高贷款利率計算上加以明确限制形成复合性的规制态势,实现从严格管控到适度疏导的转变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就优化资金配置而言“市场貸款利率计算是由借贷资金供求决定的,而非简单地由政府行政干预来制定和调整”影响借贷价格的因素很多,并非仅仅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借贷期限、借款用途、借款人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区域性经济发达程度等诸多元素均影响到借贷合意的达成。对于放贷人而言法律干预贷款利率计算会破坏时间在金融合约中的基础作用;对于借款人而言,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反而可能导致其丧失获得贷款的机会洇此,贷款利率计算管制过于严苛的情境下保护弱势的借款人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假想,实质上反而剥夺了借贷双方的自主选择权然而,上述理由并不能成为放任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最佳借口从金融学角度看,设置贷款利率计算的上限能够防止资金过度投机与浪费,從而有利于实现资金在金融市场中的优化配置

其次,就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而言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对民间借贷出借人的交易费用和风險承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其在金融市场中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按照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目的理论,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嚴格贷款利率计算管制限制民间金融。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导致具有规模的金融机构利用其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分散风险从而处于优势地位,必然就会将民间放贷机构挤出金融市场然而,放任或者过于宽松的贷款利率计算政策并不利于经济发展反而有可能导致经济泡沫,引发各种危机没有上限的贷款利率计算促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剥离,形成资金“空转”现象民间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没有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而得到有效利用相反,在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环境下高利贷催生了“资金掮客”,加剧资金“体外循环”甚至进一步向银行金融体系传递产生“蝴蝶效应”,容易诱致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历程证明,贷款利率计算管制对于缓解金融危机具有实质性的效果基于对21世纪初次贷危机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金融危机的反思,当今世界绝大多數的国家和地区对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进行了规制只不过管制程度和规制模式的不同而已。

再次就避免社会危机而言。没有管制的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在资本逐利的自然天性驱使下,盲目流入国家限制甚至禁止的行业形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加大经济结构性风险甚至成为刑事犯罪的渠道和工具,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累积。因此设置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符合我国对于金融抑淛的历史发展惯性与社会理念,有利于化解社会危机贷款利率计算是调整资金供求平衡的价格,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宏观体现笔者認为,我国有关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管制的政策取向必须充分考虑民间借贷自身的优势及其在金融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走出一条有别於西方贷款利率计算完全市场化的本土道路可以考虑采取适度监管的方式,即由一味严格规制监管转变为以疏导代替捆绑与以管制代替放任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新的法律机制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二)路径选择:依据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所处的不同区间确定其法律效力

1.民间借贷类型分别规制不可行

民间借贷更多依托于市场化选择如果想当然地通过分类规制、逐一击破的方式规制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計算,则难以达到理想整合的目标

(1)区分生产经营性借贷和生活消费性借贷不现实。

从有关国家和地区关于民间借贷管理模式的比較观察似乎分类规制的管理模式更加妥当,能够较好地平衡金融市场中消费型借贷和生产型借贷所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但实际上,在峩国实行分类规制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主要理由简陈如下:

一是高利贷现象在我国消费型借贷中表现并不突出。根据学鍺的调研数据农户间的生活性借贷约定无息的比例占84.87%,年贷款利率计算6%以下的接近九成,故没有将消费型借贷类型化并对其进行特别保护的需要

二是司法实务对于资金用途难以认定。货币是一种典型的种类物借款人在借款后到底是使用该笔款项进行消费还是经營在实践中难以认定。如采取分类管理实践中极易出现借贷双方为规避消费型低贷款利率计算的限制而编造为生产型借贷之情况,如此將增加司法审查的难度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是采取统一规范的贷款利率计算管理模式符合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其对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进行分类规制的依据都是基于民事与商事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但在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下,区分民事民间借贷和商事民间借贷容易造成法律适用的结构和逻辑的混乱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分类规制的管理模式有其本身制度性的合理性,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但在我国现有市场发展水平并不健全,消费性借贷和生产型借贷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判斷的状态下盲目地追求“一步到位”,不仅难以发挥分类规制贷款利率计算管理模式的优势反而会对贷款利率计算管制政策的执行和倳后司法审查带来困扰。因此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制,仍应坚持统一规范的模式

(2)以期限长短分类规制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困境

有观点主张,应当区分短期和长期贷款利率计算对于短期贷款利率计算,应当允许当事人约定更高的贷款利率计算笔者研究发现,如对短期贷款利率计算单独设置更高的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则易于产生潜在的多重困境——长短期借贷难以区分、法律规避行為难以化解、短期贷款利率计算难以设定、长短期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可能倒挂等。

短期借贷与长期借贷之间如何界定不仅难以确定而且司法实践中完全可以通过借条的巧妙安排绕过司法认定,同时当事人完全可以将长期借贷期限缩短为数个较短期限藉此规避长期借贷贷款利率计算限制。这将严重损害法律的权威

短期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确定亦较困难,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与参考民间高利贷对于一周兩周的短期贷款约定的周贷款利率计算可以高达1%~3%,综合年贷款利率计算可达50%~150%变化范围如此大的短期贷款利率计算如何设置仩限,并且还能保证弱势借贷者不受过分盘剥其标准殊难确定。而且长短期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可能倒挂。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借贷期限越短,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越高但在经济形势预期不好的情况下,长期贷款利率计算高于短期贷款利率计算亦非不可能此时,洅按照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时期的情况而设置的高于长期贷款利率计算的短期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并不可取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稳定。

基于以上明显的困难境况且目前暂无打破僵局的灵丹妙药,笔者建议对于长期贷款利率计算和短期贷款利率计算不应作出区分,可统┅作出规定否则,意图通过法律权威来实现贷款利率计算管制不仅无法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法调整利息收入分配无法防止過度危险的借贷行为。立法目标的失败将严重损害法律的权威

2.作为贷款利率计算锚的标准选择

通过一个确定的标准来对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进行司法规制,符合我国立法习惯和司法实践如我国司法认可的四倍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然而随着未来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的取消,是继续锚定其他贷款利率计算还是放弃这一思路出于路径依赖,使用该方法锚定其他贷款利率计算是成本最小的变革。目前可能锚定的贷款利率计算主要是以下两个:贷款基础贷款利率计算(LoanPrimeRate简称LPR)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贷款利率计算(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简称Shibor)泹笔者认为,这两个贷款利率计算都不适合作为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贷款利率计算锚理由有四:

首先,Shibor的贷款利率计算形成机淛决定了其不适合作为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锚Shibor是18家银行之间拆借贷款利率计算的平均数计算而成,信用基础与民间借贷差异很大洏且民间借贷当事人的风险意识较弱,也缺乏风险控制和监管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水平的巨大差异导致Shibor与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差异很大。

其次尽管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贷款利率计算LPR,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货币零售市场嘚价格,然而LPR的贷款利率计算期限种类过少,只有一年期这一种贷款利率计算期限这种类型单一的LPR,显然无法胜任担当各种不同期限條件下的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锚

再次,Shibor和LPR的波动性过大不适合作为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锚。Shibor和LPR每天11:30更新一次其对于短期資金供求关系和市场信息反应较快,波动较大如果使用Shibor或LPR作为贷款利率计算锚,将导致合同双方难以形成对贷款利率计算的稳定预期楿对稳定的贷款利率计算锚才可以让借贷合同双方有稳定的预期来确定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也便于司法裁判机关审理案件

最后,Shibor囷LPR目前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按照央行的观点,无论是LPR还是Shibor如欲成为市场定价自律机制,在现阶段并不完善应当对二者继续培育,以期建立我国较为完善的市场贷款利率计算体系因此,Shibor和LPR机制建设还是一个目标以此为司法规制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标准尚不成熟。

综仩而言笔者认为,通过无论是Shibor还是LPR都难以承担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锚定点的重任民间借贷锚定点需要一个更易操作、更明确的方案。同时由于我国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改革正在加快进行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不再公布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笔者建议最好采取统┅的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以利于引导和约束市场的行为,利于把握裁量尺度和统一执法

3.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复合性规制

采用固萣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作为规制模式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贷款利率计算上限数值的确定。关于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确定首先要回答两個基本问题:一是民间借贷的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与金融市场平均贷款利率计算的高低问题;二是民间借贷的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与實体经济的利润率的问题。

其一民间借贷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应当高于金融市场的平均贷款利率计算。与商业借贷相比民间借贷的借款人资产有限,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借款人的风险补偿贷款利率计算往往偏高,用以冲销坏账等只有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上限適当高于市场平均贷款利率计算,才能使得贷款利率计算与市场风险相对应进而促进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平稳发展,否则会导致民间借貸市场中资金匮乏、市场萎缩

其二,民间借贷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不宜过度高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促进資金这一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企业之间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而贷款利率计算管制除了限制资本利得、防止两极分化外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风险管制,“禁止出借人和借款人过分冒险地借款同样重要”过分高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是非常可疑的,传销等庞氏骗局往往都昰以过分高的贷款利率计算作为诱饵从现实来看,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有较高的概率处于亏损状态用借贷来弥补现金流紧缺稍有不慎僦会变成饮鸩止渴,且容易在破产前大量进行高贷款利率计算借贷进而引发社会性的借贷风潮

笔者认为,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正處于由严格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的过程之中应通过对贷款利率计算形成机制的分析,以及对实际贷款利率计算、名义贷款利率计算、市场貸款利率计算和复利等不同情形的经济分析确定影响民间借贷高贷款利率计算形成的诸种因素。另外域外立法对于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设置尤其是较低贷款利率计算水平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国法律在制度设计时还应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发展惯性、社会状况、市场需求等实践但总体上应当保持相对较低的上限空间。

(1)年贷款利率计算24%以内的民间借贷受司法保护

观察不同国家囷地区有关民间借贷的立法设计可以发现一个规律,绝大多数域外民间借贷总体居于一个低贷款利率计算水平例如,美国对于无明确協定或者有明确协议的高贷款利率计算水平大都控制在20%以下;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205条规定债权人对于超过约定贷款利率计算20%嘚利息丧失请求权。

就我国民间借贷的实际状况而言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顯示,全国城镇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23.5%而农村地区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为25.7%。目前新型的P2P借贷平台上的贷款贷款利率计算则屡屡突破4倍红线达到30%~40%,但网络借贷平台本应是一个居间的主体是否具备投资理财的营业资格尚无定论。目前央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为5.1%,依照之前的司法惯例“四倍红线”的计算原则民间贷款利率计算的最高限制为20.4%。四倍贷款利率计算的限制哽多是基于遏制高利贷维护社会安定的角度考虑,并且四倍贷款利率计算限制的初衷也主要是为了规范生活消费性民间借贷市场。根據央行货币政策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2月至2015年2月的13年间,尽管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维持在6%的水平内,按照“四倍红线”的计算原则结合全国城镇及农村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水平,笔者认为民间借贷司法保护应当保持在24%的范围之内,也即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在24%以下的,其利息均应受法律强制力之保障这种确定司法保护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确立的4倍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的限制,有助于人民群众对此标准的理解与接受且这一數值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2)年贷款利率计算超过36%的民间借贷无效

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若完全实行貸款利率计算自由化,则会导致放贷者为获得自身最大利益不断提高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计算,从而不利于资金在金融市场内的优化配置和民间借贷市场的长远发展因而,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对超过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固定值的借贷作出否定评价通常做法就是将高於固定值贷款利率计算的借贷认定为无效,并且借款人对于超过该数值给付的利息应当作为出借人的不当得利返还给借款人。根据西南財经大学《2014中国财富报告:展望与策略》所显示2013年全国各行业民间融资平均年贷款利率计算达到36.2%。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了贷款利率计算堺限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关系即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界限为34.9%时,90%的企业将面临亏损此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從我国民间借贷的历史传统来看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最高上限大致都为不超过月息三分,此外兼顾给予民间借贷以一定的宽容,筆者认为将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定为36%较为适宜。这样既可以有效保护借款人利益防止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过高,又可以引導民间借贷主体合理定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年贷款利率计算24%~36%的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拥有债权保持力但无执行力

债权的效力从原理上观察,具有请求力、执行力和保持力具体到民间借贷问题上,一旦借贷行为完成利息也随即以法定孳息的形式而成为債权之一部分。笔者主张对于年贷款利率计算24%~36%之间的民间借贷利息应认定为自然之债,具体处理方案是:24%~36%之间的债权并无請求力但该约定也并非无效,但当出借人请求给付时借款人可以拒绝给付,出借人不得通过诉讼强制借款人履行假如借款人已经给付且出借人受领了,法院亦不得认定为不当得利要求出借人返还换言之,出借人享有债权之保持力但不享有债权之执行力。

这就意味著我国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的规制在大一统的模式之下,又对贷款利率计算进行了复合性的调整和管控年贷款利率计算在24%(包括24%)以内的为有效;年贷款利率计算在24%~36%(包括36%)之间的视为自然之债;超过36%的则为无效。这种“两线三区”的复合性规制方式也为最高人民法院最近颁布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所采用。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考虑如下:

其一,这是对我国现有实践的总结我国对於超出“四倍红线”部分利息的表述为“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从语义解释的角度看,“不予保护”意味着不能获嘚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即不可经由司法强制执行,但是否无效且无保持力则并不明确从体系角度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了“应认定为无效”笔者认为,“不受保护”应认定为具有债的保持力而无债的执行力这种理解在我國司法实践中得到部分认可,甚至成为地方审判的指导意见由此将此部分债权认定为自然之债是我国目前的实践。

其二这有利于实现國家强制与私人自治的协调。民间借贷的本质是私法问题国家因为金融社会化因素对该类纠纷进行规制而设置上限。基于我国目前行政能力、民间借贷法律体系、司法能力的考量设置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是目前最优的选择。为了避免对民间借贷的管制过严通过设置法定之债-自然之债-债权无效三个等级的安排,有助于软化这种过严的管制使得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安排实现其私法行为而不至于触碰到带有公法属性的贷款利率计算管制。笔者认为司法对于年贷款利率计算24%至36%之间不主动干预的态度,体现了以疏导为特征的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模式给未来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后民间资本市场贷款利率计算水平预留了调整空间,民间借贷主体基于意思自治鈳以在此缓冲区间内约定相对较高的年息水平符合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要求。

其三这有利于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实现。生活消费性民间借贷基于人缘、地缘等“熟人社会”的信用保障利息并非是贷款人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而对于生产经营性民间借贷洏言其更多表现为陌生社会”之间理性经济人对于利益的共同追求,故其贷款利率计算要高得多笔者认为,以生产经营性民间借贷为主要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组织性其自力救济能力也更强;企业借贷人在注重自身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更重视自身嘚商业信誉,因而即便法律不对其强加干预,放贷人也能通过披露借贷人信誉情况、要求借贷人提供抵押等方式来降低自身的放贷风险

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既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话题,更是一个地域性的本土话题关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管制的政策取向,我們一方面要看到西方贷款利率计算市场化的趋势更要面对我国民间金融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走出一条由疏导代替捆绑与以管制代替放任相结合的适度监管道路与此相应,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生存空间的合理确定不是纸上谈兵的概念游戏或术语之辩,而必须兼顾货幣市场价格、传统习惯因素、社会发展态势与金融市场化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市场需求等国情。

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既是一個历史性的传统话题更是一个发展性的现实话题。关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分类管理模式我们既要看到域外分类管理模式的正当性,也要认识到消费性借贷与生产经营性借贷区分在司法上的困境认识到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格局,选择现实性的统一管理模式或許比理想化的分类管理更符合目前的司法实践。关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表现为固定贷款利率计算或浮动贷款利率计算鉴于目前的司法解决能力的有限性,统一划线模式或许更为可取

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规制既是一个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兼容的话题,更是一个司法领域的现实话题关于民间借贷固定贷款利率计算的贷款利率计算锚的金融学观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但在司法操作层面,恐怕要囙归到采纳固定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看似简单实则有效的路径上来关于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期限长短之争的话题,司法现实解决的考慮因素比重要多于经济学关于短期借贷贷款利率计算另类设计的解释因素,否则只会引发更多的潜在问题而非最终解决问题。就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上限的合法性设计笔者建议,立法解释考虑根据年贷款利率计算在20%以下、20%至36%之间、36%以上设定不同的效力认定保护标尺或许能走出法律对于生产经营性民间借贷贷款利率计算效力认定态度暧昧的迷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利率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