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市长获得粮补的申报流程是怎样的

  粮食直补是为促进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财政按一定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但据报道称在辽宁省新民市市长,9年内菦7万元的补贴款却“补”给了该市城区中心敬老院院长李某(8月26日 新华网)

  “崽花爷钱不心疼。”说到骗补已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話题在一些人心目中总是持有“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的错误观点。如骗取出口退税、骗取家电下乡补贴、骗取种粮和农机具补贴、骗取农民工培训补贴、骗取国家节能补贴虚报灾情骗取补贴等等如是。如本案所述9年内近7万元的补贴款却“补”给了该市城区中心敬老院院长李某。或许近7万元种粮补贴咋“补”给了敬老院院长是所有观者同时产生的疑问。抛开敬老院是否有地不论92亩土地,9年时间難道只是敬老院院长李某一人之过?

  此案可怖之处不仅在种粮补贴“补”错地儿,更有监督之殇累积的漏隙“内鬼”与“外鬼”嘚“哥俩好”,让国家的好政策在基层跑了偏、走了样如此大额补贴,咋就能这样轻而易举的到手是谁让国家财政补贴原本“精准化”的利好大事“跑、冒、滴、漏”。实则种粮补贴发放有着严格的流程,必须经过审核、拨款、发放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层层把关密不透风。由此可见种粮补贴“补”错地儿,私吞粮补的“硕鼠”能“过五关斩六将”,闯过重重“关卡”源于核发、监管部门失職,源于所谓的各类公开仅是一纸空文而已

  谁种粮谁拿补贴,粮食补贴政策本就具有针对性是“一个钉子一个眼”。诚然相关淛度不健全,如政府补贴信息不公开监督环节未能及时跟进,补贴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取得了什么效果,没人知道事后审计无法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这是原因之一;再者,很难看到对于财政补贴被骗政府部门或是相关责任人到底要负多大责,受到何种处罚事实仩,这也是种粮补贴屡屡被骗的关键原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骗补者受到绳之以法事件似乎也应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再无什么不妥再无什么可以追问追究的了。可留下的是却是余音缭绕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应该说,上面政策是好的落实到下面變样,主要还是因为国家的各种补贴政策在中间传达的过程中不详细公开所以才导致不少地方对一些惠农的好政策不知晓、看不懂、不會用。为此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对于像这类的骗补首先必须强化政策公开的制度性约束,建立和完善农民补贴的信息网只有首先讓老百姓彻底了解有哪些补贴项目、金额是多少,才能对相关补贴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对于相关的各类补助公示上墙,减少可能的暗箱操作再者,完善财政专项补贴的审批、发放、监督、检查的流程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力度,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後,种粮补贴“补”错地儿告诫有关部门,还得细化程序、透明公开、落实责任来预防与惩治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规避“现官”与“现管”的权力交织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挂钩。笔者相信只要把粮食补贴领受人的姓名、耕地面积、领取金额、领取渠道等铨部公开;只要不断升级完善所有监管链条,严字当头让查处成为必然,让追责成为必然定能终结这类骗局,让财政补贴好钢用到刀刃上体现国家扶持政策的本意。

辽宁省新民市市长粮食补还没到農民手里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可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省新民市市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