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期费用决策是基于选项还是基于维度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日&&浏览次数:&&
选择价值与城市未来
城市文明不仅要着眼当代,更要思虑未来。选择价值是理解城市文明发展尤其是城市未来的重要维度。
一、资源的跨期约束与选择价值
城市未来与跨期选择紧密相关。在城市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考虑城市未来是个前置条件,这种跨期决策要关注的是:城市今天的发展如何为明天留下足够的资源、空间,我们这一代如何在不掠夺下一代或后代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率的起飞和持续的发展?因此,实现城市发展的跨期决策是鉴往知来的战略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当代人利用资源环境的后果直接涉及到后代人的利益,即代际公平问题。无疑,后代人的主体缺位和当代人的短视行为,都会导致当代人对全人类共有资源的滥用,造成资源利用的代际失衡。
1977WestmanScience“自然的服务”(nature’s services)价值相对价值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大增加,而选择价值则往往不确定。
今天,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实旨在保护人类未来——未来的人类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这至少基于两种理由:一方面是基于人类的“无知”——目前我们对于地球上物种及其有价值的基因的认识和利用还相当有限。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未来寻找新基因、培育新品种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是基于后代的“选择”机会——满足子孙后代对物种及生存环境的可能需求。
关注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能帮助人们摆脱短视的心态和行为。这对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其未来价值不确定情况下要考虑和权衡保护环境的效益对当期福利或当代人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体现代际公平关系必须坚持价值保存选择原则,即当代人应当为后代人保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之具有选择的多样性。
这就是“选择价值”的战略意义。
二、城市未来需要为后代保存选择的机会
anthropocentrisminstrumental valueintrinsic value就是说,物种是因其能提供给人类各种利用而被认定为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这种信念下,人们只想到如何才能持续享有自然所提供的工具价值。平肖在自传《开拓疆土》中把资源保护主义定义为“为了人类持久利益开发和利用地球及其资源的政策”。缪尔则不同意那种把自然资源仅当作供人使用的商品来对待的工具主义观念,坚持为荒野的精神、审美价值以及其他生物的内在价值辩护。选择价值便是他所说“内在价值”的核心之一。
城市文明同样存在价值选择维度中的跨期保护问题。由于跨期决策,价值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非使用价值将更为突出。重视“选择价值”旨在“保护”或“保存”后代选择的可能性。而“短视”的城市发展观,除了只看到当代和当前人们的紧迫需求外,更严重的在于忽视了当期决策在跨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或危害。
应该说,城市文化积淀、城市文化品味与特色、城市的历史记忆、城市的自然风貌等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文化元素的多样性,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城市文明形态。正是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发展和城市文明演进中要保持那些值得传承、延续的城市元素和要素。一句话,城市的未来需要护持那些价值形态的“选择权”。
三、城市未来更需要城市文明多样性的延续
云杉的散文《外城琐记》中勾勒了七个城市的基本特征,塔什干的表情、撒马尔罕的尊严、阿斯塔纳的精神、阿拉木图的忧伤、安卡拉的特色、奥赫里德的责任、地拉那的色彩跃然纸上。一个城市就有一个色彩,就有一种城市文明的形态。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不同文明交流、借鉴和融合的结果。今天,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但差异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就是尊重人类自己的历史、城市自己的历史,这将给城市文明的发展以及城市文明的多样性保留延续的可能。
选择即机会,即自由。选择价值对城市未来的意义在于:有什么样的人类价值理念或代际伦理考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城市文明形态。
以选择价值看待城市文明的未来,就是把城市的演进与发展看成是个体在人类社会中享有的选择权的保留与扩展。所以,请为后代留下物种选择的多样性,为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资源和环境的选择性,乃至为后代留下多样性的城市文明色彩。
选择,就是城市文明的幸福所在。
载《中国社会科学报》日
[] |&&&&&&&&&&&&&&&&&&&&&&&&&&&&&&&&&&&&&&&&&&&&&&&&&&&&&&&&&&&&&&&&&&&&&&&&&&&&&&&&&&&&&&&&&&&&&&&&&&&&&&&&&&&&&&&&&&&&&&&&&&&&&&&&&&&&&&&&&&&&&&&&&&&&&&&&&&&&&&&&&&&&&&&&&&&&&&&&&&&&&&&&&&&&&&&&&&&&&&&&&&&&&&&&&&&&&&&&&&&&&&&&&&&&&&&&&&&&&&&&&&&&&&&&&&&&&&&&&&&&&&&&&&&&&&&&&&&&&&&&&&&&&&&&&&&&&&&&&&&&&&&&&&&&&&&&&&&&&&&&&&&&&&&&&&&&&&&&&&&&&&&&&&&&&&&&&&&&&&&&&&&&&&&&&&&&&&&&&&&&&&&&&&&&&&&&&&&&&&&&&&&&&&&&&&&&&&&&&&&&&&&&&&&&&&&&&&&&&&&&&&&&&&&&&&&&&&&&&&&&&&&&&&&&&&&&&&&&&&&&&&&&&&&&&&&&&&&&&&&&&&&&&&&&&&&&&&&&&&&&&&&&&&&&&&&&&&&&&&&&&&&&&&&&&&&&&&&&&&&&&&&&&&&&&&&&&&&&&&&&&&&&&&&&&&&&&&&&&&&&&&&&&&&&&&&&&&&&&&&&&&&&&&&&&&&&&&&&&&&&&&&&&&&&&&&&&&&&&&&&&&&&&&&&&&&&&&&&&&&&&&&&&&&&&&&&&&&&&&&&&&&&&&&&&&&&&&&&&&&&&&&&&&&&&&&&&&&&&&&&&&&&&&&&&&&&&&&&&&&&&&&&&&&&&&&&&&&&&&&&&&&&&&&&&&&&&&&&&&&&&&&&&&&&&&&&&&&&&&&&&&&&&&&&&&&&&&&&&&&&&&&&&&&&&&&&&&&&&&&&&&&&&&&&&&&&&&&&&&&&&&&&&&&&&&&&&&&&&&&&&&&&&&&&&&&&&&&&&&&&&&&&&&&&&&&&&&&&&&&&&&&&&&&&&&&&&&&&&&&&&&&&&&&&&&&&&&&&&&&&&&&&&&&&&&&&&&&&&&&&&&&&&&&&&&&&&&&&&&&&&&&&&&&&&&&&&&&&&&&&&&&&&&&&&&&&&&&&&&&&&&&&&&&&&&&&&&&&&&&&&&&&&&&&&&&&&&&&&&&&&&&&&&&&&&&&&&&&&&&&&&&&&&&&&&&&&&&&&&&&&&&&&&&&&&&&&&&&&&&&&&&&&&&&&&&&&&&&&&&&&&&&&&&&&&&&&&&&&&&&&&&&&&&&&&&&&&&&&&&&&&&&&&&&&&&&&&&&&&&&&&&&&&&&&&&&&&&&&&&&&&&&&&&&&&&&&&&&&&&&&&&&&&&&&&&&&&&&&&&&&&&&&&&&&&&&&&&&&&&&&&&&&&&&&&&&&&&&&&&&&&&&&&&&&&&&&&&&&&&&&&&&&&&&&&&&&&&&&&&&&&&&&&&&&&&&&&&&&&&&&&&&&&&&&&&&&&&&&&&&&&&&&&&&&&&&&&&&&&&&&&&&&&&&&&&&&&&&&&&&&&&&&&&&&&&&&&&&&&&&&&&&&&&&&&&&&&&&&&&&&&&&&&&&&&&&&&&&&&&&&&&&&&&&&&&&&&&&&&&&&&&&&&&&&&&&&&&&&&&&&&&&&&&&&&&&&&&&&&&&&&&&&&&&&&&&&&&&&&&&&&&&&&&&&&&&&&&&&&&&&&&&&&&&&&&&&&&&&&&&&&&&&&&&&&&&&&&&&&&&&&&&&&&&&&&&&&&&&&&&&&&&&&&&&&&&&&&&&&&&&&&&&&&&&&&&&&&&&&&&&&&&&&&&&&&&&&&&&&&&&&&&&&&&&&&&&&&&&&&&&&&&&&&&&&&&&&&&&&&&&&&&&&&&&&&&&&&&&&&&&&&&&&&&&&&&&&&&&&&&&&&&&&&&&&&&&&&&&&&&&&&&&&&&&&&&&&&&&&&&&&&&&&&&&&&&&&&&&&&&&&&&&&&&&&&&&&&&&&&&&&&&&&&&&&&&&&&&&&&&&&&&&&&&&&&&&&&&&&&&&&&&&&&&&&&&&&&&&&&&&&&&&&&&&&&&&&&&&&&&&&&&&&&&&&&&&&&&&&&&&&&&&&&&&&&&&&&&&&&&&&&&&&&&&&&&&&&&&&&&&&&&&&&&&&&&&&&&&&&&&&&&&&&&&&&&&&&&&&&&&&&&&&&&&&&&&&&&&&&&&&&&&&&&[第2110页]&&&&&&&&&&&&&&&&&&&&&&&&&&&&&&&&&&&&&&&&&&&&&&&&&&&&&&&&&&&&&&&&&&&&&&&&&&&&&&&&&&&&&&&&&&&&&&&&&&&&&&&&&&&&&&&&&&&&&&&&&&&&&&&&&&&&&&&&&&&&&&&&&&&&&&&&&&&&&&&&&&&&&&&&&&&&&&&&&&&&&&&&&&&&&&&&&&&&&&&&&&&&&&&&&&&&&&&&&&&&&&&&&&&&&&&&&&&&&&&&&&&&&&&&&&&&&&&&&&&&&&&&&&&&&&&&&&&&&&&&&&&&&&&&&&&&&&&&&&&&&&&&&&&&&&&&&&&&&&&&&&&&&&&&&&&&&&&&&&&&&&&&&&&&&&&&&&&&&&&&&&&&&&&&&&&&&&&&&&&&&&&&&&&&&&&&&&&&&&&&&&&&&&&&&&&&&&&&&&&&&&&&&&&&&&&&&&&&&&&&&&&&&&&&&&&&&&&&&&&&&&&&&&&&&&&&&&&&&&&&&&&&&&&&&&&&&&&&&&&&&&&&&&&&&&&&&&&&&&&&&&&&&&&&&&&&&&&&&&&&&&&&&&&&&&&&&&&&&&&&&&&&&&&&&&&&&&&&&&&&&&&&&&&&&&&&&&&&&&&&&&&&&&&&&&&&&&&&&&&&&&&&&&&&&&&&&&&&&&&&&&&&&&&&&&&&&&&&&&&&&&&&&&&&&&&&&&&&&&&&&&&&&&&&&&&&&&&&&&&&&&&&&&&&&&&&&&&&&&&&&&&&&&&&&&&&&&&&&&&&&&&&&&&&&&&&&&&&&&&&&&&&&&&&&&&&&&&&&&&&&&&&&&&&&&&&&&&
<font color="#03-2012 &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者,深表欢迎!
电话:(0 传真:(9 地址:中国深圳
深圳大学文科楼七楼&
温馨提示:本站点为公益性学术网站,相关文章如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跨期决策策略研究--《浙江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跨期决策策略研究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要在不同时间点出现的结果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这就是跨期决策。一直以来,研究者们都在争论人们在跨期决策的过程中会使用以补偿规则为基础的选项策略,还是以非补偿规则为基础的维度策略。本研究通过双分离的实验逻辑考察了个体在自然状态下所偏好使用的跨期决策策略以及决策策略对个体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个体“时间-金钱”内隐价值观及“时间-金钱”启动对个体跨期决策策略选择及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分为三部分。研究一以双分离实验逻辑为基础,通过检验计算难度对接受和没有接受相关决策策略培训个体的影响是否相同,进而对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偏好使用的跨期决策策略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t1=0还是在t1≠0情况下,在低计算难度条件下,人们会选择基于选项的策略进行决策,也会选择基于维度的策略进行决策;而在高计算难度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基于维度的策略进行决策。总体而言,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更加偏好选择基于维度的策略进行跨期决策。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决策策略会影响个体的决策选择:使用基于选项策略的个体更偏好选择近期收益(SS),而使用基于维度策略的个体对两个选项的偏好相当。研究二进一步将个体区分为金钱导向和时间导向两类,进而探讨了两类个体在自然状态下所偏好使用的跨期决策策略,同时还探索了不同导向个体的选择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期决策中,金钱导向个体更加偏好使用“时间换金钱”策略,他们更加偏好选择LL;时间导向的个体更加偏好使用“金钱换时间”策略,他们更加偏好选择SS。研究三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索了金钱启动和时间启动对个体跨期决策策略选择的影响,同时也探索了两种启动对个体跨期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钱启动提高了时间导向个体在“时间换金钱”策略下决策任务的绩效,使得他们使用该策略进行决策更加容易。但是,在自然状态下,时间导向个体依然偏好使用“金钱换时间”策略。而时间启动明显提高了金钱导向个体在“金钱换时间”策略下决策任务的绩效,使得他们使用该策略进行决策更加容易。但是,在自然状态下,金钱导向个体依然偏好使用“时间换金钱”策略。另外,金钱启动和时间启动也会影响个体的决策选择:金钱启动导致个体更加偏好LL,而时间启动导致个体更加偏好SS。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人们在跨期决策的过程中并非固守一种策略。策略选择是一种权变的过程。人们会智能地从决策工具箱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决策策略进行决策。这种决策策略的选择过程依赖于决策者对决策准确性和做出决策所需认知资源的权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C93-0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贵兵,代桂旭;[J];应用心理学;2004年02期
马子麟;[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5期
叶剑锋;管益杰;叶念砚;王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何贵兵;[J];应用心理学;2000年01期
肖干;齐雪;;[J];中国软科学;2011年S1期
李妍;[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王沛;张国礼;;[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6期
刘腾飞;徐富明;马红宇;马向阳;吴修良;;[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刘兆鑫;;[J];领导科学;2011年25期
贺成;;[J];当代经理人;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琳妍;李虹;;[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黄琳妍;李虹;;[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孙明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菡;;[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泳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陈江涛;[D];浙江大学;2008年
蒋多;[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洪涛;[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陈启兰;[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张瑜;[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王慧;[D];西南大学;2012年
张琦;[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周珲;[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汪祚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陈虹;[D];宁波大学;2011年
孙明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杨骏;[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2016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张志学;施俊琦;刘军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17-326.
DOI: 10.3724/SP.J.31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和领导力的研究特色和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10多年中, 中国学者在该领域中进步快速, 并蕴含巨大的潜力。随后, 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话题和采用的方法, 指出国内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当今组织行为和领导力领域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文章指出了学者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学者可以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为此, 本文第三部分还介绍了几项近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 旨在启发学者关注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 敏锐地发现适合本学科研究的问题, 并以严谨且有创造力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进而对国际学术界做出贡献。
雷旭;赵文瑞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27-334.
DOI: 10.3724/SP.J.327
默认网络是静息状态活动较强的大脑结构, 它包含的海马和内侧前额叶两个脑区是记忆巩固的关键部位, 同时静息态也被证明伴随有记忆巩固现象, 我们推测默认网络是睡眠依赖记忆巩固的核心结构。本研究拟借助同步EEG-fMRI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优势, 研究默认网络参与睡眠依赖记忆巩固的神经机制。包括:1)发掘默认网络活动的电生理指标, 应用EEG源定位和跨频段耦合分析, 揭示记忆巩固的动态过程; 2)应用滑动时间窗和模块分析, 研究默认网络参与静息态和睡眠过程记忆巩固的异同, 揭示记忆在昼夜更迭中得以强化的神经机制; 3)通过多模态信息融合, 揭示记忆类型和睡眠阶段等因素对睡眠依赖记忆巩固的影响。本研究的开展对阐明睡眠依赖记忆巩固的神经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并最终可能为治疗学习记忆相关障碍提供全新的思路。
王福兴;谢和平;李卉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35-350.
DOI: 10.3724/SP.J.335
多媒体学习中的通道效应认为, 学习者对&画面+声音解说&组成的视听双通道材料的识记或理解效果要好于&画面+视觉文本&组成的视觉单通道材料, 而逆转通道效应则发现了与之相反的结果。针对以往研究缺陷, 重新采用元分析技术, 以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作为结果变量, 考察通道效应的稳定性。经文献检索、纳入与排除后, 共获91篇符合元分析的文献。经数据事先合并处理后, 保持测验上生成94个独立效应量(8088人), 迁移测验上生成83个独立效应量(6664人)。主效应检验发现:视听双通道在保持测验(d = 0.24)和迁移测验(d = 0.25)上均显著高于视觉单通道;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呈现步调、画面动态性和材料时长在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上均对通道效应起到调节作用, 通道效应主要在系统步调(d保持 = 0.43, d迁移 = 0.44)、动态画面(d保持 = 0.50, d迁移 = 0.59)及短时材料(d保持 = 0.38, d迁移 = 0.33)条件下出现; 所有结果均未发现逆转通道效应。结论认为:相比视觉单通道, 当图文信息以视听双通道呈现时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对多媒体学习材料的识记和理解, 支持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呈现步调、画面动态性以及材料时长是通道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
李晓明;和平;刘林英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51-355.
DOI: 10.3724/SP.J.351
以往研究发现, 风险回避领域存在着一种经典的&图形效应& (即图形会比数字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但以往研究通常只采用灰色或黑色来呈现风险信息。基于近来关于红色效应的探讨, 本研究试图将颜色因素引入到图形效应中以探讨不同颜色下的图形效应特点。结果发现, 相比于蓝色, 红色能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 且颜色对图形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即与蓝色相比, 红色条件下出现了增强的图形效应, 即&红色图形效应&。有关结果说明, 红色作为一种危险警示颜色可以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 且会诱发更大的图形效应。
郭恒;何莉;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56-366.
DOI: 10.3724/SP.J.356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最近复兴的非侵入性无创脑刺激方法, 具有轻便、廉价、较为安全的特点。经颅直流电刺激能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相比传统脑成像方法具有优势, 在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上已有应用, 可与传统认知训练相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虽然不能进行精确定位, 但是能够基于脑区影响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手段, 对健康人可以作为神经训练的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徐胜;宋晓蕾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67-378.
DOI: 10.3724/SP.J.367
联合Simon效应是一种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 它出现在当两个参与者完成Simon任务的互补成分时。该效应被认为是反映自我&他人整合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影响此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和非社会因素。社会促进理论、共同表征理论、空间反应编码理论和参照编码理论对该效应作出了解释。未来关于联合Simon效应的研究需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脑机制, 并进一步完善理论解释。
王明忠;杜秀秀;周宗奎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79-391.
DOI: 10.3724/SP.J.379
因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粗暴养育(harsh parenting)近年来成为养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粗暴养育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心理攻击以及强迫/控制行为等。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前者主要包括父母的敌意人格、认知能力不足、消极的被养经历以及儿童的困难型气质和易损基因型等。后者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和社区处境不利等。粗暴养育引发儿童的内外化问题, 损害其人际功能, 造成生理/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考察粗暴养育的影响因素(如特殊家庭环境)、表现形式及其负面影响, 加强本土化研究, 重视粗暴养育的预防和干预。
马原啸;冉光明;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392-401.
DOI: 10.3724/SP.J.392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岳童;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02-409.
DOI: 10.3724/SP.J.402
积极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积极情绪状态的理解和间接分享过程。虽然它与消极共情在产生过程中都依赖于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系统的活动, 但是两者在产生难度上不同。对于积极共情情感如何在大脑中表征的, 不同的研究者观点各异:一些认为与消极共情一致, 都集中在脑岛及其相关脑区;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大脑的愉悦系统。关于积极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共情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了解积极共情在产生机制和情感表征上的特点, 拓展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展开对特质积极共情神经基础的探讨。
杨越;谢员;秦晨曦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10-421.
DOI: 10.3724/SP.J.410
野心家取向指员工以非绩效取向的方式追求职业生涯发展的倾向。具有野心家取向的个体其生涯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 坚信仅仅依靠绩效很难得到提升, 需要运用组织政治行为、印象管理以及欺骗操纵策略获得晋升与高的绩效评定等级。对雇主的信任、感知到的组织公正、对生涯发展机会的感知、个体的交换意识、大五人格特质、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原发性的精神病态等均会影响员工采取野心家取向的生涯发展态度。该取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卷入度及组织承诺都比较低, 而离职意向却很高, 这会给组织带来消极后果。未来需从野心家取向的研究方法、变量与生态效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徐富明;李欧;邓颖;李燕;史燕伟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22-430.
DOI: 10.3724/SP.J.422
投射偏差是指个体常常会高估未来偏好与当前偏好的一致性, 从而把当前偏好投射到未来的心理倾向性。本文从情感&认知加工、时间修正和心理模拟等视角对投射偏差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解释, 并概括出投射偏差的内源性(含内脏感觉、情绪状态和需要)和外源性(含事件相关信息、天气状况和选择情境)影响因素, 还总结归纳出投射偏差的三种应对策略, 最后指出了投射偏差在未来研究的方向。
孙红月;江程铭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31-437.
DOI: 10.3724/SP.J.431
跨期决策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 按其所指信息加工过程, 可以分成基于选项的和基于维度的两类决策模型。前者认为各跨期选项被独立赋予一个主观价值, 主观价值最大的选项被选择; 而后者则认为选项是基于维度被比较的, 比较中占优势的选项被选择。本文从行为结果、过程数据和对基于选项模型基本假设的质疑等角度综述了近来支持基于维度模型的证据; 并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应用认知行为实验和眼动追踪技术对两类模型进行过程研究、在基于维度模型的指导下进行fMRI研究, 以及加强损失领域的跨期决策研究以完善跨期决策模型。
熊猛;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38-453.
DOI: 10.3724/SP.J.438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 RD)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 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目前, 相对剥夺感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个体&群体RD与认知&情感RD的二维垂直结构模型、认知&情感RD的双维结构模型、个体&群体RD的双维结构模型以及RD的三维结构模型。影响相对剥夺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特征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影响效应方面, 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健康、个体行为等个体水平变量以及群际态度、集群行为等群体水平变量的关系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完善相对剥夺感的概念与结构、注重青少年及特殊群体研究、丰富研究内容和视角、强化纵向干预研究以及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等。
葛红宁;周宗奎;牛更枫;陈武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54-463.
DOI: 10.3724/SP.J.454
社交网站旨在维系和发展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社会资本是个体人际关系中潜在的、可获得的益处或资源, 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资本存在密切关系。然而, 有关一般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使用行为的研究发现, 特定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特定类型社会资本有积极影响。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行为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必要的途径, 关系维持行为、资源动员请求行为、隐私保护行为等均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行为策略。最后, 就社会资本定义、线上线下社会资本存在覆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彭芸爽;王雪;吴嵩;金盛华;孙荣芳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 (3): 464-474.
DOI: 10.3724/SP.J.464
生命史理论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同时关注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 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有机结合, 但是该理论目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的关注还相当有限。因此该理论具体的建立、发展过程, 主要理论观点, 以及主要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以便于研究者对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此外,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道德行为, 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史策略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道德/暴力犯罪行为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并且控制感、安全感和调节定向理论都会是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该将生命史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分析道德行为的新视角。
版权所有 & 《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
本系统由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cnIntertemporal Choice
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 choice)一词经常用来描述需要权衡未来不同时间点上不同报酬的决策。这个定义的内涵十分广阔,它包含了很大范围的决策。
基于8个网页-
intertemporal decision
同时,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和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 decision)是日常行为最常见的决策类型,考察不同决策者角色的风险决策偏好和跨期决策选择,具有重要的论述价值和现实作用。
基于6个网页-
cross-time decision-making
基于2个网页-
cross time decision-making
基于1个网页-
Cross-term consumption
Inter-period Labor-division Decision-making Model
intertemporal choice
- 引用次数:10
Intertemporal choice is to trade off costs and benefits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ime. There is no output of decision can exist without time.
跨期决策是不同时间点上的收益或损失进行的权衡。
参考来源 - 感觉寻求与跨期决策关系的实验研究
cross-time decision-making
- 引用次数:2
参考来源 - 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intertemporal choice
- 引用次数:10
Intertemporal choice is to trade off costs and benefits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ime. There is no output of decision can exist without time.
跨期决策是不同时间点上的收益或损失进行的权衡。
参考来源 - 感觉寻求与跨期决策关系的实验研究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
人力资本; 养老保险; 跨期决策。
Human capital; Pay-as-you-go insurance; Cross-time decision-making.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着重探讨了个人幸福感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We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appiness on intertemporal choice.
在传统的跨期决策模型中,人们的时间偏好通常被表达为常数贴现率。
In traditional intertemporal-decision problems, individual's time preference is often formed as a constant discounting rate.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期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