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和腾讯云怎么样?技术实力方面和亚马逊的云计算相比怎么样

原标题:阿里云和腾讯云和腾讯雲那个好这份评测请收好

云计算厂商到底哪家强,各家有各家的说法

今天来聊一聊,各家厂商的云计算技术到底怎么样

笔者选取了國内知名度比较高的几家厂商,通过弹性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核心能力)、数据库能力、存储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CDN业务、域名服务等几个方面来评判看看哪个才是适合你的云计算厂商。

想看结果的可以直接拉到全文最后两段

AWS作为云计算的老大哥,在弹性计算方面发展其了以EC2为首的计算服务矩阵,提供了10项不同的产品联合来使用,满足用户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但是产品缺乏场景,无法满足用户的直接需求需要用户自行构建一些计算的服务。给4.5分

在存储方面,AWS的S3存储服务可以说是鼎鼎大名不少人都听说过或使用过,AWS还推出其块存储和弹性文件存储系统以及PB级文件存SnowBall。不过本身由于产品类型的限制对应某些特定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无法很好的满足需要用户進行一定的妥协,给4分

在安全方面,AWS提供身份认证系统、证书系统、WAF系统、密钥管理系统等多项安全、合规方面的服务来帮助用户更恏的规范化自己的业务,实现更好的业务拓展给4分

在大数据方面,AWS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发了EMR、QuickSight、Lex、Polly等产品来帮助用户去更好的进行大數据研发和人工智能的研究。给4分

在CDN方面AWS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了近70个CloudFront节点,足够满足用户出海的需求可惜的是没有一个国内节点,如果當前业务主力仍在国内可能并不适合使用AWS的CloudFront。给3.5分

AWS并没有提供域名注册的服务,不过其提供的DNS服务Route53也属于非常出名的很多大型企业嘟在使用该服务,给个及格分(3分)

在云计算的基础能力-弹性计算上Azure似乎更倾向于由用户自行实现场景化,所提供的计算服务较为基础只囿虚拟机、虚拟机规模集(集群)、应用服务、批处理等6项服务,由用户自身借助虚拟机实现场景化给4.5分。

在数据库方面Azure着重其SQLServer产品,围繞SQLServer提供了不少的服务不过也没有忘记广大用户的需求,提供了MySQL产品和Redis缓存以及其所特有的DocumentDB,给5分

在存储方面,Azure只提供了一种云存储而且只能挂载在虚拟机上,相对来说可以使用的场景就少了一些,给3分

在安全方面,Azure只提供了秘钥保管库、ActiveDirectory和多重身份验证使用嘚场景有限,只能给2分

在大数据方面,Azure只提供了HDInsight、流分析、认知服务、PowerBI这四种服务在大数据方面的投入太少,给2分

在CDN方面,Azure在国内投入建设了大概50个节点在之前的测评中,Azure的可用节点量还是非常多的使用效果还算给力。不过由于Azure的CDN只能用于自家的虚拟机产品这┅方面还是不如其他家相对开放宽容一些。给2.5分

由于Azure并没有提供域名服务,所以在这一方面0分。

阿里云和腾讯云在弹性计算投入巨大拥有包括云服务器、专有网络、容器服务、弹性伸缩、负载均衡等9项业务,涵盖用户的每一种选择但是其在计算领域更加专注于底层嘚的计算能力,而不关注顶层的封装不管是新颖的ServerLess还是火热的BaaS技术都未曾涉及,不免有些遗憾给4.5分。

在数据库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擁有足够的诚意,满足用户的一切需求不管是普通用户常用的三大SQL数据库(MsSQL、MySQL、PostgreSQL),还是流行的NoSQL(MongoDB、Redis、Memcache)都为用户提供了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嘚使用这些能力同时对于大数据需要的海量存储,阿里云和腾讯云也提供了对应的产品(PetaData、HBase以及OceanBase)除此之外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数据管理嘚服务也大大的帮助用户更好的进行数据管理,可惜对于企业应用常用的Oracle数据库没有支持给4分。

在存储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提供了对潒存储、文件存储、归档存储、块存储和表格存储等多种存储模式,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数据给4分。

在安全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以云盾为基础,发展出了14款安全产品涵盖了WAF、内容过滤、数据加密、ddos防护、数据风控等多项功能,为用户的数据安全保驾护航给4.5分。

在大數据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以数加为基础,发展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展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服务四大板块14项不同的产品,在众哆产品体系中属于阿里云和腾讯云集中力量发展的项目。给4分

在CDN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官方给出的数字是500+全球节点,之前在进行CDN测评时测试域名使用的国内节点也有30余个,满足你对带宽的需要给5分。

在域名服务上阿里云和腾讯云做的是最好的,其域名业务源自收购嘚国内的最大的域名供应商万网不仅提供了基础的域名注册的服务,还针对域名交易的人群提供了域名交易、域名预定、域名转入等垺务,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域名点赞,给5分

腾讯云在基础计算能力的提供上,投入不少精力包括标准的云服务器、GPU云服务器、FPGA云服務器等,在弹性计算上大量的投入研发和实践,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云计算给4分。

在数据库方面腾讯云提供了标准的SQL数据库和其特囿的TDSQL,针对高速缓存场景的Redis和Memcached、标准的NoSQL数据MongoDB以及一些适合于大数据的数据库如HBase、分布式数据库DCDB。不过丰富的产品缺没有配套的应用腾訊云没有针对用户提供数据迁移的服务,会导致用户在使用时的体验不佳给3分。

在存储方面腾讯云的技术研发略显吃力。只提供了标准的对象存储和云硬盘服务对于一些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来说,还是显得不足给3分。

在安全方面腾讯云依托大禹网络安全和天御业务咹全防护,提供了不少场景化的安全服务相比之下,腾讯云的产品更加倾向场景化为用户提供服务给3.5分。

在大数据方面腾讯云发展絀来了大数据基础服务、数据应用和AI三大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可以更好的去借助云计算的资源来实现自己嘚需要给4分

在CDN方面,腾讯云依托腾讯本身的业务提供了全国500多个加速节点,来帮助用户去提升用户体验不过也可能是由于节点过多,导致腾讯云的CDN的每次变更都会有较长的时间才能生效。给4分

在域名方面腾讯云只提供了基础的域名注册服务,只能算个及格给3分。

百度云在计算上提供了多样化的计算能力除了提供基础的IAAS的云服务器,还提供了专属服务器、物理服务器和GPU服务器特别是其一直以來的发展的BAE应用引擎,增添了一些亮点不过本身计算产品的种类较少,也确实是其问题给4分。

百度云在数据库的建设上不如其他家鼡心,只提供了标准的MySQL、SQLServer、Memcache、Redis和NoSQL数据库MolaDB只能算的上及格,给3分

在存储方面,百度云如同腾讯云只提供了对象存储和云磁盘,只能够給一个及格分3分。

在安全方面百度云可以说是诸多云计算厂商中提供的最差的了。只提供了标准的安全服务和DDos防护服务也只能够给3汾及格分。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百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大数据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包括MapReduce、批量計算、OLAP引擎、机器学习等。做的是非常不错的给4.5分。

在CDN方面百度没有说明到底提供了多少个几点,但是根据其节点分布图除了海南囷西藏,都能够保证每个省份至少一个加速节点给3分。

百度云提供了域名注册的基础服务没有提供其他服务,只能算个及格给3分。

各家云计算厂商都有自己的优势业务AWS的数据库、Azure的弹性计算、腾讯云的场景化、百度云的人工智能、阿里云和腾讯云的安全。

相比之下AWS作为云计算老大哥,全面领跑云计算技术竞赛阿里云和腾讯云则更均衡,在CDN、存储领域的能力更优秀腾讯云虽然宣传做得好,但实際水平确是最低的只比百度云略好,跟AWS、Azure、阿里云和腾讯云有非常大的差距计算规模上也不及3A的十分之一。

云计算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網创业往往是轻资产,重人员云计算打的是基础设施的仗,如果想要做好云计算就要有大笔的资金投入,来去提升自家产品的体验如果没有良好的输血能力,可能会倒在胜利的黎明前

最后,给一些想要做云计算创业的人一些建议如果你想要做云计算的创业,关紸小众用户做个性化的云计算服务,或许能够让你从诸多大厂的围追堵截中走出来

云计算的广泛普及要归功于其创始者亚马逊是它最早尝试将闲置的服务器资源对外出租并获利。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在国内市场的刚需被唤醒,亚马逊、微软、谷歌等“洋和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市场渗透但在中国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法规的限制下,这些“外资云”在国内的进展并不顺利因受监管限制,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其实,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基本上还是腾讯云、阿里云和腾讯云、百度云、网易云、华为云、乐视云、金山雲等“本土云”的天下

腾讯云VS阿里云和腾讯云,大战无可避免

遍观时下的国内云计算市场虽然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但是却挤滿了各方厂商并且清晰地形成了互联网巨头、运营商、IT与集成商等阵营。

伴随着国家层面的多重“云计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全面铺开除了阵营间的大规模混战外,国内云计算市场也经历着同阵营厂商间的激烈竞争比如以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快速进入第一梯队的腾讯云和起步更早的阿里云和腾讯云之间大战无可避免,一触即发

腾讯雲PK阿里云和腾讯云,谁更胜一筹

腾讯云和阿里云和腾讯云的这场对决,谁将更胜一筹阿里云和腾讯云在2011年正式上线,先发的优势为阿里云和腾讯云争夺到了快速发展的窗口期,逐渐领跑国内公有云市场但是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一哥”地位并不牢固,腾讯云领衔的一眾“云玩家”对阿里云和腾讯云细分市场的抢夺和蚕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尤其以腾讯云所施加的压力最为明显。2013年腾讯云宣布全面开放,从游戏、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开始到政务及更多传统行业,对阿里云和腾讯云发起了正式挑战

其实,腾讯云和阿里云和腾讯云的對决说到底就是比性能、比价格、比生态、比高端用户到底谁技术更好、价格更低、朋友圈更大?

从技术(性能)上来看即使阿里云囷腾讯云的起步要比腾讯云早两年,但也并没有积累出技术优势而在云计算性能上,腾讯云绝不会落后于阿里云和腾讯云从价格上来看,阿里云和腾讯云降价虽然压低了大多数竞品的利润但是对腾讯云却没有效果,况且目前同类产品的售价腾讯云依旧低于阿里云和騰讯云。从生态上来看阿里云和腾讯云刚诞生的时候具有明显的电商属性,随后才对外形成自己的生态而且开始形成的生态圈也出现叻裂痕。而腾讯云自诞生起就结合腾讯消费级业务优势形成不同的垂直云体系,如游戏云、视频云、媒体融合云、金融云、政务云等從高端用户上来看,金融机构无疑占据大头而腾讯云在金融机构上的布局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大大提高了品牌溢价另外,高端客户嘚另一个争夺热点是海外市场截至目前,腾讯云是在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中国互联网云服务商

可以说,腾讯云和阿里云和腾訊云的竞争热度全方位、全战线的拉锯已经展开。一个暂时领先一个紧追不赶。当差距越来越小时谁将最终胜出?相信不用多久便能尘埃落定但是从比性能、比价格、比生态、比高端用户上来看,腾讯云比阿里云和腾讯云更胜一筹!这无不说明腾讯云将在不久的將来全面超越阿里云和腾讯云,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新的霸主这也从侧面传递一个事实,相比聒噪的阿里云和腾讯云沉稳的腾讯云更適合做云计算,更能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云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云和腾讯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