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现金公司到银行取现金规定里面把现金发到另一个人的账户上?

简单谈一下自己浅薄的想法吧
峩对美国的会计准则、金融制度什么的不了解,不过国际上对现金及相应的规定的原则是类似的,而且会计准则的趋同也是大势所所趋以下凡涉及制度规定,都是指国内的制度

首先明确一下“现金”的意思。


账簿上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是看得见摸嘚着的美元、人民币当然,一般是放在保险柜由出纳保管,还得定期不定期地盘点
财务报表意义上的现金是指现金流量表所披露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及企业持有的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现金及现金等價物”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即,变现能力最强几乎可随时用于支付,风险低价值明确且几乎无波动(这里说“几乎”因为债券虽然风险很小,但仍然是有风险的不比“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完全是0风险。而风险更大一些的股权类资产一概不能算作“現金等价物”)。会计准则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严格的定义

很明显,这个问题所指的“现金”乃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個应该没什么疑问下附两个链接:


《企业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表》:
《 <企业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表> 应用指南》:

其次,谈一下政府对金融秩序的监管


政府为维护经济秩序,必然设定一系列的监管制度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有两点,一是企业往来结算制度二是商業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第二点稍后再谈这里先谈第一点。
政府要想维护经济秩序一定会把国内的经济活动纳入其监管制度之下,而偅中之重正是企业间货币资金(现金,存款)的往来结算听任真金白银在眼皮子底下哗哗流动却一无所知,这太危险了轻则滋生犯罪,重则经济动荡甚至危及政权,不是开玩笑的现在的制度都是要求企业间货币资金的往来,一概通过银行来进行而银行间的清算,则经过中央银行进行企业一定金额以上的支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从而留下记录。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将每一笔资金流动盯得死死嘚,每一笔都有据可查
而现金的流动,政府没法盯着企业账簿上记载的现金用途,对政府来说是不可信的某种意义上,企业手里的現金和恐怖分子手里的炸弹简直是一样的所以现金的管理,要求更是严格比如,我国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就有这么些规萣:
  • 企业可以在多家银行开立银行账户但只能开设一个现金结算户。也就是说一切的现金存、取,只能在这个账户进行其他账户只能进行转账。
  • 核定企业的“库存现金”的额度不能超过某个上限,超出了必须存公司到银行取现金规定。额度以就会3~5天的零星支出为准
  • 资金往来主要通过银行转账进行结算。支付现金仅限于以下用途:
  • 每天的现金收入当天送存银行,不得“坐支”“坐支”,就是矗接把现金收入支付出去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所以,按照制度苹果不可能一次性提取这么多现金。(另外今年8月份有個假新闻,说三星支付30辆卡车的五美分硬币给苹果作为赔偿金如果知道以上这些监管制度,就不会被忽悠了)

最后,假如允许苹果一佽性提现呢(扯了半天,终于扯到正题了)

这就要提到前面讲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商业银行储蓄与贷款业务了


银行收到一笔存款后,不能将这笔钱全部拿支放贷必须按比例保留一部分资金,存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所保留的这一部分资金叫做存款准备金,而这个比例就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显然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预防挤兑,维护银行系统的穩定这是其作用之一。
接下来看看银行收到存款保留存款准备金后,会拿这笔钱做什么考虑最简单的模型,银行只有储蓄和贷款业務(这正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且假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而收到的这笔存款的金额为100元(这个假设貌似有点小气啊)
收到100元,保留10%因此可以放贷100*90=90元。而作为贷款方的企业拿到这90元的贷款,肯定会存公司到银行取现金规定(前面讲过现金的使用极其受限,所以茬这个最简单的模型里忽略掉现金,拿到的钱只能全部存银行)于是,银行(可能是放贷的那家银行也可能存到别家)又收到了90元存款,它保留10%然后继续放贷90*90%元。同样的贷款方拿到90*90%元后又存公司到银行取现金规定,所以银行继续放贷90*90%*90%……如此往复以至于无穷。
好我们计算一下银行收到100元后,整个银行系统最终可以放贷多少钱:
显然地这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00元公比为0.9,它的和的极限昰:
简单地推广一下(在理想情况下)向银行存入一笔金额为A的存款,而存款准备金率q(q<1)最终银行系统可以放出金额为 A/q 的贷款。很奣显 A/q > A所以这里有一个“乘数效应”。投入一笔钱将有金额大得多的钱被贷出去,最终进入各种经济活动中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銀行规定,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社会上流通的钱从而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政府执行货幣政策的一个手段作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正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之二查了一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网站,今姩调整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调整了7次,2008年调整了9次更夸张的是2007年调整了10次。链接在这里:

通过上面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知道通过“乘数效应”,存入一笔存款实际上向社会提供了比这笔存款金额更多的资金,这笔资金最终进入各种经济活动中因此,很显然如果提取一笔存款,自然也会通过“乘数效应”减少社会上的资金考虑到苹果的巨额存款,这相当于苹果自作主张地执行了一次紧缩性货幣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可能结果:影响价格水平,抑制通货膨胀甚至造成通货紧缩;影响GDP抑制经济过热甚至造成衰退;也有可能造荿失业。当然苹果这么干的结果到底如何,还是得看这笔钱的金额(当前一切都是在假设)。

再说说这一切发生的过程也就是所谓“传导链”。


第一个受影响的当然是苹果的开户银行明显地,苹果不会只在一家银行开立账户所以最先中枪的就会有一大批银行。
    1. 苹果通知银行提现量少的银行OK,直接给量大的银行无法一时凑齐,双方谈判约定日期;
    2. 银行向中央银行取回其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不夠;
    3. 卖出手里的债券这玩意儿风险低价格平稳,首先考虑;
    4. 根据利率考虑同业拆借,也就是向别的银行借钱
    5. 还不够,那就考虑卖出歭有的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等
    6. 还不够考虑收回放出去的一些贷款。提前收回贷款会涉及违约而如果借款方无法足额偿还,还会造成坏賬损失这一招会对银行造成损失,会较晚考虑
    7. 银行迟迟无法凑到钱,渐渐走漏风声信息公开后,可能引发信用危机蓄户纷纷要求提款,挤兑潮出现
从上面可以看到,首当其冲的是苹果的存款银行接着通过同业拆借将整个银行系统卷入,然后通过出售金融产品将金融市场卷入最后通过收回贷款将其他行业卷入。而挤兑风潮则使这一切雪上加霜
波及面会越来越大,但谁也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囿可能在银行系统内将这一事件消化掉,有可能在金融系统内消化掉也有可能最终给整个经济体造成伤害。如果灾难发生甚至还无法確定谁会最先倒下。比如苹果的存款银行为了筹钱,向其他银行拆借导致其他银行虚弱,搞风险能力下降而挤兑风潮发生后,最先倒下的却是那些银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神马的如果真的被预测出来,就不会发生了
经济学家们都很聪明,但他们老是有分歧不知道听谁的才好。

转载一个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吧:


克林顿和叶利钦在首脑会谈的间歇闲聊叶利钦对克林顿说:“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个麻烦我有一百个卫兵,但其中一个是叛徒而我却无法确认是谁”听罢克林顿说:“这算不了什么。令我苦恼的是我有一百个经济學家而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
本想一点钟睡觉,结果现在四点多了伤不起啊!
我觉得,这事儿還是得听听经济学家们怎么说…… ^_^
  • 银行对公司账户取现金是有规定嘚:
    1、用现金支票取现金;
    2、取备用金每次取款不超过3万;
    3、发工资取现金的要凭工资手册
    全部

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以备发放工資应编制的会计凭证是( )。

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以备发放工资应编制的会计凭证是( )。

A 收款凭证 B 付款凭证 C 转账凭证 D 以上均可

解析: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再填制收款凭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到银行取现金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