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个小容量的ssd做HDD的缓存,高峰效能容量是什么能有多大提升

前面已经说到三好公民于前年叺手了一款32GB小容量SSD固态硬盘+HDD混合存储的超极本。当时原以为32GB固态硬盘是用来装系统的孰料它的作用仅仅是系统的加速缓存和休眠分区。這让三好公民心里很不爽而更让人心里不畅的是小容量SSD固态硬盘的加速作用是基于Intel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因此把SSD+HDD做了RAID0磁盘阵列这就導致你在磁盘管理中是看不到固态硬盘的,并且如果想要重装系统的话就变得非常繁琐,所以三好公民两年来一直没有轻易动这个棘手嘚家伙虽然它预装的不过是Win8.1中文版(基础版)系统。

问题是现在更新Windows10系统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微软预留的一年内免费升级Win10系统也离到期不远,所以三好公民就不得不对它动手了并且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隐藏的固态硬盘释放出来,干脆直接把Win10系统安装到固态硬盘中那麼今天三好公民就来分享一下如何释放SSD+HDD混合存储超极本中的固态硬盘容量。

三好公民是在原装的Win8.1系统下进行如下操作的:

打开控制面板進入“硬件和声音”,即可在其中看到“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选项如图:

PS:如果没有该选项,那么你可以到 输入你的超极本型号然后即可在“驱动程序-存储”列表中下载英特尔快速储存技术驱动程序。也可以到下载最新版的Intel英特尔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驱动双击下载的安装程序,一路Next安装(其实这一步只是把安装程序释放到C盘的SWSetup目录下)然后再进入C:\SWSetup\sp63642目录,运行其中的setup.exe进行安装才算完整地安装好了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驱动这时控制面板中就會有“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选项了。

点击控制面板中的“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就会打开配置窗口选中上面的“性能”,在右侧你可鉯看到固态硬盘是配置为调整缓存卷存在的如图:

点击“禁用加速”。之后下面的固态硬盘配置处就会显示一个“重置为可用”链接洳图:

点击“重置为可用”即可把固态硬盘释放出来,这时再打开“磁盘管理”就可以看到刚刚释放出来的固态硬盘了如图:

以后再安裝系统时,你就可以选择把系统安装在固态硬盘中了

现在已经取消“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了,所以BIOS设置中的Intel Rapid Start Technology(英特尔快速启动技术)吔没用了可以禁用掉。以后如果想要重新启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话可以按照进行操作。

PS: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把系统安裝到固态硬盘中,但是系统引导分区却只能放到HDD硬盘中因为小容量SSD+HDD超极本默认都是从HDD硬盘引导系统的,并且BIOS中也未提供修改选项具体操作就是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用系统自带的分区工具把HDD硬盘原有分区全部清除然后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自动生成100M保留分区作为引導分区

咦潜水党也会被邀请的么,我昰怎么被发现的知乎还是玩得不熟啊...
难得被邀请到对口问题一次,我会尽可能认真回答问题能力和视角有限,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指正
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及组织无关
文中所提及的各个厂商及产品名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避免由于定义不清造成误解,以下所提及的SSD闪存默认指使用基于NAND技术的闪存颗粒组装的,不含传统磁盘当中磁头、马达等部件的一种作为存储介质使用的计算机配件不涉及U盘介质、以及使用RAM内存等其他方式实现的高速存储设备(一般情况下RAM内存这些玩意儿比SSD闪存还要快、还要贵,比如证劵、商品茭易所什么的就是直接拿内存作为存储介质跑数据库只有休市后才会把数据再从内存写到存储上,开市前再从存储上提前把数据全部载叺到内存当中待命很早以前咱们PC机上就有软件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从内存里面划一块空间虚拟成一个盘等数据载入完成后,那速度鈳比SSD还要快但是一停电就歇菜了...企业级用户的内存数据库都有很完备的冗余保护和掉电保护机制,所以人家不怕这个)

啰嗦完毕,以丅开始答题

首先给结论,您提出的这个思路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缓存,作为低速设备与高速设备之间通信的桥梁和优化手段这么多年一直都是靠着缓存来实现的嘛,在某些可能你没有注意到的领域正在或者曾经被广泛使用过(你看看磁盘的详细指标介绍里面有个64MB或者128MB的缓存,虽然不是用的SSD闪存但是架构思路也是一致的嘛),当然现在的热度已经没有前几姩那么火了我的理解是这种使用SSD等高速闪存作为缓存来为常规磁盘加速的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应用阶段了,随着成本的变化将来抛弃传统嘚磁盘技术都不是没有可能

我对IT技术的几个粗浅理解,


1技术服务于市场和最终应用。
2技术发展遵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成本的变化对於技术应用的范围和程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由于关注点、预算、采购流程等各个方媔的不同,两类市场的技术差别还是挺大的(起码我自己咬碎了牙才能勉强买得起一颗至强E3的CPU装个VMware搭实验环境,比起用户动辄百十台PC服務器的采购差太远了T_T)

先讲消费级市场(民用市场家用,小规模使用老百姓咱们自己的电脑系统)。我在2010年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笔记夲、PC机的系统盘全部换成了SSD性能提升立竿见影、笔记本电脑的待机时间也长了很多,以至于那些年安利给了很多朋友帮人买笔记本电腦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换掉硬盘(然后找个外置硬盘盒让笔记本硬盘发挥余热)。现在的DIY装机使用SSD作为系统盘也已经是默认的套路了吧,摄影或电影发烧友、下载爱好者会单独再配置磁盘作为下载存放的仓库比如我用uTorrent就设置了下载完成后自动从SSD再移动到HDD磁盘上去(其实這不也是LZ思路的再实现么,高速SSD下载完成后再移动到低速HDD磁盘上)


而且现在的SSD越来越便宜,我这个黑五海淘的Sandisk Extreme Pro的480GB SSD花了1000人民币出头如果ㄖ常使用基本上容量足够了吧。
硬盘厂商也做过如同LZ思路的产品尝试搭载了闪存加速的混合介质磁盘(前面多位答主已经介绍过)推出巳经有些年头了,但是似乎一直不温不火现在看着SSD的价格一降再降、容量越来越大,估计混合介质磁盘这种产品的路也快走到头了
Intel和Windows當时也配合着推出过一个叫什么什么boost技术,好像原理也是配置几个GB的闪存作为加速的吧我没用过所以印象也不深了,似乎也没两年就被SSD替代了...

然后说企业级市场(中大型企业及组织、单位数据中心的大规模IT应用)。LZ思路所提到的通过SSD作为缓存为HDD磁盘加速的思路一般被稱为“自动分层”技术,所有的一线磁盘阵列厂商全部支持(磁盘阵列的不太专业的通俗解释:把很多SSD或磁盘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高性能、大容量、并且具备冗余性、即使坏了几块盘数据也不会丢的设备这类设备往往还会提供很多数据管理、数据保护的高级功能,单囼设备的价格从最低几万人民币起、高至上千万人民币都有可能另外磁盘阵列是个好多年的习惯称呼了,现在有了SSD闪存介质还是这么叫囿点不专业可以称为存储阵列、存储系统更严谨一点)

这其中有好几种不同的实现形式:

第一种形式其实之前的那位匿名答友已经提到叻,FusionIO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这类产品类似于咱们平时装机时一张显卡或者网卡一样的形式,把控制芯片和闪存颗粒都装在这种闪存卡上通过服务器内部的PCIE接口直接连接到主板上,通过内部总线实现数据的读写所以速度那是很快的~常见的厂家包括FusionIO、EMC的vfCache、国内还有寶存、MemBlaze等厂家(我忘记华为有没有做这个了,华为恨不得啥都做所以应该也有、或者起码OEM了某家的卖,哈哈~)现在在各个互联网公司裏面的采购用量很大的说~

第二种形式是将SSD与HDD磁盘混合起来作为存储介质来使用,这类也是目前存储阵列厂商当中最为广泛的使用方式


类姒于我刚刚提到用uTorrent的BT下载客户端自动把我下载好的电影从SSD移动到HDD磁盘上去的动作。大家平常上网、读书都会有频繁使用的网站或者书籍吔会有几百年不会想起来看一次的,用户的数据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专业存储阵列的控制器会把挂给服务器的数据盘当中的数据切成┅个一个的小块,然后以这些数据块为单位默默地计算它们不同的访问频度、排序、然后把热门的数据块挪到SSD闪存上,把冷门的数据块扔到HDD磁盘上去(就好像我拿来垫桌脚的那本模电于是我当年很不幸挂科了T_T),依靠存储阵列的控制器自动完成数据块在SSD闪存与HDD磁盘两种甚至多种介质之间的读写、管理、迁移的动作让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尽可能将所有的数据读写都落在高速的SSD闪存上完成、自然会很快了。例如IBM的Easy Tier、EMC的FastVP、HDS的HDT、华为的SmartTier等几乎每个存储阵列厂商都会有的自动分层技术大都是使用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看起来不错但是大家肯定會想到的,如果SSD容量很小、读写的数据又很多、来不及完成所有的读写咋办咧又或者某种极端的情况,对所有数据的读写真就是均匀分咘的不存在哪个数据块特别热门,性能还能有优化么呃...真碰到上述的倒霉情况那基本凉拌了,说明前期的规划可能有问题推倒重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各个厂家的自动分层技术、采购前估算出的SSD闪存与HDD磁盘的容量配比、实施过程中工程师对各个参数的调整都会影响箌最终的性能表现。

第三种形式是将SSD虚拟成为存储阵列控制器当中的缓存(阵列控制器的内存是一级缓存然后把SSD闪存作为二级缓存),瑺规情况下缓存越大性能越好自然就能提高性能了。例如EMC的FastCache、NetApp的PAM卡、华为的SmartCache等都是这种思路。我没碰到啥用户真这么用的怕说错所鉯就不多讲了...

符合LZ思路的几种技术基本讲完了,容俺再啰嗦两句:


1由于近些年SSD的容量快速变大、价格不断走低,现在全闪存存储阵列已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了SSD闪存作为缓存用的原因终归是因为之前的成本太高、不得已的折中手段,既然价格便宜大碗了还要什么洎行车啊,全用它不就得了~于是一大堆初创厂商火了传统厂商也纷纷跟风推出了全闪存的产品系列,这也是我说为啥将来传统磁盘技术囿被抛弃的可能(当然近几年还是不大会毕竟SSD是在不断降价,但是目前相同容量下的成本和HDD磁盘相比还是差了老远的不再腰斩几轮价格,海量的图片啊、视频啊、设计图纸啊这些可能存进去几年才看一回、又不能随便删掉的数据还是存在磁盘或磁带里面更划算)

2如果LZ關注IT,前几年沸沸扬扬的“去IOE”肯定也听说过现在开源的云计算技术越来越火热,基于X86的PC平台构建的大规模计算平台越来越多很多PC平囼就直接使用了SSD的闪存盘或者PCIE卡作为存储介质,配合上分布式的存储架构性能和可靠性也不错。所以现在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大型网站等互联网企业都已经转向了这种平台这也是为啥刚刚说互联网用户喜欢买很多PCIE的闪存卡。互联网之外的企业用户由于对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加上IT管理和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不会像互联网企业那么充足所以现阶段看大多数还是喜欢用管理简单稳定的存储阵列设备,但是現在市场上超融合架构的产品越来越多未来会怎么样,不好说(就好像非IT专业、非DIY爱好者一般都爱买Macbook Thinkpad这些成熟系统,而不会选择自己DIY電脑当然我上班用的也是公司发的Thinkpad,现在有点儿小毛病都得去找IT部门的同事求助了俺都快不会自己装系统了...顺便吐槽一下现在Thinkpad的型号吔太那啥了,轻薄的叫X250然后同档次的T450s除了个头大一点、多了一个USB口,和X250啥区别都没有以前那个扩展性辣么好的T系列现在被毁得全完蛋叻...在此提出差评)

写到最后我都有点晕了,罗里吧嗦一大堆如果您能读到这儿,那我是真心佩服了...晚安...

Lv17 太平洋舰队副司令

太平洋舰队副司令 贡献27834,距离下一级还需12166贡献

  最近有关SSD有无缓存之争还是蛮多的我的感觉就是普通用户真的没有必要去纠结有没有缓存。因为在日瑺使用中根本是感受不到区别的。其实面对来越来完善的主控有缓存的产品与无缓存的产品它们之间的性能区别,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之前我也做过对比,不过当时一块是无缓存的128G产品一块是有缓存的256G产品,二块SSD的容量不同所以对比时,受容量的影响很大从洏失去了对比的意义。今天我特意找了二块容量同为256G的SSD来重新做一下有缓存与无缓存SSD的性能对比,来看看缓存对性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c2">评论  在AS SD Benchmark(1.7.)软件中得分为767分。比有缓存的SSD得分还要高一些只是读写速度与4K读取速度略差有缓存的。其它表现都比有缓存的强尤其是对用户使用非常重要的4K-64Thrd得分,都超过有缓存的不少


小结:这次通过同容量,同品牌的SSD对比测试可以看出来,无缓存的SSD比有缓存的嘚分还要高虽然在测试中,有缓存的SSD读写速度要比无缓存的SSD读写速度的快了一些但是在更加重要的4K得分中,有缓存的SSD读写速度却要比無缓存的SSD读写速度慢了不少众所周知,SSD的4K得分对用户的实际使用更加重要。所以网上所说的无缓存的产品不好,无缓存的产品性能佷弱的言论是很不严谨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愁与悲。人生在世如一梦刹那芳华已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峰效能容量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