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增贷款不得新增融资含义,M2,社会融资总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社会融资总量特性的是(
)。A.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债券,都不计入社会融资总量B.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C.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D.社会融资总量比新增人民币贷款、M2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标的股票的价格B.权证的行权价格C.无风险利率D.股价的波动率2A.转换平价>标的股票市场价格时,可转换证券市场价格>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值,此时转股对持有人有利B.转换平价>标的股票市场价格时,可转换证券市场价格>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值,此时转股对持有人不利C.转换平价<标的股票市场价格时,可转换证券市场价格<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值,此时转股对持有人有利D.转换平价<标的股票市场价格时,可转换证券市场价格<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值,此时转股对持有人不利3A.在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最大化B.在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流动性最小C.在流动性既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D.在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4A.早期的投资理论B.经典投资理论C.后期的投资理论D.1980年以来的投资理论发展5A.正向 B.相反 C.线性 D.凸线型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解读金融”系列之一:社融、M2
我的图书馆
“解读金融”系列之一:社融、M2
原标题:【广发银行业-沐华&屈俊】流动性系列专题之一 社会融资规模、M2与表外融资来源: gfbanking(ID:gfbanking)沐华,屈俊 目录 一、社会融资规模与广义货币(M2):一个硬币的两面1. 资产端: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金融多样化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逐渐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表内贷款替代效应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为了提高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必须同时关注人民币贷款和其他方式的融资。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创新编制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自2011年起,央行正式编制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自2014年起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 & & & (1)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和构成&&&&&&&&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由四个部分九项指标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和企业债券;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例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2)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总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由2002年末的14.9万亿元,增长至2008年末的38.0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6.9%,年均新增额为3.9万亿元。&&&&&&&&第二阶段: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呈迅猛增长态势。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由2008年末的不到40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010年末的6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0.8%,比年年均增速提高13.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新增额13.5万亿元,是年年均新增额的3.5倍。&&&&&&&&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缓中趋稳。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增长15.7%,增速比年平均增速低15.1个百分点,比年平均增速低1.2个百分点。&(3)2017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基本情况&&&&&&&&&&&&&初步统计,2017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6.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68亿元。&&&&&&&&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总体较多。第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5万亿元,占同期社融增量的65%。二是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多增。第一季度,委托贷款增加634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6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75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05亿元。三是股票融资略有增长,企业债券融资同比明显减少。第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48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8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47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5万亿元。(图2)2.&负债端: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负债端中的M2&&&&&&&&我国“存款性公司”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表2):&&&&&&&&资产端包括国外净资产和国内信贷,其中国内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对非金融部门债权”(指对国内非金融性公司及住户的债权,即实体经济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通常在60%以上,截止2017年4月末这一比例为63.16%;(图3、图4)&&&&&&&&负债端包括货币和准货币(M2)、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债券、实收资本等,M2是存款性公司负债方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一般超过了80%,截止2017年4月末这一比例为83.32%。(图5、图6)3.&社会融资规模与M2之间的联系&&&&&&&&社会融资规模与M2分别代表了金融体系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从不同方面反应了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但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1)社会融资规模从金融机构资产方进行统计,而M2从负债方进行统计;(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是整个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而M2仅从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进行统计;(3)社会融资规模涵盖的资产范围更广,除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还包括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及金融市场的债券、股票融资等,而与M2对应的资产端主要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贷款;(4)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兼具总量和结构两方面信息,不仅能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还能反映资金的流向和结构,而M2指标是一个总量指标;(5)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而M2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向社会提供的流动性,体现了全社会的购买力水平。&&&&&&&&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M2余额增速看,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这也印证了二者之间的“硬币两面”关系(图7、图8)。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大部分年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一直高于M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导致传统银行体系外的融资工具增长加快;(2)二者统计口径涵盖范围不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包含的金融信息更广。虽然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并不是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每一项改变都会引起M2的变动,只有涉及到存款性公司(包括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资产负债表变动的行为才会引起M2的变动。二、社会融资规模与表外融资1. 表外业务的含义和构成&&&&&&&&表外业务,是指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行为,即该项融资行为既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引起资产方的增加,也不会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的增加。但是该融资会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保函、跟单信用证、贷款承诺、表外理财、ABS等。2. 社会融资规模与表外融资之间的关系& & & &( 1)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融资仅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一部分&&&&&&&&&社会融资规模中统计的表外融资属于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一部分。具体来看,根据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的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仅包括向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发放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其中,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 & & (2)表外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第二大组成部分&&&&&&&&&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构成来看,表内贷款(本外币贷款合计)占比最大,2014年至今一直维持在69%左右,其次是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者合计占比17%左右(图9)。截至2017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62.82 万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本外币贷款合计112.38 万亿元,其次是表外融资合计25.42 万亿元(表4)。&&&&&&&&表外融资中,委托贷款存量占比重最大且近年来持续上升;其次是信托贷款,其存量占比较为稳定;受经济下行及票据市场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2015年以来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存量占比持续压缩(图10)。&(3)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表外融资对表内贷款替代效应明显&&&&&&&&&从新增贷款与表外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占比的变动来看,2002年至今二者的变动方向完全相反(图11),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3年。这一阶段,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新增表外融资占比迅速提升。一方面,受金融脱媒、资本市场监管逐步放松、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新增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从2002年的95.5%快速下降至2013年的54.7%。另一方面,出于规避信贷规模管制、降低资本消耗和拨备监管压力等考虑以及在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转型的压力下,银行通过借助信托等通道,将部分融资需求转移至表外融资渠道,表外融资迅速增长,对信贷增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替代效应。2013年末,表外融资为5.16 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9.8%,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6年10月。这一阶段,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回升,新增表外融资占比显著下滑。主要是因为表外融资的快速扩张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一系列监管措施随之陆续出台。2013年出台的“8号文”、2014年出台的“99号文”和“127号文”等监管政策对银行与信托公司、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合作开展表外业务进行了限制,直接导致了表外融资增量的下降。&&&&&&&&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今。这一阶段,在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的背景下,一方面,市场利率上行,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由债券转向贷款,另一方面,受到监管加强和MPA考核趋严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贷款投放节奏放缓,部分融资需求从表内转向表外,导致新增表外融资占比阶段性波动。三、去杠杆叠加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社会融资结构如何变化?&&&&&&&&在去杠杆深化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的大背景下,以及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央行MPA评估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进行考核,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和信贷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12)。1. 市场利率上行,新增债券融资占比大幅下降,新增贷款占比回升&&&&&&&&2017年以来,在金融监管趋严、去杠杆深化、货币政策中性略紧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持续调整,市场利率上行导致债券融资成本持续上升,贷款利率较债券收益率低,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由债券转向贷款,新增企业债券融资占社融比例大幅下滑(图13)。趋势看,在当前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环境下,债券融资成本仍存上行压力。2. 受MPA考核影响贷款投放节奏放缓,新增表外融资占比阶段性波动&&&&&&&&利率上行等因素导致债券需求向表内贷款转,往年银行的贷款额度在1季度会投放60%以上,今年受MPA监管趋严影响,贷款投放节奏放缓,部分需求向表外转,导致新增表外融资占比阶段性波动。从表外融资的结构来看,2017年1季度,没有MPA考核压力的信托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例上升,MPA考核压力较小的委托贷款占比稳中略有下降,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占比呈波动状态。而2017年4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的占比均在下降。&考虑到本外币贷款与表外融资之间存量规模差距较大(2017年4月末二者存量分别为113.43万亿元和25.60万亿元)以及去通道化的大趋势等因素,预计表内融资需求转向表外的规模有限。受监管趋严影响,表外甚至会转向表内转。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 & & (1)委托贷款规模增速受MPA考核限制:a.2015年1月,为防范受托银行越位承担风险、借道规避监管要求等,银监会对委托贷款资金来源、投向及银行职责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导致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委托贷款模式难以继续。至此,银行的委托贷款业务回归到只收取手续费的中间业务的本职,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动力下降。新增委托贷款占同期社融增量的比例从2014年的15.23%下降至2015年的10.30%。b.2016年央行出台的MPA考核将委托贷款增速与目标M2增速挂钩,进一步限制了委托贷款规模的增长,2016年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委托贷款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图15)。& & (2)通道业务给信托行业带来的盈利上升空间有限,且行业去通道化趋势难改:a.虽然2015年银监会对委托贷款业务的监管和2016年证监会对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监管,都间接推动了通道业务回流至信托行业,但回流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托公司对通道业务的竞争,加之2015年4月起资金信托需按发行金额的1%认购保障基金抬高了交易对手的融资成本,导致信托业通道业务费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6年初的0.2%-0.3%普遍下降至年底的0.1%-0.15%(银行委托贷款的通道费率在0.1%~0.2%之间)。鉴于通道业务费率明显低于主动产品且有刚性兑付的压力,近两年来,信托公司对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通道业务缩水较为明显。b.从2016年以来多个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政策来看,例如“58号文”、新“八条底线”等,资管业务实施穿透式管理、去嵌套、减通道已经成为趋势,信托行业亦不能避免。& & & ( 3)受监管加强影响,银行承兑汇票吸引力下降:票据市场目前仍是监管重点,如银监会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表示,要大力治理金融乱象,对于票据等重大案件要举一反三,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案件高发势头。在2017年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预计票据吸引力下降。3.&受MPA考核趋严影响,表内信贷结构改变&&&&&&&&受MPA广义信贷考核的影响,部分银行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图16),在此情况下,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会优先支持对公、零售贷款的投放,合理的腾挪票据贴现的额度;同时受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水平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票据融资需求(图17)。四、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化,MPA考核趋严,同业链条监管更趋严格,或对行业构成阶段压力。鉴于银行板块不良反弹趋缓,基本面企稳,存在配置价值,我们维持对银行板块的买入评级。推荐政策风险较小、资金优势明显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继续看好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适度关注兴业银行、杭州银行。&风险提示:&1、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2、资产质量大幅恶化;3、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创作,《老易财经》在文章开头注明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社会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频频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1月30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提出,&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
  重要性
  社会融资总量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长期来看,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将发生变化,直接融资规模及所占比重会逐渐增加。而&十二五&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等举措的出台,也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因此从调控银行信贷总量到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是一种发展趋势。
  控制&社会融资总量&需要更多借助市场化手段,提高对价格型工具的运用。随着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金融调控将更多运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
  央行首次详解社会融资总量十项构成
  日 来源: 证券时报&
  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社会融资总量确定为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但这一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却一直没有披露。昨日,央行网站发表了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署名文章,根据文章披露的内容,&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共有十项内容。
  文章称,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盛松成认为,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过度关注贷款规模而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规模。
  央行采用基于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
  文章认为,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完整可得,采集及时准确。社会融资总量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统计上表现为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会融资总量各项指标统计,均采用发行价或账面价值进行计值,以避免股票、债券及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扭曲实体经济的真实筹资。
  中金:从三个方面看对&社会融资总量&的阐释
  &&&& 来源:中金公司
  继央行在2011年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后,在1月30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社会融资总量&进行了进一步阐释:&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也对贷款表现出较大的替代作用。要更加重视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除人民币贷款外,还包括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
  如何理解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新概念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对市场的可能影响?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融资总量比银行信贷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为一个领先指标,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
  第二,银行信贷有其独特的信息价值,仍然是市场需要紧密关注的指标。信贷和直接融资最大的不同是信贷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影响总体流动性(进而可能影响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
  第三,货币政策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个共同影响渠道是利率的变动。重视社会融资总量,意味着利率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将增加,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央行流动性管理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1.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从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和基准利率变动等)到最终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有一个传导过程和时滞。这个传导是通过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来进行的。所以传统上货币和银行信贷总量是政策工具和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的重要指标。货币和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的领先指标,货币政策当局和市场往往依据其变化来判断未来经济的走势。信贷是非银行部门的负债,是非银行部门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它会影响公司部门的投资行为。而货币总量是非银行部门的货币资产或流动性,其变动影响消费和储蓄,以及储蓄的资产配置。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部门通过股市和债市直接融资的量越来越大。所以,观察公司部门的投资行为,从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仅看银行信贷是不够的。按照央行的说法,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除人民币贷款外,还包括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
  当然,一个领先指标的可靠性有多大,还要看其和最终目标比如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率的关联度,这需要基于一定的历史数据来估算。我们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列出的社会融资主要分类进行估算,得出了近几年社会融资总量数,下图显示社会融资总量对GDP的比率及其分类。社会融资总量在2009-10年和之前的几年比有很大增长,而且不仅是来自银行信贷大幅扩张,直接融资(包括股市和债市融资)量也有较大增长。
  社会融资总量是个新的概念,其统计的范围、口径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央行对这个新指标的进一步阐述和估算将有助于市场对货币政策和货币条件变化的理解。同时,我们仍然需要紧密关注银行信贷的扩张速度,因为银行信贷还是非银行部门外部融资的主要部分。而且,信贷可以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从而影响总体经济的流动性,而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不创造货币。
  2.货币政策的操作标的
  在我国现行的机制下,银行信贷规模一定程度上还是货币政策操作标的。广义货币M2 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银行信贷,另一个是外汇占款。央行对外汇占款的源头(贸易顺差、资本流入等)的控制力较弱,控制银行信贷往往是调控M2增速的标的。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变化,甚至对银行的直接窗口指导来达到调控目标。
  使用社会融资总量的指标后,央行会通过什么手段来调控其增长速度呢?我们认为银行信贷仍将是一个调控的主要标的。这样的判断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如前所述,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比,有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信贷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进而可能影响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不创造货币。而且,目前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大。所以,控制银行信贷是控制社会融资总量和总体流动性的关键。第二,除了利率变动对贷款需求的影响外,央行对信贷供给方面也有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包括对银行的窗口指导。而除了利率变动影响资金成本以外,央行对直接融资的调控手段有限。
  3.需要更关注市场利率的走势
  货币政策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个共同影响渠道是利率的变动。我们认为重视社会融资总量,而不是仅仅关注银行信贷,意味着利率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将增加。实际上,在较发达的经济体,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货币政策的操作和传导是通过利率来进行的。货币当局调控短期利率,进而影响整个利率曲线,而资本市场是传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还有控制,所以我们既要看资金成本,也要看融资量。但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其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
  结合近期的货币政策调控,我们也看到利率的作用在增加。不同于2004/05年和2007/08年调控,本轮调控总体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大于基准利率的提高幅度。2010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保持了09年1季度以来的上扬态势,截至2010年4季度已达6.19%,全年上升了94个基点,显著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上升。近期三次加息使得一年期定存利率累计上升了75个基点至3%,而非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上升幅度更大,5年期共上升140个基点至5%,负利率已经基本消除。其他市场利率,如Shibor利率、3年期互换利率以及10年期国债利率也普遍上扬。整体货币条件在政策的引导下继续趋紧,将有助于控制通胀压力。
  总体来讲,判断实体经济的融资条件,我们需要关注社会融资总量。同时,由于其创造货币的独特功能,银行信贷仍将是市场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先指标。同时,强调社会融资总量意味着利率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将增加。观察和判断货币政策的走势,需要更多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
  (本文来源:中金公司 作者:彭文生)&
  央行解读&社会融资总量&
  日& 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苏曼丽)继1月底公开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概念后,央行昨天在官方网站发布署名文章进一步解释,文章指出,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
  央行昨天发布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署名文章《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称,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未来条件成熟,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也可计入社会融资总量。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
  央行频频高调抛出社会融资总量概念,同时今年未公布新增贷款目标,是否有意用社会融资总量替代?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央行已经提出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结构上,可能意味着对信贷更大力度的压缩和对债券融资规模急需扩大的鼓励。也不能排除有关部门是试图通过提出这一概念,引导社会正确认识今年对信贷规模更为严格的控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央行明确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内涵
  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央行17日在网站发表的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署名文章中明确了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内涵。
  这篇名为《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的署名文章指出,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是统计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比例逐步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金融调控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迫切需要确定更为合适的统计监测指标和宏观调控中间目标。
  盛松成表示,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总量。
  央行官员撰文 首次详解&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日 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日讲话时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概念,但直至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署名文章《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社会融资总量&的所指才得以明确。
  文章中表示,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社会融资总量为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的新增量。
  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量陡增
  盛松成指出,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
  他表示,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过度关注贷款规模而形成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规模。
  &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4.2%,同比多增2.33万亿元。&文章中指出。
  据统计,2010年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16.3%、7.9%和2.7%,分别比2002年高19.8、7和2.7个百分点。此外,2010年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运用合计约1.68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相当于一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的新增贷款规模。2010年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分别达1.2万亿元和578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6.8倍和9.5倍。
  之前,央行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而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表示,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提高,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在宏观调控中需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始编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盛松成表示,在充分考虑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可得性、可测性、可用性及其与宏观调控最终目标相关性的基础上,我国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及资金流量核算原则,开始编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关系更紧密。&他指出。
  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中金公司在其研报中表示,社会融资总量是个新的概念,其统计的范围、口径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央行对这个新指标的进一步阐述和估算将有助于市场对货币政策和货币条件变化的理解。
  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曾在其文章中指出,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若正式启用,或将弱化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存款)指标在货币政策中的角色地位。
                         
资料出处:来源:新京报
-- 合作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融资总量 m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