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琯s700w算大功率吗 有几种外形

想攒一台电竞主机、家用主机、酷炫主机无从下手想省钱又怕性能不达标?值得买帮你打造定制化自助全网比价装机,提供最适合的搭配方案解决各种攒机场景下難题。

A4结构太多挽回旧爱

高考刚结束,不少学子除了以外装一台正儿八经的主机带去大学也是一种大众选择。以ATX结构为主的装机就不鼡多讨论了吧便携性基本就扼杀了,追求极致性能就是另一回事了快递也可以解决运输问题,这个方案是没有毛病的

想攒一台电竞主机、家用主机、酷炫主机无从下手?想省钱又怕性能不达标值得买帮你打造定制化DIY装机工具,自助全网比价装机提供最适合的搭配方案,解决各种攒机场景下难题>快快使用戳这里| 184 评论183

目前学生党确实比较流行ITX平台,并且大部分都是A4结构的硬核也装过乔思伯A4,算昰中等预算水平吧也有一些更廉价的自制方案,本文打算回归到更早的经典ITX平台搜寻了一下,银欣Raven RVZ01就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例子(当年Steam Machine的零售版)但今天出场的并不是它。

俗话说得好后浪推前浪银欣FTZ01就是诞生于RVZ01之后的孪生兄弟,还有各种后缀带E和不同数字的版本大家囿兴趣可以去,最新还在延用这个结构的是FTZ01-E和RVZ03-ARGB这两款喜欢低调的硬核当然更钟爱FTZ01-E,以下配件选择仅供参考可以根据自身预算和需求不哃自行调整。

散热器:利民AXP-100RH (省钱可直接用AMD原装)

显卡:AMD Radeon RX 元(选择非公或者公版均可)

电源:银欣SX700-G 80PLUS金牌(不考虑折腾更换价格更低的ATX电源)

其他:ATX转SFX电源挡板

B550主板纵观来看定位肯定是稍微低于X570主板的,但是从微观角度来对比换句话就是具体到型号上对比,也许就不是这麼一回事了这是很多玩家以偏概全的误区,因为你往往忽略了那些细节之处特别是对于ITX主板来说更明显。

这次选用的是技嘉B550I AORUS PRO AX正好去姩也用过技嘉X570I AORUS PRO WIFI,可以表面简单比划一下当然如果你预算不足,也没打算升级Ryzen 4000系列那么退一步B450I也是不错的选择,主要在供电能力、扩展性等方面会弱一些

若是考虑搭配八核规格以上的CPU,建议还是B550或X570吧首先从包装上就能看到,这款B550I仅仅支持Ryzen 3000系列而X570I可以支持更早、更全媔的处理器。

外观上这款B550I和X570I大致风格相同,标准17x17cm的ITX板型都是采用切割+黑/银色不对称设计,甚至连接口和元件布局也是大同小异除了X570標志性的PCH风扇,若是没有PCB上的型号还真是难分辨出来

供电部分,这款技嘉B550I用料比较良心依然是VCORE供电6相,SOC供电2相总共8相的组合但是搭配的是直出90A DrMOS,你没有看错它甚至比技嘉X570I的70A DrMOS还要强悍一点,搭配3900X这种次旗舰很轻松个人感觉带个3950X也不成压力的。

左上方是单8PIN接口即便昰旗舰级完全也是足够的,还是那句话只要电源线材不要拉跨就没问题。CPU FAN和供电接口并排在一起的这是技嘉的特色。

对于Ryzen 3000系列处理器來说内存插槽最高OC支持DDR4 4866Mhz,而X570I最高标注是4400Mhz从理论数据来看似乎还是一种增强设计,当然对于普通玩家来说算是脱离实际的一般3866到4000MHz左右結合优化FLCK频率足矣。

这款主板的灯光接口也是12V和5V类型各一个四个SATA 3.0和USB 3.2 Gen 1插座位置也没变,和X570I差异之处仅仅是主板跳线没有用颜色来区分而已不过都没有对应机箱的前置USB Type-C接口。这款主板侧面是带RGB灯带区域和X570I又是一致。

因为B550芯片组发热量没有X570大这款主板就没有PCH小风扇设计了,这样的改变反倒带来两方面好处首先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机箱内温度和噪声,其次这款板子PCB应该是和X570通用的原本的PCH风扇接口可以当莋机箱风扇接口使用(需要配件自带的转接线)

散热模块也是带雕头LOGO+金属拉丝+撞色切割设计的,只不过样式不同由于没有风扇,下方还帶一块专门M.2 SSD散热金属片相当于双层结构,细节可以说相当到位

把散热模块拆走,可以看到正面的M.2插槽最高支持PCIE 4.0 X4,下方带装甲加固的PCIE X16吔支持4.0速率和X570I是平起平坐的。最底层金属区域直接为PCH芯片组散热的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带一条热管相连供电MOS部分这又是一个比X570I哽为精湛的设计。

最后一个风扇接口位于主板右下角技嘉B550I一共三个风扇接口,而X570I因为PCH风扇占用了一个只剩下两个了除此之外B550I温度传感器比X570I还要多一个,这些都可以在官网对比发现的

背板I/O部分看上去和X570I是一模一样,这方面就没差别吧要是这样看你就大错特错了,无线網络都是Intel WiFi 6+蓝牙5.0RJ-45有线网口方面,B550I最大达到2.5Gbit速率而X570I最大是1000Mbit,还是有差别的其他部分,双HDMI+DP的组合视频输出能力比较强,支持Q-Flash功能倒是很瑺规其他接口都是一款中高端主板应有的水平。

最后是背面部分没想到技嘉B550I还保留着X570I的金属背板设计,可以更好保护主板以及辅助供電更好散发热量下方是一个PCIE 3.0 X4 M.2插槽,这方面就要落后于X570I主要是受芯片组限制。综合以上来看这款B550I真的会比X570I差很多吗?

本文的重头戏来叻银欣FTZ01-E机箱,别的先不说大家最关注的长宽高大小以及重量,可以看下外包装的参数(应该是按照横躺方式计算的)对比RVZ系列体积還要更小一点,FTZ01-E按照整体外观来说是14L在众多ITX机箱当中算是偏小水平了。

从冰箱抽出600ML的百威瓶装放一起对比你就更容易感受到FTZ01-E的体积大尛,按照直立的方式看105mm的宽度压缩很极致了(比SGPC K55还要更窄一点),银欣主要把宽度和长度作为优先重点而高度从占地面积角度来看是鈈影响的,这算是一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整体采用磨砂处理+一体成形铝框架+钢机身设计,比较有质感和重量这方面比RVZ系列做工要好。

FTZ01-E还囿另一种横躺的方式比较适合摆放在大厅电视柜这样的场景,这个设计让硬核想到了以前奔腾三品牌机的年代都是清一色都是横躺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注意底部加装脚垫避免堵塞通风口。

前置I/O接口按键、指示灯区域和接口是分开两边排列的,并且位置和非E版本是囿区别的因为内部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

右面的金属侧板有两个120mm风扇孔位对应就是为显卡区域独立提供风道,下方开孔则是电源风扇進风使用的而机箱内的热量部分,可以从机箱上下边缘的细微开孔排走

左边区域只有一个120mm风扇孔位,对应为提供独立的风道

尾端区域,最大可安装两槽位的显卡旁边对应有散热小孔的区域,电源安装是在下方需要延长到这个输入端

侧板上预装了一个120mm薄型风扇,1500rpm +18dBA的硬参数运行起来应该挺安静的,需要注意是如果安装正常厚度的风扇,CPU散热器高度过高会有冲突的机箱内部结构很好分析,右下方區域可以安装DTX或者ITX主板左下方是电源区域,去除了非E版本的3.5英寸安装位置改成可支持150mm ATX电源,相对SFX电源来说这方面成本可以控制更低

仩方就是三个2.5英寸硬盘安装的面板,它对应背面是转接式PCI-E的显卡区域看到这里,硬核之所以推荐FTZ01-E原因很简单就是每个硬件都有划分独竝区域。

把整块面板移除可以看到机箱内部全貌,机箱空间利用已经发挥到极致了除了没有背线之外,全部空间都塞满了

对应显卡獨立风道区域也预装了120mm薄型风扇(下方支架能安装一个2.5英寸硬盘),发现预装的时候就是进风且只有一个风扇说明这款机箱优先为公版渦轮显卡设计,如果是非公版那种开放式散热设计(330mm))建议装两个风扇并且安装方式最好是排风。

FTZ01-E最高支持83mm的散热器所以只能选择下壓式类型了,塔式本身过高也不适合这款机箱结构,硬核找了挺久最终选择利民这款AXP-100RH,全镀镍版本应该属于性能数一数二的下压式散热器吧,并且对于内存兼容性还不错实测搭配技嘉B550I这款主板,可以刚好装两条芝奇TridentZ无光版

AXP-100RH搭载的是TY-100R薄型风扇,默认高度是65mm如果你想性能更好,可以加装支架使用12CM孔位的14CM风扇也是无压力就是对于这种ITX机箱来说,需要注意高度的增加

AXP-100RH是全镀镍处理过的0.5mm厚铝鳍片,颜徝更高纯铜版理论上性能更好,高度也有做优化但价格实在太高拿不下来。

镜面铜底AXP-100RH属于早几年前的产品,底部还是微凸形状的旧笁艺设计(现在新产品都是平面工艺了)理论上对于Intel处理器效果更好,对于Ryzen 3000系列效果会差点不过硬核坚信它是能搞定3600X的。

6根6mm纯铜镀镍熱管热管通过焊接工艺和铜底方式结合,一般100元左右只能买到4根热管的下压式6根起步基本都是200元以上,加上做工差距性能差距可想而知

正面方向,热管端处理得挺美观的还有利民LOGO附着。

电源选择的是银欣SX700-G SFX类型的正常来说银欣FTZ01-E支持ATX电源能节约成本,不过由于硬核属於折腾翻来覆去的群体SFX电源本身选择也不多,如果你跟本人有相同的想法建议也是可以一步到位买高瓦数的,这里多用了一个ATX转SFX电源擋板这样才能安装到FTZ01-E机箱上。

侧边是电源铭牌80Plus金牌+额定700w算大功率吗功率,算是规格很高的SFX电源全日系电容,支持单路+12V输出电流为58.4A楿当于700w算大功率吗,以后更换高端一点的配置也能带得动看专业评测纹波、保持时间和用料等方面都属于比较好的产品。

正面是92mm风扇采用FDB轴承,常规温控方案并没有主流的风扇停转功能,毕竟体积太小了

电源输入接口配置了常见的独立开关,对于FTZ01-E这种类似的ITX机箱采用都是延长式的电源走线,装机之前就固定好开状态的

银欣SX700-G采用全模组设计,拥有1个24pin主板供电、1个4+4pin CPU供电、4个6+2pin PCI-E供电(蓝色标识为专用口)、1个6*SATA以及1个3*D型4pin供电玩ITX平台如果不使用模组电源,装机绝对抓狂

电源全家福,线材不多足够使用

安装第一步先弄好内部这个大面板,这里要用到机箱配件中的PCIE增高插槽以及支撑架另外在这一面可以安装一个2.5英寸硬盘(显卡后面)

正面区域,另外两个2.5英寸硬盘是反着咹装的这样设计也没毛病吧,反正装上侧板也是不可见的

接着步骤是建议先安装好主板,并且接上电源线材固定好在机箱后,再安裝电源部分理好各种线材,最后把大面板装上去就大功告成了ITX平台要注意安装顺序,不然会碰到很难堪的环节

多提一点,AXP-100RH安装时热管方向需要往上往下会和机箱底部冲突的,其他就没有特别需要注意了

加装配件中的机箱支撑架,这样直立起来会比较稳最终完成僦这样,相比烂大街的A4结构机箱FTZ01-E的外观还是非常特别的,而它的最大空间优势是相对大多数ITX结构机箱宽度更收窄,横躺式也比较复古

这款机箱最适合就是涡轮公版显卡,还有一个风扇位没必要安装了因为只有单个涡轮扇。

CPU-Z和GPU-Z规格图可以看到RX 5700已经成功运行在PCIE X16 4.0速率上,证明使用PCIE转接插槽是没有问题的3600X没有先进行超频,因为如果不是大雕体质本身PBO睿频机制在大部分中等负载情况以下,睿频已经足够高了没有太大必要性。

CPU-Z跑分继续拿8700K来对比,多线程性能默认已经可以超越超频至全核4.5Ghz单核性能就可以追上,所以如果近期要买这个價位的CPU个人建议还是选择3600最新周期碰碰运气吧。

Cinebench R20跑分默认PBO多核分数是3717pts,超频至全核4.2Ghz是3807pts差距不会很明显,特别是对于这种大型渲染项目频率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接着的测试都是封箱+28℃空调环境下进行Ryzen 5 3600超频至全核4.2Ghz使用AIDA64烤机15分钟,最终COU二极管停留在84℃核心电压1.272V,4.3Ghz要1.33V散熱器有点压不住直奔90℃就放弃了

果然是Zen 2架构CPU温度还是不太好压(根据经验大可放心可上3800X),注意到VRM MOS温度最高只有47℃(作为参考技嘉B450I在差鈈多条件下是65℃)另外通过HWiNFO64监测可发现,相比X570I温度传感器多了一个VSOC MOS温度

如果是全核4.2Ghz连续运行Cinebench R20,CPU二极管温度大概可以降到74℃足足低了10℃,这个表现在ITX平台上可以说很出色了

接下来是公版RX 5700显卡Fire Strike压力测试,通过稳定度达到99.7%最高温度停留在80℃,核心频率一直都是1700Mhz左右表現和裸机状态无异。而如果是非公版的开放式散热侧面板自带的两个风扇位也能提供风道,所以并不用太担心显卡温度问题

最后跑个絕地求生看看,这种游戏负载对于Ryzen 5 3600来说很轻松频率一般也在4.25Ghz以上,温度只有54℃所以硬核才说不是大雕并没有什么必要超频的,帧率方媔2K分辨率三极致+渲染比例和视野拉满,平均帧率可以达到116fps最低帧率96fps。

这次装机可算是体验了一把复古ITX机箱(或者说经典吧)相比一夶堆A4结构机箱来说,FTZ01-E这种独特的硬件分区结构无疑是一股清流外观和做工也比较吸引硬核,唯一就是CPU散热器有限制一般只能使用下压式散热器,120mm水冷就不建议了特别提醒的是,对于利民AXP-100RH装进ITX机箱后最佳发挥的CPU应该是10600K或者9700K,对于AMD Ryzen 3000系列来说个人觉得3600X和3800X用起来是没区别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00w算大功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