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和唐崇荣希伯来书查经有什么关系?

在教牧书信中,保罗就如何牧养教会、建立教会有哪些重要的教训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一、 保罗在给予指导(或辅导)时是尽可能从正面入手。
使徒保罗明明是知道哥林多教会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为什么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有许多鼓励的话呢?比如在林前1:4-9节说:“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上帝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上帝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林前11:2节说:“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林后7:4节说:“我大大地放胆,向你们说话。我因你们多多夸口,满得安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地快乐。”帖前1:2-3节说:“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上帝,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保罗的鼓励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为了有好效果而加插进去的,他完全是出于真诚;因为在不应该称赞弟兄姐妹的时候,他确实不会提出任何正面的评语,正如在《加拉太书》和《哥林多前书》11:17节那样。(林前11:17节:“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他的鼓励也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叫自己更加容易摆布那些借着他归信的人。其实作为一个传道人所面临的一个危机就是——讨好信徒。正如加尔文在解释帖前1:2节的“感恩”两个字的时候说:“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他们坚忍,多于表扬他们。想到上帝为了使他已经展开的工作变得完美,就将最好的恩赐给予我们,而我们在他的指示和引导下,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样就足以有力地刺激我们追求长进。”
保罗称赞那些当时在教会里的弟兄姐妹的时候,让我们留意到“牧养”和“爱护”教会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称赞主要是为了上帝在信徒生命中的工作而感恩,而不是因为他们个人的美德而欢庆。因此保罗是建基于上帝已经开始的工作,并且要设法让这一工作完全地实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一工作,也谈不上建立,因为信徒需要面对更基本的问题,上帝也要先赐给他们属灵的生命。[林前2:13-14节:“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注: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这话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二、 保罗总是小心地将实践联系于教义或真理。
保罗知道一件事情——上帝的工作需要用上帝的话语来解决,需要用真理之道来解决,教会中一切实践的事工需要符合真理的教义来帮助。即使是在最关系到物质的问题上,例如为耶路撒冷的圣徒收集奉献,也并不是由实际的理由来支持,背后总是以真理为根据的。因此,在林后8:和9:,使徒保罗并不满足于指出“收集奉献”的需要,以为这样能够舒缓教会中弟兄姐妹的困境;他也不想单单藉着别人的榜样,鼓励哥林多信徒的施与。在这些讨论当中,保罗也加入了一些更为重要的“教义性”的论据,包括——道成肉身(林后8:9节:“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主的荣耀(林后8:19)、上帝赐下的供求定律(林后9:7-11)、福音的推展(林后9:12-13),以及上帝的恩典(林后9:14-15)。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地方的教会内部的“合一”问题来看待保罗所用的牧养技巧,保罗在弗4:3-6节说:“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在这里保罗并不是说,即使信徒有不同的性格和恩赐,他们也应该或者必须要“合一”,因为这样会让生活更好过,或者说:如果他们彼此相争的话,外人(不信主的人)会怎样想呢? 保罗是把问题深入到了核心里面——因为三位一体的上帝在本质上是“一”,这个本质就要求信主的人要彼此合一。如果信徒在团契中分裂,就说明他们不是属于上帝,或者不配属于上帝。在腓2:1-11节里所讲的不合一,似乎是因为一些重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保罗的论据不是他们应该友善相待,因为这样比彼此反目令人更好过;而是如果她们明白道成肉身的意义,就会谦卑下来,彼此服侍。如果一个人是以自己为先,就显示他没有真正掌握有关基督的基本真理——道成肉身的真理。保罗总是先直接说明,然后才发出命令。无论是什么问题,保罗都将弟兄姐妹带回到教义的真理上,他们的行为应该由真理来决定。在《福音书》和《希伯来书》中,这些真理都完全是以基督为中心的,保罗是从更大范围的教义,带出这些真理。
保罗就是根据这个基础,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对教会提出了一系列的劝勉。这些劝勉不单以命令的方式表达,也包括问题(罗6:2)、榜样(林前16:1)、表达信任(加5:10,门21)、祷告(罗15:5-6)和提示性的陈述(罗5:1及下,加4:31,5:1)。
保罗的这些劝勉,其实也是提醒我们可以防止避免一个流行的见解,就是:认为保罗的书信是以教义开始,然后引出实际的应用。虽然这个观念是有根据(例如罗12:1,弗4:1),但这样的区分,可能会令我们对保罗采取的政策只有表面的一种认识。实际上,保罗在教导教义时,也加入了实际的劝勉;在教导应用时,同时也渗入了教义性的真理。“教义”和“实践”这两者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我们从来都没有根据可以这样说:“现在讨论完教义,让我们谈谈实际的事情。”这样的讲话是不合理的。可以说——教义是“实践性”的,实践也是“教义性”的。
三、 保罗是着重叫信徒能够自行解决问题。
保罗的目的是要让弟兄姐妹能够成熟、能够长大,所以,保罗牧养策略的第三个特点是——着重叫信徒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有时,我们发觉保罗强迫教会接受一些教义性的观念,不过实际上他很少这样做,而且只有在福音的核心真理面对威胁时——例如加拉太教会——才采用这个方法。他主要的手法是要温和得多。他没有向哥林多教会实行教会的纪律,而是要求他们自己管教犯错的会友(林前5:5节:“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在我们讲这一点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保罗是很小心地来区分他所得到的从上帝那里来的“启示”,以及他自己那些比较个人、但也有价值的“意见”,也就是说,他自己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哪些是属于上帝的“启示”?哪些是属于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参林前7:10、12、25、40)。保罗觉得这些完全可以让教会有自由来自行决定(林前7:36-37:“若有人以为自己待他的女儿不合宜,女儿也过了年岁,事又当行,他就可随意办理,不算有罪,叫二人成亲就是了。倘若人心里坚定,没有不得已的事,并且由得自己作主,心里又决定了留下女儿不出嫁,如此行也好。”)。保罗在牧养当中能够体谅与自己相反的意见,甚至为对手提出可以用来反驳他的论据(林前8:1-13,10:23-33)。最重要的是,他采用的方法是邀请别人认识到他所说的是真理(腓3:15)。他有信心,人们藉着他有条理的论据(例如在林后10:-13:),或因他提醒他们记起他们已知的事(罗15:15,林前15:1,帖前4:2),便能够认识明白。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够为自己的属灵景况负责。
上面所讲的策略并不是保罗发明的技巧,然后让信徒更愿意顺从。这是唯一和福音一致的策略。福音呼召人就是为了要让人得享自由(加5:1),如果将新的枷锁套在他们的身上,限制他们的自由,就是违反了福音;即使那些枷锁是由保罗制造的,而且他相信它们对信徒最为有利。福音的精髓就是自由。另外,保罗也流露了他对信徒的“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彼此指导(罗15:14),因为他们也有圣灵在他们身上工作(罗8:9-11;林前2:6-16;弗1:17;腓1:9-10;帖前4:8)。因此,指导不单在“以信任为动力的关系”中发出,甚至毋须由使徒保罗自己发出。
我们可以用鼓励、授权、阐释、榜样和劝勉,来总结保罗的牧养策略。他是致力于使基督徒在思想、生活和服侍上渐渐的成熟。保罗的态度就是信任地给予鼓励,他采取的方法是讲解真理,并作为真理的模范。
但愿我们在学习和操练牧养教会的时候,也能够让保罗的策略成为榜样。
建议选古牧吧。----前提是你家那里可以养这种体形的狗狗。 边境牧羊犬很聪明但也十分活波的。 金毛和小孩子可以融洽玩耍,但是活动量要求比较多。 古牧是小孩子的好
狗狗一般不会直接送,家养边牧一般都2000以上的,赛级的,有血统的边牧多少钱都有。买什么狗需要看你各方面的情况,要么怎么给你推荐啊
喜乐蒂适合和苏牧养在一起。喜乐蒂是苏牧的变种(微缩版),是同宗。边牧不行,苏牧讨厌边牧。边牧比较调皮,好动。苏牧文静,喜静。
拉布拉多犬,金毛寻回猎犬可以与苏
教会内的牧师、长老和执事看上去非常圣洁、非常道德,其实是撒旦的差役。
1、泰迪不属于大型犬了,不过泰迪很聪明很可爱,智商在狗狗中排第二。
2、要是养的话最后在哈士奇和金毛和苏牧中选。我们家附近的公园中整天都会有狗友的,有个狗友养
拉布拉多性情温顺,跟人的亲和力高,而且很聪明,掉毛还少,如果你没有特殊要求和偏好的话,这应该是你最好的选择。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认识圣灵-神学书籍-基督教书库
&&&&导言:认识圣灵的需要6一“圣灵论”在教会历史中之发展10二灵恩运动在历史中之发展18
&&&&三圣灵的位格24四从圣灵的名号及属性看其神性33五从圣灵的工作及接受敬拜看其神性46六有关圣灵的比喻59
&&&&七圣灵在这世界及末世的工作74八圣灵的洗82九圣灵充满93十圣灵的恩赐101
&&&&十一一些超自然的恩赐114十二令圣灵忧伤的事126附录一因“预言”而来的分裂132附录二北美宣道会对“葡萄园运动”的回应134
&&&&附录三认识你的恩赐138附录四三位一体真义图解、三位格关系图解141附录五从神的名号看三位一体、从对神的敬拜看三位一体142
&&&&附录六圣灵的洗意义表解143附录七从字义研究看glossa(方言)一词的意义146附录八权能布道的反思149
&&&&教会对有关圣灵的教义,常持两种极端的态度:或过分强调,或似乎完全忽略。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近年来灵恩运动狂热而引起的反应,但另一方面是信徒不了解圣经上有关圣灵的真理,甚至对于有关圣灵的教训存着似乎惧怕的心理。
&&&&要补救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莫如对圣经上有关圣灵的真理有清楚的阐释;苏颖智牧师的近著《认识保惠师圣灵》是这方面的积极贡献。本书作者解释有关圣灵的教训时,尽量以圣经作根据,立论中肯;其中多处地方都预备适当的指引,让读者根据圣经记载去思考、评判与决定。
&&&&苏颖智牧师在美国接受神学训练,并有多年牧养教会的经验。返港后在播道会窝福堂九龙塘分堂事奉,现已成立为恩福堂。苏牧师在牧会中对训练信徒有独特的领受。现在他将学术的根基、牧养的经验和教导的技巧配合,写成了这本极其实用的书。愿神使用这书,造就他的教会。
&&&&鲍会园序于香港一九八八年春
&&&&自从本世纪初,奥士文(AgnesOzman)开启方言运动后,沉寂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问题又重燃起来,成为今日教会极富争论性的一个问题。事实上,灵恩派在这几十年蔓延得相当快,不独在五旬节及神召会等宗派,甚至一些普世教会的宗派或天主教,也深受其影响。诚然,灵恩运动之兴起,带来某些教会或基督徒生命的复兴,另一方面却又引致教会混乱,甚至分裂,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然而,归根究底,灵恩运动倒是一个教义上的问题。可惜不少中国教会遇到这些争论时,不是根据圣经及神学立场去判断是非,却以「个人经验」及「人情」去判断。我所谓「个人经验」,是指不少信徒遇到「方言」及「神医」的问题时,纯粹从「个人经验」来断定这些是否真理:「我有说方言的经验,对我灵性大有帮助,这一定是出于神的,是真理。」「我亲眼看过某神医按手在病人的头上,为他祷告,他就立即得到医治,这一定是出于神,神医也一定是真理了。」诸如此类的理由和见证,就成为他们信仰的根据。然而,我深信我们的信仰不是基于个人的经验,而是神自己的话语。其次,我所谓「人情」,也是中国教会的致命伤。若某教会牧师走向灵恩,我们为了「人情」,就不以圣经为依归,或妥协、或容忍、或附会,而不敢诚实地正视这问题,不是大家都服在圣经的权柄下。
&&&&其实,我相信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方言」或「神医」是否可信,而是对于有关圣灵的真理的贫乏。我们若不从圣经神学上认识圣灵,很容易便会走歪路,曲解真理。我们若从圣经神学的角度去看,了解救赎历史(historiaSalutus)及救赎之应用(ordoSalutus)的分别,了解五旬节圣灵降临是救赎历史的一部份,正如基督的降生、受死、埋葬、复活及升天;那么,我们就不会把五旬节的历史个人化,也不会曲解路加的原意,正如我们不能叫耶稣重钉十架,再次复活,我们也不可以叫五旬节历史重演。然而,我不是说这些只是历史陈迹,与我们毫无关系;正如基督的死与复活带给我们新生,五旬节也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一个属灵的纪元(TheAgeoftheSpirit),它们的功能与影响是超乎时空限制的。这就是我所谓救赎之应用了(ordoSalutus)。很多灵恩派的学者,把二者混淆不清,引致发生错误。
&&&&如今吾弟苏颖智牧师尝试从一个比较阔的层面,而不流于学院派的作风,写成《认识保惠师圣灵》一书,相信对中国教会有极大的贡献。
&&&&苏颖睿
&&&&序于三藩市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廿三日
&&&&在所有圣经教义中,从没有一个教义好象圣灵论一样,在基督教教会中,甚至在信仰纯正的信徒中,引起那么大的争论。圣灵乃合一的灵,但可悲的是,自二十世纪以来,教会在讨论圣灵,特别是圣灵的工作和恩赐方面的问题时,都会出现争辩、彼此攻击、批评、论断,甚至教会分裂等情况。
&&&&今天教会及信徒极之缺乏的,是如同圣经的平衡立场,不偏不倚。普遍信徒对圣灵存着极端的看法:
&&&&(1)只重知识和神学理论,却缺乏应用,特别是灵里的祷告、追求和操练;也不注意发掘圣灵的恩赐。
&&&&(2)只重主观经历,却忽略圣经客观的事实及真理,以致过份强调圣经所没有强调的,将相对的榜样视作绝对的教训,要求别人去跟从。
&&&&(3)对圣灵是谁、他的位格、属性和工作等,持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信徒占今天教会大多数会众,难怪那么多教会,特别是那些传统、只重仪式、节目和外表的老教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
&&&&笔者过去曾亲眼看见弟兄姊妹(包括牧师、传道)因对圣灵论的偏差或不同意见而反目,甚而引致教会分离破碎,不少软弱肢体被绊倒;又见到无数信徒对这教义的无知。所以,笔者深深感到信徒应回到圣经──不但要了解圣经对这教义的描述及解释,更要确定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那些与我们意见相左的弟兄姊妹,当自己的意见有异于圣经时,又应以何种态度视之。
&&&&为了有效地教导弟兄姊妹有关圣灵的位格、属性及工作,笔者于五年多前写成了《认识圣灵及圣灵的工作》一书。这书面世后短短一年,香港受到第三波之冲激,不少教会因此受到影响;倾向第三波及反对第三波之信
&&&&徒,壁垒分明。不少人抗拒,是不应抗拒的;他们所接纳甚至跟随的,却不是应该接纳及跟随的。为此,笔者不得不扩阔原书范围,加插了几课是近数年争拗不休的题目,另修订了其中几课内容,务使本书更有时代感。
&&&&在模式方面,本来原书有习作部份,但因使用不便,钉装也带给读者不少麻烦,所以,笔者决定取消习题部份,改以课后反省、应用问题讨论,以重温及应用课本内容,并将书名改为《认识保惠师圣灵》。
&&&&但愿本书能带给信徒“合一”,而不一定要“同一”的灵,坚守绝对的真理,但对于相对之意见及做法,则持接纳的态度,对圣灵恩赐有不同取向的人,笔者赞成同工或弟兄到自己所认同之教会,但切忌硬将自己一套看法带进不同立场,试图改变她。例如,说方言的不需批评不说方言的人,不说的也不应批评说的,然而,主张说方言、说预言、知识言语为重要恩赐者,不应将这些习惯引进持不同立场之教会,并灌输、教导、推广这些东西;西方模式之拥抱、亲嘴、跳舞等习惯,亦不可强行在中国或东方一些较保守之教会,否则肯定会带来混乱。然而模式纵有不同,只要坚守圣经真理、使徒信经等,大家乃主内肢体,应彼此祝福,共同努力去传福音,使人作主的门徒。愿荣耀归与三位一体的真神!
&&&&苏颖智序于香港一九九四年六月五日
&&&&有人曾经按着神学的发展将教会历史分为七个时期:
&&&&1.早期教会(主后33-325)神论
&&&&2.保守教会(主后325-600)基督论
&&&&3.罗马天主教会(主后600-1517)人论
&&&&4.更正教会(主后)救恩论
&&&&5.福音教会(主后)教会论
&&&&6.独立教会(主后)末世论
&&&&7.五旬运动教会(主后)圣灵论
&&&&以上分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当教会进到二十世纪以后,信徒对圣灵论这一主题才逐渐产生兴趣。主要原因是自二十世纪开始,五旬节运动(Pentecostalism)及新五旬节运动(Neo-Pentecostalism)相继产生。这不独对死气沉沉的大宗派教会产生很大的震撼力,因灵恩运动强调圣灵的洗,是必须受水的洗礼以后发生,圣灵充满之必然结果乃讲方言等。所以,不少福音派的学者、神学家,对灵恩派学说加以反击,引起不少神学家及圣经学者对圣灵论这一教义愈来愈有兴趣,有关圣灵之著作亦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
&&&&1为何要认识圣灵?
&&&&1.圣经吩咐我们要认识独一的真神(约十七3),圣灵乃是三位一体真神之其中一位格,所以信徒必须认识他。
&&&&2.圣灵论乃所有基督教教义中最被忽略的一门。
&&&&3.圣灵的位格不独被异端(如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等)否定,而基督教会的神学家及教会本身对圣灵的位格亦模糊不清、怀疑,甚至否定,这是十分可悲的。
&&&&4.门徒得胜的生活离不开圣灵的工作,圣洁、象主的生活表现被圣经描写为圣灵所结的果子。可见认识圣灵是信徒成长的必经之路。
&&&&5.今天,教会死气沉沉,主要是因为信徒(包括传道人)没有圣灵的充满。另一方面,今天之五旬灵恩运动却弊于对圣经所载有关圣灵之位格、属性及工作(特别是在信徒身上之工作)缺乏系统、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6.目前有关圣灵论之讨论多缺乏正常的平衡立场,灵恩派跟随者多注重主观经历而走向极端;不少福音派学者却走向另一极端──纯理论和知识的钻研,甚至评击一切灵恩派追随者为异端,甚少从正面去解释,激励信徒过圣灵充满的生活。
&&&&7.要认识神的旨意,信徒必须认识圣灵及他的引导,否则无从把握神的心意。
&&&&2认识圣灵的基础
&&&&1.神的话──圣经──是我们认识圣灵的至高权威。
&&&&2.人的经历绝不可视作绝对的根据,任何传统若与圣经真理抵触,这传统必须拚弃。
&&&&3.解经方面,我们根据保守教会、福音派学者向来持守之解经原则。其实那些原则乃“普通常识”而已。
&&&&a.上文下理乃是决定某些字、词、句的意义的最好根据。
&&&&b.文法结构不但告诉我们经文之意,也显示何者乃绝对命令(原文是imperativemood命令式动词),何者乃相对的榜样(原文是indicative述事式动词)。而且,动词的时式甚至可以决定圣灵哪些工作是要继续下去的(presenttense),哪些工作则已成为过去(aoristtense)。这些文法对研究圣灵的工作尤为重要。
&&&&c.圣经神学--任何解经必不能与整个圣经神学起冲突,因为神不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d.不明显的经文必须由意义明显的经文解释。
&&&&e.历史背景乃认识圣经意义最好的参考依据之一。
&&&&f.不能用比喻建立教义,因它们的目的只是解释教义或真理。
&&&&4.相对的榜样不能视作绝对的命令,所以动词的形态(mood)必须分清楚。
&&&&5.字义释经是基本的释经法,除非圣经文体或上文下理告诉我们必须按喻意解经。
&&&&6.由圣经决定神学体系而不是用神学体系决定经文意义。
&&&&7.绝对的命令是信徒必须遵从的,无论他们同意或喜欢与否。
&&&&3本课程的研读法
&&&&1.以圣经为中心。
&&&&2.以个人研读或小组讨论为主,以讲论为辅。
&&&&3.系统神学与圣经神学并重──前者以标题为主,将各书、各卷和各人对该标题之看法胪列出来,加以归纳、分析,这方法广而不深。后者则着重某些观念在一段经文中之意思,藉此研究作者的写作动机、背景、文法结构和作者的神学思想……等,将经文原意带出,这方法深而不广。所以,二者必须并重。
&&&&4.近代教会最多争论的问题,如圣灵的洗、方言、预言、知识的言语、神迹、治病、灵恩运动……等,本课程将特别处理。
&&&&5.理论与实践并重──不独在分组讨论中有经历和应用上的分享,更按所知道的方法,操练自己,去过圣灵充满的生活,直至我们的生活表现乃圣经所命定,是圣灵充满之结果为目标。
&&&&6.本课程的目的不是叫信徒论断谁为异端,乃是让信徒清楚圣经的教导。
&&&&7.最后,令门徒得着方法应用圣经教义,建立生命,并实践于生活中。
&&&&参考书目
&&&&1.C.C.Ryrie,TheHolySpirit.
&&&&2.LeonMorris,SpiritoftheLivingGod:TheBible-sTeachingontheHolySpirit.
&&&&3.J.O.Sanders,TheHolySpiritandHisGifts.
&&&&4.L.S.Chafer,SystematicTheology,Vol.IV.
&&&&5.F.D.Bruner,ATheologyoftheHolySpirit:thePentecostalExperienceandtheNewTestamentWitness.
&&&&6.J.F.Walvoord,TheHolySpirit.
&&&&7.H.Berkhof,TheDoctrineoftheHolySpirit
&&&&上述各书是保守福音派学者的立场,基本上,他们不赞同灵恩运动是合符圣经的。
&&&&8.R.C.Dalton,TonguesLikeasofFire.
&&&&9.R.A.Torrey,WhattheBibleTeaches.
&&&&10.E.S.Williams,SystematicTheology,Vol.3.
&&&&上述各书是灵恩运动追随者的主要理论依据。
&&&&11.腾近辉:《灵力剖视:圣灵比喻研究》。
&&&&12.贺西纳著(魏玉琴译):《灵恩运动:美国圣洁及五
&&&&旬节运动史》。
&&&&13.胡恩德:《灵恩运动》。
&&&&14.陈终道《神迹、圣灵、方言》。
&&&&虽然圣经学者对“圣灵论”的著述及争论至二十世纪才进入高潮,但是对圣灵的偏差认识,却早已存在。我们翻开教会历史之页,不难发现历世历代都有人对圣灵的看法是有违圣经真理的。
&&&&1从教会开始至尼西亚会议(主后33-325)
&&&&I使徒的教会(主后33-150)
&&&&1.这时期的教会并没有清楚写下圣灵的位格、属性与工作。有关圣灵的神学亦没有引起教会的注意。
&&&&2.在教会领袖心目中,圣灵的位格、神性及属性……等是教会所持守的。它们为信徒施行水礼时,要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name;单数);尼西亚信经写明:“我信圣灵是主,是赐生命的;从父、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曾藉着先知传话。”从上述两点看来,当时的教会领袖相信圣灵乃是有位格的神,与父、子同权、同质、同荣,是三而一、一而三的真神中之第三位格。
&&&&3.这期间,教会较重视在圣灵里的经历多于有关圣灵的真理。
&&&&4.这时期的神学思潮主要在神论与基督论,所以对圣灵的论述甚少。
&&&&5.虽然教会对圣灵并无系统的著述,对追求圣灵的经历却甚少与圣经相违。
&&&&II孟他努派(Montanism,主后150)
&&&&1.此派由一位从异教归主的祭司孟他努(Montanus)创立,以两位女士柏斯家(Prisca)及美式美勒(Maximilla)为助手。
&&&&2.他们认为当时教会信徒的属灵生活呆板,缺乏圣灵的能力,所以提倡回到使徒行传所载之教会中,重视圣灵的能力及恩赐(很象“五旬节派”的看法。)
&&&&3.他们宣告:
&&&&a.他们乃先知,蒙圣灵启示,故此所说的话皆有无上权威。
&&&&b.他们生长的时代乃“保惠师”(圣灵)时期,神会将新的启示赐给他们。
&&&&c.他们说主将要再来,建立千禧年国度,信徒在苦难临到时必须为主牺牲,逃避苦难者必不能逃避最后的审判(得不到永生)。
&&&&d.他们主张禁欲苦修,以严谨的生活纪律对付罪恶。
&&&&4.此派之产生亦是针对诺斯底派──纯理性主义──而有的。
&&&&请思想:他们对圣灵的认识错在哪里?在其它方面又有什么错处?从何见得?其错处对教会有何提醒?
&&&&III撒伯流派(Sabellianism,主后215)
&&&&1.此派的领袖除了撒伯流(Sabellius)外,还有诺土斯(Noetus,主后190)及其学生帕克西亚(Praxeas,主后200)。
&&&&2.他们认为父神是基督,基督即父神,圣灵只不过是神的另一扮相而已;圣父、圣子、圣灵不是三个位格,乃是三个不同称呼。
&&&&3.后世学者称此派为“圣父受苦派”(Patripassianists)。
&&&&4.此派是首批提倡模态说(Modalism)的异端。(注1)
&&&&请思想:他们对圣灵之认识错在哪里?从何见得?
&&&&IV亚流派(Arianism,主后325)
&&&&1.此派由亚历山大教会的一位长老亚流(Arius,主后256-336)所创,其思想源于极端强烈的一神论。
&&&&2.他认为:若谓耶稣基督与神有同一之神性,就对神之尊荣有损;因此他主张基督乃是在万有之先被造的,后来神再藉他创造万有。
&&&&3.圣灵乃主基督所创造的第一位被造物。
&&&&4.结果引起亚历山大教会的执事亚他那修(Athanasius,主后296-373)激烈反对。教会遂召开了尼西亚会议,指出亚流派之基督论、神论及圣灵论为异端。并订下了尼西亚信经,作为教会信仰的立场表白。
&&&&请思想:亚流派之圣灵论错在哪里?从何见得?其它的错误还有什么?
&&&&2从尼西亚会议至宗教改革时期(主后325-1500)
&&&&I君士坦丁会议(主后381)
&&&&1.麦瑟当尼(Macedonius)为君士坦丁主教,他说圣灵是比圣子次一等的受造物,所以被讥为渎灵派(Pneumatomachians,EvilspeakersagainsttheSpirit)。
&&&&2.当时的神学家如大巴西流(Basilthegreat,主后330-739)、贵格利(GregoryofNyssa,主后395)及拿先安斯的贵格利(GregoryofNazianus,主后330-390)等,一同起来反击,所以罗马王EmperorTheodosius遂召集了一百五十位主教(教会领袖)举行君士坦丁会议。
&&&&3.会议结果,圣灵之位格与圣父、圣子之关系,较清楚地记述下来,“我信圣灵,是赐生命的主,受父所差,与圣父及圣子同享荣耀,同受敬拜,又藉先知启示我们。”(“WebelieveintheHolySpirit,theLord,thelife-giverWhoproceedsfromtheFather,Who,withtheFatherandSontogether,isworshippedandglorified,Whospeaksbytheprophets.”)
&&&&但这信经仍未有解释圣灵与圣父、圣子是否同质,至于三者关系亦未有清楚交代。
&&&&请思想:
&&&&a麦瑟当尼之圣灵论错在哪里?从何见得?
&&&&b君士坦丁信条对圣灵描述欠缺什么?
&&&&II奥古斯丁(主后354-430)
&&&&1.自奥古斯丁开始,“三位一体”之教义已成形,他指出圣父、圣子及圣灵有着完全相同的本质,三者不可分割,却又是独立的位格。(inter-dependentontheothers)
&&&&2.圣灵乃是受圣父及圣子所差而来的。
&&&&请思想:奥古斯丁对圣灵之认识又如何?是否合乎圣经?有什么欠缺之处?
&&&&III伯拉纠派(Pelagianism,主后430)
&&&&1.没有原罪,全人类之死非因亚当而来。
&&&&2.人可以靠自己行善得救而毋须倚靠圣灵的能力及恩典。
&&&&3.受洗婴孩可得永生。
&&&&4.结果,伯拉纠被迦克顿会议(CouncilofChalcedon)评为异端信仰,君士坦丁信经被重伸,使圣灵之神性牢牢确立(时维主后451)
&&&&请思想:伯拉纠派对圣灵之看法错在哪里?
&&&&IV托利都会议(SynodofToledo,主后589)
&&&&1.需要:虽然圣灵的神性在君士坦丁会议及迦克顿会议被确立了、申明了,但圣灵与圣父、圣子的关系仍未清楚。
&&&&2.会议结果:申明圣灵乃是圣父及圣子而来,为父、子所差。另较早前的橙城会议(SynodofOrange,主后529),亦申明圣灵在感动罪人悔改及信耶稣为救主之工作上是绝对少不了的。
&&&&请思想:到此为止,教会对圣灵之认识是否够全面?若否,还欠什么没有题及?
&&&&V亚伯拉德(AbelardofParis,主后)
&&&&1.他形容圣父为能力,圣子为智慧,圣灵为完美──所以他对三位一体之认识近乎模态论(modalism)。
&&&&2.否认基督之神性,只接受基督之人性,他也否认了圣灵乃有位格的神。
&&&&VI柏纳德(BernardofClairvaus,主后)
&&&&1.他是神秘主义的代表者,甚至被誉为西方神秘主义的鼻祖。(注2)
&&&&2.他教导修道士苦修、禁欲及敬虔,但他也强调圣灵恩典之重要性,人必须倚靠圣灵的能力去过敬虔的生活。
&&&&请思想:直至宗教改革以前,教会对圣灵的认识仍欠缺哪些方面?
&&&&3宗教改革至十九世纪
&&&&I宗教改革(主后1517)
&&&&1.宗教改革前,教会只注意到圣灵的位格及神性,极少有系统地根据圣经阐明圣灵的工作。
&&&&2.宗教改革期中,路德、加尔文、史云格里等比较注意圣灵的工作。
&&&&a.他感动罪人悔改,且住在悔改及信主之信徒中,使他们得到重生。
&&&&b.他使信徒明白真理。
&&&&c.所有信徒均蒙圣灵引导,明白神的话,所以人无需靠教皇、神父才可听到神的话(信徒均为祭司)。
&&&&3.宗教改革之重点在救恩论,非圣灵论。
&&&&II亚米纽斯派(Arminianism,主后)
&&&&1.人得救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意志,与圣灵的工作无关。
&&&&2.结果,在多特会议(SynodofDort,主后1618)中被定为异端。
&&&&III西尼派(Socinianism)
&&&&1.由苏西尼(FaustoSocinius,主后)所创。
&&&&2.他们否认圣子是先存的,认为他只是一个人,是一个超人而已。
&&&&3.他们否认原罪、三位一体、预定论等。
&&&&4.在他们心目中,圣灵只不过是从神散发出来,给人能力而已(AvirtueorenergyflowingfromGodtoman)。
&&&&IV卫斯理派
&&&&1.由卫斯理约翰(JohnWesley,主后)所创。
&&&&2.虽然他的神学属亚米纽斯派,然而他强调人必须依靠圣灵的工作方可获重生。
&&&&3.他认为“圣灵的充满”即属灵生命已臻完美境界,所以人在今生已可达到完全。
&&&&4.他替二十世纪的“五旬节运动”铺路。
&&&&V最重要著述
&&&&乃一清教徒柯云约翰(JohnOwen)之DiscourseConcerningtheHolySpirit。此书至今仍具相当价值。
&&&&VI唯理主义(Rationalism)及新派
&&&&1.士来马赫(Schleirmacher,主后)否认圣灵是有位格的,他甚至认为神也不是一个位格,乃是一个经验。
&&&&2.德国学者中,对圣灵论之著述有贡献者只有一位,就是K.A.Kahnis之DieLehrevomheiligenGeiste,可惜此书一直没有完工。(注3)
&&&&VII慕迪(D.F.Moody)
&&&&乃注重倚靠圣灵之能力者
&&&&VIII十九世纪有关圣灵论之著述
&&&&包括:Smeaton,TheDoctrineoftheHolySJ.E.Cummings,ThroughtheEternalSH.C.G.Moule,VeniCA.B.Simpson,PowerFromonHVaughan,TheGiftsoftheHolySpirit。以上各书对圣灵论均欠完整,却有其贡献及价值。
&&&&请思想:由宗教改革至十九世纪,有关圣灵论方面有哪些异端产生?异在哪里?从何见得?这时期之圣灵论,你认为欠缺了哪些方面?从何见得?
&&&&4二十世纪的发展
&&&&I新派神学(LiberalTheology)
&&&&1.否认圣灵是有位格的,当然也不相信神是三位一体的。
&&&&2.否认圣经是无误的,并谓其权威并非绝对。
&&&&3.否认一切超自然事物及启示之存在。
&&&&4.科学是决定圣经所载正确与否之准绳。
&&&&请思想:新派神学家为何有以上的信念?他们是否可以得救?为什么?
&&&&II巴克(KarlBarth)(注4)
&&&&1.有关三位一体方面,他不用“位格”(Person)形容圣父、圣子、圣灵,而以存在的模态(modesofexistence)代之。
&&&&2.他相信圣灵乃创造主。
&&&&3.他相信圣灵乃和好使者,是罪人能回转,与神和好。
&&&&4.他相信圣灵乃救赎主。
&&&&5.他认为只有通过圣灵的启示,引导信徒明白那部分圣经,才具权威;并非所有经文皆无误。
&&&&请思想:巴克的神学哪些是符合圣经?哪些方面是不符合圣经?从何见得?
&&&&III新正统主义(neo-orthodoxy)
&&&&1.以卜仁纳(EmilBrunner)、田立克(PaulTilich)及尼布尔(Neibuhr)等代表。
&&&&2.他们普遍认为:圣灵只是神的影响力或能力而已,并不具位格。
&&&&3.他们否认三位一体的教义。
&&&&请思想:他们错在哪里?为何有此错误?
&&&&IV五旬节运动(Pentecostalism)(注5)
&&&&1.这运动的起因,乃针对当时美国一些大宗派教会死气沉沉之现象,强调信徒均须有圣灵充满。
&&&&2.他们强调圣灵的洗乃神的第二重恩典,目的是赐能力予信徒。
&&&&3.圣灵的洗即圣灵充满。
&&&&4.信徒受圣灵的洗之先决条件:过圣洁生活,相信神会赐这恩赐,恳切祈求圣灵的洗。
&&&&5.圣灵的洗之具体印证乃方言。
&&&&请思想:五旬节派对圣灵之认识有没有偏差?从何见得?合乎圣经者又在何处?
&&&&请注意:本章问题旨在吸引组员留意第三章至第十章之内容及经文。所以纵使组员不晓得如何回应,亦属正常。最重要的是他们修完了圣灵论后,再看本章的问题时,能很有把握地回答那些问题,并且能提出他们答案的根据。这已很足够了。
&&&&所以,组长宜尽量鼓励组员发表他们的意见,然后鼓励他们在以后各章的讨论中,留意那些问题的答案,看看他们修完本课程后,对本课各问题能否根据圣经作答。
&&&&参考书目
&&&&1.GeorgeSmeaton,TheDoctrineoftheHolySpirit,Edinburgh:T.&T.Clark,1889.
&&&&2.H.B.Swete,TheEarlyHistoryoftheDoctrineoftheHolySpirit,Cambridge:Deight-onBell&Co.,1873.
&&&&3.JohnF.Walvoord,TheHolySpirit,GrandRapids:ZondervanPublishingHouse,1948.
&&&&4.FrederickDaleBruner,ATheologyoftheHolySpirit,GrandRapids:Wm,B.Eerdmans,1970.
&&&&5.马有藻:《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导论》天道书楼,1979。
&&&&1.请参Berkhof,TheHistoryofChristianDoctrines,pp.78-79。
&&&&2.参马有藻:《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导论》,页103。
&&&&3.参Kuyper,TheWorkoftheHolySpirit之“Introduction”部分,由Warfield所写。pp.xxx-xxxii。
&&&&4.参KarlBarth’sChurchDogmatics,ArthurC.Cochraue译,p.36。(笔者按,巴克之神学乃为反击新派神学而来。
&&&&5.有关方面之详细论述,请参FredrickDaleBruner,ATheologyoftheHolySpirit,Chap.2&3;WilliamB.Eerdmans,GrandRapids,1970。
&&&&I卫斯理约翰(1703-91)及循道会
&&&&卫斯理约翰强调信徒称义后之成圣。成圣是圣灵的第二重恩典。每个信徒之新心都会有二个重要时刻:先是称义,跟着是成圣。要成圣,信徒必须有痛哭流泪悔改,完全顺服圣灵的委身行动。五旬节运动之学者大部分以卫斯理约翰之“成圣神学”作依据。但他们不称之为“成圣”,乃称之为“圣灵的浸”(或“洗”)。
&&&&II美国的宗教奋兴运动
&&&&这些奋兴会之影响,在于其重视个人的需要,并且让信徒情绪、情感能够完全投入,溶于信仰之中。灵恩运动亦重视情感之投入、个人的感受及需要。
&&&&III爱德华艾云(EdwardIrving,)
&&&&这位苏格兰牧师十分强调主的再来及圣灵的工作。他说,主再来(来世)之先,圣灵其中一项较原始之工作──方言──将要再现地上,方言,按照他的理论,乃末世预兆之一。
&&&&IV芬尼(CharlesFinney,)
&&&&芬尼是第一位提到“圣灵的浸(洗)乃是信徒重生后的第二重经历”者。别一方面,芬尼之影响在于他将奋兴运动所强调之特色──个人化──带到教会之中。这对五旬节运动之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V圣洁运动
&&&&这运动明显与卫斯理约翰的影响有关。在这运动中,博文(W.E.Boardman〕所写的《更高之基督徒生命》(TheHigherChristianLife),十分强调圣灵的浸。他强调这圣灵的浸乃信徒第二重的经历,这种理论正是五旬节运动之焦点所在。
&&&&VI拖莱(R.A.Torrey)
&&&&拖莱乃慕迪神学院之院长,他给圣灵论有详细、较新鲜的解释,主张圣灵的浸乃信徒的第二重经历。因他《圣灵论》一书,是一本分详细的系统神学著作,所以大部份五旬节运动学者,特别是利格斯(Raph.MRiggs〕、威廉斯(E.S.Williams)等均以拖莱为灵洗理论之依据。
&&&&VII威尔斯奋兴运动()
&&&&虽然此运动是在威尔斯发生,却带给北美、欧洲的圣洁运动、福音运动重燃的生机。不少学者亦觉得这运动之产生。其间发生之会众反应,有不少类似地方。
&&&&2正式开始
&&&&五旬节运动(历史上亦称之为灵恩运动之第一波)正式开始的时间,是在1906年于美国罗省的亚素沙街(AzuseStreet),发起这运动之主要人物为威廉史梅亚(WilliamSeymour)。五旬节运动者宣告这次聚会被圣灵浇灌,以致与会者皆被圣灵充满,能说方言。此后这运动席卷美国各大城市。后来一位挪威循理会牧师T.B.Barret()到美国纽约领会时,亦深受这运动影响,在他们的带领下,领受了“圣灵的浸”,然后在挪威、英国、德国及瑞典等地发展五旬节运动。卒使整个世代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
&&&&3新五旬节运动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部份学者认为是在1953年,美国罗省之灵恩运动渗入国际全备福音商人团契中,于是展开了新五旬节运动(neo-pentecostalism),历史上称为灵恩运动之第三波。这运动将方言、灵洗及一些圣灵超自然恩赐推广至世界各地,韩国最大之教会纯福音教会亦在此运动下诞生,而香港则由梅绮(江端仪)开创了新页。因灵恩运动特别重视经历,所以在正面而言,发展迅速,不少这类教会增长甚快;然而带来不少教会之分裂,极端之教导,将相对经历当绝对真理教导人之例,层出不穷。
&&&&4第三波
&&&&到了七十年代,美国罗省──灵恩运动之发源地──又展开了第三波的灵恩运动。这运动之主要领袖为温约翰(JohnWimber),在韦约翰及积克迪亚加入后,开始全面影响一些福音派教会。这运动的特色是在于其高举圣灵超自然之恩赐,如方言、知识的言语、预言、神迹治病……等等。温约翰所创的葡萄园教会发展迅速,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进入到香港,在福音派教会中产生很大的回响及争论。
&&&&5灵恩运动产生的主因
&&&&我们相信第三波之后,跟着便有第四波、第五波的产生。历史继续不断在重复。我们应问:为何灵恩运动会产生?从灵恩运动发展的过程看来,至少有下列基本原因:
&&&&1.传统教会死气沉沉,不能满足会众的需要。
&&&&2.社会转变,愈来愈多破裂的人际关系,这些人极需要具体的被爱及被接纳。他们已厌烦一切理论,他们所需要的,是行动表达出来的关怀与爱,这是灵恩运动成功之处。
&&&&3.社会的人愈来愈急攻近利,他们想很快见效,灵恩运动能提供的,就是这些。
&&&&4.在冷漠的世界中,现代人极渴求机会将情感之需要表达出来,重经历、医治、关顾之灵恩运动的确能提供这方面的机会给他们。
&&&&5.新纪元运动将不少神秘主义的色彩带到社会,灵恩运动所重视的权能布道、方言、知识言语、神迹治病、预言……等似乎解决了不少信徒的困惑。然而,过份的夸张、渲染,反而引起不信者之刻意针对,把稍有夸大的地方揭露出来,产生不良的后果,可能使他们所作的“前功尽废”。
&&&&6.摆钟结果:不少人之所以变成灵恩,是基于以前可能过分不信,但恁偶然一、两次的经历,则作了一百八十度之转变,变得什么都信,走向另一极端。
&&&&7.一些牧者之枯干:他们事奉无果效、工作觉得枯干无时,极需一些“兴奋剂”,当他们经历到一些十分激动、情绪化之聚会时,便投入其中,释放了出来后,他们便认为灵恩运动是唯一的答案。他们忽略了一件事,若要继续不断有力、有果效之事奉,便离不开均衡生活、与主同行、良好之支持系统及属灵生活的操练。
&&&&6灵恩运动之影响
&&&&灵恩运动之影响有负面的,但亦有正面的。我个人虽然在其教义及做法方面不同意他们,然而不能抹杀他们的贡献。有关正面之影响,我们可以归纳为下列各点:
&&&&1.他们唤起我们对圣灵恩赐之重视,一些被忽略的恩赐重新在一些教会中占一席位。
&&&&2.在死气沉沉、不重视生命之建立和门徒训练的教会中,他们当头棒喝地问──你重生了没有?对一些“老油条”确有起死回生之影响。
&&&&3.他们刺激学者对圣灵的工作有更深入、更细致之研究。真理是愈辨愈明的,到底什么是绝对,什么是相对,什么值得高举,什么不值得高举……随着彼此对话,获得更清楚的答案。
&&&&4.他们重新唤起我们对受伤者,被遗弃者之关注,挑起我们对医治事工的重视。
&&&&5.他们将一套崭新的崇拜模式带到教会中,透过活泼的拍手,不同之乐器、跳舞等,又透过容易背诵的短诗,使敬拜更活泼、更有生气。在不少有规模之第三波教会中,唱诗不再是主日崇拜的一个程序或节目,乃是身、心、灵投入的一种敬拜。笔者虽然不习惯他们那些嘈杂之声浪,但仍觉得他们远较传统教会死气沉沉之唱诗来得认真,更能吸引人。
&&&&7负面之影响
&&&&然而,灵恩运动亦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1.他们重视的预言、知识之言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他们当中不少人(特别是领袖)动不动便声称神对他说这说那,又将这些当作绝对地教导人;又常以自已见到什么影象,听到什么声音去绝对化一些事情,这是最危险的,也很容易走向异端。(注1)
&&&&2.不少灵恩者将医治与信心连在一起,也是十分危险,会带给未得医治的信徒更大的创伤。
&&&&3.不少灵恩者将疾病与邪灵相提并论,也是危险且不合圣经的。
&&&&4.他们十分强调经历,主观之经历,往往变成了绝对的“真理”,这样下去,必会给别有用心的假先知利用,走入异端邪教的陷阱中。文鲜明、占钟士(JimJones)、约瑟史密等异端之产生,就是因为这缘故。
&&&&5.不少教会领袖转向灵恩后,强行要求其它人追求方言及某些恩赐,又坚持某些“敬拜方式”才是属灵,要别人跟着走,遂造成不详细之分析,请参第十一章“少教会之分裂现象”。
&&&&6.将权能与权柄连在一起,视有某些超自然恩赐者为权威对象或领袖,是十分危险的。
&&&&7.不少灵恩人士不注重研读圣经,只求经历,无疑是当神无到。
&&&&真理、教义是不变的,然而传福音之方法、敬拜和事奉之方式,却是需要追得上时代的需要,对症下药,才可以收一针见血之果效。我们一方面要持定真理,但要在灵恩教会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更新我们的敬拜生活、肢体生活及牧养模式,使我们的教会更复兴,更能有影响力,更能成为一个医治见证的群体。
&&&&参考书目
&&&&负面评价:
&&&&1.F.D.Bruner,ATheologyoftheHolySpirit.Wm.B.Eerd-mans,1970.
&&&&正面评价:
&&&&2.贺西纳著(魏玉琴译):《灵恩运动──美国圣洁及五旬节运动史》。
&&&&1.详细之分析请参第十一章。
&&&&圣灵是否一个有位格的个体,表面看来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反正一个人的得救与否,是在乎他是否承认自己是罪人,是否相信耶稣基督是他唯一的救主。至于他是否相信圣灵是有位格的,丝毫不会影响他的救恩。但事实显示,历世历代以来,圣灵的位格,乃是分辨正统与异端的其中一项最重要分水岭。自古至今的异端、新派,都反对圣灵乃是有位格的神者。这些异端包括了:
&&&&1.撒伯流(Sabellius):圣父、圣子、圣灵只不过是三个不同的名称而已,并非三个不同的位格。
&&&&2.亚流(Arius):圣灵只不过是基督所造的第一位被造物,并非一位有位格的神。
&&&&3.苏西尼(Socinius):圣灵只不过是从神散发出来的能力而已。
&&&&4.士来马赫(Schleirmacher):圣灵不是一位格,甚至神也不是一位格,只是一种经验而已。
&&&&5.新神学家、新正统主义者皆否认圣灵的位格。
&&&&6.耶和华见证人:圣灵只是一种能力而已。
&&&&7.摩门教:圣父及圣子均有骨有肉,好象我们一样,但圣灵却不是有骨有肉的物质。他们又说,只有物质才可能存在。
&&&&8.基督科学会:神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精神(mind)而已。
&&&&从历史事实看来,没有任何异端、新派(不信派)承认圣灵为一位有位格的真神。为什么?原来基本问题,是他们否认圣经乃绝对无误之权威,他们所根据的并非神的启示,而是自己的“理性”或科学。这种态度根本就是不信,不以神为神。
&&&&1何谓位格(Person)?
&&&&所谓“位格”,并非指好象人一样的血肉之躯。若以这样的定义为准,则神也不是一个有位格的个体了,因圣经清楚宣告:“神是个灵”(约四24)。
&&&&位格也不是“面具”或“角色”的意思。(注1)因为圣经多处记载到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是同时出现,同时存在的:
&&&&1.以赛亚书四十八章16节记着:“主耶和华差遣我(弥赛亚=主基督=圣子)和他的灵(圣灵)来”。差遣者是圣父耶和华,受差者乃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是十分明显地存在。若我们以“位格”为“角色”或“面具”,岂不是圣父自己差自己,“父的面具”差“子的面具”及“圣灵的面具”?这是没有意义的。
&&&&2.以赛亚书六十三章7至10节亦清楚地介绍“我”(弥赛亚=圣子耶稣)、耶和华(圣父)及圣灵。又说以色列人悖逆主,使他的圣灵担忧。圣灵乃一个独立的位格,在这里明显可见。
&&&&3.以赛亚书六章3节三次题及“圣哉”,民数记六章24至27节三次题及“耶和华”,亦暗示神本身乃有三个位格。(注2)
&&&&4.马太福音三章16至17节题及主耶稣受洗时,三个位格显然是同时存在。圣子受洗时,圣父在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圣灵则仿佛鸽子般降在圣子身上。这是最清楚不过的。
&&&&5.门徒替人施洗及祝福时,均要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进行(太二十八19;林后十三14)。(注3)
&&&&6.主耶稣在地上时,屡次向父祈求、祷告,若他与父乃同一位格,只是角色不同,岂不是他自己向自己祷告吗?
&&&&7.若神的位格只有一个,当主耶稣被钉死时,神岂不也被钉死了?若圣父、圣子、圣灵只是三个名称,三个不同的角色,则那位格死了以后,三个角色岂不也完全消失了?举例说,笔者身兼三个角色,对妻子而言,他是丈夫;对子女而言,他是父亲;对教会弟兄姐妹而言,他是牧师。笔者死后,三个角色也不会存在了,但神是这样的吗?
&&&&若“位格”并非指“角色”,也不是可辨认的物质之形体,究竟“位格”是什么意思?据孙德生(J.OswaldSanders)、来利(CharlesC.Ryrie)及华富尔得(JohnF.Walvoord)等保守的神学家的意见,我们对“位格”之定义,必须同时可以应用于父神及主基督道成肉身前或后。我们说父神及主基督乃是有独立位格的神,原因何在?因这三位一体真神中,每一位格均是明显可分辨的,是独立的位格。“位格”包括了下列一些基本要素:
&&&&1.理智与思想
&&&&2.情感与反应
&&&&3.意志与决定
&&&&4.行动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接纳以上的定义?理由是,我们若不以上述的定义为准,我们不但要否定圣灵的位格,同时也要否定神的位格。因为神本身就是灵,并非物质,肉眼也不能见。我们若不以圣灵为有位格,必然也不以神为有位格的。这样,我们根本就不是相信圣经所载的神了。
&&&&2圣灵的智慧和理智证实他是有位格的
&&&&1.哥林多前书二章10至13节清楚告诉我们:“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圣经没有说圣灵令我们参透万事,而是直接说他本身参透万事,他甚至教导人以属灵的话去解释属灵的事(林前二13)。他若没有位格,岂能教导人,又怎能“参透万事”呢?
&&&&2.圣灵是有思想的。罗马书八章27节说:“监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注4)以上这些特质,唯独有生命、气息及有独立位格之个体才可能拥有。若有人以圣灵为没有位格,而只属一种能力,则他不可能解释以上经文及信徒在上述经文中的经历。
&&&&3圣灵的情感及反应证实他是有位格的
&&&&1.以弗所书四章30节劝导信徒“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怎样会令圣灵担忧?当我们犯罪,悖逆不听他的话,偏行己路的时候,我们就会令圣灵担忧。为何圣灵会担忧,会忧伤?(注5)因他是有位格的。若我们以圣灵为神的能力,这经文岂不是变成“不要叫‘神的能力’担忧”?这是没有意义的。
&&&&2.马太福音十二章31节告诉我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主耶稣这番话是针对当时的法利赛人而说的。主耶稣在他们面前行神迹、赶鬼,但这些深谙律法的法利赛人竟说他是靠鬼王赶鬼。他们明知自己的解释不合理,不合逻辑,也明知客观的事实均指出耶稣是基督,是从神来的,他们却仍固执,自以为是,这就是亵渎圣灵了。同样,人若深谙神的话,但仍硬心不信,虽然明知各方面的事实,却仍不肯相信,叫他悔改是十分困难的。
&&&&3.使徒行传五章3节指出亚拿尼亚夫妇“欺哄”(欺骗)圣灵。若圣灵没有位格,没有反应,没有情感,他岂会被“欺哄”?
&&&&4.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9节亦劝告门徒“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若他不是有情感、有反应、有位格的神,他岂能“感动”人?
&&&&5.使徒行传十章19至21节记载彼得服从圣灵的命令,下去见哥尼流所差来的人。试想,若圣灵不是有位格,他岂会命令人,又怎能使人服从呢?
&&&&6.使徒行传七章51节指出犹太人“抗拒圣灵”;他被抗拒,证明了他是有位格的。
&&&&7.希伯来书十章29节说明:“侮辱施恩的圣灵的人”应该受到更严厉的刑罚。(注6)
&&&&从以上经文看来,圣灵具备了唯独有位格者才有的情感、反应,可见圣灵乃是具备独特位格的神。
&&&&4圣灵的行动及工作证实他是有位格的
&&&&下列的行动及工作是唯独具位格的圣灵才能有的,这些行动和工作包括:
&&&&1.他要引导门徒明白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2-15)。
&&&&2.在门徒生活中引导他们(罗八14)。
&&&&3.他要“随己意”将恩赐分给各人(林前十二11)。
&&&&4.他颁布命令给神的仆人及宣教士,指引他们作宣教的工作(徒八26、29,十六6)。
&&&&5.他要指教门徒,并要叫他们想起主对他们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6)。
&&&&6.他要为主基督作见证(约十五26),并见证门徒乃是神的儿女(罗八16)。
&&&&7.他使人信服,叫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7-8)。
&&&&8.他能行神迹,将腓利提去(徒八39)。
&&&&9.他呼召门徒作特别的事工(徒十三2)。
&&&&10.他差派门徒作宣教士或作其它特别工作(徒十三4)。
&&&&11.他会替门徒“用说不出来的叹息祷告”(罗八26)。
&&&&5圣灵接受敬拜证实他是有位格的
&&&&1.主基督升天前颁下大使命,清楚地吩咐门徒“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且要“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二十八19),若圣灵不是有位格的,这使命便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要奉圣灵的名给门徒施洗,表明我们对圣灵的敬拜。若圣灵不是有位格的,他岂能接受我们敬拜呢?
&&&&2.在使徒给信徒的祝福中,亦清楚显示圣灵乃是有位格的。哥林多后书十三章14节说:“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这祝福的内容也是对三位一体的真神表示敬拜。
&&&&从以上施洗时的祷告及祝福内容中,我们不但看到圣灵是有位格的,而且可以知道,根据神的启示,圣父、圣子及圣灵享有同等荣耀及地位;所以,三位格亦受到同等的敬拜。
&&&&6圣灵与信徒之关系证实他是有位格的
&&&&1.使徒行传十五章28节记载“圣灵和我们(使徒),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外邦信徒)身上”。这经文清楚表示:圣灵和我们一样,是有位格、性格的,否则不可能作决定。
&&&&2.下列经文清楚指出圣灵不是能力而已:
&&&&a.路加福音四章14节指出“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而不是说“耶稣满有圣灵,即等于能力。”(参罗十五13)。
&&&&b.使徒行传十章38节说:“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清楚表明圣灵和能力乃是不同的(参林前二4)。
&&&&以上经文显示,能力来自圣灵,但绝不能说,能力即圣灵。
&&&&7下列逻辑显示圣灵乃是有位格的
&&&&1.圣父及主基督所享有的所有属性,圣灵均同样具备。那些属性正是圣灵位格有力的明证。因为没有位格的能力绝不可能被形容为具有“永恒”、“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良善”(完全)、“圣洁”、“真实”、“慈爱”……等属性。(注7)
&&&&2.圣父及主基督所作的一切工作,圣灵亦有分参与。(注8)
&&&&3.用于圣父及主基督身上之名号亦会应用于圣灵身上。
&&&&8从约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看圣灵的位格
&&&&对圣灵之位格描写得最清楚的,要算是约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有关主基督分离祷告的内容了。
&&&&I约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的文法告诉我们圣灵乃是有位格的
&&&&a.他被称为Paracletos(中译为“训慰师”、“保惠师”、“顾问”、“中保”、“辩护者”等等)(约十四16、26,十五26,十六7)。
&&&&在约翰一书二章1节中,Paracletos用于主基督身上,(中译为“中保”),明显指出圣灵乃是有位格的。
&&&&按希腊文原意para有“旁边”的意思,cletos则从Kaleo一字而来,有“呼召”、“邀请”等意思。所以paracletos乃是指一位被人邀请到他旁边去帮助、安慰、侍候、辅导他的人。故此,这人绝不可能是没有位格的。
&&&&b.虽然“灵”一字在希腊文中(pneuma)乃是中性(neuter)名词,然而,圣经却用男性的“他”(希腊文为ekeinos),而不是用中性的“它”(希腊文为ekeino)去形容。为什么?圣经的文法有错误吗?但为何只在圣灵的位格上是这样?而且自始至终都用ekeinos?圣经显然是要指出圣灵并非能力而已,他乃是有位格的神(参约十六13、14)。
&&&&c.约翰福音十四章16节记载主基督的一番话:“我要求父,他将赐给你们‘另外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注9)圣经把圣灵称作“另外一位保惠师”,暗示他乃象“中保”、“保惠师”──耶稣一样性质。当然,他必定有位格,如同主基督一样。
&&&&d.约翰福音十四章17节称圣灵为“真理的(真实的)圣灵”(thespiritofTruth),这称号只用于神身上。明显,圣灵必定是有位格的、否则不可能有此称号。
&&&&II圣灵的工作及使命清楚显出圣灵是有位格的
&&&&a.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门徒(约十四26)。
&&&&b.他要叫他们想起主对他们所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6)。
&&&&c.他要为主作见证(约十五26)。
&&&&d.他要令世人知道罪、知道义及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11)。
&&&&e.他要引导门徒明白真理(约十六13)。
&&&&f.他要把将来的事告诉门徒(约十六13)。
&&&&g.他要荣耀主基督(约十六14)。
&&&&从圣经的启示及门徒的经历来看,圣灵拥有完全的位格,如同圣父与主基督一样。可惜,在普遍信徒的表现中,我们很少欣赏到圣灵乃是一位有位格的神,我们很少注意他的同在、他的反应和他对我们的引导。
&&&&究竟信徒应如何欣赏、敬拜这位有位格的神?怎样用实际行动肯定他乃是有位格的?
&&&&1.在我们的敬拜中,同时向具有三位格而独一的真神叩拜、颂赞,(见附于本课后图解)多默想他。
&&&&2.多求圣灵充满自己。
&&&&3.读经之光,求圣灵引导自己明白。
&&&&4.圣灵在我内心,感动我要作某些回应,或对人有某些行动时,不要把这感动当作是“心理作用”。我们要敏锐于他的感动(注10)(帖前五19;徒十19-21,七51)。
&&&&5.不要叫他担忧,即不要自陷于试探中(弗四30)。
&&&&6.顺服他的带领,并欣赏到带领着自己的乃是圣灵,也是神。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谨慎,若圣灵不是一位有位格的神,我们根本没有可能与他建立愈来愈密切的关系,更不可能对他的引导、感动、带领和提醒愈来愈敏锐。若我们不信神是有位格的,我们甚至不可能与神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自主基督升天以后,信徒便没法面对面地见到他。但神如何保证信徒可以经历他,并与他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呢?他应许差遣这位保惠师、安慰师、中保、顾问、辅导和老师的圣灵来到这世界代表他,如主基督代表神一样。若他不是有位格的,我们从何与“坐在天上的父神及主基督”建立愈来愈密切的关系呢?
&&&&参考书目
&&&&1.周联华:《如此我信》,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2。
&&&&2.周联华:《平信徒神学初阶》,1984。
&&&&3.苏颖智:《圣经对三位一体的启示》,种子出版社,1987。
&&&&4.CharlesC.Ryrie,TheHolySpirit,MoodyPress,1965。
&&&&5.J.O.S.WaldSanders,TheHolySpiritandHisGifts,Zondervan,1940。
&&&&1.有人以为‘Person’一字来自拉丁文的‘Persona’,又谓其原意乃以前人演戏时所戴之面具,有人甚至以此建立教义,谓神只有一位,只是曾以三个不同面具(或角色)向人显现而已。其实,‘Person’一字并不能表达圣经对神位格之描写。参周联华:《如此我信》,页121-134,或《平信徒神学初阶》,页64-66。
&&&&2.详细论述请参拙著《圣经对三位一体之启示》,种子出版社,小册子,页17-18。
&&&&3.在原文中,父(touPatros)子(touhuiou)及圣灵(touhagioupneumatos)之前均有指定冠词(definitearticle),表示三者乃独立位格。但只有一个名(onama),“三位一体”观念甚清楚。
&&&&4.这是笔者按原文译法。按照希腊文phren的用法,这字可译为“意见”(徒二十八22);“心志(思想)”(林前十四20);“意念”(腓一7);“心”(腓四10)等。英文可译作“mind”,“thinking”,“view”,“intellect”,“opinion”等。
&&&&5.这是新译本对弗四30的译法。
&&&&6.见新译本来十29。
&&&&7.参拙著《圣经对三位一体的启示》,种子出版社,小册子,页30-31。
&&&&8.同上书,页38-39。
&&&&9.和合本译作“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
&&&&10.信徒应如何分辨“良知”告诉我们的“心理作用”与“圣灵的提醒”?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1)未信主前我的良知是否如此?还是信了以后才有?二者的标准是不同的。(2)这感动或提醒是否符合圣经?圣灵的感动与一般世俗的想法是不同的。
&&&&从上一课所列举的证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圣灵乃是有位格的个体。但是,他是否完全的神?他是否与父神、圣子同等、同权、同荣,且同为三位一体真神的其中一个位格?要证明他的神性,最清楚不过的,乃是要看看他的名号、属性、工作及所受的敬拜。
&&&&1从圣灵的名号看其神性
&&&&圣经吩咐我们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所有人均须尊他的名为圣,他的名超乎万名之上,是无可比拟的。(注1)妄称神的名者被列为亵渎神,在旧约时代会被掷石处死,若我们能看到圣灵享有神所独享的名号,我们便可以确知,圣经以圣灵为真神,否则圣经便自相矛盾了。下列名号足以证明圣灵是神;而下列经文的上文下理清楚表达各名号之意义:
&&&&经文圣灵名号为何这名号能表明其神性
&&&&a创一2;
&&&&太三16神的灵既然圣灵亦被称为神的灵,他的神性便无可置疑了。他乃创造主。
&&&&b路四18;
&&&&徒五9,
&&&&八39主的灵按犹太人的观念,只有一个主(希伯来文adonai;希腊文Kurios),就是耶和华,既然圣经称圣灵为主的灵,其神性乃是显而易见的。他是主!
&&&&c林前六11我们神的灵既然圣灵亦被称为「我们神的灵」,他也就是「我们的灵」,因神本身就是灵(约四24)。
&&&&d民十一29
&&&&e士三10
&&&&f诗一三九
&&&&7(参第
&&&&4节)耶和华的灵
&&&&耶和华的灵
&&&&「你的灵」=耶和华的灵他就是耶和华,而耶和华乃是独一的神,所以圣灵是神。耶和华乃「他是」(HEIS)的意思,意为:(1)自有永有(2)自存自足(3)永远活在「现在」里(4)无可比拟(5)信实(6)可与人面对面建立关系(7)造物主(8)不变。(注2)
&&&&g赛六十一1主耶和华的灵既是主,亦是耶和华
&&&&h太十20父的灵他的灵就是圣父的灵,以他的质及属性而言,他就是父神。
&&&&i林后三3永生神的灵他乃永生神,永生是他所赐的。
&&&&j创六3我的灵=耶和华的灵(见d、e、f项)
&&&&k罗八11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他能使人复活,使主复活,显然就是神,是叫人复活,叫人得新生命的主宰。
&&&&l罗八9神的灵=主基督的灵=圣灵以内在的质和属性而言,圣灵就是圣父,也就是主基督。
&&&&m腓一19耶稣基督的灵他就是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与人认同的主。
&&&&n徒十六7耶稣的灵(见m项)
&&&&o加四6他儿子的灵即主耶稣的灵,是降卑降世,与我们认同,又体察我们软弱的主。
&&&&p徒五3、
&&&&4、9神=圣灵=主的灵既然欺哄神即是等于欺哄圣灵,亦等于试探主的灵,所以,圣灵就是神,亦是主。
&&&&q林后三17主原文为hokurios乃指着主基督──神──来说的。(参弗四5)可见圣灵就是神。
&&&&r来九14永远的灵他乃自有永有,除了神,谁是自有永有呢?
&&&&s彼前四14神荣耀的灵(参弗一6、12、14)荣耀的灵。「荣耀」往往是形容神的。他是「配得称颂的」。
&&&&t罗八2赐生命的灵他乃赐生命的主宰,除了神,谁能赐生命呢?
&&&&u罗一4;
&&&&太一20;
&&&&诗五十一
&&&&11;路
&&&&十一13圣洁的灵除了神,谁是圣洁无罪呢?「圣洁」一字原有「分别出来」的意思,有圣灵便不可能有罪,有罪便不可能有圣灵。
&&&&v约壹二20圣者他就是那圣者,他就是神。
&&&&w出二十八
&&&&弗一17智慧的灵他充满智慧,是智慧的源头,是赐人智慧的。他显然就是神,也就是赐智慧给所罗门的耶和华,认识他就是智慧的开端(参箴九10)。
&&&&x赛十一2
&&&&(参亚四
&&&&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智慧和聪明从何而来?知识与敬畏耶和华的人从何而来(参林前十二3)?谋略与能力从何而来?是从耶和华、主和圣灵而来?若圣灵不是神,岂能如此?
&&&&y约十四17真理的灵谁是真理?是神,是主基督(约十四6),是圣灵,换句话说,就是三位一体的神。
&&&&2圣灵名号对门徒的意义
&&&&圣灵的名号这名号对你的意义
&&&&a神的灵
&&&&(创一1;
&&&&太三16)(1)他是无所不能的(因圣灵是神的灵),所以依靠圣灵者,凡事都能(亚四6)。(2)他是造我的,知道我的一切,我无从骗他,无从躲避他(诗一三九7-8)。(3)他是造世界宇宙的,所以能叫万事互相效力(罗八38)。
&&&&b主的灵
&&&&(路四18;
&&&&徒五9,
&&&&八39)(1)他是主,是轻慢不得的。(2)我们要顺服他的引导。(3)看他的旨意,要如同仆人、使女看主人的手一样(诗一二三2)。(4)不愿圣灵管理等于否认他是「主的灵」,和否认他是神。
&&&&c我们神的灵
&&&&(林前六11)(1)我们已建立与神的关系,神乃是我们的神,圣灵乃是「我们神的灵」。(2)神不再视我们为外人,所以我们可随时亲近他(3)我们行事为人应与我们的身分相称(参林前六9-11)。
&&&&d耶和华的灵
&&&&(民十一29;
&&&&士三10;
&&&&诗一三九7;
&&&&赛六十一1)(1)耶和华乃「他是」的意思,所以圣灵乃「他是」(HEIS)的灵。(2)他是信实的,绝对可信靠。(3)他是永远活在「现在」之中的,他什么都知道。(4)他可以与人建立面对面的关系(PERSONALGOD),我们要每日亲近他。(5)他乃造物主,有他则一无所缺。
&&&&e父的灵
&&&&(太十20)(1)他是父的灵,爱我们如儿女一样,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2)他随时保护、照顾我们。(3)他会将我们所需要的供应我们,所以我们毋需忧虑(参太六9、11,十18-20)。
&&&&f永生神的灵
&&&&(林后三3)(1)有了他便有了神的生命──永生。(2)生命表现乃信徒重生的最好证据。(3)死对重生了的信徒是不存在的,信徒毋须畏惧死(参来二14-15)。
&&&&g叫耶稣从死
&&&&里复活者的灵
&&&&(罗八11)(1)他能叫我们复活,不再死。(2)有他在我们里面,就有复活的生命──新生命。(3)在世上,我们纵使在极大困苦患难中,仍有盼望。(4)他给我们安全感,香港信徒纵使要面对九七的问题,亦不需担心,第三次大战亦不怕,有了他比拥有任何一国的绿卡还要安全。
&&&&h耶稣基督的灵
&&&&(腓一19;
&&&&徒十六7;
&&&&加四6)(1)他乃求主,只要我们肯向他祷告,他必在生活上、困苦患难、灵性低潮和忧伤惧怕中搭救我们(参腓一19)。(2)他体验我们一切的软弱。(3)他与我们认同,乃「道成肉身」的灵,是「身同感受」的灵。
&&&&(林后三17)(1)他是主,我们是仆人;若我们的祷告只是求他成全我们的理想与期望,没有需要时便不向他祷告,就等于否认他是主。(2)他若叫我们自由,我们就真的自由了。(3)我们见他时,本要蒙面,但他替我们除去了。
&&&&j永远的灵
&&&&(来九14)(1)有了他便有永恒的盼望,视人生为过度期。(2)他会启示我们什么才是永恒的价值。(3)有了他的充满,我们便不再贪爱世界及那些短暂的东西,只渴慕天家(参来十一13-16)。
&&&&k神荣耀的灵
&&&&(彼前四14)(1)我们事奉他,甚至为他受辱骂逼迫,也感到是荣耀(香港一女孩被选派在英女皇访港时向她献花,她及家人均十分兴奋,以致有数天之久不能眠,我们更应有此心情)。(2)我们事奉、奉献,不是我们给他面子,乃是他给我们面子。
&&&&l赐生命的
&&&&(罗八2)(1)生命乃是在他手中。(2)他将我们从罪和死亡中释放出来。(3)我们关心亲友得救,却不恒切求主预备和感动他们,就是舍本逐末。(4)开布道会只依靠有名气的讲员而付上祷告,只会事倍功半。
&&&&m圣洁的灵
&&&&(罗一4;
&&&&太一20;
&&&&诗五十一
&&&&路十一
&&&&13)(1)他是完全无罪的,圣灵重生了的信徒,不再活在罪中,否则会叫他担忧。(2)他内住在信徒心中,使它变成白纸,一点污渍亦很容易察觉(使我们对罪敏锐)。(3)他会叫罪人心灵不安,有被控诉的感觉,叫人能知罪悔改。(4)撒但无从在被圣灵充满者的心中有任何作为。(5)我们要圣洁,就必须依靠他。
&&&&o智慧的灵
&&&&(出二十八
&&&&弗一17)(1)读经不通不明,又不付上祷告,不求圣灵的启示、引导,只求问人、看书,结果,只会事倍功半(尤以寻求神旨意为然)。(2)有圣灵充满则有属灵透视力,能看到人所看不到的。他能使我们真知道神,不需要忖测他。
&&&&p智慧和聪
&&&&明的灵,谋
&&&&略和能力的
&&&&灵,知识和
&&&&敬畏耶和华
&&&&的灵。
&&&&(赛十一2)(1)着重祷告的执事会、同工会、职员会,得到作正确决定的最佳保障。(2)不敬畏神,不重视敬拜生活,甚至将教会变作政治、社区中心;显然没有圣灵同在。(3)敬畏他乃智慧的开端。(4)追求他的充满胜过追求学位;他使我们辅导别人更具智慧和知识,且更有果效。(5)重生后,文盲亦可看通圣经;小学生(如杏林子)亦可变成作家;拙口笨舌的人亦可成为伟大的布道家(如慕迪、彼得等)。
&&&&q真理的灵
&&&&(约十四
&&&&17)(1)他的道德标准乃是绝对不变的,他的教义亦绝对不变,被他充满就是圣洁生活的最佳保障。(2)世人不会接受圣经的标准,因为他们没有圣洁的灵。(3)圣灵是分辨异端的最佳准则,异端者不会有圣灵。
&&&&从上述举例中,我们可以发觉一个真理──圣经作者从不把教义孤立,只看到理性、头脑的知识;圣经的神学从不是神学家、教授、学者的专利品;神学与信徒的现实生活、他们的需要,是分不开的。上述圣灵的名号均基于门徒的实际需要而产生,门徒遇到各种不同的需要时,便准确地联想到圣灵乃他们需要之满足,乃是基于他们对圣灵有清楚的认识。由此可见,认识真理,认识神乃是我们丰盛人生的基础,教义与门徒生活是分不开的。
&&&&3从圣灵的属性看其神性
&&&&圣经印证主基督及圣灵之神性的另一方法,就是以他(们)的属性作为根据。因为有一些的属性是神所独有的,若某一个体拥有神所独有的属性,则他必是神无疑。下列经文所举出的属性,充份证明了圣灵乃完全的神。
&&&&经文圣灵属性属性意义及其与神的关系
&&&&a林前二10
&&&&-14无所不知英文的omniscient,其中omni及从拉丁文的omnes而来,含「所有」的意思。「无所不知」乃是神独有的属性,但圣灵也享有这种属性,甚至把「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他能「看透万事」。除了神,谁可以有这属性?
&&&&b诗一三
&&&&无所不在所谓「无所不在」,就是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存在于任何地方。除非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神,否则是不可能的。若圣灵是无所不在,同时在天上和地上,甚至在阴间;他不是神又是谁呢?
&&&&c罗十五
&&&&伯三十三
&&&&罗十五13无所不能约伯记三十三章4节所谓「神的灵」及「全能者的气」,其实都是指圣灵而言,他不但能造人,更给予一切生物有生命。为何他被称为「全能者的气」呢?因为他是全能的神,所以信徒作见证、行神迹,均需依靠圣灵的能力。
&&&&d约十六
&&&&约壹五7真实、真理圣经称圣灵为「真理的灵」,约翰壹书五章7节更说「圣灵就是真理」。真理是什么?真理是绝对的教义,以及道德之准绳;是不变的,不受时间、环境改变的影响;是永恒的;是对人类有终极益处的。谁才可以有这属性?唯独神,只有他是真实的(约七28;罗三4);此外,主基督也自称及被称为真理(约十四6;约壹五20;启三7)。圣灵被称为真理,足证他与圣父、圣子同等,是三而一,一而三的真神。
&&&&e罗八2、
&&&&11生命与自由圣经称圣灵为「赐生命的灵」、「使人复活的灵」,及能将我们从罪与死亡中释放出来的灵。生命是从神来的,真正从罪与死亡中得到自由的恩赐也是从神来的(约五21;撒上二6;申三十二9)。既然圣灵拥有生命、自由的权柄与属性,他必定是神。
&&&&f赛四十13
&&&&-17无可比拟,远超过人的智慧以赛亚书四十章是一首伟大的赞美诗,主旨是描写神乃无可比拟,他的智慧与能力无可比拟。然而,以赛亚书四十章13节的原文却说:「谁曾指示耶和华的灵,或作他的谋士指教他呢。」是明显地宣告圣灵的智慧与能力乃无可比拟。这宣告表达了圣经的立场:圣灵乃是神!
&&&&g尼九10;
&&&&路十八19良善、完全尼希米记九章20节称圣灵为「良善的灵」,在原文中亦有「完全」的意思。路加福音十八章19节亦宣告「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圣经称圣灵为「良善的灵」,其实也是等于宣告他是神。
&&&&h罗十五
&&&&加五22慈爱「爱」是属于圣灵的,「爱」的希腊文是agape,在圣经中常指神及主基督对人那种牺牲而无条件付出的爱而言。保罗在罗马书十五章30至33节劝勉门徒办慈惠奉献时,乃是「藉着主耶稣基督,又藉着圣灵的爱」去劝他们的。agape的爱,据加拉太书五章22节所栽,乃是圣灵所结第一颗果子,若圣灵不是神,他岂会拥有这唯独神才有的属性呢?
&&&&I太一18圣洁所谓「圣洁」,希腊文原有「分别出来」的意思。圣经说:「只有耶和华为圣」(撒上二2),又说:「主啊!谁敢不敬畏你,不将荣耀归于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洁)的」(启十五4)。他是圣洁的,与一切偶像、罪分别出来。圣灵被称为「圣」灵,清楚表达了他的身份,他是圣(洁的)灵,所以他必定是神。
&&&&简单而言,上述各样属性均是神所独有的,拥有任何其中一样均可表明拥有者本身的神性,而圣灵在众多属性中,并不只拥有一、二项而已,而是所有;父神及主基督的所有属性均可在圣灵身上找到。事实告诉我们,圣灵乃是完全的神!
&&&&4圣灵属性对门徒的意义
&&&&圣灵的属性这属性对你的意义
&&&&a无所不知
&&&&(林前二10
&&&&-14)既然圣灵看透一切,能参透万事,又能参透神一切奥秘的事,我们应当:(1)倚靠圣灵的引导,在圣灵里默想,藉此了解、领略神话语的启示及对我们的意义。(2)无需担心,因圣灵知道我们一切所需要的,他必看顾我们。(3)不需为自己伸冤,因他知道一切,将来他必按他所佑的审判万人万事。(4)祷告(特别是在灵里祷告)是明白神旨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5)要诚实。
&&&&b无所不在
&&&&(诗一三
&&&&九7)因圣灵是同一时间充满于任何地方,所以:(1)我们为远处亲友代祷时,他也会在那里开启他们的心。圣灵随时垂听我们的祷告。(2)无论往哪里去,我们亦无需惧怕,纵使在战乱与极权社会中,他也与我们一起。(3)我们要表里一致,因他随时在各处鉴察着我们。(4)他可以同时感动不同地方的信徒看到同样的异象,开展同一的事工和托付。
&&&&c无所不能
&&&&(罗十五
&&&&伯三十
&&&&罗十五
&&&&13)(1)人有限的智慧不足以决定神的事工是否可以完成。(2)不要依靠人的能力与智慧作他的工,要多依靠他的能力(亚四6)。(3)不要让困难、障碍影响自己的信心。(4)应当仰望神,建立积极的心态与思想;靠着他,凡事都能。(5)依靠他的大能,便大有盼望(罗十五13)。
&&&&d真实、真
&&&&(约十六
&&&&约壹五
&&&&7)(1)被圣灵引导、管理和充满,乃是圣洁生活的最佳保障。(2)他是最佳、最完全的社会工作者,能将罪人彻头彻尾地改变过来。(3)自古至今,信徒重生后的生命都得到改变。这情况无分时间空间,皆因圣灵是真理,是绝对不变的准则。(4)只在世上被世人称赞是不够的,因为世界的标准不是真理。我们必须求“圣灵充满”(5)不要以人、主义或哲学思想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要以他的标准为准。他的标准就是神的话(约六63)。
&&&&e生命与
&&&&(罗八2、
&&&&11)(1)被圣灵充满便有真自由──对于恨、嫉妒、罪、痛苦、忧虑、担心、惧怕、愤怒、不饶恕、自卑……等,都得到释放与自由,使我们能享受人生。(2)有了他便无需怕死。(3)不要看表面的东西,例如:受水礼已否、教会的事奉岗位或成为教友多少年。不可藉这些资料去评估一个人的属灵程度,却要看他是否被圣灵充满(徒六3)。在选执事、长老和团契职员的时候,尤当注意。
&&&&f无可比拟
&&&&(赛四十13
&&&&-17)(1)不要倚靠自己的聪明,也不要倚靠人,最重要的,是依靠圣灵。(2)凡事祷告,便能收事半功倍之效。(3)教会聘请传道人时,若只看其学历(所受的神学教育或所得的神学学位)、经验和恩赐,却忽略了被圣灵充满这个重要因素,是十分不智的。这样做差不多等于否定圣灵乃无可比拟。
&&&&g良善、完全
&&&&(尼九20;
&&&&路十八19)(1)什么时候被圣灵管制、充满,什么时候人便得完全。(2)难怪圣经称完全的品格──仁爱(agape)、喜乐、和平(和睦)、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为「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2-23上)。(3)顺服圣灵,便不会放纵肉体──谈恋爱的弟兄姐妹若不尝试以祷告(灵里的交通)建立彼此的关系,而以肉体上和肉眼上的满足去交往,这种关系很脆弱,很容易会被情欲所胜而犯罪。
&&&&(罗十五30)因为爱里包含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饶恕,无条件的付出,去关心、照顾、服侍,所以:(1)我们不能饶恕别人时,我们需要求圣灵充满,恳切祷告。(2)当我们不能接纳别人或自己时,应进到圣灵里,用圣灵的眼光看自己及别人,因他是无条件接纳的灵。(3)当我们怕吃亏,不愿付出、事奉,反而斤斤计较时,我们需要更多祷告,求圣灵充满,因他是无条件付出的灵。(4)当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需要,却看不到别人的需要时,我们应恳切祷告,求圣灵光照,以致我们只求付出而不求吸取,爱人而不求被爱,了解而不求被了解。因为圣灵是无条件付出的灵。
&&&&(太一18)(1)若我们思想不洁,言语不合圣徒的体统,行动羞辱主名,那么,我们应切求圣灵充满。(2)若我们心中有任何偶像,我们需要求那分别出来的圣灵为我们除去。(3)若我们对罪不敏感,是因为缺少圣灵。(4)人若说自己信主,却没有一点儿改变,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行为……等都没有改变,他可能还没有被圣灵重生。我们不应责备、批评,或勉强他做个「有见证的基督徒」;更重要的,是关心他的生命。若他真正重生,有了圣灵,生活上的见证便自然流露出来。
&&&&根据圣经的启示,我们清楚知道圣灵不独拥有神的名号,而神所独享的属性亦可在圣灵身上找到。这表明了什么?这表明了圣灵就是神!就内在的灵、质、属性而言,他就是耶和华,就是主基督!然而就其潜在的位格而言,他是独一的个体:他与圣父及圣子乃是三而一、一而三的真神。(注3)
&&&&另一方面,我们研读圣经所载圣灵的名号及属性时,我们一定会发现,所有名号及属性均用于恰当的环境或需要之中:为何保罗在罗十五30要藉圣灵的爱劝弟兄姐妹?因为耶路撒冷教会遭遇饥荒,保罗愿罗马信徒参与爱心奉献。当我们看到别人有需要时,如何能有更大爱心的行动呢?我们必须被圣灵充满。信徒若明白了神学的实用价值,必定发现神学并非枯燥无味,并非纯理论,并非神学家、学者的专利品,也绝非神学院的一门学问而已。教义是我们生命的基础,是生活的动力,是教会路向的指标,是在这异端纷起的世代中,作为信徒信仰内容的准绳。教会本身不着重认识真理及其对信徒的意义,就如将房子建造在沙土上,随时会倒下。
&&&&参考书目
&&&&1.苏颖智:《圣经对三位一体的启示》,种子出版社,1987。
&&&&2.JohnF.Walvoord,TheHolySpirit,Zondervan,1954。
&&&&3.LewisSperryChafer,SystematicTheology,Vol.VI.,Zondervan,1940.Ch.I-II,pp7-46。
&&&&1.参出二十7、24;太六9;诗八9,一零二15;亚十四9。
&&&&2.详参拙著《认识主基督》,第三章,页31。
&&&&3.有关三位一体的真义,请参拙著《圣经对三位一体的启示》,种子出版社,1987。
&&&&圣灵的名号及属性可以告诉我们圣灵是神。此外,他的工作及接受敬拜;他与圣父、圣子的关系及地位;圣经对他位格及属性的比喻或描写;信徒在他里面的经历……等等,均可以指出他乃是完全的神。
&&&&1从圣灵的工作去看他的神性
&&&&根据圣经记载,有一些不单只是神才能做到的工作,圣灵亦有分参与,甚至主动完成;那么,我们领悟到圣经乃在宣告圣灵是神。下列的工作是十分显而易见的明证。
&&&&I在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工作上
&&&&圣经一面宣告“唯独耶和华创造诸天”(诗九十六5),却又宣告,“藉他的灵使天有装饰,他的手刺杀快蛇”(注1)(伯二十六13),整个世界被造成,乃是因着“神的灵在水面上孵育它”而成的(创一2)(注2)。上述经文是否互相冲突、互相矛盾?宇宙究竟是耶和华造的?是主基督造的(约一1-2;西一16)?还是圣灵造的?
&&&&创世记一章1节其实已隐约指出其中答案,“Elohim(神)起初bara(创造)天地”。这里的Elohim在原文中乃是复数,就文法上,可以翻成‘gods’;bara一字却是单数,可以翻成“他造”(Hecreated)。单看文法,是不合规矩,是错误的。但圣经从开始到末了也指出:神是复数的,也是单数的,因为神乃是三位一体。宇宙和其中万物皆由独一真神所造;然而,这独一真神包含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及圣灵──乃是三而一,一而三的主宰。(注3)
&&&&既然宇宙万物均在圣灵的孵育下而成的,难怪在圣灵充满的情形下,门徒可以看到或行出神迹奇事。因为圣灵乃造物主,宇宙万物及自然律均属被造物,被造物对造物主是无权亦无法造反的。
&&&&II在创造人类的工作上
&&&&创世记二章7节指出:人乃是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成的。但约伯记三十三章4节却说:“神的灵造我”。究竟人类是谁造的?创世记一章26节清楚交代:“神(Elohim=复数)说:‘我们(三个位格一起)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传道书十二章1节及以赛亚书五十四章5节亦见证“造你的”(YourMakers=复数),乃是“你的丈夫”(YourHusband=单数)。
&&&&我们既是神的灵所造的,又岂可轻信进化论、唯物论的论说?我们的心永不会只凭物质得着满足,因为我们亦有灵的需要。神的灵造我们,是印证和解释了为何人类自古以来有宗教信仰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既由圣灵所生,就与一切动物不同,它们的行动全由肉体驱使而产生的,但我们不能随从肉体的私欲,乃要顺从圣灵行事。
&&&&III在默示写成圣经之工作上
&&&&圣经被称为“神的话”,先知能将预言说出及记下,明显是受到神的启示(耶三十六1-4、27-32)。另一方面,圣经也是因为“人被圣灵感动(或作引导)说出神的话来”(彼后一21)。或许我们会感到困惑,究竟圣经是谁默示的?是父神?主基督?还是圣灵?(彼前一10-11)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清楚解释:“圣经都是神(三位一体真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若圣灵能默示、感动人写成圣经,他不是神又是谁呢?
&&&&因为圣灵才是圣经真正的作者与编者,所以哥林多前书二章10至13节说:“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象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并且我们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我们研读神的话,但不能领悟,又不知道经上所记,与我们有何关系,对我们有何意义,虽然在解经上我们可以参考书籍,但更重要的,特别在领受和应用上,我们必须藉祷告,让圣灵照亮我们,叫我们能看见他话语的意思及对我们的意义。因为圣经的作者是圣灵,“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当然的道理。
&&&&IV在基督道成肉身的工作上
&&&&主基督乃是父神所生的,诗篇二篇7节记载:“受膏者(即基督)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主耶稣又被称为“神的独生子”。但另一方面,主耶稣也是由“圣灵怀孕而生”的(太一18)。
&&&&从主的道成肉身,我们可以见到圣灵的神性。为什么“圣灵怀孕而生”的主耶稣被称为“神的儿子”?因为圣灵就是神。因为主乃圣灵怀孕而生,主的灵就是圣灵,所以他是完全的、无罪的,他的旨意与圣灵、神的旨意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甚至可以相信主基督是不可能犯罪,因圣灵就是他的灵,他是无所不知,一切试探未到以先,他已知道,绝无“偶然跌倒”的可能。其次,圣灵乃无所不能,以致主能抵挡、胜过一切试探。圣灵不但叫主基督“道成肉身”,也是唯一能叫信徒活出“道成肉身”样式的主。我们若要活得象主基督,必须被圣灵重生,且被他充满。
&&&&V在基督复活的工作上
&&&&罗马书十章9节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使徒行传二章24节亦说:“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主基督)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但论到圣灵时,罗马书八章11节却指出这一点:“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既然圣灵能叫主基督复活,且能叫我们复活,那么,我们要过着“活人”的生活,必须倚靠圣灵,因为门徒的美好见证只不过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而已。另一方面,既然圣灵叫主基督及信徒复活,他不是神,又是谁呢?
&&&&VI在使信徒称义的工作上
&&&&信徒的得救一方面是神的恩典,是神所赐的(弗二8-9),也是神“预先知道”,“预先定下”,又“称他们为义”(罗八29-30)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信徒的得救、称义,却又是圣灵重生我们,内住在我们心中的结果(约三5-6)。
&&&&若信徒称义乃是圣灵的工作,是神的恩典,我们有什么可夸之处(弗二9)?又岂可轻看那些不信的人,鄙视它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实在应存感恩的心。
&&&&VII在使人成圣的工作上
&&&&圣经一方面告诉我们,神可以用他的真理使人成圣(约十七17),他也能“使你们全然成圣”(帖前五23);但另一方面,信徒藉着他的灵已经“成圣称义”了(林前六11;参提多三5)。
&&&&若我们的成圣生活也是圣灵的工作,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伯来书11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