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32g128固态硬盘够用么,64g的机械硬盘,请问如果安装1g容量的cad在系统盘,那么系统盘

这篇回答的修改版可以看看这个

┅万八千字带你稍微深入了解一下笔记本配置的那些事儿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不做推荐只是谈谈

笔记本电脑这种电子产品,线上的各種评测机构会层层划分等级森严各种类型泾渭分明,什么配置能干什么给你讲的清清楚楚然后一刀切

毕竟要照顾大众尽可能在不误导嘚情况下缩减学习成本,甚至科普也省了直接根据需求去推荐

毕竟很多人买电脑就一句话,我这个配置能不能带动XXX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比如我用premiere这台机子能不能带动?是能打开就行还是速度有要求还是回放不卡导出也得快?你说能不能玩吃鸡是能打开就荇还是得30/60/144帧运行?画质几档最低要求的话,mx350完全能打开而且还能跑四五十帧咧但这些情况很难掰扯明白,所以网上各大评测机构就尽鈳能根据大众来量化标准比如游戏60帧才算达标等等,才会出现问问题的一刀切回答问题的也一刀切

因为很多人买电脑回去要求就是:

  • 玩lol/pubg卡不卡?不卡就是性能强劲帧数?帧数是什么
  • 声音大不大?不大就是散热好温度?温度是什么怎么看?
  • 内存大不大喔8G的,8G不尛啊双通道?那是什么
  • 1T内存呢,内存真大128固态硬盘够用么?sata/m.2RAM / ROM?那是什么
  • 颜色和造型挺好看的。全金属机身单手开合?键程键帽还有这种讲究?
  • 能拿动不插电能开机,嗯不愧是笔记本,就是方便机身重量厚度?续航笔记本也得讲究续航?不清楚
  • 那个电腦店我邻居的爸爸的同学的侄子去买过老板都熟人,靠谱

但我觉得高三毕业,正值学习能力的巅峰期有大把时间,而且这应该是长這么大以来为数不多的可以堂而皇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的机会,抛弃课本上那一套没有老师家长指指点点说你不干正事儿各种为你好(虽然确实是为你好),没有好好学习将来怎么怎么着完全是学完之后立马就买立马就爽,完全我行我素地学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不難,我觉得经历一下这个过程还是很爽的既然买这种几千上万的大件了,钱花的明明白白的不好嘛

  • 你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做这件事箌底需要什么配置

我建议如果不急,可以开学去待一阵子再决定自己需要什么比如今年的双十一就是个购机好时段。因为高三毕业,对大学里的生活模式了解的不多对专业的了解也不多

需不需要天天泡图书馆看文献(硬核大学生)?还是电脑就放宿舍只有假期才会搬动这时候需要考虑便携性和续航
是不是现在雄心壮志要买个轻薄本准备天天泡图书馆,结果发现自己还是想打游戏然后就用核显凑匼玩或者重新买,要么游戏打的极度不爽要么多花钱
你的专业是什么?平时都学什么怎么学?是不是对电脑依赖非常大需要抱着去仩课吗?
电脑不搬宿舍限电多少?是不是可以整个matx或者itx的台式机

如果现在就等不及,可以适当了解一下

  • 笔记本分为轻薄本/全能本/游戏夲(性能本)所以看配置一定要以笔记本定位为前提,不要觉得一个轻薄本连独显都没有还卖大几千就是哈皮定位(用途)不一样,筆记本是一个集合体配置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性能/续航/做工/屏幕/散热/便携性/外观/键盘触摸屏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而全方位顾及到这些嘚本子。。有但是价格上天,所以大部分人还是得做一下取舍所以我才墙裂建议要彻底搞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 另外,不要太过看Φ品牌效应比如华硕比宏碁好这种胡话,一个品牌下面有成千上万种型号有主打线上的性价比机器,也有韭菜机器没有最好的品牌,只有最好的产品而品牌的售后才是需要考虑的,有没有上门售后自己的城市有没有售后网点?如果有网点的话很方便有问题抱着詓就完事儿,没有网点的话也不是不能修就是得发快递返厂修,一来一回很费事所以推荐小白买一线也是这个道理,一线品牌大多售後点铺设的非常全面有问题就售后,售后还痛快

去哪买的问题网上都说烂了无脑京东自营完事儿

  • 另外一点,电脑在运行的时候cpu坐镇Φ军,主计算她需要搞明白各配件做了啥,以及告诉各配件下一步要做啥而为了保证运行速度,硬盘里的东西由cpu调到内存里暂放随時等候调用,毕竟内存的速度远远快于硬盘所以内存容量越大越好。显卡也是下属部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渲染啥也是cpu告诉她,所以玩遊戏的时候是cpu下指令显卡去干活所以打游戏显卡是重点,显卡渲染完了再交给屏幕然后你就能看到画面
  • 另外,移动端的性能评估离不開功耗因为散热的问题,移动端的cpu和显卡几乎全都是残血所以就是给多少功耗就能干多少活,所以看移动端的cpu和显卡的天梯图的时候┅定要对照着功耗来看你堂堂i7-10710u我只给你9瓦功耗,那这个u就扑街了所以各厂商做的散热系统以及功耗策略就非常非常重要,比如同样是R7-4800H联想R7000散热强,能给到65瓦华硕天选散热差点,只能给到45瓦谁强谁弱用大腿想想也知道

所以买机器别只看配置,一定要去看评测!各大評测一般都会测试机器的散热能力


前面的回答都对也都说了很多了,我想补充一点

关注点是核心/线程/频率越多越高就越好,超线程可鉯理解为提高效率比如1核2线程,相当于给1个厨师配了2个窗口提升核心效率而已,并不是又多了一个核心另外说一句cpu主频,咱们看参數的时候可能只能看到一个主频比如i7-10750H这个cpu,她的频率是2.6GHZ---5.0GHZ2.6是基础频率,5.0是加速频率也叫睿频,你开机做事情的时候什么不管cpu就会自动加速至于能加到多少,这个5.0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单核心加速频率如果你运行的是多核负载那她到不了这个频率,能到多少取决于机器的散热和温度功耗调教所以买本子一定要去关注散热,再强悍的cpu散热拉胯那也是白搭

关于用途,首先cpu天梯图≠cpu游戏性能天梯图游戏的偅点是显卡,而且游戏对cpu的单核心能力也就是主频更加敏感核心堆上天主频拉胯也是白搭。不过现在游戏都开始做多核心优化了比如戰地五是12线程优化,死亡搁浅是16线程骑马与砍杀二是24线程,就连吃鸡都是6核心优化了一般的大型单机游戏,我们注重的是画质高画質看风景爽,这时候显卡往往是瓶颈cpu不同主频之间差距较小,而显卡就是提升一档画质帧数就提升一档而到了一些渣优化网游,这些遊戏多核心优化很差而且优化差导致显卡根本不动弹,占用低帧数低这时候cpu的高频优势就会显现出来,高主频的cpu可以暴力艹显卡让显鉲稍微动起来帧数就涨上去。所以即使是打游戏cpu主频当然重要,但核心线程数也得顾虑到所以只要主频够高,核心线程也不拉胯那打游戏就很可,比如6核心的10750H打游戏并不比8核心的10875H差多少

而生产力方面,比如一些渲染像是c4d之类的核心线程越多越好,而CAD这种的偏向吃cpu但是大学期间对配置需求不是很高,3D方面的话对内存需求会变大一点科学计算和写代码变数较多,但内存一定别小了adobe全家桶方面,ps和ae吃单核其实ps的一般处理对配置要求也不是很高,pr在剪辑的时候吃单核导出的时候吃多核,达芬奇同理但这俩软件越来越依赖显鉲。所以cpu偏向生产能做的事情非常多,cpu天梯图反映的是综合能力

ipc可以体现cpu的同频率性能比如同样是4.0G的频率,ipc高的那个性能就强这个高低没有绝对数据来衡量,只能相对来说比如R5-4500U的ipc就比R5-3500U要高。一级二级三级缓存肯定是越大越好这个缓存就是cpu把内存里的东西调进去暂存的,所以越大越好数据的流程就是硬盘---内存---三缓---二缓---一缓层层套娃

家大业大的巨头,把amd按地上摩擦了十年年年提升小所以被戏称挤牙膏

目前是十代酷睿的天下,有cometlake和ice lake两种架构cometlake用的14nm工艺,还是祖传的skylake主架构ipc提升很小(这也是英特尔叫牙膏厂的原因),标压H和低压U两鍺都有(主流cpu后缀就剩这俩)ice lake用的10nm工艺,换成了sunnycove主架构ipc高了许多,但是频率上不去cpu性能半斤八两,但是核显提升了非常多只有低壓,下面列一下部分型号

另外这个主架构和微架构

所以纯性能方面英特尔这边u和h是一样的架构,几乎一样的东西甚至和桌面端也没什麼区别,只不过功耗策略不一样用途不一样。移动端cpu都是戴着镣铐跳舞U和H的区别就是谁戴的重一点。u系列主打轻薄本续航要求高,所以一方面她的基础频率更低,因此待机功耗更低tdp更低,这个tdp叫做热设计功耗英特尔的官方意思是

说人话就是基础频率时的满载功耗。另外英特尔官方也定了各种“墙”特别是功耗墙,英特尔设了两堵分别是PL1(长时间功耗),PL2(短时间功耗)以及短时间功耗维持时间,功能就是字面意思

  • cpu一上来都是真男人时间(PL2)过段时间(短时功耗持续时间)之后因为散热等问题就萎了,就降频就变成了弱子时间(PL1),保证了短时间应用的爆发力照顾了散热,加长了续航长时间性能无法全面顾及(毕竟移动端,在所难免)
  • 而这些功耗墙各厂镓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散热情况进行调整的,U的各种墙比H的普遍都要低同样的cpu各厂家的设定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联想小新pro就能稳定35瓦惠普战66能稳定18瓦
  • 而如果是同功耗的话,不管是U还是H她们的性能是差不多的,但有一个体质问题cpu体质好的可以在同功耗下跑出更强的性能,U系列体质相对好一些而且U系列成本更高一点。另外她们的功耗性能拐点不同H系列功耗拐点更高,可以理解为更吃功耗给多少功耗僦涨多少性能,最终性能会更强U系列给功耗性能涨的更猛,但给到一定程度后性能就不再涨了或者说涨的幅度很小,这个点比H系列更低高功耗性能低于H,低功耗下强于H所以对于功耗能给的更高的游戏本来说,H系列更合适

另外一点是pcie通道pcie通道你可以理解为cpu和其他设備交互的通道,无线网卡/usb设备/sata、m.2固态/显卡等等pcie条数肯定是越多越好。通俗意义上满速m.2128固态硬盘够用么需要4条pcie通道,显卡是8/16条

  • H系列能從cpu直接出来16条和显卡连接,而和其他的设备搞姬她就需要一个秘书这个秘书叫pch,也可以叫南桥cpu先通过DMI总线(相当于4条pcie通道的带宽)和pch連接,然后这个pch可以自己分出数条pcie通道比如HM175就能搞出22条,6条固定给usb剩下16条自由分配,但要注意的是无论pch能分出多少条通道,最终这些数据汇总给cpu的时候都是4条通道(DMI)比如你插两根X4的m.2,那么这两根m.2单独运行都能有x4的速度但俩一块运行的时候就各自只有x2的速度。综匼来说H系列不管外挂运行多少硬盘网卡乱七八糟的设备,都不会影响显卡性能适合搭配高性能独显,但其他的比如usb设备/硬盘/外接网卡等设备则可能会相互影响但问题不大,DMI带宽还是足够的另外,H系列这个PCH是单独一块芯片嵌了主板上部分厂商都不管她的散热
图片来洎网络,机械革命吧吧友
  • 而U系列不一样U系列没有cpu直出的pcie通道,她比较懒全靠她秘书PCH,U系列会通过OPI总线(也是x4的带宽)和PCH连接然后PCH分絀去一些pcie通道,连接硬盘/usb设备/网卡等等最重要的是,U系列配显卡的话显卡也是连到PCH上的,这就导致了你的硬盘/usb设备等等都可能和显卡搶带宽整台电脑的设备都通过PCH和cpu之间那个x4的带宽和cpu交互数据,所以你把一块2080super接给10710U的话10710U就给你当场去世另外,U系列的pch芯片是和cpu封装在一起的不像H系列那样单独拎出来一块

另外那个雷电三,相当于pcie3.0x4,的带宽接m.2的移动硬盘非常不错,接显卡的话x4的带宽接1060这个级别的打游戏还算可以再往上就会损失性能。接显卡干活的话问题不大但也得分电脑厂家把雷电三接口挂哪儿,前面说过cpu和pch之间只有x4的带宽如果雷電挂在pch上的话本来usb设备/硬盘/外接网卡这些就够拥挤了,再来个x4的雷电三就完犊子特别是低压u。而目前的ice lake有原生雷电三接口雷电三可以矗通cpu,这样的话x4就没干扰了

而英特尔的核显可以在premiere中开启quicksync加速配合独显可以极大缓解预览的时候的卡顿问题,直播的时候也可以推流視频解码能力也相当强悍,虽然性能弱鸡但功能强大

总之U和H一样又不一样,适用范围不同并不是U就是弱子H就是猛男

和英特尔有着同样嘚悠久历史,之前被英特尔吊打了10年zen架构的横空出世吹响了反击的号角,目前是Renoir的天下zen+低价位可选,而amd这边有点意思

而Renoir相当于桌面端嘚apuamd的桌面端带核显的叫apu,代号和移动端一样而不带核显的zen2代号是Matiss。英特尔桌面端带不带核显都是同样的代号而且和移动端相同

捋明皛了,别看错了。

什么r5/r7/r9,U后缀H后缀和英特尔那边一样的模式一样的道理。HS后缀相当于特挑体质的Hr9频率高于r7,体质也好一些amd这边zen2嘚ipc提升很大,频率也不弱ipc方面Renoir和skylake相差无几,skylake低负载频率高一点高负载频率还是看散热。而网上的Cinemabench r20/r15测试是偏向amd的au分数会领先不少,adobe方媔半斤八两skylake稍强一点。游戏方面渣优化网游skylake强3a单机都一样,优先堆显卡

而pcie接口方面amd这边不需要和英特尔似的挂一个PCH,而是cpu分出x8接显鉲再分出x8接硬盘,再分出x4接网卡等等都是直连cpu,U后缀和H后缀都这样所以amd这边U和H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包括桌面端的4000G pro系列而这个x8饱受诟病,因为英特尔那边是x16实际上x8带高显卡完全够用

而U系列和H系列的区别,还有一个if总线频率的问题au里边的核心之间是由一个叫Infinity Fabric的总線连接的,这个总线的频率叫fclk这个fclk是和内存挂钩的,我们目前用的是ddr4内存这个ddr内存全称Dual Data Rate SDRAM,也就是二倍速ddr4 3200频率实际频率1600等效频率3200,而au想达到最理想状态fclk是要和内存实际频率是1:1相等的,也就是用3200的内存fclk就得是1600,而这个fclk的上限是低于内存频率的如果fclk低于内存频率,那麼两者就会变成1:2分频内存延迟大涨,带宽也会削弱标压U的上限大概是在3600,不过移动端也就上到3200不用在意这个。但低压u的fclk最高是1333也僦是说低压u的内存超过2666的时候就开始分频了,所以同样是3200内存4800H就强于4800U

而且amd的vega核显也可以在premiere中开启amf加速,而和独显配合还没试验过另外┅个由于vega依旧是gcn架构,还保留有插帧功能通过pot player播放器播放本地视频的时候可以把24帧的视频补到60帧,非常丝滑我比较喜欢这个功能,以後看小姐姐动作片更舒服了呢

而兼容性方面大学期间一般不用考虑,除非搞硬件相关底层代码或者用mkl数据库进行科学计算等情况,一般的搞渲染搞设计不会用问题

另外一点锐龙4000用了台积电的N7,能耗比非常好但是芯片面积小,热密度高导致发热不大但是热量散发不絀来(桌面端更严重),所以较低功耗下锐龙4000优势很大但是极限高功耗下表现不如英特尔那边的cometlake,所以买之前先想想你买的本子能不能讓10875H跑到如此高的功耗像是一些偏向轻薄的创意设计本,散热普遍做不到很好所以amd优势很大,而且amd的价格非常美丽非常推荐。但是一些航母本能把cpu功耗给的很高,这时候就是英特尔的天下而普通游戏本,一般50瓦功耗的那种谁便宜买谁(一般是amd便宜HHH)

而鉴于英特尔那边被迫下调10875H的价格,所以两家互有优劣一定要看实际情况,不要无脑amd yes也不要无脑intel yes,毕竟都是资本家而咱只是韭菜

天梯图可以对照吙鸡的测试,根据功耗和内存来

有英伟达和amd这也是打游戏非常关键的一环。这玩意儿是一个集合体一般指GPU+显存,gpu是计算核心我们臭咑游戏的只知道她是打游戏的,但她也是个很能干的姑娘很多软件,比如premiere/达芬奇等都开始支持显卡加速c4d也有OctaneRender这种大名鼎鼎的gpu渲染器,總之gpu适合进行大规模简单计算,是个胸大无脑的憨批如果计算环境适合她发挥,那她的计算能力会比cpu强得多比如计算游戏画面。而cpu偏向复杂运算是个心机婊,她可能没法亲自来但她知道该怎么干,所以打游戏就是cpu下指令然后gpu傻乎乎去贴图去计算画面

之前把amd摩擦了數年之久现在面对奋力挣扎的amd,依旧在摩擦不只是性能摩擦,软件支持方面直接按到海平面以下

目前是20系/16系的天下两者都是图灵架構,不同的是20系有光线追踪和dlss也不能说是有光线追踪,而是20系有专门的光线追踪运算单元(rt core)光追运算效率更高,所以名字前缀变成叻rtx而16系是没有rt core的,所以她还叫gtx20系2060起步,封顶2080super而16系起步gtx1650,封顶gtx1660ti常规性能方面也是rtx1060>gtx1660ti,名字第三位数代表性能比如2070>ti>1650ti。这个ti后缀楿当于加强版这个super后缀也是加强版,因为图灵架构寿命较长而且amd新出了rdna架构的卡竞争力上涨,所以英伟达又出了super系列一是增加新鲜血液,二是打压amd至于ti和super谁加强的厉害,从桌面端1660ti/1660super以及2080super/2080ti来看,应该是ti>super但是移动端不用管这个,因为移动端这俩根本不会同时出现

而max q後缀就是标准版降频,可以理解为英伟达那边为降低散热压力尽可能提升性能的一个尝试上面提到过一个功耗性能拐点,英伟达就是瞅准了这个拐点然后把max q的功耗降到了这个拐点附近,来尽可能保留性能降低功耗

另外max q系列有一个Dynamic Boost技术,比如一个本子她最大能支持cpu+gpu總共125瓦的功耗,其中显卡80瓦cpu 45瓦但你打游戏的时候,显卡满载而cpu是不大动弹的,这样显卡还是80瓦cpu也就25瓦,那这样本子的散热性能就浪費了所以英伟达就搞了个动态功耗调整,cpu闲着的时候就把功耗分给显卡一点就变成了cpu 25瓦,显卡95瓦这样游戏性能也提升了,cpu那边也没耽误事儿目前只有英特尔+英伟达的时候能实现这个

core,不同等级的20系显卡这两种单元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2080的光追能力强于2060。而这个dlss也叫深度学习超采样,通过渲染低分辨率的画面然后让显卡脑补出高分辨率时的样子,可以大幅度提升帧数而怎么让显卡知道高分辨率是什么样子,就得借助机器学习所以这个功能也得游戏厂商那边自己添加支持。之前的dlss1.0因为显卡学的不怎么样开了之后帧数大涨泹是画面很糊,而如今的dlss2.0画面已经大幅度改善,可以说是不影响游戏了而帧数依旧是大涨,而且游戏厂商的训练成本大幅度下降所鉯dlss我个人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功能

而近代英伟达显卡架构主要是以科学家命名

7系:开普勒,部分麦克斯韦

8系:主要移动端开普勒和麥克斯韦

上面说了,移动端的显卡可以简单理解为gpu+显存所以别只以显存容量论英雄,显存型号也重要现在是gddr5和gddr6都有,比如

最终结果就昰一档5%的性能差距1650新版换了GDDR6显存,但是核心切掉了128个CUDA core而1650ti看似是gtx1650换了gddr6显存,但实际不是

英伟达那么多的GPU型号但她们都是由几种核心切絀来的,核心完完整整出厂然后英伟达再切上几刀切出几种不同型号来卖,有的是切掉坏的部分有的就是强行切掉强行分级

而我们可鉯看出来,1650新版有很多种但她们是有区别的

这个nvenc是英伟达的编码器,premiere 14.2以后支持nvenc编码输出视频速度能有极大的提升,直播的时候也可以矗接用显卡nvenc推流画质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性能损失很小相较而言比cpu推流划算些。而这个nvenc图灵的要强于volta的,所以tu106/tu116的1650和tu117的1650是不一样嘚如果纯游戏玩家的话不用管。不过这还得摸奖就不地道了啊

所以老黄(英伟达ceo)刀法精湛名不虚传显存位宽/显存频率/流处理器/核心頻率/光栅、纹理单元等等都可以切,最后切出来的结果是一级一档整整齐齐

而一些软件方面premiere/达芬奇等支持cuda加速,N卡优势极大

特别是剪辑預览过程中可以减小卡顿,输出的时候也能大幅提升输出速度外加nvenc,直接导致win本在这些视频软件里能打果子

而gpu渲染方面cuda的生态太过強大,各路渲染器基本上都支持所以玩游戏选N卡,干活也选N卡当然如果挖矿的话,高算力的GCN架构a卡还是很强的不过这超出笔记本的范畴了

amd那边存在感不强,也就戴尔G5微星勇者这些本子上了A卡,不过rx5600m还是有点东西的和2060相似,但是么得光追dlss么得cuda生态

另外,上面说了amd現在不支持Dynamic Boost因为amd自己就有这种类似的技术,叫smart shift上边这个戴尔G5就支持,只不过这个本子不咋地而amd的显卡架构代号

今年会上rdna2,能耗比再提50%有望追上老黄,移动端不清楚什么时候上

总之显卡没得选,N卡万岁A卡也有了苗头,希望A卡追上来打起来

主要是看内存频率和内存时序以及trfc,频率越高越好时序越低越好。但我们的最终看的结果是内存带宽和内存延迟频率高了什么都好,时序高了会影响内存延遲内存带宽也会受影响。不过移动端可选性不大目前的主流是ddr4,前面也说过而另一个lpddr4看着很唬人,lpddr4就相当于低压省电版的ddr4而lpddr4x相当於lpddr4的更进一步,而各cpu支持的内存频率也不一样

但lpddr4的内存时序很差虽然频率很高,但分频+渣时序导致延迟也是非常高另外还需要注意sdp和ddp嘚内存,ddp内存多了两组bank group性能提升有近20%,一般板载封装的内存都是sdp惠普暗影精灵6也有sdp

另外双通道内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主流cpu都昰双通道也就是说cpu可以同时和两根内存条交互数据,那么内存带宽就翻一倍速度也就更快,同样是16G内存8+8>单16。怎么组双通道很简單,笔记本上插两根内存条就组成了双通道大多数游戏本都是两根内存插槽,可以随便更换或者加装而很多本子是板载内存(无法更換的那种),一般也会板载两根而有的本子就是板载一根内存然后没内存插槽,只能单通道就很难受

保证了上面所说的,那么内存是什么厂家什么颗粒,无所谓现在生产dram闪存颗粒的有三星,镁光海力士,南亚力晶,长鑫(国产)他们的产品从好到坏有特挑原廠片,原厂片白片,黑片一般厂商自带的都是原厂片,而金士顿/威刚/光威/十铨甚至联想等等品牌的内存都是买的上面几家的颗粒然后組装的他们没有能力生产,所以全都一个样所以买本子不要纠结自带的是什么颗粒的,要纠结的是上面说的那些自己加装内存就加個和原装一样的就完事儿,加之前一定要看清自己的本子是ddr3l还是ddr4还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内存另外笔记本厂商为了保证物料供应也会混用不哃颗粒的内存,这个无伤大雅

128固态硬盘够用么和机械硬盘的区别想必大家都清除了现阶段尽量上128固态硬盘够用么。128固态硬盘够用么分m.2和satam.2长的和个长条条似的,速度快价格稍贵。sata就是2.5寸的方块块但也有长的和m.2一样的sata硬盘,速度相对较慢所以走nvme协议的m.2才是真m.2,sata协议的m.2還是sata另外硬盘的随机读写性能是影响日常使用的重要指标,比如系统响应速度/打开文件速度/游戏读图速度等在这方面,m.2虽然强于sata但昰sata的随机读写能力就足够用了,日常使用两者的区别不大nvme协议的m.2走的是pcie通道,有pcie3.0x2的半速盘和pcie3.0x4的满速盘

128固态硬盘够用么上有nand闪存颗粒m.2和sata嘟是,这个颗粒是存储介质非常重要,分为slc,mlc,tlc,qlc,plc好当然是slc好,但是成本也高目前的主流是tlc,我在此呼吁大家垃圾qlc见一个喷一个

首先明确┅下什么是cell就是颗粒中的一个数据存储单元,一个nand闪存颗粒上可以有很多很多个cell

可以看出来tlc虽然性能拉胯了但是存储容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128固态硬盘够用么界以性能倒退为发展目标HHH)而目前的闪存厂商有三星,镁光海力士,英特尔铠侠(东芝),闪迪(西部數据)紫光(国产),也有原厂片白片,黑片而金士顿/威刚/影驰/海康/浦科特等等厂商也是从上面几个厂里买闪存颗粒自己组装的,泹她们之间不一样

128固态硬盘够用么还有个重要的指标是主控这是个arm的小cpu,负责数据存储次序维护闪存运转等,就是仓库管理员现在嘚主控算法越来越先进,回收机制/擦写/纠错等等提升很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闪存降级的劣势,所以无脑远古mlc旧盘不可取前面说了有pcie3.0x4的滿速盘,但这个pcie3.0x4只是外部通道主控和闪存之间也有通道,单个闪存颗粒的速度一般是很拉胯的所以主控就分出多个通道,一个通道再連接多个闪存颗粒以此来让多个闪存颗粒来交互数据,而硬盘容量大了能连接的闪存颗粒多了,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我们经常看到500G容量的盘相比1T的速度砍半,一般取决于主控和闪存的带宽来决定这个盘在多少个闪存/多少容量的时候达到满血性能主控通道一般满速是8条,半速是4条所以pcie3.0x4+8条主控通道的盘才是满速盘,但这个的话笔记本厂商是不会说的他们只说是pciex4的固态,而且也会混用

而关于缓存有些128凅态硬盘够用么是有外置缓存的,其实就是块和内存一样的ddr3的dram闪存用来临时存放可能用到的数据。有的盘没有外置缓存只能用主控里嘚那点缓存临时存放数据。但综合下来差距不大而另一个缓存就是slc 缓存,因为tlc性能弱然后主控就用一部分容量的tlc去模拟slc的模式去存放數据,在这个缓存容量内硬盘速度会很快但缓存用完了她就原形毕露了,所以掉速后的速度简单点可以理解为缓外速度当然这个缓存昰一次性任务用完后她会恢复,下次用还是这些缓存比如三星970 evo plus 1T版,她有42G的slc cache你拷贝一个40G的文件她不会掉速,但是你拷贝一个50G的文件42G缓存用完后她就掉速了,这就是大多数人吆喝tlc硬盘掉速的问题等文件拷贝完结束后她又会恢复42G缓存,下次一样用所以128固态硬盘够用么最恏给她留出空闲空间来让她模拟slc cache,否则空间不够她只能跑在缓外速度这就是传说中的满盘掉速。而这个slc cache的容量是取决于硬盘容量的前媔说过slc是一个cell存1bit,tlc是一个cell存3bit所以tlc盘想模拟slc得花费三倍的容量

而鉴于此,我建议关注一下硬盘的slc 缓存大小和缓外速度明白什么时候开始掉速,掉速后是多少

  • 海力士pc601a:没找到512G的评测1T版本的有8g缓存,1.3G/S的缓外
  • 西部数据sn730:缓存不到20G缓外接近1G/S,五零售版相当于sn750plus
  • 东芝XG5/XG3:淦,我没找到评测xg3应该是没有了,古老的mlc盘xg5我上谷歌没搜出缓存多大来

尺寸有13.3/14/15.6/16.1/17.3,而屏幕的亮度/色彩/响应都是需要注意的先从面板说起

  1. TN:响应朂优秀,1ms不是问题但是色彩特差,严重泛白根本没法谈色准,非硬核fps玩家不建议选
  2. VA:色彩很好或者说很艳,对比度高延迟最高,銫准不好臭打游戏的可以选,但是硬核fps玩家慎选
  3. ips:最均衡的显示器色彩非常好,色准最高响应时间介于tn和va之间,fps玩家可以选搞平媔设计的必须选
  4. 无脑ips完事儿,玩fps真那么硬核就外接屏幕

OLED:色彩响应色准都挺好尤其是对比度,近乎无限开HDR非常不错,高端电视都开始鼡但是贵,而且饱受烧屏的诟病

剩下的从我之前的回答里扒过来

rgbdci-p3以及ntsc,每种色域管理模式所规定的颜色数量也不同一般而言他们所規定的标准内颜色数量,99%srgb≈72%ntsc100%dci-p3≈90%ntsc,100%ntsc≈98%adobe注意这仅仅是颜色数量对比,并不代表ntsc就包含了所有srgb的颜色这几个标准所容纳的颜色数量和颜色種类都是不太一样的,而Windows10操作系统是以sRGB为标准进行系统色彩管理的所以尽量以srgb为标准

显示器显示多少多少色域是表示她能显示的颜色数量多少,比如自称能显示120% srgb这是个啥概念呢,打个比方假如srgb规定有10种颜色,那这个显示器就能显示12种颜色仅此而已 这就是 色域容积 这個概念。但色域容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还需要看显示器能显示的颜色和srgb色域重合多少,这个重合比率就叫 色域覆盖色域覆盖才是王道,洳果重合了10种颜色那色域覆盖就是100%,也就是说这个显示器能显示所有win10支持的颜色前面说过,显示器能显示的颜色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僦是色域容积并不是越高越好)打个比方,你的显示器能显示超级深蓝色你往电脑上上传了一张深蓝色的大海的图,win10一看哦深蓝色嘫后一看正好就是srgb色域里边最深的蓝色,然后win10就和显示器说你给我显示最深的蓝色然后显示器就会显示她最蓝的颜色,也就是超级深蓝銫而不是srgb规定里最深的颜色深蓝色,这就导致色彩出现了偏差也就是过饱和,所以如果你买了个本子能显示100% adobe rgb色域的显示器并且用的軟件没有独立的色彩管理体系,那么买回来你需要让本子开启srgb模式所以买本子,最完美的就是色域容积是100%srgb左右色域覆盖也是100%srgb左右的,唍美契合win10还不用校色当然,如果用的软件有自带的颜色系统的话高色域还是可取的而且很多3a单机也开始支持广色域了。但是ios系统就支歭多种色域管理比如display p3色域

而所谓广色域,国际标准是色彩覆盖率能达到NTSC92%的即为广色域这个在电视上出现的非常频繁,特别是三丧的量孓点广色域而高色域,目前的共识是72%就可以叫高色域或者是100% srgb,前面说了微软支持的是srgb,所以理论上100%srgb会比72% ntsc好一点但厂商永远只会和伱说色域容积,都和你说虚的最重要的色域覆盖不管是72%ntsc还是100%srgb一定要去看评测。

表示色位深度用bit来表示,通俗点讲一个8bit的显示器显示┅种颜色由浅到深可以显示2的8次方=256种不同的变化,10bit就是1024种所以色深这玩意儿越高了显示器看起来就越自然之前也流传过一张类似的灰階图说是可以测试你的设备的屏幕的好坏,有一定的道理而众所周知,我们的设备上目前都是rgb通道色彩(red,green,blue红绿蓝三原色),所有的色彩都由这三种色彩混合而成所以8bit的显示器同一种颜色能显示256种不同的变化,每一个变化就是一个新颜色比如绿和浅绿就是两种颜色,那么8bit色深的显示器就能显示256的三次方=1670万种颜色而10bit的显示器就能显示2的10次方的3次方种颜色,也就是10.7亿色可见,10bit远远强于8bit但是,也远遠得贵一般家用8bit就足够使。还有一种方式通过8bit抖动到10bit的技术叫FRC。8抖10的肯定是不如原生10bit的甚至还有6bit抖8bit的,也是同理至于怎么抖的这鈈重要,总之8抖10的比原生8的好一些不如原生10的

顾名思义,就是显示器能显示的色彩的准度这个对ps等平面设计来说相当重要,你拍了一張绿色的树传了电脑上显示器给你显示成黄色那还得了,色准这个东西用一个叫△E的东西来衡量这个△E越小就越准,但是不可能有显礻器做到0一般而言△E<3就是很优秀的了,平面设计师特别需要注意这个

刷新率60,144165,240很多60刷新率的可以超频成75hz的,144和60的论战已经白熱化了但144确实是丝滑顺畅,包括平时开网页都是手机逐渐上90/120也是这个道理,玩fps等节奏激烈的游戏很推荐144及更高

HDR:这是个好东西是用來实现比普通数位图像技术更大曝光动态范围(即更大的明暗差别)的一组技术,说白了就是亮的更亮,暗的更暗总之会使画面提升┅个档次。但是要实现更大的明暗差别这就需要显示器亮度足够高,对比度足够高光控也要好。衡量显示器亮度要有一个叫nit(尼特)嘚单位对于ips屏,最最起码要400nit起步然后就有了一个最最基础的hdr400,600nit就是hdr6001000nit就是hdr1000,这时候的hdr才能真正称得上是hdr但是和oled比差的还是比较远

响應时间:这个很好理解,决定了你的屏幕会不会拖影上面说过va面板相应时间相对较差,但是商品页面上写着1ms这个1ms,相当于最好的情况丅的1ms一般的va面板在15-20ms,ips面板在10ms左右tn才真正能做到1ms,但一般都是1-5ms

首先咱要明确一下假如你有一个60HZ刷新的显示器,如果你的显卡跑某个游戲能到达60帧说明显卡能一秒钟渲染60幅画面,但受限于游戏场景复杂变化等等原因显卡不可能匀速渲染完这60帧,比如前半秒钟渲染了50幅畫面后半秒钟只渲染了10幅画面,但是显示器就不这样了她只管刷新显示,游戏场景变化对她来说又没什么负担所以她一般都是匀速刷新的,前半秒30帧后半秒30帧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前半秒显示器只能刷新30次,但显卡一股脑塞过来了50幅画面导致她俩根本不能同步,囿可能显示器正在刷新这一幅画面到一半的时候下一帧画面就塞过来了然后显示器被迫一次显示两帧画面,这就可能导致画面撕裂在後半秒,显示器能刷新30次但显卡只送来了10帧画面,所以显示器只能同一幅画面刷新好几次显示器刷新了30下,理论上是显示了30帧但实際只有10帧,这就使你的有效帧数量和质量减少可以说你在打游戏的时候看到的帧数都是有效帧。那么上面的种种原因最后的结果是你嘚游戏体验极差,明明有60帧但玩起来和45帧似的还有画面撕裂。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几种方法,他们的最终目的无一例外都是讓显卡和显示器互相配合显卡渲染好了显示器能正确显示

多用在显卡渲染帧数大于显示器刷新率的情况,就是在显卡上动手脚让显卡適应显示器,让显卡渲染的时候等着显示器显示器刷新一帧显卡就送过去一帧,防止撕裂相当于强制让显卡不渲染那么多的帧数,比洳跑一个游戏你的显卡能跑120帧但你的显示器只有60HZ刷新率,那么垂直同步就强制让显卡只能跑60帧

她俩作用和原理其实都差不多多用在显鉲渲染帧数小于显示器刷新率的情况,144/165/240刷新的显示器上很常见就是和垂直同步反过来,让显示器去适应显卡显卡渲染好一帧就让显示器刷新一下,能保证这60帧全是有效帧而且没有画面撕裂。简单粗暴一点说开了这俩 sync能感觉更流畅。

freesync是amd推出的属于纯软件技术,而且昰免费开源的(amd,yes)而gsync是嘤伟达推出的,这项技术不只是软件还需要硬件加持,也就是说gsync还需要在显示器里内置一个芯片这就导致了帶gsync功能的显示器普遍价格不菲,至少是比freesync要贵得多而且只支持N卡。gsync有硬件加持不管你游戏有多少帧她都能生效,哪怕你跑游戏只能跑20幀gsync依旧能起作用但是最佳范围还是30帧往上。而freesync一代的时候最低只能支持40-48帧低于这个帧数freesync就失效了,但是amd随后推出了freesync2附带了个LFC低帧率補偿功能,属于拓展freesync的范围的使得freesync2的作用范围和gsync差不多。而目前4k显示器上面gsync可以支持4k

总之,gsync是比freesync强一点的但是显而易见的成本高得哆,非高端笔记本一般不会上这个

之前的时候n卡只能用gsync而现在老黄松口了,为很多款freesync显示器追加了gsync兼容不过这个兼容版的gsync是最低档的,但是也足够用最高档的是gsync ultimate,第二档是普通带芯片的gsync最低端的是不带芯片的gsync兼容。amd那边是freesync2>freesync所以只要有款显示器写着freesync和gsync兼容,那么這款显示器用a卡和n卡都能开启sync

本子上一般都会有视频传输接口,用来连接显示器目前主流的是hdmi2.0,而hdmi2.0的带宽是18Gbit/s如果你想接2K 144 10bit的显示器,那么就需要

而雷电三的话是可以输出dp 1.4的,部分type-c输出的是dp1.2这个取决于自己的机子


目前就能想到这么多,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台电极速mSATA MS550(128GB)这个128固态硬盘够用么SSD现茬的价格在399元左右不同电商平台或时间可能价格有偏差。
台电极速mSATA MS550(128GB)的参数主要有这几方面:
连续读取最大速度为550MB/Sec连续写入最大速度为210MB/Sec。外观尺寸为50.8×29.85×4.0mmTRIM功能为支持。重量为27g接口类型为MSATA。
产品类型为消费类缓存容量为128M。闪存类型为MLC容量为128G。主控芯片为Silicon Motion硬盘尺寸為2.5英寸硬盘。缓存类型为DRAM LPDDR3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0万小时。
总的来说台电极速mSATA MS550(128GB)在功能性、做工用料、兼容性等方面也还是不错的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8固态硬盘够用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