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伪智能欺骗用户这样的ofo还能走多远

小米又双叒叕碰瓷乐视了昨天嘚小米发布会上,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在介绍小米电视3S内容时给出了一张在线视频网站市场份额的统计表,特意將乐视单独显示王川还表示,乐视也就小米电视的一个零头可以忽略不计……

也许是觉得在发布会上还没过够嘴瘾,王川今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小米电视硬件不赔钱,今年不追求销量如果要超过乐视,那是分分钟的事乍一听,王川满嘴跑火车的功力还真不赖樂视919乐迷节36小时电视销量超86.6万台,超去年天猫双十一所有电视品牌销量总和今年努力卖600万台的销量目标,这些你分分钟就能超越创维、海信是不分分钟也得缴械投降?说的那么牛,小米手机为啥不分分钟卖过华为反而连蓝绿厂都不如,已经彻底沦为others

雷军发布会上说不想再被黑,但也架不住卧底川的“神助攻”笔者真心不想黑,只是事实的搬运工回到开头所讲,笔者已经记不清近两年时间里这是尛米第几次碰瓷乐视了。讲真小米现在挺可怜的,曾经那么辉煌现在已完全落魄到要通过接二连三的碰瓷乐视,来做营销去搏人眼球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小米与乐视这对宿敌胜负手、优劣势的天枰已经完全反转,为什么会这么快?

首先:小米实质是一家IT公司乐视做嘚是互联网生态经济

小米与乐视,二者在经济理论和商业模式有本质差别小米实质是一家IT公司把互联网当工具,乐视基于互联网做生态

小米是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薄利多销,一方面压低核心业务手机的单品利润另一方面不断横向扩充产品线,通过薄利多销获得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但缺乏后续通过服务和内容盈利的支撑。所以就能看到王川口中说的,为什么要与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家视频网站合作但合作后的小米电视充当的只是平台入口,后续的服务和内容已被视频网站瓜分不然干嘛也要卖三家不同的会员。本质上这仍是传統的经济模式,小米不断在做加法但产品与产品间关联度很低,互联网更多只是一个营销工具通过互联网营销+直销的方式,获得比传統模式的多重渠道、高品牌溢价的竞争优势

而乐视的模式则是生态经济,互联网是生态经济的基石和纽带通过互联网来变革传统产业,并把这些产业通过跨界化反融为一体,变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乐视进入的智能硬件是强相关强化反的领域,小米则是涉猎各种硬件樂视通过硬件负利甚至硬件免费,持续获得高价值的用户通过后续的内容和服务,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持续的收益。在小米的模式下还是消费者思维,购买其产品者只是消费者只是一次性交易,交易后消费者很难对小米产生后续价值

其次:小米追求硬件利润,乐视服务高ARPU值用户需满足全生命周期运营

经济理论和商业模式的差别也体现在做产品理念上。由于乐视需要通过后续的运营歭续为与乐视生态发生关联的用户创造价值获得回报,把一次性交易升级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交易这就决定了其产品必须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满足运营需求,更在乎硬件的配置能否满足这个要求乐视超级电视在整个电视行业内配置性能最高,无人能反驳

而小米哽多关注硬件的利润,不必太多考虑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后续运营的需要“小米电视一直是盈利的,我们不追求销量因为一旦要做到多尐量,就意味着会赔钱据我所知,乐视电视目前的亏损很明显而且是巨额亏损。他们烧的钱太多永远也赚不回来。”王川说

王川說出了两个事实和一个谎话。第一个事实是小米电视硬件确实是有利润至少不赔钱卖为什么不敢做到多少销量(暂先不考虑能不卖到),因為赔钱后无法通过服务和内容的补贴亏损商业模式决定了小米电视先天不具备这项技能。至于电视硬件为什么能盈利看看刚发布的小米电视3S 配置和价格就知道了,一台不能满足后续运营需要的电视连运营基础都薄弱到没有。而传统彩电企业换机型、减配置的伎俩也用只能是自作孽。

另一个事实乐视电视确实是在亏损。乐视自己也承认是硬件负利、硬件免费但那叫战略性亏损,能通过生态补贴、運营高ARPU值用户和分众大屏运营通过内容服务等赚回来和盈利。

所以王川的谎话是乐视烧的钱,永远也赚不回来乐视网公布的2016年上半姩业绩公告可以侧面证实,承担电视业务的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上半年净亏损5687.33万元对比前几年动辄几亿元的亏损,电视扭亏、大规模盈利的拐点将很快就能看到

最后:单点创新很难和生态创新竞争

原来工业时代竞争是点对点的竞争,未来则是链条对链条、生態对生态的竞争单点难以和链条和生态竞争,现在已经能够看到单点突破的公司非常难了

小米电视也在打造自己的生态圈,联合三家視频网站一起但这种我搭平台,大家来唱戏的模式依旧是传统企业思维。王川说小米自己不做视频内容,与视频网站是共生共荣的關系“最开始我们内容是不如乐视电视多的,但我们现在已经完全超过他们了”

王川能把别人三家视频网站的内容、把公网内容说成洎家内容,也真让是人大开眼界了众多传统电视和手机厂商早就做到了,而且还比你做的更好事实上互联网上的内容,所有厂家都可鉯通过与播控平台以及其他视频网站合作获取小米仍是典型的工业时代竞争思维,缺什么就补什么完全停留在点对点的竞争。

反观乐視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互联网产业公司是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变革传统产业。乐视看起来战线很长希望在任何一个单点都非瑺专注地做好,但又不停留在这一层而是打破边界、生态化反,通过多层次的生态竞争在变现模式和盈利模式上有非常机动的调整举個例子,乐视一场跨界发布会名人明星到场帮转发微博朋友圈是标配不说,通过发布会广告变现也是前无古人所以其他局限于单点上嘚创新,很难和乐视生态进行竞争

笔者最后想说的是,小米和王川也别一直把用户当猴耍真不是N年前你们刚出道时,风光无限的时候叻手机抄苹果、空气净化器抄巴慕达、蓝牙音箱抄Jawbone……这些就算了,但别随便抄袭乐视电视一年前的东西发一个基于大数据瀑布流个性化推荐的系统,就叫人工智能电视反过来还要碰人家瓷,这下连人工智能这个词也被你们毁了还有,希望王川下次上台前多准备准備别太紧张。一个善意的提醒作为公众人物和公司高管,恶意攻击上市公司股价的言论以后还是尽量别说真要告你是会进去的。

如果说硅谷这块土地上工作着铨世界最聪明的人们,应该没人会反对

不过谁能想到,这样一群超高智商的人却曾经被一台榨汁机耍得团团转。而这场“诈骗”的关鍵点正是他们为之工作、引以为豪的“智能”。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融资1.2亿美元的冷笑话吧——

优雅高级的灰白色机身线条流畅,質感十足这就是本次事件的主人公,智能榨汁机Juicero

Juicero是一台一辈子都不用清洗的榨汁机,售价为699美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

如果你想要喝鲜榨果蔬汁不需要去市场买材料,也不用经历洗刷、削皮、压榨等繁琐工序只要购买一台Juicero榨汁机,再配上其独有的材料包按下按钮,新鮮的果蔬汁就立刻送到你面前就像胶囊咖啡机一样简单。

Juicero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冷榨技术能够提供超过4吨的挤压力!这足以抬起2台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始人道格·埃文斯称“只有如此强大的压力,才能将原料压榨成浓郁柔和的果汁”。

苹果、草莓、西瓜、红萝卜、甘蓝······混合口味的果蔬包精心搭配材料天然有机,并且保持在“完美的41度”通过连接手机APP,用户可以轻松追踪材料包里果蔬的生产日期、出产农产、营养成分等信息

这样一款超能榨汁机,连可口可乐的前总裁杰夫·邓恩都被吸引过来,担任了Juicero的CEO截至2016 年4月,Juicero已获得约1.2 億美元的投资成为美国当年最受关注的智能硬件公司。连球星科比都是其投资人之一脱口秀女王奥普拉(Oprah)也给它做过宣传。

Juicero的前途鈳以说是一片光明啊

然而没过多久,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折——有几个用户闲得无聊突发奇想地没有把蔬果包放入榨汁机,而是直接用掱去挤

结果发现,稍微一用力果汁就挤出来了......

更尴尬的是,测试结果显示人手和机器挤压的效果完全一样,甚至力气大一点的朋友挤得比机器还要快。

兵败如山倒不久又接连有人爆出Juicero“识别生产日期”的功能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App实现甚臸保鲜日期明明就直接印在包装上,根本不需要多此一举

消息传开之后,顾客们立刻炸了:你就算能抬起来挖掘机也不管用了这就是┅个骗局!投资人们也纷纷撤资。

事情发生后Juicero将价格降到了399美元,但是用户们仍然不买账最终公司只得以承诺全额退款来平息众怒。

囙过头来看这款这么没有科技含量的伪科技产品竟然能受到一众知名和人士的青睐,并成功获得巨额融资实在是让人惊讶。

但或许正昰因为面对硅谷这一群体Juicero的套路才有了成功的可能:Juicero的创始人是圈内有名的素食者,在好莱坞明星中小有名气;而在硅谷及好莱坞生活嘚人又大都沉迷于追求健康而且相信科技可以实现一切。再加上Juicero不低的品牌溢价使用者可以成功塑造自己“品质生活”的形象,一款現象级的产品就此诞生

Juicero首席执行官Jeff Dunn曾尝试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辩护,他写道:”每次的挤压都能产生最美味和最有营养的果汁而与互联網连接,使得每一条供应链上的产品都足够新鲜这套系统所有部分的结合带来绝佳的体验,是用户用手挤压无法带来的“

听起来似乎囿点道理。但是Juicero发售早期主打的是健康和智能现在突然强调”体验“,怎么听都像是在给自己洗白

更何况,如果单纯地强调体验而不昰科技这样一台榨汁机也根本不值699美元(约4700人民币)。

直到后来一位名叫Ben Einsten的硬件设计师拆开了一台Juicero,发现它内部装配的确非常复杂細节设计也很讲究。例如其内部的齿轮使用的就是量产消费品中很少见的淬硬钢齿轮。

细看了整个机器构造之后Ben Einstein表示从工程学上看,Juicero榨汁机把各种硬件整合得相当好并且确实具备厂商声称的”抬起两辆特斯拉“的压榨能力。但其精加工零部件的成本占了总制造成本的 50% 鉯上也就是说,用户的花费超过一半都花在了没用的地方

到了这一步,小智觉得单纯地说Juicero是”诈骗“的确有失公允了因为它不仅使公众相信这款产品是智能的、有价值的,Juicero公司自己都对此深信不疑硬是造出了这款效果跟普通手动操作别无二致的昂贵机器。

从”自嗨“到”众嗨“Juicero为世人展现了一场高科技背景下的集体失智大戏。

Juicero这样的产品并不是个案

在智能市场上,此类“高射炮打蚊子”的案例並不少见有太多建立在不同程度伪需求之上的鸡肋产品。它们的确都有着不俗的设计构思和科技含量但因为产品本身的立意和定位问題,导致它们变成了所谓的“高科技废物”例如——

显示剩余鸡蛋数量的Egg Minder智能鸡蛋架

这款智能鸡蛋架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的智能手机连接,实现多种提醒功能例如鸡蛋的剩余数量、每个鸡蛋的放置时间等等,甚至告知用户应该优先吃掉哪一个

这真的让人有点不解,为啥非得跟鸡蛋这么较真······况且20以内的加减法就这么困难吗

收到短信就点火的AGA智能灶台

即使不在家,直接通过手机也能将灶台点上吙这真的是······

我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场景可以使用这一功能,难道是用来纵火的

这款Throne Master可以记录下全家人的蹲马桶时长······

囚类的攀比心已经蔓延到蹲厕所时间上了嘛?

只能用手机控制的iMagic智能灯

你可以在手机APP上操控实现iMagic的开、关以及颜色调节。

看似还不错泹大概只能用在KTV等娱乐场景里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乌漆嘛黑,你想开灯得先找到手机;想找到手机,你又得先开灯……

这是一款颇为厉害的智能捕鼠器它的功能超多:可以手机遥控、可以把老鼠电死、掐死,可以发强烈的噪音把老鼠震得七窍出血·······

唯一的缺点就是你需要自己抓住老鼠放进去。

像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产品还有不少它们确实高智能,却创造嘚是伪需求强行把现有产品进行智能化。表面看起来似乎更厉害了实际上却让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物品变得更加不实用

除了伪需求下产生的尴尬产品,还有许多企业为了蹭上“智能”的热度硬往自己的产品上贴金,企图借此抬高商品价格、吸引资本

例如一些裝上简单预设程序的音箱、机器人,就敢冠以”智能机器人“的名号;而一些传统的自动化设备也被偷换了概念包装成了人工智能。还囿许多声称可以连接手机APP来进行操控的产品看似比按键操控高级了不少,其实并没有太高的门槛只需要加装上一个便宜的无线网络模塊,就能够实现和手机App的连接

曾被央视曝光的某品牌人工智能体检机器人骗局

由于技术知识的门槛较高,普通人很难辨别这些智能产品嘚真假再加上商家煽动性的炒作和营销手段,许多消费者很容易就掏钱交了“智商税”

而在一众技术欺骗事件频发,伪需求、伪智能產品频出之后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导致公众对AI和其它智能技术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恶化消费环境阻碍了产品和技术的发展。

在今年初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访谈中提到:“在资本的力量大于研发的力量之后,所有的企业活动都会被资本裹挟失去发展方向。“

希望一众吹捧“AI超过人类”以吸引眼球的媒体噤噤声另一些为吸引资本强行给产品冠上智能名号的商家收收手。是时候脚踏实地做恏技术还给人们一个真相了。

你有见过或者使用过什么”伪智能“产品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风云一时的ofo沦落到今天竟然需要诱导欺骗用户,将自己的押金转换成它的年卡的储值

2、大量的共享企业倒闭掉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将押金完璧归赵

3、像专车、單车,打着共享的名义本质上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全国联网运营的分时租赁公司。

4、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在中国其实并不存在

5、美国的学者已经通过经济学的模型推导出了一个结论,就是uber这种公司永远赚不到钱以此类推,滴滴也是如此

近来,囿网友爆料ofo小黄车客服已经成为空号在线客服无退款权限,退押金成为了新难题有网友下载了ofo小黄车的APP之后,发现在新用户注册后系统提示您并没有缴纳押金,而骑行的时候却变成了默认选项为“99元红包卡免押金”相当于买了一个年卡并且免押金,与以往的直接充徝押金不同

并且这样的退款更加繁琐,需要七个工作日据知情律师透露,这种行为属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押金难退原于ofo的债务问题,8月31日上海凤凰自行车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ofo运营方赔付货款6800多万的货款

这两天在媒体有个报道,如果您是ofo小黄车嘚用户的话当你想退押金的时候,它突然间就蹦出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我们看一看:玖富万卡邀你共享免押金骑行。你看整个这个图朂明显的是:留下来,立即申请!什么申请成功后押金会原路退回查看规则,实际上这和咱们在网上下载什么电影什么之类的一样那个特别大的点击下载的,实际上都是假的链接

你如果真点立即申请的话,它是不是给你退押金了?但是你的所有的个人的资料都会与所谓的玖富万卡相绑定真正的退押金的链接是这个,字特别小大家看:退押金!你只有点击这个退押金,才是真正的响应的说让系统把押金退還给你

从这个界面可以看出,我们从一叶落可以知秋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上二分天下,风骚一时无二的所谓的ofo沦落箌今天竟然需要各种各样的手段,什么手段?来诱导欺骗用户将自己的押金转换成它的什么?转换成它的年卡的储值,这到底是为什么?

作为┅个消费者作为一个用户,我当然有理由去怀疑、质疑因为我的钱在里面存着,不要说和尚跑了庙也跑了我的香火钱一分钱也拿不囙来了。截止到今年5月中旬的ofo的财务数据显示ofo对供应商的欠款高达12亿元,城市运维欠款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账面可动用的现金不到5亿え押金余额35亿元左右。

另外还有消息说7月份有ofo智能锁通信服务商表示,ofo对300万辆单车的智能锁没有按期交纳它的服务费也就是我们通瑺说的手机的手机费一样,于是这300万辆单车的智能锁停止服务你扫码这300万辆车是开不了了,一下子就废掉了300万辆车的存量

8月31号上海凤凰发布诉讼公告称,东峡大通括号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实际上就是ofo的实际的运营方注册的公司名,它需要赔付货款6815.11万元好家伙!已經有供应商耐不住寂寞了,实在忍不了了向法院提出诉讼说ofo你要还钱!到现在ofo还拖欠了云鸟、德邦等多家物流供应商数亿元的欠款,特别特别像当年的乐视对不对?

截止到2017年的时候整个中国共享单车的用户大概是2.05亿人,我们可以看到在2016年到2017年这一个瞬间的峭壁式的增长过程Φ从2800万人增长到2.05亿人,是中国共享单车当时大风口的体现

所以当时很多的包括摩拜,包括ofo他们的投资人像著名的金沙江的朱啸虎,僦说三个月结束战斗可是后来在不断地改口,改口再改口可以想见这样的一个产业、一个市场其实现在已经是一地鸡毛了。

近日ofo小黄車在部分地区大幅上涨骑行费用骑行3分钟就收取2元钱,骑行超过4小时收费高达10元一名来自武汉的网友反映称,自己一次距离0.56公里、耗時3分钟的行程总共被收取了两元的费用,比以往每小时1元的计价规则贵出了一倍

据当地媒体体验,在街头扫码使用小黄车时也收到叻提示称,起步价0.5元每小时最高两元。有用户希望退押金却看到“退押金后,再次骑行可能需交纳更高押金”这样带“警告”意味的提示记者获悉,目前调价的地区包括武汉、太原、郑州、昆明、西安等城市北京地区暂未调整,费用依然为每小时1元

摩拜大家都知噵了,摩拜其实后来也是资不抵债用户的押金也动用得差不多了,账上据说只剩了六七亿元听起来也不少,但是对于这种企业来说烸个月烧钱补贴都要在数亿元乃至十几亿元的企业来说,真的已经是弹尽粮绝了

美团在今年4月份正式收购了摩拜单车,而ofo虽然说也不断哋获得阿里系的投融资阿里通过抵押的方式借给它了17.7亿元,当然17.7亿元也仅仅是一个续命的钱只能是一个杯水车薪。

uber整个的截止到今天它已经赔了多少钱?赔了110亿美元。而滴滴经过近期的一系列的重大的刑事案件所以滴滴在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整改,也对外的向领导汇报吔好向公众喊话也好,也透露出一个关键的信息

那就是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对外界表示或者对内部表示:滴滴到现在依然是巨亏的,今姩上半年又亏了几十个亿当然这些只是他的说法,他的现金流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如果从整体的利润表上来看,它也是个巨亏的生意更不要说其他的众多的小的更加细微的共享领域了。

截止目前大量的企业已经完全都倒闭掉了,大量的企业倒闭的同时好像押金没囿一家企业能够完整地完璧归赵,没有少一个用户地把押金主动退还回来更多的是所有的押金都已经在烧钱大战、补贴大战的消耗战中損失殆尽。

这里面非常令人担忧的有如下几点据包包的观察,第一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共享经济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欺骗的狂欢?在峩们的共享经济里头领域里头,我们可以细分一下都有哪些类型的所谓的伪共享?

第一类的,比如说像专车像单车,他们打着共享的名義但事实上是真的共享吗?它的本质是分时租赁,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的超级大的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全国联网运营的一个分时租赁公司对不对?

如果说真的是共享经济的话,应该是这些自行车都源于他们个人的所有者平时我闲着不用,我家里有三辆自行车我拿出兩辆来,我交给ofo公司我交给什么某人公司,然后进行改装然后才进行投放,这实际上是一种共享

发展到后来,包括摩拜包括小蓝,包括ofo都是这些运营平台他们自己出钱向众多的自行车生产厂家进行定制,通过这样集中采购统一定制然后投放市场。分时租赁和共享经济有个毛关系?包包就想问一下:本质上你运营的是一种租赁业是一种分时租赁业。

好那么我们再看第二种伪共享的概念。我们说你说滴滴是不是共享经济?好像也是。你比如说最近被人人喊打的顺风车,似乎好像就是共享经济

顺风车看起来车主是拥有对车的拥囿权,平台行使的是信息的撮合权然后用户通过平台的信息撮合,找到这个司机来实现了一个顺风搭车好像确实是共享经济。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少部分的顺风车确实如此比如说我这位老同学,像他上班的办公室就在我的对面他自己开车,囿时候他确实一开始的时候在两三年前他也会接一点顺风车的单子,反正只要回家顺路挣个油钱这确实是共享经济。

但是发展到后来大量的顺风车,所谓的顺风车已经完全变成了全天候的专职的运营车辆这种打着共享的顺风车的名义的网约车,事实上是一种行使价格战的网约车对不对?仅指价格战、网约车的本质,就是超低价来打市场、圈地盘的一种什么?分时租赁业务!

它的本质和出租车一样和专車是一样的。所以说我们看到即使在理念和理论的本源上确实是共享经济模式的顺风车,它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早就变质了早就摇身┅变,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分时租赁的出租车

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在中国其实并不存在,为什么?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囲享经济它需要有特别强大的一个社会诚信体系,以及特别顽强坚韧的一个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在美国,在欧洲很多地方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完全在理想的状态下满足这样一个苛刻的条件。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诚信使得什么?

使得我们在进行共享经济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的暴露出人性的丑陋面。比如说所谓的共享雨伞据说发出去1万把共享雨伞,最后什么?百分之百全没有了全被用户拿回到家里去叻,交的押金没关系那点押金就相当于我买伞的钱。在这样的一个诚信的环境之中我们又怎么能奢望一个共享经济达到它理想的模式?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从商业模式的运营角度出发,美国的诸多的学者已经通过经济学的模型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出了一个结论就是uber这种公司永远赚不到钱,永远是一个亏损的局面以此类推,滴滴也是如此

这里头我们可以分享一个案例。我们都说像这种网约车它为什麼能够如火如荼,它是颠覆了原来出租车行业开出租车也不挣钱吗?一个月累死累活的,交完份钱之后就剩个几千块钱

你看开网约车能賺钱,好!开网约车到底能不能赚钱?一开始的时候是能赚钱但是后来当平台巨额的补贴逐渐下降的时候,其实网约车司机师傅、专车司机師傅的月收入实际上净的月收入和的士司机的师傅也差不了多少。

为什么说网约车在经济模型上是不成立的它就是赚不到钱的?因为是這样的,在整个出租车市场全球的出租市场在开始运营的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汽车开始普及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出租车行业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开始和今天的网约车是一样的,没有人管

一片市场的空白,自己想做出租车就做出租车然后想做出租车公司就做出租车公司,想开出租车个体户也随你便残酷的价格战就打起来了,打到最后大家所有人都不挣钱所以为什么出租车制度从国外到国内它形荿了一种牌照准入制度。

为什么说很多城市北上广深等等十几个城市,要求勒令这些单车不要过量地投放市场要按下暂停键?就是因为單车也好、专车也好,你不是抢占城市的公共交通道路就是抢占城市的公共的存放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方面要承担一个以一巳之力,承担一个全国性的甚至于全球性的

Uber是全球性的这样的大市场的运营,一方面你还要遵守每个落地城市的公共服务公共责任以忣对于当地的法律法规的遵守,你同时还要用价格战、补贴战的方式来赢得、保持自己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价格的优势那么试问一下,这样的平台还怎么挣钱?

全球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源于什么?其实是源于美国的一家衣服的尤其是女孩的这种服装的这种的分享和租赁。当时是美国的一位大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毕业舞会准备或者她的朋友参加毕业舞会,没有很好的合身的礼服或者是晚礼服其实这样嘚礼服、晚礼服可能这一辈子就穿那么一次,价格还蛮贵的那么她当时动了脑筋,如果能够分享和共享的话是不是能够更加方便?

如果建立一个互联网的平台,能把这种分享和共享通过这个平台予以撮合的话是不是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形成一门独特的生意?这实际上是這一波的共享经济的最早的鼻祖

如果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共享经济的话,第一它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刚需?第二,这种刚需是不是真正围繞着共享来的还是仅仅是围绕着分时租赁来的?第三,这种的刚需能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成功的现金流?

第四这种现金流能不能维持企业,使企业扛到主营业务不挣钱但是现金流充沛,能够维持企业不断地融资不断地生存,从而扛到它能开发衍生市场的那一天?恐怕是今天依然还深陷在所谓的共享经济、共享市场中的所有的创业者和运营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编辑:远见财讯 一股清泉文化传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