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路几何指标对比大交易,中交易,小交易各指什么

中美商品交易所
midamerica commodity exchange
中美商品交易所
基于2个网页-
这是中美商品交易所,很难搞,因为没有任何对冲。
This was the MidAm and it was tough sledding because nothing offset anything.
但是中美商品交易所是一个创新,因为没人知道你可以依靠很大的成交量平衡风险。
But for the MidAm, it was revolutionary because no one would understand that you could balance your risk with a lot of volume.
他从爸妈那里借钱(部分来自他名义下的寿险金),在中美商品交易所买了一个席位。
Dennis bought a seat on the MidAmerican Commodity Exchange with money borrowed from his parents (part of it from a life insurance policy in his name).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鲜为人知的中美之间秘密交易
我的图书馆
鲜为人知的中美之间秘密交易
&作者: 范正贤&&&&&&&&中美内幕交易一:见面礼和出售武器&&&&&&&&中美之间的内幕交易很多,我没有时间一次全部写出。我想还是按时间顺序,分几次写。如果读者有什么可以补充的,非常欢迎。&&&&&&&&1971年当时的大气候是苏联的全球军事扩张,(按中国的意思是苏修美帝争霸全球)。另外一个是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中拖了很多年,每年伤亡达一万五千人,而且没有有任何能结束的迹象。&&&&&&&&美国希望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从而达到:1). 体面地从越南撤军 2).联手对抗苏联。于是基辛格暗中给中国送了见面礼:一个中国原则;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到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没有秘密交易”的话成了那次访问美国政府对外声明和评论的常用词语。但是尼克松的确私下向周恩来保证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美国将限制日本对台湾的影响力;双方向政府关系正常化方向努力。&&&&&&&&然后,双方的秘密谈判就展开了。美国同时希望能开始对中国贸易,当时负责谈判的乔冠华就曾经利用不开放贸易来威胁美国,如果双方不能在对台湾立场的言词能达成协议的话。&&&&&&&&为了做成生意,1975年12月,基辛格提议购买中国的原油(想必那时中国除了原材料外,也没有什么可以出口的),美国向中国出售武器。由于当时美国有法律禁止向...国家出售武器,那么如何打开这个缺口呢?&&&&&&&&基辛格先安排由英国Rolls-Royce公司向中国出售价值2亿美元的可以用于战斗机的引擎。尼克松通知英国首相希思,美国准备公开反对英国这样的出口生意(可想而知当时出口武器的阻力有多大),但是你们英国不用理睬,只要继续出口就可以了。&&&&&&&&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访问中国,要中国开个武器采购单。中国一下子列了46项,布热津斯基转手就交给西欧国家,说:“我们不能卖,你们可以卖”。两年一过,美国政府就理直气壮地向国会说:“看看现在西欧都在向中国出售武器,我们自然不能落在后面”。&&&&&&&&中美内幕交易二:中美建交和攻打越南&&&&&&&&美国在七十年代末正在考虑同时与中国和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当时中国不同意,理由是中美两国正在共同对付苏联,而越南却是苏联在亚洲的代理人。面对中国的反对,美国也只好将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的议程暂时搁置,谁知一搁竟是17年。&&&&&&&&如果1971年美国为了越南而把台湾作为见面礼给中国的话,后来中国为了越南又在台湾的议题上让步了给美国。&&&&&&&&自尼克松访华以后,中国同美国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在秘密商定如何建交,关键问题僵持在台湾上。美国坚持要继续售台武器,中国则反对,并且不放弃以武力收回台湾。但是在1978年底,由于内外局势所迫,中国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教训”越南,兵力上都作了部署,中国急需要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以免在背后被苏联捅上一刀。美国方面也是害怕久拖的谈判会被泄露,收不了场。所以双方在12月底,匆匆达成妥协,宣布在日建立了外交关系,于是在台湾问题上留下了尾巴&&&&&&&&事隔多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中方有人说不应该在台湾上让那么大的步,而美方也有人指责卡特太过迁就邓小平,因为那时明摆着中国需要美国,以进攻越南。&&&&&&&&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会谈中,邓要求小规模秘密会谈,美方人员只有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参加。邓描述了中国准备以几星期的时间出兵惩罚越南,谈到苏联可能的几种插手方式,邓需要美国在道义上的支持。卡特当时没有说什么,在第二天告知邓小平,只是希望中国军队在进攻越南时能“克制”,这就是等于给中国的进攻开了绿灯。&&&&&&&&在中国进攻越南的期间,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几乎每天到白宫与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会面,美方每天向中国提供苏联军队的部署和调动情报。&&&&&&&&中美内幕交易三:对台售武和&&&&&&&&1981年,因为荷兰向台湾出售潜水艇,中国为了报复撤回了中国驻荷兰的大使,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杀鸡敬猴。
&&&在那一年的8月份,正当里根总统权衡是否要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时,黄华通知国务卿黑格,要美国定一个对台出售武器的截止期。美国经过权衡后,表示美国不同意设定截止期,但是愿意设定出售武器限度,不超过卡特行政当局的金额。&&&&&&&&1982年初,美国向中国让步不出售F16给台湾,但是出售较老式的F-5E战斗机,希望这会使中国满意。但是中国方面并不满意,仍然坚持要截止期。在此情况下,由于黑格的建议,里根总统出现动摇,指示在台湾的联络处主任李洁明(James Lilley)说服台湾领导美国在售台武器上将会有一个最终的截止期。李洁明回复说,这个不行。布什副总统听到后,非常生气地对李洁明说:“你要知道两边哪一个关系更重要,台湾根本比不上中国!”。最后里根总统出面调停。&&&&&&&&在行政当局的争执中,最终因为与其他的人员关系不合,黑格在6月25日宣布辞职。黑格是个很倾向于中国的人,他的离去对中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终于在日双方签定了所谓的“八.一七”公报。表面上美国承诺逐步减少对台售武,但是在公报中美国的意思是:这个承诺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在台海双方关系趋于和平的条件下。这是一个美国对中国含含糊糊的承诺,但是以后每次中美在售台武器上出现危机,中国就提醒美国不要违反“八.一七”公报的承诺,而美国并没有直接支出当初承诺的前提。&&&&&&&&“八.一七”公报的签署证明了黑格当初的恐慌是多余的,因为中国并没有像对荷兰那样召回驻美大使。&&&&&&&&在公报公布后数日内, 美国公开向台湾做出了以下的承诺:美国不会向中国商谈何种武器可以卖给台湾;美国不会在中国和台湾之间做调停者;美国不会逼台湾去与中国会谈。是否美国真的做到了对台湾的承诺,应该是不言而喻。&&&&&&&&公报签署后, 里根总统另外给美国方面自己准备了一页的备忘录,解释了他对该公报的理解和立场:“只要能维持台海两边的军事平衡,美国就能限制对台出售武器”。 日后每当中美之间出现对台售武的纠纷,后来的总统除了要咀嚼“八.一七”公报的文字以外,还要参考里根的备忘录。&&&&&&&&当时的世界局势是:美中联手对付苏联,美国同时对中国和台湾出售武器。美国认为只要能把握住对中国出售的武器,自然就能把握住对台湾出售武器的限制。 可是谁又知道, 十年以后,中国转而向俄国采购武器, 美国没有办法再把握住中国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于是新的危机又来临。 这一点以后会再具体地谈到的。&&&&&&&&中美内幕交易四:军事合作及“”流产(中国的歼八被扣)&&&&&&&&有新闻报道因为1989年美国扣留了中国的歼八飞机,日后美国又向中国收取“保管费”。 中间的细节又是如何?这要从苏联在1978年入侵阿富汗的说起:&&&&&&&&由于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 中美在军事上的开始了合作,两国联合起来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最初游击队需要大量的骡子作为运输工具,中美达成的交易是美国出钱给中国、中国出骡子,通过巴基斯坦运入阿富汗。后来在渐渐地发展为由美国出钱给中国、中国向游击队提供中国的武器。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 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良好使得武器输送技术上可行;苏联也找不到美国直接支持阿富汗游击队的把柄。不过到后来美国也顾不得了,通过中国向阿富汗运入了1000筒价值三千万美元的肩扛式“针刺”导弹,专门用于对付苏联的直升飞机。&&&&&&&&这样的生意越做越大,在1983年美国CIA向中国购买了一万吨的武器弹药,到了1987年达到六万五千吨。 中国也尝到了做军火买卖的甜头,开始向别的国家出售武器。 虽然日后CIA抱怨中国向中东出售武器,可是CIA却是中国最早的和最大的军火买主。 CIA给中国军火生意最大的一年达到1亿美元。在1989年之前,中美之间60-70%的军事联系是军火交易, 包括中国向美国购买武器。中美之间其它的军事联系是美国在中苏边境(中国一侧)设立电子监听站,美国出设备, 中国出人, 情报互享。&&&&&&&&关于美国扣留了中国的歼八飞机的事始于一个叫“和平珍珠[Peace Pearl]”的合作项目。 在八十年代中期, 中美签定了5.5亿美元的合约,由美国帮助中国更新55架歼八飞机的电子设备。这个项目开始了没有多久就出现了技术问题: 歼八对于美国来说太陈旧,即使是安上了需要的设备, 还是达不到应有的性能。要彻底达到预期的性能,必须要更换引擎,而当时美国没有对中国出口引擎的许可证。 双方就开始发生了纠纷,安装设备的成本也随之上升, 到后来估计要8亿美元才能完成,比预期要高2.5亿美元。
&&&&接着又发生了“突发事件”, 布什行政当局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 包括冻结军事合作。 1990年初,中国重新评估了“和平珍珠”项目,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是追加了那2.5亿美元,由于恢复冻结的军事合作也遥遥无期,也不知道什么何时才能把飞机拿回来。 然后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在5月份, 中国通知布什行政当局,中方决定取消“和平珍珠”项目。中方为了这个流产的项目一共投入了两亿美元(而不是这几天新闻报道的五千万美元 -“China took a $50 million bath.”)。中方得到是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模型和未完成安装的设备,连应有的技术资料也没有得到。&&&&&&&&随着这个项目的取消, 中国开始了与俄国洽谈军事合作。在1992年3月,中俄双方终于达成一项10亿美元,由俄国向中国出售40架Su27的战斗机生意。对于中国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更好的买卖, 因为Su27不但要优于歼八,而且比台湾的F16还要好, 价钱也比改装歼八要??达十多年的中美军事合作划上了句号。中国开始了从其它国家寻找武器来源,美国也更难控制中?事件后, 李洁明[James Lilley]出来说明歼八是一种很老式、二流的适合混战[dogfight]的战斗机。网上马上有人责骂李洁明小看中国战斗机。这种指责是不公平的,因为当时李洁明参与了中美歼八飞机技术合作的会谈,他自然对歼八的性能一清二楚。&&&&&&&&中美内幕交易五:中国从前是如何对付美国售台武器的?&&&&&&&&以前讲过, 在1982年中美签订了“八.一七”公报。自那以后美国的确在对台售武上采取了限制。&&&&&&&&到了1992年, 美国大选年, 由于经济不佳、失业率高,老布什处于很不利的竞选地位。 他在对中国的政策上,也被民主党指责太过软弱。 由于军工的生意不好, 1992年7月General Dynamics在德州制造F-16的飞机厂宣布要在两年内解雇近六千员工。鉴于这一系列的压力,老布什在9月决定出售60亿美元战斗机(150架F-16)给台湾,同时也决定出售90亿美元的飞机给沙特阿拉伯。虽然两笔生意都是由于战略上的考虑拖了许多年,但这次老布什真是急病乱投医了。&&&&&&&&按照“惯例”, 老布什马上派秘密特使前往中国解释目前自己的窘境,答应如果能被选上连任, 将来一定会有所补偿。同时马上答应中国:1). 恢复因为六Si而冻结的双方商贸交往; 2). 交还按原双边协议中方购买的武器设备(鱼雷、雷达、还有上次所说的歼八飞机[见中美内幕交易四])。&&&&&&&&中方当然不满意这么点offers, 但是的确知道老布什在紧要关头,中方不希望在这时刻有所过火反应反而帮了民主党的忙,因为民主党批评中国、主张限制对中国贸易。所以在表面上只能忍气吞声。&&&&&&&&但是没过几个月, CIA发现中国违反1988年的口头承诺,向巴基斯坦出售东风11导弹(M-11,射程达300公里)的零件。在美国的一再要求下,邓小平在1988年答应不再向外国出口中程导弹,当时是针对中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口东风3A导弹(CSS-2,射程达3000公里),和其它一些中东国家出口东风15导弹(M-9,射程达600公里)。但是中国一直没有按美国的要求,下“中程”导弹的在距离上的定义。&&&&&&&&因为“八.一七”公报在限制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数量上并不明确,美国在出售F16时打了个擦边球。中国为了报复,采取了同样打“擦边球”的方法。 随后几年,每当美国要求与中国谈关于向巴基斯坦出售东风导弹配件的时候,中国就说要谈的话,就必须与美国向台湾出售F16一起谈。&&&&&&&&由于有1988年中国的口头保证, 按照美国法律,如果中国有违反的话, 美国就必须要进行制裁,但是并没有规定总统必须如何制裁。关于如何制裁的中国,有人开始压老布什决断。 但在他离任的最后一个月,老布什说他不准备采取任何行动,因为CIA的情报尚未得到最后确认。他就把这个“烫山芋”扔给了下一个总统-克林顿。&&&&&&&&到了克林顿接手这个“烫山芋”,他自然知道事情的原因,所以他就仍然拖而不决。 最后实在拖不过去了,就说中国又保证过了,他就以“下不为例”, 一笔购销了。这个事一直成为共和党攻击克林顿对中国“叩头”政策的把柄,其实的确是冤枉了他。&&&&&&&&所以这次美国决定售武公布之后, 一定还是这样:美国按照“惯例”,派个密使, 给些中国其它的好处;如果中国觉得不行的话,一定还会违反一些原来答应过的出售战略武器的承诺。中美两国都是大国(或许是大家说的superpowers),稍微有谁不负责任,就会捅下大篓子。 中美双方都有制约,谁在哪一步跨得太大了,对方就会在另一个方向跨出相应的一大步。最后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表面上这次美国给中国的一个“讯号”是:出售那么多武器(40亿美元)实在是因为中国在福建导弹增加太多。这其实是给自己下了个圈套:如果中国继续增加导弹,美国自然会继续增加对台军售。 可美国有没有考虑过,在这样的军事竞赛中, 台湾还能拿出多少个40亿美元?最后谁会被拖垮?&&&&&&&&中美内幕交易六: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国认为美国能胜利。所以,在开战之前,当法,俄都号称要在安理会投反对票的时候,中国更本不表态,开战后对美国不谴责,也不对战争性质做出评价,只是呼吁能双方和平解决问题,在战争中减少平民伤亡。表面上是谁也不得罪,实际上是抛弃了萨达姆。&&&&&&&&战前法,俄都没有鸟中国,不是他们不想鸟,是没有东西来鸟,也就是说同他们合作得不到什么利益。倒是美国的鲍魏尔来了一趟,除了老生常谈的“一个中国”,其他谈了什么没有公开,我想不外乎是保护中国在伊拉克的油井以及战后重建的工程方面的问题。作为交换,中国在战前的政策实际上是有利于美国的,即不加入法,俄一边。&&&&&&&&中国这样做:&&&&&&&&1.保护了自己在伊拉克的利益,而坚决反战得罪美国的国家利益受损。前几天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不允许法,德,饿,叙利亚四国的公司参加战后有美国主导的重建工程。中国实际上能在战后分到点利益。&&&&&&&&2.欧洲和美国的矛盾明朗化。战前法,饿认为中国会像以往那样反对美国,这样就可以拿中国来当反美的挡箭牌,即反对美国开战,又不得罪美国,战后也能分到点利益,黑锅让中国来背。但中国这次不上当,法,饿,德只能走上前台。欧美关系搞僵,美国需要时间来处理,同时也就无暇顾及中国,又可以为中国国内的发展争取的时间。&&&&&&&&听说小布什力排众议,要在战后给中国一些订单,可见两国之前早有交易。&&&&&&&&再说一点,虽然中国和美国有交易,但中国对美国并不信任,也不认为美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这可以从开战以后的舆论宣传看出来------美国是非正义的一方,而不是“解放者”,伊拉克人在保家卫国。
馆藏&2040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美高频交易不同环境分析
作者: 凯文
  中美高频交易不同环境分析
  2015年的股灾将高频交易推到了风口浪坚,由于各方面的误解(包括业内人士),高频交易(甚至一般程序化交易)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本文想做一些初步的解释,让更多人明白高频交易是怎么回事。
  高频交易是一种全自动的程序化交易,通过事先编写的各种交易策略,用最快的速度取得交易所的行情信息,通过电脑的高速分析,若需下单,则立即生成委托单送向交易所。
  高频交易在速度上有三个特点:希望比别人更快获取最新行情信息;希望自己的委托单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到达交易所(如果同一时刻发送委托的话);每天交易频次很高。
  国内所说的高频交易只能在市场发生。由于国内证券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且证券公司的柜台系统也不提供良好的程序化接口,因此,在证券市场高频交易是没法玩的,连程序化交易都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在,高频交易是有一定争议的,但一般程序化交易,并没有疑问,它不过是一种普通的交易方式罢了。
  请注意,在美国引起争议的高频交易方式,在中国并不存在,这与两国的交易市场环境差异,密切相关。
  美国是多撮合中心的,而中国是单一撮合中心,即任一品种只能在一家交易所交易。前者的模式会带来跨交易所套利。比方说,某人通过纽交所卖出100股IBM股票,卖出价是100.00元/每股,这个最低卖出价还没有传播到其它交易所的客户处前,另有一人通过纳斯达克想买入100股IBM股票,买入价是100.01元。一个高频交易商发现了两者的信息后,立即以100.01元的价格卖100股给纳斯达克的买家,同时将纽交易所的100股以100元买下。
  美国多交易所的模式,引发了各交易所的激烈竞争,各交易所争相向高频交易者反利,或者极低的手续费,甚至不收手续费,还返还一定资金给高频交易者,因为后者提供了流动性,吸引了更多普通交易者将他们的委托单送过来。比方说,一个高频交易者可以以100元的价格买入IBM的股票,转过身来,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它不亏损,还有微利。这种速度与成本上的双重优势,会衍生出一些有争议的交易模式。
  还有一些交易所,允许它的高频交易商(实则是它的做市商)在价格上“抢跑”,且允许隐含单,即不显示在买卖列表中,比如某股票当前买卖价分别为
80.01/80.05元,做市商以80.011的买入隐含价委托,此时有人想以80.01卖出,本来处在最优买入价80.01的人,有资格成交这一笔订单,但结果被高频商(做市商)以80.011元抢走了。这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易方式。
  美国还有一种易导致不公平交易的所谓暗池交易,即大的经纪商(比如高盛)收到客户买卖委托后,不是直接送到交易所,而是先自己内部撮合,在没有对手盘的情况下,且自己也不想成为客户的对手盘,这时才把客户的委托送给其它交易所,甚至一些暗池交易所允许高频商进来,这样,高频商在客户的委托单送入交易所前,就知道了客户的委托信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产生不公平的高频交易方式,在中国并没有实施的土壤。
  下面再分析一下与速度有关的一些信息。
  美国的高频交易商大部分都是在东部新泽西某地租用数据中心,将自己的交易服务器存放此处,因为美国10多家交易所的数据中心大部分集中在此地。每家高频交易商都希望电信服务商给自己拉最短的光纤接入到交易所的网络系统(实际上不可能同时距离每一家交易所都最近,因为10多家交易所也不是分布在同一楼里,物理距离的不同,就会影响速度)。所有高频交易商都是自己的交易软件直接与交易所的软件对接,而不会通过中间的经纪商软件平台,这样速度才会最快。
  中国因为不存在同品种跨交易所套利的问题,因此,可以在距离每一家交易所最近的机房放置自己的交易服务器。最初,国内高频交易主要针对期指及部分品种,交易者的服务器都存放于来安路机房(俗称张江机房),这是的地盘,由其下属公司转租给各期货公司,业内大部分主流期货公司都在此租赁了机房,一方面存放自己的服务器运行交易柜台软件,另一方面也将一部分机柜给其高频交易客户用。这个地方因为同时有光纤直连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两边速度都最快,到中金所的网络延时约0.8ms,到上期所的网络延时约0.6-0.8ms(上期所有两个撮合主机,位置不同),因此,吸引了大量期货公司过来租赁机房,当然也是它们的高频客户最佳服务器存放点。至于外部传闻,某些高频交易商将软件放入交易所服务器内,完全是外行的臆测。后来,中金所下属公司与数讯网络(一家IDC服务商)合作,允许数讯的机房(金桥)直连光纤到中金所机房((,)),这个地方到中金所的网络延时约0.5ms,快于张江机房,因此,一批期货公司又纷纷到此处租赁机房,让其客户将服务器存放于此地。与也分别有自己的关联机房,供期货公司租赁。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从高频交易者的服务器到交易所的前置机,网络延时最少也需500-800微秒,虽然没有美国的数据,但考虑到物理距离因素,也应在数百微秒以上。但是,这仅是网络延时,不是委托订单延时,委托订单延时要大得多,以中国环境为例,从发出委托开始,委托单到达交易所后,交易所会返回一个响应单,响应单被发出者接收到,这样一去一回,基本都在2000微秒以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达到微秒都是正常。同样可以推测,在美国,达到1000微秒也是极致速度了。所以一些人谈论纳秒,不过是YY罢了。
  中美行情发布方式的不同,也对高频交易者的策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序上,让高频交易者在中国追求极致速度变得意义不大。美国是分笔即时发布行情,举例说,某一时刻,IBM的股票,买一价是99.90元,买量是100股,买二价是99.80元,买量是300股;卖一价是100.10元,卖一量是200股,卖二价是100.20元,卖量是400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个状态市场上都知道。此时,一个新买单进入,买价是100.10元,买量是100股,经过配对成交后,新的状态如下:买一价是99.90元,买量是100股,买二价是99.80元,买量是300股,这个状态没普通;卖一价是100.10元,卖一量是100股,少了100股,卖二价是100.20元,卖量是400股,最新价是100.10元,成交量是100股。这个新的状态会立即发布给市场。新状态信息与前面一个状态信息,相隔时间可能很长(交易不活跃),也可能非常短(几微少甚至更短时间,即前一笔成交后,紧跟着又有成交)。因此要求高频交易者非常迅速地处理这个信息,是否要依据此信息作出下单决策。
  类似的情形,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前面一个状态接收后,下面一个状态约需500ms你才能收到,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以100.10元成交了100股,之后有人以99.90元成交了200股,等等,新的状态是500ms后的状态以及500ms内汇总成交量。这个内部过程对每一个交易者来说都是黑盒子。有人看了一点国外介绍,认为可以通过不断发委托单成交来判断其中的过程,先不要说发委托单能不能判断之后行情的趋势,在中国,高昂的手续费(即使在本次股灾之前,股指变动0.2个点,也还不足以覆盖手续费)也让这种方式不可行。
  前面说了,美国的高频交易者都是直连交易所进行交易,而中国的高频交易者,大部分都是通过期货公司的交易软件(主要是CTP及飞马),再进入交易所。期货公司的交易软件其实就做两件事:开仓时是否足够,平仓时是否有持仓。这两件事高频交易者自身的软件也会做,只不过期货公司不放心,让其通过自己的软件(其实也是采购回来的)再检查一遍。通过期货公司的软件检查一遍,会带来一些延时,从数百微秒到数千微秒(有波动,视当时交易负载而变化)不等。有些交易者希望省掉这个延时(对自己的交易胜率是否能提高,其实不好说),大的期货公司一般不会同意,因为期货公司要承担一点风险:万一交易者自己的软件没控制好,没钱也开了仓,不是透支了吗!但一些小的期货公司,为了吸引客户,也认为这个风险是在可控制范围内,会允许少量优质客户直连交易所,比如这次某大赚的境外交易者,可能就是直连的。从合规性上来讲,我们认为直连并没有问题,期货公司作为独立法人,需要为自己经营中的各类风险承担责任,即使是通过CTP或飞马等采购来的软件,同样也可能会出现软件故障带来风险。作为交易所来说,期货公司用什么软件来交易,是期货公司的自主经营权范围内的事,期货交易所需要控制自己的风险,如不合法的交易单要丢弃,过多的委托单要进行流量控制,期货公司没钱不能开仓等等。每一个经营主体控制好自己的风险才是关键。从实践中来看,过去几年也没听说哪家期货公司因为允许客户直连交易而出现大的风险。
  国内的高频交易者,与普通投资者,除了速度上有差异外,其它方面并没有不同,速度上的差异本身就是程序自动化远高于人脑的一种正常情况,并不必然带来交易上的不公平,速度快,可以快速赚钱,也可以快速亏钱。过去几年,高频交易赚大钱的其实很少,相比趋势性交易,高频交易的一个普遍特点是,资金规模小,赢利或亏损规模比较稳,也比较小。也就是业内所说的,高频交易市场容量不大。至于某境外交易商大赚,如果真是通过高频交易赚来的,也只能说它的水平高吧。
  希望本文能让更多人了解一下中国高频交易的环境,不要看了一本介绍美国高频交易的书《Flash
Boy》就对着中国的高频交易指指点点。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所谓高频交易,只不过是一种不同交易方式罢了,并没有形成对手工交易的不公平,在美国引起争议的高频交易方式,在中国也并不存在。(目前一些交易所在未来期货交易中想引进的做市商制度,倒可能形成不公平竞争)。
  在专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讨论,然后制定相关政策,才能让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11/30 09:3211/30 12:0111/30 12:0111/30 12:0111/30 12:0111/30 12:0111/30 12:0111/30 12:01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大决战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