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盛娱乐平台彩票平台会不会有风险?

可能很多人看见这个标题,认为我是哗众取宠。但是希望大家看完我下面的分析。大家先看看最近几年关于高盛的一些事件:
1、据报道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以前,高盛和美国财长保尔森多次通话。最后保尔森决定放弃救助雷曼兄弟。所以雷曼的倒闭高盛有落井下石之嫌。当然还有摩根断绝供给雷曼的现金的功劳。
2、2008年以前,高盛和大量中国企业进行石油对赌。最后导致中国参与对赌企业全部亏损。结合后来美国部分机构怀疑高盛参与操控世界石油价格,有理由怀疑高盛在知道石油即将暴跌的情况下,设局骗取中国企业参与石油对赌协议。
3、据事后调查,高盛在2008年美国出现金融危机以前,曾经和保尔森对冲基金合作欺骗自己的投资者。最后还被美国政、府象征性的罚款。  
4、2010年希腊爆发的债务危机中,发现高盛曾经帮助希腊政、府做假账掩盖希腊公共债务,让希腊达到加入欧盟的条件。导致最后希腊债务问题爆发,高盛却通过大量出售希腊国债信用违约互换CDS牟利,并利用推高CDS的办法制造债务危机攻击欧元。    
5、2010年10月,高盛居然在美国政 、府公布第二次量化宽松以前,大肆夸大量化宽松的规模,居然说量化宽松规模可能达到3万亿这样的荒唐地步,美联储也故意默认。这样最后导致资金大量流出美国,推高全世界的资产泡沫。并为国际资本回撤美国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大家想想,大量资金逃离美国,美国的股市必将大跌,而其它国家股市必将大涨。这时候国际资本撤回美国,既可以高位从其它国家股市撤离,也可以回美国抄底美国股市,加上高盛故意用电子邮件通知手下顾客撤离,并故意让全世界都知道。所以大家才会看见如下现象:    
a、美国股市在10月大跌,其它国家股市在10月大涨;    
b、美国股市11月中旬开始大幅反弹,而其它国家在11月开始股市股市却一路下滑。    
当时的实际真相是这样的:    
a、 高盛故意大肆鼓吹美国的量化宽松,美国政府故意默认。导致资金恐慌性撤离美国。而美国政、府却通过调查房屋止赎、银行压力测试的办法逼迫美国金融机构资金回流美国;    
b、大量资金逃出美国导致2010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而其它国家股市大涨;    
c、美国金融资金从其它国家股市高位逃离,而低位抄底美国股市;    
d、高盛再故意高调通知手下客户撤离中国股市,有意让全世界都知道。并导致中国股市11月中旬突然大跌。目的是:让这些资金再回美国,并推高美国的股市。    
e、最后大家才看到这样的结果:新兴国家股市不断下跌,美国股市一路高歌向上。    
6、高盛这些年大量积极参与很多国家金融事务,并协助这些国家进行金融改革。    
以上事件看似很正常,但是大家再仔细想想。会发现这样的一些问题。    
1、华尔街那么多大型金融机构,为什么最近几年就只是高盛如此张扬。其它金融机构在做什么呢?    
2、 华尔街这么多大型金融机构,怎么坏事情都是高盛一个人在做呢?华尔街就只有高盛是坏人了吗?其它的华尔街机构难道都不做坏事情吗?大家仔细想想,怎么华尔街其他大型金融机好像都没有参与高盛的坏事情呢?(至少很少有其它华尔街金融机构做坏事情的报道)。    
3、现在大家一提到华尔街,第一个反应当然是高盛了。为什么高盛如此高调?摩根、花旗、美国银行这些大型美国金融机构在做什么呢?为什么这些华尔街的巨头如此低调呢?    
4、高盛如此明目张胆的做坏事,难道高盛不知道名誉对长期经营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吗?如今大家提到高盛都要防范三分。高盛为什么不顾惜自己的声誉呢?    
以上问题,结合我以前的分析。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我的分析如下:    
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金融即将对全世界进行一场空前绝的金融攻击。 虽然现在很多国家和经济学家还没有察觉,但是一旦这场金融战结束。全世界当然会察觉华尔街在这场金融战中的身影,那时候世界各国的愤怒可想而知。美国虽然取得巨大的金融胜利,但是美国政、府当然还想继续保持正义的世界形象,这样才能继续领导全世界。所以这时候必须要给世界一个交代。意思是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分量极重的金融机构出来承担。所以大家才会看到现在的高盛。所以以上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a) 华尔街和美国故意制造了这场金融攻击,为了在将来对全世界有一个交代。现在故意让高盛非常张扬。并把高盛打造成一个坏金融机构的形象。    
b) 在金融攻击中,让高盛在明处指挥或制造有利于金融攻击的舆论。其它美国金融机构在暗中秘密布局和行动。高盛反正已经设计为这个计划中的反面人物了,当然坏事情都尽量让高盛出面。而其它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尽量低调行事,为金融战结束以后保持好的国际形象。目的是为将来美国金融机构抄底收购各国的金融、资本市场树立好的形象。    
c) 在金融攻击以前,尽量推高高盛的国际地位。一旦金融攻击结束,高盛才有足够的分量去帮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背黑锅。其它国家即使知道高盛只是替罪羔羊,但在美国的强势,并有求于美国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高盛在倒闭以前,会想办法转移资产和给工作员工发放高额奖金等方式转移大量资产。甚至可能像雷曼倒闭以前一样,大量发行债券,造成外国投资者巨亏。    
e) 美国政、府最后化身为世界“正义”的力量,把已经成为空壳的高盛送上审判台,高盛的“光荣”历史使命就这样完满结束。美国最后名利双收。    
所以现在大家才看到高盛如此张杨、无恶不作,但好像又无所不能。因为张杨、无所不能、无恶不作是为了提高高盛的分量,并为将来能承担“背黑锅”的世界“重任”。    
为什么我说高盛将在3年左右倒闭呢?因为2011年是世界危机爆发的一年,2012年世界危机深化的一年,世界经济达到最低谷,2013年全世界开始反省的一年。华尔街对世界的经济危害必将被世界所有国家所认识。这时候世界人民的愤怒可以想象,美国政府必将用“正义之剑”结束高盛的历史。高盛会倒闭,但是高盛的精神却长留华尔街,因为高盛只是华尔街的一件“马甲”,华尔街有的是“马甲”。华尔街用雷曼兄弟的“马甲”倒闭让制造了2008年底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将用高盛的“马甲”掩护华尔街对世界发动的金融攻击。这就是华尔街和美国的真面目。    
可惜,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看清楚华尔街和美国精英的真面目。无数的人们正在疯狂的吞噬华尔街和美国精英撒下的鱼饵,这些人将被华尔街和美国精英送入人间的地狱。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坐等来鞭尸。哈哈哈哈
  忽悠大了!
  海啸的文章越来越不靠谱了。。
  顶海啸新文章。
  楼主说得深表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盛就是美国的一支“经济&王牌师,美国常用的经济手段打击别国经济,其身影无处不在
  海啸的眼光真的很独到!支持!
  其实世界上又有几个好东西?
  创新型理论,站位先。
  海啸不行了,这样的文章,如果你怀疑高盛的目的行及动机不纯等问题。你没有大量的数据,及可靠的标准。你凭什么断然人家是坏蛋。两会期间,你不发表对两会打酱油的看法,却发表这种垃圾文章。无语。对海啸很失望。
  记号一下了
  天涯越来越肤浅。。
  @天涯越来越肤浅。
  高盛能倒吗??????????笑话
  海啸同学的 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到时候求证一下结局是否是真的.
  海啸文章可读性越来越强了!
  您改当作家了!玄疑剧?
  我等着你说的美国打伊朗呢。靠
  差点以为走错地方,我还以为这里不是财经版,而是娱乐版.  高盛会倒?高盛是坏人?怎么水平越来越差?  如果还停留在高盛是某金融机构,那么这个话题可以关掉了,  实在没意思的很啊..  如果高盛倒闭了.那么美国一定有另一家公司叫:低盛  高盛是美国的F-16,你还以为美国佬现在还会和你肉搏??  
  呵呵。 不错的。问题是不是很懂
  苦肉计,有这可能,美国人老学中国人祖先的东西,
  满嘴的胡说八道,没有一点证据和数据! 全是自己的妄想,这种SB文章就不要在论坛上登了!!!!! 弱智    天涯经济论坛的写手水平真低!!!!!!
  马可.三年后再见.我赌高盛坚挺
  我也觉得高盛不会倒~等鞭尸。。。
  的确.高盛背后是美帝和金融大鳄,百年的风雨飘泊混出来得精英团体你当国企啊.
  不靠谱...
  倒不倒不敢肯定,虽然说布局的运作时间很长,战略方向不变,但此一时,彼一时,战术往往会随机而变的。
  倒不倒闭,会不会我不知道,但是金融机构倒闭会蒸发大量流动性是无容置疑的!
  我是来    酱油
打!      呵呵
  业绩下滑是肯定的,倒闭不会的。    别忘了,高盛是中国正府唯一最高等级的金融、经济决策智囊。
  海啸此文,纯属娱乐。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真的会这样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认为 高盛不可能倒闭她倒闭的话,美国就破产了我想好多人都知道
    虽然不完全可信,但美国确实善于玩角色扮演。
  这么得力的鹰犬怎么可能说宰就宰了呢,说不定到时候还是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斡旋和传递利益的传声筒。
  等鞭尸!
  LZ比华尔街那些精英要强    LZ比华尔街那些精英看得远    美联储应该请LZ去主持工作
  确实有点不靠谱  先看看2011到底有没经济危机就知道了,目前的形式是看不出苗头的
  看来还是老马说的对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楼上各位已经诠释了这点。
  很明显是毫无逻辑和根据的阴毛论!我是特意来看海啸是如何被人骂的…哈哈
  兰州烧饼,哥笑而不语
  维基解密的创始人说了,到时候要曝光一个大型银行,难道就是高盛?  美国是用两房清算的方式还是用高盛倒闭的方式引爆2012年的金融灾难,这个确实值得探讨。  顶海啸后的希望!
  楼上的看懂许多的东西!!!  你和楼主都是厉害的主!!
  支持海啸有道理
  从安然到安达信,再到美国世界通信,再到雷曼。                  他妈的中国人总是记吃不记打吗,
  不用倒,和两房一样,效果达到了就可以
  顶,有道理
  就怕流盲有文化,米帝险恶用心地球人都知道。可惜没到干死他的时候。
  雷曼倒闭是美国人的弃子战术,高手中的高手,不是楼主能看出来的
  阴谋论者,美帝就是铁板一块?
  有道理,支持海啸。  和其他很多篇一样,海啸的文章,值得认真读,认真想。保存了。
  楼主这次扯大了,看看奥黑哥的政府里有多少高盛出生的高官,高盛倒美国政府就倒了
  金融机构没几个是善类  特别是华尔街,特别是高盛  但是倒闭说不上  高盛做了那么多年了,一直是美国的金融机构的主力和王牌师QJ
  和珅问:乾隆安在?
  应该是这样的。  
  看过大家的评论  更相信海啸的分析了  支持海啸
  在关注高盛是否倒闭之前,还应该关注另外一家美国公司,摩根斯坦利,这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陷”的很深,其实他之于中国的作用相当于雷曼之于俄罗斯。    另外,高盛还帮助中国设计了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外汇整合资产进而上市的全盘计划,这也是未来中国铁布衫的命门之一。
  这个,貌似大家都认为海啸扯大了~
  三年短了點,
  楼主能不能预见party什么时候倒台啊?bullshit~
  原也窃以为高盛在不久后的危机后会有大麻烦,其逻辑雷同楼主,做个记号,留名。
  倒是从2008年我一直在关注的是摩根士丹利,他在这次危机中太过平静了,但是却毫发无损,不过如果高盛要是成了替罪羊也挺可惜的,光是这块招牌都是含金量十足的!拥有如此智慧的作战能力的百年老店,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他人借鉴和学习的!
  咳,倒闭不倒闭不过是法律形式,关键是,全世界只能认为,美国政府是正义的,即使心里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高盛将在3年左右倒闭。          2011年是世界危机爆发的一年,2012年世界危机深化的一年,世界经济达到最低谷,2013年全世界开始反省的一年。华尔街对世界的经济危害必将被世界所有国家所认识。这时候世界人民的愤怒可以想象,美国政府必将用“正义之剑”结束高盛的历史。高盛会倒闭,但是高盛的精神却长留华尔街,因为高盛只是华尔街的一件“马甲”,华尔街有的是“马甲”。华尔街用雷曼兄弟的“马甲”倒闭让制造了2008年底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将用高盛的“马甲”掩护华尔街对世界发动的金融攻击。这就是华尔街和美国的真面目。        太  有  才  了  !  太  感  谢  了  !  
  其实高盛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躲在高盛背后的。正如雷曼的倒闭,亏本的只是小散们,国外的傻多们,真正的背后的,早已跑掉。  
现代企业经营,最伟大的精神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我们不妨如此思考,高盛不过也只是一个执行者,而非决策者。资本不流动是无法创造财富的,因此将来高盛的垮台或者大麻烦,也是必然的选择,近2年,高盛做多,背后的就在做多的过程中,高位出货,掩护出逃。
  支持下.
  有可能,身边的例子,某企业发展初期每年换一个采购…
  这里最好了hah
  一直关注海啸
  关注  
  高盛只是拉皮条的,消灭不了流动性,雷曼是次贷业务太多,所以倒了,经过二年高盛的风险性降低很多,至于替罪羊有这个可能性,不过,美国ZF就是这么赤裸裸,你又能耐他何,更何况高盛还得考虑到老以的问题。不过,我也觉得现在有些不太正常但又好像确实符合老美的“利益”当中,最让我担心的还是自已的问题,我们的外汇储备啊。
  高盛倒闭太不靠谱啦
  太    有    才    了    !  
  语出惊人
  视觉独特!完全有可能。
  没有金融危机,太平世界,那有横财赚啊,用下脑吧.
  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海啸的分析虽说没有什么依据,更多的依靠直觉。但是大凡高手对决最纠结的时候依靠直觉来判断也是很准确的。从战略上讲,现在真的是美国从金融上打击新兴经济体和欧盟的好时机,特别是打击中国,就如97年打击东南亚。我真的很难相信美国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如果大家能够认识到这点就能理解海啸的观点了--未雨绸缪。这时候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旦掉进美国陷阱对我们来说是灭顶之灾啊!!!
  先顶吧
  假如现在是05年说雷曼会倒闭也会感觉是不靠谱,但是现在雷曼倒闭了,说不靠谱的人呢在站出来啊,小时候一直不理解大人嘴里的和平演变现在看看到是马上就快了!!中国没经历过金融危机,那道就能说中国不会有金融危机。
  海啸的推测再延后一年,2014年底比较可能.
  坐等鞭尸,哈哈
  支持!美帝会找个替罪羊,然后换一个马甲吸血
  这贴得留爪
    坐等
  高盛现在风头这么盛,而华尔街其他的非常低调,确实值得思考!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在高盛工作的真实体验
【骄马传媒用心分享-符坤仪收集-】
在高盛工作的真实体验:和超级精英共事
美国高盛近年来多次认罚,还以工作时间长和竞争激烈著称。但是,超级聪明的同事、丰厚的福利和承诺回馈让它成为职场精英的终极职业归宿。(好吧,那些奖金也是原因之一。)本文带你感受在高盛工作的真实体验
来源:财富中文网
在下曼哈顿以北200英尺(约61米)的一座高层现代会议室里,大约有20名员工正在参加冥想课程。他们肘并肘地坐着,根据教练的指导,一会儿吸气,一会儿呼气。教练对他们说,要默数五个数,每次注意力不能集中时,就重复这么做。她要求:“注意你的精神在何处游荡,释放这一天的压力。”
这一课程派生自公司的恢复周(Resiliency
Week),一个为期五天的关于压力管理、幸福感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健康计划。它只是这一豪华办公场所的众多不同寻常的福利之一,其他福利还有太极俱乐部、一周五次的普拉提、咖啡馆的泡沫茶、有夺冠实力的龙舟队、德瑞克基特(Derek
Jeter,美国棒球明星——译注)等嘉宾的演讲以及以慈善为目的的通宵寻宝游戏。
听上去,这里就像是谷歌园区(Googleplex),但你在这里会看到爱马仕(Herm&s),而不是连帽衫。那些冥想者为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工作,一家有着144年历史的知名投资银行。它经历了金融危机之苦,又因金融危机受到指责,近些年来一直饱受争议。没错,在这里,每周工作70到80小时是家常便饭。可来看看这家公司的另一面吧。抛开头条新闻不说,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和满意度让人称奇的员工。我们发誓所言不虚。人们都拼命想到这里工作。
我们的话不算数,去问问员工吧。高盛在今年《财富》杂志的100家最适宜工作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45位,这是一份根据员工评估而制作的公司工作场所的权威榜单。高盛能上榜,并非是因为它最近刚制定了改善工作环境的任务。公司自1998年此份榜单诞生以来每年都能上榜,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13家公司。[除高盛外,只有摩根大通(J.P.
Morgan)与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这两家大投资银行做到了连续多年上榜。不过,它们是从1999年开始上榜的。]今年,高盛员工帮助本公司的排名上升了48位。
什么原因呢?传统的看法也许是金钱让人们对待在这里感到心满意足。确实,公司在过去12个月的平均薪酬约为38万美元。由于公司高层的薪酬都以百万美元计,使得这一数字有些虚高,但高盛给员工的待遇通常比其他大银行高。
但是,根据员工意见显示,他们热爱这家公司并不只是因为薪酬。更不是由于气派的公司总部、长达四个月的产假,也不是因为对慈善捐助的痴迷。针对此次榜单,卓越工作场所研究院(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负责员工调查)共从这家公司收集了62页超过40,000字未经过滤的员工意见,《财富》杂志还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审核。
员工表示,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和一些超级精英共事,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去年,有97,600人申请高盛的分析师和合伙人职位,录取率不到3%,它的录取难度是哈佛的两倍。此外,员工所说的“扁平而追求共识的合作文化”(在那份62页的意见中,有188次提到了“团队”),也是他们喜欢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为高盛工作了31年,曾在2006年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说:“你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你一定那种是既聪明又有趣、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的人。”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最新文件来看,他至少有2,100万个理由为高盛入选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投赞成票(文件显示,他在2012年的年薪是2,100万美金——译注)。
有一点可以肯定,高盛在过去几年过得绝不轻松。先是爆发了金融危机,紧接着是救援行动,公司从政府那里拿到了100亿美元。后来,公司因一款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受到调查,导致其为与证交会达成和解付出了5.5亿美元。司法部(Department
Justice)也对它发起调查,但后来取消。高盛成了众矢之的,所到之处人人喊打,从午夜脱口秀,到奥巴马总统,再到一连串批评公司职业道德的书籍。媒体不遑多让,最著名的是《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的那篇文章,将公司比作吸血乌贼。公司还面临另一个挑战:监管机构采取严厉措施,禁绝高盛最擅长的高风险交易。不过,商界完全不为这些冷嘲热讽所动——客户忠诚依旧,2010年,尽管民众对华尔街的憎恶达到最高峰,高盛在《财富》的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上的位置居然上升了7位。不过,这给高盛带来的好处有限,当时每一篇关于它的文章还是会提到乌贼。
不过,勿庸置疑,即便高盛是个打工的好去处,也没人说在它那里工作会轻松。那里的工作压力可能非常巨大,但员工们表示,获得认可的积极一面让这一切变得值得。很多人说,金融崩溃后的艰难岁月使员工变得团结,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公司的集体荣誉感。执行副总裁、曾担任前三任首席执行官幕僚长的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说:“我一直认为,文化是帮助我们渡过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对高盛来说,上榜是件好事,因为它在招聘战线上正面临来自新兴力量的竞争。如今前往华尔街的新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不如以前多了。据一项学生调查显示,近些年计划从事金融行业的哈佛大学生下降了50%。其中一个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行业的声誉受到严重打击(相关数字已经开始再度回升),但也因为来自于科技公司的竞争,其中很多科技公司从事令人兴奋的社交行业,这是大部分20来岁的年轻人所喜爱的目标企业。过去,大学生毕业后的最佳工作单位是高盛、麦肯锡(McKinsey)或通用电气(GE);如今还要加上谷歌(Google)、Facebook,甚至是刚从大学宿舍里走出来的新创企业。高盛员工自认为发挥了促进全球资本主义平稳运行的关键作用,坚称高盛员工所做的事情超越了个人利益。而且,公司到现在还拥有大量求职者。但它的首要任务是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吸引最好的毕业生。
高盛该怎么做?使它成为吸引人的工作场所的秘方是什么?高盛一反常态,向《财富》杂志敞开了它镀着黄金的大门,让我们得以史无前例地观察,它的员工在做什么以及他们为何如此喜爱这家公司。
高盛拥有32,600名员工,其分布地点和专业出身都惊人地广泛。它有15个部门,支持其四大主营业务:投资和借贷、投资银行、机构客户服务和投资管理。近四分之一的员工,也就是8,000人从事与科技有关的业务,包括设计交易平台、计算风险等各项工作。
大约1万人位于它最大的两处办公地点:下曼哈顿的总部和位于泽西城(Jersey
City)、哈德逊河畔的一座摩天大楼。但公司在班加罗尔(Bangalore)和盐湖城(Salt Lake
City)的一处重要办事处还有数千名员工。盐湖城办事处开设于2000年,拥有1,700名员工;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现在是公司最重要的新员工来源之一。
尽管如此,高盛的神经中心还是曼哈顿的那座43层的用钢铁和玻璃建成的大楼——公司在2009年隆重开张的全球总部。不过,它可不是你理解的那种中心。你看不到天篷和标志,为游客解惑的唯一帮助是一个指示箭头,说这里是“韦斯特街200号入口”。这既为了追求某种风格,也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高盛没有摆出公司标识,甚至在大楼的正面也没有显示公司的名字。高盛的公司服务和房地产联席主管蒂穆尔盖伦(Timur
Galen)说:“它就像一件剪裁得体的漂亮西装。”盖伦11年前由迪士尼公司(Disney)加盟高盛。他在迪士尼的工作是负责主题公园的设计和建造。
就像西装一穿上就知道好不好(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穿着漂亮西装的人进出高盛的大楼),你只要进入高盛办公楼一次,就能真正知道它的昂贵。在韦斯特街200号内部,采取了极简主义的风格,大厅的墙壁是用白色橡木做的,一面墙上有朱莉梅赫雷图(Julie
Mehretu)的广受好评的抽象墙画,名字就叫“墙画”(Mural)。大楼的核心在11层,所有电梯都通到这里,这是一座有两层楼高、安装了玻璃天花板的现代城堡,名为“天空大厅”(Sky
Lobby)。它是大楼的“城市广场”,里面有一间用二手柚木做成的宽大咖啡馆,用于举行临时性的会议。当公司搬进这座新大楼时,有人说他碰到了多年不见的同事。(提醒所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永远不要低估一台位置摆放得当的咖啡机的吸引力。)
在天空大厅下面,是六个交易厅,每个交易厅都比一个橄榄球场还要大四分之一。天空大厅上面,都采用了开放式布局的办公空间,一直延伸到42和第43层,那里是与客户开会用的豪华会议室(高管在41层办公)。执行董事有2,000名,比450名合伙人低一级,拥有窗户朝向大楼内部的办公室。
从天空大厅的悬空螺旋型楼梯向下走一层,你会看到忙碌的健身中心(来这里健身需要交月费),站在跑步机上,可以俯瞰哈德逊河;还有单车锻炼室,一周有超过70节课,可以学习Flex
Zumba(用提高身体柔软度的锻炼方法——译注)和Jukari
Fit(利用吊绳来健身的方式——译注),后者可以让你做出类似于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杂技那样的扭转动作。公司还赞助了一些有组织的联赛,如篮球、台球,还有上面提到的龙舟队。高盛有两支龙舟队,赢过很多次。
如果在健身房练过头了,公司还有一个内部的物理治疗中心,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家医疗中心,配有医生、护士以及皮肤病、整形外科等领域的专家(对员工的收费相对不高,而且通常能由公司的保险计划报销)。医疗中心的旁边是自助餐厅,供应各种标准伙食并轮流提供曼哈顿热门餐厅的精选菜品,比如百福牛奶吧(Momofuku
Milk Bar)的蜜糖派(Crack
Pie)。(贝兰克梵俏皮地说:“你们认为一个关心健康的地方不会有的一切东西,我们这都有。”)和健身房一样,公司的食物也不免费。盖伦承认:“这里按市场价卖。”
事实上,和这家靠市场驱动的公司一样,它的自助餐厅也是按需定价的。在用餐高峰时去吃饭,价格要高一些。(“弗朗索瓦,我们要来几个烘肉卷。快点报单!”)这与另一家企业巨头谷歌的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公司也知道这一点。谷歌在《财富》杂志的最适宜工作公司排行榜上再次名列第一,那里的各种食物都是免费的。盖伦说:“文化不一样。我可以扣掉你的一些薪水,向你免费提供咖啡。我也可以给你增加一点薪水,让你自己去Shake
Shack汉堡餐厅。我们选择了后者。”
公司不认为、甚至不希望所有员工在自助餐厅用餐。餐厅只能随时容纳35%的员工用餐。理由是,高盛想让员工做出其他选择。盖伦说:“我们不提供铁饭碗。”他指的是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国家包管一切的状态。
为了鼓励员工做出选择,同时又不让员工走得太远,在建设那座摩天大楼时,高盛与大楼邻街边上的门店签订了委托服务合同。那里有餐饮业老板丹尼迈耶(Danny
Meyer)的一家Shake Shack汉堡餐厅和他的另一家店Blue
Smoke,此外,还有一家花店,眼镜店和其他城市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
高盛的员工还看重无形的东西,比如这里有超过80家小众的共同爱好网络和其他特殊利益群体,包括一家活跃的支持非异性恋的组织。[在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推翻了《婚姻保护法案》(Defense of Marriage
Act)时,高盛在总部外部升起一面象征骄傲的彩虹旗。]公司还有一个全球性的社区团队工作计划(Community
TeamWorks),给员工分配由非营利机构管理的志愿者项目。它的思想领导力论坛(Thought Leadership
Forum)邀请名人来做演讲嘉宾。除了上面提到基特,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都曾到访。
多年来,高盛一直在努力吸引和留住女性人才,在执行董事及以上级别,女性仅占到员工总数的21%。公司为美国员工中的生育和收养孩子的母亲提供四个月的带薪产假,在总部和泽西城,还额外实行婴儿代托计划,可提供最多40天的免费照顾。大多数办事处都有后备的托儿服务,在韦斯特街200号,甚至有一座小小的攀岩墙,供婴儿攀爬,这不仅是很好的锻炼,或许也是在训练宝宝,如何攀爬公司的阶梯。公司支持弹性安排工作,员工可以在家办公[雅虎(Yahoo)的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你听见了吗?]和自行制定轮班计划。高盛透露,每天都有30%的员工在公司外面办公。
5年前,高盛推行了一个名叫“回归行动”(Returnship)的类似于10周实习活动的新计划,旨在帮助“自愿离职”至少两年的员工重返工作岗位,无论其是否是从高盛离职。这一人才群体主要是在离职期间抚养孩子的女性。在大约100名的计划参与者中,超过一半获聘从事全职工作。公司为资深员工也制定了类似计划,并聘用几乎所有人,其中就包括美国空军前IT支持主管特里尔&#8978;林恩布莱恩特(Trier-Lynn
Bryant)。她于去年6月签约成为高盛人力资源的助理。她说,来公司的第一个挑战是着装:“我发现,我不能把头发梳成马尾辫就完事了。”
员工对公司的企业公民传统也非常满意。高盛向它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女企业家的女性计划捐助了超过1亿美元,还拿出5亿美元,投入到10,000项小企业计划(Small
Businesses)活动中。该计划为美国和英国的企业家提供种子资本和培训。高盛还有一个活跃的公司对口捐赠计划,自2010年以来,从合伙人薪酬中征集了超过11亿美元,转投到了一个慈善基金里。(高盛与《财富》杂志合作,设立了一个全球女性领导者的颁奖活动。)
当然,特殊补贴和各种计划是对一个以充满竞争和压力而著称的工作环境(即便以华尔街的标准看也是如此)的补偿。博客圈里分享着一些自称是来自高盛前员工的评论,其中一位称,在这里工作要担心胃痉挛,“偶尔会尖叫着从梦中惊醒”。(高盛坚称,它的工作时间是金融业常态,为一周70到80小时。)聘用程序十分残酷:应聘者经常受到二三十个人的考察。
高盛在追求卓越方面也许很偏激,但它的成就是其将所有能力超群者集中到麾下的产物,这也是让高盛员工非常骄傲的地方。尽管顶级公司经常以内斗著称,但很多员工说,高盛的情况并非如此,它以追求共识而闻名。玩世不恭者会带着嘲笑说,那只是一种伪装成同事关系的冷酷野心。但员工表示,令高盛鹤立鸡群的,是扁平的等级制度、乐于助人,再配上员工的能力。在员工调查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话:“合作文化绝不是虚构的”;“它是我加盟过的结构最扁平的组织”;“这里的人表现出了合作精神”;“人们绝不是假装在建设团队,他们真心欢迎团队。”现年59岁、爱戴斯沃琪手表(Swatch)的贝兰克梵以与普通员工打成一片而著称。
主管投资关系的43岁合伙人戴恩霍尔姆斯(Dane
Holmes)在2001年来到高盛。他说,公司的合作文化——他称之为集体文化——与华尔街的其他投行截然不同。他说:“我觉得别人花一段时间才能理解。”对华尔街上的许多人来说,帮助一位同事做损益表不是件自然的事。霍尔姆斯说,这可以让极好胜的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不习惯分享。“你来到高盛就会持续被这样的行为震惊。”
实际上,高盛的招聘人员在很仔细地排除不善于合作者。霍尔姆斯说,相当多的原本合格的学生错误地回答了某些问题,比如“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我有一个了不起的学习团队,总是与人分享我的笔记。”得,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我觉得就是与团队一起努力。我们所有人都学好,我会花时间帮助学得不好的人。”明白了吗?这两种答案似乎差别不大,但在霍尔姆斯看来,这代表了根本性的区别。在高盛,只关注自我的自负人格会被打最低分。
贝兰克梵说:“我认为,文化就像操作系统。”他将文化比作可以添加和升级软件的计算机系统。“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在大衰退后)给自己重新编程。这一操作系统完好无损。”
高盛近年来做了一些变革。2010年,公司发动了一场全国性的品牌推广活动。([公司口号:进步是每个人的事(Progress is
everyone's
business)]。去年,高盛开设了推特(Twitter)、YouTube和领英(LinkedIn)账户。它的推特账号“高盛电梯”(@GSElevator)既有逗乐又充满讽刺,无人能及。但正如约翰罗杰斯所说:“外界一直谈论高盛。我们可以介入,也可以不介入。我们已经看到了不介入的后果。”
高盛曾在全行业范围内发起一场努力,促进年轻分析师的工作生活平衡。去年,高盛成立了低级银行家特别工作组,提出了很多新的指导原则,包括规定投资银行分析师不必再在周六上班。
当然,在舒缓能力超群者的文化方面,你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在采访期间,房地产主管盖伦说了一件事,在不经意间启示了我们。公司曾经买下两艘渡轮,供员工在韦斯特街200号和泽西城之间往返,每7分钟一班。公司内部为给渡轮命名产生过竞争。被选中的名字是约克(York)和泽西(Jersey),它们本是两艘美国海军军舰的名字,这两艘军舰曾经在渡轮停靠的水域巡弋。
那些没被选中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发生过什么好笑或是值得回忆的事情?盖伦说,他记不住那些失败者。他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只记得胜利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鼻子会不会有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